《伐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 1了解《诗经》和古诗鉴赏的有关知识。 2掌握诗中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 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三、德育 以四首诗为载体,了解作品所反映的人民生活形态,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与社会 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 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与社会形态特征。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时光匆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面对遥远的过去,我们总有这样一种好奇心:想知道 我们的祖先他们是如何生活,如何劳作,战争来临时他们是如何面对,和平安适时又是如何 把酒言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这四首诗,穿越遥远的时空,走近他们的身边,聆听 他们的心声。(板书课题) 了解《诗经》 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诗经》的了解,教师作补充总结 投影)并让学生勾画课本“相关链接”。 《诗经》,305首,又称“诗三百”,反映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 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因它的内容以 反映劳动人们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十五国风占160篇,多是各个诸侯国家的 民间歌谣。 《诗经》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 赋:铺陈叙事 比:借物托情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诗经》“六义”。 、教学《伐檀》 1课文出处:《伐檀》出自“魏风”。“魏风”即魏国的诗。春秋时期的魏国,其地在 今山西芮城东北一带。当时魏国是一个小国,土地贫瘠,加之君王昏庸,劳役很重,征税又 多,奴隶们负担过重,难以为生。《淮南子·人间训》引魏文侯语:“民春以力耕,夏以强耘, 秋以收敛,冬间无事,又以伐林而积之,负轭而浮之河,是用民不得休息也,民以敝矣。” 2范读全诗,请学生注意字音及通假字 投影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并且勾画出本诗中的通假字: 河之干涟猗不稼不穑三百廛不狩不猎县貊河之漘三百困县鹑不素飧 通假字: 寘通“置”县通“悬” 3学生自读,熟悉课文
1 《伐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 了解《诗经》和古诗鉴赏的有关知识。 2 掌握诗中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二、能力 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三、德育 以四首诗为载体,了解作品所反映的人民生活形态,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与社会 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 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与社会形态特征。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时光匆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面对遥远的过去,我们总有这样一种好奇心:想知道 我们的祖先他们是如何生活,如何劳作,战争来临时他们是如何面对,和平安适时又是如何 把酒言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这四首诗,穿越遥远的时空,走近他们的身边,聆听 他们的心声。(板书课题) 二、了解《诗经》 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诗经》的了解,教师作补充总结。 (投影)并让学生勾画课本“相关链接”。 《诗经》,305首,又称“诗三百”,反映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 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因它的内容以 反映劳动人们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十五国风占160篇,多是各个诸侯国家的 民间歌谣。 《诗经》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 赋:铺陈叙事。 比:借物托情。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诗经》“六义”。 三、教学《伐檀》 1 课文出处:《伐檀》出自“魏风”。“魏风”即魏国的诗。春秋时期的魏国,其地在 今山西芮城东北一带。当时魏国是一个小国,土地贫瘠,加之君王昏庸,劳役很重,征税又 多,奴隶们负担过重,难以为生。《淮南子·人间训》引魏文侯语:“民春以力耕,夏以强耘, 秋以收敛,冬间无事,又以伐林而积之,负轭而浮之河,是用民不得休息也,民以敝矣。” 2 范读全诗,请学生注意字音及通假字。 投影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并且勾画出本诗中的通假字: 河之干涟猗不稼不穑三百廛不狩不猎县貆河之漘三百囷县鹑不素飧 通假字: 寘通“置”县通“悬” 3 学生自读,熟悉课文
4齐读,读出节奏 5提问:本诗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句式长短不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多种句式。这样的句式可以更好地 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书 句式丰富 6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同学们根据书上的注解,两人一组将诗的意思译为现代汉语,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 括 明确:《代檀》是一首伐木者之歌。一群伐木者在河边给奴隶主砍伐檀树造车,他们 边费力地砍啊砍,一边联想到奴隶主既不种地也不打猎,却占有大量的财富,过着不劳而获 的寄生生活,不由得非常气愤,于是唱出这支歌,对剥削者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发泄了强烈 的不满。 请一学生起来朗读,要求读出感情。 7讲解本诗的艺术特点 提问:同学们在朗读中发现这首诗除了句式丰富外,还有什么特点? 明确:全诗三章,各节之间句数相同,句式一致,相同位置的句子中绝大多数的词语也 相同,只更换了几个关键词语。 (让学生把这些词语找出来) “伐檀”“伐辐”“伐轮” 百廛”“三百亿”“三百困” “县貊”“县特”“县鹑” 提问:这样更换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 明确:“伐檀”“伐辐”“伐轮”的更换反映了伐木者劳动的繁重与艰辛。(假如只有第 章,没有二、三章,只有“伐檀”,没有“伐辐”“伐轮”,则不能更好地突出这种繁重与艰 辛。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伐完檀还要伐辐,伐完辐还要伐轮:他们干完了这个 干那个,干完了那个干这个:干啊,干啊,他们总有干不完的活,流不完的汗,吃不完的苦 受不完的罪,就这样含辛茹苦,日夜操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头来还是衣不蔽体,食 不果腹。这样的日子,这样的生活,怎能不叫人度日如年?) “三百廛”“三百亿”“三百困”的更换,有力地突出了统治者无偿占有劳动成果的数量 之大。他们占有了三百廛,还不满足,又占有了三百亿;占有了三百亿,仍不满足,又占有 了三百困。什么叫贪得无厌?这就是。这样,诗歌就淋漓尽致地揭露了统治者的贪婪的本性 “县狙”“县特”“县鹑”的更换十分形象地突出了统治者占有劳动者劳动成果的品种之 多。他们拼命攫取劳动者的劳动成果,简直无所不包 这种各节之间在句数上、句式上、字数上以及大部分词语的运用上都基本相同,只是更 换几个关键词的手法,就叫作重章叠句、反复咏唱,这种手法是《诗经》结构上最突出的特 点之一。这种手法通过在反复中更换关键词语,大大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加大了诗歌的容量, 从而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板书 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此外,本诗还用了反问与反语来质问嘲讽剥削者。例如:“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貊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请一学生来翻译这个句子。体会一 下,如果换作陈述句会不会有这样强烈的效果
2 4 齐读,读出节奏。 5 提问:本诗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句式长短不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多种句式。这样的句式可以更好地 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书: 句式丰富 6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同学们根据书上的注解,两人一组将诗的意思译为现代汉语,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 括。 明确:《代檀》是一首伐木者之歌。一群伐木者在河边给奴隶主砍伐檀树造车,他们一 边费力地砍啊砍,一边联想到奴隶主既不种地也不打猎,却占有大量的财富,过着不劳而获 的寄生生活,不由得非常气愤,于是唱出这支歌,对剥削者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发泄了强烈 的不满。 请一学生起来朗读,要求读出感情。 7 讲解本诗的艺术特点。 提问:同学们在朗读中发现这首诗除了句式丰富外,还有什么特点? 明确:全诗三章,各节之间句数相同,句式一致,相同位置的句子中绝大多数的词语也 相同,只更换了几个关键词语。 (让学生把这些词语找出来) “伐檀”“伐辐”“伐轮” “三百廛”“三百亿”“三百囷” “县貆”“县特”“县鹑” 提问:这样更换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 明确:“伐檀”“伐辐”“伐轮”的更换反映了伐木者劳动的繁重与艰辛。(假如只有第一 章,没有二、三章,只有“伐檀”,没有“伐辐”“伐轮”,则不能更好地突出这种繁重与艰 辛。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伐完檀还要伐辐,伐完辐还要伐轮;他们干完了这个 干那个,干完了那个干这个;干啊,干啊,他们总有干不完的活,流不完的汗,吃不完的苦, 受不完的罪,就这样含辛茹苦,日夜操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头来还是衣不蔽体,食 不果腹。这样的日子,这样的生活,怎能不叫人度日如年?) “三百廛”“三百亿”“三百囷”的更换,有力地突出了统治者无偿占有劳动成果的数量 之大。他们占有了三百廛,还不满足,又占有了三百亿;占有了三百亿,仍不满足,又占有 了三百囷。什么叫贪得无厌?这就是。这样,诗歌就淋漓尽致地揭露了统治者的贪婪的本性。 “县貆”“县特”“县鹑”的更换十分形象地突出了统治者占有劳动者劳动成果的品种之 多。他们拼命攫取劳动者的劳动成果,简直无所不包。 这种各节之间在句数上、句式上、字数上以及大部分词语的运用上都基本相同,只是更 换几个关键词的手法,就叫作重章叠句、反复咏唱,这种手法是《诗经》结构上最突出的特 点之一。这种手法通过在反复中更换关键词语,大大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加大了诗歌的容量, 从而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板书: 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此外,本诗还用了反问与反语来质问嘲讽剥削者。例如:“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请一学生来翻译这个句子。体会一 下,如果换作陈述句会不会有这样强烈的效果
板书 反问与反语的运用 8小结。 《伐檀》是一首十分杰出的现实主义诗歌,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成为《诗经》 的代表之作。《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很多,《伐檀》即是其中措辞尖锐、叙述直截了 当的一篇。尽管他们还意识不到造成这种不合理的分配现象的社会根源何在,但他们凭对现 实的直接感观,已经清楚地看到:社会上存在着两大阶级,一个是生产者,一个是所有者, 生产者不是所有者,所有者不是生产者。这就是《伐檀》一诗的思想高度之所在 9布置思考题。 背诵这首诗,并思考课后第五题
3 板书: 反问与反语的运用 8 小结。 《伐檀》是一首十分杰出的现实主义诗歌,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成为《诗经》 的代表之作。《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很多,《伐檀》即是其中措辞尖锐、叙述直截了 当的一篇。尽管他们还意识不到造成这种不合理的分配现象的社会根源何在,但他们凭对现 实的直接感观,已经清楚地看到:社会上存在着两大阶级,一个是生产者,一个是所有者, 生产者不是所有者,所有者不是生产者。这就是《伐檀》一诗的思想高度之所在。 9 布置思考题。 背诵这首诗,并思考课后第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