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9112002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Dialectics of Nature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学时:18 学分: 1 适用对象:全校硕士研究生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表现占总评成绩30%: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70%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规律。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自然辩证法是全校硕士研究生的公共基础课。通过学习本课程,认识自然界、科学技术自身和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互相作用的普遍规律: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科技素养,开 阔视野: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结合科技发展的历史与现 状,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准确概括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正确回答当代科学技术提出的重大社会与 管理问题。 四、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时数数学环 研讨课 小计 课程内容 第一章自然辩证法概论 2 2 第二章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进程 4 第三章自然观 第四章科学认识与科学技术方法论 4 第五章科技发展与创新 第六章 科学技术的价值论与伦理学间 2 2 颜 第七章科学技术与社会 2 2 合计 18 五、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自然辩证法概论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9112002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Dialectics of Nature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学 时: 18 学 分: 1 适用对象: 全校硕士研究生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表现占总评成绩30%;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70%。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规律。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自然辩证法是全校硕士研究生的公共基础课。通过学习本课程,认识自然界、科学技术自身和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互相作用的普遍规律;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科技素养,开 阔视野;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结合科技发展的历史与现 状,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准确概括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正确回答当代科学技术提出的重大社会与 管理问题。 四、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授 课 研讨课 上机与 实验 小计 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概论 2 2 第二章 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进程 4 4 第三章 自然观 2 2 第四章 科学认识与科学技术方法论 4 4 第五章 科技发展与创新 2 2 第六章 科学技术的价值论与伦理学问 题 2 2 第七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 2 2 合计 18 18 五、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概论 教学环节
(一)目的与要求 1.熟练掌握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性质和自然辩证法学科的逻辑体系,了解自 然辩证法创立、发展的历史线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提高科学理论思维和科技实践 的能力,增强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的自觉性。 2.理解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学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 1.主要内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利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及其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进程 1,主要内容: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进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技术学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进程及其逻辑线索 (三)思考与研究 1.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2.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3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学的关系如何? 4. 科学社会学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侧重点有何差异? 5 技术哲学的两种基本传统有何基本思想倾向? 6.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 第二章 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进程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西古代的科学技术。 2.把握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一)教学内室 第一节古代的科学技术 1.主要内容: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古希腊自然哲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和生物及医学等:中国 古代的水利、建筑、治金等工程技术,制茶、丝织与制瓷等独创技术,四大发明,农 学、医学、天文、算学四大学科体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基本把握中西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第二节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 1.主要内容: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日心说、牛顿力学、蒸汽机等: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电磁 理论、内燃机、发电机与电动机等: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复杂性科学: 电子计算机、航空与航天、核能技术、高分子技术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把握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脉绍
(一)目的与要求 1.熟练掌握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性质和自然辩证法学科的逻辑体系,了解自 然辩证法创立、发展的历史线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提高科学理论思维和科技实践 的能力,增强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的自觉性。 2.理解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学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 1.主要内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及其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进程 1.主要内容: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进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技术学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进程及其逻辑线索 (三) 思考与研究 1.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2.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3.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学的关系如何? 4. 科学社会学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侧重点有何差异? 5. 技术哲学的两种基本传统有何基本思想倾向? 6.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 第二章 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进程 (一)目的与要求 1.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西古代的科学技术。 2. 把握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古代的科学技术 1.主要内容: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古希腊自然哲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和生物及医学等;中国 古代的水利、建筑、冶金等工程技术,制茶、丝织与制瓷等独创技术,四大发明,农 学、医学、天文、算学四大学科体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基本把握中西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第二节 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 1.主要内容: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日心说、牛顿力学、蒸汽机等;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电磁 理论、内燃机、发电机与电动机等;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复杂性科学; 电子计算机、航空与航天、核能技术、高分子技术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把握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三)思考与研究 1. 古希腊的科学与其自然哲学有什么关系 亚里士多德有哪些重要科学成就? 3. 中国古代的实用科学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有哪些重要不同? 4 有哪些知识为牛顿力学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5. 造成工业革命的最主要的技术发明有哪些 6. 为什么说19世纪是科学的世纪? 7. 狭义相对论的建立所依据的两条基本公设是什么? 8. 怎样认识现代技术革命以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 第三章 白处观 (一)目的与要求 1.把握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2.理解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1.主要内容:古代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论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神话和原始宗教自然观、古希腊罗马的自然观、中世纪神学自然 观、古代中国的自然观:力学范式、机械决定论、绝对时空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 观、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及其辩证自然观: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把握不同自然观的历史背景、实质内容与相互关系 第二节人与自然 1,主要内容: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及其历史演讲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天然自然、人工自然: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远古时期、农业 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把握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及其历史演进脉络 (三)思考与研究 1. 如何理解神话与原始宗教自然观? 2.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与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相互关系?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4. 如何理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6. 如何理解牛态中心主义? 第四章科学认识与科学技术方法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把握科学问题的性质与特点:熟悉科研选题的一般过程: 2. 把握科学方法与科学认识的一般结构: 3.悉技术方法论 (二)教学内容
(三)思考与研究 1. 古希腊的科学与其自然哲学有什么关系? 2. 亚里士多德有哪些重要科学成就? 3. 中国古代的实用科学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有哪些重要不同? 4. 有哪些知识为牛顿力学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5. 造成工业革命的最主要的技术发明有哪些? 6. 为什么说19世纪是科学的世纪? 7. 狭义相对论的建立所依据的两条基本公设是什么? 8. 怎样认识现代技术革命以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 第三章 自然观 (一)目的与要求 1. 把握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2. 理解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1.主要内容:古代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论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神话和原始宗教自然观、古希腊罗马的自然观、中世纪神学自然 观、古代中国的自然观;力学范式、机械决定论、绝对时空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 观、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及其辩证自然观;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把握不同自然观的历史背景、实质内容与相互关系 第二节 人与自然 1.主要内容: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及其历史演进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天然自然、人工自然;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远古时期、农业 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把握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及其历史演进脉络 (三)思考与研究 1. 如何理解神话与原始宗教自然观? 2.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与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相互关系? 3.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4. 如何理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相互关系 5.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6. 如何理解生态中心主义? 第四章 科学认识与科学技术方法论 (一)目的与要求 1. 把握科学问题的性质与特点;熟悉科研选题的一般过程; 2. 把握科学方法与科学认识的一般结构; 3. 熟悉技术方法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科学认识的过程 1.主要内容: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科学假说及其检验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科学问题、常规问题、反常问题:科研选题:观察与实验:科学 假说:科学理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形成问题意识,了解科学假说的形成、检验与发展的一般 规律 第二节科学技术方法论 1.主要内容:科学方法与技术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类比与比较方法:经验技能型方法 经验利学型方法、利学技术型方法、系统科学型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理解技术方法: (三)思考与研究 1.如何理解科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2. 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3. 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4. 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5. 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 6. 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五章科技发展与创新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科学的发展模式 2. 把握科技创新的模式与发展趋势 (一)教学内的 第一节科学发展的模式 1.主要内容:科学发展的宏观模式与科学理论演进的内在逻辑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科学的指数增长、科学中心与科学中心的周期性转移:科学发展 的线性积累模式、证伪主义模式、科学革命结构的模式、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科学发展的模式与内在逻辑 第二节技术创新 1,主要内容:多学科视野下的技术创新范畴与技术创新的历史性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技术创新、创新主体、工匠与工程师、政府与公共管理结构 3.应用(能力要求):把握不同历史时代技术创新活动的特征 (三)思考与研究 1.如何理解科学发展的宏观模式 2 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发展观是怎么样的? 3. 如何理解证伪主义的“科学发现的逻辑“ 4 如何理解库恩的科料学革命的思想? 5. 如何理解技术创新? 6. 如何理解后工业经济时代技术创新活动的特征?
第一节 科学认识的过程 1.主要内容: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科学假说及其检验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科学问题、常规问题、反常问题;科研选题;观察与实验;科学 假说;科学理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形成问题意识,了解科学假说的形成、检验与发展的一般 规律 第二节 科学技术方法论 1.主要内容:科学方法与技术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类比与比较方法;经验技能型方法、 经验科学型方法、科学技术型方法、系统科学型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理解技术方法; (三)思考与研究 1. 如何理解科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2. 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3. 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4. 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5. 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 6. 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五章 科技发展与创新 (一)目的与要求 1. 熟悉科学的发展模式 2. 把握科技创新的模式与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科学发展的模式 1.主要内容:科学发展的宏观模式与科学理论演进的内在逻辑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科学的指数增长、科学中心与科学中心的周期性转移;科学发展 的线性积累模式、证伪主义模式、科学革命结构的模式、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科学发展的模式与内在逻辑 第二节 技术创新 1.主要内容:多学科视野下的技术创新范畴与技术创新的历史性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技术创新、创新主体、工匠与工程师、政府与公共管理结构 3.应用(能力要求):把握不同历史时代技术创新活动的特征 (三)思考与研究 1.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的宏观模式 2. 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发展观是怎么样的? 3. 如何理解证伪主义的"科学发现的逻辑" 4. 如何理解库恩的科学革命的思想? 5. 如何理解技术创新? 6. 如何理解后工业经济时代技术创新活动的特征?
第六章科学技术的价值论与伦理学问题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科学技术相关的价值论问题 2.把握科学技术相关的伦理问题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科学技术的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 1.主要内容:科学技术的物质价值:科学技术的精神价值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价值、主体与客体、物质价值、精神价值、负面价值: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科学技术的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警惕其负面价值 第二节科学技术与伦理问颜 1.主要内容:科学技术与伦理学的关系:科研道德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科技与伦理关系的不同观点;科技伦理学的问题域:科研道德 3.应用(能力要求):理解科学技术与伦理学相互关系的不同观点,培养严谨的科研道 德意识 (三)思考与研究 1.科学技术的物质价值是什么? 2.科学技术的精神价值是什么?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负面价值 4.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与伦理问题无关的观点? 5.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 6.如何理解作为一种职业道德的科研道德? 7.如何理解在当代“科学技术是一种意识形态“? 第七章科学技术与社会 (一)目的与要求 1.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辩证过程 2 了解我国的科技政策与科技发展战略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 1.主要内容: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辩证过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技社会化、社会科技化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辩证过程的内在原因 第二节科技政策与科技发展战略 1.主要内容:外国科技政策与科技发展战略:我国科技政策与科技发展战略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科技政策、科技发展战略 3.应用(能力要求):初步了解有代表性国家的科技政策与科技发展战略:熟悉我国的 科技政策科技发展战路 (三)思考与研究
第六章 科学技术的价值论与伦理学问题 (一)目的与要求 1. 熟悉科学技术相关的价值论问题 2. 把握科学技术相关的伦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 1.主要内容:科学技术的物质价值;科学技术的精神价值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价值、主体与客体、物质价值、精神价值、负面价值;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科学技术的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警惕其负面价值 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伦理问题 1.主要内容:科学技术与伦理学的关系;科研道德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科技与伦理关系的不同观点;科技伦理学的问题域;科研道德 3.应用(能力要求):理解科学技术与伦理学相互关系的不同观点,培养严谨的科研道 德意识 (三)思考与研究 1.科学技术的物质价值是什么? 2.科学技术的精神价值是什么?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负面价值 4.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与伦理问题无关的观点? 5.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 6.如何理解作为一种职业道德的科研道德? 7. 如何理解在当代"科学技术是一种意识形态"? 第七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 (一)目的与要求 1.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辩证过程 2. 了解我国的科技政策与科技发展战略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 1.主要内容: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辩证过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技社会化、社会科技化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辩证过程的内在原因 第二节 科技政策与科技发展战略 1.主要内容:外国科技政策与科技发展战略;我国科技政策与科技发展战略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科技政策、科技发展战略 3.应用(能力要求):初步了解有代表性国家的科技政策与科技发展战略;熟悉我国的 科技政策科技发展战略 (三)思考与研究
1 谈谈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 什么样的社会支撑条件有利于推进科技发展 3. 科技人才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如何培养? 4. 科技战略的意义是什么? 5. 如何配置和有效利用社会科技资源? 6. 我国近期有何重大科技发展战略?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一)推荐教材 易显飞、刘明,《科学技术学导论一一自然辩证法概论》,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 非自绵教材。 (二)阅读书目 [1].远德玉、丁云龙,《科学技术发展简史》,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 [2].潘建红,《现代科技与伦理互动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胡志强、李斌,《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社,2015。 [4][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李珩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9 [5].Alex Rosenberg.Philosophy of Science:A Contemporary Introduction,3d,New York and London:Routledge,2011 (三)阅读期刊文章 [1]艾战胜.科学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J刀.哲学研究,1987年,第10期:27-34页 [2]王汉林.”技术的社会形成论”与“技术决定论"之比较[J刀.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第6 期:24-30页. [3]易显飞.试论科学哲学的中国化[J刀.哲学研究.2013年,第9期:122-126页. 四)学习网站 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中心,尤其是“科学的社会研究“栏目 链接网址:htp:/hps.phi山pk.ed山.cnL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科学技术史大讲堂博客 链接网址:http:/blog.sina.com.cn/kejidajiangtang (五)其它 本学科领域国内重要专业期刊有《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学研究》 七、其他说明 大纲编制人 编制日期: 2016/9/1 文贵全 大纲审定人(学科负责人): 审定日期: 易显飞
1. 谈谈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 什么样的社会支撑条件有利于推进科技发展? 3. 科技人才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如何培养? 4. 科技战略的意义是什么? 5. 如何配置和有效利用社会科技资源? 6. 我国近期有何重大科技发展战略?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一)推荐教材 易显飞、刘明,《科学技术学导论——自然辩证法概论》,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 非自编教材。 (二)阅读书目 [1]. 远德玉、丁云龙,《科学技术发展简史》,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 [2]. 潘建红,《现代科技与伦理互动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 胡志强、李斌,《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社,2015。 [4]. [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李珩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9。 [5]. Alex Rosenberg, Philosophy of Science: A Contemporary Introduction, 3 rd ,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2011. (三)阅读期刊文章 [1]艾战胜.科学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J].哲学研究,1987年,第10期:27-34页. [2]王汉林."技术的社会形成论" 与"技术决定论"之比较[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第6 期:24-30页. [3]易显飞.试论科学哲学的中国化[J].哲学研究.2013年,第9期:122-126页. (四)学习网站 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中心,尤其是"科学的社会研究"栏目 链接网址:http://hps.phil.pku.edu.cn/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科学技术史大讲堂博客 链接网址:http://blog.sina.com.cn/kejidajiangtang (五)其它 本学科领域国内重要专业期刊有《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学研究》。 七、其他说明 大纲编制人: 编制日期: 2016/9/1 文贵全 大纲审定人(学科负责人): 审定日期: 易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