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 柳堡镇中心初中张振华
《七律 长征》 柳堡镇中心初中 张振华
学习目标: ,感悟红军长征中体现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体会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4,体会诗歌的写作技巧。 学习重点: 1,感悟红军长征中体现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乂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学习难点: 1,体会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2,体会诗歌的写作技巧
学习目标: 1,感悟红军长征中体现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体会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4,体会诗歌的写作技巧。 学习重点: 1,感悟红军长征中体现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学习难点: 1,体会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2,体会诗歌的写作技巧
预习检测 1.题目解说 (1)“七律”:交代了文章的体裁。 (2)“长征”是本诗的题目 2.了解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 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 理论家。 作品风格:雄浑豪迈、气势恢宏。 代表作:《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沁园 春长沙》等 (学生重读相关作品,感受其作品风格)
一、预习检测。 1.题目解说 (1)“七律”:交代了文章的体裁。 (2)“长征”是本诗的题目。 2.了解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 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 理论家。 作品风格:雄浑豪迈、气势恢宏。 代表作:《沁园春 雪》《卜算子 咏梅》《沁园 春 长沙》等 (学生重读相关作品,感受其作品风格)
3.字词检测。 (1)给红色字注音 逶迤(wei)(yi)磅礴(pang(bo) 云崖(ya)岷山(mn) (2)给多音字注音 磅:磅礴(pang)磅秤(hang 难:难度(nan)责难(nan) 横:横亘(heng)蛮横(heng) 泥:泥丸(n)泥古不化(ni
3.字词检测。 (1)给红色字注音 逶迤( )( ) 磅礴( )( ) 云崖( ) 岷山( ) (2)给多音字注音 磅:磅礴( ) 磅秤( ) 难:难度( ) 责难( ) 横:横亘( ) 蛮横( ) 泥:泥丸( ) 泥古不化( ) wēi yÍ páng bÓ yá mÍn páng bàng nán nàn héng hèng nÍ nÌ
(3)形近字比较 a逶(w)(逶迤)诿(we)(推诿) b磅(ang)(磅礴)滂@ang)(滂沱) ang)(磅秤) c腾(eng)(腾空)藤(teng(藤条 d岷(min)(岷江)泯(min)(泯灭) 抿(min)(抿嘴) (4)重点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盛大 万水千山:很多的山和水,形容路途遥远险阻
(3)形近字比较 a.逶( )( ) 诿( )( ) b.磅( )( ) 滂( )( ) ( )( ) c.腾( )( ) 藤( )( ) d.岷( )( ) 泯( )( ) 抿( )( ) (4)重点词语 逶迤:____________。 磅礴:_______。 万水千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ēi 逶迤 wĕi 推诿 páng pāng bàng 磅礴 磅秤 滂沱 téng 腾空 téng 藤条 mÍn mĭn mĭn 岷江 泯灭 抿嘴 弯曲绵延的样子 气势盛大 很多的山和水,形容路途遥远险阻
二、整体感知。 1.诵读诗歌,体会律诗的特点 a.七言律诗,每首8句,每句7字。 b.一般偶句最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 韵到底,中间不换韵。 c句内和句间要讲究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d律诗的四联有特定称谓: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整体感知。 1.诵读诗歌,体会律诗的特点。 a.七言律诗,每首8句,每句7字。 b.一般偶句最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一 韵到底,中间不换韵。 c.句内和句间要讲究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d.律诗的四联有特定称谓: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1)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的中 央红军已越过岷山,长征即将胜利结束。他回顾 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的 战斗豪情,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 的伟大诗篇 (2)诗歌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表 现了诗人对红军将士的肯定和赞赏,对革命必胜的坚 定信念
2.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1)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的中 央红军已越过岷山,长征即将胜利结束。他回顾 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的 战斗豪情,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 的伟大诗篇。 (2)诗歌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表 现了诗人对红军将士的肯定和赞赏,对革命必胜的坚 定信念
3全诗内容探究 (1)结构:总分 (2)高度概括红军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 神的句子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首联中,体现全诗诗眼的词语是:不怕 (4)本诗运用了哪些语言表达方式? 抒情 (1、2、8句) 写景 3-7句
3.全诗内容探究 (1)结构:________ (2)高度概括红军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 神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首联中,体现全诗诗眼的词语是:_______。 (4)本诗运用了哪些语言表达方式? ______:( ) _____ :( ) 总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不怕 抒情 写景 1、2、8句 3--7句
(5)本诗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五幅威武雄壮的 “征难图”,试结合相关诗句加以概括。 例:五岭逶迤腾细浪(腾越五岭) 乌蒙磅礴走泥丸(疾跨乌蒙) 金沙水拍云崖暖(巧渡金沙) 大渡桥横铁索寒 (飞夺泸定) 更喜岷山千里雪 (喜踏岷山) 、师生互动,细品本诗。 1.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从手法、内容、思想情感等方面品味) (1)“远征难”: 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
(5)本诗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五幅威武雄壮的 “征难图”,试结合相关诗句加以概括。 例:五岭逶迤腾细浪 (腾越五岭) 乌蒙磅礴走泥丸 ( ) 金沙水拍云崖暖 (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 更喜岷山千里雪 ( ) 三、师生互动,细品本诗。 1.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从手法、内容、思想情感等方面品味) (1)“远征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 飞夺泸定 喜踏岷山 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
(2)“只等闲”: 表现了红军对长征途中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的蔑视, 显示了红军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畏的英雄气概,给全 诗奠定了轻松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3)“逶迤”:写出了山岭绵延不断 66 腾”:突出了奔腾的气势,这是以动写静的手法。 (4)“磅碡”:写出了乌蒙山的巍峨高大,突出红军, 面临的艰难险阻之大 “走”:突出疾驰,这是化静为动的手法
(2)“只等闲”: (3)“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磅礴” : “走” : 表现了红军对长征途中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的蔑视, 显示了红军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畏的英雄气概,给全 诗奠定了轻松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写出了山岭绵延不断 突出了奔腾的气势,这是以动写静的手法。 写出了乌蒙山的巍峨高大,突出红军, 面临的艰难险阻之大 突出疾驰,这是化静为动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