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课题 课时备课组主备人审核审批时间 《圯上敬履》二课时语文组石和颖马铁力教导处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史记》的文学常识及司马迁、张良的有关知识 2、理解重点实词。 3、把握文章主题,分析张良及老人的形象。 4、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中华民族尊敬老人的美好品德的赞扬与继 承 学习重点: 1.《史记》及司马迁的文学常识。 把握文章主题,分析张良及老人的形象 学习难点:分析与理解张良所具有的优秀品德。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1、简介作者及出处。 (1)本文作者,字,时期家、家, 著有,它是一部体通史,分为、 、、,共篇,被鲁迅称为 (2)本文节选自。 2、给加点字注音。 圯上()敬履()下邳()老父( 衣褐()()直堕()孺子()愕然() 殴之()有顷() 3、解释加点字词 (1)圯()(2)履()(3)尝闲() (4)老父()(5)衣褐()()
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课题 课时 备课组 主备人 审核 审批 时间 《圯上敬履》 二课时 语文组 石和颖 马铁力 教导处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史记》的文学常识及司马迁、张良的有关知识。 2、理解重点实词。 3、把握文章主题,分析张良及老人的形象。 4、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中华民族尊敬老人的美好品德的赞扬与继 承。 学习重点: 1.《史记》及司马迁的文学常识。 2.把握文章主题,分析张良及老人的形象。 学习难点:分析与理解张良所具有的优秀品德。 课时安排:1 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1、简介作者及出处。 (1)本文作者 ,字 , 时期 家、 家, 著有 ,它是一部 体通史,分为 、 、 、 、 ,共 篇,被鲁迅称为 。 (2)本文节选自 。 2、给加点字注音。 圯上( ) 敬履( ) 下邳 ( ) 老父( ) 衣褐( )( )直堕( ) 孺子 ( ) 愕然 ( ) 殴之( ) 有顷( ) 3、解释加点字词 (1)圯( ) (2) 履( ) (3) 尝闲( ) (4)老父( )(5)衣褐( )( )
(6)直堕()()(7)孺子()(8)愕然()(9)欲殴之()(10) 为其老()(11)业为取履()(12)因长跪()()(13)良殊大惊() (14)里所()(15)平明()(16)与老人期()(17)有顷()(18) 如是()(19)一编() (20)则为王者师()(21)十年兴()(22)遂()(23)怪之()(24) 因异之()(25)何也() 4、一字多义 圯上敬履()顾谓良曰()与老人期() 履长跪履之()顾三顾茅庐()期如期完成() 如履薄冰()奋不顾身()以期发展() 履行诺言()不期而遇()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解读探究,深入赏析 1、老父用了哪些办法来考验张良?他的行为是否过分,为什么?你认为他是一 个怎样的人? 2、本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张良?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通过本文的学习,张良给予我们哪些启示? 四、拓展延伸,谈古论今 1、汉高祖刘邦对张良的评价是“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 你认为与其青年时代的经历有何关系?请找出历史上与张良有类似品质的人物 及事例
(6)直堕( )( )(7)孺子 ( )(8) 愕然 ( )(9)欲殴之( )(10) 为其老( )(11)业为取履( )(12)因长跪( )( )(13)良殊大惊( ) (14)里所( )(15)平明( )(16)与老人期( )(17)有顷( )(18) 如是( )(19)一编( ) (20)则为王者师( )(21)十年兴( )(22)遂( )(23)怪之( )(24) 因异之( )(25)何也( ) 4、一字多义 圯上敬履( ) 顾谓良曰( ) 与老人期( ) 履 长跪履之( ) 顾 三顾茅庐( ) 期 如期完成( ) 如履薄冰( ) 奋不顾身 ( ) 以期发展( ) 履行诺言( ) 不期而遇( )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解读探究,深入赏析 1、老父用了哪些办法来考验张良?他的行为是否过分,为什么?你认为他是一 个怎样的人? 2、本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张良?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通过本文的学习,张良给予我们哪些启示? 四、拓展延伸,谈古论今 1、汉高祖刘邦对张良的评价是“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 你认为与其青年时代的经历有何关系?请找出历史上与张良有类似品质的人物 及事例
2、根据课文内容拟一副对联。 五、总结要点,盘点收获:(师生共同进行) 六、当堂检测,巩固提升 张良已为老父“取履”并“长跪履之”,老父为什么没有立刻将《太公兵法》 送给张良? 资源连接 (一)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 西韩城市西南)人 2、主要经历 (1)司马迁出生在一个世代相传的史官家庭,子承父业,28岁做太史令。 (2)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临终嘱托他做第二个孔子,写第二部《春秋》, 这是他著《史记》的动力。 (3)司马迁20岁时,开始漫游,积累丰富史料,32岁开始写《史记》。 潜心修史时,为李陵战败辫护,被处以腐刑,为完成《史记》,司马迁“就 极刑而无愠色” (二)《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上起传说中黄帝, 下到汉武帝共约三千年的历史,共130篇,包括:八书、十表、十二本纪、 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等体例。鲁迅评价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可见其史学、文学价值之高。 三)张良
2、根据课文内容拟一副对联。 五、总结要点,盘点收获:(师生共同进行) 六、当堂检测,巩固提升: 张良已为老父“取履”并“长跪履之”,老父为什么没有立刻将《太公兵法》 送给张良? 资源连接 (一)司马迁 1、基本情况: 司马迁(前 145 或前 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 西韩城市西南)人。 2、主要经历: (1)司马迁出生在一个世代相传的史官家庭,子承父业,28 岁做太史令。 (2)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临终嘱托他做第二个孔子,写第二部《春秋》, 这是他著《史记》的动力。 (3)司马迁 20 岁时,开始漫游,积累丰富史料,32 岁开始写《史记》。 潜心修史时,为李陵战败辩护,被处以腐刑,为完成《史记》,司马迁“就 极刑而无愠色”。 (二)《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上起传说中黄帝, 下到汉武帝共约三千年的历史,共 130 篇,包括:八书、十表、十二本纪、 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等体例。鲁迅评价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可见其史学、文学价值之高。 (三)张良
张良(?~前186),西汉初年的重要谋臣。字子房。先世为战国时韩国人。 祖父开地、父平,曾五世相韩。秦灭韩时,张良尚有家值三百人。他倾全部家 财寻求刺客,企图暗杀秦始皇,为韩报仇。后乘始皇东游之机,与客在博浪沙 (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未遂。于是变更姓名,亡匿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 曾从圯上老人学《太公兵法》。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后, 张良聚众响应。不久归属刘邦,此后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他协助刘邦制订作 战方略,并在政治上、策略上提出许多重要建议。这些建议对刘邦夺取楚汉战 争的胜利和建立西汉王朝起了重要作用。 学习反思:
张良(?~前 186), 西汉初年的重要谋臣。字子房。先世为战国时韩国人。 祖父开地、父平,曾五世相韩。秦灭韩时,张良尚有家僮三百人。他倾全部家 财寻求刺客,企图暗杀秦始皇,为韩报仇。后乘始皇东游之机,与客在博浪沙 (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未遂。于是变更姓名,亡匿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 曾从圯上老人学《太公兵法》。 秦二世元年(前 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后, 张良聚众响应。不久归属刘邦,此后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他协助刘邦制订作 战方略,并在政治上、策略上提出许多重要建议。这些建议对刘邦夺取楚汉战 争的胜利和建立西汉王朝起了重要作用。 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