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简介及颁奖词 由中央电视台评选的“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于2月17日揭晓。获得此项荣誉 的是十人是:钱学森、闵恩泽、方永刚、谢延信、钟期荣和胡鸿烈夫妇、罗映珍、李剑英、 李丽、陈晓兰、孟祥斌。此外,“嫦娥一号”研发团队获得唯一的一个集体奖,这是节目: 对他们的“特别致敬”。 在名单中,有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名人,也有“草根”人物。“感动中国”节目制 片人朱波表示:“此次评选非常重视推动国力前进的时代人物,而那些不一定有伟大的事迹 但是能体现当前主流的价值观和当代中国人整体风貌的人物,也是我们要寻找的。”朱波坦 言,入选“感动中国”的人物没有一个是掺了水分造了假的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已连续举办六届。据悉,在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 物评选活动中,网络投票人数逾5647万人次,投票总数突破9640万次。 十大人物简介及颁奖词 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这位科技界巨擘,历经艰难于1955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 技术领导职务。他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 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 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 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闵恩泽——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 上世纪60年代,闵恩泽为中国自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 也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闵恩泽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把催 化剂科学技术扩展到了应用于生物质资源的加工利用。2001年起,他指导的生物柴油生产 和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 【颁奖词】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 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 学的催化剂! 谢延信——侍奉亡妻家人33年 55岁的谢延信是河南焦作的一名普通工人。1973年,刘延信(后改姓为谢)与同村 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7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 兄弟。此后,刘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 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 【颁奖词】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 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 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胡鸿烈、钟期荣夫妇——散尽家产培养人才
"2007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简介及颁奖词 由中央电视台评选的“2007 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于 2 月 17 日揭晓。获得此项荣誉 的是十人是:钱学森、闵恩泽、方永刚、谢延信、钟期荣和胡鸿烈夫妇、罗映珍、李剑英、 李丽、陈晓兰、孟祥斌。此外,“嫦娥一号”研发团队获得唯一的一个集体奖,这是节目组 对他们的“特别致敬”。 在名单中,有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名人,也有“草根”人物。“感动中国”节目制 片人朱波表示:“此次评选非常重视推动国力前进的时代人物,而那些不一定有伟大的事迹, 但是能体现当前主流的价值观和当代中国人整体风貌的人物,也是我们要寻找的。”朱波坦 言,入选“感动中国”的人物没有一个是掺了水分造了假的。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已连续举办六届。据悉,在 2007 年度“感动中国”人 物评选活动中,网络投票人数逾 5647 万人次,投票总数突破 9640 万次。 十大人物简介及颁奖词 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这位科技界巨擘,历经艰难于 1955 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 技术领导职务。他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 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 年归国路,10 年两弹 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 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闵恩泽——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 上世纪 60 年代,闵恩泽为中国自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 也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闵恩泽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把催 化剂科学技术扩展到了应用于生物质资源的加工利用。2001 年起,他指导的生物柴油生产 和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 【颁奖词】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 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 学的催化剂! 谢延信——侍奉亡妻家人 33 年 55 岁的谢延信是河南焦作的一名普通工人。1973 年,刘延信(后改姓为谢)与同村 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 7 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 兄弟。此后,刘延信付出了 33 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 1979 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 【颁奖词】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 头却从没有低下!用 33 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 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胡鸿烈、钟期荣夫妇——散尽家产培养人才
这是两位均已89岁高龄的老人,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1953年学 成回香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971年他们出资创办树仁 学院,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两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 【颁奖词】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 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 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陈晓兰——无私无畏坚守医德 陈晓兰曾是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近年来她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 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超过20种,其中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査处。在与假劣医疗器械10 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陈晓兰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以身试针”。 【颁奖词】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 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得多。 罗映珍——用爱唤醒“沉睡”丈夫 2005年10月1日,罗映珍和在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当民警的丈夫罗金勇回家探望父母, 途中罗金勇与3名毒贩殊死搏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罗映珍每天守候 在丈夫身旁,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现在,罗金勇已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 醒过来。 【颁奖词】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 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孟祥斌—年轻军人舍己救人 2007年11月30日,孟祥斌带着妻子和女儿到金华市区购物。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 轻生女青年从10多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跳水救 人。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 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沉入水中,28岁的年轻生命陨落了。 【颁奖词】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 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李丽一一用轮椅画出爱心轨迹 李丽在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 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 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 育工作。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 【颁奖词】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 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5年时间,温暖8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 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李剑英—16秒内的选择是牺牲 2006年,李剑英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此时,飞机高度194米 跳伞就能保住生命。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 分布7个自然村。如果跳伞后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秒的时间内, 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壮烈牺牲
这是两位均已 89 岁高龄的老人,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 1953 年学 成回香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971 年他们出资创办树仁 学院,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两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 4 至 5 亿元。 【颁奖词】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 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 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陈晓兰——无私无畏坚守医德 陈晓兰曾是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近年来她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 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超过 20 种,其中 8 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在与假劣医疗器械 10 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陈晓兰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以身试针”。 【颁奖词】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 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得多。 罗映珍——用爱唤醒“沉睡”丈夫 2005 年 10 月 1 日,罗映珍和在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当民警的丈夫罗金勇回家探望父母, 途中罗金勇与 3 名毒贩殊死搏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罗映珍每天守候 在丈夫身旁,含泪写下了 600 多篇爱的日记。现在,罗金勇已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 醒过来。 【颁奖词】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 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孟祥斌——年轻军人舍己救人 2007 年 11 月 30 日,孟祥斌带着妻子和女儿到金华市区购物。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 轻生女青年从 10 多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跳水救 人。10 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 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沉入水中,28 岁的年轻生命陨落了。 【颁奖词】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 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李丽——用轮椅画出爱心轨迹 李丽在 1 岁时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 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 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 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 育工作。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 【颁奖词】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 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5 年时间,温暖 8 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 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李剑英——16 秒内的选择是牺牲 2006 年,李剑英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此时,飞机高度 194 米, 跳伞就能保住生命。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 2300 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 680 米范围内, 分布 7 个自然村。如果跳伞后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 秒的时间内, 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壮烈牺牲
【颁奖词】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 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 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方永刚——生命保持在冲锋姿态 入伍20多年来,方永刚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 项目,被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2006年11月,方永刚被确诊为晚 期结肠癌,他从医院回到学院,坚持为学生上完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 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 【颁奖词】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 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 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集体奖——“嫦娥一号”研发团队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副总指挥34岁,副总设计师37岁,总体主 任设计师36岁。这是一群航天才俊,3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 天线硏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 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07年 l1月7日,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 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 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每一年的初春,央视《感动中国》评选都会带给人们新春里的第一片温情和 第一缕感动。感动就在身边,《感动中国》,让我们发现、认识、领悟和体味了 更多的精神力量。2007年2月26日,又一个“感动中国”的时刻到来了,9位 个人和1个群体获得“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荣誉称号。获得感动中国2006 年度人物荣誉的是:独臂英雄丁晓兵,蓝领专家孔祥瑞,排爆专家王百姓,气象 学家叶笃正,好军医华益慰,著名学者季羡林,爱心大姐林秀贞,阳光少年黄舸, 青岛爱心群体微尘,慈善家霍英东。此外,《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盛 典还向曾经改变中国历史的英雄群体一一中国工农红军表达了特别致敬 1、独臂英雄丁晓兵:20多年来一直是英雄 20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丁晓兵失去了右臂。当英雄在被鲜花与赞誉围 绕时,南京航空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给他写了封信,信中的话让丁晓兵深感意外: 成为英雄,你只算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能成为英雄。我现在并 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后依然还有事迹从你的身上出现,到那个时候, 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 20年过去了,丁晓兵时刻不忘这封来信。从连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 团政治处主任到团政治委员,丁晓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带领的集体, 先后获得248面奖牌、证书和36座奖杯
【颁奖词】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 22 年飞行生涯,可命运 只给他 16 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 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方永刚——生命保持在冲锋姿态 入伍 20 多年来,方永刚先后出版 16 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 10 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 项目,被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2006 年 11 月,方永刚被确诊为晚 期结肠癌,他从医院回到学院,坚持为学生上完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 3 名研 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 【颁奖词】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 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 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集体奖——“嫦娥一号”研发团队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仅 30 岁。副总指挥 34 岁,副总设计师 37 岁,总体主 任设计师 36 岁。这是一群航天才俊,3 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 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 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07 年 11 月 7 日,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 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 2006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每一年的初春,央视《感动中国》评选都会带给人们新春里的第一片温情和 第一缕感动。感动就在身边,《感动中国》,让我们发现、认识、领悟和体味了 更多的精神力量。2007 年 2 月 26 日,又一个“感动中国”的时刻到来了,9 位 个人和 1 个群体获得“感动中国 2006 年度人物”荣誉称号。获得感动中国 2006 年度人物荣誉的是:独臂英雄丁晓兵,蓝领专家孔祥瑞,排爆专家王百姓,气象 学家叶笃正,好军医华益慰,著名学者季羡林,爱心大姐林秀贞,阳光少年黄舸, 青岛爱心群体微尘,慈善家霍英东。此外,《感动中国 2006 年度人物》颁奖盛 典还向曾经改变中国历史的英雄群体——中国工农红军表达了特别致敬。 1、独臂英雄丁晓兵:20 多年来一直是英雄 20 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丁晓兵失去了右臂。当英雄在被鲜花与赞誉围 绕时,南京航空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给他写了封信,信中的话让丁晓兵深感意外: 成为英雄,你只算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能成为英雄。我现在并 不佩服你,如果 10 年或者 20 年以后依然还有事迹从你的身上出现,到那个时候, 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 20 年过去了,丁晓兵时刻不忘这封来信。从连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 团政治处主任到团政治委员,丁晓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带领的集体, 先后获得 248 面奖牌、证书和 36 座奖杯
【颁奖词】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平时 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 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简历】感动中国2006—一丁晓兵独臂英雄 丁晓兵,入伍20多年,武警8722部队政治委员。 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身为侦察大队“第一捕俘手”的丁晓兵,在敌人阵 地生擒一俘虏回撤途中,为掩护战友和俘虏,抓起敌人投来的手雷向外扔的刹那 间,手雷突然爆炸,右臂被炸得只存一点皮肉。为了把任务完成到底,他以惊人 的毅力用匕首割下残臂,扛着俘虏,冒着炮火翻山越岭4个多小时才与接应分队 碰上头。而就在此时,他一头栽倒在地,战友们以为他牺牲了,含泪为他化妆, 紧紧抱着迟迟不忍就此让他而去。路过的前线医疗分队被这个场面深深感动,切 开腿部动脉血管强行压进2600C血浆。死神就这样与这位独臂英雄擦肩而过。 2003年,部队在淮河流域抗洪抢险,丁晓兵一只胳膊不能挖土,就扛包运 土;不能打桩,就潜到水里垒围堰。其身如令,其势似锋,18天时间,他在抗 洪一线表现着他的人格官品。二十多年来,他把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对 部队的责任,全部倾注于他军人生涯中的每一个细节,付诸于部队生活中的每 个举动。284面奖牌证书见证了他以残缺之躯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不平凡历 2、王百姓:排除炸弹15万多枚 把公安工作称作和平时期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一点儿都不夸张。公安部的 统计数字表明,从1995年开始,每年因公牺牲的全国公安民警始终在400人以 上。前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414人、负伤4134人,“天天有牺牲,时时在 流血”是近些年来全国公安民警的真实写照。 几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两只苹果,期盼丈夫平安归来 自1985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以来,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 作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亲手排除各类炸弹1.5万多枚,处置大小爆炸现场 无数,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 王百姓有着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惧死亡,但他还是一次次地在生死 线上穿越,“因为我是一个警察,又从事这方面工作,我不去谁去?” 【颁奖词】10年时间,1.5万多枚炸弹,专门与危险打交道。谁能不害怕 平常人只要一次遭遇炸弹,就已经惊心动魄了。而他和我们一样,有家有妻有娃, 只不过头顶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国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担忧、战友的期盼, 肩担起 【简历】感动中国2006——王百姓全国知名排爆专家 王百姓河南省公安厅治安总队调研员,三级警监警 王百姓,男,55岁,中共党员,全国知名排爆专家,现任河南省公安厅治 安总队调硏员,三级警监警衔。曾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全国优秀 人民警察”、“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从1969年参军至1985年转业到河南省公 安厅至今,已经在爆破、防爆和排爆这个令人肃然的岗位上工作了37年。 3、华益慰:“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颁奖词】 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平时 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 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简历】感动中国 2006——丁晓兵 独臂英雄 丁晓兵,入伍 20 多年,武警 8722 部队政治委员。 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身为侦察大队“第一捕俘手”的丁晓兵,在敌人阵 地生擒一俘虏回撤途中,为掩护战友和俘虏,抓起敌人投来的手雷向外扔的刹那 间,手雷突然爆炸,右臂被炸得只存一点皮肉。为了把任务完成到底,他以惊人 的毅力用匕首割下残臂,扛着俘虏,冒着炮火翻山越岭 4 个多小时才与接应分队 碰上头。而就在此时,他一头栽倒在地,战友们以为他牺牲了,含泪为他化妆, 紧紧抱着迟迟不忍就此让他而去。路过的前线医疗分队被这个场面深深感动,切 开腿部动脉血管强行压进 2600CC 血浆。死神就这样与这位独臂英雄擦肩而过。 2003 年,部队在淮河流域抗洪抢险,丁晓兵一只胳膊不能挖土,就扛包运 土;不能打桩,就潜到水里垒围堰。其身如令,其势似锋,18 天时间,他在抗 洪一线表现着他的人格官品。二十多年来,他把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对 部队的责任,全部倾注于他军人生涯中的每一个细节,付诸于部队生活中的每一 个举动。284 面奖牌证书见证了他以残缺之躯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不平凡历 程。 2、王百姓:排除炸弹 1.5 万多枚 把公安工作称作和平时期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一点儿都不夸张。公安部的 统计数字表明,从 1995 年开始,每年因公牺牲的全国公安民警始终在 400 人以 上。前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 414 人、负伤 4134 人,“天天有牺牲,时时在 流血”是近些年来全国公安民警的真实写照。 几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两只苹果,期盼丈夫平安归来。 自 1985 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以来,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 作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亲手排除各类炸弹 1.5 万多枚,处置大小爆炸现场 无数,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 王百姓有着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惧死亡,但他还是一次次地在生死 线上穿越,“因为我是一个警察,又从事这方面工作,我不去谁去?” 【颁奖词】 10 年时间,1.5 万多枚炸弹,专门与危险打交道。谁能不害怕, 平常人只要一次遭遇炸弹,就已经惊心动魄了。而他和我们一样,有家有妻有娃, 只不过头顶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国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担忧、战友的期盼,一 肩担起。 【简历】感动中国 2006——王百姓 全国知名排爆专家 王百姓 河南省公安厅治安总队调研员,三级警监警 王百姓,男,55 岁,中共党员,全国知名排爆专家,现任河南省公安厅治 安总队调研员,三级警监警衔。曾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全国优秀 人民警察”、“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从 1969 年参军至 1985 年转业到河南省公 安厅至今,已经在爆破、防爆和排爆这个令人肃然的岗位上工作了 37 年。 3、华益慰:“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华益慰是著名医学专家,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从 医56年,华益慰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 妻子张燕容是他的同学、同行,共同相处了几十年,说到丈夫,她只是淡淡 地说道:“他也就是尽到了一个做医生的职责,做一个医生分内的事情,只不过 他做得比较认真。”一些网友并不这么看:医者父母心。华医生,您用您的一生 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医者”。如果我们生活中的医生都像他那样多好啊! 【颁奖词】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 达到。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简历】感动中国2006——华益尉:人民的好军医 华益慰,著名医学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 常务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长为普通外科:胃肠道、乳腺、甲状腺疾病的 外科诊断治疗 华益慰同志从医56年来,始终忠诚实践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自觉恪守人 民军医的行为准则,以高超的医术救治了众多患者,以高尚的医德温暖了千万人 的心,书写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篇章,为医生这个神圣职业树起了一座 道德丰碑,为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增添了光彩。他不愧是共产党员的优秀楷模, 不愧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胡主席充分肯定了华益慰同志为医疗卫生事 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精辟概括了华益慰同志先进思想的本质内涵和时代价值,要 求全国全军卫生战线深入开展向华益慰同志学习的活动。 4、霍英东: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 霍英东给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体育界拥有众多的头衔 二是他是个慷慨的有钱人。 从小吃过不少苦的霍英东聚财有道,但也热心公益,散财有道。多年来他对 社会的各类捐助金额接近200亿元,单是在家乡番禺的捐助就超过40亿元,有 报道称他是港澳地区为家乡捐赠最多的富豪 说起父亲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忆道:“他说过一句话:人一生一定要 做有意义的事。有钱,是给他一个机会,能对国家做自己的贡献。” 【颁奖词】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 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 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简历】感动中国2006——霍英东慈善家 霍英东,男,汉族,1923年5月生,广东番禺人。1953年创办霍兴业堂置 业有限公司及有荣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霍英东先生是一生爱国的香港慈善家,过去数十年里,霍英东用作慈善的捐 款超过150亿港元,在推动各地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山区扶贫、干部培训等 方面,做出了许多的贡献。 霍英东一向对推动教育工作出钱又出力,过去数年巨额捐款包括先后两次向 香港科技大学捐款,2003年先捐赠3000万元,两年后又向科大捐出一笔总值8 亿元的巨额捐款,支持该校未来的发展,这笔捐款更创下该校十多年来接获捐款 的最高额纪录
华益慰是著名医学专家,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从 医 56 年,华益慰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 妻子张燕容是他的同学、同行,共同相处了几十年,说到丈夫,她只是淡淡 地说道:“他也就是尽到了一个做医生的职责,做一个医生分内的事情,只不过 他做得比较认真。”一些网友并不这么看:医者父母心。华医生,您用您的一生 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医者”。如果我们生活中的医生都像他那样多好啊! 【颁奖词】 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 达到。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简历】感动中国 2006——华益尉:人民的好军医 华益慰,著名医学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 常务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长为普通外科:胃肠道、乳腺、甲状腺疾病的 外科诊断治疗。 华益慰同志从医 56 年来,始终忠诚实践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自觉恪守人 民军医的行为准则,以高超的医术救治了众多患者,以高尚的医德温暖了千万人 的心,书写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篇章,为医生这个神圣职业树起了一座 道德丰碑,为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增添了光彩。他不愧是共产党员的优秀楷模, 不愧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胡主席充分肯定了华益慰同志为医疗卫生事 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精辟概括了华益慰同志先进思想的本质内涵和时代价值,要 求全国全军卫生战线深入开展向华益慰同志学习的活动。 4、霍英东: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 霍英东给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体育界拥有众多的头衔; 二是他是个慷慨的有钱人。 从小吃过不少苦的霍英东聚财有道,但也热心公益,散财有道。多年来他对 社会的各类捐助金额接近 200 亿元,单是在家乡番禺的捐助就超过 40 亿元,有 报道称他是港澳地区为家乡捐赠最多的富豪。 说起父亲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忆道:“他说过一句话:人一生一定要 做有意义的事。有钱,是给他一个机会,能对国家做自己的贡献。” 【颁奖词】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 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 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简历】感动中国 2006——霍英东 慈善家 霍英东,男,汉族,1923 年 5 月生,广东番禺人。1953 年创办霍兴业堂置 业有限公司及有荣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霍英东先生是一生爱国的香港慈善家,过去数十年里,霍英东用作慈善的捐 款超过 150 亿港元,在推动各地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山区扶贫、干部培训等 方面, 做出了许多的贡献。 霍英东一向对推动教育工作出钱又出力,过去数年巨额捐款包括先后两次向 香港科技大学捐款,2003 年先捐赠 3000 万元,两年后又向科大捐出一笔总值 8 亿元的巨额捐款,支持该校未来的发展,这笔捐款更创下该校十多年来接获捐款 的最高额纪录
除了对本地教育支持,霍英东对内地教育也不遗余力,尤其钟情他的家乡 番禺南沙。过去他曾捐款予南沙建中学,拨款支持香港大学北上南沙,与内地专 家合作研究科研发展,其中包括“南沙信息科技园”等项目 霍英东曾捐赠兴建的道路、大桥、基建更是不胜其数,例如英东体育馆、泳 池、医院等社会设施,另又捐资兴建洛溪大桥、大石大桥,拨款抵押建南沙大道。 二十多年来,单是在家乡已投资建设超过40亿元 以霍英东的名字命名的“霍英东基金会”于1977年正式成立,基金会一直 以捐献和非牟利投资形式,策划了数以百计的项目。有一次,某媒体记者问霍老 共向内地捐赠了多少钱,他回答不出来,只是谦虚地说:“我的捐款,就好比 大海里的一滴水,作用是很小的,说不上是贡献,这只是我的一份心意!” 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 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 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 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 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 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 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颁奖词】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 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 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简历】感动中国2006——季羡林东方学大师 季羡林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 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曾在济南三合街 小学、济南一中、山东大学就学。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考 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 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季先生回国,同年秋,经陈寅恪推荐,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 建东方语文系,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 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 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1984年任北京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他先 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 长等。著作已经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有24卷。 季羡林创建了东方语文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 学大师。季老不仅学贯中西,融会古今,而且在道德品格上同样融合了中外知识 分子的优秀传统。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仁爱和恕道,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坚 毅的气节和情操;西方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自由独立精神,尊重个性和人格平等 观念,开放创新的意识;这些优秀传统都凝聚融化在季老身上。所以,他能够做 大学问,成大事业,有大贡献,他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 6、叶笃正:“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除了对本地教育支持,霍英东对内地教育也不遗余力,尤其钟情他的家乡— 番禺南沙。过去他曾捐款予南沙建中学,拨款支持香港大学北上南沙,与内地专 家合作研究科研发展,其中包括“南沙信息科技园”等项目。 霍英东曾捐赠兴建的道路、大桥、基建更是不胜其数,例如英东体育馆、泳 池、医院等社会设施,另又捐资兴建洛溪大桥、大石大桥,拨款抵押建南沙大道。 二十多年来,单是在家乡已投资建设超过 40 亿元。 以霍英东的名字命名的“霍英东基金会”于 1977 年正式成立,基金会一直 以捐献和非牟利投资形式,策划了数以百计的项目。有一次,某媒体记者问霍老 一共向内地捐赠了多少钱,他回答不出来,只是谦虚地说:“我的捐款,就好比 大海里的一滴水,作用是很小的,说不上是贡献,这只是我的一份心意!” 5、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96 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 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 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 24 卷的《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 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 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 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 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颁奖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 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 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简历】感动中国 2006——季羡林 东方学大师 季羡林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 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 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曾在济南三合街 小学、济南一中、山东大学就学。1930 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 年考 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 罗文等。1941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 年,季先生回国,同年秋,经陈寅恪推荐,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 建东方语文系,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 年当选为中国科 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 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 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1984 年任北京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他先 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 长等。著作已经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有 24 卷。 季羡林创建了东方语文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 学大师。季老不仅学贯中西,融会古今,而且在道德品格上同样融合了中外知识 分子的优秀传统。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仁爱和恕道,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坚 毅的气节和情操;西方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自由独立精神,尊重个性和人格平等 观念,开放创新的意识;这些优秀传统都凝聚融化在季老身上。所以,他能够做 大学问,成大事业,有大贡献,他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 6、叶笃正:“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91岁的叶笃正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 的几位学术巨匠之一,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近60年的科学生 涯中,叶笃正先生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 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 为全球变化、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作出了开创性重大贡献,也是国际全 球变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常挂在叶笃正先生嘴边的是:“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 接轨 【颁奖词】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让外国人 同我们接轨,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学者的大气象。笑揽风云动,睥睨大国轻。 【简历】感动中国2006——叶笃正科学前沿 叶笃正先生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研 究员,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学术巨匠之一,为全球变化、大气环流和 气候变化研究做出了开创性重大创新贡献,在全球变化领域提出了新的系统创 见,对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做岀了重大原始创新贡献,也是国际全球变化研 究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国际前沿的工作,并不是跟在外国人后面的所谓“同国际接轨”,而是 做出了系统的原始创新成果,并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同,从而成为这些前沿领域科 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叶先生常说的,“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他先后从事动力气象、高原气象、海气关系、大气与地表面过程、全球变化 等专业方向的研究工作,共发表专著6册、科学论文90余篇。因叶笃正先生的 杰出贡献,他曾于198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并于1995年获得第一届何 梁何利最高奖一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和陈家庚地球科学奖。 7、孔祥瑞:150项革新带来8000万元效益 仅有初中学历的工人孔祥瑞有着“蓝领专家”的美誉。2001年,他主持创 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当年创 效1600万元;2003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技改项目,被授 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 【颁奖词】不管什么时代,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在今天,更值 得尊敬的,还应该是那些不仅贡献汗水还贡献智慧的人。150项革新,给国家带 来8000万元效益,这就是一个工人的成就 【简历】感动中国2006—一孔祥瑞蓝领专家 1972年,孔祥瑞初中毕业后到天津港码头当了工人。他放弃了多次学习深 造的机会,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学习,把工作岗位当课堂,把生产实践作为教材, 把设备故障作为课题,把身边怀有一技之长的工友作为老师,努力攻克了一个又 一个技术难关。 2001年,他主持创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 间15.8秒,当年创效1600万元;2003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 技改项目,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 名仅有初中学历的普通工人,34年创造了150多项科技成果,为企业创 造效益8400多万元。孔祥瑞在为企业创出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他所在部门的 机械设备使用管理跨入同行业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水平。 8、林秀贞: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91 岁的叶笃正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 的几位学术巨匠之一,荣获 2005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近 60 年的科学生 涯中,叶笃正先生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 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 一,为全球变化、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作出了开创性重大贡献,也是国际全 球变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常挂在叶笃正先生嘴边的是:“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 接轨”。 【颁奖词】 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让外国人 同我们接轨,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学者的大气象。笑揽风云动,睥睨大国轻。 【简历】感动中国 2006——叶笃正 科学前沿 叶笃正先生荣获 2005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研 究员,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学术巨匠之一,为全球变化、大气环流和 气候变化研究做出了开创性重大创新贡献,在全球变化领域提出了新的系统创 见,对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做出了重大原始创新贡献,也是国际全球变化研 究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国际前沿的工作,并不是跟在外国人后面的所谓“同国际接轨”,而是 做出了系统的原始创新成果,并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同,从而成为这些前沿领域科 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叶先生常说的,“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他先后从事动力气象、高原气象、海气关系、大气与地表面过程、全球变化 等专业方向的研究工作,共发表专著 6 册、科学论文 90 余篇。因叶笃正先生的 杰出贡献,他曾于 1987 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并于 1995 年获得第一届何 梁何利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和陈家庚地球科学奖。 7、孔祥瑞:150 项革新带来 8000 万元效益 仅有初中学历的工人孔祥瑞有着“蓝领专家”的美誉。2001 年,他主持创 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 15.8 秒,当年创 效 1600 万元;2003 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技改项目,被授 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 【颁奖词】 不管什么时代,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在今天,更值 得尊敬的,还应该是那些不仅贡献汗水还贡献智慧的人。150 项革新,给国家带 来 8000 万元效益,这就是一个工人的成就。 【简历】感动中国 2006——孔祥瑞 蓝领专家 1972 年,孔祥瑞初中毕业后到天津港码头当了工人。他放弃了多次学习深 造的机会,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学习,把工作岗位当课堂,把生产实践作为教材, 把设备故障作为课题,把身边怀有一技之长的工友作为老师,努力攻克了一个又 一个技术难关。 2001 年,他主持创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 间 15.8 秒,当年创效 1600 万元;2003 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 技改项目,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 一名仅有初中学历的普通工人,34 年创造了 150 多项科技成果,为企业创 造效益 8400 多万元。孔祥瑞在为企业创出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他所在部门的 机械设备使用管理跨入同行业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水平。 8、林秀贞:30 年来赡养了 6 位孤寡老人
林秀贞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30年如一日,她克服 了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这位朴实的农村人,始终记得她母亲的朴素教诲: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 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千千治家一一用一千分的力量来治理自己的家,万万 治邻一一用一万分力量来治理邻里关系。 【颁奖词】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 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简历】感动中国2006—一林秀贞孤寡老人的好女儿 林秀贞,女,1946年出生,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197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林秀贞30年如一日,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义务赡养了6位与 自己及家庭成员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在精神和物质生活等各方面对6 位老人付出了儿女般的照料和孝道。林秀贞学科技、学经济,带头创办个体企业 并把经营企业作为扶贫济困奉献社会的基础。多年来,为8位残疾人传授了玻璃 钢和橡胶生产技术,不但在自己的企业为他们安排就业岗位,还帮助他们解决了 婚姻、疾病救治等许多生活困难。林秀贞热心乡村教育事业,先后出资4万多元 帮助乡村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还资助本村和邻村14名贫困家庭子女步入大中 专院校,收养救治了一名出生仅40天的患病弃婴。她热心公益事业,积极为村 里修路、打机井、文化娱乐队伍建设等公益事业捐资出力 阳光少年黄舸:行程13万多公里,当面感谢恩人 18岁的黄舸看上去像个十一二岁的孩子。7岁时,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 肌营养不良。据专家介绍,同类患者最长生命纪录仅为18岁。 黄舸的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面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 2003年,15岁的黄舸和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全 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如今,父子俩已经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万多公 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寄过钱的恩人当面道了谢。父子俩一路上感受着感动, 也传播着感动 黄舸说:“到好心人的家门口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深深的谢意,是 我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一直支持着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离开人世,黄舸 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人生路上,他是阳光少年 【颁奖词】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体会这个场面,一个四肢无力的孩子,每天 都在和死神赛跑,跋山涉水、万里迢迢。 他就像一小截被命运丢弃的蜡烛,善良的人点亮他,他就欢快地燃烧起来。 藏起眼泪,还给人们光明和希望。 【简历】感动中国2006——黄舸父子感恩之旅 黄舸,生于1988年10月30日,7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据医学专家介绍,这种病只能活到18岁,黄舸现在离医学界同类患者最长生命 记录仅差两年时间。 个生命就要走到尽头而只有十六岁的男孩,为了对他进行过帮助的人说声 谢谢,而不顾自己的身体已经进入倒计时和父亲踏上了“感恩之旅”。疾病早已 剥夺了黄舸站或坐的能力。每天,父亲必须小心翼翼地把他抱上轮椅,用绳子仔 细地“固定”,以保证他不致滑落。父子俩从2003年开始走遍全国寻访素未谋
林秀贞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30 年如一日,她克服 了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 6 位孤寡老人。 这位朴实的农村人,始终记得她母亲的朴素教诲: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 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千千治家——用一千分的力量来治理自己的家,万万 治邻——用一万分力量来治理邻里关系。 【颁奖词】 用 30 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 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简历】感动中国 2006——林秀贞 孤寡老人的好女儿 林秀贞,女,1946 年出生,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197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林秀贞 30 年如一日,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义务赡养了 6 位与 自己及家庭成员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在精神和物质生活等各方面对 6 位老人付出了儿女般的照料和孝道。林秀贞学科技、学经济,带头创办个体企业, 并把经营企业作为扶贫济困奉献社会的基础。多年来,为 8 位残疾人传授了玻璃 钢和橡胶生产技术,不但在自己的企业为他们安排就业岗位,还帮助他们解决了 婚姻、疾病救治等许多生活困难。林秀贞热心乡村教育事业,先后出资 4 万多元 帮助乡村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还资助本村和邻村 14 名贫困家庭子女步入大中 专院校,收养救治了一名出生仅 40 天的患病弃婴。她热心公益事业,积极为村 里修路、打机井、文化娱乐队伍建设等公益事业捐资出力。 9、阳光少年黄舸:行程 1.3 万多公里,当面感谢恩人 18 岁的黄舸看上去像个十一二岁的孩子。7 岁时,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 肌营养不良。据专家介绍,同类患者最长生命纪录仅为 18 岁。 黄舸的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面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 2003 年,15 岁的黄舸和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全 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如今,父子俩已经走过了 82 个城市,行程 1.3 万多公 里,向 30 多位当年给他们寄过钱的恩人当面道了谢。父子俩一路上感受着感动, 也传播着感动。 黄舸说:“到好心人的家门口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深深的谢意,是 我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一直支持着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离开人世,黄舸 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 人生路上,他是阳光少年。 【颁奖词】 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体会这个场面,一个四肢无力的孩子,每天 都在和死神赛跑,跋山涉水、万里迢迢。 他就像一小截被命运丢弃的蜡烛,善良的人点亮他,他就欢快地燃烧起来。 藏起眼泪,还给人们光明和希望。 【简历】感动中国 2006——黄舸 父子 感恩之旅 黄舸,生于 1988 年 10 月 30 日,7 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据医学专家介绍,这种病只能活到 18 岁,黄舸现在离医学界同类患者最长生命 记录仅差两年时间。 一个生命就要走到尽头而只有十六岁的男孩,为了对他进行过帮助的人说声 谢谢,而不顾自己的身体已经进入倒计时和父亲踏上了“感恩之旅”。疾病早已 剥夺了黄舸站或坐的能力。每天,父亲必须小心翼翼地把他抱上轮椅,用绳子仔 细地“固定”,以保证他不致滑落。父子俩从 2003 年开始走遍全国寻访素未谋
面的恩人。因为没有钱,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载着儿子黄舸走过了82个城市, 行程13000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汇款的恩人当面道了谢。 黄舸说:“坐着父亲开的三轮车,到好心人的家门口亲自说声谢谢,送上 束鲜花表达我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一直支持着他走到今天。 10、微尘: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徼尘” 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 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 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成为青岛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 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翻阅了捐款记录后惊讶地发现,早在2004年 一位神秘女士就己经使用“微尘”的名字多次大额捐款:非典时期捐款2万元, 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1万元,湖南灾区捐款5万元 当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微尘”时,一个又一个“微尘”出现了 截至目前,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 每一双充满善意的援手,每一张不同模样的面孔,都记录下一个共同的名字 “微尘” 【颁奖词】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 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 的良心。 【简历】感动中国2006—一青岛“微尘”爱心团体 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 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 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 微尘”在印度洋海啸、湖南水灾、喀什地震以及非典时期数次向灾区捐款, 多次救助贫困患病儿童和福利院孤儿。大家都觉得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有公益心 的人,不一定要有多少钱才可以,重要的是有这样的爱心。微尘是个值得尊重的 人,她不图名、不图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同时大家希望微尘这两个字 成为青岛公益事业的一个符号。在她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热心公益、无私奉 献、关爱他人。“微尘”已成为青岛市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当选为2005 年“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并荣获中华慈善奖 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及事迹 1、搏击巨浪勇救人:魏青刚 借助于青岛一位普通市民不经意间留下的DV影像,我们认识了一位平民勇士—魏青 刚 去年8月8日,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青岛崂山海岸边观看“麦莎台风带来的海潮。不料 一个巨浪袭来,把岸边的一个女青年卷入海中。此时,正在岸边、从河南农村来青岛做 装修工的魏青刚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向落水女青年游过去。 次、两次、三次,魏青刚跟巨浪搏斗了40分钟,而在这次下海救人前,他从未见过 海,也从未在海浪中游过泳,只在家乡有过两次勇救落水者的经历。 穿着被海水浸透的衣服,拖着极度疲惫的身躯,魏青刚缓步走回了工棚。3天后,人们 才知道了英雄魏青刚的名字。魏青刚的义举很英勇,但他的言辞却极朴素:“小的时候, 父亲就对我说,能帮助人家就尽量帮。你有困难,别人可以帮你,人家有困难你不帮助
面的恩人。因为没有钱,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载着儿子黄舸走过了 82 个城市, 行程 13000 多公里,向 30 多位当年给他们汇款的恩人当面道了谢。 黄舸说:“坐着父亲开的三轮车,到好心人的家门口亲自说声谢谢,送上一 束鲜花表达我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一直支持着他走到今天。 10、微尘: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 “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 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 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成为青岛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 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翻阅了捐款记录后惊讶地发现,早在 2004 年, 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经使用“微尘”的名字多次大额捐款:非典时期捐款 2 万元, 新疆喀什地震捐款 5 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 1 万元,湖南灾区捐款 5 万元…… 当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微尘”时,一个又一个“微尘”出现了。 截至目前,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 每一双充满善意的援手,每一张不同模样的面孔,都记录下一个共同的名字—— “微尘”。 【颁奖词】 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 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 的良心。 【简历】感动中国 2006——青岛“微尘” 爱心团体 “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 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 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 “微尘”在印度洋海啸、湖南水灾、喀什地震以及非典时期数次向灾区捐款, 多次救助贫困患病儿童和福利院孤儿。大家都觉得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有公益心 的人,不一定要有多少钱才可以,重要的是有这样的爱心。微尘是个值得尊重的 人,她不图名、不图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同时大家希望微尘这两个字 成为青岛公益事业的一个符号。在她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热心公益、无私奉 献、关爱他人。“微尘”已成为青岛市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当选为 2005 年“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并荣获中华慈善奖。 2005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及事迹 1、搏击巨浪勇救人:魏青刚 借助于青岛一位普通市民不经意间留下的 DV 影像,我们认识了一位平民勇士——魏青 刚。 去年 8 月 8 日,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青岛崂山海岸边观看“麦莎”台风带来的海潮。不料 一个巨浪袭来,把岸边的一个女青年卷入海中。此时,正在岸边、从河南农村来青岛做 装修工的魏青刚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向落水女青年游过去。 一次、两次、三次,魏青刚跟巨浪搏斗了 40 分钟,而在这次下海救人前,他从未见过 海,也从未在海浪中游过泳,只在家乡有过两次勇救落水者的经历。 穿着被海水浸透的衣服,拖着极度疲惫的身躯,魏青刚缓步走回了工棚。3 天后,人们 才知道了英雄魏青刚的名字。 魏青刚的义举很英勇,但他的言辞却极朴素:“小的时候, 父亲就对我说,能帮助人家就尽量帮。你有困难,别人可以帮你,人家有困难你不帮助
别人,你的善心在哪里?我总是想人家的命是命,自己的命也是命,比方自己牺牲了 换取了人家的生命也是一样的。 【颁奖词】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 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 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 2、把时间献给孩子:丛飞 12年前一次义演改变了丛飞的人生,从此他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 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7人 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但丛飞的家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经济状况时常捉襟见肘。 去年,丛飞罹患胃癌晩期,而他却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留下3个疗程的化疗费用后, 拿出2万元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 在录制颁奖会的时候,他说:“我刚刚做完第10次化疗,还要做第11次、12次,因为 我要尽最大的努力活下去。我活一天有一天的意义,哪怕多活一个小时都很有意义的。 【颁奖词】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 需要帮助的孩子。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如今,他的歌喉不如往昔 嘹亮,却获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3、15年铸成倚天剑:黄伯云 他花了15年,终于磨成了一柄倚天长剑——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制成的大型民用飞机 刹车片,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4个拥有航空制动材料生产技术的国家。去年 他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结束了该奖项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 有件事让黄伯云至今感到屈辱:当时跟一个航空大国同时起步研究航空制动材料时,他 们说自己的技术很先进了,你花几百万美金来买我们的技术。但黄伯云没料想到的是, 对方提供的试验样品竟是废料 历经15年的坎坷,黄伯云和他的课题组终于收获了成功。就在中国科学家欢庆胜利之 时,人们发现,当年卖废料的那个国家,在航空刹车片技术方面仍未实现突破。 【颁奖词】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静 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他是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以成,3万里回国 路,20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 4、照亮苗乡的月亮:李春燕 李春燕是最后一个到达颁奖典礼现场的获奖者。从位于贵州东南部月亮山区的苗族村寨 大塘村出发,坐了40多分钟的拖拉机到达从江县县城,又坐中巴到贵阳,总共用了9 个小时,然后才坐飞机抵达北京。 5年前来到大塘村的李春燕在当地建起了第一个卫生室。但原来想靠行医养活全家的她 很快发现,现实情况完全不像她设想的那样,很多来看病的人根本就付不起医药费。几 年下来,李春燕得到的只是一堆欠账条。由于长期入不敷出,难以支撑,2004年初李 春燕夫妇准备外出打工。就在他们要走的头一天晚上,许多村民靠卖米、卖鸡蛋凑了 00多块钱还给李春燕。看着一张张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钱,听着李医生你走了,我们 可怎么办”的话语,李春燕又决定留了下来 【颁奖词】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 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不是迁徙的 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别人,你的善心在哪里?我总是想人家的命是命,自己的命也是命,比方自己牺牲了, 换取了人家的生命也是一样的。” 【颁奖词】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 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 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 2、把时间献给孩子:丛飞 12 年前一次义演改变了丛飞的人生,从此他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 400 多场, 义工服务时间 6000 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 146 人,认养孤儿 37 人, 捐助金额超过 300 万元。但丛飞的家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经济状况时常捉襟见肘。 去年,丛飞罹患胃癌晚期,而他却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留下 3 个疗程的化疗费用后, 拿出 2 万元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 在录制颁奖会的时候,他说:“我刚刚做完第 10 次化疗,还要做第 11 次、12 次,因为 我要尽最大的努力活下去。我活一天有一天的意义,哪怕多活一个小时都很有意义的。” 【颁奖词】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 需要帮助的孩子。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如今,他的歌喉不如往昔 嘹亮,却获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3、15 年铸成倚天剑:黄伯云 他花了 15 年,终于磨成了一柄倚天长剑——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制成的大型民用飞机 刹车片,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 4 个拥有航空制动材料生产技术的国家。去年 他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结束了该奖项连续 6 年空缺的历史。 有件事让黄伯云至今感到屈辱:当时跟一个航空大国同时起步研究航空制动材料时,他 们说自己的技术很先进了,你花几百万美金来买我们的技术。但黄伯云没料想到的是, 对方提供的试验样品竟是废料。 历经 15 年的坎坷,黄伯云和他的课题组终于收获了成功。就在中国科学家欢庆胜利之 时,人们发现,当年卖废料的那个国家,在航空刹车片技术方面仍未实现突破。 【颁奖词】 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静 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他是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以成,3 万里回国 路,20 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 4、照亮苗乡的月亮:李春燕 李春燕是最后一个到达颁奖典礼现场的获奖者。从位于贵州东南部月亮山区的苗族村寨 大塘村出发,坐了 40 多分钟的拖拉机到达从江县县城,又坐中巴到贵阳,总共用了 9 个小时,然后才坐飞机抵达北京。 5 年前来到大塘村的李春燕在当地建起了第一个卫生室。但原来想靠行医养活全家的她 很快发现,现实情况完全不像她设想的那样,很多来看病的人根本就付不起医药费。几 年下来,李春燕得到的只是一堆欠账条。由于长期入不敷出,难以支撑,2004 年初李 春燕夫妇准备外出打工。就在他们要走的头一天晚上,许多村民靠卖米、卖鸡蛋凑了 1 00 多块钱还给李春燕。看着一张张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钱,听着“李医生你走了,我们 可怎么办”的话语,李春燕又决定留了下来。 【颁奖词】 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 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不是迁徙的 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