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与“南山 -综合性学习诗歌赏析课堂纪实 邯郸市一中刘玉星 教学班级:邯郸市一中高二年级理科实验班。 教学内容:第三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品味鉴赏”。 教学目标:赏析陶渊明的著名诗句,并以此为例,理解诗歌的意象。 教学方法:讨论式,在老师引导下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探究式,深 入探讨古诗内蕴,理解意象的丰富性。 、问题的提出 师: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诗人之一。他不与腐朽的东晋统治者 同流合污,宁可穷困潦倒,也不为五斗米折腰,保持了—个正直 文人的高风亮节;他弃官而不弃世,归隐田园而不归隐山野,走 出了一条独善其身、洁身自好的隐土道路;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 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梁代钟嵘称他为“古 今隐逸诗人之宗也”,颇有见地地表明了陶渊明的人和诗。江西九 江县陶渊明纪念馆有对联_幅: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而外醉 三斗,开田园诗派韵真辞朴干百年来第一人。”这幅对联,不仅高 度概括了其一生经历,而且将陶公的艺术成就画龙点睛地凸显而 出。朱自清也说过:“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 第1页共10页
第 1 页 共 10 页 “东 篱”与 “南 山” ——综合性学习诗歌赏析课堂纪实 邯郸市一中 刘玉星 教学班级:邯郸市一中高二年级理科实验班。 教学内容:第三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品味鉴赏”。 教学目标:赏析陶渊明的著名诗句,并以此为例,理解诗歌的意象。 教学方法:讨论式,在老师引导下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探究式,深 入探讨古诗内蕴,理解意象的丰富性。 一、问题的提出 师: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诗人之一。他不与腐朽的东晋统治者 同流合污,宁可穷困潦倒,也不为五斗米折腰,保持了一个正直 文人的高风亮节;他弃官而不弃世,归隐田园而不归隐山野,走 出了一条独善其身、洁身自好的隐士道路;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 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梁代钟嵘称他为“古 今隐逸诗人之宗也”,颇有见地地表明了陶渊明的人和诗。江西九 江县陶渊明纪念馆有对联一幅:“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而外醉 三斗,开田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这幅对联,不仅高 度概括了其一生经历,而且将陶公的艺术成就画龙点睛地凸显而 出。朱自清也说过:“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
苏轼三家。他们的诗集,版本最多,注家也不少。”由此可见,陶 诗在我国诗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家学过他的诗《归园田 居》《饮酒》等等,其中印象最深、写得最好的是哪-组名句? 生:(异口同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可见“英雄所见略同"。不过请大家讨论一下,这两句好,好在 哪里呢?一会儿分组发言。要求语言尽可能简练。 探究过程 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远离官场、热爱田园的志趣 生:这两句写出了诗人隐居山野、悠然自得的神态。 生: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物我两忘、融入自然的心境。 师:那么再问一句,在这两句中,你认为最传神的是哪一个字? 生:(互相交流之后,在一次异口同声)“见”字。 师:为什么呢?据我所知,有的版本作“望”字,哪一个更好? 生:“见”比“望”自然,写出了诗人不经意中看见南山的情景,而 望”还要有意识地去看,失之有意。 生:“见”比“望”显得近,“望”有了较远的距离感。 生:“见”字可以使人想象出南山的青翠山色、花草树木,而“望ˆ 字只能让人想象出灰暗的轮廓。 第2页共10页
第 2 页 共 10 页 苏轼三家。他们的诗集,版本最多,注家也不少。”由此可见,陶 诗在我国诗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家学过他的诗《归园田 居》、《饮酒》等等,其中印象最深、写得最好的是哪一组名句? 生:(异口同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可见“英雄所见略同”。不过请大家讨论一下,这两句好,好在 哪里呢?一会儿分组发言。要求语言尽可能简练。 二、探究过程 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远离官场、热爱田园的志趣。 生:这两句写出了诗人隐居山野、悠然自得的神态。 生: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物我两忘、融入自然的心境。 师:那么再问一句,在这两句中,你认为最传神的是哪一个字? 生:(互相交流之后,在一次异口同声)“见”字。 师:为什么呢?据我所知,有的版本作“望”字,哪一个更好? 生:“见”比“望”自然,写出了诗人不经意中看见南山的情景,而 “望”还要有意识地去看,失之有意。 生:“见”比“望”显得近,“望”有了较远的距离感。 生:“见”字可以使人想象出南山的青翠山色、花草树木,而“望” 字只能让人想象出灰暗的轮廓
生:“见”字使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则把诗人游离于自 然之外。 生:“见”字写出了诗人远离官场,以田园为乐,悠然自得的心境。 师:历史上还有一位诗人,也远离了官场,但对于朝廷始终不能忘怀, 在他的诗或词里也有表现,能说出他是谁吗? 生:苏轼。他的《明月几时有》里写到:“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 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师:两相比较,有何差别? 生:陶渊明去得更为决绝,更为自在。 师:很好,哪位同学再补充两句? 生:更为逍遥,更为快乐 师:这样说来,大家都认为这两句好啦? 生:(点头) 师:好,小结一下。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作为风骨傲立的托寓之 物,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陶公本就不愿沉浮应世,亦不肯 同流合污,它的性格便与菊花相通。他不但自己种菊,以菊下酒, 还在诗中写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虽只采菊、见山两 个极寻常的动作,却浓郁地传出诗人的闲远自得之态,形象地写 第3页共10页
第 3 页 共 10 页 生:“见”字使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则把诗人游离于自 然之外。 生:“见”字写出了诗人远离官场,以田园为乐,悠然自得的心境。 师:历史上还有一位诗人,也远离了官场,但对于朝廷始终不能忘怀, 在他的诗或词里也有表现,能说出他是谁吗? 生:苏轼。他的《明月几时有》里写到:“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 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师:两相比较,有何差别? 生:陶渊明去得更为决绝,更为自在。 师:很好,哪位同学再补充两句? 生:更为逍遥,更为快乐。 师:这样说来,大家都认为这两句好啦? 生:(点头) 师:好,小结一下。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作为风骨傲立的托寓之 物,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陶公本就不愿沉浮应世,亦不肯 同流合污,它的性格便与菊花相通。他不但自己种菊,以菊下酒, 还在诗中写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虽只采菊、见山两 个极寻常的动作,却浓郁地传出诗人的闲远自得之态,形象地写
出了诗人“悠然”的情趣,和“心远地自偏”的全部意境。采菊 之中,偶一抬头,秀逸的南山又闯入眼帘,真是幽然而悠然。其 中的这个“见”字用得极好,它精确地表达出诗人采菊之时,本 非有意看山,可是抬头之际,山的形象忽然进入他眼中的情景。 苏轼曾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 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东坡题跋》)过, 这两句诗就好得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吗?试试看,能不能挑出点儿 毛病来? 生:是有点儿不对劲儿。“采菊东篱下”,怎么“悠然见南山”?方向 不对呀。 生:那人家扭脖子了呗,扭头看,或者侧身看。 生:既然“扭头看”,那还叫“悠然”吗? 师:发现得好!不光是咱们同学发现了,复旦大学中文系元老施蜇存 先生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老人家说,(读)“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这是陶渊明的名句。历代诗人,一致赞赏,…好在什 么地方?大家都说‘好在自然′。苏东坡说:因采菊而见山,境 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晁补之说: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 举首而见之,故悠悠然忘情,趣闲而累远。总之,都是“悠然 第4页共10页
第 4 页 共 10 页 出了诗人“悠然”的情趣,和“心远地自偏”的全部意境。采菊 之中,偶一抬头,秀逸的南山又闯入眼帘,真是幽然而悠然。其 中的这个“见”字用得极好,它精确地表达出诗人采菊之时,本 非有意看山,可是抬头之际,山的形象忽然进入他眼中的情景。 苏轼曾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 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东坡题跋》)不过, 这两句诗就好得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吗?试试看,能不能挑出点儿 毛病来? 生:是有点儿不对劲儿。“采菊东篱下”,怎么“悠然见南山”?方向 不对呀。 生:那人家扭脖子了呗,扭头看,或者侧身看。 生:既然“扭头看”,那还叫“悠然”吗? 师:发现得好!不光是咱们同学发现了,复旦大学中文系元老施蜇存 先生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老人家说,(读)“‘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这是陶渊明的名句。历代诗人,一致赞赏,……好在什 么地方?大家都说‘好在自然’。苏东坡说:‘因采菊而见山,境 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晁补之说:‘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 举首而见之,故悠悠然忘情,趣闲而累远。’总之,都是‘悠然’
二字的妙处。不过,我倒要研究一下。既然在东篱下采菊,陶公 定是向东站着的。如果偶尔抬起头来,眺望远处,也只能见到 东山,怎么会见到南山呢?面向东的人,要望南山,必然要转过 头去。转头看山,决非自然的无意识行为,因此,也决不是‘悠 然′的。我以为,陶公此诗,未免有些矫情。大概陶公虽然站在 东篱下采菊,装出一副闲暇的样子,其实他心里常常在惦念南山 你不信吗?有诗为证:种豆南山下′,可知陶公有豆田在南山下 南圃无遗秀′,可知陶公的稻田也在南山下。昔欲居南村',可 知陶公曾想搬家到南村去,靠近他的田产。但是,陶公始终搬不 成家,可能也像我一样,领导上不肯给他分配房屋。使他每次到 豆田里去除杂草,总要戴月回家。大概路相当的远。身在东篱, 心在南山,手里采菊,眼里看到的却是豆苗与稻谷。你说,陶公 能“悠然’吗? 生:(思考,交流。然后跃跃欲试) 师:哪位同学愿意发表看法? 生:施老先生的说法有一定道理,而且有一定根据;但也不完全对, 我觉得施老先生的话有点半开玩笑的意味 师:说得好。施老先生确实有话在先:“有几位编辑先生已把我发表 第5页共10页
第 5 页 共 10 页 二字的妙处。不过,我倒要研究一下。既然在东篱下采菊,陶公 一定是向东站着的。如果偶尔抬起头来,眺望远处,也只能见到 东山,怎么会见到南山呢?面向东的人,要望南山,必然要转过 头去。转头看山,决非自然的无意识行为,因此,也决不是‘悠 然’的。我以为,陶公此诗,未免有些矫情。大概陶公虽然站在 东篱下采菊,装出一副闲暇的样子,其实他心里常常在惦念南山。 你不信吗?有诗为证:‘种豆南山下’,可知陶公有豆田在南山下。 ‘南圃无遗秀’,可知陶公的稻田也在南山下。‘昔欲居南村’,可 知陶公曾想搬家到南村去,靠近他的田产。但是,陶公始终搬不 成家,可能也像我一样,领导上不肯给他分配房屋。使他每次到 豆田里去除杂草,总要戴月回家。大概路相当的远。身在东篱, 心在南山,手里采菊,眼里看到的却是豆苗与稻谷。你说,陶公 能‘悠然’吗?” 生:(思考,交流。然后跃跃欲试) 师:哪位同学愿意发表看法? 生:施老先生的说法有一定道理,而且有一定根据;但也不完全对, 我觉得施老先生的话有点半开玩笑的意味。 师:说得好。施老先生确实有话在先:“有几位编辑先生已把我发表
在报刊上的么小文字收录进去,事前没有通知我,使我没有改 润的机会;现在我又写了几篇赏析文字,是东方淳于之流的徘 谐文章,我们杭州人说,是‘玩儿不当正经′。希望天真的编辑 先生不要看错,捡了狗矢去当金条。”但如果说“不完全对”, 同学们能否说出新的理由来? 生:我认为诗人面前这座山本身就叫做“南山 师:很有道理。据查,在江西,有三处陶渊明故居(分别是星子县栗 里陶村、宜丰县秀溪村和九江黄老门乡陶家垅),当地村民都宣 称是陶渊明后代,而且都有陶氏族谱,一直追溯到陶渊明乃至 陶侃。巧的是,三个村庄的南边,都有一座山,蜿蜒而来,当 地人说,那就是“南山"。南山几乎环绕着陶氏故居的村庄,所 以,站在陶渊明故居,怎么看,都是“南山"。还有吗? 生:我觉着陶渊明当时只能写“南山”,不能写别的山。 师:为什么呢? 生:你想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东山”,不是诗;“悠然见北山"? 不叫话;“悠然见西山”?更不像话。所以,他老人家就只能写“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了。(众大笑) 师:很有道理。这位同学把语言划分成了三等——诗歌的语言、通 第6页共10页
第 6 页 共 10 页 在报刊上的么小文字收录进去,事前没有通知我,使我没有改 润的机会;现在我又写了几篇赏析文字,是东方淳于之流的徘 谐文章,我们杭州人说,是‘玩儿不当正经’。希望天真的编辑 先生不要看错,捡了狗矢去当金条。”但如果说“不完全对”, 同学们能否说出新的理由来? 生:我认为诗人面前这座山本身就叫做“南山”! 师:很有道理。据查,在江西,有三处陶渊明故居(分别是星子县栗 里陶村、宜丰县秀溪村和九江黄老门乡陶家垅),当地村民都宣 称是陶渊明后代,而且都有陶氏族谱,一直追溯到陶渊明乃至 陶侃。巧的是,三个村庄的南边,都有一座山,蜿蜒而来,当 地人说,那就是“南山”。南山几乎环绕着陶氏故居的村庄,所 以,站在陶渊明故居,怎么看,都是“南山”。还有吗? 生:我觉着陶渊明当时只能写“南山”,不能写别的山。 师:为什么呢? 生:你想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东山”,不是诗;“悠然见北山”? 不叫话;“悠然见西山”?更不像话。所以,他老人家就只能写“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了。(众大笑) 师:很有道理。这位同学把语言划分成了三等——诗歌的语言、通
常的语言和不叫话的语言,(笑)极有分寸,显示了相当高的语言 感悟和鉴赏能力。不过,在你看来,诗人是不得已、无奈何才写 悠然见南山”的?(众思考) 师综合以上同学发言,我再提出以下看法,请大家讨论:第一,江 西有座著名的山,叫什么? 生:庐山 师:庐山多大?像紫山,还是像我们邯郸的鸡毛山那么大? 生:(哄笑) 师:要像鼓山、像泰山那么大呢? 生:(若有所悟) 师:庐山是江南名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规模与泰山类似。庐山山 体面积280平方公里。而陶渊明的故乡柴桑就在庐山北侧,这样 站在诗人的家园,无论朝哪个方向看,都是庐山。举个实例,河 北保定军分区的张雨生说:“我的老家在庐山北麓,山北为阴,山 阴之人所见的山,当称南山,若处在我家的那个位置,采菊时无 论多么悠然,也只能是'望南山’。陶老夫子的隐居地,紧挨着山 脚,睁眼即见,用不着费劲地望。古人讲的是诗艺学,我讲的是 位置学。虽然作诗不必拘泥于位置,但也不宜全然不顾及位置 第7页共10页
第 7 页 共 10 页 常的语言和不叫话的语言,(笑)极有分寸,显示了相当高的语言 感悟和鉴赏能力。不过,在你看来,诗人是不得已、无奈何才写 “悠然见南山”的?(众思考) 师:综合以上同学发言,我再提出以下看法,请大家讨论:第一,江 西有座著名的山,叫什么? 生:庐山。 师:庐山多大?像紫山,还是像我们邯郸的鸡毛山那么大? 生:(哄笑) 师:要像鼓山、像泰山那么大呢? 生:(若有所悟) 师:庐山是江南名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规模与泰山类似。庐山山 体面积 280 平方公里。而陶渊明的故乡柴桑就在庐山北侧,这样, 站在诗人的家园,无论朝哪个方向看,都是庐山。举个实例,河 北保定军分区的张雨生说:“我的老家在庐山北麓,山北为阴,山 阴之人所见的山,当称南山,若处在我家的那个位置,采菊时无 论多么悠然,也只能是‘望南山’。陶老夫子的隐居地,紧挨着山 脚,睁眼即见,用不着费劲地望。古人讲的是诗艺学,我讲的是 位置学。虽然作诗不必拘泥于位置,但也不宜全然不顾及位置
东坡居士歌咏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不 仅是作诗的位置学,而且是位置的美学了。”(《解放军报》2000 年7月7日第7版)但是,正如刚才同学所言,要写成“悠然 见庐山”了,也不算作诗句;再加上要跟上句“采-菊东篱-下 对仗,就成了“悠-然-见-南-山"。 生:(点头)原来这样 师:第二,有的选本干脆注释说“南山”泛指山,也有些道理。各 地称南山的山很多。南是方位,居地南边的山都可称南山。比如,当 代民歌还有这样唱:“南山坡上坡连坡,南山坡上唱山歌…….不j 大家想,为什么要用“南山”来泛指山呢? 生:这里面有个“南山情结”! 师:对,古往今来,有两句著名的祝颂用语, 生:(齐声)“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师:好,再小结下。把“南山”与“寿”联系起来,最早见于《诗 经小雅天保》,这首诗的最后一节是:“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 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恒,通“绠”, 粗绳索,此指月弦。骞:亏,损。这几句诗译成白话诗大意是 犹如上弦的月,好比初升的日。恰似南山之寿,不会崩坍陷落。 第8页共10页
第 8 页 共 10 页 东坡居士歌咏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不 仅是作诗的位置学,而且是位置的美学了。”(《解放军报》 2000 年 7 月 7 日 第 7 版)但是,正如刚才同学所言,要写成“悠然 见庐山”了,也不算作诗句;再加上要跟上句“采-菊-东-篱-下” 对仗,就成了“悠-然-见-南-山”。 生:(点头)原来这样。 师:第二,有的选本干脆注释,说“南山”泛指山,也有些道理。各 地称南山的山很多。南是方位,居地南边的山都可称南山。比如,当 代民歌还有这样唱:“南山坡上坡连坡,南山坡上唱山歌……”不过, 大家想,为什么要用“南山”来泛指山呢? 生:这里面有个“南山情结”! 师:对,古往今来,有两句著名的祝颂用语,…… 生:(齐声)“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师:好,再小结一下。把“南山”与“寿”联系起来,最早见于《诗 经·小雅·天保》,这首诗的最后一节是:“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 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恒,通“绠”, 粗绳索,此指月弦。骞:亏,损。这几句诗译成白话诗大意是: 犹如上弦的月,好比初升的日。恰似南山之寿,不会崩坍陷落
犹如松柏枝叶长茂盛,青青相继,永不衰落。诗中的南山,若是 泛指,应为秦岭山区;若是实指,有人说是终南山。“寿比南山 成为后人的祝寿词,源出于此。况且,古人认为饮菊花酒可以长 寿,诗人长日无事,便到东篱下采菊,并以菊下酒。陶公生活在 晋代浓厚的修道成仙修佛往生的气氛中,虽然能不随流俗,保持 了一种清醒的自然主义的态度,但服用一些健身延年之物还是他 所喜爱的。总之,这“南山”二字,既是自然,又是双关,还是 个含义丰富的意象,该不是“迫不得已”了吧! 生:(大笑) 结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诗写出了诗人乐于归隐, 陶醉自然的谈泊心境: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闲自得,不经意间 抬头看见了静穆安娴的南山。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契合无间 此处的“菊”和“南山”都不再是纯自然的景物,而是灌注了诗 人主观情志的意象,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淡然的情怀。而娴 静的南山与诗人恬淡的心境相契合以自然美反衬诗人的人格美, 写得自然生动,令人回味无穷。在田园故土琴棋书画,悠闲自得, 体虽不闲心自闲,难怪有人羡慕不已,称之为“陆地神仙"。怡然 第9页共10页
第 9 页 共 10 页 犹如松柏枝叶长茂盛,青青相继,永不衰落。诗中的南山,若是 泛指,应为秦岭山区;若是实指,有人说是终南山。“寿比南山” 成为后人的祝寿词,源出于此。况且,古人认为饮菊花酒可以长 寿,诗人长日无事,便到东篱下采菊,并以菊下酒。陶公生活在 晋代浓厚的修道成仙修佛往生的气氛中,虽然能不随流俗,保持 了一种清醒的自然主义的态度,但服用一些健身延年之物还是他 所喜爱的。总之,这“南山”二字,既是自然,又是双关,还是 一个含义丰富的意象,该不是“迫不得已”了吧! 生:(大笑) 三、结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诗写出了诗人乐于归隐, 陶醉自然的谈泊心境: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闲自得,不经意间, 一抬头看见了静穆安娴的南山。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契合无间, 此处的“菊”和“南山”都不再是纯自然的景物,而是灌注了诗 人主观情志的意象,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淡然的情怀。而娴 静的南山与诗人恬淡的心境相契合,以自然美反衬诗人的人格美, 写得自然生动,令人回味无穷。在田园故土琴棋书画,悠闲自得, 体虽不闲心自闲,难怪有人羡慕不已,称之为“陆地神仙”。怡然
自得、其乐陶陶,其要义是在庸常的生活中发掘美感,发掘趣味, 而又有意地跟现实生活保持定的距离,这才是所谓“归隐"。 四、后记 1、诗歌的意象是丰富的、多向的,不可以过分坐实。 2、与其泛泛讲许多篇,不如深入研讨一篇乃至-句 3、放手让学生探究,不盲从,不偏执,通过讨论,集思广益, 以逐步养成多方面、多层次探究问题的习惯 第10页共10页
第 10 页 共 10 页 自得、其乐陶陶,其要义是在庸常的生活中发掘美感,发掘趣味, 而又有意地跟现实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才是所谓“归隐”。 四、后记 1、诗歌的意象是丰富的、多向的,不可以过分坐实。 2、与其泛泛讲许多篇,不如深入研讨一篇乃至一句。 3、放手让学生探究,不盲从,不偏执,通过讨论,集思广益, 以逐步养成多方面、多层次探究问题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