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政治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民族政治学 课程英文名称:Politicson Ethnicity, 里得号,405020592 课程属性:通识选修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6学时(课堂授课学时:×学时:实验学时:×学时) 学分:2 先修误程。政治学原理 面向对象:全校学生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政治学与法学必要的专业选修课程,更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 是中国政法大学所有专业都应选修的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1、对民族政治的产生、现象、特征,及其发展规律进行解析,阐释民族政治现象的当 代特点:民族政治问题或者文明的关系问题大有取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争端的主 流地位: 2、挖掘民族政治发展规律性:要顺应古代、近代发展到现代的趋势研究:确立民族政 治的合理定位,发现国家政治高于民族政治、全球政治引领国家政治的政治阶梯规律。 3、预测当代民族政治行为走向,肯定民族政治的同时克服民族政治的缺陷,从民族政 治提升为国家(国族)政治,再提升为全球政治 的历 4、研究重点是当代民族问题,因此在分析民族政治发展中遇到各种问题,在追溯民族 政治发展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基于民族政治发展规律,重点预测民族政治发展的走向和趋 势。 5,抄据中国新疆问颗的民族宗教根源,分析“疆独”“暴恐”问颗的不当民族政治理论】 提倡公民意识高于民族意识,国家利益高于民族利益,这是解决民族问愿的根本出路。 开设本课程宗旨: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民族政治进行解析,提出当代民族政治学的现实价值包括两方面 的服务价值。一是要为国家服务:提出避免落入民族政治发展中的误区与陷阱,提出解决民 族问题的政治对策的基本思路,设计出有效的政治解决方式,避免民族冲突。二是为民服务: 避免民族当事人卷入民族冲突带来的种种灾难,为改善民族玫治生活服务
《民族政治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民族政治学 课程英文名称: Politics on Ethnicity 课程号:405030592 课程属性:通识选修课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6 学时(课堂授课学时:×学时;实验学时:×学时) 学分:2 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 面向对象:全校学生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政治学与法学必要的专业选修课程,更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 是中国政法大学所有专业都应选修的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1、对民族政治的产生、现象、特征,及其发展规律进行解析,阐释民族政治现象的当 代特点;民族政治问题或者文明的关系问题大有取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争端的主 流地位; 2、挖掘民族政治发展规律性;要顺应古代、近代发展到现代的趋势研究;确立民族政 治的合理定位,发现国家政治高于民族政治、全球政治引领国家政治的政治阶梯规律。 3、预测当代民族政治行为走向,肯定民族政治的同时克服民族政治的缺陷,从民族政 治提升为国家(国族)政治,再提升为全球政治的历史潮流。 4、研究重点是当代民族问题,因此在分析民族政治发展中遇到各种问题,在追溯民族 政治发展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基于民族政治发展规律,重点预测民族政治发展的走向和趋 势。 5.挖掘中国新疆问题的民族宗教根源,分析“疆独”“暴恐”问题的不当民族政治理论。 提倡公民意识高于民族意识,国家利益高于民族利益,这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路。 开设本课程宗旨: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民族政治进行解析,提出当代民族政治学的现实价值包括两方面 的服务价值。一是要为国家服务:提出避免落入民族政治发展中的误区与陷阱,提出解决民 族问题的政治对策的基本思路,设计出有效的政治解决方式,避免民族冲突。二是为民服务: 避免民族当事人卷入民族冲突带来的种种灾难,为改善民族政治生活服务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理论教学:36学时 知识单元1:“导论”和第一章“民族范肿的历史演变” 参考学时:6学时 学习内容: 当代民族政治学研究对象包括三内涵:其一:阐释民族政治现象的当代特点:民族政治 问题或者文明的关系问题大有取代资本主义与社会 生义意识形态争端的主流地位:其 据民族政治发展规律性:要顺应古代、近代发展到现代的趋势研究:其三:预测当代民族政 治行为走向。 研究民族政治发展规律是民族政治学的高级研究对象,是当代民族政治学追求目标之 一。民族政治学对各种民族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是为了全面、透彻了解和把握民 族政治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规律和本质的层次不同,规律是本质的展开。故客观描述民 族政治生活是前提,提炼民族政治生活的本质 示其发展演变规律是目的 “民族“源于何时,还是一个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但广义的民族源于氏族社会走向部落 联盟时代则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民族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人类共同体发展的历史轨迹:1.氏族社会:2.古代国家社会(王族或贵族社会):3,近代 民族国家:4.现代国族与族群:5.区域共同体:6、人类共同体。 学习目标是解决如下问题: 1.当代民族政治学的对象是什么? 2.当代民族政治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3。当代世界热点问徽为何聚焦于民族冲突与宗教冲突的合力? 4、民族政治的凝聚力是什么?是爱国主义,还是民族宗教? 5.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的合力对政治的影响是什么? 6,世界热点问题发生在哪个洲最多?为什么? 7亚洲有几个国家主流信仰是基督教?为什么会这么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8.最早的“民族理今源于什么时代? 9.人类共同体发展过程中有多少层社会群体表现? 10.国族与族群有何区别和联系 11.如何理解斯大林民族理念的合理性是“国族"? 12.怎样理解民族分为两个层次,即包括国族与族群? 13.试论“一族一国"的理念的合理性与缺陷。 14.个人认同到底有多少个层次?个人认同的重心是由什么决定的?个人认同的聚焦点 为什么是不同的? 15.民族认同能够选择吗?如果不可选,那么是香可以规避?什么情况下才规避民族认 同? 知识单元2:第二章民族与政治、民族划分的缺陷与出路 参考学时:6学时 学习内容: 当今世界热点问题中,很多威胁者国家安全和世界安全的问题就是民族宗教问题,与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理论教学:36 学时 知识单元 1:“导论”和第一章“民族范畴的历史演变” 参考学时:6 学时 学习内容: 当代民族政治学研究对象包括三内涵:其一:阐释民族政治现象的当代特点;民族政治 问题或者文明的关系问题大有取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争端的主流地位;其二:挖 掘民族政治发展规律性;要顺应古代、近代发展到现代的趋势研究;其三:预测当代民族政 治行为走向。 研究民族政治发展规律是民族政治学的高级研究对象,是当代民族政治学追求目标之 一。民族政治学对各种民族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是为了全面、透彻了解和把握民 族政治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规律和本质的层次不同,规律是本质的展开。故客观描述民 族政治生活是前提,提炼民族政治生活的本质、揭示其发展演变规律是目的。 “民族”源于何时,还是一个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但广义的民族源于氏族社会走向部落 联盟时代则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民族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人类共同体发展的历史轨迹:1.氏族社会;2.古代国家社会(王族或贵族社会);3.近代 民族国家;4.现代国族与族群;5.区域共同体;6、人类共同体。 学习目标是解决如下问题: 1. 当代民族政治学的对象是什么? 2. 当代民族政治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3. 当代世界热点问题为何聚焦于民族冲突与宗教冲突的合力? 4. 民族政治的凝聚力是什么?是爱国主义,还是民族宗教? 5. 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的合力对政治的影响是什么? 6.世界热点问题发生在哪个洲最多?为什么? 7.亚洲有几个国家主流信仰是基督教?为什么会这么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8. 最早的“民族”理念源于什么时代? 9.人类共同体发展过程中有多少层社会群体表现? 10.国族与族群有何区别和联系? 11.如何理解斯大林民族理念的合理性是“国族”? 12.怎样理解民族分为两个层次,即包括国族与族群? 13.试论“一族一国”的理念的合理性与缺陷。 14.个人认同到底有多少个层次?个人认同的重心是由什么决定的?个人认同的聚焦点 为什么是不同的? 15.民族认同能够选择吗?如果不可选,那么是否可以规避?什么情况下才规避民族认 同? 知识单元 2:第二章 民族与政治、民族划分的缺陷与出路 参考学时:6 学时 学习内容: 当今世界热点问题中,很多威胁着国家安全和世界安全的 问题就是民族宗教问题,与
民族划分的缺陷有直接关系。因此,剖析国际上民族划分的缺陷与出路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以往的民族划分有很多,最流行的划分是主体民族和非主体民族(少数民族) 、主导民 族和从属民 碳两种 ,不同学者根据研究的需要也把人们划分为不同的民族。学界较为流行的 是公民性民族(实为国族)和族商性民族。实践证明,这些民族划分方式都存在诸多缺陷。 学习目标是解快如下问题: 1为什么说民族划分的缺路问颗威胁着国家安全和世界安全? 2.以往是怎样划分民族的 3把民族划分为主体民族和非主体民族存在严重哪些缺陷甚至是危害? 4主体民族与主导民族有何区别? 5.以组建国家为标准,把民族划分为哪些民族?其划分的合理性和缺陷各是什么? 6“一族一国“论在近代具有相对合理性吗?在现代为什么具有巨大危害性? 7.民族国家理念的合法性何在?能和“一族一国”相提并论吗? 8世界上多民族国家所占比列是多少?为什么 9.“一族一国”的危害性都有哪些? 10.克服民族划分缺陷的出路有哪些? 知识单元3:第三章民族政治主体 参考学时:4学时 学习内容: 从主体角度看,民族政治包括民族政治人和民族政治组织两个方面组成的民族政治统 治。从个体看,民族主体就是民族政治人。从集体角度看,民族主体就是民族政治组织。 学习目标是诠释民族政治人和民族政治组织 民族政治人,就是在民族政治生活中存在和活跃着的各种具有明确的政治人格特征的 治角色。这些政治角色是具体的,同时也是典型的。在民族改治生活中,正是由于这些具林 政治角色的领导、发动、推动和参与,各种各样的民族政治组织、民族政治过程、民族政治 运动才能形成,民族政治生活才能正常地运行。在民族政治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烟 的民族政治角色有民族领袖、民族精英和民族大众等基本的类型 在民族政治生活中 存在着许多按照 定的程序建立起来并履行着一定政治功能的组 织,这就是民族政治组织。这些组织各自的政治目标、组织程序、活动方式和表现形式并不 相同,但都具有确定的政治人格,履行着明确的政治功能,因而是明确的政治行为主体。它 门是民族政治生活和政治活动的组织者、发动者和领导者,在民族政治生活中发挥若不可替 代的作用。民族政治牛活中的重大事件和重大问题都与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民族政治 组织的种类繁多,功能各异,这里仅就其中最为突出的几种类型进行概括性地分析 知识单元4:第四章民族政治行为与民族政策 参考学时:4学时 学习内容: 解释民族政治行为的奥秘。民族政治行为包括民族成员的政治参与和和民族政策。 学习目标是解决如下问题
民族划分的缺陷有直接关系。因此,剖析国际上民族划分的缺陷与出路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以往的民族划分有很多,最流行的划分是主体民族和非主体民族(少数民族)、主导民 族和从属民族两种。不同学者根据研究的需要也把人们划分为不同的民族。学界较为流行的 是公民性民族(实为国族)和族裔性民族。实践证明,这些民族划分方式都存在诸多缺陷。 学习目标是解决如下问题: 1.为什么说民族划分的缺陷问题威胁着国家安全和世界安全? 2.以往是怎样划分民族的? 3.把民族划分为主体民族和非主体民族存在严重哪些缺陷甚至是危害? 4.主体民族与主导民族有何区别? 5.以组建国家为标准,把民族划分为哪些民族?其划分的合理性和缺陷各是什么? 6.“一族一国”论在近代具有相对合理性吗?在现代为什么具有巨大危害性? 7.民族国家理念的合法性何在?能和“一族一国”相提并论吗? 8.世界上多民族国家所占比列是多少?为什么? 9. “一族一国”的危害性都有哪些? 10.克服民族划分缺陷的出路有哪些? 知识单元 3:第三章 民族政治主体 参考学时:4 学时 学习内容: 从主体角度看,民族政治包括民族政治人和民族政治组织两个方面组成的民族政治统 治。从个体看,民族主体就是民族政治人。从集体角度看,民族主体就是民族政治组织。 学习目标是诠释民族政治人和民族政治组织: 民族政治人,就是在民族政治生活中存在和活跃着的各种具有明确的政治人格特征的政 治角色。这些政治角色是具体的,同时也是典型的。在民族政治生活中,正是由于这些具体 政治角色的领导、发动、推动和参与,各种各样的民族政治组织、民族政治过程、民族政治 运动才能形成,民族政治生活才能正常地运行。在民族政治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 的民族政治角色有民族领袖、民族精英和民族大众等基本的类型。 在民族政治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按照一定的程序建立起来并履行着一定政治功能的组 织,这就是民族政治组织。这些组织各自的政治目标、组织程序、活动方式和表现形式并不 相同,但都具有确定的政治人格,履行着明确的政治功能,因而是明确的政治行为主体。它 们是民族政治生活和政治活动的组织者、发动者和领导者,在民族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民族政治牛活中的重大事件和重大问题都与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民族政治 组织的种类繁多,功能各异,这里仅就其中最为突出的几种类型进行概括性地分析。 知识单元 4:第四章 民族政治行为与民族政策 参考学时:4 学时 学习内容: 解释民族政治行为的奥秘。民族政治行为包括民族成员的政治参与和和民族政策。 学习目标是解决如下问题:
政治参与是民族成员中最普遍同时也是最广泛的个体性政治行为。这种政治行为同民 族的其他政治行为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它往往构成了其他许多民族政治行为的刻 础,影响和制 的者其他民族政治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考察民族政治行为时 ,必须对 这种政治行为进行必要的讨论。 民族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调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愿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等的 总和。从世界范围来看,民族政策的实质和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前者如民族平签、民族 闭结和民族发展政簧:后者如种族隔离、种族歧视政策等。从内容来看,有政簧原则和政 策措施之分。民族政策原则一般是指在民族工作的全局中必须遵循的大政方针,新中国实行 的民族政策维护了中国共 党自土地革命时期开始和少数民族结成的政治统一战线,巩固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知识单元5:第五章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全球主义 参考学时:4学时 学习内容: 站在不同社会群体的立场上,产生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和全球主义等三种政治主张。民 族主义是站在民族立场上对社会的一种政治诉求,国家主义是站在国家立场上对社会的一种 政治诉求。全球主义是站在全球化的立场上对社会的一种政治诉求。三种政治主张之间产生 积极的互动关系」 学习目标是解决如下问题 民族主义是 一种特殊形态的民族政治行为民族主义是一种对民族政治具有重要影响的 意识形态。民族政治生活中许多根本性的重大事件,如民族国家的建立、民族解放运动、民 族分离问题等,都与民族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本身,内容 既十分庞杂又处于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因此,在民族政治中,民族主义是一个不仅要给 予充分的关注,而且必须进行深入研究的 国家主义Statism/Nationalism)是近代兴起的关于国家主权、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问题的 种政治学说。在本质上,国家主义就是一种研究治国之道和治国之术政治哲学学说。其价 值的归依是国家。国家主义认为国家的正义性毋庙置疑,并以国家利益为神圣的本位,倡导 所有国民在国家至上的信念导引下,抑制和放弃私我,共同为国家的独立、主权、繁荣和强 成而努力 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 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 全球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一股讲,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本的趣境流动,经 历了跨国化、局部的国际化以及全球化这几个发展阶段。货物与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全球化的 最初形态。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 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总的来看, 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 文化、科技、军事 ,安 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 “全球化“可概括为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 际关系十个方面的全球化。 知识单元6:第六章民族政治关系 民族共同体在展开自己的政治生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各种各样的政治关系
政治参与是民族成员中最普遍同时也是最广泛的个体性政治行为。这种政治行为同民 族的其他政治行为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它往往构成了其他许多民族政治行为的基 础,影响和制约着其他民族政治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考察民族政治行为时,必须对 这种政治行为进行必要的讨论。 民族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调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等的 总和。从世界范围来看,民族政策的实质和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前者如民族平等、民族 团结和民族发展政策;后者如种族隔离、种族歧视政策等。 从内容来看,有政策原则和政 策措施之分。民族政策原则一般是指在民族工作的全局中必须遵循的大政方针,新中国实行 的民族政策维护了中国共产党自土地革命时期开始和少数民族结成的政治统一战线,巩固了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知识单元 5:第五章 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全球主义 参考学时:4 学时 学习内容: 站在不同社会群体的立场上,产生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和全球主义等三种政治主张。民 族主义是站在民族立场上对社会的一种政治诉求。国家主义是站在国家立场上对社会的一种 政治诉求。全球主义是站在全球化的立场上对社会的一种政治诉求。三种政治主张之间产生 积极的互动关系。 学习目标是解决如下问题: 民族主义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民族政治行为。民族主义是一种对民族政治具有重要影响的 意识形态。民族政治生活中许多根本性的重大事件,如民族国家的建立、民族解放运动、民 族分离问题等,都与民族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本身,内容 既十分庞杂又处于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因此,在民族政治中,民族主义是一个不仅要给 予充分的关注,而且必须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国家主义(Statism/Nationalism)是近代兴起的关于国家主权、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问题的 一种政治学说。在本质上,国家主义就是一种研究治国之道和治国之术政治哲学学说。其价 值的归依是国家。国家主义认为国家的正义性毋庸置疑,并以国家利益为神圣的本位,倡导 所有国民在国家至上的信念导引下,抑制和放弃私我,共同为国家的独立、主权、繁荣和强 盛而努力。 全球化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 全球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讲,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本的越境流动,经 历了跨国化、局部的国际化以及全球化这几个发展阶段。货物与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全球化的 最初形态。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 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总的来看, 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 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 “全球化”可概括为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 际关系十个方面的全球化。 知识单元 6: 第六章 民族政治关系 参考学时:4 学时 学习内容: 民族共同体在展开自己的政治生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各种各样的政治关系
这些政治关系构成了民族政治生活的架构。事实上,民族政治生活中的各种政治结构、政治 过程、政治行为,都是这些政治关系的静态或动态的体现。民族政治关系也有自身的结构, 而且在不断地改变着,并因此引起了整个民族政治生活的变迁。 学习目标是解快如下问题: 民族政治关系是人类社会社会关系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有着自己特定的本质内容,并 展现出一系列的特点,从而与民族社会关系的其他类型相区别。作为稳定的人群共同体,民 族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发生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因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民族 关系。所谓民族政治关系, 是民族在政治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联 民族政治 的核心, 是 族政治权力。因此,凡是民族关系中与政治权力发生联系的,如各个民族通过自己的政治 系发生的相互关系、各种需要通过政治权力来协调的关系,以及某个民族群体与某种政治权 力组织的联系等,都属于民族政治关系的范畴。 民族政治关系与政治权力直接相关,这是从本质上来说的。在且体的民族政治生活中 民族政治关系又采取了各具特色的具体形态,而且这些形态随着时间、空间的改变而处于不 断变化之中 民族政治问题是与民族政治关系相伴而生的。有了民族政治关系,就会有民族政治问 题。民族政治关系是民族政治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民族政治问题是民族政治关系中的矛盾和 冲突」 知识单元7:第七章民族政治的演变与发展 参考学时:4学时 学习内容: 任何事物都处于发展之中,民族政治也不例外。当然,有的民族致治形态发展的速度 出较快,所达到的程度比较高:有的民族政治发展的速度知比较慢,所达观的程度比较低 有的民族政治发展的显著时期来得早 一些,而有的民族政治形态发展的显著时期则来得 些:有的民族政治形态的发展至今还不显著。但是,民族政治发展是一种普遍性的政治现象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与国家政治发展不同,民族政治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以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民族政治 形态别分为不同的发展形态。如果以民族社会经济技术状态、民族主体发展状况为标准,那 (广义的)民族政治发展经历氏族政治、古代民族政治、近代民族政治、多民族国家政 治、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政治极大环节 学习目标是解决如下问题: 构成民族政治形态的因素有多个方面,但概括起来就是民族政治权力、民族政治机构、 民族政治关系、民族政治行为、民族政治文化等几个基本的方面。民族政治权力,即民族礼 会或多民族社 会的公共权力 是民族政治的核心 民族的整 政治生活,都是围绕 而展 的。在民族社会或多民族社会的政治生活中,这个核心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它不仅涉及到 公共权力的性质,而且涉及到权力的分配、权力的作用方式等诸多因素。民族政治权力不能 独立地、孤立地存在,它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或机构来承担和行使,这些组织或机构就是民 牌政治机构。这些承担和行使权力的机构又耳有不同的产生方式,以及内部结构。民族政治 权力和民族政治机构的存在 ,必然会形成各种各样的政治角色。这些政治角色之间, 又形成 了各种各样的政治关系。这些处于一定政治关系中的政治角色,在政治生活中都是一定的政 治行为主体,都会产生一定的政治行为。这些政治行为所形成的各种政治过程,构成了丰富
这些政治关系构成了民族政治生活的架构。事实上,民族政治生活中的各种政治结构、政治 过程、政治行为,都是这些政治关系的静态或动态的体现。民族政治关系也有自身的结构, 而且在不断地改变着,并因此引起了整个民族政治生活的变迁。 学习目标是解决如下问题: 民族政治关系是人类社会社会关系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有着自己特定的本质内容,并 展现出一系列的特点,从而与民族社会关系的其他类型相区别。作为稳定的人群共同体,民 族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发生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因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民族 关系。所谓民族政治关系,是民族在政治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联系。民族政治的核心,是民 族政治权力。因此,凡是民族关系中与政治权力发生联系的,如各个民族通过自己的政治体 系发生的相互关系、各种需要通过政治权力来协调的关系,以及某个民族群体与某种政治权 力组织的联系等,都属于民族政治关系的范畴。 民族政治关系与政治权力直接相关,这是从本质上来说的。在具体的民族政治生活中, 民族政治关系又采取了各具特色的具体形态,而且这些形态随着时间、空间的改变而处于不 断变化之中。 民族政治问题是与民族政治关系相伴而生的。有了民族政治关系,就会有民族政治问 题。民族政治关系是民族政治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民族政治问题是民族政治关系中的矛盾和 冲突。 知识单元 7:第七章 民族政治的演变与发展 参考学时:4 学时 学习内容: 任何事物都处于发展之中,民族政治也不例外。当然,有的民族政治形态发展的速度 比较快,所达到的程度比较高;有的民族政治发展的速度却比较慢,所达观的程度比较低; 有的民族政治发展的显著时期来得早一些,而有的民族政治形态发展的显著时期则来得晚一 些;有的民族政治形态的发展至今还不显著。但是,民族政治发展是一种普遍性的政治现象,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与国家政治发展不同,民族政治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以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民族政治 形态划分为不同的发展形态。如果以民族社会经济技术状态、民族主体发展状况为标准,那 么,(广义的)民族政治发展经历氏族政治、古代民族政治、近代民族政治、多民族国家政 治、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政治极大环节。 学习目标是解决如下问题: 构成民族政治形态的因素有多个方面,但概括起来就是民族政治权力、民族政治机构、 民族政治关系、民族政治行为、民族政治文化等几个基本的方面。民族政治权力,即民族社 会或多民族社会的公共权力,是民族政治的核心。民族的整个政治生活,都是围绕它而展开 的。在民族社会或多民族社会的政治生活中,这个核心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它不仅涉及到 公共权力的性质,而且涉及到权力的分配、权力的作用方式等诸多因素。民族政治权力不能 独立地、孤立地存在,它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或机构来承担和行使,这些组织或机构就是民 族政治机构。这些承担和行使权力的机构又具有不同的产生方式,以及内部结构。民族政治 权力和民族政治机构的存在,必然会形成各种各样的政治角色。这些政治角色之间,又形成 了各种各样的政治关系。这些处于一定政治关系中的政治角色,在政治生活中都是一定的政 治行为主体,都会产生一定的政治行为。这些政治行为所形成的各种政治过程,构成了丰富
多彩的民族政治生活。在这种政治生活中,自然会形成一定的民族政治文化,从而构成了民 族政治生活的文化背景,以及民族的政治行为模式。在现实的民族政治生活中,这些方面在 互动的过程中紧密 也整合在 就构成了有机的民族政治形态 作为一种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民族政治的发展也有自己的内在机制。这种机制 就是民族政治发展中的内部构造,考察这种内在机制是全面把握民族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 受民族自身的发展程度、民族政治形态的内外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每一种具体的民族 政治发展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特定的内容。但是,为了进一步揭示民族政治发展的内涵, 有必要从各种具体的民族政治发展中概括出一些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 民族政治发展的 道路不仅漫长,而且不平坦,其中还暗藏许多的陷阱 其中,最为突 出的有政治不稳定、行政无力和政治腐败。从主观上说,任何一种民族政治发展都不愿意并 日力图避免落人这些路阱,但这些路阱又往往设于民族政治发展的道路中央,而且十分的隐 紫,民族政治在发展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始料不及的后果。一旦落入这样的陷阱,民族 政治发展的成果也就前功尽弃了,而且还会给民族的发展造成巨大的障碍和破坏。因此,在 发展的过程中如何避免落人这些陷阱,是每一种民族政治形态都必须小心翼翼地面对的重大 同题。 知识单元8:第八章中西民族的不同政治根源:“民本”与“民主 参考学时:4学时 学习内容: ,并且能够成为 权执政的合理基础 一直到西周的“敬天保民”,再到春秋战国时代孟子的“贵民”,好的 统治者都把“民安"视为合理执政的基础。从三皇五帝发展夏商周三代,中国组建的社会并不 是奴隶社会,而是可能保民或害民的王族社会。 中国社会早在西周年间就把“保民”、“贵民”作为建国之本。由于中国从来就没有经过像 西方那样经历过典型的奴隶社会,因此虽然中国古代社会的主体也有主仆之分, 但绝沿右 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分,社会中的所有人民包括底层人民都被视为“保护”的对象,从这种 意义上讲,人民在古老中国被无形提升为政治法伴关系的主体,虽然主体地位很低 纵观中国历史,各朝各代政权的根本问题是政权有效性、合法性与合理性的问题。中国 传统政治文明发展的规律性或进路是在解决天道、王道和民意三者关系中,“民贵”与“民 越来越深入,从而成为政权合法性的根本】 学习目标是解决如下问题: 中国古代“政权合法性”是基于是否“民本”的根本。中国“民本”政治思想经历了从 “民受之”到“保民”再到“贵民”和“民本”的复杂发展历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有 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始终在发挥作用,那就是主权者在组建国家政权制度中能否确保“贵民” “保民”、“民本” 成为中国历朝各代盛衰的根本 古代中国是否能够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天道、王道和民意(或者苍天、 君主、臣民)的三者的特殊关系。重心在于解决政权统治合法性的问题。 西方和中国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中开发出不同的政权合法性与合理性,两者共同滋养着人 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中国传统文明把政权合法性归于“民本”,开发了民本主义思想与制度 西方则归功于“民主”,开发了民主主义死于与制度 民主 是西方早在古希腊就己经开发出来的政权合法性资源 近现代西方人把政权合法性归属于民主与法治,它起源于古希腊时代。早“在公元前 507年,雅典人就采用了一种民选政府的制度
多彩的民族政治生活。在这种政治生活中,自然会形成一定的民族政治文化,从而构成了民 族政治生活的文化背景,以及民族的政治行为模式。在现实的民族政治生活中,这些方面在 互动的过程中紧密地整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有机的民族政治形态。 作为一种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民族政治的发展也有自己的内在机制。这种机制 就是民族政治发展中的内部构造,考察这种内在机制是全面把握民族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 受民族自身的发展程度、民族政治形态的内外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每一种具体的民族 政治发展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特定的内容。但是,为了进一步揭示民族政治发展的内涵, 有必要从各种具体的民族政治发展中概括出一些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 民族政治发展的道路不仅漫长,而且不平坦,其中还暗藏着许多的陷阱。其中,最为突 出的有政治不稳定、行政无力和政治腐败。从主观上说,任何一种民族政治发展都不愿意并 且力图避免落人这些陷阱,但这些陷阱又往往设于民族政治发展的道路中央,而且十分的隐 蔽,民族政治在发展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始料不及的后果。一旦落入这样的陷阱,民族 政治发展的成果也就前功尽弃了,而且还会给民族的发展造成巨大的障碍和破坏。因此,在 发展的过程中如何避免落人这些陷阱,是每一种民族政治形态都必须小心翼翼地面对的重大 问题。 知识单元 8:第八章 中西民族的不同政治根源:“民本”与“民主” 参考学时:4 学时 学习内容: 人民在中华政治文化传统中始终占有显赫地位,并且能够成为王权执政的合理基础。 从尧舜时代“民受之”一直到西周的“敬天保民”,再到春秋战国时代孟子的“贵民”,好的 统治者都把“民安”视为合理执政的基础。从三皇五帝发展夏商周三代,中国组建的社会并不 是奴隶社会,而是可能保民或害民的王族社会。 中国社会早在西周年间就把“保民”、“贵民”作为建国之本。由于中国从来就没有经过像 西方那样经历过典型的奴隶社会,因此虽然中国古代社会的主体也有主仆之分,但绝没有奴 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分,社会中的所有人民包括底层人民都被视为“保护”的对象,从这种 意义上讲,人民在古老中国被无形提升为政治法律关系的主体,虽然主体地位很低。 纵观中国历史,各朝各代政权的根本问题是政权有效性、合法性与合理性的问题。中国 传统政治文明发展的规律性或进路是在解决天道、王道和民意三者关系中,“民贵”与“民 本”越来越深入,从而成为政权合法性的根本。 学习目标是解决如下问题: 中国古代“政权合法性”是基于是否“民本”的根本。中国“民本”政治思想经历了从 “民受之”到“保民”再到“贵民”和“民本” 的复杂发展历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有 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始终在发挥作用,那就是主权者在组建国家政权制度中能否确保“贵民”、 “保民”、“民本”成为中国历朝各代盛衰的根本。 古代中国是否能够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天道、王道和民意(或者苍天、 君主、臣民)的三者的特殊关系。重心在于解决政权统治合法性的问题。 西方和中国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中开发出不同的政权合法性与合理性,两者共同滋养着人 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中国传统文明把政权合法性归于“民本”,开发了民本主义思想与制度。 西方则归功于“民主”,开发了民主主义死于与制度。 “民主”是西方早在古希腊就已经开发出来的政权合法性资源。 近现代西方人把政权合法性归属于民主与法治,它起源于古希腊时代。早“在公元前 507 年,雅典人就采用了一种民选政府的制度
古希腊民主与法治思想的典型代表是亚里斯多德。他认为,最好的政权政体是共和政体。 执政者应当是最能顺应理性的阶级。公民分为极富阶级、极穷阶级和中产阶级。由于“节制 与中庸常常是最好的品德”,因此中产阶级“最能顺从理性”。在法治好还是人治好的问题上 他认为法治优于人治,理由是多数人的考虑要比少数人考虑得周到一些,更正确一些 后来,西方由于基督教的崛起,成为主宰一切文明的中枢,神权高于王权,自由、平等 民主与法治等思想都顺从了基督教神权政治。以“民主”、“法治”反对并替代中世纪的“神 治”、“人治”和“专制”,以“主权在民”替代“君主权力至高无上”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 革命的伟大贡献。在西方诸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意义异常深远的首推法国革命。法围革命中 最大的两个亮点就是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思想和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卢梭的名著《社会契 约论》是当时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先声,也是后来美国革命的立宪基础。 三、课程进度表 学 周次 课程内容 时 备注 1. “导论”和第一章“民族范畴的历史演变” 6 2. 第二章民族与政治、民族划分的缺陷与出路6 3. 第三章民族政治主体 4. 第四章民族政治行为与民族政策 5. 第五章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全球主义 6. 第六章民族政治关系 7. 第七章民族政治的演变与发展 4 8. 第八章中西民族的不同政治根源:民本与民主 9. 10 12 13. 15. 16 四、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 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民族学 后续课程:世界民族、宗教学、民族宗教学等。 2、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民族与政治的关系: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全球主义: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古希腊民主与法治思想的典型代表是亚里斯多德。他认为,最好的政权政体是共和政体。 执政者应当是最能顺应理性的阶级。公民分为极富阶级、极穷阶级和中产阶级。由于“节制 与中庸常常是最好的品德”,因此中产阶级“最能顺从理性”。在法治好还是人治好的问题上, 他认为法治优于人治,理由是多数人的考虑要比少数人考虑得周到一些,更正确一些。 后来,西方由于基督教的崛起,成为主宰一切文明的中枢,神权高于王权,自由、平等、 民主与法治等思想都顺从了基督教神权政治。以“民主”、“法治”反对并替代中世纪的“神 治”、“人治”和“专制”,以“主权在民”替代“君主权力至高无上”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 革命的伟大贡献。在西方诸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意义异常深远的首推法国革命。法国革命中 最大的两个亮点就是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思想和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卢梭的名著《社会契 约论》是当时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先声,也是后来美国革命的立宪基础。 三、课程进度表 周次 课 程 内 容 学 时 备 注 1. “导论”和第一章“民族范畴的历史演变” 6 2. 第二章 民族与政治、民族划分的缺陷与出路 6 3. 第三章 民族政治主体 4 4. 第四章 民族政治行为与民族政策 4 5. 第五章 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全球主义 4 6. 第六章民族政治关系 4 7. 第七章 民族政治的演变与发展 4 8. 第八章中西民族的不同政治根源:民本与民主 4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四、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 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民族学 后续课程:世界民族、宗教学、民族宗教学等。 2、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民族与政治的关系;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全球主义;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难点: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3、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1.学科层次深入法:从政治学一般原理深入到民族政治学分支学科,再深入到当今世界 民族热点类型问愿 2.民族政治类型分析法:根据民族政治问题和宗教文明的现实热点,把当代民族政治冲 突的热点问题划分为基穆神突型、犹穆冲突型、巴以冲突、僧奏冲突型等。 3.动态分析法:与国家政治发展不同,民族政治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以不同的标准, 可以把民族政治形态划分为不同的发展形态。如果以民族社会经济技术状态、民族主体发展 状况为标准,那么,(广义的)民族政治发展经历氏族政治、古代民族政治、近代民族政治 多民族国家政治、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政治极大环节。 4、课程自主学习和课外实验课时 每章布置思考题,课后复习与思考。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考查 考核要求:提倡淡化一次考试、注重全过程的理念。期末总评中,平时成绩占0%, 能校内容有:学生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描汉及平时随堂检测情况占0:期未老试少 6、作业要求: 每章结束均应布置相应作业(思考题,下次课堂提问)。 、教材选用或自主编写的原则 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周平著《民族政治学导论》和曹兴著《全球化时代的民族 宗教问题》为教材,并自主编写思考题库。 五、教材选用及推荐参考书 (一)进用教材 1.周平著《民族政治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二)推荐参考书 1.曹兴著:《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宗教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执笔人:曹兴 审精审定: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学部教学指导委员会 制(修)订时间: 2015年11月10日
难点: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3、 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1.学科层次深入法:从政治学一般原理深入到民族政治学分支学科,再深入到当今世界 民族热点类型问题。 2.民族政治类型分析法:根据民族政治问题和宗教文明的现实热点,把当代民族政治冲 突的热点问题划分为基穆冲突型、犹穆冲突型、巴以冲突、僧泰冲突型等。 3.动态分析法:与国家政治发展不同,民族政治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以不同的标准, 可以把民族政治形态划分为不同的发展形态。如果以民族社会经济技术状态、民族主体发展 状况为标准,那么,(广义的)民族政治发展经历氏族政治、古代民族政治、近代民族政治、 多民族国家政治、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政治极大环节。 4、课程自主学习和课外实验课时 每章布置思考题,课后复习与思考。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考查 考核要求:提倡淡化一次考试、注重全过程的理念。期末总评中,平时成绩占 20%, 考核内容有:学生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平时随堂检测情况占 10%;期末考试占 70%。 6、作业要求: 每章结束均应布置相应作业(思考题,下次课堂提问)。 7、教材选用或自主编写的原则 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周平著《民族政治学导论》和曹兴著《全球化时代的民族 宗教问题》为教材,并自主编写思考题库。 五、教材选用及推荐参考书 (一)选用教材 1. 周平著《民族政治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年版。 (二)推荐参考书 1. 曹兴著:《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宗教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 执笔人:曹兴 审稿 审定: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学部教学指导委员会 制(修)订时间: 2015 年 11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