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行政策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中国现行政策分析 课程英文名称:Analysis of Current Policies in China 课程号:405030092 课程属性:专业选修课 开课学期:春 总学时:36学时(课堂授课学时:12学时;实验学时:24学时) 学分:2 先修误程: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公共行政学原理,政策科学 面向对象:政治与行政学专业/国际政治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院/教学部行政管理研究所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政治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属 于案例课组。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深化政策科学理论知识:2、提升理论应用能力:3、了解中 国实践并做出专业分析与判断。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政策科学基础知识、政策 分析原理,了解政策制定、执行以及评估等方面的概念和知识体系,为学生的社会实践以及 毕业论文的写作,以及运用理论分析实践问题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理论教学:12学时 知识单元1:政策分析逻辑与示例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政策分析师的世界:解释的与建构的:分析的与倡议的。 2.政策分析的层次:事实分析、价值分析、规范分析以及可行性分析。 3.政策分析的理论视角:政治的、经济的与价值的。 4.案例分析示例:矛盾与冲突:如何理解美国堕胎政策与枪支自由政策上的不同观点? 学习目标: 1.了解政策分析的复杂体系以及不同的分析层面。 2.掌握政策分析的政治理论、经济理性与分析逻辑、以及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定位。 作业:请从政簧不同的分析视角来理解同性恋婚烟合法性上的争论。 知识单元2:政策过程理论及其应用 参考学时:9学时 学习内容: 1.政策过程理论研究的视角及其范围。 2.政策过程的基本理论:政策模糊与多源流模型:政策变迁的断裂式均衡与渐进演进: 政策设计中的民主过程:政策执行综合模型:政策反馈理论:倡议联盟框架:政策阐释框架。 3.比较政策制度分析框架与社会生态系统框架
《中国现行政策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中国现行政策分析 课程英文名称: Analysis of Current Policies in China 课程号:405030092 课程属性:专业选修课 开课学期:春 总学时:36 学时(课堂授课学时:12 学时;实验学时:24 学时) 学分:2 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公共行政学原理,政策科学 面向对象:政治与行政学专业/国际政治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院/教学部行政管理研究所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政治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属 于案例课组。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深化政策科学理论知识;2、提升理论应用能力;3、了解中 国实践并做出专业分析与判断。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政策科学基础知识、政策 分析原理,了解政策制定、执行以及评估等方面的概念和知识体系,为学生的社会实践以及 毕业论文的写作,以及运用理论分析实践问题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 理论教学:12 学时 知识单元 1:政策分析逻辑与示例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政策分析师的世界:解释的与建构的;分析的与倡议的。 2.政策分析的层次:事实分析、价值分析、规范分析以及可行性分析。 3. 政策分析的理论视角:政治的、经济的与价值的。 4. 案例分析示例:矛盾与冲突:如何理解美国堕胎政策与枪支自由政策上的不同观点? 学习目标: 1.了解政策分析的复杂体系以及不同的分析层面。 2.掌握政策分析的政治理论、经济理性与分析逻辑、以及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定位。 作业:请从政策不同的分析视角来理解同性恋婚姻合法性上的争论。 知识单元 2:政策过程理论及其应用 参考学时:9 学时 学习内容: 1.政策过程理论研究的视角及其范围。 2.政策过程的基本理论:政策模糊与多源流模型;政策变迁的断裂式均衡与渐进演进; 政策设计中的民主过程;政策执行综合模型;政策反馈理论;倡议联盟框架;政策阐释框架。 3. 比较政策制度分析框架与社会生态系统框架
4.案例分析示例:西方禁烟政策的演进过程:中国房价调控政策的系统分析。 学习目标: 1了解不同理论分析政策的出发点与假设:了解制度分析框架与社会生态系统框架。 掌握政策分析的多源流模型、倡议联盟框架、政策变迁均衡理论等理论框架,并 握如何运用理论框架解释现实政策。 作业:阅读参考书目[美]保罗·A·萨巴蒂尔编:《政策过程理论》,三联出版社2004 年版。 (二)实践教学本课程实验为3个,共24学时 实验1: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分析 参考学时:6学时 实验内容: 我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演进及其分析 实验要求:熟悉我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过程:研究人口计划生有政策发展演进的 动力与因素:掌握政策演进的制度分析方法。 实验2:环境治理政策分析 参考学时:6学时 实验内容:北京治理“雾霾”的政策之能 实验要求:熟悉环境治理政策问愿的特性以及北京市的主要政策工具:研究北京市治理 雾霾政策的工具及其限制:京津冀地区不同省份的政策制定及其执行:掌握政策分析中相关 的政策制定与执行理论,并掌握理性逻辑分析方法。 实验3:户箱制度分析 参考学时:9学时 实验内容:户盖制度破冰的阻力与动力 实验要求:熟悉我国户籍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过程:研究户籍制度改革的难点与阻力: 掌握政策分析中的系统分析方法。 实验4:讨论与总结 参考学时:3学时 实验内容:对课程中的案例进行综合分析与总结 实验要求:通过课程所分析的案例,总结中国政策过程的突出特点、优化改进空间、未 来挑战。 三、课程进度表 周次 课程内容 时 备注 1. 政策分析逻辑与示例 3 2. 政策讨程理论及其应用 3 3. 政策过程理论及其应用 4. 政策过程理论及其应用 3 5 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分析 6. 人口计划生有政策分析 3 7. 环境治理政蛮分折 3 8. 环境治理政策分析 3
4. 案例分析示例:西方禁烟政策的演进过程;中国房价调控政策的系统分析。 学习目标: 1.了解不同理论分析政策的出发点与假设;了解制度分析框架与社会生态系统框架。 2.掌握政策分析的多源流模型、倡议联盟框架、政策变迁均衡理论等理论框架,并掌 握如何运用理论框架解释现实政策。 作业:阅读参考书目[美]保罗·A·萨巴蒂尔编:《政策过程理论》,三联出版社 2004 年版。 (二) 实践教学 本课程实验为 3 个,共 24 学时 实验 1: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分析 参考学时:6 学时 实验内容:我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演进及其分析 实验要求:熟悉我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过程;研究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发展演进的 动力与因素;掌握政策演进的制度分析方法。 实验 2:环境治理政策分析 参考学时:6 学时 实验内容:北京治理“雾霾”的政策之能 实验要求:熟悉环境治理政策问题的特性以及北京市的主要政策工具;研究北京市治理 雾霾政策的工具及其限制;京津冀地区不同省份的政策制定及其执行;掌握政策分析中相关 的政策制定与执行理论,并掌握理性逻辑分析方法。 实验 3:户籍制度分析 参考学时:9 学时 实验内容:户籍制度破冰的阻力与动力 实验要求:熟悉我国户籍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过程;研究户籍制度改革的难点与阻力; 掌握政策分析中的系统分析方法。 实验 4:讨论与总结 参考学时:3 学时 实验内容:对课程中的案例进行综合分析与总结 实验要求:通过课程所分析的案例,总结中国政策过程的突出特点、优化改进空间、未 来挑战。 三、课程进度表 周次 课 程 内 容 学 时 备 注 1. 政策分析逻辑与示例 3 2. 政策过程理论及其应用 3 3. 政策过程理论及其应用 3 4. 政策过程理论及其应用 3 5. 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分析 3 6. 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分析 3 7. 环境治理政策分析 3 8. 环境治理政策分析 3
9. 户籍制度破冰的阻力与动力 10.户籍制度破冰的阻力与动力 11.户籍制度破冰的阻力与动力 3 12.讨论与总结 四、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 先修课程:政策科学、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公共行政原理 后续课程:社会实践、毕业论文 2、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政策分析的多重视角、政策分析的过程理论及不同解释框架。 难点:如何运用专业的理论视角分析多元复杂的政策实践:如何选择分析视角得出专业 判新 3、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2案例研讨。 教学手段: 1案例演示 2.分组讨论与辩论 4、实践救学环境(实验室、设备和软件) 桌椅可灵活组合的教室,能够播放音频和视频教室。 5、课程自主学习和课外实验课时 无 6、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考查 考核要求:期末总评中,平时成锁占10%,考核内容有:学生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完成情况及平时随堂检测情况:课内分组案例发言20%:期末考试占70%, 7、作业要求: 完成课后布置的文献阅读以及小论文 五、教材选用及推荐参考书 (一)选用教材 1.[美]托马斯·R·戴伊:《理解公共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十二 版。 (二)推荐参考书 1,「美]保罗·A·技巴蒂尔编:《政策过程理论》,三联出版社2004年版。 执笔:王冬芳审稿:XXX审定:X×X×学院/教学部教学指导委员会 制(修)订时间:2012年10月28日
9. 户籍制度破冰的阻力与动力 3 10. 户籍制度破冰的阻力与动力 3 11. 户籍制度破冰的阻力与动力 3 12. 讨论与总结 3 四、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 先修课程:政策科学、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公共行政原理 后续课程:社会实践、毕业论文 2、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政策分析的多重视角、政策分析的过程理论及不同解释框架。 难点:如何运用专业的理论视角分析多元复杂的政策实践;如何选择分析视角得出专业 判断。 3、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2.案例研讨。 教学手段: 1.案例演示。 2.分组讨论与辩论。 4、实践教学环境(实验室、设备和软件) 桌椅可灵活组合的教室,能够播放音频和视频教室。 5、课程自主学习和课外实验课时 无 6、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考查 考核要求:期末总评中,平时成绩占 10%,考核内容有:学生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完成情况及平时随堂检测情况;课内分组案例发言 20%;期末考试占 70%。 7、作业要求: 完成课后布置的文献阅读以及小论文。 五、教材选用及推荐参考书 (一)选用教材 1. [美]托马斯·R·戴伊:《理解公共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第十二 版。 (二)推荐参考书 1. [美]保罗·A·萨巴蒂尔编:《政策过程理论》,三联出版社 2004 年版。 执笔:王冬芳 审稿:××× 审定:××××学院/教学部教学指导委员会 制(修)订时间:2012 年 10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