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与网络政治》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信息社会与网络政治 课程英文名称:Information Society and Virtual Politics 课程号:405030932 课程属性:专业选修课 开课学期:春 总学时:36学时(课堂授课学时:36学时) 学分:2 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 面向对象:政治学专业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研究所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木课程是政治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网络政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明确网络政治的特点 构成及其运作方式:3、探素互联网发展的有效监管方法:4、把握互联网政治给中国带来的 机遇和挑战。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课堂讨论,使学生掌握网络政治产生与发展的基础知 识、弄清网络政治构成及其运作的基本原理、清楚政府网络监管的必要对策,懂得互联网政 治发展对中国民主政治转型的重大意义,该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并为后续的《外国政 府与政治》、《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程的开设莫定必要的专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理论教学:36学时 知识单元1:网络政治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与传统政治的联系与区别 参考学时:9学时 学习内容: 1.网络政治出现的历史定位与重大意义。 2.网络政治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形成动因 3.网络政治与传统政治的联系与区别。 学习目标 1.了解网络政治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重大意义。 2.掌握网络政治与传统政治的联系与区别。 作业, 1加何认识网缘政治出现的重大章义? 2.试解读网络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3.怎样把握网络政治与传统政治的联系与区别? 知识单元2:网络政治的构成、运行方式及其对负向因素的监管与治理 参考学时:9学时 学习内容: 1.网络政治的构成、运行方式及操作手段
《信息社会与网络政治》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信息社会与网络政治 课程英文名称: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Virtual Politics 课程号:405030932 课程属性:专业选修课 开课学期:春 总学时:36 学时(课堂授课学时:36 学时) 学分:2 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 面向对象:政治学专业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研究所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政治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网络政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明确网络政治的特点、 构成及其运作方式;3、探索互联网发展的有效监管方法;4、把握互联网政治给中国带来的 机遇和挑战。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课堂讨论,使学生掌握网络政治产生与发展的基础知 识、弄清网络政治构成及其运作的基本原理、清楚政府网络监管的必要对策,懂得互联网政 治发展对中国民主政治转型的重大意义,该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并为后续的《外国政 府与政治》、《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程的开设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 理论教学:36 学时 知识单元 1:网络政治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与传统政治的联系与区别 参考学时:9 学时 学习内容: 1.网络政治出现的历史定位与重大意义。 2.网络政治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形成动因。 3. 网络政治与传统政治的联系与区别。 学习目标: 1.了解网络政治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重大意义。 2.掌握网络政治与传统政治的联系与区别。 作业: 1. 如何认识网络政治出现的重大意义? 2. 试解读网络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3. 怎样把握网络政治与传统政治的联系与区别? 知识单元 2:网络政治的构成、运行方式及其对负向因素的监管与治理 参考学时:9 学时 学习内容: 1.网络政治的构成、运行方式及操作手段
2,网络政治发展过程中的负向因素及其对网络的监管和治理 3.网络民意与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网铬政治的构成及运行方式的特点, 2,堂握网络监管和治理的正确方式与方法。 作业. 1.如何认识网络政治的构成及其运行方式? 2.如何正确把握自由表达与网络监管的关系 3.如何看待网络民意? 知识单元3:中国互联网政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学时:18学时 学习内容: 1,中国的互联网革命与中国民主政治的转型 2.网络问政、网络反腐与网络政治参与。 网络信息公开与隐私权保护 4.网络安全与网络政治。 5.网络舆情与政府网络危机管理。 6.网络民主、网路政府与网络政治的未来 学习日标: 1 解 国互联网政治发展的特点及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握网络舆情、网络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作业: 1。怎样理解石联网革命给中国民主政治带来了重大转型 2.网络政治参与在网络问政和网络反腐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3.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切实保护个人隐私的安全? 4.为什么说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5.网络奥情的快速传播给政府管理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 6.中国如何走向互联网政治的未来? 三、课程进度表 周次 课程内容 时 备注 第一章“网络政治”出现是政治学发展史上新的 里程碑 2.第二章信息社会一一网络空间一一网络政治 3. 第三章网络政治与传统政治的联系与区别 4. 第四章网络政治的构成、运行方式及操作手段 第五章网络政治发展过程中的负向因素及其对网 5. 络的监管和治理 6. 第六章网络民意与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的关系 3 7. 第七章中国的互联网革命与中国民主政治的转型3
2.网络政治发展过程中的负向因素及其对网络的监管和治理。 3. 网络民意与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网络政治的构成及运行方式的特点。 2.掌握网络监管和治理的正确方式与方法。 作业: 1. 如何认识网络政治的构成及其运行方式? 2. 如何正确把握自由表达与网络监管的关系? 3. 如何看待网络民意? 知识单元 3:中国互联网政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学时:18 学时 学习内容: 1.中国的互联网革命与中国民主政治的转型。 2.网络问政、网络反腐与网络政治参与。 3. 网络信息公开与隐私权保护。 4. 网络安全与网络政治。 5. 网络舆情与政府网络危机管理。 6. 网络民主、网络政府与网络政治的未来。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互联网政治发展的特点及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把握网络舆情、网络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作业: 1. 怎样理解互联网革命给中国民主政治带来了重大转型? 2. 网络政治参与在网络问政和网络反腐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3. 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切实保护个人隐私的安全? 4. 为什么说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5. 网络舆情的快速传播给政府管理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 6. 中国如何走向互联网政治的未来? 三、课程进度表 周次 课 程 内 容 学 时 备 注 1. 第一章 “网络政治”出现是政治学发展史上新的 里程碑 3 2. 第二章 信息社会——网络空间——网络政治 3 3. 第三章 网络政治与传统政治的联系与区别 3 4. 第四章 网络政治的构成、运行方式及操作手段 3 5. 第五章 网络政治发展过程中的负向因素及其对网 络的监管和治理 3 6. 第六章 网络民意与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的关系 3 7. 第七章 中国的互联网革命与中国民主政治的转型 3
8.第八章网络问政、网络反腐与网络政治参与 3 9. 第九章网络信息公开与隐私权保护 10.第十章网络安全与网络政治 11.第十一章网络舆情与政府网铬危机管理 3 12. 第十二章网络民主、网络政府与网络政治的未来3 13. 14 15. 16 四、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 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 后续课程:《外国政府与政治》、《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2、课程敦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网络政治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动因、网络政治的特点、构成及运行方式、网络监 管与治理的方式和方法、中国互联网政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难点:虚拟政治与现实政治的有效结合、自由表达与政府监管的关系、网络空间中“公 域”与“私域”的界定、网络道德与网络法制的关系。 3、课程的散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基本原理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4。课堂引导与课下读书相结合 5.国外经验与国内国情相结合。 教学手段: 1.利用电子网络布置、检查作业与相关辅导和热点问题讨论等。 2.利用定期召开读书会形式加深对讲授课程的理解。 4、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课程老核方法,考杏 考核要求:提倡淡化一次考试、注重全过程的理念。期末总评中,平时成绩占20% 考核内容有:学生出勒、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平时随堂检测情况:课堂小组讨论占 10%:期末考试占70%。 5、作业要求: 每章结束均应布置相应作业。 五、教材选用及推荐参考书 (一)选用教材 1.李斌著《网络政治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2.刘文富著《网络政治一一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商务印书馆,2002年12月第1
8. 第八章 网络问政、网络反腐与网络政治参与 3 9. 第九章 网络信息公开与隐私权保护 3 10. 第十章 网络安全与网络政治 3 11. 第十一章 网络舆情与政府网络危机管理 3 12. 第十二章 网络民主、网络政府与网络政治的未来 3 13. 14. 15. 16. 四、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 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 后续课程:《外国政府与政治》、《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2、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网络政治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动因、网络政治的特点、构成及运行方式、网络监 管与治理的方式和方法、中国互联网政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难点:虚拟政治与现实政治的有效结合、自由表达与政府监管的关系、网络空间中“公 域”与“私域”的界定、网络道德与网络法制的关系。 3、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2.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 基本原理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4. 课堂引导与课下读书相结合。 5. 国外经验与国内国情相结合。 教学手段: 1. 利用电子网络布置、检查作业与相关辅导和热点问题讨论等。 2. 利用定期召开读书会形式加深对讲授课程的理解。 4、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考查 考核要求:提倡淡化一次考试、注重全过程的理念。期末总评中,平时成绩占 20%, 考核内容有:学生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平时随堂检测情况;课堂小组讨论占 10%;期末考试占 70%。 5、作业要求: 每章结束均应布置相应作业。 五、教材选用及推荐参考书 (一)选用教材 1. 李斌著《网络政治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年 4 月 第 1 版 2. 刘文富著《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商务印书馆,2002 年 12 月 第 1
(二)推荐参考书 1.(英)安德鲁·查德威克著《互联网政治学》,华夏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2.(美)W.兰斯·本奈特等主编《媒介化政治:政治传播新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年10月第1版 3.(英)维克托·迈尔一舍恩伯格等著《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 4.(美)丹尼尔·沙勒夫著《隐私不保的年代》,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 版 5.(类)理查德·斯皮内洛著《铁笼,还是乌托邦一一网络空间的道德与法律》,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6.殷俊等著《从舆论喧嚣到理性回归一一对网络人肉搜索的多维研究》,四川大学出版 社,2009年12月第1版 一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9月第1版 8.杜骏飞等著《政府网络危机》,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 9.张小罗著《论网络媒体之政府管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10.何精华著《网络空间的政府治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11.李永刚著《我们的防火培: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10月第1版 12.互联网实验室编著《第三浪:互联网未来与中国转型》,华文出版社,2009年5月 第1版 13.钟忠编著《中国互联网治理问题研究》,金城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执笔:张天民审稿:×××审定:×××X学院/教学部教学指导委员会 制(修)订时间:××××年××月××日
版 (二)推荐参考书 1.(英)安德鲁·查德威克著《互联网政治学》,华夏出版社,2010 年 4 月 第 1 版 2.(美)W.兰斯·本奈特等主编《媒介化政治:政治传播新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年 10 月 第 1 版 3.(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等著《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年 1 月 第 1 版 4.(美)丹尼尔·沙勒夫著《隐私不保的年代》,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年 12 月 第 1 版 5.(美)理查德·斯皮内洛著《铁笼,还是乌托邦——网络空间的道德与法律》,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7 年 8 月 第 1 版 6. 殷俊等著《从舆论喧嚣到理性回归——对网络人肉搜索的多维研究》,四川大学出版 社,2009 年 12 月 第 1 版 7. 胡泳著《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 9 月 第 1 版 8. 杜骏飞等著《政府网络危机》,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 年 3 月 第 1 版 9. 张小罗著《论网络媒体之政府管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年 5 月 第 1 版 10. 何精华著《网络空间的政府治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年 6 月 第 1 版 11. 李永刚著《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 10 月 第 1 版 12. 互联网实验室编著《第三浪:互联网未来与中国转型》,华文出版社,2009 年 5 月 第 1 版 13. 钟忠编著《中国互联网治理问题研究》,金城出版社,2010 年 1 月 第 1 版 执笔:张天民 审稿:××× 审定:××××学院/教学部教学指导委员会 制(修)订时间:××××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