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学说史》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行政学说史 深程英文名称:History of Administration Theor 课程号:405031093 课程属性:通识选修课 开课学期:秋 总学时:45学时(课堂授课学时:42学时;实验学时:3学时) 学分:3 先修课程:无 面向对象:公共管理类 开课院/部(室/所):政管学院/教学部行政管理研究所/教研室 一、课程教学目标: 《行政学说史》是公共管理类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行政管理的专业性基础课程,主要 面向本科一二年级学生开设。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 了解行政学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学习和理解行政学发展各阶 段的理论流派 代表性观点 3.掌握行政学思想演变的内在逻辑和未来发展趋势: 4.总结和反思西方行政学说发展中的经验和不足,为行政学学体系建设和行政改革的 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5.增强对行政学理论旨趣的理解和认同,激发学生的专业意识:引导学生理性批判和 知识建构,并运用行政学思想学说对公共管理实践活动进行理论研究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理论教学:42学时 知识单元1:行政学说的源与流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行政学产生之前的行政思想以及行政学发展的理论历程: 理解行政学产生的思想渊源与社会背景: 掌握行政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和理论主张 1.1行政学产生之前的行政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行政思想: 马基雅维利的行政思想: 洛克的行政思想: 卢梭的行政思想 密尔的行政思想 中国古代的行政思想。 1.2行政学的诞生 社会治理模式的历史变迁: 行政学诞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行政学诞生的学科背景 行政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行政学说史》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行政学说史 课程英文名称: History of Administration Theory 课程号:405031093 课程属性:通识选修课 开课学期:秋 总学时:45 学时(课堂授课学时:42 学时;实验学时:3 学时) 学分:3 先修课程:无 面向对象:公共管理类 开课院/部(室/所):政管学院/教学部行政管理研究所/教研室 一、课程教学目标: 《行政学说史》是公共管理类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行政管理的专业性基础课程,主要 面向本科一二年级学生开设。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 1. 了解行政学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2. 学习和理解行政学发展各阶段的理论流派、代表性观点; 3. 掌握行政学思想演变的内在逻辑和未来发展趋势; 4. 总结和反思西方行政学说发展中的经验和不足,为行政学学体系建设和行政改革的 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5. 增强对行政学理论旨趣的理解和认同,激发学生的专业意识;引导学生理性批判和 知识建构,并运用行政学思想学说对公共管理实践活动进行理论研究。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 理论教学:42 学时 知识单元 1:行政学说的源与流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行政学产生之前的行政思想以及行政学发展的理论历程; 理解行政学产生的思想渊源与社会背景; 掌握行政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和理论主张。 1.1 行政学产生之前的行政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行政思想; 马基雅维利的行政思想; 洛克的行政思想; 卢梭的行政思想; 密尔的行政思想; 中国古代的行政思想。 1.2 行政学的诞生 社会治理模式的历史变迁; 行政学诞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行政学诞生的学科背景; 行政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1.3行政学的发展 发展阶段论:三阶段说、六阶段说 范式论:库恩的范式革命与行政理论 正典与非正典化:从传统到后现代 讨论与思考: ■ 如何认识古代社会的行政思想? ■ 为什么行政学科没有在中国诞生? ◆ 如何理解行政学的诞生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怎样看 政学发展的理论历程? 如何理解行政学的研究任务 知识单元2:行政学的正典化 教学目标与要求: ◆ 了解威尔逊行政学说的思想渊源和社会背景: 理解行政学理论的三大理论基石 掌握“政治与行政二分”的基本内涵。 2.1威尔逊的行政学说 生平与著述 思想渊源与社会背弱 政学研究的必要性:行政学的目标和任务:本土化研究与研究方 入事行政与行政监督思想 简要评论 2.2古德诺的行政学说 生平与著述 主要理论主张:对政治与行政二分的进一步阐释:政治与行政的协调。 简要评论 2.3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生平与著述 主要理论主张:标准化作业:激励薪酬:职能分开:职能工长制:雇主与工人间的 心智革命。 简要评论 2.4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生平与著述 主要理论主张:组织活动和管理职能理论:管理的十四条原则:组织论。 简要评论 2.5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生平与著述 主要理论主张:权威基础理论:官僚制及其特征。 简要评论 讨论与思考: ◆ 加何看待行政学正典的确立? 如何理解政治与行政二分思想 比较泰勒与法约尔的管理思想 如何认识评价官僚制?
1.3 行政学的发展 发展阶段论:三阶段说、六阶段说 范式论:库恩的范式革命与行政理论 正典与非正典化:从传统到后现代 讨论与思考: 如何认识古代社会的行政思想? 为什么行政学科没有在中国诞生? 如何理解行政学的诞生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怎样看待行政学发展的理论历程? 如何理解行政学的研究任务? 知识单元 2:行政学的正典化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威尔逊行政学说的思想渊源和社会背景; 理解行政学理论的三大理论基石; 掌握“政治与行政二分”的基本内涵。 2.1 威尔逊的行政学说 生平与著述 思想渊源与社会背景 主要理论主张: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行政学的目标和任务;本土化研究与研究方 法论;人事行政与行政监督思想。 简要评论 2.2 古德诺的行政学说 生平与著述 主要理论主张:对政治与行政二分的进一步阐释;政治与行政的协调。 简要评论 2.3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生平与著述 主要理论主张:标准化作业;激励薪酬;职能分开;职能工长制;雇主与工人间的 心智革命。 简要评论 2.4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生平与著述 主要理论主张:组织活动和管理职能理论;管理的十四条原则;组织论。 简要评论 2.5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生平与著述 主要理论主张:权威基础理论;官僚制及其特征。 简要评论 讨论与思考: 如何看待行政学正典的确立? 如何理解政治与行政二分思想? 比较泰勒与法约尔的管理思想。 如何认识评价官僚制?
■理解和评价行政学的三大理论基石。 知识单元3:行政科学 教学目标与要求 ◆ 了解行政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过程: 理解行政科学的基本理论主张和研究目的: ■掌握行政管理的一般原则。 3.1怀特的行政学思想 生平与著述 主要理论主张:行政环境思想:行政组织思想:行政协调思想:人事行政思想:行 政伦理思想:行政监督思想。 简要评论 3.2古利克与厄威克 生平与著述 主要理论主张:科学与行政:行政组织理论:行政管理原则的系统化, 简要评论 3.3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学说 生平与著述 主要理论主张:组织的本质:组织三要素:非正式组织:组织平衡论:权威接受论: 论 简要评论 生平与著述 主要理论主张 简要评论 讨论与思考: 如何理解怀特对行政学的理论贡献? ■ 行政学何以成为一门科学? ■ 如何理解行政管理的一般原则? ■ 如何看待非正式组织在行政管理中的意义? 简要评价纳德的行政组织学说 知识单元4:行为主义行政学 教学目标与要求: ■ 了解行为主义学说的研究主张及其对政治学和行政学的影响: ■理解传统公共行政所受到的挑战和批评: ■ 堂握西装与沃尔多之争的理论丰张 4.1福莱特的动态行政管理思想 生平与著述 主要理论主张:群体原则与建设性冲突:权力、权威、控制与协调思想:行政领导 思相。 简要评论 4.2西蒙的行政思想 生平与著这 主要理论主张:对传统行政学的理论批评:行政学研究方法论:行政决策论:行政
理解和评价行政学的三大理论基石。 知识单元 3:行政科学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行政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过程; 理解行政科学的基本理论主张和研究目的; 掌握行政管理的一般原则。 3.1 怀特的行政学思想 生平与著述 主要理论主张:行政环境思想;行政组织思想;行政协调思想;人事行政思想;行 政伦理思想;行政监督思想。 简要评论 3.2 古利克与厄威克 生平与著述 主要理论主张:科学与行政;行政组织理论;行政管理原则的系统化。 简要评论 3.3 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学说 生平与著述 主要理论主张:组织的本质;组织三要素;非正式组织;组织平衡论;权威接受论; 组织决策论。 简要评论 生平与著述 主要理论主张: 简要评论 讨论与思考: 如何理解怀特对行政学的理论贡献? 行政学何以成为一门科学? 如何理解行政管理的一般原则? 如何看待非正式组织在行政管理中的意义? 简要评价巴纳德的行政组织学说。 知识单元 4:行为主义行政学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行为主义学说的研究主张及其对政治学和行政学的影响; 理解传统公共行政所受到的挑战和批评; 掌握西蒙与沃尔多之争的理论主张。 4.1 福莱特的动态行政管理思想 生平与著述 主要理论主张:群体原则与建设性冲突;权力、权威、控制与协调思想;行政领导 思想。 简要评论 4.2 西蒙的行政思想 生平与著述 主要理论主张:对传统行政学的理论批评;行政学研究方法论;行政决策论;行政
组织论。 简要评论 4.3沃尔多的行政思想 生平与著述 主要理论主张:对传统行政学的评论:与西蒙的理论论战。 简要评论 4.4帕金森定律与彼得原理 生平与著课 主要内容 帕金森定律:彼得原理。 间要评论与启示 讨论与思考: ■ 如何理解和评价行为主义对行政学的影响? ■ 如何理解“建设性冲突”及其理论启示? 传统行政学说面临哪些方面的批评和挑战 评述西蒙与沃尔多之争的主要内容 ◆ 阳金森定律对现实行政管理有何启示? 知识单元5:政策科学 教学目标与要求: 要政策学派代表人物的基本观点 草握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和理论 5.1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牛平与著求 基本理论丰张:理论背:主要内容:基本原则 简要评述 5.2德罗尔的政策科学思想 生平与著述 基本理论主张:政策科学的本质特征:政策科学方法论:逆境中的政策制定:宏观 政策分析。 简要评述 5.3奎德的政策分析理论 生平与著述 基本理论主张:政策分析的必要性:政簧分析的要素:政策分析的过程 简要评述 讨论与思 理解公共政策运动对传统公共行政的反叛 ◆ 荷述渐进决策理论的基本现点。 ■ 政策科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 应付逆境的政策原则是什么? ◆ 简述政策分析的基本过程。 知识单元6:行政生态学与发展行政 教学目标与要求:
组织论。 简要评论 4.3 沃尔多的行政思想 生平与著述 主要理论主张:对传统行政学的评论;与西蒙的理论论战。 简要评论 4.4 帕金森定律与彼得原理 生平与著述 主要内容:帕金森定律;彼得原理。 简要评论与启示 讨论与思考: 如何理解和评价行为主义对行政学的影响? 如何理解“建设性冲突”及其理论启示? 传统行政学说面临哪些方面的批评和挑战? 评述西蒙与沃尔多之争的主要内容。 帕金森定律对现实行政管理有何启示? 知识单元 5:政策科学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政策科学运动的时代背景和理论主张; 理解各主要政策学派代表人物的基本观点; 掌握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和理论。 5.1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生平与著述 基本理论主张:理论背景;主要内容;基本原则。 简要评述 5.2 德罗尔的政策科学思想 生平与著述 基本理论主张:政策科学的本质特征;政策科学方法论;逆境中的政策制定;宏观 政策分析。 简要评述 5.3 奎德的政策分析理论 生平与著述 基本理论主张:政策分析的必要性;政策分析的要素;政策分析的过程。 简要评述 讨论与思考: 理解公共政策运动对传统公共行政的反叛。 简述渐进决策理论的基本观点。 政策科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应付逆境的政策原则是什么? 简述政策分析的基本过程。 知识单元 6:行政生态学与发展行政 教学目标与要求:
■ 了解行政生态学产生的背景: ◆ 理解行政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主张 掌握发 行政的 主要观点及其评价 6.1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 生平与著述 基本理论主张:三大行政模式:五种行政生态要素:过渡型社会的公共行政。 简要评述 6.2发展行政 发展行政的概念与目标:发展行政与行政发展:发展行政的理论争议 讨论与思考: ■ 如何认识和评价行政生态理论? ■ 过渡型社会的公共行政对我国的行政改革有何启示? 如何理解发展行政与行政发展的区别和联系? 比较发达国家的行政与欠发达国家的行政 知识单元7:新公共行政 教学目标与要求: ■ 了解新公共行政运动的社会背景: ◆ 理解新公共行政对传统公共行政的批判: 掌握新公共行 对社会公平价值观的主张 7.1黑堡宜言与新公共行政 新公共行政运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对传统公共行政的批判 明诺布鲁克会议 新公共行政的理论主张 7.2弗雷德里克森的行政思 生平与著述 基本理论主张:公共行政的公共涵义: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公共行政中的伦理与 道德。 简要评述 讨论与思 新公共行政运动的社会背景有何特点 新公共行政的思想渊源有哪些? ■ 如何认识公共行政的公共性? ■ 为什么说社会公平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 平价新公共 对行政学发展的 知识单元8: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 教学目标与要求: ■ 了解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历史背最 ■ 理解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主张: 掌握作为新公共服务理论对行政改革的启示 8.1公共管理运动 社会历史背景及理论基础
了解行政生态学产生的背景; 理解行政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主张; 掌握发展行政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 6.1 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 生平与著述 基本理论主张:三大行政模式;五种行政生态要素;过渡型社会的公共行政。 简要评述 6.2 发展行政 发展行政的概念与目标;发展行政与行政发展;发展行政的理论争议。 讨论与思考: 如何认识和评价行政生态理论? 过渡型社会的公共行政对我国的行政改革有何启示? 如何理解发展行政与行政发展的区别和联系? 比较发达国家的行政与欠发达国家的行政。 知识单元 7:新公共行政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新公共行政运动的社会背景; 理解新公共行政对传统公共行政的批判; 掌握新公共行政对社会公平价值观的主张。 7.1 黑堡宣言与新公共行政 新公共行政运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对传统公共行政的批判 明诺布鲁克会议 新公共行政的理论主张 7.2 弗雷德里克森的行政思想 生平与著述 基本理论主张:公共行政的公共涵义;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公共行政中的伦理与 道德。 简要评述 讨论与思考: 新公共行政运动的社会背景有何特点? 新公共行政的思想渊源有哪些? 如何认识公共行政的公共性? 为什么说社会公平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 评价新公共行政对行政学发展的影响。 知识单元 8: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历史背景; 理解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主张; 掌握作为新公共服务理论对行政改革的启示。 8.1 公共管理运动 社会历史背景及理论基础
主要理论主张:官僚制批判:管理主义的回归:市场取向:对私营部门管理的借鉴: 重视产出和效率 8.2企业家政府理论 生平与著述 基本理论主张:政府的本质:传统政府官條体制的危机: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 改革政府的十项原则。 简要评述 8.3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 生平与著述 基本理论主张:对新公共管理的批判:服务而不是掌舵:重视公共利益:公民权理 论。 简要评述 讨论与思考 ■ 新公共管理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 新公共管理理论有哪些理论渊源? ■ 企业家政府理论对行政改革有何启示? ■ 比较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行政之间的理论区别。 知识单元9:民主行政与多中心治理 教学目标与要求 ◆ 了解民主行政理论的基本理论主张: ■ 理解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基本观点: ■掌握治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91奥斯特罗姆的民主行政理论 生平与著述 民主行政的理论渊源:理论兴起的时代背景:基本理论主张。 简要评述 9.2名中心治理 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著作 多中心治理的理论观点:公共物品理论:公共池塘资源:集体行动:多中心秩序 简要评述 知识单元10:行政理论的多元化发展 教学目标与要求: ■ 了解公共行政学的最新发展趋势: ◆ 理解后现代公共行政的理论主张和话语理论 掌握网络治理理论的主要 点及其改革启示 10.1后现代公共行政 后现代公共行政的社会背景 理论主张及对主流公共行政的批判 简婴评述 102公共行政的话语理论 法默尔的生平与著述
主要理论主张:官僚制批判;管理主义的回归;市场取向;对私营部门管理的借鉴; 重视产出和效率。 简要评述 8.2 企业家政府理论 生平与著述 基本理论主张:政府的本质;传统政府官僚体制的危机;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 改革政府的十项原则。 简要评述 8.3 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 生平与著述 基本理论主张:对新公共管理的批判;服务而不是掌舵;重视公共利益;公民权理 论。 简要评述 讨论与思考: 新公共管理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新公共管理理论有哪些理论渊源? 企业家政府理论对行政改革有何启示? 比较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行政之间的理论区别。 知识单元 9:民主行政与多中心治理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民主行政理论的基本理论主张; 理解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基本观点; 掌握治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9.1 奥斯特罗姆的民主行政理论 生平与著述 民主行政的理论渊源;理论兴起的时代背景;基本理论主张。 简要评述 9.2 多中心治理 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著作 多中心治理的理论观点:公共物品理论;公共池塘资源;集体行动;多中心秩序。 简要评述 知识单元 10:行政理论的多元化发展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公共行政学的最新发展趋势; 理解后现代公共行政的理论主张和话语理论; 掌握网络治理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改革启示。 10.1 后现代公共行政 后现代公共行政的社会背景 理论主张及对主流公共行政的批判 简要评述 10.2 公共行政的话语理论 法默尔的生平与著述
话语理论的基本观点 简要评述 10.3网络治理理论 网络治理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理论主张及其改革启示 简要评述 讨论与思考: ◆ 如何认识后现代公共行政对主流公共行政的批判? 后现代公共行政的基本理论主张是什么? ■ 如何理解公共行政的话语理论? ■ 网络治理理论对当代行政改革有何启示? ■ 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知识单元11:公共行政的思想谱系 11.1行政学说的范式转换 112行政理论的知识图谢 11.3社会治理的历史叙事 讨论与思考: ■ 如何理解范式在社会科学中的意义? 如何看待行政学理论演进的内在逻辑? 在历史 视角下应当如何理解社会治理的理论发展 附录 ■公共行政学代表人物 ■ 公共行政经典著作 行政学大事年谱 (二)实践教学本课程实验为1个,共3学时 实验:集体选择与公共决策 参考学时:3学时 实验内容:政务模拟之公共决策 实验要求:熟悉 理性决策的相关原理:研究集体选择的行为逻辑:掌握公共决策的基本 方法 三、课程进度表 周次 课程内容 、学 备注 1-4无 0新生军训 5 行政学说的源与流 6-7行政学的正典化 6 行政科学 3 9行为丰义行政学 3 10行为实验&政务模拟 3 11 政策科学 3
话语理论的基本观点 简要评述 10.3 网络治理理论 网络治理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理论主张及其改革启示 简要评述 讨论与思考: 如何认识后现代公共行政对主流公共行政的批判? 后现代公共行政的基本理论主张是什么? 如何理解公共行政的话语理论? 网络治理理论对当代行政改革有何启示? 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知识单元 11:公共行政的思想谱系 11.1 行政学说的范式转换 11.2 行政理论的知识图谱 11.3 社会治理的历史叙事 讨论与思考: 如何理解范式在社会科学中的意义? 如何看待行政学理论演进的内在逻辑? 在历史视角下应当如何理解社会治理的理论发展? 附录 公共行政学代表人物 公共行政经典著作 行政学大事年谱 (二) 实践教学 本课程实验为 1 个,共 3 学时 实验:集体选择与公共决策 参考学时:3 学时 实验内容:政务模拟之公共决策 实验要求:熟悉理性决策的相关原理;研究集体选择的行为逻辑;掌握公共决策的基本 方法。 三、课程进度表 周次 课 程 内 容 学 时 备 注 1-4 无 0 新生军训 5 行政学说的源与流 3 6-7 行政学的正典化 6 8 行政科学 3 9 行为主义行政学 3 10 行为实验&政务模拟 3 11 政策科学 3
12行政生态学与发展行政 3 13新公共行政学 今 14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 15民主行政与多中心治理 3 16行政理论的多元化发展 3 11 公共行政的思想谱系 3 18期末考试 3 随堂闭卷 四、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 2、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行政学的理论基石、科学管理理论、理性官僚制、新公共服务理论 难点:政治与行政二分原则、新公共行政、民主行政理论、行政学的范式转换: 3、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历史发展与理论逻辑双维轴线构建课程体系,将发展阶段与理论流派相 结合: ■以行政学自身的理论发展为核心,辅以管理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 视角的分析: ■ 以西方理论学说的发展演变为主线,同时观照非西方国家的行政思想和实 践模 ◆ 以理论争论和变迁为研究聚焦,同时关注相应的历史背景、社会问题及改 革实践。 4、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考查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 平时成绩 30%)月 上课考勒+课程实验+读书报告 期末成绩(70%):期末统一闭卷考试 五、教材选用及推荐参考书 (一)选用教材 1.丁煌.西方行政思想史(修订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恤乾威.公共行政理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二)推荐参考书 唐兴霖.公共行政学:历史与思想.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竺乾威。西方行政学说史。北京:高等 有 版社,200年版 彭和平.国外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选.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 J.5奥特,E.W罗素.公共行政导论:文选选读(影印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沙夫里茨、海德.公共行政学经典(影印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 行政生态学与发展行政 3 13 新公共行政学 3 14 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 3 15 民主行政与多中心治理 3 16 行政理论的多元化发展 3 17 公共行政的思想谱系 3 18 期末考试 3 随堂闭卷 四、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 2、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行政学的理论基石、科学管理理论、理性官僚制、新公共服务理论……。 难点:政治与行政二分原则、新公共行政、民主行政理论、行政学的范式转换……。 3、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历史发展与理论逻辑双维轴线构建课程体系,将发展阶段与理论流派相 结合; 以行政学自身的理论发展为核心,辅以管理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 视角的分析; 以西方理论学说的发展演变为主线,同时观照非西方国家的行政思想和实 践模式。 以理论争论和变迁为研究聚焦,同时关注相应的历史背景、社会问题及改 革实践。 4、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考查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 平时成绩(30%):上课考勤+课程实验+读书报告 期末成绩(70%):期末统一闭卷考试 五、教材选用及推荐参考书 (一)选用教材 1. 丁煌.西方行政思想史(修订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2.竺乾威.公共行政理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 (二)推荐参考书 唐兴霖.公共行政学:历史与思想.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竺乾威.西方行政学说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彭和平.国外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选.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年版。 J.S.奥特,E.W.罗素.公共行政导论:文选选读(影印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沙夫里茨、海德.公共行政学经典(影印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沙夫里茨、奥特.组织理论经典(影印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执笔:刘柏志审稿:×××审定:政管学院/教学部教学指导委员会 制(修)订时间:2015年10月30日
沙夫里茨、奥特.组织理论经典(影印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执笔:刘柏志 审稿:××× 审定:政管学院/教学部教学指导委员会 制(修)订时间:2015 年 10 月 3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