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议题式教学设计 平冈中学 张子为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是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八 课的第一课时,是第八课的开篇,本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成果”承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吸收 借鉴国外文化有益成果,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新发展,才能 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当代文化发展,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 量,使中华文化更加积极主动的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因此,文化的民 族性与多样性这一框题的学习,就是要引导学生认同中华文化,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就是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立足国情,推动 文化的交流互鉴,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投身我国文化建设的实践。 课文包括两目,第一目“文化具有民族性”,包括民族文化的地位、作用、核心和灵魂、 体现:第二目“文化具有多样性”,包括文化多样性的地位、原因及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及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等。从逻辑线索来看,首先我们要承认文化具有民族性,不同民族 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形成了世界文化 的多样性。然后提出问题,如何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及正确看待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即围绕着 “是什么”(文化多样性的形成),“怎么做”(如何看待文化的多样性),“为什么”(尊重文 化多样性的意义),将这节课的逻辑重心落于“文化的多样性”。 2.学情分析:第一,高三的学生在此前已经完成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的学习,有 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对于身边社会生活的现象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科学合理的方 法探究其内在的本质,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与此主题相关的议学材料十分丰 富。在教学设计中选择高中生感兴趣的服饰文化作为时政素材,使之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更好发挥议题式教学的优越性。第三,小组讨论的习惯已经大致形成,为活动课程奠定了基 础。但是,由于学生对于文化现象思考有限,问题意识不强,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观点的能 力有待提高。因此,需要教师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明确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 标识,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2.阐述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形成的原因,文化多样性的意义,阐明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 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懂得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 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了解不同民族文化承载的不同文化内涵。 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服饰之美,更加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认同国家对待文化多 样性的态度及措施,坚定文化自信。 2.科学精神: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理解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 的关系。通过阐述民族文化各具特色的原因,正确认识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全面 分析“文化是民族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公共参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在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借 鉴其他民族文化有益成果,做文化传播交流的使者,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三、教学重难点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议题式教学设计 平冈中学 张子为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是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八 课的第一课时,是第八课的开篇,本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成果”承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吸收 借鉴国外文化有益成果,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新发展,才能 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当代文化发展,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 量,使中华文化更加积极主动的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因此,文化的民 族性与多样性这一框题的学习,就是要引导学生认同中华文化,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就是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立足国情,推动 文化的交流互鉴,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投身我国文化建设的实践。 课文包括两目,第一目“文化具有民族性”,包括民族文化的地位、作用、核心和灵魂、 体现;第二目“文化具有多样性”,包括文化多样性的地位、原因及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及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等。从逻辑线索来看,首先我们要承认文化具有民族性,不同民族 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形成了世界文化 的多样性。然后提出问题,如何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及正确看待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即围绕着 “是什么”(文化多样性的形成),“怎么做”(如何看待文化的多样性),“为什么”(尊重文 化多样性的意义),将这节课的逻辑重心落于“文化的多样性”。 2.学情分析:第一,高三的学生在此前已经完成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的学习,有 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对于身边社会生活的现象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科学合理的方 法探究其内在的本质,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与此主题相关的议学材料十分丰 富。在教学设计中选择高中生感兴趣的服饰文化作为时政素材,使之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更好发挥议题式教学的优越性。第三,小组讨论的习惯已经大致形成,为活动课程奠定了基 础。但是,由于学生对于文化现象思考有限,问题意识不强,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观点的能 力有待提高。因此,需要教师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明确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 标识,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2.阐述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形成的原因,文化多样性的意义,阐明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 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懂得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 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了解不同民族文化承载的不同文化内涵。 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服饰之美,更加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认同国家对待文化多 样性的态度及措施,坚定文化自信。 2.科学精神: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理解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 的关系。通过阐述民族文化各具特色的原因,正确认识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全面 分析“文化是民族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公共参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在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借 鉴其他民族文化有益成果,做文化传播交流的使者,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三、教学重难点
1.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理解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以及正确对待文 化多样性的意义。 2.依据学情确定教学难点:了解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 维解读“文化是民族的,文化也是世界的”。理解面对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前准备】 教师:确定活动主线、制定活动规则、课堂流程与评价标准、组织引导。 学生:组建六个活动小组,准备服饰展示素材及文字介绍。 环节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文化生活,一起探讨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这节课,我们以“守 护文化民族性,尊重文化多样性”为总议题,以服饰文化为主线,以小组为活动单元,进行 学习与分享。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以本课总议题及逻辑线索直接切入。 环节三:【议题一从世界各国的特色服饰看文化的民族性】 情境:特色服饰展览,几组身着不同国家服饰的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服饰展示,另一 位同学,介绍各种服饰的时代背景,文化特色,形成原因等。 问题: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汇集出一幅多彩的文化图卷。结合同 学们的服饰展示,阅读教材相关知识,思考以下问题: 1.各小组的展示,对应不同国家的服饰风格,表明服饰文化具有什么特点?各具特色的 民族服饰之间有无共同点?是如何形成的? 2.除了服饰,文化的民族性(民族文化)还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文化价值,试分析民族文化的作用? 3.归纳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要求:仔细思考,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观点。认真阅读课本相关知识,将自己的观点转 化成学科语言,注意术语的规范使用。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注意引导学生归纳转换成教材观点。 知识点:1.民族文化的地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民族文化的形成: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同时也都或多或少借鉴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3.民族文化的作用: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 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4.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及民族节日、民族 服饰等。 5.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价值观。 设计意图:学生在准备不同国家的民族服饰,并且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了解了不同的民 族服饰文化。通过课堂上展示和分享,引导同学们通过现象理解文化的民族性特点,增强学 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环节四:【文化是民族的,文化也是世界的】 情境:
1.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理解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以及正确对待文 化多样性的意义。 2.依据学情确定教学难点:了解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 维解读“文化是民族的,文化也是世界的”。理解面对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前准备】 教师:确定活动主线、制定活动规则、课堂流程与评价标准、组织引导。 学生:组建六个活动小组,准备服饰展示素材及文字介绍。 环节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文化生活,一起探讨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这节课,我们以“守 护文化民族性,尊重文化多样性”为总议题,以服饰文化为主线,以小组为活动单元,进行 学习与分享。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以本课总议题及逻辑线索直接切入。 环节三:【议题一 从世界各国的特色服饰看文化的民族性】 情境:特色服饰展览,几组身着不同国家服饰的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服饰展示,另一 位同学,介绍各种服饰的时代背景,文化特色,形成原因等。 问题: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汇集出一幅多彩的文化图卷。结合同 学们的服饰展示,阅读教材相关知识,思考以下问题: 1.各小组的展示,对应不同国家的服饰风格,表明服饰文化具有什么特点?各具特色的 民族服饰之间有无共同点?是如何形成的? 2.除了服饰,文化的民族性(民族文化)还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文化价值,试分析民族文化的作用? 3.归纳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要求:仔细思考,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观点。认真阅读课本相关知识,将自己的观点转 化成学科语言,注意术语的规范使用。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注意引导学生归纳转换成教材观点。 知识点:1.民族文化的地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民族文化的形成: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同时也都或多或少借鉴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3.民族文化的作用: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 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4.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及民族节日、民族 服饰等。 5.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价值观。 设计意图:学生在准备不同国家的民族服饰,并且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了解了不同的民 族服饰文化。通过课堂上展示和分享,引导同学们通过现象理解文化的民族性特点,增强学 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环节四:【文化是民族的,文化也是世界的】 情境:
问题:结合图中世界各少数民族,及中国各少数民族服饰,谈一谈你对“文化的民族性, 意指民族文化就是本土文化,就是属于民族的。”这一观点的看法? 学生活动:1.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备注清楚。2.研读 情境观点,组织自己的观点,小组内部交流,每一小组中心发言人归纳整理本组成员的观点, 做好分享准备,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教师活动:关注小组活动的节奏,对问题及时指导。点评中心发言人观点,及时归纳方 法,生成观点评析类问题的答题逻辑。 能力:题中观点的合理之处,文化具有民族性,通过民族文化的特点、形成进行论述。 题中观点的不足之处,文化也是世界的,通过世界文化的形成借鉴和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等。最后生成观点“文化是民族的,文化也是世界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化的民族性,意指民族文化就是本土文化,就是属于民族的。” 观点的思考,巩固学生对文化的民族性的理解,辨别评析类、合理性类主观题答题思路的共 性和个性,不断完善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同时承上启下,过渡进入下一子议题,文化的多 样性。 环节五:【议题二从世界服饰文化交流互鉴看文化的多样性】 情境:播放视频资料“世界眼中的中国风”。习近平说:“文明具有多样性,就如同自然 界物种的多样性一样,一同构成我们这个星球的生命本源。” 问题:服饰之美,不在于它具备哪种民族文化特色,而是在于文化元素的多元多样。不 同的服饰,有着不同的魅力,都是世界服饰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组讨论,思考以下问 题: 1.世界文化具有什么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2.如何看待世界文化的这个特点?为什么? 要求:认真阅读课本相关知识,列出发言要点。交流分享,小组中心发言人汇总观点。 学生活动:1.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备注清楚。2.研读 情境观点,组织自己的观点,小组内部交流,每一小组中心发言人归纳整理本组成员的观点, 做好分享准备,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教师活动:关注小组活动时间节奏,对问题及时指导。点评中心发言人发言,及时引导 学生归纳转换成教材观点。 文化具有民族性 知识点:1.文化多样性的形成: 不同民族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 构成世界文化丰富多彩 文化具有多样性
问题:结合图中世界各少数民族,及中国各少数民族服饰,谈一谈你对“文化的民族性, 意指民族文化就是本土文化,就是属于民族的。”这一观点的看法? 学生活动:1.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备注清楚。2.研读 情境观点,组织自己的观点,小组内部交流,每一小组中心发言人归纳整理本组成员的观点, 做好分享准备,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教师活动:关注小组活动的节奏,对问题及时指导。点评中心发言人观点,及时归纳方 法,生成观点评析类问题的答题逻辑。 能力:题中观点的合理之处,文化具有民族性,通过民族文化的特点、形成进行论述。 题中观点的不足之处,文化也是世界的,通过世界文化的形成借鉴和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等。最后生成观点“文化是民族的,文化也是世界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化的民族性,意指民族文化就是本土文化,就是属于民族的。” 观点的思考,巩固学生对文化的民族性的理解,辨别评析类、合理性类主观题答题思路的共 性和个性,不断完善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同时承上启下,过渡进入下一子议题,文化的多 样性。 环节五:【议题二 从世界服饰文化交流互鉴看文化的多样性】 情境:播放视频资料“世界眼中的中国风”。习近平说:“文明具有多样性,就如同自然 界物种的多样性一样,一同构成我们这个星球的生命本源。” 问题:服饰之美,不在于它具备哪种民族文化特色,而是在于文化元素的多元多样。不 同的服饰,有着不同的魅力,都是世界服饰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组讨论,思考以下问 题: 1.世界文化具有什么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2.如何看待世界文化的这个特点?为什么? 要求:认真阅读课本相关知识,列出发言要点。交流分享,小组中心发言人汇总观点。 学生活动:1.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备注清楚。2.研读 情境观点,组织自己的观点,小组内部交流,每一小组中心发言人归纳整理本组成员的观点, 做好分享准备,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教师活动:关注小组活动时间节奏,对问题及时指导。点评中心发言人发言,及时引导 学生归纳转换成教材观点。 知识点:1.文化多样性的形成: 文化具有民族性 不同民族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 构成世界文化丰富多彩 文化具有多样性
2.对待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①世界各国都对人类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②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③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④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维护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①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②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 和价值。 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设计意图:不同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第二个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文 明的交流互鉴中感悟服饰文化魅力的同时,思考文化多样性存在的原因,生成正确对待其他 民族文化的态度,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环节六:【推动世界服饰文化交流互鉴,我们的光荣与使命】 情境:对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国有自己的态度。让我们一起走进《习近平时间》, 听听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声音。 活动:衣冠承中华之礼,载传统文化之精益。回望中国风服装设计发展历程,从纯粹的 模仿照搬西方潮流到注重在设计中融入中国本土文化元素,转换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近 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服饰研究不断深入,根植于中华民族礼仪和文化土壤的中国传统服饰元 素,与现代设计和剪裁工艺相结合,所呈现出的带有中国文化气质的精美服饰,成为人们争 相追捧的对象,越来越多的中国风服饰出现在生活着装和世界顶级秀场舞台上。 弘扬优秀中华文化,我们有自身的使命。请以促进中外服饰文化交流为主题,写两条宣 传标语。(要求言辞简洁,每点不超过20字) 要求:践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宣传标语,派代表上台展示分享交流。言 简意赅,注意宣传标语要既富有艺术性,又要注意学科特色。 学生活动:小组协作,构思宣传标语的角度,呈现在海报上。合作展示,并说明宣传语 的创意。 教师活动:对学生活动进行指导,点评学生的宣传语,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 善的答案。 答案要点:①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展示各国文化精神: ②弘扬优秀中华文化,促进文化和谐、共同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习近平时间》,让同学们看到推动世界文化交流,中国的责 任与担当,感悟中国负责任大国的世界文化观。通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讲好 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通过推动中外服饰文化 交流,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以服饰文化为主线,贯穿整节课。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从身边事出发, 以“守护文化民族性,尊重文化多样性”为总议题,以“从世界各国的特色服饰看文化的民 族性”、“从世界服饰文化交流互鉴看文化的多样性”为分议题。问题层层推进,从现象到本 质,从个别到一般,分析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形成,明确对待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及要求, 渗透理性精神的培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担当,通过“世界眼中的中国风”, 《习近平时间》,让同学们看到推动世界文化交流互鉴,中国的责任与担当,坚定文化自信, 形成政治认同。通过“促进中外服饰文化交流为主题,写两条宣传标语”的活动,弘扬优秀
2.对待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①世界各国都对人类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②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③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④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维护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①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②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 和价值。 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设计意图:不同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第二个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文 明的交流互鉴中感悟服饰文化魅力的同时,思考文化多样性存在的原因,生成正确对待其他 民族文化的态度,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环节六:【推动世界服饰文化交流互鉴,我们的光荣与使命】 情境:对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国有自己的态度。让我们一起走进《习近平时间》, 听听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声音。 活动:衣冠承中华之礼,载传统文化之精益。回望中国风服装设计发展历程,从纯粹的 模仿照搬西方潮流到注重在设计中融入中国本土文化元素,转换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近 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服饰研究不断深入,根植于中华民族礼仪和文化土壤的中国传统服饰元 素,与现代设计和剪裁工艺相结合,所呈现出的带有中国文化气质的精美服饰,成为人们争 相追捧的对象,越来越多的中国风服饰出现在生活着装和世界顶级秀场舞台上。 弘扬优秀中华文化,我们有自身的使命。请以促进中外服饰文化交流为主题,写两条宣 传标语。(要求言辞简洁,每点不超过 20 字) 要求:践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宣传标语,派代表上台展示分享交流。言 简意赅,注意宣传标语要既富有艺术性,又要注意学科特色。 学生活动:小组协作,构思宣传标语的角度,呈现在海报上。合作展示,并说明宣传语 的创意。 教师活动:对学生活动进行指导,点评学生的宣传语,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 善的答案。 答案要点:①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展示各国文化精神; ②弘扬优秀中华文化,促进文化和谐、共同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习近平时间》,让同学们看到推动世界文化交流,中国的责 任与担当,感悟中国负责任大国的世界文化观。通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讲好 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通过推动中外服饰文化 交流,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以服饰文化为主线,贯穿整节课。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从身边事出发, 以“守护文化民族性,尊重文化多样性”为总议题,以“从世界各国的特色服饰看文化的民 族性”、“从世界服饰文化交流互鉴看文化的多样性”为分议题。问题层层推进,从现象到本 质,从个别到一般,分析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形成,明确对待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及要求, 渗透理性精神的培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担当,通过“世界眼中的中国风”, 《习近平时间》,让同学们看到推动世界文化交流互鉴,中国的责任与担当,坚定文化自信, 形成政治认同。通过“促进中外服饰文化交流为主题,写两条宣传标语”的活动,弘扬优秀
中华文化,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践行青年一代的光荣使命,培养了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作为一节活动型课程,在活动中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提出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 现自我价值,培养学科素养。在课前准备环节,让各组代表准备服装展示及介绍,不仅使学 生更好理解文化民族性的特点,还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表达积极性。在对“文化的民族 性,意指民族文化就是本土文化,就是属于民族的。”这一观点的评析过程中,深化对文化 特点的理解,思维的碰撞也提升了辩证思维能力。面对全新的情境,在迁移中提升能力和素 养,展现了青年学生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化”建言献策的大情怀,引导学生 做到知行统一。但在教学过程中,受时间所限,部分环节学生讨论、思考的时间较短。存在 提取信息不全面,思考不够深入的问题,以及没有在课后及时让学生小结本课内容,在今后 的教学中要更多注意
中华文化,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践行青年一代的光荣使命,培养了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作为一节活动型课程,在活动中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提出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 现自我价值,培养学科素养。在课前准备环节,让各组代表准备服装展示及介绍,不仅使学 生更好理解文化民族性的特点,还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表达积极性。在对“文化的民族 性,意指民族文化就是本土文化,就是属于民族的。”这一观点的评析过程中,深化对文化 特点的理解,思维的碰撞也提升了辩证思维能力。面对全新的情境,在迁移中提升能力和素 养,展现了青年学生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化”建言献策的大情怀,引导学生 做到知行统一。但在教学过程中,受时间所限,部分环节学生讨论、思考的时间较短。存在 提取信息不全面,思考不够深入的问题,以及没有在课后及时让学生小结本课内容,在今后 的教学中要更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