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 皇帝 中央:皇帝制度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三公九卿 垂直管理 地方:郡县制 丞相
中央: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 郡县制 垂直 管理 皇帝 丞相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 中央官制 VS 地方官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 中央官制 VS 地方官制 第三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至元的基本朝代概况 口汉朝,长安,洛阳,公元前202--220 口隋朝,长安,洛阳, 口唐朝,长安,洛阳,公元618--907 口宋朝,开封,杭州,公元960--1279 口元朝,北京(元大都)公元1279--1368
汉至元的基本朝代概况 汉朝,长安,洛阳,公元前202——220 隋朝,长安,洛阳, 唐朝,长安,洛阳,公元618——907 宋朝,开封,杭州,公元960——1279 元朝,北京(元大都)公元1279——1368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的发展k中央地方政地方 治制度 中央政 君主专制的演进|皇权 治制度相权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 官吏制度
第三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 地方 皇权 相权 地方政 治制度 中央政 治制度 官吏制度
汉的政治制度 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 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 列侯归郡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 、设置州刺史 四、中外朝制度 五、汉承秦制
汉的政治制度 一、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 实行郡国并行制。 二、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 列侯归郡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 三、设置州刺史 四、中外朝制度 五、汉承秦制
: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1、汉承秦制和郡国并行制 中央 郡 县 候国 封国 县 汉高祖结果:七国之乱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汉高祖 1、汉承秦制和郡国并行制 中央 县 封国 县 候国 郡 结果:七国之乱
2、推恩令 背景:西汉初,郡国并行制 造成王国问题;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 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 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汉武帝 司马迁《史记平津候主父列传》
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 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 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司马迁《史记·平津候主父列传》 2、 汉武帝 背景:西汉初,郡国并行制 造成王国问题;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推恩令含义: 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 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候国,列 候归郡管辖。 侯大弟于 囗诸侯国 不国毕是 候国1 过不候藩 口候国2 十过矣国 囗候国3 余十!始 里余分 城 候一郡一中央 而 小子
推恩令含义: 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 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候国,列 候归郡管辖。 诸侯国 候国1 候国2 候国3 候—郡—中央 于 是 藩 国 始 分 , 而 子 弟 毕 候 矣 ! 大 国 不 过 十 余 城 , 小 侯 不 过 十 余 里
推恩令的影响 ①王国越分越小,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 王割据的局面; ②中央集权加强 3、设置州刺史 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郡,各置刺史一人,刺史位 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地方行政区划:州—郡—县
推恩令的影响: ①王国越分越小,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 王割据的局面; ② 中央集权加强 3、设置州刺史 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郡,各置刺史一人,刺史位 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地方行政区划:州——郡——县
两汉的内外朝 汉武帝皇权加 强 决策机构 汉武帝为什 1)内朝官位很低,不易弄权; 2)内朝官多为皇帝宠幸的近臣 能很好地贯彻皇帝的旨意; 太 3)内朝官多由出身低微的外戚、 尉 宦官充任,皇帝可以随意更换。 九卿 相权一分为二 ------------1
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皇 帝 中朝 外朝 尚 书 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太 尉 九 卿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有事上报 汉武帝为什么要把执 掌朝政的实权,由外 朝的宰相转移给内朝 的尚书呢? 1)内朝官位很低,不易弄权; 2)内朝官多为皇帝宠幸的近臣, 能很好地贯彻皇帝的旨意; 3)内朝官多由出身低微的外戚、 宦官充任,皇帝可以随意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