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学习目标】 (1)了解汉元的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制度和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 (2)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难点】 重点:汉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 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自主学习】 中央集权的发展(与的矛盾) 1、汉朝: (1)原因:初期,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还是 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 朝廷对抗。 (2)措施:汉景帝平定 汉武帝颁布“ 规定诸侯王死后,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 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3)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中期 (1)措施: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 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际上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 上控制着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往往发展成为 (2)结果: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 局面,持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北宋: (1)背景: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2)措施:军事上一一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 行政上——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 负责监督 财政上,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 (3)结果: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 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也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 面,为北宋埋下了 的祸根 4、元朝: (1)措施:实行 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边远民族地区设 进行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 的节制 第1页
第 1 页 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 3 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学习目标】 (1)了解汉元的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制度和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 (2)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难点】 重点:汉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 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自主学习】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与 的矛盾) 1、汉朝: (1)原因:初期,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还是_____、_____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 朝廷对抗。 (2)措施:汉景帝平定________;汉武帝颁布“_______”,规定诸侯王死后,_______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 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3)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中期: (1)措施: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________。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际上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 上控制着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往往发展成为 。 (2)结果: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 局面,持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北宋: (1)背景: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2)措施:军事上——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________。 行政上——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________负责监督。 财政上,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 (3)结果: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____________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也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 面,为北宋埋下了_________的祸根。 4、元朝: (1)措施:实行________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___________,边远民族地区设________ 进行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______的节制
(2)影响: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 中国古代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的开端 【预测检测】 1、史书上说“汉承秦制”。汉朝对秦制继承中的哪一项影响最为深远() A.宰相制度 郡县制度 C.皇帝制度 D.选官制度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曾问臣下:“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宋太祖要解决的主要问 题是() A.北宋军队庞大,军费开支过多 B.藩镇拥兵自重,混战割据不息 C.辽、西夏屡屡进攻,战争频仍 D.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 3、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 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 4、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主要是指这一制度 ①推广了秦汉的郡县制度 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辖 ③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④成为今天中国省制的开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君主专制的演进(与 的矛盾) 1、汉朝: (1)原因: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 (2)目的:为了加强 (3)措施:汉武帝重用 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握有实权的先是 ,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 3、隋唐时期 (1)措施: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 和 。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 设 六部 (2)影响 ①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 ②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 这种制度 4、北宋 (1)措施: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 和 分割宰 相的 军权和 第2页
第 2 页 (2)影响: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___________,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 中国古代___________的重大变革,是中国_____的开端。 【预测检测】 1、史书上说“汉承秦制”。汉朝对秦制继承中的哪一项影响最为深远( ) A.宰相制度 B.郡县制度 C.皇帝制度 D.选官制度 2、北宋建立后,宋太祖曾问臣下:“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宋太祖要解决的主要问 题是( ) A.北宋军队庞大,军费开支过多 B.藩镇拥兵自重,混战割据不息 C.辽、西夏屡屡进攻,战争频仍 D.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 3、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 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 4、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主要是指这一制度 ( ) ①推广了秦汉的郡县制度 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辖 ③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④成为今天中国省制的开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与 的矛盾) 1、汉朝: (1)原因: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 。 (2)目的:为了加强 (3)措施:汉武帝重用 、 ,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握有实权的先是_______,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________。 3、隋唐时期: (1)措施: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 设____、_____、_____、_____、 、 六部. (2)影响: ①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 。 ②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 这种制度。 4、北宋: (1)措施:________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分割宰 相的 、军权和
(2)影响: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5、元朝: (1)措施:是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相权得到加强。 (2)后果: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预习检测】 5、三省六部制的积极意义在于() A.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加强了皇权 C.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扩大统治基础 6、宋代对三省六部制多有调整,其核心是() A.重新划分部门职能,提高办事效率 B.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C.充分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 D.消解相权,强化皇权 7、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下列关于该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 ②形成严密的封建官僚机构 ③有利于减少中央政令的失误 ④三省六部制基本上被后世历朝沿袭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经过了 和 ”三个阶段。 1、汉朝 (1)制度:主要实行 。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影响: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时期: (1)制度: (2)影响: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人仕途,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能 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 制已无法继续下去。 隋唐: (1)过程: 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科举制形成。 ③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2)影响 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 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 扩大官 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 第3页
第 3 页 (2)影响: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5、元朝: (1)措施:________是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相权得到加强。 (2)后果: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预习检测】 5、三省六部制的积极意义在于( ) A.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B.加强了皇权 C.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扩大统治基础 6、宋代对三省六部制多有调整,其核心是( ) A.重新划分部门职能,提高办事效率 B.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C.充分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 D.消解相权,强化皇权 7、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下列关于该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 ②形成严密的封建官僚机构 ③有利于减少中央政令的失误 ④三省六部制基本上被后世历朝沿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经过了“ ”、“ ”和“ ”三个阶段。 1、汉朝: (1)制度:主要实行________。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影响:________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时期: (1)制度:________。 (2)影响: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人仕途,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能。 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 制已无法继续下去。 3、隋唐:________。 (1)过程: ①________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________,科举制形成。 ③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2)影响: 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 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 、扩大官 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
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 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 ③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预习检测】 8、下列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是() A.世官制 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9、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 C.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D.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0、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 课后训练案 、基础巩固题 1、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采取了许多措施。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官僚机构 C.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分散丞相权力 D.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废除丞相 酝觀都 2、右上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权而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3、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 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4、阅读中国某时期的一幅历史地图。与此图所反映的历史现实相符的是() A.西汉时期监察区的划分 B.汉初采取了郡县制与封国制 C.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情况 D.唐朝时在边境设置军镇的情况 5、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综合应用题 6、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对 第4页
第 4 页 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 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 。 ③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预习检测】 8、下列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9、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 C.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D.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10、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 课后训练案 一、基础巩固题 1、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采取了许多措施。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官僚机构 C.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分散丞相权力 D.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废除丞相 2、右上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权而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3、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 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4、阅读中国某时期的一幅历史地图。与此图所反映的历史现实相符的是( ) A.西汉时期监察区的划分 B.汉初采取了郡县制与封国制 C.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情况 D.唐朝时在边境设置军镇的情况 5、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综合应用题 6、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对
此论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 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C.宰相权力不断集中D.宰相权力走向分散 7、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8、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根据留存信息, 安抚使司(帅 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转运使司(漕司) A.唐代 宋代 提点刑狱司(宪司) 提举常平司(仓司 C.元代 D.明代 9、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害,朕今选 知州(或知府等 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 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县(或县令)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遣文官做知州 10、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是继承并发展了() 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三、拓展探究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 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音、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材料三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缜密者入缮写。后名军机处。 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辰、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一者对作者对此看法如 (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一省制?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12、美术作品也是研究古代中国政治的重要史料。请欣赏下面两幅古画并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图二北宋文官出行图 (1)下列结论:①图一反应了唐朝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耀武扬威,②图二反映了北宋时期文官受重视,显赫荣 耀() 第5页
第 5 页 此论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 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 C.宰相权力不断集中 D.宰相权力走向分散 7、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8、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根据留存信息, 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9、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害,朕今选 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 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遣文官做知州 10、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是继承并发展了( ) 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C 分封制 D.科举制 三、拓展探究题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 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材料三 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缜密者入缮写。后名军机处。 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辰、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一者对作者对此看法如 何? (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一省制?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12、美术作品也是研究古代中国政治的重要史料。请欣赏下面两幅古画并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图二 北宋文官出行图 (1)下列结论:①图一反应了唐朝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耀武扬威,②图二反映了北宋时期文官受重视,显赫荣 耀( )
A.①正确,②错误 B.①②都错误 C.①②都正确 D.①错误,②正确 (2)指出上面两幅画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 第6页
第 6 页 A.①正确,②错误 B.①②都错误 C.①②都正确 D.①错误,②正确 (2)指出上面两幅画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