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习题3 [课程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识清单● 、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 (1)汉初实行郡县、 并存 (2)内容:汉武帝颁布“ (3)结果:王国越分越小, 得到加强。 2.唐朝 (1)背景:唐朝中期,节度使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逐步发展为割据势力 2)影响:安史之乱后形成 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北宋 (1)措施:①军事上:宋太祖收 归中央。②行政上:由中央派出 担任 地方长官。③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2)结果:改变了自 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4.元朝 (1)内容:地方设 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对边远民族地区设置 进行管理 (2)影响:①行省制度加强了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行省制度的 创立,是中国古代 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西汉巩固 (1)背景:汉初,丞相集 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措施:汉武帝重用身边作侍从 等工作的人为尚书令、侍中等。 2.魏晋南北朝 握有实权的先是 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渐形成体制 3.隋唐完善 (1)内容:①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 、审议和执行。 ②在尚书省下设立六部。 2)影响:①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 保证了 的独尊。②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 的重大创造,为此后历朝所沿袭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习题 3 [课程标准]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 (1)汉初实行郡县、________并存。 (2)内容:汉武帝颁布“________”。 (3)结果:王国越分越小,____________得到加强。 2.唐朝 (1)背景:唐朝中期,节度使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逐步发展为割据势力。 (2)影响:安史之乱后形成____________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北宋 (1)措施:①军事上:宋太祖收________归中央。②行政上:由中央派出________担任 地方长官。③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2)结果:改变了自____________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4.元朝 (1)内容:地方设____________,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对边远民族地区设置________ 进行管理。 (2)影响:①行省制度加强了____________,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行省制度的 创立,是中国古代____________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西汉巩固 (1)背景:汉初,丞相集__________、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措施:汉武帝重用身边作侍从、________等工作的人为尚书令、侍中等。 2.魏晋南北朝 握有实权的先是________,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渐形成________体制。 3.隋唐完善 (1)内容:①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____________、审议和执行。 ②在尚书省下设立六部。 (2)影响:①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________,保证了________ 的独尊。②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____________的重大创造,为此后历朝所沿袭
4.北宋强化 1)内容:①宋初,设立 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② 为制约宰相,增设 枢密使和,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和财权 (2)影响:削弱了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5.元朝进一步强化 (1)内容:①设 代替前代的三省。②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 机关。③中书省的长官,行使职权 (2)影响: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 的继承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察举制 (1)措施: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 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影响 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九品中正制 (1)时间: 时期。 (2)内容: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世家大族子弟通过九品中正制,依靠 即可步入仕途,而不注重提高才能。 3.科举制 (1)过程:①隋炀帝时,开始设立 科举制形成。②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 科举制 (2)影响: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扩大了 来源,提高了官 员文化素质。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_ 手中集中到中央 政府,大大加强了 ③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对点训练● 知识点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欲天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小则易 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汉武帝采纳这一建议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封国制 B.推行郡县制 C.实施推恩令 D.剥夺王侯的爵位与封地
4.北宋强化 (1)内容:①宋初,设立____________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② 为制约宰相,增设____________、枢密使和________,分割宰相的行政权、________和财权。 (2)影响:削弱了________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5.元朝进一步强化 (1)内容:①设________,代替前代的三省。②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 ________机关。③中书省的长官,行使______职权。 (2)影响: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________的继承。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察举制 (1)措施: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____、____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影响:______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九品中正制 (1)时间:____________时期。 (2)内容: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世家大族子弟通过九品中正制,依靠________ 即可步入仕途,而不注重提高才能。 3.科举制 (1)过程:①隋炀帝时,开始设立________,科举制形成。②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 科举制。 (2)影响: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扩大了____________来源,提高了官 员文化素质。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____________手中集中到中央 政府,大大加强了____________。③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知识点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 1.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欲天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小则易 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汉武帝采纳这一建议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封国制 B.推行郡县制 C.实施推恩令 D.剥夺王侯的爵位与封地
2.历史上很多事件具有标志性意义,影响着历史的发展方向,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意 义是 A.消灭了藩镇割据局面 B.标志着中国古代相权和皇权矛盾的基本解决 C.创立了行省制度 D.标志着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 3.浙江省古称“江浙行省”。“江淅行省”这一行政设置,最早出现在() A.唐朝 南宋 C.元朝 D.明朝 知识点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4.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B.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和尚书省执行 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 5.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 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它在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①尚书省②中书省③门下省④皇帝 A.③④ 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7.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 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 8.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A.召开政事堂会议 众设宰相,分化事权
2.历史上很多事件具有标志性意义,影响着历史的发展方向,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意 义是( ) A.消灭了藩镇割据局面 B.标志着中国古代相权和皇权矛盾的基本解决 C.创立了行省制度 D.标志着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 3.浙江省古称“江浙行省”。“江浙行省”这一行政设置,最早出现在( ) A.唐朝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知识点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 4.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B.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和尚书省执行 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 5.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 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它在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7.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 )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 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 8.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 A.召开政事堂会议 B.众设宰相,分化事权
C.以六部分割相权 D.设枢密院,与宰相抗衡 知识点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电影《女驸马》中有这样的一段唱词,“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结合所 学知识判断这指的是哪一级科举考试() A.乡试 B.会试 C.院试 D.殿试 10.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 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合 运用● 11.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 两幅图 书省吏部 帝 尚书省
C.以六部分割相权 D.设枢密院,与宰相抗衡 知识点三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9. 电影《女驸马》中有这样的一段唱词,“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结合所 学知识判断这指的是哪一级科举考试( ) A.乡试 B.会试 C.院试 D.殿试 10.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 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11.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 两幅图: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两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的哪种制度? 2)上述两种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图一、图二所体现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历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 材料二观察下图
图二 请回答: (1)两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的哪种制度? (2)上述两种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图一、图二所体现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历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 材料二 观察下图
品 二品 四品 五品 八、九品 六品 八品 九品 材料三孙中山先生曾在《五权宪法》中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 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官员产生的主 要方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流行于中国古代 的哪一时期?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有何积极影响? 答案 知识清单 1.(1)封国(2)推恩令(3)中央集权 2.(2)藩镇割据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曾在《五权宪法》中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 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官员产生的主 要方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流行于中国古代 的哪一时期?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有何积极影响? 答案 知识清单 一、1.(1)封国 (2)推恩令 (3)中央集权 2.(2)藩镇割据
3.(1)①兵权②文官(2)唐末五代 4.(1)行中书省宣慰司(2)中央集权地方行政 二、1.(1)决策(2)秘书 2.尚书省三省 3.(1)①决策(2)①相权君权②政治制度 4.(1)①中书门下②参知政事三司使军权 (2)宰相 (1)①中书省②行政③宰相 (2)皇位 三、1.(1)孝廉(2)孝廉 2.(1)魏晋南北朝(2)门第 3.(1)①进士科(2)①官吏人才②世家大族中央集权 对点训练 1.C[“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而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主张通过对诸 侯的子弟的再分封,从而削弱王国的力量,消除地方王国对中央的威胁。仔细阅读材料,材 料表明,贾谊主张分割王国封地以削弱其实力,这和“推恩令”的做法相吻合。因此,符合 题意的选项为C。] 4.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正确理解,唐朝三省中,中书省的职责 是草拟,门下省的职责是审议,尚书省是执行机构,故而可以确定选项为D项。] 5.A[本题主要考查三省六部制中三省之间的职责以及顺序。另外还应注意三省之间 的协调者以及决定者是皇帝。 6.C[唐朝在中央设置三省,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各有分工,又相互制衡,这就削 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达到了行政机构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7.B[北宋前期,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故排除A,C、D两项不符合史实,因此 选B项。 8.B[要结合唐宋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史实进行比较,找出二者共同的改革思路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既将相权一分为三,又实行多相制;宋代虽由中 书门下行使宰相职权,但又设枢密院、参知政事和三司使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三权。据 此,分化事权以大权统于皇帝是共同的思路。] 9.D[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殿试的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 三名分别为榜眼、探花。] 10.A[导致“重文轻武”现象出现的是宋朝时的政策,排除B项:到明清时期,科举 制度中的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排除C项;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吏也有很多
3.(1)①兵权 ②文官 (2)唐末五代 4.(1)行中书省 宣慰司 (2)中央集权 地方行政 二、1.(1)决策 (2)秘书 2.尚书省 三省 3.(1)①决策 (2)①相权 君权 ②政治制度 4.(1)①中书门下 ②参知政事 三司使 军权 (2)宰相 5.(1)①中书省 ②行政 ③宰相 (2)皇位 三、1.(1)孝 廉 (2)孝廉 2.(1)魏晋南北朝 (2)门第 3.(1)①进士科 (2)①官吏人才 ②世家大族 中央集权 对点训练 1.C [“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而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主张通过对诸 侯的子弟的再分封,从而削弱王国的力量,消除地方王国对中央的威胁。仔细阅读材料,材 料表明,贾谊主张分割王国封地以削弱其实力,这和“推恩令”的做法相吻合。因此,符合 题意的选项为 C。] 2.D 3.C 4.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正确理解,唐朝三省中,中书省的职责 是草拟,门下省的职责是审议,尚书省是执行机构,故而可以确定选项为 D 项。] 5.A [本题主要考查三省六部制中三省之间的职责以及顺序。另外还应注意三省之间 的协调者以及决定者是皇帝。] 6.C [唐朝在中央设置三省,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各有分工,又相互制衡,这就削 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达到了行政机构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7.B [北宋前期,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故排除 A,C、D 两项不符合史实,因此 选 B 项。] 8.B [要结合唐宋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史实进行比较,找出二者共同的改革思路。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既将相权一分为三,又实行多相制;宋代虽由中 书门下行使宰相职权,但又设枢密院、参知政事和三司使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三权。据 此,分化事权以大权统于皇帝是共同的思路。] 9.D [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殿试的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 三名分别为榜眼、探花。] 10.A [导致“重文轻武”现象出现的是宋朝时的政策,排除 B 项;到明清时期,科举 制度中的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排除 C 项;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吏也有很多
是贪官污吏,排除D项,A项正确。] 综合运用 11.(1)唐代三省六部制;元代行省制 (2)影响:①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证 了君权的独尊,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②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 变革 (3)矛盾: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12.(1)察举制度。推荐。 (2)九品中正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 3)影响: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 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追求公平 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教材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思考:宰相李沆与宋真宗的这段故事,能说明些什么问题? 答案说明两个问题:(1)北宋从宋真宗开始,相权逐步强化,对皇权有所限制。李沆 抵制宋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不仅想维护相权,也是从有利于治国的角度出发的。(2)中国 古代相权与皇权的消长,总体上虽然朝着强化皇权的方向演变,但其间也有相权强化的时候, 并非简单的直线发展。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从汉至元,皇权不断加强,请用宰相职能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1)汉武帝重用身边作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为尚书令、侍中等,让他们参与军 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2)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和不断完善发展:①魏晋南北朝时 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②唐朝中央的 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 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③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 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3)宋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 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 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4)元朝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中 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学习延伸 根据以上材料,想一想,这种措施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它有何利弊?
是贪官污吏,排除 D 项,A 项正确。] 综合运用 11.(1)唐代三省六部制;元代行省制。 (2)影响:①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证 了君权的独尊,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②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 变革。 (3)矛盾: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12.(1)察举制度。推荐。 (2)九品中正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 (3)影响: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 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追求公平 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教材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思考:宰相李沆与宋真宗的这段故事,能说明些什么问题? 答案 说明两个问题:(1)北宋从宋真宗开始,相权逐步强化,对皇权有所限制。李沆 抵制宋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不仅想维护相权,也是从有利于治国的角度出发的。(2)中国 古代相权与皇权的消长,总体上虽然朝着强化皇权的方向演变,但其间也有相权强化的时候, 并非简单的直线发展。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从汉至元,皇权不断加强,请用宰相职能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 (1)汉武帝重用身边作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为尚书令、侍中等,让他们参与军 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2)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和不断完善发展:①魏晋南北朝时 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②唐朝中央的 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 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③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 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3)宋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 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 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4)元朝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中 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二、学习延伸 根据以上材料,想一想,这种措施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它有何利弊?
答案(1)特点:形成了高度集权的中央集权体制。 ①中央通过对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严格控制着地方行政,地方服从中央,最后 听命于君主。②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使地方分权势力无法与中央对抗。 (2)评价:①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一方面保证了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经济的发 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②地方没有相应的 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答案 (1)特点:形成了高度集权的中央集权体制。 ①中央通过对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严格控制着地方行政,地方服从中央,最后 听命于君主。②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使地方分权势力无法与中央对抗。 (2)评价:①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一方面保证了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经济的发 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②地方没有相应的 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