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调研语文卷大汇编编-实用类文本专题 (山东省淄博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体操王子飞天点圣火 记最后一棒火炬手李宁 陈昭李泓冰 2008年8月9日零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手持祥云火炬腾空而起,沿“鸟巢”上方飞身 “奔跑″一周,在全世界热切期盼的目光中,点燃了北京奥运会主火炬。熊熊燃烧的奥运圣 火,让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变成了现实。 24年前,就是这个身影,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举夺得自由体操、吊环和鞍马三枚金牌。 此外,他还获得个人全能、男子团体以及跳马的银牌。同一届奥运会上三金三银的辉煌战绩, 至今在中国运动员中无人超越 这个熟悉的身影,就是“体操王子”—李宁。 一个月前,当李宁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候选人之一参加排练时,他说,自己当时很平静。 能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上被选中成为最后一棒,无论是我还是其他奥运冠军,都是一件无 比幸福的事情。在此之前我没有想过,也不会去刻意追求。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后退役, 距今已整整20年了。20年来,无论挫折还是成功,无论在商海还是干其他,我都在自己 心灵中悄悄保持一块最纯洁的圣土。这就是非常单纯的从运动员开始就建立的为国争光的朴 素信念。当年,我是带着祖国的期待去比赛的,今天更是带着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和祖国的 重托去点燃主火炬台的。我不希望加上更多的色彩。我希望把这种最美的、最纯洁的享受保 持一辈子 李宁从接受这个光荣任务到今天整整一个月,为了保密的需要,他每天都是深夜去“鸟 巢训练。他说,一些空中动作当然与他练体操时的高难动作不可相提并论,但是实际操作 起来,仍有一定的难度。每天排练完回到家里,都是晨曦微露,也让他在近30天的时间里 体重整整掉了10斤 他说,点火炬台的难度与比赛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比赛 容许成功或失败,但点火只能成功。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是蛮有挑战性的。“尽管我有练体操 的底子,但每天的训陈练我仍然不敢有任何懈怠和疏忽"。 开始我只是候选人之一,虽然几天前奥组委领导正式通知我这个任务交到我身上 但我想的最多的依然是如何完成好这个光荣的任务。我很平静,因为我知道,这不是我个人 的事情,是我们国家、人民的梦想。就是在最后一刻,我也只想如何做好这些动作,而不会 去想到其它。这些天,我甚至在梦里都在做最后的点火动作" 作为北京奥运会最后一棒火炬手去点燃主火炬台的奥运圣火,李宁有很多感受。这最后 棒,凝聚了五千年古老中国的梦想,凝聚了13亿中国人民的期待,凝聚了全体中华民族 的激情。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体育事业也蒸蒸日上,经 过几代体育人的奋斗,终于跻身体育强国行列。 当奥运会的圣火在中国、在北京、在美丽的“鸟巢”上空点燃时,每一个华夏儿女,怎 能不为之自豪和骄傲? (选自2008年8月9日《人民日报》第7版) 19.请简要分析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第1页共18页
第 1 页 共 18 页 山东省各地区 2009 届高三期末调研语文卷大汇编编-实用类文本专题 (山东省淄博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18 分) 体操王子飞天点圣火 ——记最后一棒火炬手李宁 陈 昭 李泓冰 2008 年 8 月 9 日零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手持祥云火炬腾空而起,沿“鸟巢”上方飞身 “奔跑”一周,在全世界热切期盼的目光中,点燃了北京奥运会主火炬。熊熊燃烧的奥运圣 火,让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变成了现实。 24 年前,就是这个身影,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举夺得自由体操、吊环和鞍马三枚金牌。 此外,他还获得个人全能、男子团体以及跳马的银牌。同一届奥运会上三金三银的辉煌战绩, 至今在中国运动员中无人超越。 这个熟悉的身影,就是“体操王子”——李宁。 一个月前,当李宁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候选人之一参加排练时,他说,自己当时很平静。 “能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上被选中成为最后一棒,无论是我还是其他奥运冠军,都是一件无 比幸福的事情。在此之前我没有想过,也不会去刻意追求。从 1988 年汉城奥运会以后退役, 距今已整整 20 年了。20 年来,无论挫折还是成功,无论在商海还是干其他,我都在自己 心灵中悄悄保持一块最纯洁的圣土。这就是非常单纯的从运动员开始就建立的为国争光的朴 素信念。当年,我是带着祖国的期待去比赛的,今天更是带着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和祖国的 重托去点燃主火炬台的。我不希望加上更多的色彩。我希望把这种最美的、最纯洁的享受保 持一辈子。” 李宁从接受这个光荣任务到今天整整一个月,为了保密的需要,他每天都是深夜去“鸟 巢”训练。他说,一些空中动作当然与他练体操时的高难动作不可相提并论,但是实际操作 起来,仍有一定的难度。每天排练完回到家里,都是晨曦微露,也让他在近 30 天的时间里 体重整整掉了 10 斤。 他说,点火炬台的难度与比赛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比赛 容许成功或失败,但点火只能成功。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是蛮有挑战性的。“尽管我有练体操 的底子,但每天的训练我仍然不敢有任何懈怠和疏忽”。 “一开始我只是候选人之一,虽然几天前奥组委领导正式通知我这个任务交到我身上, 但我想的最多的依然是如何完成好这个光荣的任务。我很平静,因为我知道,这不是我个人 的事情,是我们国家、人民的梦想。就是在最后一刻,我也只想如何做好这些动作,而不会 去想到其它。这些天,我甚至在梦里都在做最后的点火动作”。 作为北京奥运会最后一棒火炬手去点燃主火炬台的奥运圣火,李宁有很多感受。这最后 一棒,凝聚了五千年古老中国的梦想,凝聚了 13 亿中国人民的期待,凝聚了全体中华民族 的激情。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体育事业也蒸蒸日上,经 过几代体育人的奋斗,终于跻身体育强国行列。 当奥运会的圣火在中国、在北京、在美丽的“鸟巢”上空点燃时,每一个华夏儿女,怎 能不为之自豪和骄傲? (选自 2008 年 8 月 9 日 《 人民日报 》第 7 版) 19.请简要分析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 分)
20.第四段中“我希望把这种最美的、最纯洁的享受保持一辈子”的含意是什么?(4 分) 21.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李宁有哪些感受?联系全文简要回答。(4分) 22.文章最后一段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6分) 二)19.答案要点:第一段是这篇新闻稿的导语,是对李宁点燃奥运火炬的场面描写, 同时照应了文章的标题,并引出了下文。 20.答案要点:在李宁的内心世界当中,从当运动员开始就建立了为国争光的非常单纯 的朴素的信念,无论是当年还是今天他都认为为国争光是最美、最纯洁的享受(或为国争光 是最美、最纯洁的事情):(2分)他愿将这种为国争光的享受保持终生。(2分) 21.答案要点:(1)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1分)(2)最后 棒火炬手带着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和祖国的重托。(1分)(3)点燃火炬台仍有一定难度(或 蛮有挑战性),只能成功,不能失败。(2分) 22.答案要点:(1)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实现了五千年古老中国的梦想,释放了中华民族 的激情,表达华夏儿女的喜悦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北京奥运会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和价值。(4 分)(2)照应文章的开头,回扣了标题,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2分) (山东省济南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二)美丽如初 ①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祥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 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 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 心悚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 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 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 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 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 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 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 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 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 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 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 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 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 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第2页共18页
第 2 页 共 18 页 20.第四段中“我希望把这种最美的、最纯洁的享受保持一辈子”的含意是什么?(4 分) 21.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李宁有哪些感受?联系全文简要回答。(4 分) 22.文章最后一段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6 分) 二)19.答案要点:第一段是这篇新闻稿的导语,是对李宁点燃奥运火炬的场面描写, 同时照应了文章的标题,并引出了下文。 20.答案要点:在李宁的内心世界当中,从当运动员开始就建立了为国争光的非常单纯 的朴素的信念,无论是当年还是今天他都认为为国争光是最美、最纯洁的享受(或为国争光 是最美、最纯洁的事情);(2 分)他愿将这种为国争光的享受保持终生。(2 分) 21.答案要点:(1)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1 分)(2)最后一 棒火炬手带着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和祖国的重托。(1 分)(3)点燃火炬台仍有一定难度(或 蛮有挑战性),只能成功,不能失败。(2 分) 22.答案要点:(1)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实现了五千年古老中国的梦想,释放了中华民族 的激情,表达华夏儿女的喜悦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北京奥运会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和价值。(4 分)(2)照应文章的开头,回扣了标题,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2 分) (山东省济南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二)美丽如初 ①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祥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 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 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 心悚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 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 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 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 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 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 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 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 “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 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 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 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 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 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 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20、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3分) 21、首段中,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 得耐心又耐心”?(3分) 22、第④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3分) 23、纵观全文,(1)写出第一段中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 这个句子相呼应的一句话。(2)说说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 初”?(4分) (1)答: (2)答: 20、(1)宁静平和(幽美能答出“宁静”即可)(2)展示人物活动环境特点:衬托人 物美丽和充满母爱的性格(心灵)。 21、因为母亲能“把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而我还未能。(大意对即 可) 22、(因为已经长大而独立,)失去了倚在母亲怀里感受母爱的机会,失去了享受 母亲等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的机会。(本题答案应是开放性的,大意对或言之成 理即可。若答“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则只给1分, 23、(1)(我的心怦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2)因为那些夜晚月色美、情感美,凝聚着母亲深沉美好的爱 (山东省枣庄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8分) 陈景润哭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陈景润轻易不掉眼泪。 少年时,他内向而倔强,身体弱小,每逢在学校中受人欺侮,甚至,被打得 鼻青脸肿,他从不掉泪,更不卑膝地向人讨饶。 青年就读厦大,生活拮据,患了肺结核,面对繁重的功课,他自尊自强,坚 韧地挺了过来 饱经忧患的岁月里,他被错误地拔了“白旗”,无端地下放到外地去洗瓶子 受尽冷眼,他没有掉泪;“文革”中惨遭迫害、侮辱、批斗,甚至被逼跳楼,他 也没掉泪 第3页共18页
第 3 页 共 18 页 20、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3 分) 21、首段中,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 得耐心又耐心”?(3 分) 22、第④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3 分) 23、纵观全文,(1)写出第一段中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 这个句子相呼应的一句话。(2)说说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 初”?(4 分) (1)答: (2)答: (二) 20 、(1)宁静平和(幽美)(能答出“宁静”即可)(2)展示人物活动环境特点;衬托人 物美丽和充满母爱的性格(心灵)。 21 、因为母亲能“把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而我还未能。(大意对即 可) 22、(因为已经长大而独立,)失去了倚在母亲怀里感受母爱的机会,失去了享受 母亲等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的机会。(本题答案应是开放性的,大意对或言之成 理即可。若答“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则只给 1 分。) 23 、(1)(我的心怦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2)因为那些夜晚月色美、情感美,凝聚着母亲深沉美好的爱 (山东省枣庄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2 题。(18 分) 陈景润哭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陈景润轻易不掉眼泪。 少年时,他内向而倔强,身体弱小,每逢在学校中受人欺侮,甚至,被打得 鼻青脸肿,他从不掉泪,更不卑膝地向人讨饶。 青年就读厦大,生活拮据,患了肺结核,面对繁重的功课,他自尊自强,坚 韧地挺了过来。 饱经忧患的岁月里,他被错误地拔了“白旗”,无端地下放到外地去洗瓶子, 受尽冷眼,他没有掉泪;“文革”中惨遭迫害、侮辱、批斗,甚至被逼跳楼,他 也没掉泪
人,贵在有一点精神,陈景润的血液里,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不甘屈服铁 骨铮铮的气质。他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 有了盛名的陈景润,却在一个特殊的场合哭了,而且哭得那么伤心。 从70年代初期开始,陈景润就横下一条心,要尽全力拼搏,争取为这场攻 克哥德巴赫猜想的跨世纪之战,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转眼十年过去了,三千多 个日日夜衣,兄声地消融在杳无踪迹的跋涉之中。路,在何方?“‘梯子″在哪里? 回首往昔,莫名的惆怅和感伤,情不自禁地浮上心头。 播种,耕耘,收获,遵循劳作的常规法则,能够在付出艰辛之后,得到应有 的成果,自然是种幸运和安慰。这场攻克(1+1)的世纪之战,其深刻和悲壮之 处在于,它超越了—般劳作的常规法则,并不以艰难竭蹶的付岀,作为衡量收获 的标准。科学的严酷在这里表现得如此的冷峻无情,百分之百的付岀,而收获往 往是苍白无奈的零。 能岀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么?陈景润曾无数次期 盼过,从冬盼到春,从黑夜盼到天明,当失望如日复一日的平庸,几乎把心灵磨 出老茧的时候,最刚强的汉子也会为蹉跎岁月而感到深深的忧伤。 陈景润十分凊楚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地位。他不走那种急流勇退的人,他在取 得辉煌之后,不像那些在体坛上荣获世界冠军奖牌的选手,有资格从容而体面地 举行告别体坛的盛宴,然后去开拓另一片崭新的天地。他给自己定的人生座标, 是攻克哥德巴赫猜想(1+1),这才是真正的“世界冠军”,为此,他自觉地破釜 沉舟,断了退路。只要生命还存在一天,他就要不懈地走下去。这种“傻”劲, 与生俱来,不可移易 第4页共18页
第 4 页 共 18 页 人,贵在有一点精神,陈景润的血液里,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不甘屈服铁 骨铮铮的气质。他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 有了盛名的陈景润,却在一个特殊的场合哭了,而且哭得那么伤心。 从 70 年代初期开始,陈景润就横下一条心,要尽全力拼搏,争取为这场攻 克哥德巴赫猜想的跨世纪之战,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转眼十年过去了,三千多 个日日夜衣,兄声地消融在杳无踪迹的跋涉之中。路,在何方?“梯子”在哪里? 回首往昔,莫名的惆怅和感伤,情不自禁地浮上心头。 播种,耕耘,收获,遵循劳作的常规法则,能够在付出艰辛之后,得到应有 的成果,自然是一种幸运和安慰。这场攻克(1+1)的世纪之战,其深刻和悲壮之 处在于,它超越了一般劳作的常规法则,并不以艰难竭蹶的付出,作为衡量收获 的标准。科学的严酷在这里表现得如此的冷峻无情,百分之百的付出,而收获往 往是苍白无奈的零。 能出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么?陈景润曾无数次期 盼过,从冬盼到春,从黑夜盼到天明,当失望如日复一日的平庸,几乎把心灵磨 出老茧的时候,最刚强的汉子也会为蹉跎岁月而感到深深的忧伤。 陈景润十分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地位。他不走那种急流勇退的人,他在取 得辉煌之后,不像那些在体坛上荣获世界冠军奖牌的选手,有资格从容而体面地 举行告别体坛的盛宴,然后去开拓另一片崭新的天地。他给自己定的人生座标, 是攻克哥德巴赫猜想(1+1),这才是真正的“世界冠军”,为此,他自觉地破釜 沉舟,断了退路。只要生命还存在一天,他就要不懈地走下去。这种“傻”劲, 与生俱来,不可移易
1984年的夏天,—位德国的数学家访问中国,他慕名找到陈景润。皆是行 家里手,他们谈得很投机。陈景润的英语水平不错,不必借助翻译,双方可以坦 然相谈,他们一起讨论攻克哥德巴赫猜想问题,说着说着,陈景润哭了,而且哭 得很伤心。来访的外国朋友并不感到突然和意外,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仿佛 在细细体味这位东方数学奇人的心境;仿佛,在默默分担这位数学同行的焦急和 忧虑。陈景润的助手李小凝也端坐一旁,他没有劝解,也不知道怎样劝解这位老 师辈的数学巨匠。这是他第一次看到陈景润流眼泪,听到陈景润那令人心碎的哭 声。是痛感自己经过十年苦斗,毫无进展而悲伤,还是有愧于祖国和人民的厚望 而心存愧疚呢?事后,人们没有去问陈景润,也觉得没有必要去探问这一事情。 人们只是发现,陈景润仍是一如既往,匆匆地走进数学所那被称为“二层半 的资料室,他坐的位置是固定的,靠窗桌子前的第一个位子,即使他没有来,人 们也很少去坐它。 长期苦战,他已经在疲惫之余,感到身体的不适。一到冬天,特别怕冷,从 脊梁骨中感到透心的冰凉,视力也开始下降,只有那颗不泯的心,还是炽热的。 人们万万没有预料到1984年4月27日,陈景润在横过马路时,被一辆急 驶而来的自行车撞倒,后脑着地,酿成意外的重伤。他从医院里出来,苍白的脸 上,有时泛着让人忧郁的青灰色,不久,终于诱发了帕金森氏综合症。令人惊叹 的是,得了绝症之后的陈景润,却极少流眼泪,也没有听到他痛哭过。男儿的眼 泪是金,偶尔夺眶而出,才让人惊心动魄。 发事牵情不自由,偶然惆怅即难收。”泪洒战地,一倾真情。科学攻关的 征途,悲壮而苍凉 第5页共18页
第 5 页 共 18 页 1984 年的夏天,一位德国的数学家访问中国,他慕名找到陈景润。皆是行 家里手,他们谈得很投机。陈景润的英语水平不错,不必借助翻译,双方可以坦 然相谈,他们一起讨论攻克哥德巴赫猜想问题,说着说着,陈景润哭了,而且哭 得很伤心。来访的外国朋友并不感到突然和意外,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仿佛, 在细细体味这位东方数学奇人的心境;仿佛,在默默分担这位数学同行的焦急和 忧虑。陈景润的助手李小凝也端坐一旁,他没有劝解,也不知道怎样劝解这位老 师辈的数学巨匠。这是他第一次看到陈景润流眼泪,听到陈景润那令人心碎的哭 声。是痛感自己经过十年苦斗,毫无进展而悲伤,还是有愧于祖国和人民的厚望, 而心存愧疚呢?事后,人们没有去问陈景润,也觉得没有必要去探问这一事情。 本试卷转自“齐鲁语文网”——http://www.qlyww.cn 人们只是发现,陈景润仍是一如既往,匆匆地走进数学所那被称为“二层半” 的资料室,他坐的位置是固定的,靠窗桌子前的第一个位子,即使他没有来,人 们也很少去坐它。 长期苦战,他已经在疲惫之余,感到身体的不适。一到冬天,特别怕冷,从 脊梁骨中感到透心的冰凉,视力也开始下降,只有那颗不泯的心,还是炽热的。 人们万万没有预料到 1984 年 4 月 27 日,陈景润在横过马路时,被一辆急 驶而来的自行车撞倒,后脑着地,酿成意外的重伤。他从医院里出来,苍白的脸 上,有时泛着让人忧郁的青灰色,不久,终于诱发了帕金森氏综合症。令人惊叹 的是,得了绝症之后的陈景润,却极少流眼泪,也没有听到他痛哭过。男儿的眼 泪是金,偶尔夺眶而出,才让人惊心动魄。 “发事牵情不自由,偶然惆怅即难收。”泪洒战地,一倾真情。科学攻关的 征途,悲壮而苍凉
19.文中写道,陈景润“却在一个特殊的场合哭了,而且哭得那么伤心”。请问 陈景润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4分) 20.在攀登科学髙峰过程中陈景润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结合文中具体信息, 分条表述。(4分) 21.文章只有一段文字写到“陈景润哭了”的情节,从全文看,这样写是否文不 对题?为什么?(6分) 22.文中记述的陈景润的生活细节哪一处打动了你?联系当今的现实,对比陈景 润的精神,作一简短评说。(4分) (二)(18分) 19.①是因为理想之巅难以达到的惆怅感伤,哥德巴赫猜想阻隔重重,无 路可进,科学之路冷峻无情 ①是因为焦急和忧虑,他痛感自己经过十年苦斗,岁月蹉跎却毫无进展; ③是出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他觉得有愧于祖国和人民的厚望。 (每点2分,答出2点得满分) 20.①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荣誉感 ②具有尽全力拼搏的精神; ③无望时抱有成功的期盼的积极心态; ④具有专注、投入、忘我的精神 ⑤意志坚强。 (每点1分,答出4点得满分) 21.不是。①写哭之前,铺陈笔墨写他不哭,展现了陈景润虽身处不幸,但 自尊自强、坚忍不屈的精神,对后面写他“哭”起到反衬作用 ②写哭之后,再写其不哭,体现他的坚强刻苦,努力拼搏的精神一如既往。 ③“哭”是陈景润生命中的“特殊”现象,“不哭”是陈景润生命的内在本 质,哭与不哭都在表现他科学探索的真诚与坚强。 (每点2分,说法合理即可) 22.评分标准:先明确被哪一处细节感动(1分),结合实际(1分),评论性文 字(2分)。 【答题指要】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联系当今实际,是因为世俗之下人们 普遍追求物质利益。“实惠”之风盛行,不少科学工作者搞科学以名利为重。要 引导人们以陈景润样榜样,具备良好的品质,要有民族荣誉感,硏究科学要有献 身精神。 (19—-22题,意对即可) (山东省济宁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模拟考试)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19分) 第6页共18页
第 6 页 共 18 页 19.文中写道,陈景润“却在一个特殊的场合哭了,而且哭得那么伤心”。请问 陈景润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4 分) 20.在攀登科学高峰过程中陈景润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结合文中具体信息, 分条表述。(4 分) 21.文章只有一段文字写到“陈景润哭了”的情节,从全文看,这样写是否文不 对题?为什么?(6 分) 22.文中记述的陈景润的生活细节哪一处打动了你?联系当今的现实,对比陈景 润的精神,作一简短评说。(4 分) (二)(18 分) 19.①是因为理想之巅难以达到的惆怅感伤,哥德巴赫猜想阻隔重重,无 路可进,科学之路冷峻无情; ①是因为焦急和忧虑,他痛感自己经过十年苦斗,岁月蹉跎却毫无进展; ③是出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他觉得有愧于祖国和人民的厚望。 (每点 2 分,答出 2 点得满分) 20.①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荣誉感; ②具有尽全力拼搏的精神; ③无望时抱有成功的期盼的积极心态; ④具有专注、投入、忘我的精神; ⑤意志坚强。 (每点 1 分,答出 4 点得满分) 21.不是。①写哭之前,铺陈笔墨写他不哭,展现了陈景润虽身处不幸,但 自尊自强、坚忍不屈的精神,对后面写他“哭”起到反衬作用。 ②写哭之后,再写其不哭,体现他的坚强刻苦,努力拼搏的精神一如既往。 ③“哭”是陈景润生命中的“特殊”现象,“不哭”是陈景润生命的内在本 质,哭与不哭都在表现他科学探索的真诚与坚强。 (每点 2 分,说法合理即可) 22.评分标准:先明确被哪—处细节感动(1 分),结合实际(1 分),评论性文 字(2 分)。 【答题指要】这是—道开放性的题目。联系当今实际,是因为世俗之下人们 普遍追求物质利益。“实惠”之风盛行,不少科学工作者搞科学以名利为重。要 引导人们以陈景润样榜样,具备良好的品质,要有民族荣誉感,研究科学要有献 身精神。 (19——22 题,意对即可) (山东省济宁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模拟考试)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3 题。(19 分)
消失的故乡 ①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 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 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份欢喜,我不是, 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②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 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 经消失 ③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 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 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④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青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 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 水里冻得通红。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来粒般的小花,树下 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⑤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家坐落在一片乡村 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 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 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阴下 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⑥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 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青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 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⑦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 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坡道。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 以及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 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 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⑧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 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谢冰心。在遍植 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着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 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 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情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 中的家。 第7页共18页
第 7 页 共 18 页 消失的故乡 谢 冕 ①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 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 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份欢喜,我不是, 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②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 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 经消失。 ③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 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 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④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青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 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 水里冻得通红。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来粒般的小花,树下 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⑤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家坐落在一片乡村 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 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 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阴下, 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⑥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 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青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 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⑦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 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坡道。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 以及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 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 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⑧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 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谢冰心。在遍植 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着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 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 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情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 中的家
⑨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域,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 的姿态加入并融汇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 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成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 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 和街树的地面。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 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 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⑩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 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选自谢冕随笔集《流向远方的水》) 20.作者在第2段中说“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根据文 章内容,作者写到哪些东西消失了?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5分) 21.第9段中作者所写的“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和“另一种文化改造” 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22.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迷了路”,它们的含义是否相同?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4分) 23.对“消失的故乡”作者怀着怎样的思想认识?(6分) 20.一片梅林和迎着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妈妈洗菜和洗衣时的水井、井 台边上茂密的龙眼树和树下的水牛消失了:有着长满水草的河渠以及碧绿的稻田 的乡村景色消失了;充满欧陆风情的建筑消失了;“我”北上求学时走过的小路、 石阶以及听到的汽笛声消失了。(写出3点给4分,写出4点即可得满分)(5 分) 21.前者是指基督教文化与原有的佛、儒文化融汇后形成的文化形态;后者 指依据所谓“现代文化”改装西式建筑,用水泥封糊地面,建筑刻房屋。(每点 2分) 22.开头写“迷了路”是指家乡的变化让我认不出,为下文铺垫。(2分) 结尾写“迷了路”是指在家乡的变化面前,“我”找不到了童年的梦幻、至爱的 故乡和特有的文化情结。这样写即前后呼应,又深化主题。(2分)(4分) 23.哀伤和惆怅。或遗憾的失望。(2分)对童年的怀念。对充满欧陆风情 以及异域情调的故乡的怀念,对特有的有异于内地文化形态的怀念,以及对“千 篇一律的改装”的忧虑 (4分) 第8页共18页
第 8 页 共 18 页 ⑨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域,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 的姿态加入并融汇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 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成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 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 和街树的地面。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 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 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⑩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 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选自谢冕随笔集《流向远方的水》) 20.作者在第 2 段中说“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根据文 章内容,作者写到哪些东西消失了?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5 分) 21.第 9 段中作者所写的“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和“另一种文化改造” 分别指的是什么?(4 分) 22.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迷了路”,它们的含义是否相同?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4 分) 23.对“消失的故乡”作者怀着怎样的思想认识?(6 分) 20.一片梅林和迎着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妈妈洗菜和洗衣时的水井、井 台边上茂密的龙眼树和树下的水牛消失了;有着长满水草的河渠以及碧绿的稻田 的乡村景色消失了;充满欧陆风情的建筑消失了;“我”北上求学时走过的小路、 石阶以及听到的汽笛声消失了。(写出 3 点给 4 分,写出 4 点即可得满分)(5 分) 21.前者是指基督教文化与原有的佛、儒文化融汇后形成的文化形态;后者 指依据所谓“现代文化”改装西式建筑,用水泥封糊地面,建筑刻房屋。(每点 2 分) 22.开头写“迷了路”是指家乡的变化让我认不出,为下文铺垫。(2 分) 结尾写“迷了路”是指在家乡的变化面前,“我”找不到了童年的梦幻、至爱的 故乡和特有的文化情结。这样写即前后呼应,又深化主题。(2 分)(4 分) 23.哀伤和惆怅。或遗憾的失望。(2 分)对童年的怀念。对充满欧陆风情 以及异域情调的故乡的怀念,对特有的有异于内地文化形态的怀念,以及对“千 篇一律的改装”的忧虑。 (4 分)
(山东省实验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模拟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高处的灿烂 关瑞 ①初秋的风掠过原野,掠过树林,也掠过了路边那株向日葵。它泛着太阳的光芒,用向上的 姿势迎接那风,那光,那淡淡的水一样流淌的白云。脚下的野菊正在绽放,一只蚂蚁在草的 密林中孤独地跋涉,还有热烈振翅的蜜蜂或者蜻蜓,正试图靠近向日葵高昂的花瓣。高远的 阳光,透亮的雪峰,原野起伏如鸟雀飞过的痕迹。天空在白云之上,那种湖泊般优雅的宁静 从一棵树浓密的枝叶间洒下来, ②这是一个下午。所有的行走在此停顿,疲惫并且沉重的躯体在此怀念或者回望,然后开始 努力寻找内心的出口。那样的过程,在幽暗的路上纷纷飘落。一株向日葵,就像一个出口, 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打开。只需要一种颜色一种姿势,就足以释放所有深藏内心的柔弱的花 ③我曾经置身一大片向日葵中间,看着难掩喜悦之色的农人带着宽沿的草帽,高扬起尖利的 弯刀,一刀一刀割下向日葵硕大的花盘。那些花盘纷纷扬扬,在一块不大的空地上渐渐堆积 成金色的山峰,也渐渐消隐了生命中最后一滴无以复加的灿烂。农人收割的喜悦感染了我, 但隐隐的疼痛穿越那些弯刀冷色的光芒,直抵我的皮肉甚至骨头。在藉以为生的农人的眼里 心里,它们的一生都以果实的形态开始,以果实的姿势存在,然后以果实的功用结束。它们 被种植,被宠养,最后被收割,整个过程无一不充满了对黯淡未来一目了然的悲情色彩。 ④真正的向日葵,正绽放在现在的原野上。它以花朵的名义,在干干净净的天空下自由地盛 开着。它的叶片舒朗而不张扬,它的花瓣孤独而不自卑。在所有的花朵里,这株向日葵在高 处的风中安静地灿烂着。它是一个出口,释放着一生当中沉积久远的激情,也释放着那些暗 藏内心的珍贵的生命片段。在繁花之中或者荒野之上,在黑夜深处或者白昼边缘,我们行走, 然后驻足。这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出口,需要一次真正的释放。无数朵顾影自怜的野菊花 不足以点燃心头微醺的憧憬。无数只没有痕迹的飞鸟,也不足以勾勒出目力所及心神向往的 方向。于是,我们不得不基于本能地寻找。尽管我们依旧是那个提着灯笼在暗夜里哭泣的孩 子,泪水里荡漾着漫天的星子,我们仍然要找到一朵饱满的深刻的花朵。在我们一生必经的 路上,那些沉淀的安静的灿烂无疑会是我们全部的阳光 ⑤我站在秋天。我站在风带不走的向日葵的身边。我不由自主抬起头,仰视它的光芒。在它 的光芒里,我看到了果实以外的、朴实健康的花朵。我相信它是孤独的。在原野上在路边 它无需迎合什么,也无需明证什么,世间的一切悲喜与它无关,只是在秋天到来的那个清晨 或者午后,安静地高昂起它的质朴的花盘,交付于蓝天白云。我更相信它是灿烂的。它的灿 烂在高处,在远处,在时光和心灵纷繁交错的出口处。它的灿烂,源于高处的自由飞翔的阳 光的明净,源于远处的不为风尘蝶虫打扰的安详。在它舒展的花瓣里,灿烂如铺满阳光的河 流,静静地在远离假象和伪饰的旷野闪烁着耀眼的跃动的光芒。 ⑥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的灿烂。 14.文章第一节是如何描写初秋原野景物的?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6分) 答 5.文章第四节写眼前真正的向日葵,为什么还要在第三节写农民种的向日葵?请结合文章 内容简要分析。(4分) 16.文章最后说“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的灿烂”,请结合文意理解“孤独的灿烂”的含义。 第9页共18页
第 9 页 共 18 页 (山东省实验中学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模拟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高处的灿烂 关 瑞 ①初秋的风掠过原野,掠过树林,也掠过了路边那株向日葵。它泛着太阳的光芒,用向上的 姿势迎接那风,那光,那淡淡的水一样流淌的白云。脚下的野菊正在绽放,一只蚂蚁在草的 密林中孤独地跋涉,还有热烈振翅的蜜蜂或者蜻蜓,正试图靠近向日葵高昂的花瓣。高远的 阳光,透亮的雪峰,原野起伏如鸟雀飞过的痕迹。天空在白云之上,那种湖泊般优雅的宁静, 从一棵树浓密的枝叶间洒下来。 ②这是一个下午。所有的行走在此停顿,疲惫并且沉重的躯体在此怀念或者回望,然后开始 努力寻找内心的出口。那样的过程,在幽暗的路上纷纷飘落。一株向日葵,就像一个出口, 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打开。只需要一种颜色一种姿势,就足以释放所有深藏内心的柔弱的花 朵。 ③我曾经置身一大片向日葵中间,看着难掩喜悦之色的农人带着宽沿的草帽,高扬起尖利的 弯刀,一刀一刀割下向日葵硕大的花盘。那些花盘纷纷扬扬,在一块不大的空地上渐渐堆积 成金色的山峰,也渐渐消隐了生命中最后一滴无以复加的灿烂。农人收割的喜悦感染了我, 但隐隐的疼痛穿越那些弯刀冷色的光芒,直抵我的皮肉甚至骨头。在藉以为生的农人的眼里 心里,它们的一生都以果实的形态开始,以果实的姿势存在,然后以果实的功用结束。它们 被种植,被宠养,最后被收割,整个过程无一不充满了对黯淡未来一目了然的悲情色彩。 ④真正的向日葵,正绽放在现在的原野上。它以花朵的名义,在干干净净的天空下自由地盛 开着。它的叶片舒朗而不张扬,它的花瓣孤独而不自卑。在所有的花朵里,这株向日葵在高 处的风中安静地灿烂着。它是一个出口,释放着一生当中沉积久远的激情,也释放着那些暗 藏内心的珍贵的生命片段。在繁花之中或者荒野之上,在黑夜深处或者白昼边缘,我们行走, 然后驻足。这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出口,需要一次真正的释放。无数朵顾影自怜的野菊花, 不足以点燃心头微醺的憧憬。无数只没有痕迹的飞鸟,也不足以勾勒出目力所及心神向往的 方向。于是,我们不得不基于本能地寻找。尽管我们依旧是那个提着灯笼在暗夜里哭泣的孩 子,泪水里荡漾着漫天的星子,我们仍然要找到一朵饱满的深刻的花朵。在我们一生必经的 路上,那些沉淀的安静的灿烂无疑会是我们全部的阳光。 ⑤我站在秋天。我站在风带不走的向日葵的身边。我不由自主抬起头,仰视它的光芒。在它 的光芒里,我看到了果实以外的、朴实健康的花朵。我相信它是孤独的。在原野上在路边, 它无需迎合什么,也无需明证什么,世间的一切悲喜与它无关,只是在秋天到来的那个清晨 或者午后,安静地高昂起它的质朴的花盘,交付于蓝天白云。我更相信它是灿烂的。它的灿 烂在高处,在远处,在时光和心灵纷繁交错的出口处。它的灿烂,源于高处的自由飞翔的阳 光的明净,源于远处的不为风尘蝶虫打扰的安详。在它舒展的花瓣里,灿烂如铺满阳光的河 流,静静地在远离假象和伪饰的旷野闪烁着耀眼的跃动的光芒。 ⑥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的灿烂。 14.文章第一节是如何描写初秋原野景物的?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6 分) 答 : 15.文章第四节写眼前真正的向日葵,为什么还要在第三节写农民种的向日葵?请结合文章 内容简要分析。(4 分) 答: 16.文章最后说“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的灿烂”,请结合文意理解“孤独的灿烂”的含义
(6分) 答 17.结合文本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向日葵作为象征物来阐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6分 答 14.(1)①第一节的景物描写以路边那株向日葵为中心,用拟人手法,形象行动地描摹了景 物的生机与活力:②抓住景物的色彩,描写景物的神韵:③动静结合。(2)突出了以向日葵 为主体的景物安闲,自由,孤独,宁静,又不失生命蓬勃热烈的特点。 15.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用第三节中向日葵以果实的姿态存在、以果实的功用结束的悲 情色彩,与第四节中真正向日葵自由的盛开作对比,突出了真正的向日葵的生命意义。 16.①孤独指的是向日葵拒绝迎合和证明,它的生命呈现出独立和超然的姿态:②向日葵以 开放的花朵自由而热烈地释放着生命的激情。③只有在没有遮掩、没有牵绊的情况下,生命 才能表现出它真正的本质。 17.①向日葵绽放在原野上,其身上体现出的孤独的灿烂引起了作者的共鸣。②原野中的向 日葵是作者释放内心情感的一个“出口”。③向日葵是一种人们常见而熟悉的植物,一定程 度上有助于人们理解并接受作者的思想观点。 (山东省聊城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六、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各题。(22分) 城市里的蟋蟀 吴丹红 和城市站在一起,也就渐渐远离了自然。“唧……唧即.….唧即…….”,那曾经是我生命中不可 或缺的天籁之音似已远去。我已无法解读弥漫着欲望泡沫的城市生活,内心总处于无边的焦 虑与渴望之中。 不记得有多久没有数过星星了,抬头望天俯身看地的感觉似乎已经窝我好远好远了。站 在阳台上,隔着那些被几何化的不锈钢防盗网,望着被分割成俄罗斯方块般的世界,看着闪 烁的霓虹灯和过往匆匆的都市人,我总觉得有一个声音在召唤着我 那是童年时的那只蟋蟀的声音 儿时,在外婆家。“唧.…唧即……唧……”的虫鸣声似乎成了乡村每晚必定上演的歌剧 蟋蟀们如矜持羞涩的少女,又如风度翩翩的绅士,不用伴舞,不用伴奏,只是淸唱,顶多来 个小组唱,就这么简简单单,却和着泥土的气息,唱出了自然与生命的真谛 外婆不知从哪里给我捉来了一只蟋蟀,我把它养在一个花盆里。一次,邻居小姐姐把她 的蟋蟀放在我的蟋蟀身边,我们用枯树枝轻轻撩拨。忽然,两只蟋蟀大战了起来。几个回合 之后,小姐姐的那只败下阵来,我的那只却是一副得胜将军的模样。我们为蟋蟀的精彩表演 啧啧称赞。后来,我在作文中常常写到那只蟋蟀,老师说我的作文中充溢着-种乡情。 我的童年就这样在蟋蟀的吟唱声中度过。后来我还是被带进了城市,带进了贴着红白蓝 瓷砖的高楼,带进了有空调有电脑有俄罗斯方块游戏,却没有泥土没有草丛没有蟋蟀的房 第10页共18页
第 10 页 共 18 页 (6 分) 答 : 17.结合文本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向日葵作为象征物来阐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6 分) 答 : 14.(1)①第一节的景物描写以路边那株向日葵为中心,用拟人手法,形象行动地描摹了景 物的生机与活力;②抓住景物的色彩,描写景物的神韵;③动静结合。(2)突出了以向日葵 为主体的景物安闲,自由,孤独,宁静,又不失生命蓬勃热烈的特点。 15.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用第三节中向日葵以果实的姿态存在、以果实的功用结束的悲 情色彩,与第四节中真正向日葵自由的盛开作对比,突出了真正的向日葵的生命意义。 16.①孤独指的是向日葵拒绝迎合和证明,它的生命呈现出独立和超然的姿态;②向日葵以 开放的花朵自由而热烈地释放着生命的激情。③只有在没有遮掩、没有牵绊的情况下,生命 才能表现出它真正的本质。 17.①向日葵绽放在原野上,其身上体现出的孤独的灿烂引起了作者的共鸣。②原野中的向 日葵是作者释放内心情感的一个“出口”。③向日葵是一种人们常见而熟悉的植物,一定程 度上有助于人们理解并接受作者的思想观点。 (山东省聊城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六、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各题。(22 分) 城市里的蟋蟀 吴丹红 和城市站在一起,也就渐渐远离了自然。“唧……唧……唧……”,那曾经是我生命中不可 或缺的天籁之音似已远去。我已无法解读弥漫着欲望泡沫的城市生活,内心总处于无边的焦 虑与渴望之中。 不记得有多久没有数过星星了,抬头望天俯身看地的感觉似乎已经离我好远好远了。站 在阳台上,隔着那些被几何化的不锈钢防盗网,望着被分割成俄罗斯方块般的世界,看着闪 烁的霓虹灯和过往匆匆的都市人,我总觉得有一个声音在召唤着我。 那是童年时的那只蟋蟀的声音。 儿时,在外婆家。“唧……唧……唧……”的虫鸣声似乎成了乡村每晚必定上演的歌剧, 蟋蟀们如矜持羞涩的少女,又如风度翩翩的绅士,不用伴舞,不用伴奏,只是清唱,顶多来 个小组唱,就这么简简单单,却和着泥土的气息,唱出了自然与生命的真谛。 外婆不知从哪里给我捉来了一只蟋蟀,我把它养在一个花盆里。一次,邻居小姐姐把她 的蟋蟀放在我的蟋蟀身边,我们用枯树枝轻轻撩拨。忽然,两只蟋蟀大战了起来。几个回合 之后,小姐姐的那只败下阵来,我的那只却是一副得胜将军的模样。我们为蟋蟀的精彩表演 啧啧称赞。后来,我在作文中常常写到那只蟋蟀,老师说我的作文中充溢着一种乡情。 我的童年就这样在蟋蟀的吟唱声中度过。后来我还是被带进了城市,带进了贴着红白蓝 瓷砖的高楼,带进了有空调有电脑有俄罗斯方块游戏,却没有泥土没有草丛没有蟋蟀的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