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2015届高三期中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综合检测 第Ⅰ卷(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着陆/着凉.打叉/不差钱蔓延/顺蔓摸瓜 B.婢女/裨将拙劣/捉迷藏猝死/人文荟萃 C.台甫/果脯饯行/监护人折本/百折不挠 D.刹那/古刹剥削/削铅笔吭声/引吭高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蛰伏陪笑脸走投无路惹事生非 B.收讫挖墙脚因噎废食分庭抗礼 C.坐镇发祥地别出新裁敝帚自珍 D.遐想高品位平心而论合盘托出 3.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所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两代独生子女家庭中,作为父母辈的四个人,几乎把全部心血都在孩子 的身上。 ②以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爱情故事为创作的英文小说《少帅》即将于9月 1日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③领导看望因云南鲁甸地震而导致双腿截肢的病人时说,身体受到了严重摧 残,要努力坚持下去,使生命变得有光彩。 A.灌注原形即使/也B.贯注原型虽然/但 C.灌注原型虽然/但D.贯注原形即使/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又是一年中秋时,秋风送爽,丹桂飘香,一轮珠圆玉润的月亮悬挂在夜空中, 给人以祥和安宁的感觉。 B.现在许多人一提起知识经济,就以为只要有了知识,有了技术,经济就能发 展起来。 事实上,知识经济并非海市蜃楼,还要以资本为基础。 C.2014年,解玺璋推出新作《君主立宪之殇:梁启超与他的“自改革”》,聚 焦梁启超主张“自改革”的这段历史,让我们重回那个波谲云诡的年代。 D.暑假期间新华书店精心策划了“享受阅读,享受生活”的大型阅读活动,部 分书籍打折销售,吸引了许多消费者慷慨解囊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哈佛大学傅髙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了巨著《邓小平时代》,是对邓小平跌 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 B.近日,俄罗斯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以卫生不达标为由,对莫斯科市4家麦当 劳餐厅发出停业整顿,其中就包括麦当劳在俄罗斯开设的第一家餐厅
山东威海 2015 届高三期中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综合检测 第Ⅰ卷(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着陆/着凉. 打叉/不差钱 蔓延/顺蔓摸瓜 B.婢女/裨将 拙劣/捉迷藏 猝死/人文荟萃 C.台甫/果脯 饯行/监护人 折本/百折不挠 D.刹那/古刹 剥削/削铅笔 吭声/引吭高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蛰伏 陪笑脸 走投无路 惹事生非 B.收讫 挖墙脚 因噎废食 分庭抗礼 C.坐镇 发祥地 别出新裁 敝帚自珍 D. 遐想 高品位 平心而论 合盘托出 3.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所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两代独生子女家庭中,作为父母辈的四个人,几乎把全部心血都____在孩子 的身上。 ②以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爱情故事为_____创作的英文小说《少帅》即将于 9 月 1 日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③领导看望因云南鲁甸地震而导致双腿截肢的病人时说,____身体受到了严重摧 残,___ 要努力坚持下去,使生命变得有光彩。 A.灌注 原形 即使/也 B.贯注 原型 虽然/但 C.灌注 原型 虽然/但 D. 贯注 原形 即使/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又是一年中秋时,秋风送爽,丹桂飘香,一轮珠圆玉润的月亮悬挂在夜空中, 给人以祥和安宁的感觉。 B.现在许多人一提起知识经济,就以为只要有了知识,有了技术,经济就能发 展起来。 事实上,知识经济并非海市蜃楼,还要以资本为基础。 C.2014 年,解玺璋推出新作《君主立宪之殇:梁启超与他的“自改革”》,聚 焦梁启超主张“自改革”的这段历史,让我们重回那个波谲云诡的年代。 D.暑假期间新华书店精心策划了“享受阅读,享受生活”的大型阅读活动,部 分书籍打折销售,吸引了许多消费者慷慨解囊。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了巨著《邓小平时代》,是对邓小平跌 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 B.近日,俄罗斯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以卫生不达标为由,对莫斯科市 4 家麦当 劳餐厅发出停业整顿,其中就包括麦当劳在俄罗斯开设的第一家餐厅
C.李克强总理22日考察铁路总公司时强调,铁总要在政企分开、投融资体制改 革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这不仅是为大型国企改革创造经验,也是为自身发展寻 求新的机遇。 D.余秋雨用平易近人的语调,与大家一起探索中华民族的集体人格,让现场书 友领略了一番堪称文化盛宴的“君子之道”,让人叹为观止。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从道不从君 马作武 “从道不从君”这句千古以来曾激励过无数文人士子抱持独立个性与品格的口 出自《荀子·臣道》。作为口号,这句话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独立人格 其精神,是对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条的承传和发挥。但需要强 调的是,这样的口号和精神既非荀子的发明,也不是荀子的本意。 生活在战国末的荀子一方面接过了孟子暴君放伐论的旗帜,明确宣称:“天之生 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但另一方面又严格界定了君与民的主从 身份及地住。称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此之谓也。”可见荀子秉承的民本主义主张安政惠民,是以君主对民众的绝对统 治为前提和基础的。民众不过是水,而君主则是凌驾其上的舟。水是工具或手段, 而舟才是主体,才是目的。荀子说:“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 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 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这最后一句,才是点题:所谓重民爱 民,无非是“求其为已用,为己死”。这与西周以来作为统治智慧结晶的敬德保 民思想一脉相承 理解“从道不从君”,关键在一“道”字。春秋以来,道在道路、道理含义基础 上升华为一个颇具哲学意义且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甚至被称为中国思想传统中 最崇髙的概念。然而,先秦诸子的“道”具有主观性的终极价值,含摄的乃是最 高的政治秩序以及行为与道德的最高原则。这仅限于政术或治道层面,而没有达 到政理或政道的境界。对先秦诸子来说,“他们全部思考的是对曾经称为‘天’ 的权威的道德和政治秩序之瓦解的回应;而且,对于他们所有人来说关键问题并 不是西方哲学的所谓‘真理是什么’,而是‘道在哪里’的问题,这是规范国家 与指导个人生活的道”。有人将道与真理等量齐观,但我们知道,首先,“道” 是主观建构之“路”,其本质是“人道”;而“真理”是客观发现之“真”,具 有绝对性和先验性。其次.“道”可以是多元的,可以变化的:而“真理”是唯
C.李克强总理 22 日考察铁路总公司时强调,铁总要在政企分开、投融资体制改 革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这不仅是为大型国企改革创造经验,也是为自身发展寻 求新的机遇。 D.余秋雨用平易近人的语调,与大家一起探索中华民族的集体人格,让现场书 友领略了一番堪称文化盛宴的“君子之道”,让人叹为观止。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8 题。 从道不从君 马作武 “从道不从君”这句千古以来曾激励过无数文人士子抱持独立个性与品格的口 号。 出自《荀子·臣道》。作为口号,这句话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独立人格。 其精神,是对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条的承传和发挥。但需要强 调的是,这样的口号和精神既非荀子的发明,也不是荀子的本意。 生活在战国末的荀子一方面接过了孟子暴君放伐论的旗帜,明确宣称:“天之生 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但另一方面又严格界定了君与民的主从 身份及地住。称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此之谓也。”可见荀子秉承的民本主义主张安政惠民,是以君主对民众的绝对统 治为前提和基础的。民众不过是水,而君主则是凌驾其上的舟。水是工具或手段, 而舟才是主体,才是目的。荀子说:“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 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 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这最后一句,才是点题:所谓重民爱 民,无非是“求其为已用,为己死”。这与西周以来作为统治智慧结晶的敬德保 民思想一脉相承。 理解“从道不从君”,关键在一“道”字。春秋以来,道在道路、道理含义基础 上升华为一个颇具哲学意义且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甚至被称为中国思想传统中 最崇高的概念。然而,先秦诸子的“道”具有主观性的终极价值,含摄的乃是最 高的政治秩序以及行为与道德的最高原则。这仅限于政术或治道层面,而没有达 到政理或政道的境界。对先秦诸子来说,“他们全部思考的是对曾经称为‘天’ 的权威的道德和政治秩序之瓦解的回应;而且,对于他们所有人来说关键问题并 不是西方哲学的所谓‘真理是什么’,而是‘道在哪里’的问题,这是规范国家 与指导个人生活的道”。有人将道与真理等量齐观,但我们知道,首先,“道” 是主观建构之“路”,其本质是“人道”;而“真理”是客观发现之“真”,具 有绝对性和先验性。其次.“道”可以是多元的,可以变化的;而“真理”是唯
的,永恒的。第三,“道”追问“可”与“不可”:“真理”追问“是”与“不 是”。荀子之“道”与真理无关,归根结底是超验性的“圣王之道”,就本质而 言,在上者乃是君主政治前提下的最高道德原则.在下者则流为具体的安邦治国 之道术。在荀子心中,“道”的这种本质属性十分明确。他说: “道也者,治之经理也。”“道者何也?曰:君之所道也。”“道也者何也?日 礼义辞让忠信是也。”可见荀子的“道”与孔孟之道一样,属于形下意义的治道 是借助先王的名义而抽象出来的君主政治的一般原则。它不是科学与理性的结 晶,而是统治术以及经验的提炼。 “从道不从君”是对以君主政治为最高目标的价值认同与道德恪守。先王之道构 建了社会政治秩序,确立了基本的道德伦理原则,明确了个人在宗法人伦关系网 络中的名分与地位。“从道不从君”的提出,意味着超越了对具体的君主个人的 忠诚,将作为整个君主制秩序与文化象征的君道而不是君主个人奉为终极权威 (《光明日报》2013年11月18日,有删改) 6.下列关于对“道”和“真理”关系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是有哲学意义且内涵丰富的,含摄的是最高的政治秩序以及行为与道德的 最高原则,与真理无关。 B.道是主观建构的,本质是“人道”;真理是客观发现的,是绝对的,先验的 C.道是多元的,可变化的:真理是唯一的,永恒的 D.道和真理的目标不一样,前者是“可”与“不可”,后者追问“是”与“不 是 7.下列关于“从道不从君”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荀子提出“从道不从君”是想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独立人格,也是想 承传和发挥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条。 B.“从道不从君”意味着不用服从君主的统治,将作为整个君主制秩序与文化 象征的君道奉为权威就够了。 C.“从道不从君”,关键在“道”字。这个“道”与孔盂之道一样,只是形下 意义的“礼义辞让忠信
一的,永恒的。第三,“道”追问“可”与“不可”:“真理”追问“是”与“不 是”。荀子之“道”与真理无关,归根结底是超验性的“圣王之道”,就本质而 言,在上者乃是君主政治前提下的最高道德原则.在下者则流为具体的安邦治国 之道术。在荀子心中,“道”的这种本质属性十分明确。他说: “道也者,治之经理也。”“道者何也?曰:君之所道也。”“道也者何也?曰: 礼义辞让忠信是也。”可见荀子的“道”与孔孟之道一样,属于形下意义的治道, 是借助先王的名义而抽象出来的君主政治的一般原则。它不是科学与理性的结 晶,而是统治术以及经验的提炼。 “从道不从君”是对以君主政治为最高目标的价值认同与道德恪守。先王之道构 建了社会政治秩序,确立了基本的道德伦理原则,明确了个人在宗法人伦关系网 络中的名分与地位。“从道不从君”的提出,意味着超越了对具体的君主个人的 忠诚,将作为整个君主制秩序与文化象征的君道而不是君主个人奉为终极权威。 (《光明日报》2013 年 11 月 18 日,有删改) 6.下列关于对“道”和“真理”关系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是有哲学意义且内涵丰富的,含摄的是最高的政治秩序以及行为与道德的 最高原则,与真理无关。 B.道是主观建构的,本质是“人道”;真理是客观发现的,是绝对的,先验的。 C.道是多元的,可变化的:真理是唯一的,永恒的。 D.道和真理的目标不一样,前者是“可”与“不可”,后者追问“是”与“不 是”。 7.下列关于“从道不从君”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荀子提出“从道不从君”是想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独立人格,也是想 承传和发挥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条。 B.“从道不从君”意味着不用服从君主的统治,将作为整个君主制秩序与文化 象征的君道奉为权威就够了。 C.“从道不从君”,关键在“道”字。这个“道”与孔盂之道一样,只是形下 意义的“礼义辞让忠信
D.“从道不从君”是对以君主政治为最高目标的价值认同与道德恪守,本质上 并没有否定君主政治。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荀子的“道”是“圣王之道”,可以表现为君主政治前提下的最高道德原则 也可以表现为具体的安邦治国之道术。 B.荀子强调民众的地位和作用,主张安政惠民,但又要求民众要绝对服从君主 的统治,这是学习了西周以来的敬德保民思想后提出来的 C.先秦诸子的“道”是规范国家与指导个人生活的道,但仅限于政术或治道层 面,没有达到政理或政道的境界。 D.先王之道构建了社会政治秩序,确立了基本的道德伦理原则,这与荀子所提 出的“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 也 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妄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 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田婴怒其母曰: “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 何故?”婴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婴默然。文曰:“必受命于天一 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婴曰:“子休矣。” 久之,文承间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孙之孙为何?”曰: “为玄孙。”“玄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希用事相齐,至 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 ,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觳而士不得短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糠。今君 又尚厚积余藏,欲以遗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损,文窃怪之。”于是婴乃 礼文,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 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果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
D.“从道不从君”是对以君主政治为最高目标的价值认同与道德恪守,本质上 并没有否定君主政治。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荀子的“道”是“圣王之道”,可以表现为君主政治前提下的最高道德原则, 也可以表现为具体的安邦治国之道术。 B.荀子强调民众的地位和作用,主张安政惠民,但又要求民众要绝对服从君主 的统治,这是学习了西周以来的敬德保民思想后提出来的。 C.先秦诸子的“道”是规范国家与指导个人生活的道,但仅限于政术或治道层 面,没有达到政理或政道的境界。 D.先王之道构建了社会政治秩序,确立了基本的道德伦理原则,这与荀子所提 出的“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 一 12 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 也。 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妄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 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田婴怒其母曰: “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 何故?”婴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婴默然。文曰:“必受命于天一 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婴曰:“子休矣。” 久之,文承间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孙之孙为何?”曰: “为玄孙。”“玄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希用事相齐,至 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 ,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縠而士不得短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糠。今君 又尚厚积余藏,欲以遗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损,文窃怪之。”于是婴乃 礼文,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 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果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
天下之士。 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莫 欲其行,谏,不听。苏 代谓曰:“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木禺人曰:‘天雨,子将 败矣。’土禺人曰:‘我生于土,败则归土。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 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孟尝君 乃止 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赵人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薛公为 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盂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 人,遂灭一县以去。 齐湣王不自得,以其遣孟尝君(入秦)。孟尝君至,则以为齐相,任政。后齐湣王 灭宋。益骄,欲去孟尝君。孟尝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为相,西合于秦、赵, 与燕共伐破齐。齐湣王亡在莒,遂死焉。齐襄王立,而盂尝君中立于诸侯,无所 属。齐襄王新立,畏孟尝君,与连和,复亲薛公。文卒,谥为孟尝君。诸子争立, 而齐魏共灭薛。孟尝绝嗣无后也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婴告其母曰:“勿举也。”举:举起 B.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生:养活。 C.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糠厌:厌弃。D.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语:告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齐湣王亡在莒,遂死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遂灭一县以去吾当先斩以闻 D.而忘公家之事日损梦见叔带持要而哭 11.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孟尝君贤能的一项是 ①于是婴乃礼文②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③孟尝君将入秦 ④以为齐相,任政⑤乃如魏⑥与燕共伐破齐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④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田婴一开始很不喜欢孟尝君田文这个贱妾之子,但由于自己也是庶出,同病 相怜,后来还是对他委以重任,甚至将其立为太子 B.孟尝君因为田婴虽然手握重权,却奢侈专横,只知为个人积累财富,不顾国 家和百姓的利益,对他十分不满,于是直言责备 C.齐湣王曾经派遣盂尝君到秦国去,当孟尝君回来后让他当了齐国的宰相,掌 管国家大事,可是在灭掉宋国后,齐王却骄傲起来,一心想除掉孟尝君
天下之士。 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莫 欲其行,谏,不听。苏 代谓曰:“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木禺人曰:‘天雨,子将 败矣。’土禺人曰:‘我生于土,败则归土。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 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孟尝君 乃止。 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赵人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薛公为 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盂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 人,遂灭一县以去。 齐湣王不自得,以其遣孟尝君(入秦)。孟尝君至,则以为齐相,任政。后齐湣王 灭宋。益骄,欲去孟尝君。孟尝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为相,西合于秦、赵, 与燕共伐破齐。齐湣王亡在莒,遂死焉。齐襄王立,而盂尝君中立于诸侯,无所 属。齐襄王新立,畏孟尝君,与连和,复亲薛公。文卒,谥为孟尝君。诸子争立, 而齐魏共灭薛。孟尝绝嗣无后也。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婴告其母曰:“勿举也。” 举:举起。 B.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 生:养活。 C.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糠 厌:厌弃。 D.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 语:告 诉。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齐湣王亡在莒,遂死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遂灭一县以去 吾当先斩以闻 D.而忘公家之事日损 梦见叔带持要而哭. 11.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孟尝君贤能的一项是 ①于是婴乃礼文 ②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 ③孟尝君将入秦 ④以为齐相,任政 ⑤乃如魏 ⑥与燕共伐破齐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田婴一开始很不喜欢孟尝君田文这个贱妾之子,但由于自己也是庶出,同病 相怜,后来还是对他委以重任,甚至将其立为太子。 B.孟尝君因为田婴虽然手握重权,却奢侈专横,只知为个人积累财富,不顾国 家和百姓的利益,对他十分不满,于是直言责备。 C.齐湣王曾经派遣盂尝君到秦国去,当孟尝君回来后让他当了齐国的宰相,掌 管国家大事,可是在灭掉宋国后,齐王却骄傲起来,一心想除掉孟尝君
D.孟尝君与信陵君并列“战国四公子”,是因为他俩都是才华出众、心胸宽广, 对待士人尊重礼让,对待百姓关爱同情,对待祖国忠贞不二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 婴曰: “子休矣。”(5分) (2)孟尝君在薛,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 故倾天下之士。(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柳枝①·江南岸 宋)朱敦儒 江南岸,柳枝;江北岸,柳技;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柳枝 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长安百事违。几时归?柳枝。 【注释】①柳枝:即“杨柳枝”,词牌名 (1)本词多次提到“柳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一般来说,妻子都希望丈夫一帆风顺,春风得意,可词中女主人公反而希望 丈夫到京城百事不利,事与愿违。这合情理吗?为什么?(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夫仁者,己预立而立人, (《论语·雍也》) (2)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求之不得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 (4)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庄子《逍遥游》) (6)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五、语言表达 16.下面这段文字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文段语言得体,逻辑严密 (5分) 他领导的机器人创新团队获得一等奖的事情传来,我顷刻止不住流下了眼泪。在 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中,他们遇到过许多技术难关,就在前天还出现了突发情况 预想当天要完成的综合性运行检验无法进行。但整个团队通宵塵战,用力攻坚 终于解决了问题。我为他们的成功而骄傲,更为他们面对难点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而感动
D.孟尝君与信陵君并列“战国四公子”,是因为他俩都是才华出众、心胸宽广, 对待士人尊重礼让,对待百姓关爱同情,对待祖国忠贞不二。 第 II 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 婴曰: “子休矣。”(5 分) (2)孟尝君在薛,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 故倾天下之士。 (5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 分) 柳枝①·江南岸 (宋)朱敦儒 江南岸,柳枝;江北岸,柳技;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柳枝。 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长安百事违。几时归?柳枝。 【注释】①柳枝:即“杨柳枝”,词牌名。 (1)本词多次提到“柳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2)一般来说,妻子都希望丈夫一帆风顺,春风得意,可词中女主人公反而希望 丈夫到京城百事不利,事与愿违。这合情理吗?为什么?(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夫仁者,己预立而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雍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3)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诗经》) (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6)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_____,晚有儿息。 (李密《陈情表》) 五、语言表达 16. 下面这段文字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文段语言得体,逻辑严密。 (5 分) 他领导的机器人创新团队获得一等奖的事情传来,我顷刻止不住流下了眼泪。在 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中,他们遇到过许多技术难关,就在前天还出现了突发情况, 预想当天要完成的综合性运行检验无法进行。但整个团队通宵塵战,用力攻坚, 终于解决了问题。我为他们的成功而骄傲,更为他们面对难点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而感动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电影《爸爸去哪儿》火爆的原因,不超过45字。(3 分) 春节期间,仅用5天拍摄完成的电影《爸爸去哪儿》十分火爆。在这之前,同名 称的综艺节目如飓风一般狂卷中国,在每个周五的晚上培养了一大批忠实观众 既然已经有了很强的品牌凝聚力,那延伸到电影上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同时 中国人春节期间看电影,已经成为一种过年方式和娱乐方式。是不是标准电影, 大多数观众都不会考虑;喜庆不喜庆,才是他们衡量春节时电影价值的标杆。如 果我们再深层次剖析一下,不难发现这是一部“接地气”的亲情电影,它用真人 秀的方式“讲述”爸爸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欢乐时光”,而这恰恰是一些所谓的 大制作、大投入电影所没有“涉及”的 8.请仿照下面划横线的句子,另写两段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分) 幸福是什么?一朵野花说,幸福就是用短暂的生命绽放美丽,开满过路人寂寞的 旅途 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暮雨乡愁 张清华 个人在外面呆得久了,方知古人在诗歌里所写的那些思乡的愁绪,并非尽是 强说”的装点之辞。海德堡冬日的白昼格外短促,刚刚还是中午,一转眼就到 了黄昏,薄暮乍起。涅卡河边的那些柳树 在冷风中瑟缩着它们的枝条,几天前还挂满了深黄的枯叶,而今已如此寥落寒怆 还有那些枝条如乱箭般髙插云霄的杨树,在冬日的天空下也显得格外苍凉凄楚 这些带着东方色彩的草木,似乎特别能够勾起人思乡的情怀。还有河边的那群大 雁,它们散乱在草地上,整理着羽毛,在风中发着呱呱的悲鸣,看样子这个冬天 它们是不准备离开这里了。天空中开始飘起蒙蒙细雨—一更准确地说是那种“像 雾像雨又像风”的东西,一切都是湿漉漉的。景物深沉而斑驳起来.天空愈加阴 郁低沉,湿云仿佛是贴地而行,而归宿的乌鸦,则互相追逐、鼓噪着,用大片的 蔽空的乌黑翅翼,加深着暮色中苍凉的气息 眼前的这一切明明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在那么多古典诗词里被反复吟咏描画过的 意境,而今却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迢迢万里的西洋夷域,怎不让人生出人面桃花、 物是人非的莫名心绪 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 太褊狭具体了,我此刻体会出了那种滋味,并非那么简单。事实上乡愁是一种真 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乡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 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 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古往今来的那么多思乡的诗 篇,细细想来,原都是对自我的悲怜:“苛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电影《爸爸去哪儿》火爆的原因,不超过 45 字。(3 分) 春节期间,仅用 5 天拍摄完成的电影《爸爸去哪儿》十分火爆。在这之前,同名 称的综艺节目如飓风一般狂卷中国,在每个周五的晚上培养了一大批忠实观众。 既然已经有了很强的品牌凝聚力,那延伸到电影上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同时, 中国人春节期间看电影,已经成为一种过年方式和娱乐方式。是不是标准电影, 大多数观众都不会考虑;喜庆不喜庆,才是他们衡量春节时电影价值的标杆。如 果我们再深层次剖析一下,不难发现这是一部“接地气”的亲情电影,它用真人 秀的方式“讲述”爸爸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欢乐时光”,而这恰恰是一些所谓的 大制作、大投入电影所没有“涉及”的。 18.请仿照下面划横线的句子,另写两段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 分) 幸福是什么?一朵野花说,幸福就是用短暂的生命绽放美丽,开满过路人寂寞的 旅途; 六、(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暮雨乡愁 张清华 一个人在外面呆得久了,方知古人在诗歌里所写的那些思乡的愁绪,并非尽是 “强说”的装点之辞。海德堡冬日的白昼格外短促,刚刚还是中午,一转眼就到 了黄昏,薄暮乍起。涅卡河边的那些柳树 在冷风中瑟缩着它们的枝条,几天前还挂满了深黄的枯叶,而今已如此寥落寒怆; 还有那些枝条如乱箭般高插云霄的杨树,在冬日的天空下也显得格外苍凉凄楚。 这些带着东方色彩的草木,似乎特别能够勾起人思乡的情怀。还有河边的那群大 雁,它们散乱在草地上,整理着羽毛,在风中发着呱呱的悲鸣,看样子这个冬天 它们是不准备离开这里了。天空中开始飘起蒙蒙细雨——更准确地说是那种“像 雾像雨又像风”的东西,一切都是湿漉漉的。景物深沉而斑驳起来.天空愈加阴 郁低沉,湿云仿佛是贴地而行,而归宿的乌鸦,则互相追逐、鼓噪着,用大片的 蔽空的乌黑翅翼,加深着暮色中苍凉的气息。 眼前的这一切明明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在那么多古典诗词里被反复吟咏描画过的 意境,而今却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迢迢万里的西洋夷域,怎不让人生出人面桃花、 物是人非的莫名心绪。 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 太褊狭具体了,我此刻体会出了那种滋味,并非那么简单。事实上乡愁是一种真 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乡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 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 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古往今来的那么多思乡的诗 篇,细细想来,原都是对自我的悲怜:“苛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
霏霏。”歌者哀叹的是岁月的逝水对自己无情的抛掷。 海德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但细想这 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生命中最初 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一生命的家宅,记忆 的归宿。稚儿离开了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 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真正正是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 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 我想象那位初唐的诗人,在登上幽州古台时的悲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原曾觉得他的悲号未免有些夸张,但今想来, 那命运对每个生为凡胎的肉身不过就是这样设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 只相似”。任凭你把酒问青天,悲呼浩叹,天道总不会屈就人道,肯给你些许丝 毫的通融怜悯。因了这个宿命,中国的诗人骚客们,自汉以后便都变成了唯美的 感伤主义者,他们是文人,但同时又是诗哲,我想中国的文学中之所以有一个很 特殊很强烈的乡愁的传统,恐与这种生命本体论的哲学,和他们悲剧论的人生观 念不无关系 但感伤主义并不见得就是只懂得颓伤,如果对生命的深在有所洞悉的话,感伤当 然也包含了真正的彻悟和坚强;因为一切并未缘此而中辍,生生不息,代代相接。 因了那永远的乡愁,他们去作那不断的远游,因为真正的故乡是没有人能够返回 去的。你看见了苍茫的来路,但循着那布满荆棘的路途回去时,看到的无非是 个愁字,就像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绘的一样,你看到的是变了的一切,而别人看 到的则是变了的你。月光下的故事已然变成了永久的追忆,童年时的伙伴促膝而 坐也如不曾相识。这就是故乡—一鲁迅小说中的诗。没有人像他那样明白,即便 是置身于故地和亲人中间,也仍有一种命定的深深的孤独。更不要说在那脉脉温 情之外,还布满着温柔的陷阱;在那缱绻的话语中间,也还响着令人心寒的弦外 之音。亲情和爱在那里相迎,仇恨和刻毒也定然已经久候。就如那日与友人所谈 起的思乡话题,开始时都不免有些许的激动,各个争相夸耀自己的城市和那一方 的风物人情。可一想到终究要回到那些烦心的勾心斗角与倾轧之中,回到那种种 莫名其妙的关心与掣肘、还有那少不了专横和欺瞒的压抑之中时,那心便直凉得 寒气四溢 然而这也终究 改不了那份执著又强烈的向往与追怀。你知道,那些忧愤与不平,实际上早已经 与那份情感的执拗断了关系,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可救药者,纵然那故地已是 泥泞的陷阱和煎熬的火坑,你也跳定了
霏霏。”歌者哀叹的是岁月的逝水对自己无情的抛掷。 海德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但细想这 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生命中最初 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一生命的家宅,记忆 的归宿。稚儿离开了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 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真正正是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 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 我想象那位初唐的诗人,在登上幽州古台时的悲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原曾觉得他的悲号未免有些夸张,但今想来, 那命运对每个生为凡胎的肉身不过就是这样设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 只相似”。任凭你把酒问青天,悲呼浩叹,天道总不会屈就人道,肯给你些许丝 毫的通融怜悯。因了这个宿命,中国的诗人骚客们,自汉以后便都变成了唯美的 感伤主义者,他们是文人,但同时又是诗哲,我想中国的文学中之所以有一个很 特殊很强烈的乡愁的传统,恐与这种生命本体论的哲学,和他们悲剧论的人生观 念不无关系。 但感伤主义并不见得就是只懂得颓伤,如果对生命的深在有所洞悉的话,感伤当 然也包含了真正的彻悟和坚强;因为一切并未缘此而中辍,生生不息,代代相接。 因了那永远的乡愁,他们去作那不断的远游,因为真正的故乡是没有人能够返回 去的。你看见了苍茫的来路,但循着那布满荆棘的路途回去时,看到的无非是一 个愁字,就像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绘的一样,你看到的是变了的一切,而别人看 到的则是变了的你。月光下的故事已然变成了永久的追忆,童年时的伙伴促膝而 坐也如不曾相识。这就是故乡——鲁迅小说中的诗。没有人像他那样明白,即便 是置身于故地和亲人中间,也仍有一种命定的深深的孤独。更不要说在那脉脉温 情之外,还布满着温柔的陷阱;在那缱绻的话语中间,也还响着令人心寒的弦外 之音。亲情和爱在那里相迎,仇恨和刻毒也定然已经久候。就如那日与友人所谈 起的思乡话题,开始时都不免有些许的激动,各个争相夸耀自己的城市和那一方 的风物人情。可一想到终究要回到那些烦心的勾心斗角与倾轧之中,回到那种种 莫名其妙的关心与掣肘、还有那少不了专横和欺瞒的压抑之中时,那心便直凉得 寒气四溢。 然而这也终究 改不了那份执著又强烈的向往与追怀。你知道,那些忧愤与不平,实际上早已经 与那份情感的执拗断了关系,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可救药者,纵然那故地已是 泥泞的陷阱和煎熬的火坑,你也跳定了
暮雨中思乡的旅人啊,故乡正离你越来越近,也离你越来越远。 (选自作者散文集《海德堡笔记》,有删改) 19.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20.“乡愁”在本文中有多层内涵,请简要概括 (4分) 21.作者在文中多处引用古典诗词,这样有什么好处?(4分) 22.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故乡正离你越来越近,也越来越远”的理解。 (6分)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0.31 zhuo/zhao, cha/cha, man/wan: B bi/pi, zhuo/zhuo, cu/cui; Cfu/ fu, jian/jian, she/zheD cha/cha, xue/xiao, keng/hang) 2.B(赔笑脸惹是生非别出心裁和盘托出)3.C(贯注 :精神、精力集中;灌注:倾注,集中。原型:原有的类型;原形:原来的形状 虽然是已然,即使是未然。)4.C(珠圆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 明快。海市蜃楼:比喻虚无缥缈而不实际存在的事物 应改为“空中楼阁”。慷慨解囊: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5.D(A “完成了”改为“完成的”;B“发出”的宾语残缺,在“整顿”后加“通知” C语序颠倒,改为“这不仅是为自身发展寻求新的机遇,也是为大型国企改革创 造经验”。) 6.A(根据第三段“含摄最高的政治秩序以及行为与道德的最高原则”的只是先 秦诸子的“道”, 与真理无关”的是荀子之道)7.D(根据第一段可以发现A的错误,那不是荀子 的本意。根据第四段最后部分可以发现B 中“不用服从君主统治”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根据第三段结尾处可以发现C中对 于“道”的理解太狭隘了)8.B(根据第二段可以发现“学习敬德保民思想”属 于无中生有。A
暮雨中思乡的旅人啊,故乡正离你越来越近,也离你越来越远。 (选自作者散文集《海德堡笔记》,有删改) 19.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4 分) 20.“乡愁”在本文中有多层内涵,请简要概括。 (4 分) 21.作者在文中多处引用古典诗词,这样有什么好处?(4 分) 22.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故乡正离你越来越近,也越来越远”的理解。 (6 分)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0.31 1.A(A zhuó/zháo,chā/chà,màn/wàn;B bì/pí,zhuō/zhuō,cù/cuì;Cfŭ/ fŭ,jiàn/jiān,shé/zhéD chà/chà,xuē/xiāo,kēng/háng) 2.B(赔笑脸 惹是生非 别出心裁 和盘托出)3.C(贯注 :精神、精力集中;灌注:倾注,集中。原型:原有的类型;原形:原来的形状。 虽然是已然,即使是未然。)4.C(珠圆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 明快。海市蜃楼:比喻虚无缥缈而不实际存在的事物。 应改为“空中楼阁”。慷慨解囊: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5.D(A “完成了”改为“完成的”;B“发出”的宾语残缺,在“整顿”后加“通知”; C 语序颠倒,改为“这不仅是为自身发展寻求新的机遇,也是为大型国企改革创 造经验”。) 6.A(根据第三段“含摄最高的政治秩序以及行为与道德的最高原则”的只是先 秦诸子的“道”,“ 与真理无关”的是荀子之道)7.D(根据第一段可以发现 A 的错误,那不是荀子 的本意。根据第四段最后部分可以发现 B 中“不用服从君主统治”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根据第三段结尾处可以发现 C 中对 于“道”的理解太狭隘了)8.B(根据第二段可以发现“学习敬德保民思想”属 于无中生有。A
C可以从第三段找到根据。D可以从第二段和第四段找到根据 9.选B(A,举,养活;C,厌,通“餍”,吃饱; D,语,交谈)10.选D(分别表转折、修饰。A.通过,经由;B.兼词,在那 里;C.表顺承)11.选C(③表现的是他分析问题不够透彻;⑤是因为害怕才 跑到魏国;⑥表现的是他与别的国家联合起来攻打自己的祖国)12.选C(A 田婴后来重用田文是因为他的才能,与庶出没有因果关系。B孟尝君对田婴是委 婉进谏 D通过选文可以看到,孟尝君屠杀赵国一县,联合其他国家攻打自己祖国) 13.(1)田文说:“如果命运是由上天授予的(或者“如果是 从上天那里接受的命运”),您还担心什么呢?如果命运是由门户授予的(或者 “如果是从门户那里接受的”),那么只要加高门户就罢了,谁还能长到那么高 呢!”田婴便斥责道:“你不要说了!”【“必”“何忧”“高”“至”“休” (各1分)。 “必”,如果;“何忧”,翻译成“有什么可担心的”也可以;“户”,不能翻 译成“窗户”;“至”,不能翻译成“到达”;“休”,翻译成“算了”“停下” 都可以,但不能翻译成“休息”“退下”】 (2)孟尝君在薛邑,很多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了罪逃亡的人,都归附了孟尝君。 孟尝君也愿舍弃家业给他们丰厚的待遇(或者“好好地对待他们”),因此使天 下的贤士都倾心向往。【“亡人有罪”,定后(1分);“舍业”“厚遇”“以 故”(各1分),“倾”(1分),翻译为“倾倒”“使……归顺”都可以】 14.(1)柳枝意味着离别,六次出现,渲染了离别的气氛,起到了深化离别之情的 作用(2分);重复出现,犹如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强化了词的艺 术感染力(2分) (2)合情理。因为女主人公深知如果丈夫到京城吉星高照,官运亨通,那还不知 道要停留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为了使丈夫能早日回家,夫妻团聚,她宁愿丈 夫到京百事无成,失意而归(2分)。当功名富贵与爱情发生矛盾时,她毫不犹 豫地选择了后者,表现了她对爱情的珍惜,对富贵的轻视。(2分)。(回答“不 合情理”的,言之有理也可) 【答案】示例:①“事情”改为“喜讯”;②“顷刻”改为“顿时”;③“预想” 改为“原本”;④“用力”改为“努力”;⑤“难点”改为“困难”。每改对 处给1分;只指出问题而未作修改或修改错误的,均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 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C 可以从第三段找到根据。D 可以从第二段和第四段找到根据) 9.选 B(A,举,养活; C,厌,通“餍”,吃饱; D,语,交谈)10.选 D(分别表转折、修饰。A.通过,经由;B.兼词,在那 里;C.表顺承)11.选 C(③表现的是他分析问题不够透彻;⑤是因为害怕才 跑到魏国;⑥表现的是他与别的国家联合起来攻打自己的祖国)12.选 C(A 田婴后来重用田文是因为他的才能,与庶出没有因果关系。B 孟尝君对田婴是委 婉进谏。 D 通过选文可以看到,孟尝君屠杀赵国一县,联合其他国家攻打自己祖国) 13.(1)田文说:“如果命运是由上天授予的(或者“如果是 从上天那里接受的命运”),您还担心什么呢?如果命运是由门户授予的(或者 “如果是从门户那里接受的”),那么只要加高门户就罢了,谁还能长到那么高 呢!”田婴便斥责道:“你不要说了!”【“必”“何忧”“高”“至”“休” (各 1 分)。 “必”,如果;“何忧”,翻译成“有什么可担心的”也可以;“户”,不能翻 译成“窗户”;“至”,不能翻译成“到达”;“休”,翻译成“算了”“停下” 都可以,但不能翻译成“休息”“退下”】 (2)孟尝君在薛邑,很多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了罪逃亡的人,都归附了孟尝君。 孟尝君也愿舍弃家业给他们丰厚的待遇(或者“好好地对待他们”),因此使天 下的贤士都倾心向往。【“亡人有罪”,定后(1 分);“舍业”“厚遇”“以 故”(各 1 分),“倾”(1 分),翻译为“倾倒”“使……归顺”都可以】 14.(1)柳枝意味着离别,六次出现,渲染了离别的气氛,起到了深化离别之情的 作用(2 分);重复出现,犹如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强化了词的艺 术感染力(2 分)。 (2)合情理。因为女主人公深知如果丈夫到京城吉星高照,官运亨通,那还不知 道要停留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为了使丈夫能早日回家,夫妻团聚,她宁愿丈 夫到京百事无成,失意而归(2 分)。当功名富贵与爱情发生矛盾时,她毫不犹 豫地选择了后者,表现了她对爱情的珍惜,对富贵的轻视。(2 分)。(回答“不 合情理”的,言之有理也可) 16. 【答案】示例:①“事情”改为“喜讯”;②“顷刻”改为“顿时”;③“预想” 改为“原本”;④“用力”改为“努力”;⑤“难点”改为“困难”。每改对一 处给 1 分;只指出问题而未作修改或修改错误的,均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 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