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论述类文本专题 (山东省淄博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有容之大 回顾近30年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真有隔世之感。从那个人人自畏、噤若寒蝉、色调单 一的年代到如今这个艺术家们四体畅达、神采飞扬、几近为所欲为,其间的距离有如天壤。 人们说,当代中国是一个没有艺术大师的时代,虽然大师的桂冠四处飞扬。面对河南安 阳的殷墟刻辞甲骨,面对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人像,面对甘肃敦煌的石窟壁画…….甚至面 对20世纪30年代的木刻与漫画、还有齐白石的红花墨叶、黄宾虹的郁勃山川、徐悲鸿的 行空天马与傅抱石的散锋皴法等等,当代造型艺术家难免汘颜。但是,当代中国造型艺术的 发展又是空前的,这就是其在主题、体裁、题材、风格、语言、材料、程序诸方面的多元进 发态势。虽然有过反复和挫折,当代造型艺术家还是真正地拥有了表现一切的权力,也有了 这种精神与物质的可能,主流与非主流艺术不仅和平共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是共享互生 相携而进的。造型艺术各门类各有各的天地,各有各的目标,也各有各的造化与成就。传统 的与现代的、激进的与沉稳的、写实的与写意的、磅礴的与精微的、狂放的与收敛的,或者 是兼工带写的、中西融合的、标新立异的……中国造型艺术的深刻性虽然差强人意,其丰富 性却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这样的自由欢快,这样的摇曳多姿,这样的色彩纷呈。但是 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代造型艺术创作存在着重大主题表现不够、历史进程描述不力的缺陷, 而大题小做、无病呻吟的情况并不少见。如何在读书的时候进一步提高境界,如何在写生的 时候进一步开掘生活,如何在创作的时候进一步推敲斟酌,如何在艺术之内多花一点功夫、 在艺术之外少用一点力气,是值得当代造型艺术家重视的 在任何—个民族中艺术家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或者说他们都是一群难以管束的孩子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艺术家特立独行的故事,也不乏统治者铲除异端的故事。新中国 成立前十几年的历史教训就是在思想领域、也包括艺术领域的天地越来越小道路越走越窄。 文革”十年,更是取消了大家思想的权利,取消了艺术家创作的权利,给中华民族造成了 灭顶之灾。正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艺术创作自身的需要,近30年来,经过“拨乱反正”, 冲破了“阶级斗争工具论”、“为政治服务论"、“主题先行论”等等艺术思想领域的诸多樊篱。 经过解构重组,当代艺术界重新获得了思想的自由与表达的自由,重新获得了创作的自由与 展示的自由,重新获得了出售作品的自由与自亨其成的自由。而这种自由的获得并非政治运 动所致或行政命令的强制所为,而是在艺术领域通过讨论获得的。这些年,关于艺术形式与 形式主义、“85新潮”与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引进、当代艺术“与国际接轨″等等涉及艺术思 想、艺术创作、艺术管理与艺术家修养方面的纷争有的已经平息,有的还在进行,有的还会 有反复,但是,没有一个艺术家因言获罪,没有一个理论家因噎废食,中国当代造型艺术界 因此获益匪浅。当然,我们在珍惜蓝天辽阔、清风徐来的同时,也应当看到,面对难以理出 头绪的艺术界、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品,特别是面对众多艺术学孑的饥渴茫然的眼神 人们看到了批评的失语与批评家的缺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遗憾的事。 《尚书君陈》有言:“有容,德乃大。”先哲林则徐曾书一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干仞,无欲则刚。”有容之大,容得下天,容得下地,自然、也应该容得下那些个日夜 第1页共17页
第 1 页 共 17 页 山东省各地区 2009 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论述类文本专题 (山东省淄博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有容之大 剑 武 回顾近 30 年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真有隔世之感。从那个人人自畏、噤若寒蝉、色调单 一的年代到如今这个艺术家们四体畅达、神采飞扬、几近为所欲为,其间的距离有如天壤。 人们说,当代中国是一个没有艺术大师的时代,虽然大师的桂冠四处飞扬。面对河南安 阳的殷墟刻辞甲骨,面对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人像,面对甘肃敦煌的石窟壁画……甚至面 对 20 世纪 30 年代的木刻与漫画、还有齐白石的红花墨叶、黄宾虹的郁勃山川、徐悲鸿的 行空天马与傅抱石的散锋皴法等等,当代造型艺术家难免汗颜。但是,当代中国造型艺术的 发展又是空前的,这就是其在主题、体裁、题材、风格、语言、材料、程序诸方面的多元进 发态势。虽然有过反复和挫折,当代造型艺术家还是真正地拥有了表现一切的权力,也有了 这种精神与物质的可能,主流与非主流艺术不仅和平共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是共享互生、 相携而进的。造型艺术各门类各有各的天地,各有各的目标,也各有各的造化与成就。传统 的与现代的、激进的与沉稳的、写实的与写意的、磅礴的与精微的、狂放的与收敛的,或者 是兼工带写的、中西融合的、标新立异的……中国造型艺术的深刻性虽然差强人意,其丰富 性却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这样的自由欢快,这样的摇曳多姿,这样的色彩纷呈。但是, 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代造型艺术创作存在着重大主题表现不够、历史进程描述不力的缺陷, 而大题小做、无病呻吟的情况并不少见。如何在读书的时候进一步提高境界,如何在写生的 时候进一步开掘生活,如何在创作的时候进一步推敲斟酌,如何在艺术之内多花一点功夫、 在艺术之外少用一点力气,是值得当代造型艺术家重视的。 在任何一个民族中,艺术家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或者说他们都是一群难以管束的孩子。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艺术家特立独行的故事,也不乏统治者铲除异端的故事。新中国 成立前十几年的历史教训就是在思想领域、也包括艺术领域的天地越来越小,道路越走越窄。 “文革”十年,更是取消了大家思想的权利,取消了艺术家创作的权利,给中华民族造成了 灭顶之灾。正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艺术创作自身的需要,近 30 年来,经过“拨乱反正”, 冲破了“阶级斗争工具论”、“为政治服务论”、“主题先行论”等等艺术思想领域的诸多樊篱。 经过解构重组,当代艺术界重新获得了思想的自由与表达的自由,重新获得了创作的自由与 展示的自由,重新获得了出售作品的自由与自享其成的自由。而这种自由的获得并非政治运 动所致或行政命令的强制所为,而是在艺术领域通过讨论获得的。这些年,关于艺术形式与 形式主义、“85 新潮”与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引进、当代艺术“与国际接轨”等等涉及艺术思 想、艺术创作、艺术管理与艺术家修养方面的纷争有的已经平息,有的还在进行,有的还会 有反复,但是,没有一个艺术家因言获罪,没有一个理论家因噎废食,中国当代造型艺术界 因此获益匪浅。当然,我们在珍惜蓝天辽阔、清风徐来的同时,也应当看到,面对难以理出 头绪的艺术界、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品,特别是面对众多艺术学子的饥渴茫然的眼神, 人们看到了批评的失语与批评家的缺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遗憾的事。 《尚书·君陈》有言:“有容,德乃大。”先哲林则徐曾书一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有容之大,容得下天,容得下地,自然、也应该容得下那些个日夜
不宁于创造的艺术灵魂。正如这30年的艺术成就是干舟竞发、波澜不息所成,未来中国造 型艺术的发展也应当是思想激荡、多元不一、各尽天才的态势 选自2008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 6.下列选项,不属于“当代中国造型艺术空前发展”的一项是 A.当代中国造型艺术在主题、体裁、题材、风格、语言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 当代中国造型艺术家幸运地拥有能够表现一切的权力,且主流与非主流艺术在一定条 件下共享互生、相携而进成为可能。 C.当代中国造型艺术蕴涵的自由欢快、摇曳多姿、色彩纷呈的丰富性是历史上从未有过 D.当代中国艺术家在开掘生活和推敲斟酌等方面令老一代艺术家汗颜 7.下列选项,没有体现社会对当代造型艺术包容的一项是 A.中国当代艺术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获得了思想的自由与表达的自由,不是所谓的 难以管束的孩子”。 B.中国当代造型艺术家冲破了“阶级斗争工具论”、“为政治服务论”等艺术思想领域的 诸多樊篱。 C.造型艺术创作自由的获得并非政治运动所致或行政命令的强制所为,而是在艺术领域 通过讨论获得的。 D.近30年来,中国当代造型艺术家没有因言获罪,理论家没有因噎废食,因而中国当 代造型艺术界获益匪浅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人人自畏、噤若寒蝉的“文革十年”到新时期艺术家心情畅达、创作自由,其差 别有如天壤,主要是因为当代艺术批评的失语与批评家的缺席 B.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艺术家特立独行的故事,也不乏统治者铲除异端的故事,这些与 艺术家创作中重大主题表现不够、历史进程描述不力的缺陷有很大关系。 C.令人遗憾的是,面对难以理出头绪的艺术界,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品,面对众多 艺术学子的饥渴茫然的眼神,当代艺术批评却没有相应呼应 D.有容之大,就是容得下天,容得下地,自然、也应该容得下那些个日夜不宁于创造 的艺术灵魂。因此,对待艺术要放开手脚,任其发展。 二、(9分,每小题3分) 6.D(当代艺术家在开掘生活和推敲斟酌等方面还做得不够。) 7.A(根据文意,中国当代艺术家也是“难管束的孩子”) 8.C(A项,“主要是因为当代艺术批评的失语与批评家的缺席”不当。B项,因果对应关 系不当。D项,“对待艺术要放开手脚,任其发展”无中生有) (山东省济南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三、阅读 (一)泪光 这个动人的小故事,是一位中学校长告诉我的。 该校一名学生,染上抽烟恶习,老师初而婉言相劝,继而厉声斥责,他均充 耳不闻 我行我素。有时,甚至粗声粗气地向老师提出“挑战”。 抽烟?你说我抽烟?证据呢?拿出证据来”说着,把两边裤袋由内而外翻 了出来,凶神恶煞地喊:“来!搜搜我的身,看看能不能找到一根烟丝!” 日,他躲在厕所吞云吐雾,被逮个正着。 校方决定施以“鞭刑”。 当时,年关将近,到处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这名学生,涎着脸皮要求校长 延期“执行”。 校长宽容地答应了。 春节过后不久,他再出现在校长室里,冷冷地说:“要打,现在就打个够吧 第2页共17页
第 2 页 共 17 页 不宁于创造的艺术灵魂。正如这 30 年的艺术成就是千舟竞发、波澜不息所成,未来中国造 型艺术的发展也应当是思想激荡、多元不一、各尽天才的态势。 选自 2008 年 12 月 14 日《 人民日报 》 6.下列选项,不属于“当代中国造型艺术空前发展”的一项是 A.当代中国造型艺术在主题、体裁、题材、风格、语言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 B.当代中国造型艺术家幸运地拥有能够表现一切的权力,且主流与非主流艺术在一定条 件下共享互生、相携而进成为可能。 C.当代中国造型艺术蕴涵的自由欢快、摇曳多姿、色彩纷呈的丰富性是历史上从未有过 的。 D.当代中国艺术家在开掘生活和推敲斟酌等方面令老一代艺术家汗颜。 7.下列选项,没有体现社会对当代造型艺术包容的一项是 A.中国当代艺术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获得了思想的自由与表达的自由,不是所谓的 “难以管束的孩子”。 B.中国当代造型艺术家冲破了“阶级斗争工具论”、“为政治服务论”等艺术思想领域的 诸多樊篱。 C.造型艺术创作自由的获得并非政治运动所致或行政命令的强制所为,而是在艺术领域 通过讨论获得的。 D.近 30 年来,中国当代造型艺术家没有因言获罪,理论家没有因噎废食,因而中国当 代造型艺术界获益匪浅。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人人自畏、噤若寒蝉的“文革十年”到新时期艺术家心情畅达、创作自由,其差 别有如天壤,主要是因为当代艺术批评的失语与批评家的缺席。 B.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艺术家特立独行的故事,也不乏统治者铲除异端的故事,这些与 艺术家创作中重大主题表现不够、历史进程描述不力的缺陷有很大关系。 C.令人遗憾的是,面对难以理出头绪的艺术界,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品,面对众多 艺术学子的饥渴茫然的眼神,当代艺术批评却没有相应呼应。 D.有容之大,就是容得下天,容得下地,自然、也应该容得下那些个日夜不宁于创造 的艺术灵魂。因此,对待艺术要放开手脚,任其发展。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6.D(当代艺术家在开掘生活和推敲斟酌等方面还做得不够。) 7.A(根据文意,中国当代艺术家也是“难管束的孩子”) 8.C(A 项,“主要是因为当代艺术批评的失语与批评家的缺席”不当。B 项,因果对应关 系不当 。D 项,“对待艺术要放开手脚,任其发展”无中生有) (山东省济南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三、阅读 (一)泪光 这个动人的小故事,是一位中学校长告诉我的。 该校一名学生,染上抽烟恶习,老师初而婉言相劝,继而厉声斥责,他均充 耳不闻, 我行我素。有时,甚至粗声粗气地向老师提出“挑战”。 “抽烟?你说我抽烟?证据呢?拿出证据来”说着,把两边裤袋由内而外翻 了出来,凶神恶煞地喊:“来!搜搜我的身,看看能不能找到一根烟丝!” 一日,他躲在厕所吞云吐雾,被逮个正着。 校方决定施以“鞭刑”。 当时,年关将近,到处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这名学生,涎着脸皮要求校长 延期“执行”。 校长宽容地答应了。 春节过后不久,他再出现在校长室里,冷冷地说:“要打,现在就打个够吧!
办公室里,挂着几根粗粗细细长长短短的藤鞭。校长一言不发地取下最粗的 那一根,猛力挥了挥,藤鞭在半空中发出了裂帛般可怖的声响。在空气已凝结了 的肃穆里,这名自称“天不怕,地不怕”的学生,此刻脸上难以自抑地闪现出了 恐惧之色,遵从命令将上半身趴在桌面上时,他身体僵硬如石,手脚也难以控制 地簌簌地抖着。 校长举起了粗大的藤鞭,自上而下,“霍”的一声,狠狠挥落下来。但是, 藤鞭在距离他屁股仅仅几寸的当儿,力却在有意的控制下完全放松了。结果,鞭 影过处,好似一阵无关痛痒的,轻轻掠过的凤。 那学生惊愕万分地抬起头来,看着校长。 校长和颜悦色地说:“今日,你遵守了诺言,主动来找我执行‘鞭形’表示 你又悔过之心。对于又心悔过的人,我的惩罚,往往只需点到为止。好,现在, 你回去吧!” 男孩站了起来,原先冷漠的眸子里,此刻很亮很亮地罩着一层很薄很薄的泪 光 16、本文对抽烟学生主要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对校长又主 要运用了 描写。(3分) 17、作者精于捕捉人物在故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情变化,特别是对抽烟少年 的表情变 化的刻画,请找出一些关键词语。(3分) 8、这名抽烟学生对于老师的婉言相劝或厉声斥责,表现出怎样的态度?经过校 长的一番教育,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3分) 19、假如你是抽烟学生的班主任,你会怎样对待这个学生。(3分) 16、语言、神态、动作 17、凶神恶煞、涎着脸皮、冷冷地、恐惧之色、惊愕万分、冷漠的眸子里,此刻 很亮很亮地照着一层很薄很薄的泪光 18、充耳不闻、我行我素,甚至有时还向老师提出“挑战”。经过校长的一番教 育,它有了悔过之心。因为它的眸子里罩着一层 19、略。 (山东省枣庄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百家讲坛》拉开了“文化奶妈”时代 《于丹〈论语〉心得》签售一日过万册”,这个新闻近几日一直在我的脑 海里盘旋,因为它不是个枯燥的阿拉伯数字。签售当日,我路过中关村图书大厦, 看见好多人绕着楼排队,起先以为是商场要大优惠,他们在抢购什么东西,走近 第3页共17页
第 3 页 共 17 页 办公室里,挂着几根粗粗细细长长短短的藤鞭。校长一言不发地取下最粗的 那一根,猛力挥了挥,藤鞭在半空中发出了裂帛般可怖的声响。在空气已凝结了 的肃穆里,这名自称“天不怕,地不怕”的学生,此刻脸上难以自抑地闪现出了 恐惧之色,遵从命令将上半身趴在桌面上时,他身体僵硬如石,手脚也难以控制 地簌簌地抖着。 校长举起了粗大的藤鞭,自上而下,“霍”的一声,狠狠挥落下来。但是, 藤鞭在距离他屁股仅仅几寸的当儿,力却在有意的控制下完全放松了。结果,鞭 影过处,好似一阵无关痛痒的,轻轻掠过的凤。 那学生惊愕万分地抬起头来,看着校长。 校长和颜悦色地说:“今日,你遵守了诺言,主动来找我执行‘鞭形’表示 你又悔过之心。对于又心悔过的人,我的惩罚,往往只需点到为止。好,现在, 你回去吧!” 男孩站了起来,原先冷漠的眸子里,此刻很亮很亮地罩着一层很薄很薄的泪 光。 16、本文对抽烟学生主要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对校长又主 要运用了 描写。(3 分) 17、作者精于捕捉人物在故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情变化,特别是对抽烟少年 的表情变 化的刻画,请找出一些关键词语。(3 分) 18、这名抽烟学生对于老师的婉言相劝或厉声斥责,表现出怎样的态度?经过校 长的一番教育,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3 分) 19、假如你是抽烟学生的班主任,你会怎样对待这个学生。(3 分) 三、(一) 16、语言、神态、动作 17、凶神恶煞、涎着脸皮、冷冷地、恐惧之色、惊愕万分、冷漠的眸子里,此刻 很亮很亮地照着一层很薄很薄的泪光。 18、充耳不闻、我行我素,甚至有时还向老师提出“挑战”。经过校长的一番教 育,它有了悔过之心。因为它的眸子里罩着一层 19、略。 (山东省枣庄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百家讲坛》拉开了“文化奶妈”时代 “《于丹〈论语〉心得》签售一日过万册”,这个新闻近几日一直在我的脑 海里盘旋,因为它不是个枯燥的阿拉伯数字。签售当日,我路过中关村图书大厦, 看见好多人绕着楼排队,起先以为是商场要大优惠,他们在抢购什么东西,走近
才知道,原来是为了于丹女土讲孔子的签名售书。冬天的风在他们身上肆意拍打 着,蛇样的队伍却越来越宠大,从这样的人群旁边走过,心情颇为复杂 央视《百家讲坛》火爆后,文化传承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向罗马的捷径。本来 是给闲人解闷的讲坛成了普及经典文化的圣地。一批嘴皮厉害的讲人次第登场, 于此扬名立万,跻身学者兼畅销书作家的行列,名利双收。 自余秋雨开始,文化找到了他的“传教士”,“传教士”也先后找到了文化。人 们买名著经典,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并不就去如饥似渴地阅读,而要等待“传教 士”的出现。比如,刘心武之于《红楼梦》,易中天之于《三国演义》,孔庆东 之于鲁迅著作。从普及文化的角度看,这样的现象令人欣喜。每一个讲解者都复 活了一本书甚至一个领域读者也经由他们的讲解激起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 在一个精神无指向的时代,他们给出了一条文化传承之路 大批文化“传教士”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我把讲解者称 为“文化奶妈″,把这种传承方式命名为“文化奶妈”式—就是得有奶妈吃 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文化奶妈”出现的原因很复杂,但大致可以找到这么两条:一是长期与文 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滑,已经很难弄明白老祖宗的字意了。这就 需要人把文化通俗化,导入大众之耳。二是缺乏耐心,渴求速成。效率主导了人 的生活,即使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也得服从这个硬道理。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体味 先哲的精神,我们要的是结论,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因此,文化方便面大行其 道。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要放声赞美奶妈的功劳。他们尽管不是最有水准的学者, 不能给我们提供学术标杆,但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使百 第4页共17页
第 4 页 共 17 页 才知道,原来是为了于丹女士讲孔子的签名售书。冬天的风在他们身上肆意拍打 着,蛇样的队伍却越来越宠大,从这样的人群旁边走过,心情颇为复杂。 央视《百家讲坛》火爆后,文化传承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向罗马的捷径。本来 是给闲人解闷的讲坛,成了普及经典文化的圣地。一批嘴皮厉害的讲人次第登场, 于此扬名立万,跻身学者兼畅销书作家的行列,名利双收。 自余秋雨开始,文化找到了他的“传教士”,“传教士”也先后找到了文化。人 们买名著经典,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并不就去如饥似渴地阅读,而要等待“传教 士”的出现。比如,刘心武之于《红楼梦》,易中天之于《三国演义》,孔庆东 之于鲁迅著作。从普及文化的角度看,这样的现象令人欣喜。每一个讲解者都复 活了一本书甚至一个领域,读者也经由他们的讲解,激起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 在一个精神无指向的时代,他们给出了一条文化传承之路。 一大批文化“传教士”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我把讲解者称 为“文化奶妈”,把这种传承方式命名为“文化奶妈”式——就是得有奶妈吃 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文化奶妈”出现的原因很复杂,但大致可以找到这么两条:一是长期与文 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滑,已经很难弄明白老祖宗的字意了。这就 需要人把文化通俗化,导入大众之耳。二是缺乏耐心,渴求速成。效率主导了人 的生活,即使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也得服从这个硬道理。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体味 先哲的精神,我们要的是结论,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因此,文化方便面大行其 道。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要放声赞美奶妈的功劳。他们尽管不是最有水准的学者, 不能给我们提供学术标杆,但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使百
姓愿意亲近文化。当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的时候,有这样安慰国人的二手经典, 当然不是坏事。 如果往深里思考,忧虑也不少。已经出版的种种解释,都是个人化的探究与 心得,毫无疑问,都在放大或缩小原著的思想空间,甚至背离原著主旨,把读者 引向理解的歧途。在读者与经典之间,他们可能是桥梁,也可能是阻燃剂。岀版 的—窝蜂,使咀嚼式文化产品急速繁殖,读者越来越懒了。由此造成的阅读依赖 心理,将使名著远离人们,取椟还珠。 如果注意到《百家讲坛》的产业化运作方式,我们对其弊端就不能不加以警 惕。在我看来,“奶妈文化”商业化操作的后遗症非常明显:首先就是急功近利 以市场定选题定人选,完全工业化操作,把精微的理解纳入程式化的规范里,长 此以往必将形成恶俗的风气。其次,为了标新立异,对原著发挥离谱,靠过度解 释吸引大众耳目。三是庸俗化家常化,以探究人性做幌子,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 的庸俗段子。 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你们吃的东西毕竟不是原汁,而是替代品,如果 想弄明白中国文化的原味,一定要去啃原著啊 《论语》固然要看,但重在实行。孔子塑造了中国人的特征和行为准则,昭 示了礼乐调和的人生境界。人之为人的奥秘皆在于此。用心去读,用力实践,《论 语》才有价值,否则就只是滑稽的装饰。我们如果只是冲着某人的签名才会读孔 子,孔子真的像艺术家金锋塑造的那样—要哭了。(选自《中国青年报》 2006年12月4日,有删改) 6.下面关于“文化奶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化奶妈”是指那些讲解中国文化的人,即文化“传教士”,他们改 变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 D.“文化奶妈”传承文化的方式往往是他们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 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第5页共17页
第 5 页 共 17 页 姓愿意亲近文化。当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的时候,有这样安慰国人的二手经典, 当然不是坏事。 如果往深里思考,忧虑也不少。已经出版的种种解释,都是个人化的探究与 心得,毫无疑问,都在放大或缩小原著的思想空间,甚至背离原著主旨,把读者 引向理解的歧途。在读者与经典之间,他们可能是桥梁,也可能是阻燃剂。出版 的一窝蜂,使咀嚼式文化产品急速繁殖,读者越来越懒了。由此造成的阅读依赖 心理,将使名著远离人们,取椟还珠。 如果注意到《百家讲坛》的产业化运作方式,我们对其弊端就不能不加以警 惕。在我看来,“奶妈文化”商业化操作的后遗症非常明显:首先就是急功近利, 以市场定选题定人选,完全工业化操作,把精微的理解纳入程式化的规范里,长 此以往必将形成恶俗的风气。其次,为了标新立异,对原著发挥离谱,靠过度解 释吸引大众耳目。三是庸俗化家常化,以探究人性做幌子,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 的庸俗段子。 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你们吃的东西毕竟不是原汁,而是替代品,如果 想弄明白中国文化的原味,一定要去啃原著啊! 《论语》固然要看,但重在实行。孔子塑造了中国人的特征和行为准则,昭 示了礼乐调和的人生境界。人之为人的奥秘皆在于此。用心去读,用力实践,《论 语》才有价值,否则就只是滑稽的装饰。我们如果只是冲着某人的签名才会读孔 子,孔子真的像艺术家金锋塑造的那样——要哭了。 (选自《中国青年报》 2006 年 12 月 4 日,有删改) 6.下面关于“文化奶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奶妈”是指那些讲解中国文化的人,即文化“传教士”,他们改 变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 D.“文化奶妈”传承文化的方式往往是他们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 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C.作者认为要赞美“文化奶妈”的功劳,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中国 文化的魅力,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 D.作者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们,一定要认真去啃文化方便面,因为其 中有“文化奶妈”大量的个人化的探究和心得 7.下面不是“文化奶妈”出现的原因的一项是() A.大众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降, B.是《百家讲坛》产业化运作的结果,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结合的产物 C.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人们没有耐心去阅读,褐望速成 D.普通人读不明白传统文化的字意了,需要“文化奶妈”将其通俗化,直 接让大众接受。 8.下面的表达与原文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文化”与“传教士”是一个双向选择,二者的结合,促进了文化的普 及 B.“文化奶妈”的出现,复活了一本书或一个领域,激起了读者强烈的阅 读经典的兴趣。 C.作者认为现代人没有时间体味先哲的精神情感,但要知道其中的结论和 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因此作者提倡我们阅读“文化奶妈”的二手经典 D.“文化奶妈”的商业化操作后遗症十分明显:形成恶俗化的风气、对原 著的过度解释和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俗段子 二、(9分,每小题3分) 6.D(作者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们,一定要认真去啃原著) 7.B(讲的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8.C(“因此作者提倡我们阅读‘文化奶妈’的二手经典”错误) (山东省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奥林匹克精神的背离 一百多年来,人们在奥运会上寄托了关于和平和奇迹的梦想,奥运也经历了战争的戕害、 冷战的对垒,承载了众多体育所无法承载的东西,比如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随着奥运经济 模式的转变,高科技的发展,在不断向“更快、更高、更强”发起冲击的同时,现代奥林匹 克运动也出现了与自身精神的背离,继续承载着超过体育本身的诉求,比如追求财富,比如 展示国力 奥林匹克运动寻求的是一种在努力中发现快乐的生活方式,是良好价值观的典范,能够 使人们尊重普适的基本道德观念。然而,现在奥林匹克所倡导的价值观离人们越来越远 更快,更高,更强?在雅典,希腊两名短跑名将肯特里斯、萨努涉嫌逃避检测,成为雅 典奧运会第一起涉嫌兴奋剂事件的运动员。随后的十几天来,兴奋剂如瘟疫一般在雅典城迅 速泛滥。尽管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声称雅典奥运会是反对兴奋剂战争的一个转折点,这场战争 将取得胜利;但是一些专业人士认为,雅典甚至很可能会成为最后一届“干净”的奥运会 位常年进行兴奋剂检测工作的人表示,“按照目前人类科技的发展,在下一届奥运会之前, 人类将会研制并应用更不容易检测的‘基因兴奋剂’,用可以提高运动成绩的DNA对运动员 进行基因改造,以获取竞技优势” 精神愉悦的代价?7月份葡萄牙刚刚举办2004年欧洲杯,8月希腊又迎来了奥运会。 这两个国家都是欧洲的小国,在欧盟15国中是最穷的,它们充满地缘上的、政治上的和经 第6页共17页
第 6 页 共 17 页 C.作者认为要赞美“文化奶妈”的功劳,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中国 文化的魅力,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 D.作者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们,一定要认真去啃文化方便面,因为其 中有“文化奶妈”大量的个人化的探究和心得。 7.下面不是“文化奶妈”出现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大众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降。 B.是《百家讲坛》产业化运作的结果,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结合的产物。 C. 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人们没有耐心去阅读,褐望速成。 D. 普通人读不明白传统文化的字意了,需要“文化奶妈”将其通俗化,直 接让大众接受。 8.下面的表达与原文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文化”与“传教士”是一个双向选择,二者的结合,促进了文化的普 及。 B.“文化奶妈”的出现,复活了一本书或一个领域,激起了读者强烈的阅 读经典的兴趣。 C.作者认为现代人没有时间体味先哲的精神情感,但要知道其中的结论和 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因此作者提倡我们阅读“文化奶妈”的二手经典。 D.“文化奶妈”的商业化操作后遗症十分明显:形成恶俗化的风气、对原 著的过度解释和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俗段子。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6.D(作者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们,一定要认真去啃原著) 7.B(讲的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8.C(“因此作者提倡我们阅读‘文化奶妈’的二手经典”错误) (山东省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8 题。 奥林匹克精神的背离 一百多年来,人们在奥运会上寄托了关于和平和奇迹的梦想,奥运也经历了战争的戕害、 冷战的对垒,承载了众多体育所无法承载的东西,比如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随着奥运经济 模式的转变,高科技的发展,在不断向“更快、更高、更强”发起冲击的同时,现代奥林匹 克运动也出现了与自身精神的背离,继续承载着超过体育本身的诉求,比如追求财富,比如 展示国力。 奥林匹克运动寻求的是一种在努力中发现快乐的生活方式,是良好价值观的典范,能够 使人们尊重普适的基本道德观念。然而,现在奥林匹克所倡导的价值观离人们越来越远。 更快,更高,更强?在雅典,希腊两名短跑名将肯特里斯、萨努涉嫌逃避检测,成为雅 典奥运会第一起涉嫌兴奋剂事件的运动员。随后的十几天来,兴奋剂如瘟疫一般在雅典城迅 速泛滥。尽管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声称雅典奥运会是反对兴奋剂战争的一个转折点,这场战争 将取得胜利;但是一些专业人士认为,雅典甚至很可能会成为最后一届“干净”的奥运会。 一位常年进行兴奋剂检测工作的人表示,“按照目前人类科技的发展,在下一届奥运会之前, 人类将会研制并应用更不容易检测的‘基因兴奋剂’,用可以提高运动成绩的 DNA 对运动员 进行基因改造,以获取竞技优势”。 精神愉悦的代价?7月份葡萄牙刚刚举办 2004 年欧洲杯,8月希腊又迎来了奥运会。 这两个国家都是欧洲的小国,在欧盟 15 国中是最穷的,它们充满地缘上的、政治上的和经
济上的焦虑。葡萄牙用了6.6亿欧元为4个星期的比赛兴建了10个足球运动场,对于一个 经济连续30年衰退的国家来说,真是一个壮举。但是,葡萄牙却为了这次比赛成为欧元区 12国中第一个突破《稳定和增长公约》预算赤字的国家。希腊也同样希望通过成功地举办 本届奧运会,吸引旅游者和投资支持经济增长。但是,目前的奧运会的投资已经超过预期, 而收益还不确定。如果在奥运会之后,希腊今年四季度的经济增长明显减缓,或者雅典的就 业减少,人们就会怀疑:举办奥运会值得吗?希腊真的因为奥运会改变了吗? 奥运会成为民族国家?国际奥运会对自己的版图有着清晰的定义:比赛场馆、运动员村, 只有那些有票和得到许可的人乘坐专用的交通工具才能到达;奥运会有着自己的“移民”程 序,只有奥运会的大家庭的成员才能使用奥运会“护照”进入机场;在行政事务上,有着穿 统一着装的志愿者为运动会服务:奥运会也有自己的货币,在奥运场馆和运动员村,人们只 能用“维萨卡”买东西;奥运会还有自己的秘密警察,那些穿着黑色金属光泽衣服的人负责 在开幕式上保证运动员和其他人的安全。奥运会越来越具备民族国家的特征。而对普通人来 说,奥运会给予了他们什么特别的关照呢?希腊奥运会的老板们曾经争论,无需给观众提供 更多的东西,因为门票销售收入不到奥运会预算的10% 奧林匹克运动在21世纪得到了发扬光大,在规模上、场馆建设上,还有在她展示的雄 心上;但是如果普通人不再愿意亲临现场去体验她,奧运会就将失去她的魅力。 (选自《中国经济时报》) 6.下列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有关说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奥运会虽渐进式地背离了其原本的精神,但仍在展现人们对和平和奇迹的追求。 B.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人们在向“更快、更高、更强”发起冲击时而发现快乐的精神。 C.奥林匹克精神是良好价值观的典范,能够使人们尊重普遍的基本道德观念 D.狭隘的民族主义严重背离了奥林匹克精神,使奥运会越来越具备民族国家的特征。 7.作者认为“奥林匹克所倡导的价值观离人们越来越远”,下列不能作为这种观点的论据的 项是() A.奥林匹克承载着体育所无法承载的意识形态、民族主义、追求财富和展示国力等需求。 B.对“更快,更高,更强”“精神愉悦的代价”和“奥运会成为民族国家”的质疑。 C.希腊两名短跑名将涉嫌兴奋剂事件后,兴奋剂如瘟疫一般在雅典城迅速泛滥 D.希腊希望通过成功地举办雅典奥运会,以便吸引旅游者和投资来支持国家经济增长。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背离自身精神,与奥运经济模式的转变和高科技的发展不无关系。 B.雅典奥运会之后,希腊今年四季度的经济增长会明显减缓,就业岗位会减少。 C.门票销售收入越少奥运会的老板们就越限制给予普通观众的需求。 D.普通人不再愿意亲临现场去观看奥运会之时,就是奥运会失去魅力之日 6.D①D项强加因果。民族主义严重背离了奥运精神,并不是奥运会越来越具备民族国家 的特征的原因。作者在文中只是指出“奥运会越来越具备民族国家的特征”这一现象,并没 有分析其它原因)。 7.B(B项源流倒置。因为“奥林匹克所倡导的价值观离人们越来越远”,才引起作者对“更 快,更高,更强”“精神愉悦的代价”和“奧远会成为民族国家”的质疑 8.B(B项或然变必然。在文中作者只是推测,并不是必然的结果。) 第7页共17页
第 7 页 共 17 页 济上的焦虑。葡萄牙用了 6.6 亿欧元为4个星期的比赛兴建了 10 个足球运动场,对于一个 经济连续 30 年衰退的国家来说,真是一个壮举。但是,葡萄牙却为了这次比赛成为欧元区 12 国中第一个突破《稳定和增长公约》预算赤字的国家。希腊也同样希望通过成功地举办 本届奥运会,吸引旅游者和投资支持经济增长。但是,目前的奥运会的投资已经超过预期, 而收益还不确定。如果在奥运会之后,希腊今年四季度的经济增长明显减缓,或者雅典的就 业减少,人们就会怀疑:举办奥运会值得吗?希腊真的因为奥运会改变了吗? 奥运会成为民族国家?国际奥运会对自己的版图有着清晰的定义;比赛场馆、运动员村, 只有那些有票和得到许可的人乘坐专用的交通工具才能到达;奥运会有着自己的“移民”程 序,只有奥运会的大家庭的成员才能使用奥运会“护照”进入机场;在行政事务上,有着穿 统一着装的志愿者为运动会服务;奥运会也有自己的货币,在奥运场馆和运动员村,人们只 能用“维萨卡”买东西;奥运会还有自己的秘密警察,那些穿着黑色金属光泽衣服的人负责 在开幕式上保证运动员和其他人的安全。奥运会越来越具备民族国家的特征。而对普通人来 说,奥运会给予了他们什么特别的关照呢?希腊奥运会的老板们曾经争论,无需给观众提供 更多的东西,因为门票销售收入不到奥运会预算的 10%。 奥林匹克运动在 21 世纪得到了发扬光大,在规模上、场馆建设上,还有在她展示的雄 心上;但是如果普通人不再愿意亲临现场去体验她,奥运会就将失去她的魅力。 (选自《中国经济时报》) 6.下列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有关说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奥运会虽渐进式地背离了其原本的精神,但仍在展现人们对和平和奇迹的追求。 B.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人们在向“更快、更高、更强”发起冲击时而发现快乐的精神。 C.奥林匹克精神是良好价值观的典范,能够使人们尊重普遍的基本道德观念。 D.狭隘的民族主义严重背离了奥林匹克精神,使奥运会越来越具备民族国家的特征。 7.作者认为“奥林匹克所倡导的价值观离人们越来越远”,下列不能作为这种观点的论据的 一项是 ( ) A.奥林匹克承载着体育所无法承载的意识形态、民族主义、追求财富和展示国力等需求。 B.对“更快,更高,更强”“精神愉悦的代价”和“奥运会成为民族国家”的质疑。 C.希腊两名短跑名将涉嫌兴奋剂事件后,兴奋剂如瘟疫一般在雅典城迅速泛滥。 D.希腊希望通过成功地举办雅典奥运会,以便吸引旅游者和投资来支持国家经济增长。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背离自身精神,与奥运经济模式的转变和高科技的发展不无关系。 B.雅典奥运会之后,希腊今年四季度的经济增长会明显减缓,就业岗位会减少。 C.门票销售收入越少奥运会的老板们就越限制给予普通观众的需求。 D.普通人不再愿意亲临现场去观看奥运会之时,就是奥运会失去魅力之日。 6.D(D 项强加因果。民族主义严重背离了奥运精神,并不是奥运会越来越具备民族国家 的特征的原因。作者在文中只是指出“奥运会越来越具备民族国家的特征”这一现象,并没 有分析其它原因)。 7.B(B 项源流倒置。因为“奥林匹克所倡导的价值观离人们越来越远”,才引起作者对“更 快,更高,更强”“精神愉悦的代价”和“奥远会成为民族国家”的质疑。 8.B(B 项或然变必然。在文中作者只是推测,并不是必然的结果。)
(山东省济宁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模拟考试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 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 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 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 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 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 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 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 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 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 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 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 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 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 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 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 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 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 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 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7.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第8页共17页
第 8 页 共 17 页 (山东省济宁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模拟考试)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 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 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 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 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 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 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 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 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 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 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 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 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 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 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 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 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 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 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 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7.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 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 来超越前人。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 做法。 8.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是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 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一 音乐性 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 相反相成 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 数人接受。 9.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 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 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 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二、7.D(从第4段“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一句可看出, 李清照是反感“俗词”的。) 8.D(文章并末提及李清照的尊体论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事实上也 不是这样。) 9.B(文章并末提及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的成就。) 第9页共17页
第 9 页 共 17 页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 来超越前人。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 做法。 8.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是 ( )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 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 —音乐性。 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 相反相成。 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 数人接受。 9.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 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 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 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二、7.D(从第 4 段“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一句可看出, 李清照是反感“俗词”的。) 8.D(文章并末提及李清照的尊体论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事实上也 不是这样。) 9.B(文章并末提及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的成就。)
(山东省实验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模拟考试)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为什么我们容易区分上下,但却不容易分辨左右?一位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 我们头顶蓝天,脚踩大地,这是区分上下的最为直观方便的参照系。但左右就不同了,左和 右并无明显的参照系。小时候,大人教我们:拿筷子的是右手,端碗的是左手。两只手的功 能的不对称,帮我们分辨了左右。可见,要区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赖于某种不对称的基 准 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因而动 物不能区分左右。这一设想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如今已有实验证明,马赫的洞 见是正确的。我们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 以证明这一点。给出这样的问题:所有的猴子都会爬树,豪猪是一种猴子,豪猪会爬树吗? 这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正确,但小前提却是错的。对于左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右脑仍 然起作用,于是他回答:豪猪怎么能爬树呢?它不是猴子,它的剌多得像一只刺猬。但对于 右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左脑依然起作用,他的回答则全然不同:豪猪是一种猴子,它当 然会爬树。这个测试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右脑与具体情景有关,因而右脑正常的病人能够 记得豪猪的模样,它当然不是猴子;而左脑则与逻辑有关,因而左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运用演 绎逻辑来推理,但他却不知道豪猪长什么样。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偶尔也会有这样的体验, 时想不起某物或某景的抽象名词,但却能在大脑中生动地再现其具体模样。这就是左右大 脑分工的不同。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 得荒唐不堪。 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但这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 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心脏偏于左侧。或许因为我们处处遭 遇对称,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 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称性。以哲学史上有名的“布里丹的驴 子”为例,当它置身于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时,将难以在向左走与向右走之间做出抉择。 它置身于对称性之中,若不打破这种对称性,它就会被活活饿死。当然,现实中的驴子决不 会饿死,由于某种细微差别的影响,它会以不可预测的行动去打破这种逻辑上的对称。 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以性别为例,基于雌雄相异的两性生殖, 为生命界带来无穷的变异或活力。而人类的两情相悦,更是生活而不是活着的见证。以时间 为例,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 (选自《科技导报》2008年第2期,有删改) 5.下列各项中,“豪猪爬树”测试所直接证明的一项是() A.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 B.我们人类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 C.左侧休克的病人和右侧休克的病人的左右大脑分工是不同的 D.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就荒唐不堪。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无论是区分上下还是区分左右,都依赖于打破对称性,找到在功 能上更直观方便并且不对称的参照系。 B.动物不能区分左右,因为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并通过实验证 明了这个结论,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 C.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原因或许就在于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 世界之中,我们处处遭遇对称 第10页共17页
第 10 页 共 17 页 (山东省实验中学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模拟考试)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为什么我们容易区分上下,但却不容易分辨左右?一位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 我们头顶蓝天,脚踩大地,这是区分上下的最为直观方便的参照系。但左右就不同了,左和 右并无明显的参照系。小时候,大人教我们:拿筷子的是右手,端碗的是左手。两只手的功 能的不对称,帮我们分辨了左右。可见,要区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赖于某种不对称的基 准. 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因而动 物不能区分左右。这一设想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如今已有实验证明,马赫的洞 见是正确的。我们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 以证明这一点。给出这样的问题:所有的猴子都会爬树,豪猪是一种猴子,豪猪会爬树吗? 这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正确,但小前提却是错的。对于左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右脑仍 然起作用,于是他回答:豪猪怎么能爬树呢?它不是猴子,它的剌多得像一只刺猬。但对于 右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左脑依然起作用,他的回答则全然不同:豪猪是一种猴子,它当 然会爬树。这个测试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右脑与具体情景有关,因而右脑正常的病人能够 记得豪猪的模样,它当然不是猴子;而左脑则与逻辑有关,因而左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运用演 绎逻辑来推理,但他却不知道豪猪长什么样。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偶尔也会有这样的体验, 一时想不起某物或某景的抽象名词,但却能在大脑中生动地再现其具体模样。这就是左右大 脑分工的不同。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 得荒唐不堪。 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但这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 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心脏偏于左侧。或许因为我们处处遭 遇对称,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 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称性。以哲学史上有名的“布里丹的驴 子”为例,当它置身于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时,将难以在向左走与向右走之间做出抉择。 它置身于对称性之中,若不打破这种对称性,它就会被活活饿死。当然,现实中的驴子决不 会饿死,由于某种细微差别的影响,它会以不可预测的行动去打破这种逻辑上的对称。 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以性别为例,基于雌雄相异的两性生殖, 为生命界带来无穷的变异或活力。而人类的两情相悦,更是生活而不是活着的见证。以时间 为例,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 (选自《科技导报》2008 年第 2 期,有删改) 5.下列各项中,“豪猪爬树”测试所直接证明的一项是( ) A.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 B.我们人类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 C.左侧休克的病人和右侧休克的病人的左右大脑分工是不同的。 D.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就荒唐不堪。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无论是区分上下还是区分左右,都依赖于打破对称性,找到在功 能上更直观方便并且不对称的参照系。 B.动物不能区分左右,因为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并通过实验证 明了这个结论,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 C.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原因或许就在于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 世界之中,我们处处遭遇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