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测试题 (出题人:周雪莲) 、基础知识(23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室息zhi遒劲jn讪笑shan独裁cαiB、庇荫υi油蛉ling禀赋bing污秽huⅰ C、阔绰chuo沼泽ze宛转wdn凫水fu D、篱笆p炽痛zhi亘古gen迥异jlng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 A、斑斓狩猎逞能力换狂澜B、湛蓝屏嶂悲怆眼花缭乱 C、影谍魅力遏制惹是生非 D、虚拟龙套婀娜异彩纷呈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人们发现用松鼠的毛皮装扮自己会显得雍容华贵,于是对松鼠的无情捕杀至今仍时有 发生 B、他这个人做事非常认真,绝不放过一丁点错误,总是那么斤斤计较,一丝不苟 C、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是华夏子孙半个世纪以来梦寐以求的,今天终于如愿以偿 D、这个白天看上去很一般的小城市,一到晚上就流光异彩,几乎可与上海南京路媲美 4、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他含着泪水,像一棵被雨水浇伤的禾苗,悲凄地站着,舍不得老师离去 B、我终于走出了无垠的沙漠,可我的嘴唇干裂得像干涸的田野 C、“解剖”自己要不怕痛,不怕丑。不推过,不护短 D、通往山村的小路,弯弯曲曲,黑线一般 5、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项是()(2分) 学习只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细小的石子虽然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B、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古诗文填空(6分) (1)江山代有才人出, (2) ,落花时节又逢君。 (3)《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句子是 (4)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能体现诗人感悟的诗句是 7、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造下面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例: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4分)
七年级(下)语文测试题 (出题人:周雪莲) 一、基础知识(23 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 分) A、窒.息 zhì遒劲.jìn 讪.笑 shàn 独裁.cái B、庇荫.pì油蛉.lǐng 禀.赋 bǐng 污秽.huì C、阔绰.chuò沼泽.zé宛.转 wǎn 凫.水 fú D、篱笆.pá炽.痛 zhì亘.古 gèn 迥.异 jiǒng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2 分) A、斑斓 狩猎 逞能 力换狂澜 B、湛蓝 屏嶂 悲怆 眼花缭乱 C、影谍 魅力 遏制 惹是生非 D、虚拟 龙套 婀娜 异彩纷呈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 人们发现用松鼠的毛皮装扮自己会显得雍容华贵 ....,于是对松鼠的无情捕杀至今仍时有 发生。 B、 他这个人做事非常认真,绝不放过一丁点错误,总是那么斤斤计较 ....,一丝不苟。 C、 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是华夏子孙半个世纪以来梦寐以求 ....的,今天终于如愿以偿 了。 D、 这个白天看上去很一般的小城市,一到晚上就流光异彩 ....,几乎可与上海南京路媲美。 4、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 他含着泪水,像一棵被雨水浇伤的禾苗,悲凄地站着,舍不得老师离去。 B、 我终于走出了无垠的沙漠,可我的嘴唇干裂得像干涸的田野。 C、 “解剖”自己要不怕痛,不怕丑。不推过,不护短。 D、 通往山村的小路,弯弯曲曲,黑线一般。 5、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项是( )(2 分) 学习只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 细小的石子虽然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B、 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C、 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 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6、古诗文填空(6 分) (1)江山代有才人出, 。 (2) ,落花时节又逢君。 (3)《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句子是 , 。 (4)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能体现诗人感悟的诗句是 , 。 7、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造下面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例: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4 分)
爱心是 8、不同职业的人,对时间有不同的理解。仿照下面例句,将另外三句话补充完整 例句:工人说:“时间就是产品。”(3分) 农民说 教师说: 医生说 二、阅读理解(37分) (一)最后一课(14分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 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 了它,亡了国的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 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 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 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交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 脑子里去。 1、文中写道:“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 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里的“监狱大门”指的是什么?“钥匙”指的是什么?全句的含 义是什么(3分)? (2) 2、小弗郎士觉得今天老师讲得“挺容易”,“挺容易”的原因是()(2分) A、小弗郎士认真注意听讲了 B、小弗郎士是带着深厚感情、全神贯注地听讲的 C、韩麦尔今天讲得特别好 D、韩麦尔为了提前结束课程,讲得非常简单。 3、小弗郎士称韩麦尔为“可怜的人”,是因为( )(2分) A、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即将失业而可怜他。 B、小弗郎士对韩麦尔被迫离开阿尔萨斯感到同情。 C、小弗郎士对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一种悲哀 D、韩麦尔不但成了亡国奴,而且连从事几十年的法语教学都被迫停止了。 4、“恨不得”和“一下子”表现了韩麦尔的心情是( )(2分) A、对从事几十年的法语教学恋恋不舍的心情 B、认真负责,站好最后一班岗的心情。 C、弥补自己以往疏忽与过失的心情。 D、对敌人的抗争和对未来的希望。 5、画线句中的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2分) 6、你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来,50字左右。(3分)
爱心是 爱心是 8、不同职业的人,对时间有不同的理解。仿照下面例句,将另外三句话补充完整。 例句:工人说:“时间就是产品。” (3 分) 农民说: 教师说: 医生说: 二、阅读理解(37 分) (一)最后一课(14 分)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 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 了它,亡了国的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 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 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 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交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 脑子里去。 1、文中写道:“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 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里的“监狱大门 ....”指的是什么?“钥匙”指的是什么?全句的含 义是什么(3 分)? (1) (2) (3) 2、小弗郎士觉得今天老师讲得“挺容易”,“挺容易”的原因是( )(2 分) A、 小弗郎士认真注意听讲了。 B、 小弗郎士是带着深厚感情、全神贯注地听讲的。 C、 韩麦尔今天讲得特别好。 D、 韩麦尔为了提前结束课程,讲得非常简单。 3、小弗郎士称韩麦尔为“可怜的人”,是因为( )(2 分) A、 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即将失业而可怜他。 B、 小弗郎士对韩麦尔被迫离开阿尔萨斯感到同情。 C、 小弗郎士对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一种悲哀。 D、 韩麦尔不但成了亡国奴,而且连从事几十年的法语教学都被迫停止了。 4、“恨不得”和“一下子”表现了韩麦尔的心情是( )(2 分) A、 对从事几十年的法语教学恋恋不舍的心情。 B、 认真负责,站好最后一班岗的心情。 C、 弥补自己以往疏忽与过失的心情。 D、 对敌人的抗争和对未来的希望。 5、画线句中的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2 分) 6、你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来,50 字左右。(3 分)
(二)(9分) 任末(人名)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j,书箱)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 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草屋),削荆为笔,克(挤、榨)树汁为墨。夜则 映日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 更以静衣(干净的衣服)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 尸走肉耳!” 1、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2分) A、负笈不远险阻(背着) B、题其衣裳(写) C、终诫曰(最后) D、更以静衣易之(更换) 2、文中画线句子“学无常师”是什么意思?(2分) 3、翻译下列句子。(写出大意即可)(2分) (1)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2)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4、写出两个与读书学习有关的诗句、格言。(3分) (三)渡工与老师(14分) ①老师说自己像渡工,渡工说我也像老师但比不上老师。 ②老师出了道作文题目,叫《渡工》,有一名学生写道:不管暴雨、烈日、严寒、酷暑, 您总是撑着篙、打着桨,把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尽快地送往彼岸。年深日久,白雪压住 了您的双鬓,银霜爬满了您的须眉,寒风吹皱了您的额头,浪花打弯了您的腰背,可您 还是那样,渡来渡去,没有片刻停留。远行的人通过您的渡船,早已去万里之遥,而您 还在原地周旋。 ③有人问您,想不想弃舟登岸,远行千里 ④您说,想。但渡口需要我,我就不能擅离职守。为了让更多的人远行,我也乐于在此 献身。 ⑤啊,透过你那厚实的胸,我看到了一颗赤诚的心。 ⑥老师改这篇作文的时候,只批了一个朱红色的“阅”字。第二天,他又出道作文题, 名字叫《你眼中的老师》。 ⑦还是那位同学,最先交了作业,老师接过一看,题目不错—《你眼中的老师》,可是 内容却远没有上篇丰富,通篇只有一句话:“这篇作文昨天已经做过。” ⑧老师这回连“阅”字也没笭,只是到附近的供销站去买回了一箱蜡烛。那时,这地方 还没通电。 ⑨土多年过去了,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到这地方勘察,这河上要架一座六车道的大桥,上 下几层都能通车的那种桥,城里人管那叫立交桥。 ⑩工程师去请老师参加奠基典礼,老师一看工程师就是当年写一句话作文的学生,就对 他说你还应该请老师的老师。工程师点点头,就去了。于是,莫基仪式上,就有两位白
(二)(9 分) 任末(人名)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jí,书箱)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 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草屋),削荆为笔,克(挤、榨)树汁为墨。夜则 映日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 更以静衣(干净的衣服)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 尸走肉耳!” 1、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2 分) A、 负.笈不远险阻(背着) B、题.其衣裳(写) C、 终.诫曰(最后) D、更以静衣易.之(更换) 2、文中画线句子“学无常师”是什么意思?(2 分) 3、翻译下列句子。(写出大意即可)(2 分) (1)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2)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4、写出两个与读书学习有关的诗句、格言。(3 分) (1) (2) (三)渡工与老师(14 分) ①老师说自己像渡工,渡工说我也像老师但比不上老师。 ②老师出了道作文题目,叫《渡工》,有一名学生写道:不管暴雨、烈日、严寒、酷暑, 您总是撑着篙、打着桨,把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尽快地送往彼岸。年深日久,白雪压住 了您的双鬓,银霜爬满了您的须眉,寒风吹皱了您的额头,浪花打弯了您的腰背,可您 还是那样,渡来渡去,没有片刻停留。远行的人通过您的渡船,早已去万里之遥,而您 还在原地周旋。 ③有人问您,想不想弃舟登岸,远行千里? ④您说,想。但渡口需要我,我就不能擅离职守。为了让更多的人远行,我也乐于在此 献身。 ⑤啊,透过你那厚实的胸,我看到了一颗赤诚的心。 ⑥老师改这篇作文的时候,只批了一个朱红色的“阅”字。第二天,他又出道作文题, 名字叫《你眼中的老师》。 ⑦还是那位同学,最先交了作业,老师接过一看,题目不错——《你眼中的老师》,可是 内容却远没有上篇丰富,通篇只有一句话:“这篇作文昨天已经做过。” ⑧老师这回连“阅”字也没签,只是到附近的供销站去买回了一箱蜡烛。那时,这地方 还没通电。 ⑨十多年过去了,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到这地方勘察,这河上要架一座六车道的大桥,上 下几层都能通车的那种桥,城里人管那叫立交桥。 ⑩工程师去请老师参加奠基典礼,老师一看工程师就是当年写一句话作文的学生,就对 他说你还应该请老师的老师。工程师点点头,就去了。于是,奠基仪式上,就有两位白
发老人参加了剪彩,一位手指细点,中指第一关节处有块厚厚的老茧,那是笔杆磨下的 迹。还有一位手指极粗,状如老树根,老茧很多,但大都集中在掌心,那是竹篙刻下 的印记。 αD当晚有酒会,灯光耀眼,但工程师执意拉了电闸,点起了蜡烛,说今天举行烛光晚会。 1、选文主要记叙了哪两件事?主人公是谁?(3分) 2、文段⑦中“这篇作文昨天已经做过”的含义是什么?(2分) 3、文段⑧中写道:“老师这回连‘阅’字也没签,只是到附近的供销站去买回了一箱蜡 烛。”这里蕴含了老师哪些心理活动?(2分) 4、文段⑩中“老师的老师”指谁?老师为什么这样称呼他?(3分) 5、文章最后一段写“当晚有酒会,灯光耀眼”但工程师执意不用电灯,偏要点上蜡烛, 其用意是什么?(2分) 6、选出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两项()(2分) A、本文采用了顺序的记叙方法,文段⑨中“十多年过去了”一句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 的过渡作用 B、本文在刻画渡工和老师的形象时,主要运用了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但没 有语言描写 C、本文借助衬托、对比、照应等表现手法来表现主题思想 D、本文以记叙为主,兼用了抒情议论和说明的表达方式 三、作文(40分) 题目一:我好想 要求 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做个好学生”、“有自己的空间”、“有个和睦的家”等等 ②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 ③500字左右。 题目二:微笑 在生活中,在学校里,认识的或不认识的都会互相投以微笑。此时,你是否理解自 己生活在友爱的海洋里,希望世间多一份友爱与理解,多一份微笑?把你记忆里的动人 情景描述出来,让大家共享,600字左右
发老人参加了剪彩,一位手指细点,中指第一关节处有块厚厚的老茧,那是笔杆磨下的 痕迹。还有一位手指极粗,状如老树根,老茧很多,但大都集中在掌心,那是竹篙刻下 的印记。 ⑾当晚有酒会,灯光耀眼,但工程师执意拉了电闸,点起了蜡烛,说今天举行烛光晚会。 1、选文主要记叙了哪两件事?主人公是谁?(3 分) 2、文段⑦中“这篇作文昨天已经做过”的含义是什么?(2 分) 3、文段⑧中写道:“老师这回连‘阅’字也没签,只是到附近的供销站去买回了一箱蜡 烛。”这里蕴含了老师哪些心理活动?(2 分) 4、文段⑩中“老师的老师”指谁?老师为什么这样称呼他?(3 分) 5、文章最后一段写“当晚有酒会,灯光耀眼”但工程师执意不用电灯,偏要点上蜡烛, 其用意是什么?(2 分) 6、选出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两项( )(2 分) A、 本文采用了顺序的记叙方法,文段⑨中“十多年过去了”一句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 的过渡作用。 B、 本文在刻画渡工和老师的形象时,主要运用了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但没 有语言描写。 C、 本文借助衬托、对比、照应等表现手法来表现主题思想。 D、 本文以记叙为主,兼用了抒情议论和说明的表达方式。 三、作文(40 分) 题目一:我好想 要求: 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做个好学生”、“有自己的空间”、“有个和睦的家”等等。 ②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 ③500 字左右。 题目二:微笑 在生活中,在学校里,认识的或不认识的都会互相投以微笑。此时,你是否理解自 己生活在友爱的海洋里,希望世间多一份友爱与理解,多一份微笑?把你记忆里的动人 情景描述出来,让大家共享,600 字左右
初二语文测试题答案 基础知识 2、D 3、B 4、B 5A 6、(1)各领风骚数百年 (2)正是江南好风景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7、略(合情合理即可) 8、略(合情合理即可) 阅读理解 (一)1、“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 匙”比喻法国语言。全句含义: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发起人民的 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3、D 4、D 5、通过韩麦尔对祖国语言的赞美,表现了觉醒的法国人民的爱国 热情。 6、表示下文是对上文的解释说明。 (二)1、C 2、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 3、(1)经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靠什么取得成就?” (2)如果好学,虽然死了也像活着一样;不学习,虽然活着, 也只能称他为行尸走肉。 4、略(合理即可) (三)1、主要记叙了学生写作文和举行大桥奠基仪式两件事。主 人公是老师 2、学生已经把老师的形象寄寓在渡工的形象 之中了,他们的敬业献身精神是一致的。 因为自己的工作被学生理解而感到欣慰,受到鼓舞,决心把毕 生精力献给教育事业。 4、渡工。老师自觉地以富于献身精神的渡工为榜样,勉励自己为 教育工作而献身。(意思对即可) 5、感谢老师,尊敬老师(只要表达出“尊师”的意思即可,只答 “举行烛光晚会”或“庆祝奠基”则不算对) 6、AC。 四、作文(评分标准表略)
初二语文测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 1、C 2、D 3、B 4、B 5A 6、(1)各领风骚数百年 (2)正是江南好风景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7、略(合情合理即可) 8、略(合情合理即可) 一、 阅读理解 (一)1、“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 匙”比喻法国语言。全句含义: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发起人民的 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2、B 3、D 4、D 5、通过韩麦尔对祖国语言的赞美,表现了觉醒的法国人民的爱国 热情。 6、表示下文是对上文的解释说明。 (二)1、C 2、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 3、(1)经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靠什么取得成就?” (2)如果好学,虽然死了也像活着一样;不学习,虽然活着, 也只能称他为行尸走肉。 4、略(合理即可) (三)1、主要记叙了学生写作文和举行大桥奠基仪式两件事。主 人公是老师。 2、学生已经把老师的形象寄寓在渡工的形象 之中了,他们的敬业献身精神是一致的。 3、因为自己的工作被学生理解而感到欣慰,受到鼓舞,决心把毕 生精力献给教育事业。 4、渡工。老师自觉地以富于献身精神的渡工为榜样,勉励自己为 教育工作而献身。(意思对即可) 5、感谢老师,尊敬老师(只要表达出“尊师”的意思即可,只答 “举行烛光晚会”或“庆祝奠基”则不算对) 6、AC。 四、作文 (评分标准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