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统计局关于2003年四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统计公报 四平市统计局关于2003年四平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努力克服“非典”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紧紧抓住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好时机,围绕“工业立市、农业增效、财政翻身”这 主线,积极开展工作,全市的国民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的好成绩,科技、教育和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据统计,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30亿元,按可比价格 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0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 增加值65.2亿元,增长23.8%;第三产业增加值70.8亿元,增长13%。人均生 产总值达7047元,比上年增长14.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产业 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02年的42.0:25.7:32.3调整到40.9:28.3:30.8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达16.1亿元,按可比口 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3299万元,比上年增长23.3%。 支出结构进一步改善,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支出23.3亿元, 比上年增长24.0%。 市场物价总水平小幅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1%;原 材料、燃料、电力购进价格上涨4.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5% 表1:2003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 指标 比上年上涨(%)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食品 4.7 烟酒及用品
四平市统计局关于 2003 年四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统计公报 四平市统计局关于 2003 年四平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03 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努力克服“非典”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紧紧抓住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好时机,围绕“工业立市、农业增效、财政翻身”这一 主线,积极开展工作,全市的国民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的好成绩,科技、教育和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综 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据统计,全市生产总值实现 230 亿元,按可比价格 计算比上年增长 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94.0 亿元,增长 10%;第二产业 增加值 65.2 亿元,增长 23.8%;第三产业增加值 70.8 亿元,增长 13%。人均生 产总值达 7047 元,比上年增长 14.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 占生产总值比重由 2002 年的 42.0:25.7:32.3 调整到 40.9:28.3:30.8。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达 16.1 亿元,按可比口 径计算,比上年增长 10.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53299 万元,比上年增长 23.3%。 支出结构进一步改善,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支出 23.3 亿元, 比上年增长 24.0%。 市场物价总水平小幅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1.1%;原 材料、燃料、电力购进价格上涨 4.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 2.5%。 表 1:2003 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 指 标 比上年上涨(%)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1.1 食品 4.7 烟酒及用品 -1.5
衣着 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 交通和通讯类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居住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矛盾还很突出;中小 企业活力不强,发展不够快,需求不足;农民增收渠道不多,扶贫攻坚任务仍然 很重;就业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农业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3.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95 万公顷。其中,玉米面积35.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7万公顷;水稻面积3.3 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1万公顷;小麦面积7058公顷,比上年下降2013公顷。 粮食生产在遭受干旱的情况下,仍夺得较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99.2 万吨,比上年增长12.6%。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6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 上年增长8.8%。 畜牧业持续发展,已成为全市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全市实现畜牧业总 产值88.2亿元,比上年增长6.2%,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4.7%。猪、牛、羊 肉产量分别为38.8万吨、14.0万吨、1.4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0.2%、增长5.1% 增长28.9%。禽蛋产量38.2万吨,增长7.1%;牛奶产量7.9万吨,增长18.5%; 水产品产量2953吨,增长4.8% 表2: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农产品产量(万吨)比上年增长(%) 粮食 499.2 12.6 水稻 29.3 16.3
衣着 -1.3 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 -2.2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 -3.3 交通和通讯类 -6.1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2.4 居住 1.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矛盾还很突出;中小 企业活力不强,发展不够快,需求不足;农民增收渠道不多,扶贫攻坚任务仍然 很重;就业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农 业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53.5 万公顷,比上年增加 0.95 万公顷。其中,玉米面积 35.7 万公顷,比上年增加 2.7 万公顷;水稻面积 3.3 万公顷,比上年下降 1.1 万公顷;小麦面积 7058 公顷,比上年下降 2013 公顷。 粮食生产在遭受干旱的情况下,仍夺得较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 499.2 万吨,比上年增长 12.6%。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 161.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 上年增长 8.8%。 畜牧业持续发展,已成为全市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全市实现畜牧业总 产值 88.2 亿元,比上年增长 6.2%,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 54.7%。猪、牛、羊 肉产量分别为 38.8 万吨、14.0 万吨、1.4 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 0.2%、增长 5.1%、 增长 28.9%。禽蛋产量 38.2 万吨,增长 7.1%;牛奶产量 7.9 万吨,增长 18.5%; 水产品产量 2953 吨,增长 4.8%。 表 2: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农产品产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499.2 12.6 水稻 29.3 -16.3
麦1.4 17.7 玉米 420.8 15.5 大豆 27.4 7.0 油料 8.2 256.5 花生 294.4 芝麻 0.3 500.0 葵花籽 蔬菜156.0 10.0 叶菜类 108.9 22.9 水果 2.6 -5.7 苹果 0.7 6 葡萄0.6 2.3 林业继续发展。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9835万元,比上年增长37.9%。全年 完成造林面积22633公顷,比上年增长115.9%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全面提升,经济效益实现历史性突破,改变了十年来连续 亏损的局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 算,比上年增长20.2% 表3: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指标 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合计 45.6 重工业 轻工业 在合计中: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股份制企业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私营企业 8.6 43.1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11.3
小麦 1.4 -17.7 玉米 420.8 15.5 大豆 27.4 7.0 油料 8.2 256.5 花生 7.1 294.4 芝麻 0.3 500.0 葵花籽 0.6 50.0 蔬菜 156.0 10.0 叶菜类 108.9 22.9 水果 2.6 -5.7 苹果 0.7 -6.1 葡萄 0.6 2.3 林业继续发展。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 9835 万元,比上年增长 37.9%。全年 完成造林面积 22633 公顷,比上年增长 115.9%。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全面提升,经济效益实现历史性突破,改变了十年来连续 亏损的局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45.6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 算,比上年增长 20.2%。 表 3: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指 标 增加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合计 45.6 20.2 重工业 28.1 20.8 轻工业 17.5 19.3 在合计中:国有企业 11.2 4.2 集体企业 5.1 25.1 股份制企业 4.2 17.8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5.2 10.9 私营企业 8.6 43.1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11.3 32.6
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最高纪录。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20.1亿元,比上年增长 19.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5.7%,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全市规模 以上工业实现利润7477万元,比上年增加利润35875万元。其中,地方工业实 现利润25151万元,比上年增加13545万元。 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机械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化工、医药等支柱和 优势产业产值已占整个工业产值的65%以上。 工业企业改革、改制取得显著成效。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0 户,其中,亏损企业87户,企业亏损面为32.2%,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亏 损企业亏损额34063万元,比上年减少19023万元。双停企业陆续启动生产, 批资不抵债企业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五小”企业通过关闭破产,退出了市场。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表4:200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 原煤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673201 21.5 供电量 万千瓦小时 263321 3.4 食用植物油 65054 118.3 配混合饲料 2375180.1 乳制品 吨吨吨吨吨吨箱吨吨 179 96.7 饮料酒 215475 -14.8 软饮料 41487 24.3 液体乳 11976 512.6 卷烟 90000 0 化学纤维 10498 87.8 纱 8427 14.1 布 万米 1299.7 20.0 机制纸 吨 8468 10.0 机制纸板 19875 95.8
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最高纪录。全年实现销售收入 120.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 105.7%,比上年提高 33 个百分点;全市规模 以上工业实现利润 7477 万元,比上年增加利润 35875 万元。其中,地方工业实 现利润 25151 万元,比上年增加 13545 万元。 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机械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化工、医药等支柱和 优势产业产值已占整个工业产值的 65%以上。 工业企业改革、改制取得显著成效。2003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70 户,其中,亏损企业 87 户,企业亏损面为 32.2%,比上年下降 0.6 个百分点。亏 损企业亏损额 34063 万元,比上年减少 19023 万元。双停企业陆续启动生产,一 批资不抵债企业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五小”企业通过关闭破产,退出了市场。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表 4:2003 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工业产品产量 比上年增长(%) 原煤 吨 451550 0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673201 21.5 供电量 万千瓦小时 263321 3.4 食用植物油 吨 65054 118.3 配混合饲料 吨 237518 0.1 乳制品 吨 179 96.7 饮料酒 吨 215475 -14.8 软饮料 吨 41487 24.3 液体乳 吨 11976 512.6 卷烟 箱 90000 0 化学纤维 吨 10498 87.8 纱 吨 8427 14.1 布 万米 1299.7 20.0 机制纸 吨 8468 10.0 机制纸板 吨 19875 95.8
软磁盘 万张 5683.43 合成洗涤剂 43341 10.4 轮胎外胎 吨条 156343 水泥 万吨12803 29.8 平板玻璃重量箱2478620 钢 344182 3.0 成品钢材 吨吨吨台 402717 2.4 金属结构制品 9100 101.7 风机 1405 24.7 轴承 万套 1007 39.9 改装汽车 辆 4580 16.9 汽车仪器仪表 台 862753 1243.9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7亿元,比上年 增长20.0%。四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0.2亿元,全年施工单位工 程331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140个,占全部施工工程的42.3%。建筑施工面积 93.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6万平方米,增长2.9%;竣工面积69.2万平方米 比上年增加8.2万平方米,增长13.4%。 固定资产投资 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更新改造投资力度,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47亿元,比上年增长6.8%。 表5: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指标 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比上年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7.0 6.8 国有经济投资 10.1 集体经济投资 0.2 私营个体经济投资 0.8 55.6 其他经济投资 0.2 10 基本建设投资 25.6 33.9 更新改造投资 12.3 6.3
软磁盘 万张 5683.43 90.2 合成洗涤剂 吨 43341 10.4 轮胎外胎 条 156343 -3.4 水泥 万吨 128.03 29.8 平板玻璃 重量箱 2478620 0.7 钢 吨 344182 -3.0 成品钢材 吨 402717 2.4 金属结构制品 吨 9100 101.7 风机 台 1405 24.7 轴承 万套 1007 39.9 改装汽车 辆 4580 16.9 汽车仪器仪表 台 862753 1243.9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14.7 亿元,比上年 增长 20.0%。四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 0.2 亿元,全年施工单位工 程 331 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 140 个,占全部施工工程的 42.3%。建筑施工面积 93.3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2.6 万平方米,增长 2.9%;竣工面积 69.2 万平方米, 比上年增加 8.2 万平方米,增长 13.4%。 固定资产投资 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更新改造投资力度,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 47 亿元,比上年增长 6.8%。 表 5: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指 标 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7.0 6.8 国有经济投资 25.9 -10.1 集体经济投资 0.2 私营个体经济投资 0.8 -55.6 其他经济投资 0.2 -10 基本建设投资 25.6 33.9 更新改造投资 12.3 6.3
房地产投资 51.3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27.9亿元,比上年下降14.6%;新增固定资产交付使用 率为59.3% 表6:全年主要新增生产能力 新增生产能力名称 单位 新增生产能力 新建一级公路 公里 改建二级公路 公里 177.3 新建独立公路桥梁 延长米 206 化学农药原药 400 医药中间体 1000 中成药 棉纺锭 20000 棉印染布 肉加工品 6000 啤酒 60000 白酒 合成洗涤剂 吨吨吨锭吨吨吨吨吨 5000 化学药制剂(粉针剂)万 机制纸板 20000 灯泡 方只 6000 移动电话机 25000 程控交换机 万线 国内外贸易 全市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9亿元,比上年 增长10%,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骗%。分城乡看,城市好于农村。城市零 售额44.2万元,比上年增长11.4%;县的零售额9亿元,增长8.4%;县以下零 售额24.7亿元,增长8.1%分行业看,餐饮业零售额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 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8.1亿元,增长10.5%
房地产投资 3.7 -51.3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 27.9 亿元,比上年下降 14.6%;新增固定资产交付使用 率为 59.3%。 表 6:全年主要新增生产能力 新增生产能力名称 单位 新增生产能力 新建一级公路 公里 52.2 改建二级公路 公里 177.3 新建独立公路桥梁 延长米 206 化学农药原药 吨 400 医药中间体 吨 1000 中成药 吨 300 棉纺锭 锭 20000 棉印染布 万米 500 肉加工品 吨 6000 啤酒 吨 60000 白酒 吨 5000 合成洗涤剂 吨 12000 化学药制剂(粉针剂) 万瓶 2060 机制纸板 吨 20000 灯泡 万只 6000 移动电话机 部 25000 程控交换机 万线 15 国内外贸易 全市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7.9 亿元,比上年 增长 10%,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 9%。分城乡看,城市好于农村。城市零 售额 44.2 万元,比上年增长 11.4%;县的零售额 9 亿元,增长 8.4%;县以下零 售额 24.7 亿元,增长 8.1%。分行业看,餐饮业零售额 9.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0%; 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 68.1 亿元,增长 10.5%
外贸出口稳步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307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7.6%。 其中,进口总额84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8.4%;出口总额2224万美元,比上 年增长3.1%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截止2003年末,共引进招商项目2362个。2003年实 际到位资金45.6亿元,比上年增长35.6%。纳爱斯、巨能、飞龙、通钢、福耀 玻璃、吉林油田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纷纷来平投资建厂 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91.6亿元,比年初增加26.4 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3.7亿元,比年初下降7568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 款余额为156.7亿元,比年初增加21.7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59.9 亿元,比年初增加8.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89.3亿元,比年初增加8.2亿元 中长期贷款66.2亿元,比年初增加16.3亿元。 保险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各类保险企业保费收入2.1亿元,承保金额162.5 亿元,赔付金额为1.1亿元 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交通运输、邮电业增 加值1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全年旅客发送量2402万人, 比上年下降3.2%;货物发送量2449万吨,比上年增长0.2%;公路货物周转量 9277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0.2%;旅客周转量89575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4291万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邮政业务总 量8652万元,增长6.9%;电信业务总量35639万元,增长10.1%。全市程控电 话机容量达55.7万门,比上年增加6.9万门。固定电话用户数达51.7万户,比 上年增加5.5万户。其中,住宅电话44.4万户,增加3.7万户。年末移动电话 用户达36.2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9.7万户,比上年增加0.9万户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住宅开发和基本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03年末, 累计新建、改建城市主干路10条,次干路88条,新建、扩建桥梁12座,建设 街头广场8处,改造土路、断头路167条,修建巷路65万平方米。建成的10
外贸出口稳步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 3070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27.6%。 其中,进口总额 846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238.4%;出口总额 2224 万美元,比上 年增长 3.1%。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截止 2003 年末,共引进招商项目 2362 个。2003 年实 际到位资金 45.6 亿元,比上年增长 35.6%。纳爱斯、巨能、飞龙、通钢、福耀 玻璃、吉林油田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纷纷来平投资建厂。 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 191.6 亿元,比年初增加 26.4 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 23.7 亿元,比年初下降 7568 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 款余额为 156.7 亿元,比年初增加 21.7 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 259.9 亿元,比年初增加 8.2 亿元。其中,短期贷款 189.3 亿元,比年初增加 8.2 亿元; 中长期贷款 66.2 亿元,比年初增加 16.3 亿元。 保险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各类保险企业保费收入 2.1 亿元,承保金额 162.5 亿元,赔付金额为 1.1 亿元。 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交通运输、邮电业增 加值 10.1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9.2%。全年旅客发送量 2402 万人, 比上年下降 3.2%;货物发送量 2449 万吨,比上年增长 0.2%;公路货物周转量 92777 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 0.2%;旅客周转量 89575 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 3.1%。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44291 万元,比上年增长 9.5%。其中,邮政业务总 量 8652 万元,增长 6.9%;电信业务总量 35639 万元,增长 10.1%。全市程控电 话机容量达 55.7 万门,比上年增加 6.9 万门。固定电话用户数达 51.7 万户,比 上年增加 5.5 万户。其中,住宅电话 44.4 万户,增加 3.7 万户。年末移动电话 用户达 36.2 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 9.7 万户,比上年增加 0.9 万户。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住宅开发和基本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03 年末, 累计新建、改建城市主干路 10 条,次干路 88 条,新建、扩建桥梁 12 座,建设 街头广场 8 处,改造土路、断头路 167 条,修建巷路 65 万平方米。建成的 10
万平方米的英雄广场,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健身的理想场所。筹集5200万元, 对站前广场区域进行了彻底改造。南河碧水绿带生态工程基建部分全部竣工。 市容市貌日见整洁,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被国家命名为国家级 卫生城市。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56.4%,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 工业废水处理率达76.5%。市区大气总悬浮微粒年均值为0.243毫克/立方米, 比上年下降18.2%。 市区绿化美化成效显著。城区累计植树70余万株,栽花1200万株,种草 73万平方米,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有较大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2003年全市共有大学2 所,招生5598人,在校生17436人,毕业生3270人;共有中等专业学校11所, 在校生4219人,招生1494人,毕业生2427人;普通中学216所,在校生182127 人,招生68140人,毕业生49697人;小学1194所,在校生222104人,招生 29829人;盲童聋哑学校4所,在校生173人,招生22人:幼儿园219所,在 园幼儿20885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新建改建校舍21.9万平方米。普通中学、 小学都设有普通教室、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职业中学还配备了多媒体室。 社会力量办学继续发展,社会力量举办的小学5所,中学22所。 科技进步与创新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完成国家 级火炬计划项目8项,省级火炬计划项目2项,各类各级星火计划项目10项, 省级攻关项目11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49项,申报国家级、省级新产品11项, 获省科技进步奖5次,评选出四平市科技进步奖49项。民营科技企业实现工贸 总收入1.8亿元。 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艺精品不断涌现。电影、电视剧本《老陈头的尊严》 由长影买断;电视剧《郭母的心病》由吉林电视台拍摄;小品《童心》在南京市 小品汇演中获一等奖:大型公益文化活动“英雄广场之夏电影晚会”放映70余 部影片,历时3个月,贏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青睐。群众文化和社区文化进 步繁荣,全市75个社区组建文化活动组织288个,文艺表演团队295个。社区 文化活动的积极参与者1500人,图书室75个,藏书20万册。开发广场文化活
万平方米的英雄广场,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健身的理想场所。筹集 5200 万元, 对站前广场区域进行了彻底改造。南河碧水绿带生态工程基建部分全部竣工。 市容市貌日见整洁,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被国家命名为国家级 卫生城市。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 56.4%,比上年提高 3.8 个百分点。 工业废水处理率达 76.5%。市区大气总悬浮微粒年均值为 0.243 毫克/立方米, 比上年下降 18.2%。 市区绿化美化成效显著。城区累计植树 70 余万株,栽花 1200 万株,种草 73 万平方米,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有较大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2003 年全市共有大学 2 所,招生 5598 人,在校生 17436 人,毕业生 3270 人;共有中等专业学校 11 所, 在校生 4219 人,招生 1494 人,毕业生 2427 人;普通中学 216 所,在校生 182127 人,招生 68140 人,毕业生 49697 人;小学 1194 所,在校生 222104 人,招生 29829 人;盲童聋哑学校 4 所,在校生 173 人,招生 22 人;幼儿园 219 所,在 园幼儿 20885 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新建改建校舍 21.9 万平方米。普通中学、 小学都设有普通教室、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职业中学还配备了多媒体室。 社会力量办学继续发展,社会力量举办的小学 5 所,中学 22 所。 科技进步与创新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完成国家 级火炬计划项目 8 项,省级火炬计划项目 2 项,各类各级星火计划项目 10 项, 省级攻关项目 11 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49 项,申报国家级、省级新产品 11 项, 获省科技进步奖 5 次,评选出四平市科技进步奖 49 项。民营科技企业实现工贸 总收入 1.8 亿元。 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艺精品不断涌现。电影、电视剧本《老陈头的尊严》 由长影买断;电视剧《郭母的心病》由吉林电视台拍摄;小品《童心》在南京市 小品汇演中获一等奖;大型公益文化活动“英雄广场之夏电影晚会”放映 70 余 部影片,历时 3 个月,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青睐。群众文化和社区文化进一 步繁荣,全市 75 个社区组建文化活动组织 288 个,文艺表演团队 295 个。社区 文化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15000 人,图书室 75 个,藏书 20 万册。开发广场文化活
动点148个,活动室120个。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 卫生改革成效显著,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在全省率 先开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医疗服务质量有较大提高。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89 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6个,卫生技术人员14496人。医院、卫生院床位 8822张。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婴儿死亡率降低到9.54‰;孕产妇死亡 率降低到32.91/10万人 体育工作成效显著,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在2003年第五届全国城市运 动会上,女子团体射箭比赛获团体第二名,女篮获全省青少年篮球比赛第一名, 摔跤队获全省青少年比赛团体第一名。2003年共获金牌70枚。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年末,全市总人口为 326.7万人,比上年增加0.6万人。市区人口51.1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2.2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9‰。全年死亡人口1.4万人,人口 死亡率为4.3‰。 表7:2003年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指标 年末总人口(万人 比重(%) 全市总人口 326.7 城镇 273.2 乡村 53.5 男性 165.9 女性 160.8 49.1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707.45元,比上 年增长23.6%;人均消费支出4565.18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食品支出 1649.43元,比上年增长12.7%。居民用于交通与通讯、医疗保健、教育文化、 娱乐等方面的费用增加较多,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2003年城镇居民家庭 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36.1%。农民人均纯
动点 148 个,活动室 120 个。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达 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 98%。 卫生改革成效显著,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在全省率 先开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医疗服务质量有较大提高。全市共有卫生机构 189 个,其中,医院、卫生院 146 个,卫生技术人员 14496 人。医院、卫生院床位 8822 张。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婴儿死亡率降低到 9.54‰;孕产妇死亡 率降低到 32.91/10 万人。 体育工作成效显著,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在 2003 年第五届全国城市运 动会上,女子团体射箭比赛获团体第二名,女篮获全省青少年篮球比赛第一名, 摔跤队获全省青少年比赛团体第一名。2003 年共获金牌 70 枚。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2.6‰。年末,全市总人口为 326.7 万人,比上年增加 0.6 万人。市区人口 51.1 万人,比上年增加 0.2 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 2.25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 6.9‰。全年死亡人口 1.4 万人,人口 死亡率为 4.3‰。 表 7:2003 年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指 标 年末总人口(万人) 比重(%) 全市总人口 326.7 100 城镇 273.2 83.6 乡村 53.5 16.4 男性 165.9 50.7 女性 160.8 49.1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6707.45 元,比上 年增长 23.6%;人均消费支出 4565.18 元,比上年增长 18.6%。其中食品支出 1649.43 元,比上年增长 12.7%。居民用于交通与通讯、医疗保健、教育文化、 娱乐等方面的费用增加较多,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2003 年城镇居民家庭 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36.1%。农民人均纯
收入为2988元,比上年增长16.0%。城乡居民住宅条件显著改善,市区居民人 均居住面积为14.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3%;农村人均居住面积为19.6平方 米,比上年增长1.6%。 在岗职工工资水平增加。年末全部在岗职工人数为24.7万人,比上年减 少1.3万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19.7亿元,比上年增长4.2%。在岗职工平 均工资为7893元,比上年增长9%。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保障工 作全面推进。2003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0.6万人,比上年增长2.9% 医疗保险参保面达65%新开发就业岗位5.5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3万人。 年末全市登记失业率为4.5%。全市城镇低保对象达9.6万人,累计发放最低生 活保障金6940万元。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市共有各类福利企业149个, 安置1443名残疾人就业。全年累计下拨救灾款760万元。 说明:1、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为快报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由有关部门提供。 吉林省四平市统计局
收入为 2988 元,比上年增长 16.0%。城乡居民住宅条件显著改善,市区居民人 均居住面积为 14.4 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4.3%;农村人均居住面积为 19.6 平方 米,比上年增长 1.6%。 在岗职工工资水平增加。年末全部在岗职工人数为 24.7 万人,比上年减 少 1.3 万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 19.7 亿元,比上年增长 4.2%。在岗职工平 均工资为 7893 元,比上年增长 9 %。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保障工 作全面推进。2003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0.6万人,比上年增长2.9%。 医疗保险参保面达 65%。新开发就业岗位 5.5 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 4.3 万人。 年末全市登记失业率为 4.5%。全市城镇低保对象达 9.6 万人,累计发放最低生 活保障金 6940 万元。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市共有各类福利企业 149 个, 安置 1443 名残疾人就业。全年累计下拨救灾款 760 万元。 说明:1、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为快报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由有关部门提供。 吉林省四平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