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上)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发展史、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研 究方法。掌握人体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等解剖学术语。掌握人体结构的基本概念、生命 活动的基本特征与生理功能的调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目的、人体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等解剖学 术语。认识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生命活动生理功能的调节 教学过程: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目的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 (一)基本观点 形态和功能相关联的观点 局部和整体、整体和环境对立统一相关联的观点 进化发展的观点 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二)研究方法 人体解剖学研究方法 1.尸体研究 2.正常活体研究 3.动物实验 组织学研究方法 1.固定组织观察 2.活体组织观察 3.常用新技术 生理学研究方法 1.整体水平研究 2.器官、系统水平研究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上) 第一章 绪论(2 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发展史、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研 究方法。掌握人体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等解剖学术语。掌握人体结构的基本概念、生命 活动的基本特征与生理功能的调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目的、人体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等解剖学 术语。认识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生命活动生理功能的调节 教学过程: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目的 二、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 (一)基本观点 形态和功能相关联的观点 局部和整体、整体和环境对立统一相关联的观点 进化发展的观点 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二)研究方法 人体解剖学研究方法 1.尸体研究 2.正常活体研究 3.动物实验 组织学研究方法 1.固定组织观察 2.活体组织观察 3.常用新技术 生理学研究方法 1.整体水平研究 2.器官、系统水平研究 1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3.细胞、分子水平研究 生理学实验方法 1.急性实验法 (1)离体器官组织实验法 (2)活体解剖实验法 急性实验法的优点和缺点 2.慢性实验法 慢性实验法的优点和缺点 三、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最早开始解剖学记载 亚里斯多德( Aristotles):把神经和肌腱的概念正确地区分开来,指出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 枢 盖伦( Galen):出版了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解剖学著作《医经》 安德烈.维萨利( Vesalius):出版了《人体的构造》一书,被称为近代解剖学创始人 威廉.哈维( william Harvey):出版了《论心脏和血液的运动》一书,发现血液循环,创立 了器官生理学。此发现标志着近代生理学的诞生 四、人体结构的基本概念、生命的基本特征与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二)描述人体姿势、方位等常用解剖学术语 1、解剖学姿势(标准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 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2、方位 上、下 前、后 深、浅 内侧、外侧 近端、远端 3、切面 矢状切面(纵切面)( sagittal plane)是沿矢状轴方向所做的切面,它是将人体分为左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3.细胞、分子水平研究 生理学实验方法 1.急性实验法 (1)离体器官组织实验法 (2)活体解剖实验法 急性实验法的优点和缺点 2.慢性实验法 慢性实验法的优点和缺点 三、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最早开始解剖学记载 亚里斯多德(Aristotles):把神经和肌腱的概念正确地区分开来,指出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 枢 盖伦(Galen):出版了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解剖学著作《医经》 安德烈.维萨利(Vesalius):出版了《人体的构造》一书,被称为近代解剖学创始人 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 出版了《论心脏和血液的运动》一书,发现血液循环,创立 了器官生理学。此发现标志着近代生理学的诞生。 四、人体结构的基本概念、生命的基本特征与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二)描述人体姿势、方位等常用解剖学术语 1、解剖学姿势(标准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 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2、方位 上、下 前、后 深、浅 内、外 内侧、外侧 近端、远端 3、切面 矢状切面(纵切面)(sagittal plane)是沿矢状轴方向所做的切面,它是将人体分为左 2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右两部分的纵切面,如该切面恰通过人体的正中线,则叫做正中矢状面 median sagittal plane 额状切面(冠状切面)( coronal plane or frontal plane)是沿冠状轴方向所做的切 面,它是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橫切面(水平面)( horizontal plane or transverse plane)为沿水平线所做的横切 面,它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与上述两个纵切面相垂直。 4、轴(axis) 矢状轴一为前后方向的水平线 额状轴(冠状轴)一为左右方向的水平线 垂直轴一为上下方向与水平线互相垂直的垂线。 (三)胸、腹部的体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1、胸部体表标志线 前正中线 锁骨中线 后正中线 肩胛线 2、腹部的体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四)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 兴奋性 适应性 生长与生殖 (五)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神经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第一章人体的基本结构(7学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及功 能;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下结构。了解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右两部分的纵切面,如该切面恰通过人体的正中线,则叫做正中矢状面 median sigittal plane。 额状切面(冠状切面)(coronal plane or frontal plane) 是沿冠状轴方向所做的切 面,它是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横切面(水平面)(horizontal plane or transverse plane) 为沿水平线所做的横切 面,它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与上述两个纵切面相垂直。 4、轴 (axis) 矢状轴一为前后方向的水平线; 额状轴(冠状轴)一为左右方向的水平线; 垂直轴一为上下方向与水平线互相垂直的垂线。 (三)胸、腹部的体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1、胸部体表标志线 前正中线 锁骨中线 后正中线 肩胛线 2、腹部的体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四)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 兴奋性 适应性 生长与生殖 (五)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神经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第一章 人体的基本结构(7 学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及功 能;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下结构。了解 3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和腺上皮;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平滑肌的形态结构特 点;神经元的分类、神经纤维分类、神经末梢的分类和功能。理解皮肤的组织结构和附属器, 基本组织的主要分布与功能。疏松结缔组织中主要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与纤维细胞、巨噬 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结构特点和功能 教学重点和难 教学重点:认识人体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细胞膜 细胞膜结构 厚度约为7.5~10nm,在高倍电镜下呈现为平行的三层结构,即电子致密的内、外两层 (各厚2.5~3.0nm)与电子透明的中间夹层(厚3.5-4.0mm)。 化学组成: 主要是脂类、蛋白质和糖类 生物膜液态镶嵌模型( fluid mosaic mode: 脂类常排列成双分子层; 蛋白质通过非共价键与其结合,构成膜的主体; 糖类能过共价键与膜的某些脂类或蛋白质组成糖脂或糖蛋白。 细胞膜的功能 (一)物质转运功能 1.被动转运( passive transport) (1)单纯扩散:O2、CO及其它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测穿过类脂双层而扩散,不 消耗细胞能量。 (2)易化扩散:( facilitated deffusion):非脂溶性或亲水性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和 金属离子等借助于质膜上内在蛋白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运动,不消耗ATP能量而使物 质分子从高浓度测向低浓度测扩散。 参与易化扩散的镶嵌蛋白类型: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和腺上皮;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平滑肌的形态结构特 点;神经元的分类、神经纤维分类、神经末梢的分类和功能。理解皮肤的组织结构和附属器, 基本组织的主要分布与功能。疏松结缔组织中主要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与纤维细胞、巨噬 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结构特点和功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人体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细胞膜 细胞膜结构: 厚度约为 7.5~10nm,在高倍电镜下呈现为平行的三层结构,即电子致密的内、外两层 (各厚 2.5~3.0nm)与电子透明的中间夹层(厚 3.5 一 4.0nm )。 化学组成: 主要是脂类、蛋白质和糖类。 生物膜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脂类常排列成双分子层; 蛋白质通过非共价键与其结合,构成膜的主体; 糖类能过共价键与膜的某些脂类或蛋白质组成糖脂或糖蛋白。 二、细胞膜的功能 (一)物质转运功能 1.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1)单纯扩散:O2、CO2及其它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测穿过类脂双层而扩散,不 消耗细胞能量。 (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effusion):非脂溶性或亲水性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和 金属离子等借助于质膜上内在蛋白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运动,不消耗 ATP 能量而 使物 质分子从高浓度测向低浓度测扩散。 参与易化扩散的镶嵌蛋白类型: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4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载体蛋白的特点:高度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抑制现象2.主动转运作用:质膜上的 载体蛋白将离子、营养物和代谢物等逆电化学梯度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的耗能运输。所耗 能量由具ATP酶活性的膜蛋白分解ATP提供。例如正常生理条件下,人红细胞内K+的浓度 相当于血浆中的30倍,但K+仍能从血浆进入红细胞内,Na+浓度比血浆中低很多,但Na+ 仍由红细胞向血浆透出,呈现一种逆浓度梯度的“上坡”运输。 3.入胞和出胞作用:对于蛋白质、多核苷酸和多糖等大分子物质以及颗粒等、是由质膜运动 产生内凹、外凸而入胞和出胞 (二)受体功能 第二节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上皮组织 特征 1、分布于体表 2、细胞多、间质少、排列紧密 3、无血管 4、具有极性,即游离面和基底面 5、再生能力强。 功能:保护、分泌、吸收、排泄、感觉、生殖等功能。 分类 (一)被覆上皮: 立方上皮 根据细胞的形态可分为〈扁平上皮 柱状上皮 根据细胞层次可分单层和复层。 1、单层:①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和间皮及其它) ②单层立方上皮。 ③单层柱状上皮。 ④单层纤毛柱状上皮。 ⑤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⑥变移上皮。 2、复层:①复层扁平上皮(鳞状)。 ②复层柱状上皮。 (二)腺上皮: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所组成的上皮组织称腺上皮,以腺上皮为主所组成的器 官称腺体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载体蛋白的特点:高度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抑制现象 2.主动转运作用:质膜上的 载体蛋白将离子、营养物和代谢物等逆电化学梯度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的耗能运输。所耗 能量由具 ATP 酶活性的膜蛋白分解 ATP 提供。例如正常生理条件下,人红细胞内 K+的浓度 相当于血浆中的 30 倍,但 K+仍能从血浆进入红细胞内,Na+浓度比血浆中低很多,但 Na+ 仍由红细胞向血浆透出,呈现一种逆浓度梯度的“上坡”运输。 3.入胞和出胞作用:对于蛋白质、多核苷酸和多糖等大分子物质以及颗粒等、是由质膜运动 产生内凹、外凸而入胞和出胞。 (二)受体功能 第二节 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一、上皮组织 特征: 1、分布于体表 2、细胞多、间质少、排列紧密。 3、无血管。 4、具有极性,即游离面和基底面。 5、再生能力强。 功能:保护、分泌、吸收、排泄、感觉、生殖等功能。 分类 (一)被覆上皮: 立方上皮 根据细胞的形态可分为 扁平上皮 柱状上皮 根据细胞层次可分单层和复层。 1、单层 : ①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和间皮及其它)。 ②单层立方上皮。 ③单层柱状上皮。 ④单层纤毛柱状上皮。 ⑤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⑥变移上皮。 2、复层: ①复层扁平上皮(鳞状)。 ②复层柱状上皮。 (二)腺上皮: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所组成的上皮组织称腺上皮,以腺上皮为主所组成的器 官称腺体。 5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外分泌腺 根据排泄途径内分泌腺 外分泌腺的分 1、根据腺体细胞的数量 单细胞腺:单个细胞、杯状细胞 多细胞腺:分泌部(腺泡),排泄部(排泄管)。 2、根据腺细胞排列形状分类: 泡状腺(皮脂腺)、管状腺(胃底腺)、管泡状腺(腮腺)。 、结缔组织 特性: 1、细胞少,间质多, 2、分布广泛,不规则 3、血管丰富:供应自己,并通过渗透作用供应上皮。 4、再生能力较强:因为在系统发生上,它属于分化较低的组织。 功能:支持、保护、连结、营养、防御等。 种类 (一)疏松结缔组织 1、细胞:①成纤维细胞。 ②巨噬细胞 ③肥大细胞。 ④浆细胞 ⑤脂肪细胞 ⑥间充质细胞 2、纤维:①胶原纤维 ②弹性纤维 ③网状纤维 3、基质:主要是蛋白多糖,糖蛋白和水。蛋白多糖主要由透明质酸及硫酸软骨素A、C组成 分子筛:透明质酸大分子链上结合着其他蛋白质,并与硫酸软骨素等共同结合成能限 制某些物质通行的屏障称之 (二)致密结缔组织 (三)脂肪组织 (四)网状结缔组织 (五)软骨组织 结构:软骨细胞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外分泌腺 根据排泄途径 内分泌腺 外分泌腺的分类: 1、根据腺体细胞的数量: 单细胞腺:单个细胞、杯状细胞。 多细胞腺:分泌部(腺泡),排泄部(排泄管)。 2、根据腺细胞排列形状分类: 泡状腺(皮脂腺)、管状腺(胃底腺)、管泡状腺(腮腺)。 二、结缔组织 特性: 1、细胞少,间质多, 2、分布广泛,不规则。 3、血管丰富:供应自己,并通过渗透作用供应上皮。 4、再生能力较强:因为在系统发生上,它属于分化较低的组织。 功能:支持、保护、连结、营养、防御等。 种类 (一)疏松结缔组织 1、细胞: ①成纤维细胞。 ②巨噬细胞。 ③肥大细胞。 ④浆细胞。 ⑤脂肪细胞。 ⑥间充质细胞。 2、纤维: ①胶原纤维。 ②弹性纤维。 ③网状纤维。 3、基质:主要是蛋白多糖,糖蛋白和水。蛋白多糖主要由透明质酸及硫酸软骨素 A、C 组成。 分子筛:透明质酸大分子链上结合着其他蛋白质,并与硫酸软骨素等共同结合成能限 制某些物质通行的屏障称之。 (二)致密结缔组织: (三)脂肪组织: (四)网状结缔组织: (五)软骨组织: 结构: 软骨细胞。 6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间质:「纤维 基质(凝胶状半固体) 特点:①软骨细胞成群,位于陷窝内,称同源(族)细胞群。 ②无血管。 ③纤维丰富 种类:①透明软骨。 ②弹性软骨。 ③纤维软骨。 肌组织 主要由肌细胞(肌纤维)组成,根据结构、功能、分布和神经支配等特点分为三种。 (一)骨骼肌 骨骼肌肌纤维的一般形态结构 肌细胞长柱状,一般长1~40mm。多个核靠近肌膜,肌质(细胞质)内含丰富的线粒体、肌 红蛋白和肌原纤维,肌原纤维与肌纤维长轴一致。肌纤维有横纹 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1、肌膜:表面的基膜和内面的细胞膜。 2、肌原纤维:每条肌原纤维呈明暗相间的带,明带(Ⅰ带,暗带(A带),明带中央有Z线, 暗带中央有H带,H带中央有M线 每条肌原纤维有肌微丝组成,肌微丝分为肌球蛋白微丝和肌动蛋白微丝。肌球蛋白微 丝由肌球蛋白分子构成,位于A带,较粗称粗丝,中间略粗,正中间又伸出一些丝突,形成 M线,H带两侧肌球蛋白微丝的长轴旋转伸出一些等距离的横突(横桥),每周六个,横突与 相邻的肌动蛋白微丝相连,H带没有横突。 肌动蛋白微丝由肌动蛋白分子、原肌球蛋白分子和肌原(钙)蛋白分子构成,较细称 细丝,从Z线上伸出形成Ⅰ带,并伸入A带到H带两侧,形成6条肌动蛋白微丝围绕一条粗 的肌球蛋白微丝的立体图案 3、横小管:肌膜呈漏斗状向内深陷,形成与肌原纤维相垂直的横行细管,称为横小管,也 称丁小管。丁小管环每条肌原纤维,沿二条终池之间穿行。 4、肌质网:是肌质内的滑面内质网,是由薄膜构成的管道系统,也称肌小管,肌小管在A 带与肌原纤维平行排列,在H带彼此分枝吻合成网状,在A带和I带交界处,肌小管汇合成单 条横向膨大的肌小管称为终池。调制肌质内Ca2的浓度。三联体(管)由中间的横小管和两 侧的终池构成。 (二)心肌:属横纹肌,植物性神经支配,不随意肌。 分布:心脏 特点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间质: 纤维 基质(凝胶状半固体) 特点: ①软骨细胞成群,位于陷窝内,称同源(族)细胞群。 ②无血管。 ③纤维丰富。 种类: ①透明软骨。 ②弹性软骨。 ③纤维软骨。 三、肌组织 主要由肌细胞(肌纤维)组成,根据结构、功能、分布和神经支配等特点分为三种。 (一)骨骼肌 骨骼肌肌纤维的一般形态结构: 肌细胞长柱状,一般长 1~40mm。多个核靠近肌膜,肌质(细胞质)内含丰富的线粒体、肌 红蛋白和肌原纤维,肌原纤维与肌纤维长轴一致。肌纤维有横纹。 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1、肌膜 :表面的基膜和内面的细胞膜。 2、肌原纤维:每条肌原纤维呈明暗相间的带,明带(I 带,暗带(A 带),明带中央有 Z 线, 暗带中央有 H 带,H 带中央有 M 线。 每条肌原纤维有肌微丝组成,肌微丝分为肌球蛋白微丝和肌动蛋白微丝。肌球蛋白微 丝由肌球蛋白分子构成,位于 A 带,较粗称粗丝,中间略粗,正中间又伸出一些丝突,形成 M 线,H 带两侧肌球蛋白微丝的长轴旋转伸出一些等距离的横突(横桥),每周六个,横突与 相邻的肌动蛋白微丝相连,H 带没有横突。 肌动蛋白微丝由肌动蛋白分子、原肌球蛋白分子和肌原(钙)蛋白分子构成,较细称 细丝,从 Z 线上伸出形成 I 带,并伸入 A 带到 H 带两侧,形成 6 条肌动蛋白微丝围绕一条粗 的肌球蛋白微丝的立体图案。 3、横小管:肌膜呈漏斗状向内深陷,形成与肌原纤维相垂直的横行细管,称为横小管,也 称丁小管。丁小管环每条肌原纤维,沿二条终池之间穿行。 4、肌质网:是肌质内的滑面内质网,是由薄膜构成的管道系统,也称肌小管,肌小管在A 带与肌原纤维平行排列,在H带彼此分枝吻合成网状,在A带和I带交界处,肌小管汇合成单 条横向膨大的肌小管称为终池。调制肌质内Ca2+的浓度。三联体(管)由中间的横小管和两 侧的终池构成。 (二)心肌:属横纹肌,植物性神经支配,不随意肌。 分布:心脏 特点: 7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1、心肌纤维为短柱状有分支现象 2、一般一个核,位细胞中央,也有2个核的。 3、横纹不太明显 4、肌纤维的连接处有闰盘。 5、肌质网的肌小管简单而又不规则,包绕肌节吻合成网状,无明显的终池,横小管 位Z线。 6、有蒲肯野氏肌纤维。 7、不易疲劳。 无再生能力。 (三)平滑肌:特点:1、细胞梭形,一个核,位中央 2、光镜下肌原纤维不明显。 3、一个肌细胞收缩可使周围的细胞都收缩。 4、再生能力强。 5、植物神经支配,不受意志支配。 分布:内脏器官的壁、血管、淋巴管道等处。 四、神经组织 组成:神经细胞,是形态和功能单位,称为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保护、支持、绝缘、营养的作用,但无传导的作用。 (一)神经元 神经元的形态结构 1、胞体 ①细胞膜:可兴奋细胞膜。 ②细胞核:位中央,大、圆、核仁清楚。 ③细胞质:尼氏体(粗面内质网与游离核糖体)。 神经原纤维(微丝和微管)。 2、突起: ①树突:1~多个。 ②轴突:一个,无尼氏体。轴突表面的细胞膜称轴膜,轴突内的细胞质称轴浆,内有 微丝、微管、线粒体,长管状的滑面内质网。 神经元的分类 1、突起的数目:单极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 假单极神经元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1、心肌纤维为短柱状有分支现象。 2、一般一个核,位细胞中央,也有 2 个核的。 3、横纹不太明显。 4、肌纤维的连接处有闰盘。 5、肌质网的肌小管简单而又不规则,包绕肌节吻合成网状,无明显的终池,横小管 位 Z 线。 6、有蒲肯野氏肌纤维。 7、不易疲劳。 8、无再生能力。 (三)平滑肌:特点:1、细胞梭形,一个核,位中央。 2、光镜下肌原纤维不明显。 3、一个肌细胞收缩可使周围的细胞都收缩。 4、再生能力强。 5、植物神经支配,不受意志支配。 分布:内脏器官的壁、血管、淋巴管道等处。 四、神经组织 组成:神经细胞,是形态和功能单位,称为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保护、支持、绝缘、营养的作用,但无传导的作用。 (一)神经元 神经元的形态结构 1、胞体 ①细胞膜:可兴奋细胞膜。 ②细胞核:位中央,大、圆、核仁清楚。 ③细胞质:尼氏体(粗面内质网与游离核糖体)。 神经原纤维(微丝和微管)。 2、突起: ①树突:1~多个。 ②轴突:一个,无尼氏体。轴突表面的细胞膜称轴膜,轴突内的细胞质称轴浆,内有 微丝、微管、线粒体,长管状的滑面内质网。 神经元的分类 1、突起的数目:单极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 假单极神经元。 8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2、功能:感觉神经元(传入) 运动神经元(传出)。 中间神经元(联合)。 突触 1、概念: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结构功能上的联系点。 2、结构 ①突触前部:突触前膜、突触小泡 ②突触间隙: ③突触后部:突触后膜有特异性蛋白受体。 (二)神经纤维 1、概念:神经元长突起和包在它外表的鞘膜状结构合称神经纤维。 2、结构分类:有髓神经纤维(有鞘、有膜) 无髓神经纤维(有膜无鞘)。 (三)神经末稍 是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是神经与组织器官发生联系的结构。分为:感觉神经末 稍、运动神经末稍 1.感觉神经末稍 是感觉神经元树突的末端装置,与附属结构构成感受器,分为:游离神经末稍和有被 囊神经未稍(环层小体、触觉小体、肌梭、腱梭)。 2.运动神经末稍 泛指运动神经元轴突的末端,终止于肌肉和腺体,形成效应器。 (1)躯体性运动神经末稍(运动终板),是指躯体性运动神经元轴突未稍与骨骼肌细胞结构 和功能的联系点,包括终板前膜,终板间隙和终板后膜三部分。 ①终板前膜:末稍的神经细胞膜,递质小泡有乙酰胆碱递质。 ②终板后膜:对应的肌细胞膜,有凹槽和小皱褶,膜上有特异性受体。 ③终板间隙:有胆碱脂酶。 (2)内脏运动神经末稍,植物性神经分布在心肌、平滑肌、腺上皮的神经末稍。 [附]皮肤 皮肤的结构 二、皮肤的附属结构 三、皮肤的功能和再生 第二章运动系统(8学时) 教学目的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2、功能: 感觉神经元(传入)。 运动神经元(传出)。 中间神经元(联合)。 突触: 1、概念: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结构功能上的联系点。 2、结构: ①突触前部:突触前膜、突触小泡 ②突触间隙: ③突触后部:突触后膜有特异性蛋白受体。 (二)神经纤维 1、概念:神经元长突起和包在它外表的鞘膜状结构合称神经纤维。 2、结构分类:有髓神经纤维(有鞘、有膜)。 无髓神经纤维(有膜无鞘)。 (三)神经末稍: 是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是神经与组织器官发生联系的结构。分为:感觉神经末 稍、运动神经末稍。 1.感觉神经末稍 是感觉神经元树突的末端装置,与附属结构构成感受器,分为:游离神经末稍和有被 囊神经未稍(环层小体、触觉小体、肌梭、腱梭)。 2.运动神经末稍 泛指运动神经元轴突的末端,终止于肌肉和腺体,形成效应器。 (1)躯体性运动神经末稍(运动终板),是指躯体性运动神经元轴突未稍与骨骼肌细胞结构 和功能的联系点,包括终板前膜,终板间隙和终板后膜三部分。 ① 终板前膜:末稍的神经细胞膜,递质小泡有乙酰胆碱递质。 ②终板后膜:对应的肌细胞膜,有凹槽和小皱褶,膜上有特异性受体。 ③终板间隙:有胆碱脂酶。 (2)内脏运动神经末稍,植物性神经分布在心肌、平滑肌、腺上皮的神经末稍。 [附] 皮肤 一、 皮肤的结构 二、 皮肤的附属结构 三、皮肤的功能和再生 第二章 运动系统(8 学时) 教学目的 9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骨的形态结构和理化特性;明确骨连结。关节的构造和 运动;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及结构特点;重点掌握人体脊柱、胸廓、颅骨、骨盆和足弓的结 构特点;了解骨路的形态、构造和分类,主要肌肉的起止点、配布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骨的形态结构与性质,全身主要骨和骨连结 教学难点:直立姿势对骨骼形成的影响。 教学过程 第一节骨和骨连接总论 骨 (一)类型 长骨 long bone 短骨 short bone 扁骨 flat bone 不规则骨 irregular bone长骨 long bone:长管状,分布于四肢,一体两端。骨干、髓腔、 滋养孔、骺、关节面、骺端、骺软骨、骺线。 短骨 short bone:立方形,成群分布于腕和踝部 扁骨 flat bone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 不规则骨 irregular bone:形状不规则,多布于中轴 (二)骨的构造 1、骨质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于骨表面骨松质:海绵状,由骨小梁构成 2、骨膜 periosteum骨(外)膜:纤维结缔组织构成,有丰富血管和神经,对骨的营养、 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骨内膜:衬在髓腔内面和松质间隙内。 3、骨髓 bone marrow红骨髓 red bone marrow黄骨髓 yellow bone marrows、骨的血管 和神经 骨的表面结构 ·突起:突、棘、隆起、粗隆、结节、嵴 凹陷:窝、凹、小凹、沟、压迹 空腔:腔、窦、房、小房 膨大:头、小头、髁、上髁 骨面:面、缘、切迹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骨的形态结构和理化特性;明确骨连结。关节的构造和 运动;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及结构特点;重点掌握人体脊柱、胸廓、颅骨、骨盆和足弓的结 构特点;了解骨路的形态、构造和分类,主要肌肉的起止点、配布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骨的形态结构与性质,全身主要骨和骨连结。 教学难点:直立姿势对骨骼形成的影响。 教学过程 第一节 骨和骨连接总论 一、骨 (一)类型 长骨 long bone 短骨 short bone 扁骨 flat bone 不规则骨 irregular bone 长骨 long bone :长管状,分布于四肢,一体两端。骨干、髓腔、 滋养孔、骺、关节面、骺端、骺软骨、骺线。 短骨 short bone :立方形,成群分布于腕和踝部。 扁骨 flat bone 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 不规则骨 irregular bone :形状不规则,多布于中轴 (二)骨的构造 1、骨质 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于骨表面骨松质:海绵状,由骨小梁构成 2、骨膜 periosteum 骨(外)膜:纤维结缔组织构成,有丰富血管和神经,对骨的营养、 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骨内膜:衬在髓腔内面和松质间隙内。 3、骨髓 bone marrow 红骨髓 red bone marrow 黄骨髓 yellow bone marrow4、骨的血管 和神经 骨的表面结构 •突起:突、棘、隆起、粗隆、 结节、嵴 •凹陷:窝、凹、小凹、沟、压迹 •空腔:腔、窦、房、小房 •膨大:头、小头、髁、上髁 •骨面:面、缘、切迹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