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肠道杆菌 第一节 埃希菌属 第二节 志贺菌属 第三节 沙门菌属 第四节 其他菌属
第八章 肠道杆菌 第一节 埃希菌属 第二节 志贺菌属 第三节 沙门菌属 第四节 其他菌属
第一节 埃希菌属 本菌属中的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是临床上最常 见的分离菌,大多为正常菌群。分布十分广泛,为常见 的条件致病菌。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
第一节 埃希菌属 本菌属中的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是临床上最常 见的分离菌,大多为正常菌群。分布十分广泛,为常见 的条件致病菌。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
一、生物学性状 大肠埃希菌为G-短小杆菌,多数有周身鞭毛、普 通菌毛和性菌毛。 兼性厌氧菌,营养要求不高,普通琼脂平板37℃ 培养24小时即可形成菌落。因能发酵乳糖,故在SS等 鉴别培养基中,可形成红色菌落等。能发酵多种糖类, 产酸产气,IMViC试验结果为+、+、-、-。 具有菌体(O)抗原、荚膜(K)抗原和鞭毛(H) 抗原三种,是血清学分型的依据
一、生物学性状 大肠埃希菌为G-短小杆菌,多数有周身鞭毛、普 通菌毛和性菌毛。 兼性厌氧菌,营养要求不高,普通琼脂平板37℃ 培养24小时即可形成菌落。因能发酵乳糖,故在SS等 鉴别培养基中,可形成红色菌落等。能发酵多种糖类, 产酸产气,IMViC试验结果为+、+、-、-。 具有菌体(O)抗原、荚膜(K)抗原和鞭毛(H) 抗原三种,是血清学分型的依据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又称粘附素,由普通菌毛构成,能凝集红细胞 和粘附粘膜上皮细胞。 定植因子 不耐热肠毒素(LT),通过激活腺苷酸环化 酶,使cAMP浓度增高,导致腹泻。 耐热性肠毒素(ST),通过激活鸟苷酸环化酶, 使cGMP浓度增高,导致腹泻。 K抗原 ——具有抗吞噬作用。 肠毒素 K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又称粘附素,由普通菌毛构成,能凝集红细胞 和粘附粘膜上皮细胞。 定植因子 不耐热肠毒素(LT),通过激活腺苷酸环化 酶,使cAMP浓度增高,导致腹泻。 耐热性肠毒素(ST),通过激活鸟苷酸环化酶, 使cGMP浓度增高,导致腹泻。 K抗原 ——具有抗吞噬作用。 肠毒素 K
二、致病性 (二)所致疾病 1、肠外感染:多见于女性,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 肾炎及其他化脓性炎症。 2、肠内感染: (1)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致婴儿和旅游者腹泻。 (2)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主要致婴幼儿腹泻。 (3)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主要侵犯较大儿童和成人, 可致腹泻、里急后重和脓血便。 (4)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可引起出血性结肠炎和溶 血性尿毒综合征。 (5)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EaggEC):引起婴儿持续性腹泻、脱 水、偶有血便
二、致病性 (二)所致疾病 1、肠外感染:多见于女性,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 肾炎及其他化脓性炎症。 2、肠内感染: (1)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致婴儿和旅游者腹泻。 (2)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主要致婴幼儿腹泻。 (3)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主要侵犯较大儿童和成人, 可致腹泻、里急后重和脓血便。 (4)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可引起出血性结肠炎和溶 血性尿毒综合征。 (5)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EaggEC):引起婴儿持续性腹泻、脱 水、偶有血便
三、微生物学检查 (一)标本的采集 尿液 血液 脓汁 (二)检查方法 直接涂片 分离培养与鉴定 快速诊断试验 卫生细菌学检查
三、微生物学检查 (一)标本的采集 尿液 血液 脓汁 (二)检查方法 直接涂片 分离培养与鉴定 快速诊断试验 卫生细菌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 严格无菌操作 保证饮食卫生安全 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四、防治原则 严格无菌操作 保证饮食卫生安全 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第二节 志贺菌属 志贺菌属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 俗称痢疾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
第二节 志贺菌属 志贺菌属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 俗称痢疾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
一、生物学性状 志贺菌为G-性短小杆菌,无鞭毛,有菌毛。 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易培养,绝大多 数菌株不分解乳糖,故在SS等鉴别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 呈半透明的光滑型菌落。 志贺菌有菌体O抗原,据该抗原中的群、型特异性抗 原不同,可将本菌属分为A、B、C、D四群和若干型及亚 型。我国以B群最为常见。 本菌抵抗力较弱,怕热、怕酸。但易产生抗原、毒 力及耐药性变异
一、生物学性状 志贺菌为G-性短小杆菌,无鞭毛,有菌毛。 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易培养,绝大多 数菌株不分解乳糖,故在SS等鉴别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 呈半透明的光滑型菌落。 志贺菌有菌体O抗原,据该抗原中的群、型特异性抗 原不同,可将本菌属分为A、B、C、D四群和若干型及亚 型。我国以B群最为常见。 本菌抵抗力较弱,怕热、怕酸。但易产生抗原、毒 力及耐药性变异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侵袭力 ——菌毛粘附肠粘膜表面,侵入上皮细胞内生长,致上皮 细胞死亡,血栓形成,引起局部炎症反应。 毒素 内毒素——作用于肠粘膜,使其通透性增加,促 进内毒素吸收,引起发热、神志障碍、 中毒性休克;肠粘膜溃疡,出现脓血 便;肠功能紊乱,引起腹痛、腹泻、里 急后重等症。 外毒素——可引起神经麻痹,细胞坏死和水样腹泻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侵袭力 ——菌毛粘附肠粘膜表面,侵入上皮细胞内生长,致上皮 细胞死亡,血栓形成,引起局部炎症反应。 毒素 内毒素——作用于肠粘膜,使其通透性增加,促 进内毒素吸收,引起发热、神志障碍、 中毒性休克;肠粘膜溃疡,出现脓血 便;肠功能紊乱,引起腹痛、腹泻、里 急后重等症。 外毒素——可引起神经麻痹,细胞坏死和水样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