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一中2009-201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卷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学术界长期流行一种见解,认为老子、庄子为道家,这是一种误解。春秋战国时期,只有老 子学派、庄子学派。老子与庄子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老子与庄子都从未自称为“道家”,只 有儒家自称为儒,墨家自称为墨。儒墨两家各有自己一派的传承关系。孔子、子思、曾子、 子夏、孟子、荀子均有传承关系,墨家有巨子相袭制度。儒墨两家,系统清楚,号称显学。 汉代司马谈《论大家要旨》第一次提出“道家”名称,反映了汉朝政治统一后,思想界趋向统 一的思潮趋势。汉初道家是吸收儒、墨、阴阳、名、法各家思想而创立的新体系。老子、庄 子是阴阳、名、法出现以前的人。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它形成于东汉末年,方术、巫术是它的前身。神仙方术信仰由 来已久,古代巫、史、祝、卜是与神打交道的专家,他们处在国家的领导层。民间巫术用符 水治病,借卜筮占吉凶。战国以后,神仙方士宣传吃不死之药可以长生,投合上层贵族要求 长期享乐的欲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广大群众缺医少药,方士们用符水治病,驱鬼祭神,在 下层群众中也得到推广,还没有系统的理论。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民生困苦,才出现 了《太平经》。此书成书时间约在东汉安帝、顺帝统治时期,此书为集体创作,书成于于吉、 宫崇等人之手 道教建立后,沿着两条路线传播。上层路线与历代朝廷、官方相配合,可以称为正统的 官方道教。还有在社会下层广大群众中传播的道教,它与民间巫术、符咒结合得比较紧。农 民起义往往利用道教这个组织形式。黄巾起义就是第一次道教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例子。宋 代的方腊,清末的义和团也属这一类。理论研究,典籍著作,教义发挥,与佛教之间长期互 相争辩,属于官方道教。从北宋开始编辑道教全集《道藏》多达七千多卷。官方道教与民间 道教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如民间与官方的道教都很重视符咒、炼丹、气功等。佛教到后期
吉林一中 2009-2010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卷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学术界长期流行一种见解,认为老子、庄子为道家,这是一种误解。春秋战国时期,只有老 子学派、庄子学派。老子与庄子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老子与庄子都从未自称为“道家”,只 有儒家自称为儒,墨家自称为墨。儒墨两家各有自己一派的传承关系。孔子、子思、曾子、 子夏、孟子、荀子均有传承关系,墨家有巨子相袭制度。儒墨两家,系统清楚,号称显学。 汉代司马谈《论大家要旨》第一次提出“道家”名称,反映了汉朝政治统一后,思想界趋向统 一的思潮趋势。汉初道家是吸收儒、墨、阴阳、名、法各家思想而创立的新体系。老子、庄 子是阴阳、名、法出现以前的人。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它形成于东汉末年,方术、巫术是它的前身。神仙方术信仰由 来已久,古代巫、史、祝、卜是与神打交道的专家,他们处在国家的领导层。民间巫术用符 水治病,借卜筮占吉凶。战国以后,神仙方士宣传吃不死之药可以长生,投合上层贵族要求 长期享乐的欲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广大群众缺医少药,方士们用符水治病,驱鬼祭神,在 下层群众中也得到推广,还没有系统的理论。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民生困苦,才出现 了《太平经》。此书成书时间约在东汉安帝、顺帝统治时期,此书为集体创作,书成于于吉、 宫崇等人之手。 道教建立后,沿着两条路线传播。上层路线与历代朝廷、官方相配合,可以称为正统的 官方道教。还有在社会下层广大群众中传播的道教,它与民间巫术、符咒结合得比较紧。农 民起义往往利用道教这个组织形式。黄巾起义就是第一次道教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例子。宋 代的方腊,清末的义和团也属这一类。理论研究,典籍著作,教义发挥,与佛教之间长期互 相争辩,属于官方道教。从北宋开始编辑道教全集《道藏》多达七千多卷。官方道教与民间 道教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如民间与官方的道教都很重视符咒、炼丹、气功等。佛教到后期
大乘兴起,崇拜的偶像越来越多,引出了许多佛,不止释迦牟尼一位。道教到了南北朝时 神也越来越多,有等级品位,老子这个形象也被塑造得更加神秘,演变成“太上老君”。 老子是哲学家,不是宗教家。与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情况不同。老子的著作是 学术性的,不是宗教性的。老子哲学讲无为、清静、合一,与道教的宗教修养有关,但老子 的哲学思想体系,与道教毕竟有所不同。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那是很晚的事了。东汉末年, 汉中张鲁信奉五斗米道,令信徒们念《老子》五千文。念《老子》的也仅限于汉中地区巴蜀 的五斗米道。中原广大地区的道教徒信奉《太平经》,这是一百多卷的大书,内容庞杂,没 有多少老子的思想。 1、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老子庄子为道家时所用依据的一项是() A、“道家”名称是汉代司马谈在《论大家要旨》中第一次提出的 B、儒墨两家各有自己一派的传承关系,系统清楚,号称显学 C、孔子、子思、曾子等自称儒家,墨子等自称为墨家,老子、庄子从未自称为“道家 D、老子与庄子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只有老子学派、庄子学派。 2、对原文有关老子的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东汉末年,老子的思想对道教的影响,仅限于汉中地区巴蜀的五斗米道。 B、官方道教与民间道教都很重视理论研究、典籍著作、教义发挥,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C、南北朝时,老子演变成“太上老君”,是受佛教大乘兴起的影响 D、《老子》不是宗教性的著作,东汉末年,汉中张鲁开始把它奉为道教典籍。 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与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一样,都是随着宗教的发展而从人变成神的。 B、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是因为其哲学思想为道教的宗教修养提供了理论基础
大乘兴起,崇拜的偶像越来越多,引出了许多佛,不止释迦牟尼一位。道教到了南北朝时, 神也越来越多,有等级品位,老子这个形象也被塑造得更加神秘,演变成“太上老君”。 老子是哲学家,不是宗教家。与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情况不同。老子的著作是 学术性的,不是宗教性的。老子哲学讲无为、清静、合一,与道教的宗教修养有关,但老子 的哲学思想体系,与道教毕竟有所不同。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那是很晚的事了。东汉末年, 汉中张鲁信奉五斗米道,令信徒们念《老子》五千文。念《老子》的也仅限于汉中地区巴蜀 的五斗米道。中原广大地区的道教徒信奉《太平经》,这是一百多卷的大书,内容庞杂,没 有多少老子的思想。 1、 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老子庄子为道家时所用依据的一项是( ) A、“道家”名称是汉代司马谈在《论大家要旨》中第一次提出的。 B、儒墨两家各有自己一派的传承关系,系统清楚,号称显学。 C、孔子、子思、曾子等自称儒家,墨子等自称为墨家,老子、庄子从未自称为“道家”。 D、老子与庄子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只有老子学派、庄子学派。 2、对原文有关老子的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汉末年,老子的思想对道教的影响,仅限于汉中地区巴蜀的五斗米道。 B、 官方道教与民间道教都很重视理论研究、典籍著作、教义发挥,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C、 南北朝时,老子演变成“太上老君”,是受佛教大乘兴起的影响。 D、 《老子》不是宗教性的著作,东汉末年,汉中张鲁开始把它奉为道教典籍。 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子与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一样,都是随着宗教的发展而从人变成神的。 B、 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是因为其哲学思想为道教的宗教修养提供了理论基础
C、黄巾起义、方腊起义、义和团,都是以《太平经》为指导思想的农民起义。 D、道家的出现,是汉朝政治统一后,思想界趋向统一的思潮发展的结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 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 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 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 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 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 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 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 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 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 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 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 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羁旅入秦,取秦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 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岂要胜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恶能 激乎! 注:①釜鬲:行厨炊具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C、 黄巾起义、方腊起义、义和团,都是以《太平经》为指导思想的农民起义。 D、 道家的出现,是汉朝政治统一后,思想界趋向统一的思潮发展的结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0 分) (一)文言文阅读(17 分)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 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 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 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 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 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 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 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 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 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 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 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 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羁旅入秦,取秦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 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岂要胜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恶能 激乎! 注:①釜鬲:行厨炊具 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学干诸侯 求托、请托 B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使迫、困窘 C.及见之,又倨 傲慢、放肆 D昭王新说蔡泽 学说 5.下列全都能体现蔡泽智慧与谋略的一组是( ①之韩、魏、遇夺釜鬲于途 ②使人宣言以感怒范雎 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 ④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⑤乃谢病归相印 ⑥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A.①③⑤B.③④⑥C.②⑤⑥D.①②④ 6.下列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雎心里不快,除了蔡泽仅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的倨傲之外,最主要的是蔡泽的到来对 他构成了威胁 B.范雎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对三人的真实看法,范雎 这样说,更多的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 C.太史公认为,蔡泽之所以能够“垂功于天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困于赵而被逐 到韩魏又失釜鬲之后能够激励自奋
A.游学干诸侯 求托、请托 B.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 使……窘迫、困窘 C.及见之,又倨 傲慢、放肆 D 昭王新说蔡泽 学说 5.下列全都能体现蔡泽智慧与谋略的一组是( ) ①之韩、魏、遇夺釜鬲于途 ②使人宣言以感怒范雎 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 ④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⑤乃谢病归相印 ⑥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②④ 6.下列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雎心里不快,除了蔡泽仅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的倨傲之外,最主要的是蔡泽的到来对 他构成了威胁。 B.范雎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对三人的真实看法,范雎 这样说,更多的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 C.太史公认为,蔡泽之所以能够“垂功于天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困于赵而被逐, 到韩魏又失釜鬲之后能够激励自奋
D.太史公引用韩非“长袖善舞,多钱善贾”的话,是为了说明建立功业要有凭借和条件的道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4分) (2)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3分) 8.课内文言文翻译(5分)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玉堂,翰林院。此词作于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所作。 (1)“别后有谁来”中,苏轼作“别”的是什么地方?对别后有没有人来,词人所作回答有 怎样的妙处?(4分)
D.太史公引用韩非“长袖善舞,多钱善贾”的话,是为了说明建立功业要有凭借和条件的道 理。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4 分) (2)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3 分) 8.课内文言文翻译(5 分)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 (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 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玉堂,翰林院。此词作于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所作。 (1)“别后有谁来”中,苏轼作“别”的是什么地方?对别后有没有人来,词人所作回答有 怎样的妙处?(4 分)
(2)“一犁春雨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三)古诗文默写(5分) 10、默写填空 (1)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2)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而后人哀之:(杜牧《阿房宫赋》) (4),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乙选考卷 请考生在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必须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免费的午餐 刘心武
(2)“一犁春雨”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4 分) (三)古诗文默写 (5 分) 10、默写填空: (1)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2)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而后人哀之;(杜牧《阿房宫赋》) (4) ,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乙 选考卷 请考生在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必须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免 费 的 午 餐 刘心武
父亲在世时,曾向我讲述过他年轻时所获得过的一次免费午餐 那是20世纪20年代初,父亲才十七八岁,因为祖父远行,而后祖母对他极为吝啬,所 以他离开了家庭,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那时他的维生手段之一,是代人投考名牌大学,他 也实在是有应考的才能与气数,竟每回都能高中。但是他从那些私雇他冒考的少爷手里,每 回也得不到几个钱,用不上多久便又一筹莫展。父亲本人何尝不想进入名牌大学,但纵使他 让自己考取了头一名,也没钱缴纳学费。就算学校爱才如渴,准许他减免学费,他也无法应 付食宿等方面的开支,而勤工俭学,路子也不是那么好找;惟一的办法,便是设法贷到一笔 款,毕业后尽早归还。谁能贷给他款呢?想来想去,有这种实力并可能情愿的,应在祖父所 交往的伯叔辈中。父亲在那一年的夏天为自己去应考,以优异成绩被协和医学院放榜录取, 这令他万分兴奋,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既是祖父对他的期望也是他自己的夙愿,于是筹措 入学读书的费用便成了当务之急。他经过一番盘算,决定向自己的一位老友求助,该人当时 在社会上已享有很大的名气,经济状况极佳,并且从小看着他长大。父亲找到了那位名人 住在一所很堂皇的四合院里。该人见了父亲,不待父亲发话,便感慨万端地说了很多同情的 话。父亲听了非常感动,原来这位伯伯很了解情况,并关爱着自己,于是便倾诉起自己的具 体窘境和祈盼来。名人没听完便有电话打来,一连接听打出了几个电话后,名人便蔼然可亲 地对父亲说,中午有个饭局,无妨一同去,席间可以继续聊。 父亲跟着那位名人,乘坐当时仍颇时髦的弹簧马车,到了前门外的“撷英番菜馆”,这是当时 显贵名流们才有财力与雅兴去消费的一家最著名的西餐馆 祖父在北京时不曾带父亲吃过这么高档的西餐,想到这一点父亲便更加感激那位伯伯的 厚待。而这一切都还并不是主要的,更令父亲念念不忘的,是那天在席间出现的,几乎都是 后来进入历史的人物,有的是社会活动家,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学者、教授。刚进入餐厅 时父亲惶恐不安,非常自卑。但那位名人牵着他的手引他入席,并向大家介绍说他是祖父的 公子,显然祖父在众人心目中也是有相当分量的,父亲发现席间的名流们对他都很友善,于 是也就慢慢放松下来?那是父亲青年时代所享用到的一次高档、丰美、雅致的免费午餐,令 我听来也不禁神往。父亲没有详细地向我讲述这顿免费午餐的结局,但有一点那是交代得很 清楚的:他没能从那位名流伯伯那里得到另外的帮助 我问父亲:“您饭都吃了,为什么不能要求他借给您钱呢?
父亲在世时,曾向我讲述过他年轻时所获得过的一次免费午餐。 那是 20 世纪 20 年代初,父亲才十七八岁,因为祖父远行,而后祖母对他极为吝啬,所 以他离开了家庭,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那时他的维生手段之一,是代人投考名牌大学,他 也实在是有应考的才能与气数,竟每回都能高中。但是他从那些私雇他冒考的少爷手里,每 回也得不到几个钱,用不上多久便又一筹莫展。父亲本人何尝不想进入名牌大学,但纵使他 让自己考取了头一名,也没钱缴纳学费。就算学校爱才如渴,准许他减免学费,他也无法应 付食宿等方面的开支,而勤工俭学,路子也不是那么好找;惟一的办法,便是设法贷到一笔 款,毕业后尽早归还。谁能贷给他款呢?想来想去,有这种实力并可能情愿的,应在祖父所 交往的伯叔辈中。父亲在那一年的夏天为自己去应考,以优异成绩被协和医学院放榜录取, 这令他万分兴奋,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既是祖父对他的期望也是他自己的夙愿,于是筹措 入学读书的费用便成了当务之急。他经过一番盘算,决定向自己的一位老友求助,该人当时 在社会上已享有很大的名气,经济状况极佳,并且从小看着他长大。父亲找到了那位名人, 住在一所很堂皇的四合院里。该人见了父亲,不待父亲发话,便感慨万端地说了很多同情的 话。父亲听了非常感动,原来这位伯伯很了解情况,并关爱着自己,于是便倾诉起自己的具 体窘境和祈盼来。名人没听完便有电话打来,一连接听打出了几个电话后,名人便蔼然可亲 地对父亲说,中午有个饭局,无妨一同去,席间可以继续聊。 父亲跟着那位名人,乘坐当时仍颇时髦的弹簧马车,到了前门外的“撷英番菜馆”,这是当时 显贵名流们才有财力与雅兴去消费的一家最著名的西餐馆。 祖父在北京时不曾带父亲吃过这么高档的西餐,想到这一点父亲便更加感激那位伯伯的 厚待。而这一切都还并不是主要的,更令父亲念念不忘的,是那天在席间出现的,几乎都是 后来进入历史的人物,有的是社会活动家,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学者、教授。刚进入餐厅 时父亲惶恐不安,非常自卑。但那位名人牵着他的手引他入席,并向大家介绍说他是祖父的 公子,显然祖父在众人心目中也是有相当分量的,父亲发现席间的名流们对他都很友善,于 是也就慢慢放松下来? 那是父亲青年时代所享用到的一次高档、丰美、雅致的免费午餐,令 我听来也不禁神往。父亲没有详细地向我讲述这顿免费午餐的结局,但有一点那是交代得很 清楚的:他没能从那位名流伯伯那里得到另外的帮助。 我问父亲:“您饭都吃了,为什么不能要求他借给您钱呢?
父亲说:“他们一直聊得很欢,我简直没有办法插进话去。” 我再问:“吃完饭,您可以单独向他提出呀? 父亲说“饭局一散,我发现他们都忙极了,各人都有自己的下一站。我实际上也没有办法 找到一个单独的机会,人们都纷纷礼貌地,甚至可以说是带有爱怜之情地跟我握手告别。” 我还问:“那么,您可以再到他家里找他呀?” 父亲说:“也曾有过那样的念头,不过,没有去。 我说:“是因为觉得他太虚伪了吧? 父亲正色道:“不!怎么能怪人家虚伪呢?那顿午餐,人家让我一起去,是出于真心真意的!” 我说:“可是,他到头来没有借给您钱呀!” 父亲说:“这就是我讲这件事给你听,要你悟出来的别人不该你不欠你!在你一生中,你应 该尽量去帮助别人,可是却一定不要有依赖别人的想法!别人可能会向你提供一顿免费午餐, 但你自己一生的餐饭事业,还是需要你自己去挣出来!” 我正琢磨这话,父亲又说:“其实,后来我成家立业以后,也曾无意中这样对待过别人。我 可以请他一餐饭,听他诉苦,给他些安慰。可是,要我付出相当的代价帮助他,往往还是下 不了决心。也许,除非是你那时不帮他他就马上活不下去。人际之间,还是这样为好一 以给一顿免费午餐,却还是希望每个人自己想办法,去安身立命!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最后“父亲”说“也曾无意中拒绝过别人的求助”,这里表现了父亲淡淡的悔恨。 B、起初,“父亲”代人投考,并不是他自己不想上大学,而是他知道即使考了第一名,他也 没钱交学费和生活费,所以,只能把替别人考试作为谋生手段之
父亲说:“他们一直聊得很欢,我简直没有办法插进话去。” 我再问:“吃完饭,您可以单独向他提出呀?” 父亲说:“饭局一散,我发现他们都忙极了,各人都有自己的下一站。我实际上也没有办法 找到一个单独的机会,人们都纷纷礼貌地,甚至可以说是带有爱怜之情地跟我握手告别。” 我还问:“那么,您可以再到他家里找他呀?” 父亲说:“也曾有过那样的念头,不过,没有去。” 我说:“是因为觉得他太虚伪了吧?” 父亲正色道:“不!怎么能怪人家虚伪呢?那顿午餐,人家让我一起去,是出于真心真意的!” 我说:“可是,他到头来没有借给您钱呀!” 父亲说:“这就是我讲这件事给你听,要你悟出来的:别人不该你不欠你!在你一生中,你应 该尽量去帮助别人,可是却一定不要有依赖别人的想法!别人可能会向你提供一顿免费午餐, 但你自己一生的餐饭事业,还是需要你自己去挣出来!” 我正琢磨这话,父亲又说:“其实,后来我成家立业以后,也曾无意中这样对待过别人。我 可以请他一餐饭,听他诉苦,给他些安慰。可是,要我付出相当的代价帮助他,往往还是下 不了决心。也许,除非是你那时不帮他他就马上活不下去。人际之间,还是这样为好——可 以给一顿免费午餐,却还是希望每个人自己想办法,去安身立命!”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 A.、小说最后“父亲”说“也曾无意中拒绝过别人的求助”,这里表现了父亲淡淡的悔恨。 B、起初,“ 父亲”代人投考,并不是他自己不想上大学,而是他知道即使考了第一名,他也 没钱交学费和生活费,所以,只能把替别人考试作为谋生手段之一
C、祖父的朋友表达了对父亲的理解,又带父亲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但最终也没有给予父 亲想要的帮助。父亲起初也有一些抱怨,但随着年龄的长大,渐渐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D、这篇小说以“免费午餐”作为题目,因为“免费午餐”既是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同时又是 行文线索。 E、父亲给“我”讲他的故事的目的是希望“我”能成为像名流伯伯那样被别人求助的人,而不 要成为向别人求助的人,即希望“我”成为一名成功人士 12、请概括小说第二段的主要内容,简要分析该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分4) 14、小说中通过写“父亲”叙述自己的经历以及“父亲”与“我”的对话,能让你悟出怎样的生 活道理?(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严文井:一口柔和的井
C、祖父的朋友表达了对父亲的理解,又带父亲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但最终也没有给予父 亲想要的帮助。父亲起初也有一些抱怨,但随着年龄的长大,渐渐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D、这篇小说以“免费午餐”作为题目,因为“免费午餐”既是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同时又是 行文线索。 E、父亲给“我”讲他的故事的目的是希望“我”能成为像名流伯伯那样被别人求助的人,而不 要成为向别人求助的人,即希望“我”成为一名成功人士。 12、请概括小说第二段的主要内容,简要分析该段在文中的作用。(4 分) 1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分 4) 14、小说中通过写“父亲”叙述自己的经历以及“父亲”与“我”的对话, 能让你悟出怎样的生 活道理?(6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严文井:一口柔和的井
林天宏 ①许多拜访过严文井的人,都在文章里描写过他和他养的猫。其中最为传神的文字如下: ②穿着深蓝色中山装的严文井,衣襟上有着明显的油渍,肩上散落着头皮屑。一只黑花猫 不停地在我们俩周围踱来踱去,在他身上爬上爬下。他任凭这只猫不断地在身上腻,偶尔耐 心和它说两句话……就像猫是他溺爱的孩子。” ③严文井爱猫,最多的时候,家中曾养过7只猫。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他自己吃清汤面,却 给猫开鱼罐头:送人照片,也是他和猫的合影。他还不时借猫幽默一下,说猫和人一样有感 情,但人有时候还没猫伟大。比如,“我家的猫寻找爱情,会毫不犹豫地从三楼跳下,人有 这样勇敢吗?” ④有人问过严文井,喜爱小动物和写童话,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他回答道:“没有孩子 没有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没有美丽的幻想,没有浪漫的精神则一定不会有童话。” ⑤柔和,是严文井最爱用的一个词,在他的作品中频频出现:“我的心是柔和的”、“妻看着 我,目光渐渐转向柔和”、“我们的心很柔和,还要继续保持柔和”。 ⑥他的代表作《啊,你盼望的那个原野》,写给他去世的爱人,他们在投奔延安的路上相遇, 然后相爱,直到她生命的尽头。时至今日,还有读者感叹:“奇怪,一个老头,怎么能写出 那么唯美、感性的文字?”于是,便有文学评论家把这个“童话爷爷”比喻成“一口井”,“那种 流淌出的柔和的美感,好像是底色,铺陈在他作品的字里行间” ⑦但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这样的“资产阶级情调”,无疑不合时宜。尽管长期 担任作协的领导,但在旁人眼中,严文井似乎属于“刻意被权力边缘化的角色”。“文革”中 他的一次检讨竟这样开头:“春天,我看见一个穿红衣的少女骑着自行车从林阴道上过来, 我感受到一种诗意和美”作家阎纲回忆,“5·16”之后,他被打成现行反革命,白天干活 儿,晚上接受批斗。一天夜里,他经过严文井床头,蚊帐中突然伸出一只手来,塞给他几颗 水果糖,使得他“原本绝望的心,顿生出强烈的感激” ⑧许多人劝严文井也写写那段岁月的回忆,他却拒绝了,因为“不好说”,而且“会伤害许多 人”。他宁愿用一幅自画像来解剖自己,并郑重地钤(qian盖)上了自己的印章,分赠给同
林天宏 ①许多拜访过严文井的人,都在文章里描写过他和他养的猫。其中最为传神的文字如下: ②“穿着深蓝色中山装的严文井,衣襟上有着明显的油渍,肩上散落着头皮屑。一只黑花猫 不停地在我们俩周围踱来踱去,在他身上爬上爬下。他任凭这只猫不断地在身上腻,偶尔耐 心和它说两句话……就像猫是他溺爱的孩子。” ③严文井爱猫,最多的时候,家中曾养过 7 只猫。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他自己吃清汤面,却 给猫开鱼罐头;送人照片,也是他和猫的合影。他还不时借猫幽默一下,说猫和人一样有感 情,但人有时候还没猫伟大。比如,“我家的猫寻找爱情,会毫不犹豫地从三楼跳下,人有 这样勇敢吗?” ④有人问过严文井,喜爱小动物和写童话,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他回答道:“没有孩子, 没有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没有美丽的幻想,没有浪漫的精神……则一定不会有童话。” ⑤柔和,是严文井最爱用的一个词,在他的作品中频频出现:“我的心是柔和的”、“妻看着 我,目光渐渐转向柔和”、“我们的心很柔和,还要继续保持柔和”。 ⑥他的代表作《啊,你盼望的那个原野》,写给他去世的爱人,他们在投奔延安的路上相遇, 然后相爱,直到她生命的尽头。时至今日,还有读者感叹:“奇怪,一个老头,怎么能写出 那么唯美、感性的文字?”于是,便有文学评论家把这个“童话爷爷”比喻成“一口井”,“那种 流淌出的柔和的美感,好像是底色,铺陈在他作品的字里行间”。 ⑦但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这样的“资产阶级情调”,无疑不合时宜。尽管长期 担任作协的领导,但在旁人眼中,严文井似乎属于“刻意被权力边缘化的角色”。“文革”中, 他的一次检讨竟这样开头:“春天,我看见一个穿红衣的少女骑着自行车从林阴道上过来, 我感受到一种诗意和美……”作家阎纲回忆,“5•16”之后,他被打成现行反革命,白天干活 儿,晚上接受批斗。一天夜里,他经过严文井床头,蚊帐中突然伸出一只手来,塞给他几颗 水果糖,使得他“原本绝望的心,顿生出强烈的感激”。 ⑧许多人劝严文井也写写那段岁月的回忆,他却拒绝了,因为“不好说”,而且“会伤害许多 人”。他宁愿用一幅自画像来解剖自己,并郑重地钤(qián 盖)上了自己的印章,分赠给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