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4月24日上午9:00到11:30 WORD录入及解析者:程道流 邮箱:cd3202@163com新浪博客;htp//blog.sina.com.cn/u/1050241884 作为今年合肥市模考的“收官之作”—2010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俗称“三模”考 试),已于4月25日下午落下帷幕。相比前两次模考,广大考生更是充满期待,“三模”历 来被考生及家长视为高考前的最后一次大练兵。本次模考有什么样的变与不变,又透出什么 样的新信息,都有待于我们高三一线的老师对试卷本身进行细致的研究,本人一直认为,作 为高三教师,这应是责无旁贷。为了抛砖引玉,现将本人对语文试卷的一己之见奉献给各位 同仁,敬请同行专家斧正。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难易度与文本材料的选择是紧密相关的,从合肥三次模拟和全省其他地 市模拟试卷的选文看,论述的话题及内容,大都是与学生阅读有密切联系,而且也具有时代 性,较为浅显,没有艰涩难懂的诸如哲学论著中的文字。 从命制的题目看,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点较为明确(一般是三个点),题目的设置具有 定的规律。正确项的设置往往是对原文内容的变形、重组,如改变顺序、跳跃相加、解释、 概括。错误项的设置往往是对原文内容作很小的变动,主要是设置干扰角度来误导考生选择 错误的选项,如张冠李戴,曲解原意;随意引申,任意拔高、贬损:真真假假,正误参半 以偏概全,妄加推断,强加因果:无中生有,夸大事实:时态混淆等。这就导致不少考生误 选,特别是那些没有看懂题意的考生
合肥市 2010 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4 月 24 日上午 9:00 到 11:30 WORD 录入及解析者:程道流 邮箱:cdl3202@163.com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050241884 作为今年合肥市模考的“收官之作”——2010 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俗称“三模”考 试),已于 4 月 25 日下午落下帷幕。相比前两次模考,广大考生更是充满期待,“三模”历 来被考生及家长视为高考前的最后一次大练兵。本次模考有什么样的变与不变,又透出什么 样的新信息,都有待于我们高三一线的老师对试卷本身进行细致的研究,本人一直认为,作 为高三教师,这应是责无旁贷。为了抛砖引玉,现将本人对语文试卷的一己之见奉献给各位 同仁,敬请同行专家斧正。 第 I 卷 阅读题(共 66 分) 一、(9 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难易度与文本材料的选择是紧密相关的,从合肥三次模拟和全省其他地 市模拟试卷的选文看,论述的话题及内容,大都是与学生阅读有密切联系,而且也具有时代 性,较为浅显,没有艰涩难懂的诸如哲学论著中的文字。 从命制的题目看,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点较为明确(一般是三个点),题目的设置具有一 定的规律。正确项的设置往往是对原文内容的变形、重组,如改变顺序、跳跃相加、解释、 概括。错误项的设置往往是对原文内容作很小的变动,主要是设置干扰角度来误导考生选择 错误的选项,如张冠李戴,曲解原意;随意引申,任意拔高、贬损;真真假假,正误参半; 以偏概全,妄加推断,强加因果;无中生有,夸大事实;时态混淆等。这就导致不少考生误 选,特别是那些没有看懂题意的考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阅读之惑:人文何用? 刘伟见 如今一进书店,占据畅销榜上的多是生活实用类书籍,不是身体保健类的读物就是职场竞技 类的作品,就连小说,也是官场、职场类小说最火。思想、哲学、文化类的人文读本已经很 难销售上榜了一—社会竞争、实用至上的思想日益延伸到了出版。一个时代人文作品的创作 与传统经典的阅读往往与其时代精神状况相关,行走在实用凸显、人文消退的书的丛林里, 阅读之惑油然而生:人文何用?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新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高锟先生恰恰是一位中国传 统文化修养很高的学者。今年10月2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一项议案,纪念孔子诞辰 560周年:原因是孔子在“哲学、社会和政治思想方面作出的无价贡献”。对于孔子思想 我们至今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农耕文化的落后思想。这使人想起《法华经》中佛祖以三车 比喻人自身本有宝藏,而一味向外寻求。传统文化的疏离,使国人陷入对本国文化的无知和 对来自外人赞誉的诧异中 不久前辞世的科学大家钱学森先生在与温家宝总理见面时曾说,人才培养不仅要学科学知 识,也很需要人文艺术知识。最近,武汉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诺贝尔奖获得者辞典》中, 讲述了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丰富人文修养的故事。如法国科学家里歇,他同时是一位诗 人和小说家。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写的《创造力与自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于东西方 的考察》则大力推崇中国的老庄,认为自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 人文是什么,是人由历史、现实而提升出来的精神气质,它呈现、凝结于文化之中。就像人 皆有骨架身体,但人的修养体现在他的精气神中。但现实发生的倒置是:人必须以生理需求 作为第一要义然后再满足精神需求。生理需求一旦满足后,精神需求反而无所适从。所以, 人文润泽恰如生理需求,是人快乐生活之两翼。阅读与此同理,我们不能只迷失在知识丛林 的获取中,还要体会阅读带给我们内心的安静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阅读之惑:人文何用? 刘伟见 如今一进书店,占据畅销榜上的多是生活实用类书籍,不是身体保健类的读物就是职场竞技 类的作品,就连小说,也是官场、职场类小说最火。思想、哲学、文化类的人文读本已经很 难销售上榜了——社会竞争、实用至上的思想日益延伸到了出版。一个时代人文作品的创作 与传统经典的阅读往往与其时代精神状况相关,行走在实用凸显、人文消退的书的丛林里, 阅读之惑油然而生:人文何用?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新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高锟先生恰恰是一位中国传 统文化修养很高的学者。今年 10 月 28 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一项议案,纪念孔子诞辰 2560 周年:原因是孔子在“哲学、社会和政治思想方面作出的无价贡献”。对于孔子思想, 我们至今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农耕文化的落后思想。这使人想起《法华经》中佛祖以三车 比喻人自身本有宝藏,而一味向外寻求。传统文化的疏离,使国人陷入对本国文化的无知和 对来自外人赞誉的诧异中。 不久前辞世的科学大家钱学森先生在与温家宝总理见面时曾说,人才培养不仅要学科学知 识,也很需要人文艺术知识。最近,武汉出版社出版的《20 世纪诺贝尔奖获得者辞典》中, 讲述了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丰富人文修养的故事。如法国科学家里歇,他同时是一位诗 人和小说家。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写的《创造力与自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于东西方 的考察》则大力推崇中国的老庄,认为自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 人文是什么,是人由历史、现实而提升出来的精神气质,它呈现、凝结于文化之中。就像人 皆有骨架身体,但人的修养体现在他的精气神中。但现实发生的倒置是:人必须以生理需求 作为第一要义然后再满足精神需求。生理需求一旦满足后,精神需求反而无所适从。所以, 人文润泽恰如生理需求,是人快乐生活之两翼。阅读与此同理,我们不能只迷失在知识丛林 的获取中,还要体会阅读带给我们内心的安静
人文涵养缺失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忽略了本国传统文化是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人们不能 选择自己出身的文化环境,所以对事物理解的视角与自身成长环境密切联系。同理,人们无 法逃离母体文化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因为一国之母体文化不仅表现在书籍上,还表现在典章 制度、器物风俗、行为礼仪、风俗习惯上。读书不仅要读书本,还要读山川、读风物。确实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临河川而叹逝水,其中蕴味,大可玩味。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 中言山川之登临,可使所读之书与事理情景相接通,与此同理。所以,提高我们的人文涵养, 要从学习本国的文化精要开始。 当前面临的一个困惑是:知识界通晓传统的大家很少,一提倡就容易陷入利弊之争。通过学 习浅尝传统之妙的人又在某种名利驱动下去大讲传统,面临理论质疑又难以回应。日益分歧 的多元主张使大众无所适从,人文涵养之提升可谓难矣。在竞争之余思考一下生命的价值和 生活的趣味,在忙碌之余放一把椅子在阳台看看十五的月亮,而不是只在八月十五才看一眼 圆月,在不断获取的时候尝试一下放弃,把眼前的得失放到长期的规划中去考量,通过阅读 获得历史的先贤们关于生命、生活的主张,也许你能得到整理个人身心的积极启发。因此 从畅销榜杂乱的实用误导中走出来,阅读人文,丰富情趣 (2009年12月1日《中国青年报》)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人文消退”在当今出现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与当今时代精神密切关联,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实用至上的思想日益延伸 B.部分国人对本国文化的无知或错误认识,忽略了它是提高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 C.当今日益分歧的多元主张导致人们无所适从,学界有不能及时廓清迷雾,正面引导 D.片面追求生理需求的满足,迷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无法体会阅读带来的内心安静 【答案】D
人文涵养缺失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忽略了本国传统文化是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人们不能 选择自己出身的文化环境,所以对事物理解的视角与自身成长环境密切联系。同理,人们无 法逃离母体文化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因为一国之母体文化不仅表现在书籍上,还表现在典章 制度、器物风俗、行为礼仪、风俗习惯上。读书不仅要读书本,还要读山川、读风物。确实,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临河川而叹逝水,其中蕴味,大可玩味。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 中言山川之登临,可使所读之书与事理情景相接通,与此同理。所以,提高我们的人文涵养, 要从学习本国的文化精要开始。 当前面临的一个困惑是:知识界通晓传统的大家很少,一提倡就容易陷入利弊之争。通过学 习浅尝传统之妙的人又在某种名利驱动下去大讲传统,面临理论质疑又难以回应。日益分歧 的多元主张使大众无所适从,人文涵养之提升可谓难矣。在竞争之余思考一下生命的价值和 生活的趣味,在忙碌之余放一把椅子在阳台看看十五的月亮,而不是只在八月十五才看一眼 圆月,在不断获取的时候尝试一下放弃,把眼前的得失放到长期的规划中去考量,通过阅读 获得历史的先贤们关于生命、生活的主张,也许你能得到整理个人身心的积极启发。因此, 从畅销榜杂乱的实用误导中走出来,阅读人文,丰富情趣。 (2009 年 12 月 1 日《中国青年报》)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人文消退”在当今出现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与当今时代精神密切关联,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实用至上的思想日益延伸。 B.部分国人对本国文化的无知或错误认识,忽略了它是提高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 C. 当今日益分歧的多元主张导致人们无所适从,学界有不能及时廓清迷雾,正面引导。 D.片面追求生理需求的满足,迷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无法体会阅读带来的内心安静。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査“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D项中“片面追求生理需求的满足”, 文中无此信息:后半句的原文是“阅读与此同理,我们不能只迷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还 要体会阅读带给我们内心的安静。”用的是“不能只.,还要 选项说的过于绝对化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很高的学者、新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高锟先生 的身上可以看出人文和科学并不矛盾。 B.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丰富的人文修养验证了钱学森先生“人才培养不仅要学科学知 识,也很需要人文艺术知识”的观点。 C.中国传统文化对外国科学家影响很大,法国科学家里歇也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日本诺 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大力推崇老庄 D.在竞争之余思考一下生命的价值,在获取的时候尝试一下放弃,通过阅读获得先贤们关 于生命和生活的主张,也许你能得到积极启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选项中“法国科学家里歇也是一位诗人 和小说家”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无此信息。原文是在“讲述了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 有丰富人文修养的故事”时列举了法国科学家里歇的例子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提高人文涵养,首先要重视传统文化,使国人了解本国文化的精髓,认识到本国传统文 化是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D 项中“片面追求生理需求的满足”, 文中无此信息;后半句的原文是“阅读与此同理,我们不能只迷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还 要体会阅读带给我们内心的安静。”用的是“不能只……,还要……”,选项说的过于绝对化。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从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很高的学者、新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高锟先生 的身上可以看出人文和科学并不矛盾。 B.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丰富的人文修养验证了钱学森先生“人才培养不仅要学科学知 识,也很需要人文艺术知识”的观点。 C.中国传统文化对外国科学家影响很大,法国科学家里歇也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日本诺 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大力推崇老庄。 D.在竞争之余思考一下生命的价值,在获取的时候尝试一下放弃,通过阅读获得先贤们关 于生命和生活的主张,也许你能得到积极启发。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选项中“法国科学家里歇也是一位诗人 和小说家”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无此信息。原文是在“讲述了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 有丰富人文修养的故事”时列举了法国科学家里歇的例子。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提高人文涵养,首先要重视传统文化,使国人了解本国文化的精髓,认识到本国传统文 化是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
B.人们对事物理解的视角与自身的成长环境关系密切,因母体文化内涵丰富,所以母体文 化对人们成长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重要。 C.读书本要与读山川和读风物结合起来,才可深刻领会人文之妙,丰富人文内涵。现今缺 少大家的原因就因为对这一认识存在分歧 D.只要走出畅销榜杂乱的实用误导,阅读人文,获得历史先贤们关于生命和生活的主张, 就能丰富情趣,得到整理个人身心的积极启发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 力。B项是明显的强加因果,原文是在阐述“人们无法逃离母体文化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就如 同“人们不能选择自己出身的文化环境”一样。C项原文只说了“读书不仅要读书本,还要读 山川、读风物”,没有“现今缺少大家的原因就因为对这一认识存在分歧”的信息,也可看作 是强加因果。D项“只要就表示足够条件(在形式逻辑中称充分条件),即有这个 条件就会产生后一个分句指出的结果,说得过于绝对。是“只有才”的误用。这也是 该类型题目常用的设错方法。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就都是误用。 (32分) 文言文选文摘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初年淮南王 刘安招集门客,于汉景帝、汉武帝之交时撰写的一部论文集。该书共21篇,书中内容,除 道家思想外,还兼收了儒家、法家、阴阳家之言。“人间训”主要内容是论祸福,从主客观两 个方面论述了祸福的根源。本文选自最后一部分 纵观合肥三次模拟考试的文言文选文:记体文(记人为主)、纪传体、论述文,一模是直接 延续了2009年安徽高考,二、三模在史传类与非史传类间徘徊,既是预测,也可能是回避 误导,同时也是提醒考生做好各方面的应对准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B.人们对事物理解的视角与自身的成长环境关系密切,因母体文化内涵丰富,所以母体文 化对人们成长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重要。 C.读书本要与读山川和读风物结合起来,才可深刻领会人文之妙,丰富人文内涵。现今缺 少大家的原因就因为对这一认识存在分歧。 D.只要走出畅销榜杂乱的实用误导,阅读人文,获得历史先贤们关于生命和生活的主张, 就能丰富情趣,得到整理个人身心的积极启发。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 力。B 项是明显的强加因果,原文是在阐述“人们无法逃离母体文化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就如 同“人们不能选择自己出身的文化环境”一样。C 项原文只说了“读书不仅要读书本,还要读 山川、读风物”,没有“现今缺少大家的原因就因为对这一认识存在分歧”的信息,也可看作 是强加因果。D 项“只要……就……”表示足够条件(在形式逻辑中称充分条件),即有这个 条件就会产生后一个分句指出的结果,说得过于绝对。是“只有……才……”的误用。这也是 该类型题目常用的设错方法。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就……”都是误用。 二、(32 分) 文言文选文摘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初年淮南王 刘安招集门客,于汉景帝、汉武帝之交时撰写的一部论文集。该书共 21 篇,书中内容,除 道家思想外,还兼收了儒家、法家、阴阳家之言。“人间训”主要内容是论祸福,从主客观两 个方面论述了祸福的根源。本文选自最后一部分。 纵观合肥三次模拟考试的文言文选文:记体文(记人为主)、纪传体、论述文,一模是直接 延续了 2009 年安徽高考,二、三模在史传类与非史传类间徘徊,既是预测,也可能是回避 误导,同时也是提醒考生做好各方面的应对准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物类之相摩①,近而异门户者,众而难识也。故或类之而非,或不类之而是:或若然而不然 者,或不若然而然者。 谚曰:“鸢堕腐鼠,而虞氏以亡。”何谓也?曰:虞氏,梁之大富人也,家充盈殷富,金钱无 量,财货无赀。升高楼,临大路,设乐陈酒。游侠相随而行楼下,飞鸢适堕其腐鼠而中游侠, 游侠相与言曰:“虞氏富乐之日久矣,而常有轻易人之志。吾不敢侵犯,而乃辱我以腐鼠。 如此不报,无以立于天下。请与公僇力一志,悉率徒属,而必以灭其家。”此所谓类之而非 者也。 何谓非类而是?屈建告石乞曰:“白公胜将为乱。”石乞曰:“不然。白公胜卑身下士,不敢 骄贤。大斗斛以出,轻斤两以内。而乃论之以不宜也?”屈建曰:“此乃所以反也。”居三年, 白公胜果为乱,杀令尹子椒、司马子期。此所谓弗类而是者也。 何谓若然而不然?子发为上蔡令,民有罪当刑。狱断论定,决于令尹前,子发喟然有凄怆之 心。罪人已刑而不忘其恩。此其后,子发盘罪威王而出奔。刑者遂袭②恩者,恩者逃之于城 下之庐。追者至,喘足而怒,曰:“子发视决吾罪而被吾刑,使我得其肉而食之,其知厌乎?” 追者以为然而不索其内,果活子发。此所谓若然而不然者。 何谓不然而若然者?昔越王勾践卑下吴王夫差,请身为臣,妻为妾;奉四时之祭祀,而入春 秋之贡职:委社稷,效民力:隐居为蔽而战为锋行。礼甚卑,辞甚服,其离叛之心远矣。然 而甲卒三千人,以擒夫差于姑胥。此四策者,不可不审也。 夫事之所以难知者,以其窜③端匿迹,立私于公,倚邪于正,而以胜惑人之心者也。若使人 之所怀于内者,与所见于外者若合符节,则天下无亡国败家矣。夫狐之捕雉也,必先卑体弥 耳,以待其来也。雉见而信之,故可得而擒也。使狐瞋目植睹,见必杀之势,雉亦知惊惮远 飞,以避其怒矣。夫人伪之相欺也,非直禽兽之诈计也。物类相似若然,而不可从外论者, 众而难识矣。是故不可不察也。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①相摩:相互联系。②袭:掩藏。③窜:隐藏。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物类之相摩①,近而异门户者,众而难识也。故或类之而非,或不类之而是;或若然而不然 者,或不若然而然者。 谚曰:“鸢堕腐鼠,而虞氏以亡。”何谓也?曰:虞氏,梁之大富人也,家充盈殷富,金钱无 量,财货无赀。升高楼,临大路,设乐陈酒。游侠相随而行楼下,飞鸢适堕其腐鼠而中游侠, 游侠相与言曰:“虞氏富乐之日久矣,而常有轻易人之志。吾不敢侵犯,而乃辱我以腐鼠。 如此不报,无以立于天下。请与公僇力一志,悉率徒属,而必以灭其家。”此所谓类之而非 者也。 何谓非类而是?屈建告石乞曰:“白公胜将为乱。”石乞曰:“不然。白公胜卑身下士,不敢 骄贤。大斗斛以出,轻斤两以内。而乃论之以不宜也?”屈建曰:“此乃所以反也。”居三年, 白公胜果为乱,杀令尹子椒、司马子期。此所谓弗类而是者也。 何谓若然而不然?子发为上蔡令,民有罪当刑。狱断论定,决于令尹前,子发喟然有凄怆之 心。罪人已刑而不忘其恩。此其后,子发盘罪威王而出奔。刑者遂袭②恩者,恩者逃之于城 下之庐。追者至,喘足而怒,曰:“子发视决吾罪而被吾刑,使我得其肉而食之,其知厌乎?” 追者以为然而不索其内,果活子发。此所谓若然而不然者。 何谓不然而若然者?昔越王勾践卑下吴王夫差,请身为臣,妻为妾;奉四时之祭祀,而入春 秋之贡职;委社稷,效民力;隐居为蔽而战为锋行。礼甚卑,辞甚服,其离叛之心远矣。然 而甲卒三千人,以擒夫差于姑胥。此四策者,不可不审也。 夫事之所以难知者,以其窜③端匿迹,立私于公,倚邪于正,而以胜惑人之心者也。若使人 之所怀于内者,与所见于外者若合符节,则天下无亡国败家矣。夫狐之捕雉也,必先卑体弥 耳,以待其来也。雉见而信之,故可得而擒也。使狐瞋目植睹,见必杀之势,雉亦知惊惮远 飞,以避其怒矣。夫人伪之相欺也,非直禽兽之诈计也。物类相似若然,而不可从外论者, 众而难识矣。是故不可不察也。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①相摩:相互联系。②袭:掩藏。③窜:隐藏。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飞鸢适堕其腐鼠而中游侠适:恰好 B.轻斤两以内 内:买入 C.民有罪当刑 D.必先卑体弥耳 弥:竖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D项的“弥”是个不常用的多义 词,而且在这里自古一直也是个难解的字,不知命题者为什么要选用这个字来作为考试材料。 现在一般都依据王念孙的观点,应当作“弭”,是“收缩”的意思,“弥耳”实为“弭毛”(见《淮 南子集释》(何宁著)1309页)。《古代汉语词典》也注释为:读mi,“收敛”的意思,举 的就是本文的例句。虽然通过比较可以采用排除法推出答案,但难度还是大了点,因为B 项“内”,也是个古今字“纳”,这里是“买入”的意思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何谓不然而若然者 今日之事何如 B.此四策者,不可不审也知来者之不可追 C.以其窜端匿迹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D.则天下无亡国败家矣 出则无敌国外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C项的“其”,均是代词,相当 于“他(们)”,其实意义上有点区别,第一个“其”代事物,第二个“其”代人物。A项的第一 个“何”是疑问副词,相当于“为什么”:第二个“何”是疑问代词,与“如”组成凝固结构“何如” 相当于“怎么样”。B项第一个“者”用在主语后面,助词,表示判断:第二个“者”是助词,相
A.飞鸢适堕其腐鼠而中游侠 适:恰好 B.轻斤两以内 内:买入 C.民有罪当刑 邢:惩治 D.必先卑体弥耳 弥:竖起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D 项的“弥”是个不常用的多义 词,而且在这里自古一直也是个难解的字,不知命题者为什么要选用这个字来作为考试材料。 现在一般都依据王念孙的观点,应当作“弭”,是“收缩”的意思,“弥耳”实为“弭毛”(见《淮 南子集释》(何宁著)1309 页)。《古代汉语词典》也注释为:读 mǐ,“收敛”的意思,举 的就是本文的例句。虽然通过比较可以采用排除法推出答案,但难度还是大了点,因为 B 项“内”,也是个古今字“纳”,这里是“买入”的意思。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何谓不然而若然者 今日之事何如 B.此四策者,不可不审也 知来者之不可追 C.以其窜端匿迹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D.则天下无亡国败家矣 出则无敌国外患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C 项的“其”,均是代词,相当 于“他(们)”,其实意义上有点区别,第一个“其”代事物,第二个“其”代人物。A 项的第一 个“何”是疑问副词,相当于“为什么”;第二个“何”是疑问代词,与“如”组成凝固结构“何如” 相当于“怎么样”。B 项第一个“者”用在主语后面,助词,表示判断;第二个“者”是助词,相
当于“的(事情)”的意思。D项的“则”均是连词,第一个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那么 (就)”;第二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假使、如果”。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各种事物既相互影响,紧密联系,又分属不同门类而有所区别,因此对它们的本质要仔 细辨别探究。 B.虞人遭遇灾难,完全出于偶然因素,所以值得人们同情:而白公胜假仁假义包藏祸心, 就令人愤慨 C.子发的叹息出于真挚的同情,所以赢得了受刑者的帮助;而勾践的卑躬屈膝,也为复仇 赢得了机会。 D.文章用狐狸捕捉野雉的事例,意在说明人的虚伪狡诈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因而也更需 要留心观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项中“虞人遭遇灾难,完全 出于偶然因素”,不准确。老鹰将嘴里叼着的一只死腐鼠掉落下来,正好落在一个游侠头上, 而被游侠认为是虞家人故意扔下死鼠来戏弄他们的,这确实是偶然因素。但“虞家富贵享乐 的时间已很长了,平时对人常轻慢无礼,还有一种侮辱人的心志”,也就是虞家为富不逊, 积怨良久,才遭遇了灾难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请与公僇力一志,悉率徒属,而必以灭其家。(3分) 【答案】让我和你们齐心协力,率领所有的部下,一定要消灭虞家
当于“……的(事情)”的意思。D 项的“则”均是连词,第一个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那么 (就)”;第二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假使、如果”。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各种事物既相互影响,紧密联系,又分属不同门类而有所区别,因此对它们的本质要仔 细辨别探究。 B.虞人遭遇灾难,完全出于偶然因素,所以值得人们同情;而白公胜假仁假义包藏祸心, 就令人愤慨。 C.子发的叹息出于真挚的同情,所以赢得了受刑者的帮助;而勾践的卑躬屈膝,也为复仇 赢得了机会。 D.文章用狐狸捕捉野雉的事例,意在说明人的虚伪狡诈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因而也更需 要留心观察。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 项中“虞人遭遇灾难,完全 出于偶然因素”,不准确。老鹰将嘴里叼着的一只死腐鼠掉落下来,正好落在一个游侠头上, 而被游侠认为是虞家人故意扔下死鼠来戏弄他们的,这确实是偶然因素。但“虞家富贵享乐 的时间已很长了,平时对人常轻慢无礼,还有一种侮辱人的心志”,也就是虞家为富不逊, 积怨良久,才遭遇了灾难。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请与公僇力一志,悉率徒属,而必以灭其家。(3 分) 译文: 【答案】让我和你们齐心协力,率领所有的部下,一定要消灭虞家
【解析】本题考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关键字“请”,请允许我:“僇力”,合力, “僇力”通“戮力”;“率”,带 (2)此所谓若然而不然者。(3分) 译文 【答案】这就是好像是这样却不是这样(的例子)。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关键字“所谓”,所说的:“然”,适这 样:“者 的(例子)。 (3)委社稷,效民力;隐居为蔽而战为锋行。(4分) 译文 【答案】将国家交给吴王,让百姓为吴王效劳:平时不抛头露面,打仗时充当先锋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关键字“委”,:“效”,让…..效力:“隐 居为蔽”,是“居为隐蔽”,“居”,平时,与战时相对。 参考译文: 纷繁复杂的事物紧密联系着,可是又不同门类,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又难以识别。所以有些 事物的现象看来相似,但是并不一样:有时有些事物的现象看似不一样,但是又是一样。有 时候好像是这回事却又不是这回事;有时候好像不是这回事却实际上正是这回事。 谚语说:“老鹰嘴里掉下了腐鼠,富户虞家变成了废墟。”这话怎么讲呢?它说的是这样一个 故事:那虞氏家族本是梁地的大户人家,家里富足殷实,钱财多得无法计算。虞家在大道路 口边修建了一座高楼,经常在楼上设置酒席,摆排乐舞,宴请宾客。有一次一群游侠结伴而 行,经过楼下,正在这时,一只飞翔着的老鹰将嘴里叼着的一只腐臭的老鼠掉落下来,正好 落在一个游侠头上。游侠们听到楼上的喧哗声,以为是虞家人故意扔下死鼠来戏弄他们。那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关键字“请”,请允许我;“僇力”,合力, “僇力”通“戮力”;“率”,带领。 (2)此所谓若然而不然者。(3 分) 译文: 【答案】这就是好像是这样却不是这样(的例子)。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关键字“所谓”,所说的;“然”,适这 样;“者”,……的(例子)。 (3)委社稷,效民力;隐居为蔽而战为锋行。(4 分) 译文: 【答案】将国家交给吴王,让百姓为吴王效劳;平时不抛头露面,打仗时充当先锋。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关键字“委”,;“效”,让……效力;“隐 居为蔽”,是“居为隐蔽”,“居”,平时,与战时相对。 参考译文: 纷繁复杂的事物紧密联系着,可是又不同门类,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又难以识别。所以有些 事物的现象看来相似,但是并不一样;有时有些事物的现象看似不一样,但是又是一样。有 时候好像是这回事却又不是这回事;有时候好像不是这回事却实际上正是这回事。 谚语说:“老鹰嘴里掉下了腐鼠,富户虞家变成了废墟。”这话怎么讲呢?它说的是这样一个 故事:那虞氏家族本是梁地的大户人家,家里富足殷实,钱财多得无法计算。虞家在大道路 口边修建了一座高楼,经常在楼上设置酒席,摆排乐舞,宴请宾客。有一次一群游侠结伴而 行,经过楼下,正在这时,一只飞翔着的老鹰将嘴里叼着的一只腐臭的老鼠掉落下来,正好 落在一个游侠头上。游侠们听到楼上的喧哗声,以为是虞家人故意扔下死鼠来戏弄他们。那
位被死腐鼠击中头顶的游侠就对同伴说:“这虞家富贵享乐的时间已很长了,平时对人老是 轻慢无礼,还有一种侮辱人的心志。我们平时不敢冒犯他们。今天虞家竟然用死鼠来侮辱我 们。此仇不报,我们就无法在天下树立我们的英勇之名。让我们大家齐心协力,率领众兄弟 定要消灭虞家。”这就是两者看似相似,但实际上却并不一样。 那么,什么是两者看似不一样,但实际却又是一样?屈建对石乞说:“白公胜将要作乱了。 石乞说:“不会。白公胜平时谦恭下士,从不敢傲视怠慢贤人。他平时用大斗斛卖出,用小 秤买进。你怎么反而用这种不恰当的话来非议他?”屈建说:“这正是他要谋反的迹象。”过 了三年,白公胜果然发动叛乱,杀死了令尹子椒、司马子期。这就是看似不像,实际上就是 这样子。 那么,什么是好像是这回事却又不是这回事呢?子发担任上蔡县令,有人犯了罪应该依法判 刑。案子判定以后,在子发面前执行,其时子发叹息着,脸上露出凄怆的神色。犯人受了刑 后忘不了子发怜悯他的恩情。在那以后,子发得罪了楚惠王而被迫出逃。恰巧在出逃途中碰 到那位受刑者,这人掩护了子发,让子发躲进城墙下的一间小屋内。追捕子发的公差赶到, 那位受刑者故意跺脚发怒叫骂:“子发亲自判决审定我的罪又让我受了刑,现在就是吃了他 的肉,还难解我心头之恨呢。”追捕的人看到这番情景也就信以为真,也就不再进小屋搜查 。这就是好像是这回事却又不是这回事。 那么,什么是好像不是这回事却实际上正是这回事?以前越王勾践对吴王夫差表现得卑躬屈 膝、低三下四:他请求要做吴王的臣子,又愿意让妻子做吴王的小妾:还向吴王进奉四季的 祭祀用品,承担春秋两季的贡品:他把国家都交给了吴王,还让全国百姓为吴王效劳:平时 隐蔽不抛头露面,打起仗来则充当吴军的先锋:对吴王的礼节很恭敬,言辞用语很驯服,根 本看不出有反叛之心。然而最后还是率领三千士兵在姑苏山上活捉了夫差,并消灭了吴国。 以上四种情况,是不能不审察的 事物难以认识清楚,就是在于事物的头绪和踪迹总是被臧藏起来,而且人们有时又混私于公、 倚邪于正,还用漂亮的外表来迷惑人。假若人的内心世界和外表完全一致,就像符节那样彼 此吻合,那么天下的事就简单得多,也就不会常发生家破亡国的悲剧了。那狐狸在攻击野鸡 时,总是先卑伏着身子、收敛着体毛,等待着野鸡的到来。野鸡见狐狸这副缩头缩脑的样子, 也就信以为真,不加防范,所以让狐狸得以逞其奸计。假使狐狸圆瞪怒眼,耸毛竖尾,摆出
位被死腐鼠击中头顶的游侠就对同伴说:“这虞家富贵享乐的时间已很长了,平时对人老是 轻慢无礼,还有一种侮辱人的心志。我们平时不敢冒犯他们。今天虞家竟然用死鼠来侮辱我 们。此仇不报,我们就无法在天下树立我们的英勇之名。让我们大家齐心协力,率领众兄弟, 一定要消灭虞家。”这就是两者看似相似,但实际上却并不一样。 那么,什么是两者看似不一样,但实际却又是一样?屈建对石乞说:“白公胜将要作乱了。” 石乞说:“不会。白公胜平时谦恭下士,从不敢傲视怠慢贤人。他平时用大斗斛卖出,用小 秤买进。你怎么反而用这种不恰当的话来非议他?”屈建说:“这正是他要谋反的迹象。”过 了三年,白公胜果然发动叛乱,杀死了令尹子椒、司马子期。这就是看似不像,实际上就是 这样子。 那么,什么是好像是这回事却又不是这回事呢?子发担任上蔡县令,有人犯了罪应该依法判 刑。案子判定以后,在子发面前执行,其时子发叹息着,脸上露出凄怆的神色。犯人受了刑 后忘不了子发怜悯他的恩情。在那以后,子发得罪了楚惠王而被迫出逃。恰巧在出逃途中碰 到那位受刑者,这人掩护了子发,让子发躲进城墙下的一间小屋内。追捕子发的公差赶到, 那位受刑者故意跺脚发怒叫骂:“子发亲自判决审定我的罪又让我受了刑,现在就是吃了他 的肉,还难解我心头之恨呢。”追捕的人看到这番情景也就信以为真,也就不再进小屋搜查 了。这就是好像是这回事却又不是这回事。 那么,什么是好像不是这回事却实际上正是这回事?以前越王勾践对吴王夫差表现得卑躬屈 膝、低三下四:他请求要做吴王的臣子,又愿意让妻子做吴王的小妾;还向吴王进奉四季的 祭祀用品,承担春秋两季的贡品;他把国家都交给了吴王,还让全国百姓为吴王效劳;平时 隐蔽不抛头露面,打起仗来则充当吴军的先锋;对吴王的礼节很恭敬,言辞用语很驯服,根 本看不出有反叛之心。然而最后还是率领三千士兵在姑苏山上活捉了夫差,并消灭了吴国。 以上四种情况,是不能不审察的。 事物难以认识清楚,就是在于事物的头绪和踪迹总是被藏藏起来,而且人们有时又混私于公、 倚邪于正,还用漂亮的外表来迷惑人。假若人的内心世界和外表完全一致,就像符节那样彼 此吻合,那么天下的事就简单得多,也就不会常发生家破亡国的悲剧了。那狐狸在攻击野鸡 时,总是先卑伏着身子、收敛着体毛,等待着野鸡的到来。野鸡见狐狸这副缩头缩脑的样子, 也就信以为真,不加防范,所以让狐狸得以逞其奸计。假使狐狸圆瞪怒眼,耸毛竖尾,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