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下期彭州市高一五校联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人:张锦审题人:刘丰 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 鳯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擦干冷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 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 效 第I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 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 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 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 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 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 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 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 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 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 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
2016~2017 学年度下期彭州市高一五校联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共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命题人:张锦 审题人:刘丰 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 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 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 效。 第 I 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 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 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 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 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 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 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 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 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 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 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
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 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士大夫献诗, 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 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中/华-资*源%库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 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 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 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 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囯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 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 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 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文言文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 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 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 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 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 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 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 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 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 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 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士大夫献诗, 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 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中/华-资*源%库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 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 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 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 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 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 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 ,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 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文言文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 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 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 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 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 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 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 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 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 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 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岀现,是 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中/华-资*源%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有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 以从性质上来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 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 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了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的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 《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 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文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 三百篇中,不然则仍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 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 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将军赋采薇 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 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民族英 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夭祥的《过零丁洋》,卬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 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祺 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 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中/华-资*源%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有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 以从性质上来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 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 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了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的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 《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 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文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 三百篇中,不然则仍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 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 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将军赋采薇 戴安澜任第 73 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 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民族英 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 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祺 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
之交。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现在 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 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 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褀仁修改并题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囯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当命令到达时,已 升任第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 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 二首以明志。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岀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 诸葛前身今又来。”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 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 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 东瓜。”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 他宣布:“本师长立遺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 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 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 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 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面对 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 忾,顽强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长达十余日。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 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成表示:“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 人。”日本人战后回忆时也承认:“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 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 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局急转直下,腹 背受敌的远征军被迫突围。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 收容。戴安澜发誓:“我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于是率部进 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就在部队到达离祖国最近的一条公路时, 突遭日军伏击,他立即命令分散突围,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中弹,时值缅甸雨季, 大雨滂沱,部队既要突破日军堵击,还需忍饥挨饿,穿越荒山密林。1942年5
之交。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现在 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 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 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当命令到达时,已 升任第 200 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 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 二首以明志。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 诸葛前身今又来。”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 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 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 东瓜。”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 他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 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 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 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 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面对 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 忾,顽强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长达十余日。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 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成表示:“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 人。”日本人战后回忆时也承认:“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 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 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局急转直下,腹 背受敌的远征军被迫突围。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 收容。戴安澜发誓:“我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于是率部进 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就在部队到达离祖国最近的一条公路时, 突遭日军伏击,他立即命令分散突围,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中弹,时值缅甸雨季, 大雨滂沱,部队既要突破日军堵击,还需忍饥挨饿,穿越荒山密林。1942 年 5
月26曰,他们行至缅北茅邦村,戴安澜伤势恶化,以身殉国,年仅38岁,弥留 之际,参谋长问他下一步的行动路线,这时他已不能说话,手指地图,示意部队 从莫洛过瑞丽江向北回国,又让人扶着他面向祖国注视许久,安然而逝。 戴安澜牺牲后,遗体由官兵抬回囯内,渡过瑞丽江后,乃将遗体火化,骨灰 装入小木箱,这一情景感动了沿途民众,一位老华侨痛心地说:“寿材这么小, 怎能配得上将军的英名与地位?”随即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腾冲县长率全县 父老乡亲万人,沿街跪迎将军灵车。随后,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美 囯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懋绩勋章。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举行安葬仪式,中共领 袖毛泽东派人送来挽诗:“外辱需人御,将军赋采微。师称机槭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堂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朱徳等也敬献 挽词、挽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并以毛泽东 主席的名义向遗嘱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摘编自茅海建主编《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等) 相关链接 ①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 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俱,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戴 安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词) ②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安阑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 通琴棋书画,如果不是因为战乱和外敌λ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 国家危难却把他的命运引上另外一条路.(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样的《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 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 B.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 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 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要他申请难民 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 D.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200师官兵驰援缅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以 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薇》
月 26 曰,他们行至缅北茅邦村,戴安澜伤势恶化,以身殉国,年仅 38 岁,弥留 之际,参谋长问他下一步的行动路线,这时他已不能说话,手指地图,示意部队 从莫洛过瑞丽江向北回国,又让人扶着他面向祖国注视许久,安然而逝。 戴安澜牺牲后,遗体由官兵抬回国内,渡过瑞丽江后,乃将遗体火化,骨灰 装入小木箱,这一情景感动了沿途民众,一位老华侨痛心地说:“寿材这么小, 怎能配得上将军的英名与地位? ”随即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腾冲县长率全县 父老乡亲万人,沿街跪迎将军灵车。随后,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美 国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懋绩勋章。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举行安葬仪式,中共领 袖毛泽东派人送来挽诗:“外辱需人御,将军赋采微。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堂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朱德等也敬献 挽词、挽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并以毛泽东 主席的名义向遗嘱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摘编自茅海建主编《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等) 相关链接 ①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 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俱,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戴 安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词) ②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安阑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 通琴棋书画,如果不是因为战乱和外敌入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 国家危难却把他的命运引上另外一条路.(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样的 《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 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 B.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 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 C.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要他申请难民 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 D.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 200 师官兵驰援缅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以 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薇》
5.戴安澜率第200师赴缅途中,赋《远征》二首以明志。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 的事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 6.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截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 服,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云和梯田 张抗抗 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浙西南括苍山脉雾气迷蒙的群峰深 处,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倏然甩出一角空地。人在山腰,朝山下的开阔谷地望 去,错落有致的梯级田畔,覆盖了周围山坡,似一个硕大的环状天池,嵌于青葱 滴翠的崇山峻岭之间。 阳光迎面扑来,俯视崇头镇外的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露夭体育馆。 若是早几个时辰,此处可见著名的“云和梯田日出”奇景。无论冬夏——太阳每 天都攀着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升起来。 此时,眼前那些高低起落、依次递接的田畔,或大或小或长或短,依山就势 形状各异,顺着山坡一块抉不规则地蜿蜒开去。一层层沉降,通往山洼里黑瓦白 墙的小村落;一层层升高,则通往山顶的云端去了。 远眺层层梯田,犹如面对着一座盘旋陡立的天梯。 正是清明时节,梯田已开始灌水,咕嘟咕嘟的流水声箜箜作响,犹如节律均 匀的弹拨乐。山水自上而下流入,即使是再小的田池,边缘都留有缺口,一畦注 满,便自动流向下一层的田畔,有如大江大河里一级级的“梯级电站”。田畔蓄 满水后,一畦畦平展展、亮汪汪得晃眼,似有神灵夜半在山上置放了无数面镜子。 天亮之后,整座山谷成了一个镜子创意博览会—一弧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簸箕 形……一面一面无数面镜子,顺着山坡,妥妥帖帖地铺展开去。田埂上刚发芽的
5.戴安澜率第 200 师赴缅途中,赋《远征》二首以明志。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 的事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6.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截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 服, 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云和梯田 张抗抗 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浙西南括苍山脉雾气迷蒙的群峰深 处,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倏然甩出一角空地。人在山腰,朝山下的开阔谷地望 去,错落有致的梯级田畔,覆盖了周围山坡,似一个硕大的环状天池,嵌于青葱 滴翠的崇山峻岭之间。 阳光迎面扑来,俯视崇头镇外的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露天体育馆。 若是早几个时辰,此处可见著名的“云和梯田日出”奇景。无论冬夏——太阳每 天都攀着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升起来。 此时,眼前那些高低起落、依次递接的田畔,或大或小或长或短,依山就势 形状各异,顺着山坡一块块不规则地蜿蜒开去。一层层沉降,通往山洼里黑瓦白 墙的小村落;一层层升高,则通往山顶的云端去了。 远眺层层梯田,犹如面对着一座盘旋陡立的天梯。 正是清明时节,梯田已开始灌水,咕嘟咕嘟的流水声箜箜作响,犹如节律均 匀的弹拨乐。山水自上而下流入,即使是再小的田池,边缘都留有缺口,一畦注 满,便自动流向下一层的田畔,有如大江大河里一级级的“梯级电站”。田畔蓄 满水后,一畦畦平展展、亮汪汪得晃眼,似有神灵夜半在山上置放了无数面镜子。 天亮之后,整座山谷成了一个镜子创意博览会——弧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簸箕 形……一面一面无数面镜子,顺着山坡,妥妥帖帖地铺展开去。田埂上刚发芽的
青草,一圈圈一道道,为镜子镶上了翠绿的镜框。镜面朝天,映出蓝天里朵朵浮 荡的白云… 尚未到开犁节,几头水牛悠然在田间啃着嫩草,田畔里盛满明晃晃的清水。 这个时节,梯田是透明而宁静的,给人遐想的空间。水孕万物,水气氤氲中,“风 光不与四时同”的梯田四季,如同幻象一般浮现 梯田在湿润的微风中苏醒,一簇簇一行行低矮茁壮的水稻秧,齐刷刷地摇曳, 绿茸茸油汪汪,在秧苗底部的空隙里,闪过荧荧的波光,银水绿影—那是水灵 灵的春梯田。 春梯田,是一轴淡淡的水墨画 梯田的夏季从绿色中来。由嫩绿而碧绿再墨绿……浓浓的绿、重重的绿,绿 得绵密绿得厚重,犹如一针针一线线的刺绣,扎透了梯田的毎一层泥土,直到把 整座山谷织成绿色的绒毯。 夏梯田,是一帧精美绝伦的绣品。 秋季稻熟时,饱满的稻穗洒下遍地碎金,一座金山谷、满山金池塘。一层络 黄一层褐黄一层澄黄,稻浪的金色涟漪从山脚一波波升上山顶,又从山顶一波波 往下流淌……那是金色的秋梯田。 秋梯田,是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 落雪了。梯田在飘飞的雪花中欣然更衣换妆。白雪覆盖了层层田畔,厚重或 是蓬松,一畦白色又一畦白色。雪后初晴,云和梯田披上了宽大的银色缎袍,瞬 时有了一种雍容华贵的气度。 那是云和梯田最令人激动、最美的时刻— 梯田的平面上,一层层落满了白雪,而每一级梯田的侧面土墙,则是一道道 背风少雪的立面。梯级落差若是高些,土地的黑色或深褐色便明显浓重,自然而 然地甩出了一条条层次分明的黑色弧线。满山的梯田在纯净的白雪映衬下,所有 蜿蜒起伏的曲线骤然凸显。那阡陌纵横婀娜多姿的线糸,如此洒脱流畅、随心所 欲,似行云流水亦如空谷传扬的无声旋律,浅唱低吟· 冬梯田,是一幅轮廓分明、庄严冷峻的黑白木刻 梯田之神奇美妙,在于一年四季变幻着炫示着迥然相异的色彩与风景。梯田 之魅力,更在于它并非自然奇观,而是农耕文明积淀千年的人文极品
青草,一圈圈一道道,为镜子镶上了翠绿的镜框。镜面朝天,映出蓝天里朵朵浮 荡的白云…… 尚未到开犁节,几头水牛悠然在田间啃着嫩草,田畔里盛满明晃晃的清水。 这个时节,梯田是透明而宁静的,给人遐想的空间。水孕万物,水气氤氲中,“风 光不与四时同”的梯田四季,如同幻象一般浮现: 梯田在湿润的微风中苏醒,一簇簇一行行低矮茁壮的水稻秧,齐刷刷地摇曳, 绿茸茸油汪汪,在秧苗底部的空隙里,闪过荧荧的波光,银水绿影——那是水灵 灵的春梯田。 春梯田,是一轴淡淡的水墨画。 梯田的夏季从绿色中来。由嫩绿而碧绿再墨绿……浓浓的绿、重重的绿,绿 得绵密绿得厚重,犹如一针针一线线的刺绣,扎透了梯田的每一层泥土,直到把 整座山谷织成绿色的绒毯。 夏梯田,是一帧精美绝伦的绣品。 秋季稻熟时,饱满的稻穗洒下遍地碎金,一座金山谷、满山金池塘。一层络 黄一层褐黄一层澄黄,稻浪的金色涟漪从山脚一波波升上山顶,又从山顶一波波 往下流淌……那是金色的秋梯田。 秋梯田,是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 落雪了。梯田在飘飞的雪花中欣然更衣换妆。白雪覆盖了层层田畔,厚重或 是蓬松,一畦白色又一畦白色。雪后初晴,云和梯田披上了宽大的银色缎袍,瞬 时有了一种雍容华贵的气度。 那是云和梯田最令人激动、最美的时刻—— 梯田的平面上,一层层落满了白雪,而每一级梯田的侧面土墙,则是一道道 背风少雪的立面。梯级落差若是高些,土地的黑色或深褐色便明显浓重,自然而 然地甩出了一条条层次分明的黑色弧线。满山的梯田在纯净的白雪映衬下,所有 蜿蜒起伏的曲线骤然凸显。那阡陌纵横婀娜多姿的线条,如此洒脱流畅、随心所 欲,似行云流水亦如空谷传扬的无声旋律,浅唱低吟…… 冬梯田,是一幅轮廓分明、庄严冷峻的黑白木刻。 梯田之神奇美妙,在于一年四季变幻着炫示着迥然相异的色彩与风景。梯田 之魅力,更在于它并非自然奇观,而是农耕文明积淀千年的人文极品
那一刻,脑中跳出一句俗语: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知! 相传,云和梯田已有千年历史。由闽北迁徙浙南的畲族山民,是云和梯田最 早的垦殖者。“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田地最为宝贵。聪明勤劳的农人先祖, 用锄头镰刀和汘水,伐去山上的灌木与荆棘,挖去乱石拣尽杂砾,在高低起落的 坡地上,经年累月日复一日,开垦出一小块一小块、一小片一小片的田地。或宽 或窄的梯田,一长条一小块,不规则地依山势上下伸展。最小的梯田田畔,被称 为“巴掌田”,即便春种一兜稻秧、秋收一把稻谷,也不会轻易放弃。历经千百 年实践,先人积累了垦种梯田的丰富经验。无论何样贫瘠陡峭的山地,但凡人迹 所至之处,就有了人造的梯田。梯田以水田、树木、竹林调节气候,保持四季的 气温与湿度,建立起一个自我循环的生态环境,具有固化山体植被、保护水土流 失之功。 曾有疑问:水往低处流,而梯田逐级升高。古代无水泵,水梯田之水,从何 而来? 云和人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水有多高,梯田就有多高。 恍然,凡是适合开垦梯田的山地,山上必有水源:泉眼溪流、林木蓄水、雾 气雨水……农人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修堤筑埂,通过水笕汋渠,将水流引λ梯 级田畔。自古以来,垦种梯田的人家,多有“刻木定水”的民约,根据每块田的 面积,协商分配各家所需水量。进入21世纪的现代社会,梯田用水则有了更为 合理、科学的调配机制 水是梯田的生命之源。水梯田是用水养出来的 梯田自成一体的耕作方式,梯田独创的灌溉系统,为中国及东亚的稻作文化, 增添了灿烂的一笔。 回望云和梯田,田埂棱角分明,梯级层次清晰,如同一部刻录着中国千年农 耕文明成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体史册。 在这个以“移动”为时尚的时代,尚有一种“不可移动”的物体 田”,默默守望着人类共同的家园。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那一刻,脑中跳出一句俗语: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知! 相传,云和梯田已有千年历史。由闽北迁徙浙南的畲族山民,是云和梯田最 早的垦殖者。“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田地最为宝贵。聪明勤劳的农人先祖, 用锄头镰刀和汗水,伐去山上的灌木与荆棘,挖去乱石拣尽杂砾,在高低起落的 坡地上,经年累月日复一日,开垦出一小块一小块、一小片一小片的田地。或宽 或窄的梯田,一长条一小块,不规则地依山势上下伸展。最小的梯田田畔,被称 为“巴掌田”,即便春种一兜稻秧、秋收一把稻谷,也不会轻易放弃。历经千百 年实践,先人积累了垦种梯田的丰富经验。无论何样贫瘠陡峭的山地,但凡人迹 所至之处,就有了人造的梯田。梯田以水田、树木、竹林调节气候,保持四季的 气温与湿度,建立起一个自我循环的生态环境,具有固化山体植被、保护水土流 失之功。 曾有疑问:水往低处流,而梯田逐级升高。古代无水泵,水梯田之水,从何 而来? 云和人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水有多高,梯田就有多高。 恍然,凡是适合开垦梯田的山地,山上必有水源:泉眼溪流、林木蓄水、雾 气雨水……农人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修堤筑埂,通过水笕沟渠,将水流引入梯 级田畔。自古以来,垦种梯田的人家,多有“刻木定水”的民约,根据每块田的 面积,协商分配各家所需水量。进入 21 世纪的现代社会,梯田用水则有了更为 合理、科学的调配机制。 水是梯田的生命之源。水梯田是用水养出来的。 梯田自成一体的耕作方式,梯田独创的灌溉系统,为中国及东亚的稻作文化, 增添了灿烂的一笔。 回望云和梯田,田埂棱角分明,梯级层次清晰,如同一部刻录着中国千年农 耕文明成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体史册。 在这个以“移动”为时尚的时代,尚有一种“不可移动”的物体——“梯 田”,默默守望着人类共同的家园。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或大或小或长或短”“弧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 这两句 话词语间不加标点,使语气连贯,给读者以目不暇接之感。 B.作者在云和梯田饱览了四季变换之景,故能将梯田描写得具体生动,富于 美感 C.在山区建成的云和水梯田,是人力征服大自然的产物,体现了古代劳动人 民改天换地的气魄与艰苦奋斗的精神 D.“镜面朝天,映出蓝天里朵朵浮荡的白云”,颇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 光云影共徘徊”的摹景神韵。 E.文章通过对云和梯田的优美描写,突出表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反映 出作者对农耕生活的向往 8.结合全文内容,简述云和梯田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9.文章最后一段,“梯田”加上引号有什么作用?谈谈你对该段的理解。(6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 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扬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 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 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晩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 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观,凑谏,以为:“方农月 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 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 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凑曰:“食厚禄,死不敢
A.“或大或小或长或短”“弧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这两句 话词语间不加标点,使语气连贯,给读者以目不暇接之感。 B.作者在云和梯田饱览了四季变换之景,故能将梯田描写得具体生动,富于 美感。 C.在山区建成的云和水梯田,是人力征服大自然的产物,体现了古代劳动人 民改天换地的气魄与艰苦奋斗的精神。 D.“镜面朝天,映出蓝天里朵朵浮荡的白云”,颇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 光云影共徘徊”的摹景神韵。 E.文章通过对云和梯田的优美描写,突出表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反映 出作者对农耕生活的向往。 8.结合全文内容,简述云和梯田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9.文章最后一段,“梯田”加上引号有什么作用?谈谈你对该段的理解。(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 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扬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 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 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 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观,凑谏,以为:“方农月 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 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蚑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 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 ”凑曰:“食厚禄,死不敢
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 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 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 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 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 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 徙河南尹,封彭堿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 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 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 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 数:屡次。 B.交通贵戚,吏莫敢绳 绳:制裁。 C.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伏:认罪 D.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忤:触犯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 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 体史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 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 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 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 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 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 “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 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 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 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 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 数:屡次。 B.交通贵戚,吏莫敢绳. 绳:制裁。 C.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伏:认罪。 D.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忤:触犯。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 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 体史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 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