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末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绚(xuan)丽丰腴(yu) 倩(qin)影 乳臭(chou)未干 B.赦(she)免嗜(shi)好 逡(qn)巡 弱不禁(jin)风 C.游说(shui)愤懑(men) 逶迤(y1) 不见经传( chuan) .泅(qi)渡坍圮(pi) 恐吓(xia) 否(pi)极泰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风靡 吻颈之交 自诩 筹莫展 B.寒碜 礼尚往来 偿试 杀一儆百 C.端倪 改弦更章 虐杀 原形毕露 肆意 淋漓尽致 理屈词穷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素有“庐山第一景”之称的石门涧,是庐山的西大门。这里一年四季泉水叮咚,鸟语 花香青松翠柏,云蒸雾绕 B.某文化局长因工作需要调任交通银行行长,收入提高了十几倍:后改任财政局长 收入又降到了行长任上的十几分之一。 C.10月份以来,江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叶飘舞,满地金黄,吸引了来自全国 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D.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 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 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B.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 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C.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决议,“创意”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驰骋, 不能信马由缰,这是设计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 D.双方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有根本目标不相悖,就总有殊途同归的日子,在认 识事物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 5.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白莲水库是群山中的一座大型水库。最大的一条干渠通向山脚下的百莲浦,_① 着那里的苍生万物。白莲水库的水是绿蓝绿蓝的,②触须沿途四散, ③着白莲浦方圆几十里的农田 A.①滋养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游龙 ③浸润 B.①养育 ②变成白色游龙就一路流到渠里 ③浸渍 ①养育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游龙 ③浸润 共8页第顶页
共 8 页第1页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27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绚.(xuàn)丽 丰腴.(yú) 倩.(qiàn)影 乳臭.(chòu)未干 B.赦.(shè)免 嗜.(shì)好 逡.(qūn)巡 弱不禁.(jīn)风 C.游说.(shuì) 愤懑.(mèn) 逶迤.(yí) 不见经传.(chuán) D.泅.(qiú)渡 坍圮.(pǐ) 恐吓.(xià) 否.(pǐ)极泰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风靡 吻颈之交 自诩 一筹莫展 B.寒碜 礼尚往来 偿试 杀一儆百 C.端倪 改弦更章 虐杀 原形毕露 D.肆意 淋漓尽致 编撰 理屈词穷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素有“庐山第一景”之称的石门涧,是庐山的西大门。这里一年四季泉水叮咚,鸟语 花香,青松翠柏,云蒸雾绕。 B.某文化局长因工作需要调任交通银行行长,收入提高了十几倍;后改任财政局长, 收入又降到了行长任上的十几分之一。 C.10 月份以来,江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叶飘舞,满地金黄,吸引了来自全国 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D.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 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 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 B.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 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 ....了。 C.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决议,“创意”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驰骋, 不能信马由缰 ....,这是设计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 D.双方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有根本目标不相悖,就总有殊途同归 ....的日子,在认 识事物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 5.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白莲水库是群山中的一座大型水库。最大的一条干渠通向山脚下的百莲浦,___① ___ 着那里的苍生万物。白莲水库的水是绿蓝绿蓝的,_② _____________,触须沿途四散,____ ③____着白莲浦方圆几十里的农田。 A.①滋养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游龙 ③ 浸润 B.①养育 ②变成白色游龙就一路流到渠里 ③浸渍 C.①养育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游龙 ③浸润
D.①滋养 ②变成白色游龙就一路流到渠里 ③浸渍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 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的境界为“欲求的境界”。人生之初,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 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 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 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 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的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 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 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和境界的岀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 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实现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 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 具有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 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 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之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 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 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识: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 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 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 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 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生,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 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诗 人、真正的艺术家 (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6.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这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7.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 得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 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 共8页第2页
共 8 页第2页 D.①滋养 ②变成白色游龙就一路流到渠里 ③浸渍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 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的境界为“欲求的境界”。人生之初,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 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 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 “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 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的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 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 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和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 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实现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 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 具有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 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 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之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 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 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识;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 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 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 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 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生,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 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诗 人、真正的艺术家。 (节选自 2009 年 12 月 31 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6.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这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7.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 得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 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
的“自我”。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 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 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 定时的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髙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 种境界。 三、3分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篠。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 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 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9、下列各项中,对下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是语录体,记述的大都是三言两语,而上述选段不仅有时间的推移、有子路 等人活动场所的变换,而且具备了一定的情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情节、通过有关人物 的言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人生观和政治观 B.丈人语带讽刺的话语,说罢便“植其杖而芸”的行动,在倨傲的态度中,表现出对 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不理解:另一方面,他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面, 又表现出他对孔子师徒风餐露宿周游列国的同情。 C.子路认为自己对隐者恭敬有礼,隐者便款待自己,并让儿子出来相见,这说明隐者 没有废弃“长幼之节”;但他不出仕,放弃了臣子对君主应尽的责任,即君臣之义,这又 是他所不能认可的 D.在周游列国却得不到重用的背景下,孔子叫子路回去看丈人的举动,表现出他对像 丈人一样过隐居生活的向往,对丈人人生态度的赞赏,而对丈人“不仕无义”、逃避现实 的处世态度,却给予直截了当的批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3分) 10、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答 ll、孔子曾被讥为“知其不可而为之”,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说明你对他的处世态度的 理解。(3分) 答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魏二 共8页第3页
共 8 页第3页 的“自我”。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 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 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 定时的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 种境界。 三、3 分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 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 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9、下列各项中,对下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论语》是语录体,记述的大都是三言两语,而上述选段不仅有时间的推移、有子路 等人活动场所的变换,而且具备了一定的情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情节、通过有关人物 的言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人生观和政治观。 B.丈人语带讽刺的话语,说罢便“植其杖而芸”的行动,在倨傲的态度中,表现出对 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不理解;另一方面,他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面, 又表现出他对孔子师徒风餐露宿周游列国的同情。 C.子路认为自己对隐者恭敬有礼,隐者便款待自己,并让儿子出来相见,这说明隐者 没有废弃“长幼之节”;但他不出仕,放弃了臣子对君主应尽的责任,即君臣之义,这又 是他所不能认可的。 D.在周游列国却得不到重用的背景下,孔子叫子路回去看丈人的举动,表现出他对像 丈人一样过隐居生活的向往,对丈人人生态度的赞赏,而对丈人“不仕无义”、逃避现实 的处世态度,却给予直截了当的批评。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73 分) 10、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答: 。 11、孔子曾被讥为“知其不可而为之”,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说明你对他的处世态度的 理解。(3 分) 答: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 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 析。(4分) 13、名句名篇默写。(3分,每空1分) (1)外无期功强劲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李 密《陈情表》) (2)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唐代散文家韩愈《师 说》中“ ”的观点是相同的。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4分) 在哈佛大学2007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比尔·盖茨 尊敬的Bok校长,……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 (1)我在哈佛学到了很多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新思想,也了解了很多科学上的新进展 但是,人类最大的进步并不来自于这些发现,而是来自于那些有助于减少人类不平等的发现 不管通过何种手段,减少不平等始终是人类最大的成就 (2) Melinda(注:盖茨的妻子)和我读到了一篇文章,说在那些贫穷的国家,每年有 数百万的儿童死于那些在美国早已不成问题的疾病 (3)如果你相信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那么当你发现某些生命被挽救了,而另一些生 命被放弃了,你会感到无法接受。就会问:“这个世界怎么可以眼睁睁看着这些孩子死去?” (4)答案很简单,也很令人难堪。这些儿童之所以会死亡,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在经济 上没有实力,在政治上没有能力发出声音 (5)但是,你们和我在经济上有实力,在政治上能够发出声音。 (6)不错,人类的不平等有史以来一直存在,但是那些能够化繁为简的新工具,却是 最近才出现的。这些新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将人类的同情心发挥最大的作用,这就是为什 将来同过去是不一样的。 (7)这个时代无时无刻不在涌现出新的革新一一生物技术,计算机,互联网—一它们 给了我们一个从未有过的机会,去终结那些极端的贫穷和非恶性疾病的死亡。 (8)六十年前,乔治·马歇尔也是在这个地方的毕业典礼上,宣布了一个计划,帮助 那些欧洲国家的战后建设。他说:“我认为,困难的一点是这个问题太复杂,报纸和电台向 公众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事实,使得大街上的普通人极端难于清晰地判断形势。”事实上, 经过层层传播,想要真正地把握形势,是根本不可能的。 共8页第4页
共 8 页第4页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 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 分) (2)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 析。(4 分) 13、名句名篇默写。(3 分,每空 1 分) (1)外无期功强劲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李 密《陈情表》) (2)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唐代散文家韩愈《师 说》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14 分) 在哈佛大学 2007 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比尔·盖茨 尊敬的 Bok 校长,……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 (1)我在哈佛学到了很多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新思想,也了解了很多科学上的新进展。 但是,人类最大的进步并不来自于这些发现,而是来自于那些有助于减少人类不平等的发现。 不管通过何种手段,减少不平等始终是人类最大的成就。 (2)Melinda(注:盖茨的妻子)和我读到了一篇文章,说在那些贫穷的国家,每年有 数百万的儿童死于那些在美国早已不成问题的疾病。 (3)如果你相信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那么当你发现某些生命被挽救了,而另一些生 命被放弃了,你会感到无法接受。就会问:“这个世界怎么可以眼睁睁看着这些孩子死去?” (4)答案很简单,也很令人难堪。这些儿童之所以会死亡,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在经济 上没有实力,在政治上没有能力发出声音。 (5)但是,你们和我在经济上有实力,在政治上能够发出声音。 (6)不错,人类的不平等有史以来一直存在,但是那些能够化繁为简的新工具,却是 最近才出现的。这些新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将人类的同情心发挥最大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 将来同过去是不一样的。 (7)这个时代无时无刻不在涌现出新的革新——生物技术,计算机,互联网——它们 给了我们一个从未有过的机会,去终结那些极端的贫穷和非恶性疾病的死亡。 (8)六十年前,乔治·马歇尔也是在这个地方的毕业典礼上,宣布了一个计划,帮助 那些欧洲国家的战后建设。他说:“我认为,困难的一点是这个问题太复杂,报纸和电台向 公众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事实,使得大街上的普通人极端难于清晰地判断形势。”事实上, 经过层层传播,想要真正地把握形势,是根本不可能的
(9)现在,新技术正在引发一场革命,人类将因此可以互相帮助。网络的神奇之处, 不仅仅是它缩短了物理距离,使得天涯若比邻;它还极大地增加了怀有共同想法的人们聚集 在一起的机会。不仅是政府,还包括大学、公司、小机构、甚至个人,能够发现问题所在 能够找到解决办法、能够评估他们努力的效果,去改变那些马歇尔六十年前就说到过的问题 饥饿、贫穷和绝望。 (10)哈佛是一个大家庭。这个院子里在场的人们,是全世界最有智力的人类群体之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11)毫无疑问,哈佛的老师、校友、学生和资助者,已经用他们的能力改善了全世界 各地人们的生活。但是,我们还能够再做什么呢?有没有可能,哈佛的人们可以将他们的智 慧,用来帮助那些甚至从来没有听到过“哈佛”这个名字的人? (12)请允许我向各位院长和教授,提出一个请求一一你们是哈佛的智力领袖,当你们 雇用新的老师、授予终身教职、评估课程、决定学位颁发标准的时候,请问你们自己如下的 问题 (13)我们最优秀的人才是否在致力于解决我们最大的问题?哈佛是否鼓励她的老师去 研究解决世界上最严重的不平等?哈佛的学生是否从全球那些极端的贫穷中学到了什 (14)这些问题并非语言上的修辞,你必须用自己的行动来回答它们。 (15)我的母亲在我结婚的前几天,主持了一个新娘进我家的仪式。在这个仪式上,她 高声朗读了一封关于婚姻的信,这是她写给 Melinda的。在那封信的结尾,她写道:“对于 那些接受了许多帮助的人们,对他们的期待也更多 (16)想一想吧,我们在这个院子里的这些人,被给予过什么一一天赋、特权、机遇 那么可以这样说,全世界的人们几乎有无限的权利,期待我们做出贡献。 (17)同这个时代的期望一样,我也要向今天各位毕业的同学提出一个忠告:你们要选 择一个问题,一个有关于人类深刻的不平等的问题,然后你们要变成这个问题的专家。如果 你们能够使得这个问题成为你们职业的核心,那么你们就会非常杰出。但是,你们不必一定 要去做那些大事。每个星期只用几个小时,只需一点小小的努力,你就可以改变那些人们的 生活 (选自《青年文摘》2007年第9期) 14.这篇演讲辞的观点是什么?作者在开头引出这个话题时,运用了什么方法?试作简要分 析。(6分) 答 15.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新技术“给了我们一个从未有过的机会”?(4分) 16.作者在演讲中引用乔治·马歇尔的演讲和母亲的信的意图分别是什么?(4分) ①引用乔治·歇尔的演讲意在说明 ②引用母亲的信意在说明 五、语言文字运用(4分) 17.子贡问孔子怎样与朋友相处,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自辱焉。”(《论语·颜 共8页第5页
共 8 页第5页 (9)现在,新技术正在引发一场革命,人类将因此可以互相帮助。网络的神奇之处, 不仅仅是它缩短了物理距离,使得天涯若比邻;它还极大地增加了怀有共同想法的人们聚集 在一起的机会。不仅是政府,还包括大学、公司、小机构、甚至个人,能够发现问题所在、 能够找到解决办法、能够评估他们努力的效果,去改变那些马歇尔六十年前就说到过的问题 ——饥饿、贫穷和绝望。 (10)哈佛是一个大家庭。这个院子里在场的人们,是全世界最有智力的人类群体之一。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11)毫无疑问,哈佛的老师、校友、学生和资助者,已经用他们的能力改善了全世界 各地人们的生活。但是,我们还能够再做什么呢?有没有可能,哈佛的人们可以将他们的智 慧,用来帮助那些甚至从来没有听到过“哈佛”这个名字的人? (12)请允许我向各位院长和教授,提出一个请求——你们是哈佛的智力领袖,当你们 雇用新的老师、授予终身教职、评估课程、决定学位颁发标准的时候,请问你们自己如下的 问题: (13)我们最优秀的人才是否在致力于解决我们最大的问题?哈佛是否鼓励她的老师去 研究解决世界上最严重的不平等?哈佛的学生是否从全球那些极端的贫穷中学到了什 么…… (14)这些问题并非语言上的修辞,你必须用自己的行动来回答它们。 (15)我的母亲在我结婚的前几天,主持了一个新娘进我家的仪式。在这个仪式上,她 高声朗读了一封关于婚姻的信,这是她写给 Melinda 的。在那封信的结尾,她写道:“对于 那些接受了许多帮助的人们,对他们的期待也更多。” (16)想一想吧,我们在这个院子里的这些人,被给予过什么——天赋、特权、机遇— —那么可以这样说,全世界的人们几乎有无限的权利,期待我们做出贡献。 (17)同这个时代的期望一样,我也要向今天各位毕业的同学提出一个忠告:你们要选 择一个问题,一个有关于人类深刻的不平等的问题,然后你们要变成这个问题的专家。如果 你们能够使得这个问题成为你们职业的核心,那么你们就会非常杰出。但是,你们不必一定 要去做那些大事。每个星期只用几个小时,只需一点小小的努力,你就可以改变那些人们的 生活。 (选自《青年文摘》2007 年第 9 期) 14.这篇演讲辞的观点是什么?作者在开头引出这个话题时,运用了什么方法?试作简要分 析。(6 分) 答: 15.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新技术“给了我们一个从未有过的机会”?(4 分) 答: 16.作者在演讲中引用乔治·马歇尔的演讲和母亲的信的意图分别是什么?(4 分) ①引用乔治·马歇尔的演讲意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引用母亲的信意在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4 分) 17.子贡问孔子怎样与朋友相处,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自辱焉。”(《论语·颜
渊》)请在理解原句的基础上谈谈你的看法 六、作文(4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9年12月8日天下午,南京两名小伙子同时发现路边有一沓百元大钞,担心做好事 反遭人误解,就没有捡起钱,而是冒雨守在路边等警察。“丢钱的人肯定很着急,我们等 等看看失主会不会来?”顾宇玮先开了口,祖鹏点点头表示同意。随后,两人就守在钱的左 右等失主,同时报警。由于汉中门大街是鼓楼警方与建邺警方辖区交界处,两男青年又说不 清楚他们的确切位置,警方就让两人将钱交到附近派出所。但两人商量了一下,担心万一接 触钱,失主找来说数目不对惹麻烦,干脆还是不捡钱。 民警来了以后,首先拍照取证,然后才拿起了地上的这摞钞票,经过两位民警分头清点 一遍,丢在路面上的现金是11000元。随即民警将两名小伙子带回派出所,做进一步调查处 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共8页第6页
共 8 页第6页 渊》)请在理解原句的基础上谈谈你的看法。 六、作文(4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2009 年 12 月 8 日天下午,南京两名小伙子同时发现路边有一沓百元大钞,担心做好事 反遭人误解,就没有捡起钱,而是冒雨守在路边等警察。 “丢钱的人肯定很着急,我们等 等看看失主会不会来?”顾宇玮先开了口,祖鹏点点头表示同意。随后,两人就守在钱的左 右等失主,同时报警。由于汉中门大街是鼓楼警方与建邺警方辖区交界处,两男青年又说不 清楚他们的确切位置,警方就让两人将钱交到附近派出所。但两人商量了一下,担心万一接 触钱,失主找来说数目不对惹麻烦,干脆还是不捡钱。 民警来了以后,首先拍照取证,然后才拿起了地上的这摞钞票,经过两位民警分头清点 一遍,丢在路面上的现金是 11000 元。随即民警将两名小伙子带回派出所,做进一步调查处 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共8页第顶页
共 8 页第7页 600 800 900
共8页第8页
共 8 页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