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 高二语文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投奔(ben) 喁喁说话(yu) 裨益(bi) 觥筹交错(gong) B、逞能( cheng)拈轻怕重(nin)斡旋(han)素昧平生(mei) C、殷红(yan) 粗犷豪放( guang)模样(mu)忧心忡忡( chong) D、脂肪(zhi) 所 向披靡(mi1) 侥幸(jiao) 尚飨( xia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渲泄箴言警句震慑缄默不语B、回溯轻歌慢舞喧嚣长篇累牍 C、毕竟脍炙人口偌大浮想联篇D、引申趁火打劫抱负万劫不复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如果阅读文学作品,因受感动而去模仿书中人物的行为,这就证明读者没有能 力,糊糊涂涂做了文学作品的俘虏, ②美国“9·11”事件给全球股市带来巨大 各国政府相继采取措施,防止 再度出现经济危机 ③一项改革都这么困难 场革命? A、鉴赏震荡何况B、鉴赏震荡况且 C、鉴别振荡况且D、鉴别振荡何况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每日上班无事可做,月月工资照拿不误,常使他有尸位素餐之感,心中颇不安宁。 B、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拥抱又是握手,别提 多高兴了。 C、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D、他们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考古学家在清理墓穴时,搜集到大量石制工具,其中有砍刀器、石核等是用石英 沙岩打制而成的。 B、省政府认真总结造成这种落后局面的原因,从指导思想上,明确树立起依靠科学 技术,加快解决这一突出矛盾 大众文化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通俗文化,它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文 化形态。 D、我们中国电影人,包括跨国的资本,共同打造了古典历史影片《英雄》,引起了广 泛的反响 6、下面是各地报纸报道同一事件时所用的不同标题,其中使用不正确的一个标题是()
1 休宁中学 2005----2006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 高二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共 42 分) 一、选择题(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投奔.(bèn) 喁.喁说话 (yú) 裨.益(bì) 觥.筹交错(gōng) B、逞.能(chěng) 拈.轻怕重 (niān) 斡.旋(hàn) 素昧.平生(meì) C、殷.红(yān) 粗犷.豪放 (guǎng) 模.样(mú) 忧心忡.忡(chōng) D、脂.肪(zhī) 所向披靡.(mǐ) 侥.幸(jiǎo) 尚飨.(xiǎng) 2、 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渲泄 箴言警句 震慑 缄默不语 B、回溯 轻歌慢舞 喧嚣 长篇累牍 C、毕竟 脍炙人口 偌大 浮想联篇 D、引申 趁火打劫 抱负 万劫不复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果阅读文学作品,因受感动而去模仿书中人物的行为,这就证明读者没有 能 力,糊糊涂涂做了文学作品的俘虏。 ②美国“9·11”事件给全球股市带来巨大 ,各国政府相继采取措施,防止 再度出现经济危机。 ③一项改革都这么困难, 一场革命? A、鉴赏 震荡 何况 B、鉴赏 震荡 况且 C、鉴别 振荡 况且 D、鉴别 振荡 何况 4、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每日上班无事可做,月月工资照拿不误,常使他有尸位素餐 ....之感,心中颇不安宁。 B、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 ....,两人又是拥抱又是握手,别提 多高兴了。 C、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 ....,应有尽有。 D、他们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考古学家在清理墓穴时,搜集到大量石制工具,其中有砍刀器、石核等是用石英 沙岩打制而成的。 B、 省政府认真总结造成这种落后局面的原因,从指导思想上,明确树立起依靠科学 技术,加快解决这一突出矛盾。 C、 大众文化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通俗文化,它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文 化形态。 D、我们中国电影人,包括跨国的资本,共同打造了古典历史影片《英雄》,引起了广 泛的反响。 6、 下面是各地报纸报道同一事件时所用的不同标题,其中使用不正确的一个标题是( )
A、数万军民在长江大堤上严防死守 B、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大堤安全 C、长江大堤上,严防死守的日日夜夜 D、数万军民严防死守长江大堤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2分,每小题3分) 随着淡水供应如今已达到极限,五大洲50多个国家或许很快就将因争夺水资源而 发生冲突,除非他们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河流迅速达成协议。 目前全球各地都在谈论夺水战争。2001年3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对淡水的 激烈争夺很可能成为未来的冲突和战争的根源。”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最近一份报告得 出结论认为,在未来15年内,“随着各国可利用的水达到极限”,国际之间冲突的可能 性将增加 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而历史似乎站在他们一边。惟一记录在案的争水 战争于4500年前发生两河流域,即我国如今所说的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拉格什 和乌玛之间。相反,从805年至1984年,各国签署了3600个与水有关的条约,其中许 多条约在处理这种至关重要的资源方面显示出极大创造性。对过去50年间1831个与水 有关的国际事件的分析表明,这些事件的2/3具有合作性质。例如,一些国家商定进行 科技合作,并签署了157个用水条约 然而,另一些人认为,就淡水而言,过去将不是未来的可靠指南。淡水作为一种可 再生但并非无穷的资源,正在变得日益稀缺。即使全球需求已稳定地增加,世界可利用 淡水总量几乎与4500年前一样多,仅仅从1950年以来,随着世界人口从25亿增加至 60亿,人均可再生淡水供应量已下降了58%此外,与石油以及其他大多数战略资源 不同,淡水的大多数用途是无可替代的。淡水对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 康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虽然历史表明,与水有关的合作是一种规范,但并非规 律,在过去50年里,2/3与水有关的事件是敌对的。尽管这些敌对事件的绝大多数只涉 及口头对抗,但对立国家在37次记录在案的事件中不仅仅是彼此辱骂,而且开了枪 炸了坝,或者采取了其他形式的军事行动。 7、第三段中说“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以下不能支撑这些人所持见解的一项是 A、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之间历史上曾发生过夺水战争。 B、从805年至1984年,各国签署了3600个与水有关的条约。 C、在处理至关重要的水资源方面,许多条约显示出极大创造性 D、过去50年间1831个与水有关的国际事件2/3具有合作性质 8、以下不能证明第四段中“另一些人”所持观点的一项是() A、各国可利用的水已达极限。 B、淡水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 C、淡水的大多数用途无可替代D、与水有关的敌对事件并不鲜见 9、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安南的讲话和美国国家情报部门的报告结论都意在指出淡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B、认为爆发夺水战的警告是“杞人忧天”的人目光短浅,幼稚可笑 C、“过去不是未来的指南”的意思是:过去不短缺不等于将来不短缺。 D、淡水“无可替代的用途”指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康等 10、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 A、数万军民在长江大堤上严防死守 B、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大堤安全 C、长江大堤上,严防死守的日日夜夜 D、数万军民严防死守长江大堤 二、阅读下文,完成 7—10 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随着淡水供应如今已达到极限,五大洲 50 多个国家或许很快就将因争夺水资源而 发生冲突,除非他们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河流迅速达成协议。 目前全球各地都在谈论夺水战争。2001 年 3 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对淡水的 激烈争夺很可能成为未来的冲突和战争的根源。”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最近一份报告得 出结论认为,在未来 15 年内,“随着各国可利用的水达到极限”,国际之间冲突的可能 性将增加。 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而历史似乎站在他们一边。惟一记录在案的争水 战争于 4500 年前发生两河流域,即我国如今所说的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拉格什 和乌玛之间。相反,从 805 年至 1984 年,各国签署了 3600 个与水有关的条约,其中许 多条约在处理这种至关重要的资源方面显示出极大创造性。对过去 50 年间 1831 个与水 有关的国际事件的分析表明,这些事件的 2/3 具有合作性质。例如,一些国家商定进行 科技合作,并签署了 157 个用水条约。 然而,另一些人认为,就淡水而言,过去将不是未来的可靠指南。淡水作为一种可 再生但并非无穷的资源,正在变得日益稀缺。即使全球需求已稳定地增加,世界可利用 淡水总量几乎与 4500 年前一样多,仅仅从 1950 年以来,随着世界人口从 25 亿增加至 60 亿,人均可再生淡水供应量已下降了 58%。此外,与石油以及其他大多数战略资源 不同,淡水的大多数用途是无可替代的。淡水对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 康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虽然历史表明,与水有关的合作是一种规范,但并非规 律,在过去 50 年里,2/3 与水有关的事件是敌对的。尽管这些敌对事件的绝大多数只涉 及口头对抗,但对立国家在 37 次记录在案的事件中不仅仅是彼此辱骂,而且开了枪, 炸了坝,或者采取了其他形式的军事行动。 7、第三段中说“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以下不能支撑这些人所持见解的一项是 A、 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之间历史上曾发生过夺水战争。 B、 从 805 年至 1984 年,各国签署了 3600 个与水有关的条约。 C、在处理至关重要的水资源方面,许多条约显示出极大创造性。 D、 过去 50 年间 1831 个与水有关的国际事件 2/3 具有合作性质。 8、以下不能证明第四段中“另一些人”所持观点的一项是( ) A、各国可利用的水已达极限。 B、淡水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 C、淡水的大多数用途无可替代 D、与水有关的敌对事件并不鲜见 9、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南的讲话和美国国家情报部门的报告结论都意在指出淡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B、认为爆发夺水战的警告是“杞人忧天”的人目光短浅,幼稚可笑。 C、“过去不是未来的指南”的意思是:过去不短缺不等于将来不短缺。 D、 淡水“无可替代的用途”指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康等。 10、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各国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河流迅速达成协议,也未必能防止和消除夺水 资源的冲突发生 B、历史经验证明,国家之间缔结条约进行合作是解决用水争端,防止发生冲突和战争 的有效途径。 C、淡水稀缺是由于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减少,而人口增长导致全球需求量增加,从而 使供求比例失调引起的 D、石油资源同样存在短缺问题,但它可以通过用其他能源替代的方式解决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1-14题。(12分,每小题春)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遂 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 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洲、夏。 少侍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 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 乐公(晋封刘禅为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 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华 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都官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 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 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中无人, 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①犍为:( qian wel)地名,在四川 ②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他们是孔门中文学水平最好的。这里是说李密有 很高的文学才能。 ll、下列句子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何氏改醮改醮:改嫁 B、有暇则讲学忘疲讲学:公开讲述自己的学术理论 C、司隶以密在县清慎清慎:清廉谨慎 D、自以失分怀怨失分:失意 12、下列句子加点字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密有才能,常望内转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B、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 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 D、少侍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3、下面六个句子,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李密才干的一组是() ①密奉事以孝谨闻②周门人方之游、夏③数使吴,有才辩 ④华善之⑤密在县清慎⑥自以失分怀怨
3 A、 即使各国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河流迅速达成协议,也未必能防止和消除夺水 资源的冲突发生。 B、历史经验证明,国家之间缔结条约进行合作是解决用水争端,防止发生冲突和战争 的有效途径。 C、淡水稀缺是由于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减少,而人口增长导致全球需求量增加,从而 使供求比例失调引起的。 D、 石油资源同样存在短缺问题,但它可以通过用其他能源替代的方式解决。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 11—14 题。(12 分,每小题舂) 李密字令伯,犍为①武阳人也。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遂 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 ,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 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洲、夏②。 少侍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 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 乐公(晋封刘禅为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 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华 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都官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 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 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中无人, 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①犍为:(qiàn wéi)地名,在四川 ②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他们是孔门中文学水平最好的。这里是说李密有 很高的文学才能。 11、下列句子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何氏改醮.. 改醮:改嫁 B、有暇则讲学..忘疲 讲学:公开讲述自己的学术理论 C、司隶以密在县清慎.. 清慎:清廉谨慎 D、自以失分..怀怨 失分:失意 12、下列句子加点字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密有才能,常望内.转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B、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 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 D、少侍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3、下面六个句子,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李密才干的一组是( ) ①密奉事以孝谨闻 ②周门人方之游、夏 ③数使吴,有才辩 ④华善之 ⑤密在县清慎 ⑥自以失分怀怨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④D、①⑤⑥ 14、下面文章内容的叙述、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十分孝道,他几岁时母亲改嫁,他感恋至极,以至成病。后来侍奉祖母以 孝谨闻,为了奉养祖母,多次推辞朝廷征召,直到祖母去世,服阕,才去应征。 B、李密很好学,一有空时,“讲学”不知疲倦。他拜谯周为师,在同学中是佼佼 者,大家把他“方之游、夏”,很推崇他。 C、李密来到洛阳,司空张华问他安乐公刘禅何如,他回答说刘禅“可次齐桓” 给了刘禅较高的评价,表现了他对故国的感情 D、李密到温县当县令,内心十分不满。但司隶认为他“在县清慎”,并未弹劾他, 他有才能,常常希望转到内地做官,但因为没有靠山,只升为汉中太守,他作 诗发泄不满,得罪了武帝,被免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8分) 四、(18分) 15、翻译下面句子。(8分) (1)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16、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6分) 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 里。 这首元曲情景交融,请分析: (1)作者写了哪些秋景? (2)作者描写这些景物的作用是什么? 17、补写出下列名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 (2)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 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18分)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文后问题。 那段岁月那首歌 王晓明 那时我正在部队当兵,和排长两人住一个寝室。一天深夜,军营已经沉入 甜甜的梦乡,我突然听见排长在黑暗里轻轻哼起了一首歌,声音很低很低,可
4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14、下面文章内容的叙述、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十分孝道,他几岁时母亲改嫁,他感恋至极,以至成病。后来侍奉祖母以 孝谨闻,为了奉养祖母,多次推辞朝廷征召,直到祖母去世,服阕,才去应征。 B、李密很好学,一有空时,“讲学”不知疲倦。他拜谯周为师,在同学中是佼佼 者,大家把他“方之游、夏”,很推崇他。 C、李密来到洛阳,司空张华问他安乐公刘禅何如,他回答说刘禅“可次齐桓”, 给了刘禅较高的评价,表现了他对故国的感情。 D、李密到温县当县令,内心十分不满。但司隶认为他“在县清慎”,并未弹劾他。 他有才能,常常希望转到内地做官,但因为没有靠山,只升为汉中太守,他作 诗发泄不满,得罪了武帝,被免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08 分) 四、(18 分) 15、翻译下面句子。(8 分) ⑴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⑵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16、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6 分) 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 里。 这首元曲情景交融,请分析: ⑴作者写了哪些秋景? ⑵作者描写这些景物的作用是什么? 17、补写出下列名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 分) ⑴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 。 ⑵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⑶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 ⑷ , ;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五、(18 分)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文后问题。 那段岁月那首歌 王晓明 那时我正在部队当兵,和排长两人住一个寝室。一天深夜,军营已经沉入 甜甜的梦乡,我突然听见排长在黑暗里轻轻哼起了一首歌,声音很低很低,可
那旋律实在太美了。 于是我悄悄起身,轻轻发问:“排长,你在唱什么歌?” 排长长得高高大大,平日里总是威风凛凛,可这回却吓得浑身哆嗦,好 阵慌乱之后才说:“我,我没唱什么呀。” 可是刚才我明明听见的呀。” 排长怔了一会儿,才嗫嚅地回答:“小王,快别问了,那是支……黄色歌 “黄色?”我一下子惊得瞪圆了眼睛。 是的,”排长说,“这歌的作者资产阶级思想十分严重,竟然愿意让自己 变成一只羊,让女的拿鞭子去抽他。” 哦,”我得似懂非懂,就说“还有这样的事,真是反动。” 两人都不吭声,我又重新默默躺下,屋里又恢复了浓重的宁静。可是睡意 已早早早逃到爪哇国去了,耳边仍然有刚才听到的那阵歌声在流走,朦朦胧胧 阵阵痒痒地撩拨着内心某个隐秘的角落 我终于忍不住了,翻身下床,说:“排长,再唱给我听听好吗?一遍,就 遍。 排长显然也没睡着,淡淡的月光映着他那双格外明亮的眸子,一阵阵沉默 之后,他说:“好,我唱,不过你千万不能告诉别人。” “向毛主席保证!”我说。 又是片刻的沉默,随后他轻轻地唱起来: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她的帐房 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仍然是那间简陋的营房,仍然是那片沉沉的夜幕,那歌声就在这夜幕里飘 荡着,一直飘进我的心房。渐渐地夜幕在褪去,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动人的景 象:一片绿绒毯般平展的大草原,一群雪球滚动的羊羔,一位美得令人眩目的 姑娘,手里轻轻挥舞着一根小小的皮鞘 美啊,太美了! 排长唱完了,可我们谁也没有开口,好象一开口就会打破这美妙的境界 让这甜美的余音早早消失 一会儿,那歌声又响起来了,排长再一次唱起了这首歌 那一夜,我们唱了很久很久 18、在构思上,这篇散文具有一波三折的特点,请根据全文文意,归纳文章波折的 变化过程,并谈谈这样安排的作用。(4分) 19、文章中画线语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 20、请用不超过40字的语句,概括散文的主旨。(6分 答 2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评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5 那旋律实在太美了。 于是我悄悄起身,轻轻发问:“排长,你在唱什么歌?” 排长长得高高大大,平日里总是威风凛凛,可这回却吓得浑身哆嗦,好一 阵慌乱之后才说:“我,我没唱什么呀。” “可是刚才我明明听见的呀。” 排长怔了一会儿,才嗫嚅地回答:“小王,快别问了,那是支……黄色歌 曲。” “黄色?”我一下子惊得瞪圆了眼睛。 “是的,”排长说,“这歌的作者资产阶级思想十分严重,竟然愿意让自己 变成一只羊,让女的拿鞭子去抽他。” “哦,”我得似懂非懂,就说“还有这样的事,真是反动。” 两人都不吭声,我又重新默默躺下,屋里又恢复了浓重的宁静。可是睡意 已早早早逃到爪哇国去了,耳边仍然有刚才听到的那阵歌声在流走,朦朦胧胧, 一阵阵痒痒地撩拨着内心某个隐秘的角落。 我终于忍不住了,翻身下床,说:“排长,再唱给我听听好吗?一遍,就 一遍。” 排长显然也没睡着,淡淡的月光映着他那双格外明亮的眸子,一阵阵沉默 之后,他说:“好,我唱,不过你千万不能告诉别人。” “向毛主席保证!”我说。 又是片刻的沉默,随后他轻轻地唱起来: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她的帐房 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仍然是那间简陋的营房,仍然是那片沉沉的夜幕,那歌声就在这夜幕里飘 荡着,一直飘进我的心房。渐渐地夜幕在褪去,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动人的景 象:一片绿绒毯般平展的大草原,一群雪球滚动的羊羔,一位美得令人眩目的 姑娘,手里轻轻挥舞着一根小小的皮鞭…… 美啊,太美了! 排长唱完了,可我们谁也没有开口,好象一开口就会打破这美妙的境界, 让这甜美的余音早早消失。 一会儿,那歌声又响起来了,排长再一次唱起了这首歌。 那一夜,我们唱了很久很久…… 18、在构思上,这篇散文具有一波三折的特点,请根据全文文意,归纳文章波折的 变化过程,并谈谈这样安排的作用。(4 分) 19、文章中画线语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 分) 答: 20、请用不超过 40 字的语句,概括散文的主旨。(6 分) 答: 2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评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这是一篇言近旨远的文章,在酣畅淋漓中给人以警醒。 B、散文的思想,就是作者心灵的写照,是人性的映射, C、这篇文章思想深邃,启发人们对人生、社会和历史以思考。 D、本文既是对那段岁月的怀念,也是对畸形社会的诅咒 E、文首“轻轻地哼起”与文末“唱了很久很久”既相照应,又相互对比。 六、(12分) 22、、请用精彩生动、富于个性的语言为下列小说或戏剧中的人物事迹概述,并对他们 作出准确的评价。如评述玛蒂尔德:(4分) 她,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为了一次夜会令人陶醉,为了 次出类拔“萃”,经受了十年磨难,承受着巨大痛苦,丧失了美妙青春。她是 个被资产阶级虚荣心所腐蚀而导致青春丧失的悲剧形象 请从下面人物形象中选出一个,参照上例写一段话,全段不要超过100字 林黛玉祥林嫂杜十娘朱丽叶 23、依照下面所拟对联,请自选课文作为题材,重拟一副对联(字数、平仄不作要求)。 (4分) 上联:林黛玉处处留心进贾府 下联:陈奂生洋洋得意上新城 上联 下联: 24、下面是一份某中学对高二学生对文学和语文课感兴趣情况的调查结果,请根据这份 资料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兴趣对 感兴趣 不感兴趣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文学 7472.55 22 21.57 6 5.88 语文课 38.24 47.08 请用一句话来表述上述表格的结论:不得出现数字:根据结论写一条建议 七、(60分 25、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哈尔滨金太阳集团公司董事长刘家滨曾说过这样的话:其实,我觉得人生就 是一个小丑,无论你的内心有多少痛苦、忧伤、无奈,甚至失败,但在人生的舞 台上,就应该像小丑一样,呈现给观众的永远都是快乐!刘家滨这样理解“小丑” 的价值,也这样理解人生:要把最精彩的一面留给这个世界。 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是一个角色,究竟我们以怎样的方式展现在人生的 舞台上呢?请以“人生舞台与自我角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 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⑧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6 A、 这是一篇言近旨远的文章,在酣畅淋漓中给人以警醒。 B、散文的思想,就是作者心灵的写照,是人性的映射。 C、这篇文章思想深邃,启发人们对人生、社会和历史以思考。 D、 本文既是对那段岁月的怀念,也是对畸形社会的诅咒。 E、文首“轻轻地哼起”与文末“唱了很久很久”既相照应,又相互对比。 六、(12 分) 22、、 请用精彩生动、富于个性的语言为下列小说或戏剧中的人物事迹概述,并对他们 作出准确的评价。如评述玛蒂尔德:(4 分) 她,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为了一次夜会令人陶醉,为了 一次出类拔“萃”,经受了十年磨难,承受着巨大痛苦,丧失了美妙青春。她是 一个被资产阶级虚荣心所腐蚀而导致青春丧失的悲剧形象。 请从下面人物形象中选出一个,参照上例写一段话,全段不要超过 100 字。 林黛玉 祥林嫂 杜十娘 朱丽叶 23、 依照下面所拟对联,请自选课文作为题材,重拟一副对联(字数、平仄不作要求)。 (4 分) 上联:林黛玉处处留心进贾府 下联:陈奂生洋洋得意上新城 上联: 下联: 24、下面是一份某中学对高二学生对文学和语文课感兴趣情况的调查结果,请根据这份 资料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4 分) 兴趣对 象 感兴趣 一般 不感兴趣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文学 74 72.55 22 21.57 6 5.88 语文课 16 15.69 39 38.24 47 47.08 请用一句话来表述上述表格的结论;不得出现数字;根据结论写一条建议。 ① ② 七、(60 分) 25、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哈尔滨金太阳集团公司董事长刘家滨曾说过这样的话:其实,我觉得人生就 是一个小丑,无论你的内心有多少痛苦、忧伤、无奈,甚至失败,但在人生的舞 台上,就应该像小丑一样,呈现给观众的永远都是快乐!刘家滨这样理解“小丑” 的价值,也这样理解人生:要把最精彩的一面留给这个世界。 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是一个角色,究竟我们以怎样的方式展现在人生的 舞台上呢?请以“人生舞台与自我角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 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 800 字。⑥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