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逍遥游》 导学目标 1.掌握本文文言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意。 3.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体会《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 4.了解《逍遥游》的基本思想,并辩证地看待庄子思想 早读精粹案 金句银段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 子·逍遥游》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庄子·逍遥游》 3.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4.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庄子·逍遥游》 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7.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 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8.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9.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啾 水》 10.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庄 子·大宗师》 写作金库 1.庄子作为继老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也在为阐述宇宙万物 的变化规律一一道的运行规律而努力。在道家看来,道是万物变化的总原理
1 第 6 课 《逍遥游》 1.掌握本文文言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意。 3.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体会《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 4.了解《逍遥游》的基本思想,并辩证地看待庄子思想。 金句银段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 子·逍遥游》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庄子·逍遥游》 3.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4.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庄子·逍遥游》 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7.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 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8.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9.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 水》 10.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庄 子·大宗师》 写作金库 1.庄子作为继老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也在为阐述宇宙万物 的变化规律——道的运行规律而努力。在道家看来,道是万物变化的总原理, 早读精粹案 导学目标
是宇宙变化的法则。掌握道的动行规律,顺应天地万物的自然变化规律,这才 是真正的逍遥游。 适用角度:(1)顺应自然;(2)遵从规律;(3)按客观规律办事。 2.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他垂钓于濮水,楚王以相印相许,他不为所动,毅然 拒绝。惠施当了梁国宰相,害怕庄子抢他的相位,要搜捕庄子。庄子知道后主 动会见惠施,表明了自己高洁的志向,说自己是非梧桐不栖的凤凰,绝不像惠 施那样如鹞鹰得到一只臭老鼠还怕丢掉。 适用角度:(1)诗意地生活;(2)人要淡泊名利;(3)不要为名利所累。 3.《逍遥游》中的大鹏作为寓言中的主人公,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借 鉴。大鹏为了追求“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崇高志向,不断积蓄力量,与风浪 搏击,穿过云气,背负青天,做好充分准备后才计划南飞。这让我们从大鹏的 形象中体会到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适用角度:(1)积累;(2)志向;(3)准备充分;(4)奋发有为。 自主研习案 读准字音 (1)鲲()鹏 (2)抟() (3)坳()堂 (4)蜩() (5)决()起而飞 (6)春()粮 (7)泠()然 (8)天阏() (9)数数()然 (10)蟪 、通假字 (1)北冥有鱼 (2)小知不及大知 (3)此小大之辩也 (4)而征一国 (5)旬有五日而后反 通通通通通通通 “““““““ (6)御六气之辩 三、一词多义 1.志: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 家》)
2 是宇宙变化的法则。掌握道的动行规律,顺应天地万物的自然变化规律,这才 是真正的逍遥游。 适用角度:(1)顺应自然;(2)遵从规律;(3)按客观规律办事。 2.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他垂钓于濮水,楚王以相印相许,他不为所动,毅然 拒绝。惠施当了梁国宰相,害怕庄子抢他的相位,要搜捕庄子。庄子知道后主 动会见惠施,表明了自己高洁的志向,说自己是非梧桐不栖的凤凰,绝不像惠 施那样如鹞鹰得到一只臭老鼠还怕丢掉。 适用角度:(1)诗意地生活;(2)人要淡泊名利;(3)不要为名利所累。 3.《逍遥游》中的大鹏作为寓言中的主人公,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借 鉴。大鹏为了追求“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崇高志向,不断积蓄力量,与风浪 搏击,穿过云气,背负青天,做好充分准备后才计划南飞。这让我们从大鹏的 形象中体会到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适用角度:(1)积累;(2)志向;(3)准备充分;(4)奋发有为。 一、读准字音 (1)鲲.( )鹏 (2)抟.( ) (3)坳.( )堂 (4)蜩.( ) (5)决.( )起而飞 (6)舂.( )粮 (7)泠.( )然 (8)夭阏.( ) (9)数数.( )然 (10)蟪.( ) 二、通假字 (1)北冥有鱼 “_____”通“_____”,_________ (2)小知不及大知 “_____”通“_____”,_________ (3)此小大之辩也 “_____”通“_____”,_________ (4)而征一国 “_____”通“_____”,_________ (5)旬有五日而后反 “_____”通“_____”,_________ “_____”通“_____”,_________ (6)御六气之辩 “_____”通“_____”,_________ 三、一词多义 1.志: ( 1 ) 燕 雀 安 知 鸿 鹄 之 志. 哉 ( 《 陈 涉 世 家》) 自主研习案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训俭示 康》) (3)《齐谐》者,志怪者也(《逍遥 游》) (4)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屈原列 传》) (5)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 记》) 2.名 (1)北冥有鱼 其名为鲲(《逍遥 游》) (2)名之者谁(《醉翁亭 记》) (3)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 游》) (4)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 技》) (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 战》) 3.图 (1)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2)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 (3)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促织》) (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4.穷 (1)以游无穷者(《逍遥游》) (2)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训俭示康》) (3)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置 (1)置杯焉则胶(《逍遥游》) (2)郑人有且置履者(《郑人买履》) (3)沛公则置车骑 脱身独骑(《鸿门 宴》)
3 ( 2 ) 士 志.于 道 , 而 耻 恶 衣 恶 食 者 , 未 足 与 议 (《 训 俭 示 康》) ( 3 ) 《 齐 谐 》 者 , 志. 怪 者 也 ( 《 逍 遥 游》) ( 4 ) 博 闻 强 志. , 明 于 治 乱 ( 《 屈 原 列 传》) ( 5 )既出 , 得其船 , 便扶向路 , 处 处 志.之 (《 桃 花 源 记》) 2.名: ( 1 ) 北 冥 有 鱼 , 其 名. 为 鲲 ( 《 逍 遥 游》) ( 2 ) 名 . 之 者 谁 ( 《 醉 翁 亭 记》) ( 3 ) 至 人 无 己 , 神 人 无 功 , 圣 人 无 名.( 《 逍 遥 游》) ( 4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 名.其 一 处 也 (《 口 技》) ( 5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 名., 而 内 怀 犹 豫 之 计 (《 赤 壁 之 战》) 3.图: (1)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2)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 (3)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促织》) (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4.穷: (1)以游无穷.者(《逍遥游》) (2)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训俭示康》) (3)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5.置: (1)置.杯焉则胶(《逍遥游》) (2)郑人有且置.履者(《郑人买履》) ( 3 ) 沛 公 则 置. 车 骑 , 脱 身 独 骑 ( 《 鸿 门 宴》)
四、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1)《齐谐》者,志怪者也 2.名词作动词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后乃今将图南 (3)不过数仞而下 3.使动用法 (1)彼于致福者 德合 君 而征 五、古今异义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 今义:海洋上的运输 (2)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 今义:湖名 (3)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 今义:野生动物的一种 (4)腹犹果然 古义: 今义: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5)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古义: 今义:多数人,大家 (6)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古义: 今义:羊的角 (8)蟪蛄不知春秋 古义: 今义:春季和秋季 六、文言句式
4 四、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1)《齐谐》者,志怪.者也 2.名词作动词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后乃今将图南. (3)不过数仞而下. 3.使动用法 (1)彼于致.福者 ( 2 ) 德 合 . 一 君 、 而 征 . 一 国 者 五、古今异义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 今义:海洋上的运输 (2)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 今义:湖名 (3)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 今义:野生动物的一种 (4)腹犹果然.. 古义: 今义: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5)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古义: 今义:多数人,大家 (6)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古义: 今义:羊的角 (8)蟪蛄不知春秋.. 古义: 今义:春季和秋季 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齐谐》者,志怪者也。(以“……者 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2.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以“ ,……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3.此小大之辩也。(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1)奚以知其然也(应为“以奚知其然也”) (2)莫之天阏者(应为“莫天阏之”) (3)彼且奚适也(应为“彼且适奚也”) (4)之二虫又何知(应为“之二虫又知何” (5)彼且恶乎待哉(应为“彼且待恶乎哉”) 2状语后置句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应为“于坳堂之上覆杯水”) (2)翱翔蓬蒿之间(应为“于蓬蒿之间翱翔”) (3)去以六月息者也(应为“以六月息去 三)省略句 (1)翱翔蓬蒿之间(省介词“于”,应为“翱翔于蓬蒿之间”) 互动探究案 1.作者在第一段中是怎样论证世间万物没有绝对自由的? 2.作者是如何塑造大鹏形象的?如何理解这一形象? 3.作者论述的“逍遥游”的真正内涵是什么?
5 (一)判断句 1.《齐谐》者,志怪者也。(以“……者,……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2.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以“……者,……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3.此小大之辩也。(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1)奚以知其然也(应为“以奚知其然也”) (2)莫之夭阏者(应为“莫夭阏之”) (3)彼且奚适也(应为“彼且适奚也”) (4)之二虫又何知(应为“之二虫又知何”) (5)彼且恶乎待哉(应为“彼且待恶乎哉”) 2.状语后置句 (1)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应为“于坳堂之上覆杯水”) (2) 翱翔蓬蒿之间(应为“于蓬蒿之间翱翔”) (3) 去以六月息者也(应为“以六月息去”) (三)省略句 (1)翱翔蓬蒿之间(省介词“于”,应为“翱翔于蓬蒿之间”) 1.作者在第一段中是怎样论证世间万物没有绝对自由的? 2.作者是如何塑造大鹏形象的?如何理解这一形象? 3.作者论述的“逍遥游”的真正内涵是什么? 互动探究案
4.学习本文之后有何启示?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的思想观点? 资料积累案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一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 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天才卓绝,“其学无所 不窥”(《史记》),但遭逢乱世,有感于世间沉浊,“不可与庄语”,顾不与统治 阶级合作。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却被他拒绝了。 《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 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补。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观、相对认识论、无条件精神自由等。从 这种认识论出发,生活上,他主张一切顺应自然,安时处顺;政治上,他主张 无为而治。 《庄子》散文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 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 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写法借鉴 1.借用寓言说理
6 4.学习本文之后有何启示?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的思想观点?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 369 年-前 286 年),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 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天才卓绝,“其学无所 不窥”(《史记》),但遭逢乱世,有感于世间沉浊,“不可与庄语”,顾不与统治 阶级合作。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却被他拒绝了。 《庄子》一书现存 33 篇。有内篇 7 篇,外篇 15 篇,杂篇 11 篇。内篇 7 篇 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补。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观、相对认识论、无条件精神自由等。从 这种认识论出发,生活上,他主张一切顺应自然,安时处顺;政治上,他主张 无为而治。 《庄子》散文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 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 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写法借鉴 1.借用寓言说理。 资料积累案
鲁迅评庄子的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万余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 事实,而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晩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运 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文中的鲲、 鹏、学鸠、斥鷃,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 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 “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 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 情的流露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如第1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 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将学鸠赋予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都增 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知识链接 、《庄子》成语集锦 1.朝三暮四: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出处: 《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2.踌躇满志: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心意。从容自得,心 意满足。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出处:《庄子·养生主》:“提 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3.鹏程万里: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出处:《庄子·逍遥游》ε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夏虫朝菌:意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比喻极短的生命。出处: 《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又《庄子·逍遥游》:“朝 菌不知晦朔。” 5.螳臂当车: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达不到的事情, 必然失败。出处:《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 知其不胜任也。” 6.越俎代庖:越,跨过;俎,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厨师。主祭的 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处理超过自己职权范围的事情。出处:《庄 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7 鲁迅评庄子的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万余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 事实,而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运 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文中的鲲、 鹏、学鸠、斥鷃,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 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 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 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 情的流露。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如第 1 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 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将学鸠赋予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都增 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知识链接 一、《庄子》成语集锦 1.朝三暮四: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出处: 《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2.踌躇满志: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心意。从容自得,心 意满足。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出处:《庄子·养生主》:“提 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3.鹏程万里: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出处:《庄子·逍遥游》: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夏虫朝菌:意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比喻极短的生命。出处: 《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又《庄子·逍遥游》:“朝 菌不知晦朔。” 5.螳臂当车: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达不到的事情, 必然失败。出处:《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 知其不胜任也。” 6.越俎代庖:越,跨过;俎,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厨师。主祭的 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处理超过自己职权范围的事情。出处:《庄 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7.得鱼忘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出处:《庄子·外物》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8.呆若木鸡:呆,傻,发愣的样子。宛如木头做的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 异而发愣的样子。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 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文学文化常识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朔:阴历每月第一日
8 7.得鱼忘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出处:《庄子·外物》: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8.呆若木鸡:呆,傻,发愣的样子。宛如木头做的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 异而发愣的样子。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 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二、文学文化常识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朔:阴历每月第一日
第6课逍遥游 自主研习案 读准字音 (1) Kun (2) tuan (3) a (4)tigo (5) xue (6) chnog (7)1ing(8) (9) shuo (10) hui 通假字 (1)“冥”通“溟”,海 (2)“知”通“智”,智慧 (3)“辩”通“辨”,区别 “而”通“能”,才能 “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反”通“返”,返回 (6)“辩”通“变”,变化 、一词多义 1. (1)名词,志向 (2)动词,立志 (3)动词,记述、记载 (4)动词,记住 (5)动词,标记、做标记 (1)名词,名称、名字 (2)动词,命名、起名 (3)名词,声名、名望 (4)动词,说出、指出 (5)名词,名义 (1)动词,计划 (2)名词,地图 (3)名词,图画 (4)动词,考虑 (1)形容词,尽
9 第 6 课 逍遥游 自主研习案 一、读准字音 (1)Kūn (2)tuán (3)ào (4)tiáo (5)xuè (6)chnōg (7)líng (8)è (9)shuò (10)huì 二、通假字 (1)“冥”通“溟”,海 (2)“知”通“智”,智慧 (3)“辩”通“辨”,区别 (4)“而”通“能”,才能 (5)“有”通“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反”通“返”,返回 (6)“辩”通“变”,变化 三、一词多义 1. (1)名词,志向 (2)动词,立志 (3)动词,记述、记载 (4)动词,记住 (5)动词,标记、做标记 2. (1)名词,名称、名字 (2)动词,命名、起名 (3)名词,声名、名望 (4)动词,说出、指出 (5)名词,名义 3. (1)动词,计划 (2)名词,地图 (3)名词,图画 (4)动词,考虑 4. (1)形容词,尽
(2)形容词,生活困难 (3)动词,走到尽头 (4)名词,困厄,处境艰难 (1)动词,放上、安放 (2)动词,购置、添置 (3)动词,放弃、放下 四、词类活用 1. (1)怪异的事物 (1)南行 (2)向南飞 (3)降落 (1)使…到来 (2)使……满意;使……信任 五、古今异义 (1)海动 (2)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3)游动的雾气 (4)很饱的样子 (5)一般人 (6)旋风 (7)四季 互动探究案 1.答:大鹏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雾气尘埃要靠气息相吹,大舟因水积 不深而无力,杯水因水浅舟大则胶地,蜩鸠嘲笑大鹏却不知自己“有所待”。作 者通过这些论证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 都没有绝对自由。 2.答:①作者以夸张的手法描写神奇莫测的大鹏。这只鸟,不仅大,还要腾 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又以 “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则将徙”作对比,说明万物都 “有所待”。接着,作者用寓言写蜩与学鸠对大鹏的嘲笑,并以行路备粮的比喻 手法予以反驳
10 (2)形容词,生活困难 (3)动词,走到尽头 (4)名词,困厄,处境艰难 5. (1)动词,放上、安放 (2)动词,购置、添置 (3)动词,放弃、放下 四、词类活用 1. (1)怪异的事物 2. (1)南行 (2)向南飞 (3)降落 3. (1)使……到来 (2)使……满意;使……信任 五、古今异义 (1)海动 (2)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3)游动的雾气 (4)很饱的样子 (5)一般人 (6)旋风 (7)四季 互动探究案 1.答:大鹏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雾气尘埃要靠气息相吹,大舟因水积 不深而无力,杯水因水浅舟大则胶地,蜩鸠嘲笑大鹏却不知自己“有所待”。作 者通过这些论证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 都没有绝对自由。 2.答:作者以夸张的手法描写神奇莫测的大鹏。这只鸟,不仅大,还要腾 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又以 “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则将徙”作对比,说明万物都 “有所待”。接着,作者用寓言写蜩与学鸠对大鹏的嘲笑,并以行路备粮的比喻 手法予以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