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三校联考11-12高三年语文科试卷 说明:(一)本试卷共五部分18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所有答案必须写在规定的答题纸上。 (三)命题人:芗城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1.背诵默写(6分,每处1分) (1) ,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琵琶行》) (2)高余冠之岌岌兮, 。(屈原《离骚》)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韩愈《师说》) (4)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5)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6)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知其为里中长 者,礼之,留掌书记。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日:“秦乱,汉高起布衣,豁 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也。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法其所为,天下 不足定也『太祖称善。从下滁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太祖威名日盛, 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有以事力相龃龉者, 委曲为调护。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善长固谢弗往。太祖 深倚之。太祖军和阳,自将击鸡笼山寨,少留兵佐善长居守。元将谍知来袭,设伏败之,太 祖以为能。 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入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 为书。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复制钱法,开铁冶,定渔税,国 用益饶,而民不困。吴元年九月,论平吴功,封善长宣国公。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 太祖初渡江,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法有连坐三条,不已甚乎?″善长因请自大逆而 外皆除之,逐命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汘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宜进封大国。”乃 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干石,子
说明:(一)本试卷共五部分 18 小题。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二)所有答案必须写在规定的答题纸上。 (三)命题人:芗城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1.背诵默写(6 分,每处 1 分) (1) , 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琵琶行》) (2) 高余冠之岌岌兮, 。(屈原《离骚》)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韩愈《师说》) (4)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 白《蜀道难》) (5)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6)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15 分)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知其为里中长 者,礼之,留掌书记。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秦乱,汉高起布衣,豁 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也。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法其所为,天下 不足定也!”太祖称善。从下滁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太祖威名日盛, 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有以事力相龃龉者, 委曲为调护。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善长固谢弗往。太祖 深倚之。太祖军和阳,自将击鸡笼山寨,少留兵佐善长居守。元将谍知来袭,设伏败之,太 祖以为能。 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入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 为书。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复制钱法,开铁冶,定渔税,国 用益饶,而民不困。吴元年九月,论平吴功,封善长宣国公。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 太祖初渡江,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法有连坐三条,不已甚乎?”善长因请自大逆而 外皆除之,逐命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宜进封大国。”乃 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
孙世袭。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时封公者,善长位第一,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与中丞刘 基争法而诟,基不自安,请告归。太祖所任张昶、杨宪、汪广洋、胡惟庸皆获罪,善长事寄 如故。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后坐惟庸党死。 (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习法家言,策事多中 策:谋划 B.元将谍知来袭 谍:刺探情报的人 C.为参谋,预机画 预:参与 D.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除:废除 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善长“有智计”和“甚见亲信”的一组是()(3分) ①善长固谢弗往 ①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B ②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 ②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 ①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 j①设伏败之,太祖以为能 ②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 D②礼之,留掌书记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元璋既赞赏李善长有谋略,又称赞他面对危险形势,临危不乱,有制胜敌人的能力。 B.主帅郭子兴因为轻信传言而慢慢剥夺朱元璋的兵权,此时李善长坚定地站在朱元璋一 边,从此朱元璋更加倚重李善长了 C.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李善长位居公侯之首,荣宠无双,但由于性格弱点,李善长 逐渐被朱元璋厌烦,终至被杀。 D.太祖起事时,向李善长问天下之计,李善长认为,刘邦虽然知人善任,不喜杀人,五 年成就帝业,但如果效法他的做法,就不能平定天下。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3分) 译文 (2)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孙世袭。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时封公者,善长位第一,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与中丞刘 基争法而诟,基不自安,请告归。太祖所任张昶、杨宪、汪广洋、胡惟庸皆获罪,善长事寄 如故。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后坐惟庸党死。 (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习法家言,策.事多中 策:谋划 B.元将谍.知来袭 谍:刺探情报的人 C.为参谋,预.机画 预:参与 D.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 除:废除 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善长“有智计”和“甚见亲信”的一组是( )(3 分) A. ①善长固谢弗往 ②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 B. ①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②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 C. ①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 ②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 D. ①设伏败之,太祖以为能 ②礼之,留掌书记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朱元璋既赞赏李善长有谋略,又称赞他面对危险形势,临危不乱,有制胜敌人的能力。 B.主帅郭子兴因为轻信传言而慢慢剥夺朱元璋的兵权,此时李善长坚定地站在朱元璋一 边,从此朱元璋更加倚重李善长了。 C.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李善长位居公侯之首,荣宠无双,但由于性格弱点,李善长 逐渐被朱元璋厌烦,终至被杀。 D.太祖起事时,向李善长问天下之计,李善长认为,刘邦虽然知人善任,不喜杀人,五 年成就帝业,但如果效法他的做法,就不能平定天下。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 (2)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1)简要概括“半山春晚”的特点。(3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3分) 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王夫人因为丫环金钏投井一事自悔,在屋中垂泪,宝钗安慰她去自杀的 人也是糊涂之人,不为可惜,并说道:“姨娘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她几两 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她还拿了自己刚做的两套衣服给王夫人为金钏做妆裹 (《红楼梦》) B.吴府大办丧事,客人纷至沓来。他们名为吊丧,实则各怀鬼胎,或寻欢作乐,或暗做 交易。吴荪甫沉浸在失去父亲的悲痛中。这时,家乡双桥镇农民暴动,丝厂工人罢工,杜竹 斋和金融魔王赵伯韬正合谋算计他。(《子夜》) C.葛朗台利用公证人克罗旭叔侄和银行家德、格拉桑对自己女儿的企图,巧妙地让克罗 旭公证人到巴黎处理哥哥破产的事。凭葛朗台的信誉和格拉桑的银号,债权人保留了债券。 葛朗台变卖了哥哥的财产,发放了47%的债务,剩下的债务,他以侄儿将全部偿还为借口 拖延了五年之久。(《欧也妮·葛朗台》) D.司祭们高举插有二支蜡烛、饰有花卉的烛台,不停地为人们祝福,嘴里反复欢呼:“基 督复活了!基督复活了!”一切都很美丽,但最美丽的却是那穿着雪白连衣裙、系着浅蓝腰 带,乌黑的头发上扎着鲜红蝴蝶结、眼睛闪耀着快乐光芒的卡秋莎。这是在复活节前一天做 晨祷的情景。当时的马斯洛娃是美丽快乐的。多年后,经历了很多坎坷的马斯洛娃唯一没变 的就是她那双明亮的眼睛。(《复活》) E.觉慧背着高老太爷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陈姨太向高老太爷 告发此事,结果觉慧遭到高老太爷的严厉训斥,但觉慧没有屈服,高老太爷勃然大怒。(《家》)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在审问爱斯梅拉达的法庭上,像条鳄鱼的那个法官站了起来,说:“肃静!.…法露黛尔 妇人,魔鬼给您的银币变成的枯叶,带来了没有?”“带来了,大人〃她答道。……枯叶在 大厅里转了一圈。请问这枚“银币”的来历是什么?在审判过程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述。(《巴 黎圣母院》) (2)马腾被杀之后,马超在西凉太守韩遂的帮助下兴兵报仇,大败曹军,曹操是如何逃离 险境的,请简述。(《三国演义》) 答第()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⑴简要概括“半山春晚” 的特点。(3 分) ⑵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3 分) 二、文 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 ...的两项是( )( )(5 分) A.《红楼梦》中王夫人因为丫环金钏投井一事自悔,在屋中垂泪,宝钗安慰她去自杀的 人也是糊涂之人,不为可惜,并说道:“姨娘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她几两 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她还拿了自己刚做的两套衣服给王夫人为金钏做妆裹。 (《红楼梦》) B.吴府大办丧事,客人纷至沓来。他们名为吊丧,实则各怀鬼胎,或寻欢作乐,或暗做 交易。吴荪甫沉浸在失去父亲的悲痛中。这时,家乡双桥镇农民暴动,丝厂工人罢工,杜竹 斋和金融魔王赵伯韬正合谋算计他。(《子夜》) C.葛朗台利用公证人克罗旭叔侄和银行家德、格拉桑对自己女儿的企图,巧妙地让克罗 旭公证人到巴黎处理哥哥破产的事。凭葛朗台的信誉和格拉桑的银号,债权人保留了债券。 葛朗台变卖了哥哥的财产,发放了 47%的债务,剩下的债务,他以侄儿将全部偿还为借口, 拖延了五年之久。 (《欧也妮·葛朗台》) D.司祭们高举插有二支蜡烛、饰有花卉的烛台,不停地为人们祝福,嘴里反复欢呼:“基 督复活了!基督复活了!”一切都很美丽,但最美丽的却是那穿着雪白连衣裙、系着浅蓝腰 带,乌黑的头发上扎着鲜红蝴蝶结、眼睛闪耀着快乐光芒的卡秋莎。这是在复活节前一天做 晨祷的情景。当时的马斯洛娃是美丽快乐的。多年后,经历了很多坎坷的马斯洛娃唯一没变 的就是她那双明亮的眼睛。(《复活》) E. 觉慧背着高老太爷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陈姨太向高老太爷 告发此事,结果觉慧遭到高老太爷的严厉训斥,但觉慧没有屈服,高老太爷勃然大怒。(《家》)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5 分) (1)在审问爱斯梅拉达的法庭上,像条鳄鱼的那个法官站了起来,说:“肃静!……法露黛尔 妇人,魔鬼给您的银币变成的枯叶,带来了没有?”“带来了,大人,”她答道。……枯叶在 大厅里转了一圈。请问这枚“银币”的来历是什么?在审判过程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述。(《巴 黎圣母院》) (2)马腾被杀之后,马超在西凉太守韩遂的帮助下兴兵报仇,大败曹军,曹操是如何逃离 险境的,请简述。(《三国演义》) 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燕人畔①。齐宣王曰:“吾甚惭于孟子。”陈贾日:“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 智? 王日:“恶,是何言也?② 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 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请见而解之 见孟子,问日:“公何人也?“日:“古圣人也。 曰:“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③″日:“然。 曰:“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日:“不知也 “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④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 之君子,过则顺⑤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⑥也,民皆仰之 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注释】①畔:通“叛”。②恶,是何言也:啊,这是什么话。③有诸:有这事吗?④ 宜:应该,整句的意思是,不也是很正常吗?⑤顺:掩饰,将错就错。⑥更:改正 (1)按文意理解,文中的哪些人是“古之君子”,哪些人是“今之君子”?(2分) “古之君子” “今之君子”: (2)结合文段概括“古之君子”和“今之君子”对待错误的不同态度和做法。(2分) (3)指出文段运用的一种主要论证方法,并做简要阐述。(2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先秦理性精神——儒道互补 李泽厚 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 观事实。孔学在世界上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并非偶然。孔子之所以取得这种历史地位是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 燕人畔①。齐宣王曰:“吾甚惭于孟子。”陈贾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 智?” 王曰:“恶,是何言也?②” 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 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请见而解之。” 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 曰:“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③”曰:“然。” 曰:“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 “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④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 之君子,过则顺⑤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⑥也,民皆仰之。 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注释】①畔:通“叛”。② 恶,是何言也:啊,这是什么话。③有诸:有这事吗?④ 宜:应该,整句的意思是,不也是很正常吗?⑤顺:掩饰,将错就错。⑥更:改正。 (1)按文意理解,文中的哪些人是“古之君子”,哪些人是“今之君子”?(2 分) “古之君子”: “今之君子”: (2)结合文段概括“古之君子”和“今之君子”对待错误的不同态度和做法。(2 分) (3)指出文段运用的一种主要论证方法,并做简要阐述。(2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先秦理性精神——儒道互补 李泽厚 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 观事实。孔学在世界上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并非偶然。孔子之所以取得这种历史地位是
与他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一“礼乐″分不开的。他把原始文化纳入 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所谓“实践理性″,是说把理性引导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 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继孔子之后,孟、荀完成了儒学的这条路线。这条 路线的基本特征是: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孔子不是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宗教三要素)引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而 是把这三者引导和消融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使情感不导向异化 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与伦理的社会人生中。这也正是中 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乐论》(荀子)与《诗学》(亚里士多德)的中西差异(一个强 调艺术对于情感的构建和塑造作用,个重视艺术的认识模拟功能和接近宗教情绪的净化作 用),也由此而来。中国重视的是情、理结合,是以理节情的平衡,是社会性、伦理性的心 理感受和满足,而不是禁欲性的官能压抑,也不是理智性的认识愉快,更不是具有神秘性的 情感迷狂柏拉图)或心灵净化(亚里士多德 理性精神是先秦各派的共同倾向。名家搞逻辑,法家倡刑名,都表现岀这一点。其中, 与美学-艺术领域关系更大和影响深远的,除儒学外,要推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道家作为 儒家的补充和对立面,相反相成地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审美兴趣上,与儒家一道,起了 决定性作用。 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知其不 可而为之”等等),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制天命而用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 的尊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孑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彷 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
与他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分不开的。他把原始文化纳入 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所谓“实践理性”,是说把理性引导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 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继孔子之后,孟、荀完成了儒学的这条路线。这条 路线的基本特征是: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孔子不是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宗教三要素)引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而 是把这三者引导和消融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使情感不导向异化 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与伦理的社会人生中。这也正是中 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乐论》(荀子)与《诗学》(亚里士多德)的中西差异(一个强 调艺术对于情感的构建和塑造作用,一个重视艺术的认识模拟功能和接近宗教情绪的净化作 用),也由此而来。中国重视的是情、理结合,是以理节情的平衡,是社会性、伦理性的心 理感受和满足,而不是禁欲性的官能压抑,也不是理智性的认识愉快,更不是具有神秘性的 情感迷狂(柏拉图)或心灵净化(亚里士多德)。 理性精神是先秦各派的共同倾向。名家搞逻辑,法家倡刑名,都表现出这一点。其中, 与美学-艺术领域关系更大和影响深远的,除儒学外,要推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道家作为 儒家的补充和对立面,相反相成地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审美兴趣上,与儒家一道,起了 决定性作用。 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知其不 可而为之”等等),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制天命而用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 的尊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彷 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
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互相补充协调。不但“兼济天下”与 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土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偾世嫉俗,“身在江湖 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意念。但是,儒、道又毕竟 是离异的。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孑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 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 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 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 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 动力。庄子尽管避弃现世,却并不否定生命,而对自然生命抱着珍贵爱惜的态度,这使他的 泛神论的哲学思想和对待人生的审美态度充满了感情的光辉,恰恰可以补充、加深儒家,而 与儒家一致。所以说,老庄道家是孔学儒家的对立和补充者。(选自《美的历程·先秦 理性精神》,有删改) 10.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3分) A.庄子部分思想来自孔子并补充儒家而与儒家一致。 B.儒家关注世俗人生,道家侧重对自然的抽象玄思。 C.中国重视艺术的外在功利,西方重视其心灵净化 D.儒道之外的名家法家等也对中华文明产生了影响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儒家艺术和审美观念的是()(3分) A.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 B.强调艺术对于情感的构建和塑造作用 C.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 D.重视情、理结合,重视以理节情的平衡 12.根据文意,先秦孔学对中华文化有哪些贡献?(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雪野里的精灵 李存葆 东坡居土面对邈远天昊,苍茫坤宇,曾浩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真正 体会出这两句话的奥义,是在多次晋谒了一棵巨树之后
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互相补充协调。不但“兼济天下”与 “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 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意念。但是,儒、道又毕竟 是离异的。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 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 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 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 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 动力。庄子尽管避弃现世,却并不否定生命,而对自然生命抱着珍贵爱惜的态度,这使他的 泛神论的哲学思想和对待人生的审美态度充满了感情的光辉,恰恰可以补充、加深儒家,而 与儒家一致。所以说,老庄道家是孔学儒家的对立和补充者。 (选自《美的历程·先秦 理性精神》,有删改) 10.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 ...的是( )(3 分) A.庄子部分思想来自孔子并补充儒家而与儒家一致。 B.儒家关注世俗人生,道家侧重对自然的抽象玄思。 C.中国重视艺术的外在功利,西方重视其心灵净化。 D.儒道之外的名家法家等也对中华文明产生了影响。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 ...儒家艺术和审美观念的是( )(3 分) A.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 B.强调艺术对于情感的构建和塑造作用 C.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 D.重视情、理结合,重视以理节情的平衡 12.根据文意,先秦孔学对中华文化有哪些贡献?(3 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 本题为选做题 ...,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雪 野 里 的 精 灵 李存葆 东坡居士面对邈远天昊,苍茫坤宇,曾浩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真正 体会出这两句话的奥义,是在多次晋谒了一棵巨树之后
那是县苔城西定林寺中的银杏树。它苍劲葱郁,主枝周逸旁岀,状若硕大无朋的莲花。 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时,顿被_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慑,所征服,所溶解。它那腾游时空 的气魄,吐纳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黄谢绿的顽强,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 后来,我又多次拜谒它,每每都会对苏轼的话产生新的感悟。它的前句喻生命的短暂如 蜉蝣,后句指生命渺小如沧海一粟。人类虽然可以嘲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但站在这棵古树前,仰望着无涯无际的时空,我们便会感到:在宇宙间,地球仅是一粒微尘 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过俄尔-瞬,稍纵即逝。 博大与渺小,久远与短暂,都是相对而言的。定林寺里的古银杏树无疑是一支巍峨峥嵘 的生命进行曲。后来我在雪野中两次偶然所见,则又领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礼赞 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个暮冬,我到崂山顶峰的驻军现察所采访。大雪后的崂山,峰若玉 雕,石似晶铸。我与哨长扶石踏雪,拽枝腾挪,来到一向阳处的山坳。这时,我猛然发现, 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银色的世界里,织出了一小 片绿毯 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当我 走至巨石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姸的小花。小花—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 争头。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 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莲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 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 命,像是在告喻我:希翼、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 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 些美的萌芽,是春的启明星,正在呼唤着春蕊的艳丽,春树的繁茂,春蚕的吐丝…
那是县苔城西定林寺中的银杏树。它苍劲葱郁,主枝周逸旁出,状若硕大无朋的莲花。 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时,顿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慑,所征服,所溶解。它那腾游时空 的气魄,吐纳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黄谢绿的顽强,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 微。 后来,我又多次拜谒它,每每都会对苏轼的话产生新的感悟。它的前句喻生命的短暂如 蜉蝣,后句指生命渺小如沧海一粟。人类虽然可以嘲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但站在这棵古树前,仰望着无涯无际的时空,我们便会感到:在宇宙间,地球仅是一粒微尘, 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过俄尔一瞬,稍纵即逝。 博大与渺小,久远与短暂,都是相对而言的。定林寺里的古银杏树无疑是一支巍峨峥嵘 的生命进行曲。后来我在雪野中两次偶然所见,则又领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礼赞。 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到崂山顶峰的驻军现察所采访。大雪后的崂山,峰若玉 雕,石似晶铸。我与哨长扶石踏雪,拽枝腾挪,来到一向阳处的山坳。这时,我猛然发现, 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银色的世界里,织出了一小 片绿毯。 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当我 走至巨石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 争头。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 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莲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 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 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 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 这些美的萌芽,是春的启明星,正在呼唤着春蕊的艳丽,春树的繁茂,春蚕的吐丝……
前年元宵节前夕,我应长白山林场友人之邀,曾到雪国一游。一日下午,我和友人在莽 莽的安睡的一片杉林里漫游。蓦地,有几点蓝色的彩光在雪地里闪动,一下跃入我的眼帘 燃亮了我的双瞳。我趋前蹲下细瞧,竟是几朵蓝色的小花。这蓝色的小生命,由纤纤的细茎 挑着,那吹弹得破的花萼,显得那样稚嫰和孱弱 雪国中的蓝色小生命,纤细里充溢着坚韧,孱弱里蕴藏着刚强,微小里含纳着博大 这小小的生命里,也浸透着星的璀璨,月的妩媚,日的明丽。它们以小小的蓝色火焰与巨大 的寒流搏击,它们以火热的心律终于鼓破了厚厚的冰窖,它们是这漫漫雪国里生命的精灵! 友人告诉我,这蓝色的小花名叫“白头翁 定林寺里的银杏树、崂山雪地里的小花小草,还有这雪国中的“白头翁”,都是造物主 无与伦比的杰作,都是生命的奇观 人们惯常喜爱吟咏参天的大树,喜爱聆听它们博大生命的浩歌。但浩歌是一种境界寂 寞也是一种境界。浩歌是夏的宣言与旗帜,寂寞则是舂的预告和序曲。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对憧憬着舂天却不能轰轰烈烈、大红大紫的众多的小花小草,谁 也没有权利去有意或无意地践踏它们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银杏树以其在时空中的伟大,谱写了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我”从第一次见到 它开始,就一直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卑微。 B.“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其中的“美”,不仅指小花的外观,也指它们 的精神。 C.文章提到古人嘲笑“朝菌”、“蟪蛄”生命的话,目的是以人的浅薄自大来衬托小 花小草的伟大。 D.结尾一段的意思是,我们应像天地公平地对待万物一样,善待那些弱小的生命。 E.本文以苏轼的话开篇,然后用生活中的三个场景,从三个角度说明生命的力量,最 后收束全文,含意深远 14.文章把小花称作“雪野里的精灵”,意在表现小花的哪些特点?请加以归纳。(4分) 15.文章说“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两种“境界”分别指什么?二者有何相 同点?(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前年元宵节前夕,我应长白山林场友人之邀,曾到雪国一游。一日下午,我和友人在莽 莽的安睡的一片杉林里漫游。蓦地,有几点蓝色的彩光在雪地里闪动,一下跃入我的眼帘, 燃亮了我的双瞳。我趋前蹲下细瞧,竟是几朵蓝色的小花。这蓝色的小生命,由纤纤的细茎 挑着,那吹弹得破的花萼,显得那样稚嫩和孱弱。 这雪国中的蓝色小生命,纤细里充溢着坚韧,孱弱里蕴藏着刚强,微小里含纳着博大; 这小小的生命里,也浸透着星的璀璨,月的妩媚,日的明丽。它们以小小的蓝色火焰与巨大 的寒流搏击,它们以火热的心律终于鼓破了厚厚的冰窖,它们是这漫漫雪国里生命的精灵! 友人告诉我,这蓝色的小花名叫“白头翁”。 定林寺里的银杏树、崂山雪地里的小花小草,还有这雪国中的“白头翁”,都是造物主 无与伦比的杰作,都是生命的奇观…… 人们惯常喜爱吟咏参天的大树,喜爱聆听它们博大生命的浩歌。但浩歌是一种境界,寂 寞也是一种境界。浩歌是夏的宣言与旗帜,寂寞则是春的预告和序曲。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对憧憬着春天却不能轰轰烈烈、大红大紫的众多的小花小草,谁 也没有权利去有意或无意地践踏它们……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银杏树以其在时空中的伟大,谱写了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我”从第一次见到 它开始,就一直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卑微。 B.“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其中的“美”,不仅指小花的外观,也指它们 的精神。 C.文章提到古人嘲笑“朝菌”、“蟪蛄”生命的话,目的是以人的浅薄自大来衬托小 花小草的伟大。 D.结尾一段的意思是,我们应像天地公平地对待万物一样,善待那些弱小的生命。 E.本文以苏轼的话开篇,然后用生活中的三个场景,从三个角度说明生命的力量,最 后收束全文,含意深远。 14.文章把小花称作“雪野里的精灵”,意在表现小花的哪些特点?请加以归纳。(4 分) 15.文章说“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两种“境界”分别指什么?二者有何相 同点?(6 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梁漱溟的率真 ①梁漱溟是著名的哲学家、国学大师,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他-生追求两个 问题:一是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另一个是人生问题,即人活着为什么。他率真的个 性影响了他自己整整一生。 ②梁漱溟的处世原则是,在人格上不轻易怀疑人家,在见识上不过于相信自己。他待人 直来直去,总是诚恳地微笑,使见者大为感动。学生李兢西说:"分明你想去欺骗他-一件事 情,到了他面前时,你便不由得会把实话说出来。”梁对此也很满意,并说:“我相信人,可 是我也没有吃过相信人的亏。”梁漱溟崇拜诸葛亮,他说:“我爱他的谦虚。一般人都认为他 很有智巧,其实他很谦虚,愿意听人家指责他的话。谦虚谨慎是最可贵的品质,一个人自以 为聪明、了不起,那就不行了。”梁与李大钊相熟,李就义后,他说自己不敢与李相比,“也 不敢冒昧地自居于交谊深挚之列了 ③梁漱湨有着脱俗自信的心境。香港沦陷时,他在敌机弹雨之中安然打坐,人问其故, 他说:“我尚有大业未成,不会遽死。”香港沦陷后,在港的文化名人乘船撤离。天空有日机 轰炸,水中有水雷骚扰,满船的人都惴惴不安,彻夜难眠,唯有梁漱溟鼾声如雷,睡得很香. 有人问:“先生不害怕吗?”梁答:“怕什么,我是死不了的,我死了,中国怎么办?”在白 色恐怖面前,他同样不畏强暴,表现出崇高的气节。1946年,李公朴、闻一多被暗杀后 梁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痛斥:“特务们,你们还有第三颗子弹吗?我在这里等着它『他发表 了《民盟秘书长的谈话》,并说:“我要连喊一百声取消特务′!这些都像他给儿子的信 中说的:“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真是狂岀真性情。 ④梁漱湨对生死泰然处之。一位生活孤苦的老人向梁请教:“先生,人什么时候才能得 到解脱呢?″梁一字一顿回答:“佛家对生死的态度是不求生,不求死。”后来,有人向其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梁 漱 溟 的 率 真 张光芒 ①梁漱溟是著名的哲学家、国学大师,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他一生追求两个 问题:一是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另一个是人生问题,即人活着为什么。他率真的个 性影响了他自己整整一生。 ②梁漱溟的处世原则是,在人格上不轻易怀疑人家,在见识上不过于相信自己。他待人 直来直去,总是诚恳地微笑,使见者大为感动。学生李兢西说:“分明你想去欺骗他一件事 情,到了他面前时,你便不由得会把实话说出来。”梁对此也很满意,并说:“我相信人,可 是我也没有吃过相信人的亏。”梁漱溟崇拜诸葛亮,他说:“我爱他的谦虚。一般人都认为他 很有智巧,其实他很谦虚,愿意听人家指责他的话。谦虚谨慎是最可贵的品质,一个人自以 为聪明、了不起,那就不行了。”梁与李大钊相熟,李就义后,他说自己不敢与李相比,“也 不敢冒昧地自居于交谊深挚之列了”。 ③梁漱溟有着脱俗自信的心境。香港沦陷时,他在敌机弹雨之中安然打坐,人问其故, 他说:“我尚有大业未成,不会遽死。”香港沦陷后,在港的文化名人乘船撤离。天空有日机 轰炸,水中有水雷骚扰,满船的人都惴惴不安,彻夜难眠,唯有梁漱溟鼾声如雷,睡得很香。 有人问:“先生不害怕吗?”梁答:“怕什么,我是死不了的,我死了,中国怎么办?”在白 色恐怖面前,他同样不畏强暴,表现出崇高的气节。1946 年,李公朴、闻一多被暗杀后, 梁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痛斥:“特务们,你们还有第三颗子弹吗?我在这里等着它!”他发表 了《民盟秘书长的谈话》,并说:“我要连喊一百声‘取消特务’!” 这些都像他给儿子的信 中说的:“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真是狂出真性情。 ④梁漱溟对生死泰然处之。一位生活孤苦的老人向梁请教:“先生,人什么时候才能得 到解脱呢?”梁一字一顿回答:“佛家对生死的态度是不求生,不求死。”后来,有人向其讨
教养生之道,他答:“少吃多动。”他不抽烟,偶尔喝酒也因迫不得已。他说:“吃饭时应酬 自己,喝酒时应酬人家。”梁漱溟谈及身体与心理的关系时说:心是超过身的,心和身的 关系,用八个字说,就是“好恶相喻,痛痒相关″。为此,梁坚持素食七十余年,除了鸡蛋、 牛奶,其他荤腥一律不沾。三十岁以后,梁的身体愈发结实,体质、精力为友辈所不及。建 国初期,在一次宴会上,毛泽东见梁只吃素食,又不饮酒,笑着说,梁漱溟坚持食素,清心 寡欲,定长寿也。 ⑤梁漱溟曾书一座右铭:“情贵淡,气贵和,唯淡唯和,乃得其养,苟得其养,无物不 长。”晚年,谈及文革的遭遇时,他说:“行云流水,不足挂齿。当时心里有点不愉快,几天 不就过去了。”梁的哲学境界,深深触动着毎—位热爱生活、认真生活的人。 ⑥1988年6月,95岁高龄的梁漱溟坦然告别人世。尽管他在中国历史上争议颇多 但他的刚正不阿、善恶分明的品德是为世人所肯定的。 (摘自2011年10月11日《西安日报》,有删改) [注]朱启铃(1872-1962),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 1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提到了梁漱溟不畏局势危险坐船离港与生活孤苦的老人向他请教人生解脱真谛 二事是为了表现其对生死的泰然。 B.文章叙述了梁漱溟在个性率真方面几件特立独行的事,分别从正面与侧面肯定了他 的率真性格 C.梁漱溟崇拜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谦虚谨慎,这和梁漱溟本人在见识上不过于相信自 己的人格相暗合 D.梁漱溟素食七十余年,由此使得他身体愈发结实,体质、精力为友辈所不及,因此 还得到毛主席的称赞。 E.文章倒数第二段引用梁漱溟的座右铭与他谈及的文革经历,是为了说明说明梁漱溟 是一位热爱生活、认真生活的人 14.结合文意,谈谈你对文中第三段划线句作用的理解。(4分) 15.全文以“梁漱溟的率真”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在哪些方面?如何表现?(6分) 四、语言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①中国历史上,常常有一种群起的现象。②比如汉末的曹操父子,魏晋的“竹林七贤
教养生之道,他答:“少吃多动。”他不抽烟,偶尔喝酒也因迫不得已。他说:“吃饭时应酬 自己,喝酒时应酬人家。” 梁漱溟谈及身体与心理的关系时说:心是超过身的,心和身的 关系,用八个字说,就是“好恶相喻,痛痒相关”。为此,梁坚持素食七十余年,除了鸡蛋、 牛奶,其他荤腥一律不沾。三十岁以后,梁的身体愈发结实,体质、精力为友辈所不及。建 国初期,在一次宴会上,毛泽东见梁只吃素食,又不饮酒,笑着说,梁漱溟坚持食素,清心 寡欲,定长寿也。 ⑤梁漱溟曾书一座右铭:“情贵淡,气贵和,唯淡唯和,乃得其养,苟得其养,无物不 长。”晚年,谈及文革的遭遇时,他说:“行云流水,不足挂齿。当时心里有点不愉快,几天 不就过去了。”梁的哲学境界,深深触动着每一位热爱生活、认真生活的人。 ⑥1988 年 6 月,95 岁高龄的梁漱溟坦然告别人世。尽管他在中国历史上争议颇多, 但他的刚正不阿、善恶分明的品德是为世人所肯定的。 (摘自 2011 年 10 月 11 日《西安日报》,有删改) [注]朱启铃(1872—1962),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 1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 ...的两项是(5 分)( )( ) A.文章提到了梁漱溟不畏局势危险坐船离港与生活孤苦的老人向他请教人生解脱真谛 二事是为了表现其对生死的泰然。 B.文章叙述了梁漱溟在个性率真方面几件特立独行的事,分别从正面与侧面肯定了他 的率真性格。 C.梁漱溟崇拜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谦虚谨慎,这和梁漱溟本人在见识上不过于相信自 己的人格相暗合。 D.梁漱溟素食七十余年,由此使得他身体愈发结实,体质、精力为友辈所不及,因此 还得到毛主席的称赞。 E.文章倒数第二段引用梁漱溟的座右铭与他谈及的文革经历,是为了说明说明梁漱溟 是一位热爱生活、认真生活的人。 14.结合文意,谈谈你对文中第三段划线句作用的理解。(4 分) 15.全文以“梁漱溟的率真”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在哪些方面?如何表现?(6 分) 四、语言运用(13 分) 1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3 分) ①中国历史上,常常有一种群起的现象。②比如汉末的曹操父子,魏晋的“竹林七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