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七校201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说明:(一)本试卷共五部分18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所有答案必须写在规定的答题纸上 (三)命题人:漳州双语实验学校高三语文备课 组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1.背诵默写(6分,每处1分) ,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韩愈《师说》 (2)一肌一容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杜牧《阿房 宫赋》) (3)臣密言 夙遭闵凶。 (李密 《陈情表》 (4)开荒南野际, (陶渊明《归 园田居》) (5)伤心秦汉经行处, 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6)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 天祥《过零丁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 省辟之,谢去。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 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 礼甚至。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 不言。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 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 大破之,以克敌赏基,基辞。 其龙兴守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 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大旱,请决滞狱,即命基平反,雨随注。因请立法 定制,以止滥杀,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 众之象,宜停刑以待。”后三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纵之。寻拜御史 中丞兼太史令。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 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 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 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 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又问胡惟庸,曰: “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后宪、广洋、惟庸皆败。[来源:学优髙考网 GkStK] 洪武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为资善大夫、上护军,封为诚意伯 明年赐归老于乡。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 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刘 基传》) 2.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 2013 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说明:(一)本试卷共五部分 18 小题。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二)所有答案必须写在规定的答题纸上。 (三)命题人:漳州双语实验学校高三语文备课 组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1.背诵默写(6 分,每处 1 分) (1)__________________,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韩愈《师说》) (2)一肌一容,___________,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杜牧《阿房 宫赋》) (3)臣密言:_________________,夙遭闵凶。 (李密 《陈情表》) (4)开荒南野际, 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 园田居》) (5)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 。 (张 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6)山河破碎风飘絮, __________________ 。 (文 天祥《过零丁洋》)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15 分)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 省辟之,谢去。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 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 礼甚至。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 不言。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 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 大破之,以克敌赏基,基辞。 其龙兴守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 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大旱,请决滞狱,即命基平反,雨随注。因请立法 定制,以止滥杀,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 众之象,宜停刑以待。”后三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纵之。寻拜御史 中丞兼太史令。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 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 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 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 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又问胡惟庸,曰: “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后宪、广洋、惟庸皆败。[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 洪武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为资善大夫、上护军,封为诚意伯。 明年赐归老于乡。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 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刘 基传》) 2.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除高安丞 除:授予官职 B、伏兵邀 取之 邀:拦截 C、请决滞狱 狱:监狱 D、寻 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寻:不久 3.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刘基“以仁义治天下”的一组是( 3分) ①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②以克敌赏基,基辞③大旱,请决滞 狱 ④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⑤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 ⑥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 4.以下对文章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基在元朝时曾被行省辟之,他嫌官职太小而谢去。明太祖对他宠礼甚至封 他为御史中丞,他才竭忠尽智为太祖出谋划策。 B、刘基善于总揽全局,因人制宜,陈友谅是主要威胁,刘基建议太祖消灭他; 对胡美则主张收编,不改组他的部队,于是兵不血刃平定了江西 C、刘基淡泊名利,明太祖攻下京华,平定了括苍,听说刘基的名气,拿钱币来 聘用他,刘基没有答应。大败了陈友谅,朱元璋用打败敌人的奖赏奖励刘基,刘 基推辞了。还乡后隐居山林,喝酒下棋,从不提自己的功勋。 D、刘基对几个大臣的认可可以说明察秋毫,更可贵的是他排除私人恩怨,持心 如水,为李善长开脱罪责,还向太祖提出了好友杨宪不能为相的理由。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3分) (2)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好?有怎样的表达效 果?(3分) (2)诗的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分)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天下大雪,众姐妺在栊翠庵再起诗社。宝玉和湘云在那儿割腥啖膻,大吃鹿 肉。在联句中,宝玉的联句最多,大家都笑说是那块鹿肉的功劳。(《红楼梦》)
A、除高安丞 除:授予官职 B、伏兵邀 取之 邀:拦截 C、请决滞狱 狱:监狱 D、寻 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寻:不久 3.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刘基“以仁义治天下”的一组是( ) (3 分) ①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 ②以克敌赏基,基辞 ③大旱,请决滞 狱 ④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⑤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 ⑥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 A、 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 4.以下对文章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刘基在元朝时曾被行省辟之,他嫌官职太小而谢去。明太祖对他宠礼甚至封 他为御史中丞,他才竭忠尽智为太祖出谋划策。 B、刘基善于总揽全局,因人制宜,陈友谅是主要威胁,刘基建议太祖消灭他; 对胡美则主张收编,不改组他的部队,于是兵不血刃平定了江西。 C、刘基淡泊名利,明太祖攻下京华,平定了括苍,听说刘基的名气,拿钱币来 聘用他,刘基没有答应。大败了陈友谅,朱元璋用打败敌人的奖赏奖励刘基,刘 基推辞了。还乡后隐居山林,喝酒下棋,从不提自己的功勋。 D、刘基对几个大臣的认可可以说明察秋毫,更可贵的是他排除私人恩怨,持心 如水,为李善长开脱罪责,还向太祖提出了好友杨宪不能为相的理由。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3 分) (2)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3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好?有怎样的表达效 果?(3 分) (2)诗的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天下大雪,众姐妹在栊翠庵再起诗社。宝玉和湘云在那儿割腥啖膻,大吃鹿 肉。在联句中,宝玉的联句最多,大家都笑说是那块鹿肉的功劳。(《红楼梦》)
B.觉民躲在黄存仁家,在觉慧的安排下,趁张太太不在家,觉民与琴终于见面 了。两个饱受相思之苦的情人见面后,互相诉说着别后的思念。(《家》) C.杜竹斋虽是吴荪甫的姐夫,但他谨小慎微好贪小利,对吴荪甫的事业不但不 支持,反而在关键时刻拆吴荪甫的台,直接造成吴荪甫的破产。(《子夜》) D.聂赫留朵夫第二次探监,提出要与马斯洛娃一起流放来赎罪。受到她的怒斥 和谴责后,他展开了“沉重而痛苦”的内心斗争,这是他思想转变的关键。(《复 活》) E.神父说:“这才是牌局里最妙的一着呢。”公证人说:“赢了个大满贯 两人妙语双关,说法不一,但说的都是欧也妮嫁给德·篷风这件事。(《欧也妮·葛 朗台》)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单福曰:“此非的卢马乎?虽是千里马,却只妨主,不可乘也。”玄德曰 已应之矣。”遂具言跃檀溪之事。福曰:“此乃救主,非妨主也;终必妨 主。某有一法可禳。”玄德曰:“愿闻禳 法 (《三国演义》第 三十五回) 请问:①“终必妨一主”为小说后面的什么情节作铺垫?②单福教刘备怎样的 “禳法”?其目的何在? (2)阅读下面《巴黎圣母院》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伽西莫多看见小屋里空空的,埃及姑娘不在屋里 他跑遍整个教堂去寻找 埃及姑娘……他忽然想起副主教。他记得只有克洛德才有通到钟塔楼梯的钥匙 他想起了副主教对那姑娘的黑夜偷袭。第一次伽西莫多给他帮过忙,第二次阻 止过他 (《巴黎圣母院》第十一卷) 请问:①文中的“第一次”、“第二次”分别指哪两件事?②这一次伽西莫多 跑遍整个教堂去寻找埃及姑娘,他找到埃及姑娘了吗?为什么?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 分) (万章)曰:“敢问国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矣?” (孟子)曰:“以君命将①之,再拜稽首而受。其后廪人②继粟,庖人继肉,不 以君命将之。子思以为鼎 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 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 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故曰王公之尊贤者也。”(《孟子·万章 下》) 【注】①将:拿去、送。②廪人:管粮仓的官吏 (1)选段中孟子引用尧尊重舜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2分)
B.觉民躲在黄存仁家,在觉慧的安排下,趁张太太不在家,觉民与琴终于见面 了。两个饱受相思之苦的情人见面后,互相诉说着别后的思念。(《家》) C.杜竹斋虽是吴荪甫的姐夫,但他谨小慎微好贪小利,对吴荪甫的事业不但不 支持,反而在关键时刻拆吴荪甫的台,直接造成吴荪甫的破产。(《子夜》) D.聂赫留朵夫第二次探监,提出要与马斯洛娃一起流放来赎罪。受到她的怒斥 和谴责后,他展开了“沉重而痛苦”的内心斗争,这是他思想转变的关键。(《复 活》) E.神父说:“这才是牌局里最妙的一着呢。”公证人说:“赢了个大满贯。” 两人妙语双关,说法不一,但说的都是欧也妮嫁给德·篷风这件事。(《欧也妮·葛 朗台》) 8.简答题。(任选一题)(5 分) (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单福曰:“此非的卢马乎?虽是千里马,却只妨主,不可乘也。”玄德曰: “已应之矣。”遂具言跃檀溪之事。福曰:“此乃救主,非妨主也;终必妨一 主。某有一法可禳。”玄德曰:“愿闻禳 法。” (《三国演义》第 三十五回) 请问:①“终必妨一主”为小说后面的什么情节作铺垫?②单福教刘备怎样的 “禳法”?其目的何在? (2)阅读下面《巴黎圣母院》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伽西莫多看见小屋里空空的,埃及姑娘不在屋里,……他跑遍整个教堂去寻找 埃及姑娘……他忽然想起副主教。他记得只有克洛德才有通到钟塔楼梯的钥匙。 他想起了副主教对那姑娘的黑夜偷袭。第一次伽西莫多给他帮过忙,第二次阻 止过他。 (《巴黎圣母院》第十一卷) 请问:①文中的“第一次”、“第二次”分别指哪两件事?②这一次伽西莫多 跑遍整个教堂去寻找埃及姑娘,他找到埃及姑娘了吗?为什么?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 分) (万章)曰:“敢问国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矣?” (孟子)曰:“以君命将①之,再拜稽首而受。其后廪人②继粟,庖人继肉,不 以君命将之。子思以为鼎 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 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 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故曰王公之尊贤者也。” (《孟子•万章 下》) 【注】①将:拿去、送。②廪人:管粮仓的官吏。 (1)选段中孟子引用尧尊重舜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2 分)
(2)下面选段孟子所说的这句话和上面的文字在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析。 (分)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 子·公孙丑上》)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网开三面 红苇 往往是在环境不能再承载的时候,才会想起环保:往往是在华南虎已经灭绝、中华鲟接近灭绝的时候 才会开始环保。许许多多环保宣传采用的策略是“恐吓”式的:如果再不节約用水,设想地球上只剽下最 后一滴水,想一想,都会令人生畏:如果碳排放再没有节制,温室效应会融掉南极冰山,想一想,就会想 到电影《2012》。 古人的环保不是这样的—一就姑且把古人一些做法也称作环保吧。商代的 汤,有一次到郊外散步,发现有人在张网捕鸟。让汤感到惊讶的是,其所张之网 不是一张,而是四张,有从四面八方合围之势。对于鸟来说,就只有进的道,再 也没有逃生的路了。尤为可恨的是,那位捕鸟的人还在那里念念叨叨,让天下所 有的鸟都进入我的网中,而且是越大越好,越肥越好。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激 起了汤的怜悯心肠。他感叹道,这样捕鸟,那不是要把天下的鸟一网打尽吗?就 下令把四面中的三面撤下去。捕鸟人赶忙把三面网撤下,他口中念叨的词也颇为 识相地变了一一想往左飞的就往左飞,想向右飞的就向右飞,那些命不好的就飞 到我网中吧。 在环保问题上最早采取“政府行动”的是子产。那是鲁昭公十六年的时候, 九月,郑国大旱。派大臣到桑山上搞祭祀活动,向老天祈雨。这些大臣祭祀完毕, 看到天还不雨,就砍了山上的一些树。这让子产非常生气。他这样说,祭祀山神, 应该在山上植树造林;现在反而到山上砍伐树木,这简直就是犯罪。结果屠击、 祝款、竖拊这三位就成为中国第一批因“环保”问题而被罢官夺邑的官员。 孔子在“环保”问题上也坚持自己的做法。《论语》中说孔子是“钓而不纲, 弋不射宿”,就是说孔子偶尔也钓钓鱼,但不会用大网去捉鱼;孔子也会打鸟来 提高射艺,但不会打已在树巢中归宿的鸟儿。钓鱼与射击飞鸟,那是君子陶冶性 情的活动,用大网捕鱼,是贪夫的谋利之举,而偷袭已经入睡的归鸟,就是乘人 之危、欺负弱者的行为。这不是英雄所为,更非君子之行。 在“环保”问题上,曾子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树木以时伐焉,禽兽 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这就把“环保” 问题提高到“孝”的高度来认识了,也就是要以君子姿态,合适合宜地来对待身 外的动植物
(2)下面选段孟子所说的这句话和上面的文字在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析。 (4 分)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孟 子•公孙丑上》)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网开三面 红 苇 古人的环保不是这样的——就姑且把古人一些做法也称作环保吧。商代的 汤,有一次到郊外散步,发现有人在张网捕鸟。让汤感到惊讶的是,其所张之网, 不是一张,而是四张,有从四面八方合围之势。对于鸟来说,就只有进的道,再 也没有逃生的路了。尤为可恨的是,那位捕鸟的人还在那里念念叨叨,让天下所 有的鸟都进入我的网中,而且是越大越好,越肥越好。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激 起了汤的怜悯心肠。他感叹道,这样捕鸟,那不是要把天下的鸟一网打尽吗?就 下令把四面中的三面撤下去。捕鸟人赶忙把三面网撤下,他口中念叨的词也颇为 识相地变了——想往左飞的就往左飞,想向右飞的就向右飞,那些命不好的就飞 到我网中吧。 在环保问题上最早采取“政府行动”的是子产。那是鲁昭公十六年的时候, 九月,郑国大旱。派大臣到桑山上搞祭祀活动,向老天祈雨。这些大臣祭祀完毕, 看到天还不雨,就砍了山上的一些树。这让子产非常生气。他这样说,祭祀山神, 应该在山上植树造林;现在反而到山上砍伐树木,这简直就是犯罪。结果屠击、 祝款、竖柎这三位就成为中国第一批因“环保”问题而被罢官夺邑的官员。 孔子在“环保”问题上也坚持自己的做法。《论语》中说孔子是“钓而不纲, 弋不射宿”,就是说孔子偶尔也钓钓鱼,但不会用大网去捉鱼;孔子也会打鸟来 提高射艺,但不会打已在树巢中归宿的鸟儿。钓鱼与射击飞鸟,那是君子陶冶性 情的活动,用大网捕鱼,是贪夫的谋利之举,而偷袭已经入睡的归鸟,就是乘人 之危、欺负弱者的行为。这不是英雄所为,更非君子之行。 在“环保”问题上,曾子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树木以时伐焉,禽兽 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这就把“环保” 问题提高到“孝”的高度来认识了,也就是要以君子姿态,合适合宜地来对待身 外的动植物
总起来说,“恐吓”式的环保也比不环保要好。但“恐吓”式的环保与出于 仁德之心的环保,是两个环保。“恐吓”式的环保太过功利,我还是喜欢“兼 爱”“推恩”式的环保,这使人胸襟开阔,气度高远 其实,世人对于姜太公有着深深的误读。因为姜太公在渭水上用直钩钓鱼, 被文王发现重用了,就说姜太公直钩钓鱼,钓的其实是文王,这就有点太武断了。 这或许真的就是他老人家自娱娱人的行为艺术呢,这种可能性倒是非常大的, 不管怎样,网开三面与直钩钓鱼,都可看作是人类向大自然发出的友好信号 吧 10.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当下许多环保宣传策略是“恐吓”式的。 B.作者认为商汤“网开三面”可称作环保。 C.作者认为应该把“环保”问题提高到“孝”的高度来认识。 D.作者倾向于把“直钩钓鱼”视为姜太公自娱娱人的行为艺术。 11.作者对“恐吓”式环保持什么态度?为什么持这种态度?(3分) 2.本文大量引用古人“环保”的主张和做法起到了哪些作用?(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 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俄〕索洛杜布 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4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 泼,面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 照看着自己的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 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 就是那么做的 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一个双手粗 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 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 爱,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 当他一一这个老头儿—一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 在,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 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 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 人高兴的事 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的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 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 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 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总起来说,“恐吓”式的环保也比不环保要好。但“恐吓”式的环保与出于 仁德之心的环保,是两个环保。“恐吓”式的环保太过功利,我还是喜欢“兼 爱”“推恩”式的环保,这使人胸襟开阔,气度高远。 其实,世人对于姜太公有着深深的误读。因为姜太公在渭水上用直钩钓鱼, 被文王发现重用了,就说姜太公直钩钓鱼,钓的其实是文王,这就有点太武断了。 这或许真的就是他老人家自娱娱人的行为艺术呢,这种可能性倒是非常大的。 不管怎样,网开三面与直钩钓鱼,都可看作是人类向大自然发出的友好信号 吧。 10.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认为当下许多环保宣传策略是“恐吓”式的。 B.作者认为商汤“网开三面”可称作环保。 C.作者认为应该把“环保”问题提高到“孝”的高度来认识。 D.作者倾向于把“直钩钓鱼”视为姜太公自娱娱人的行为艺术。 11.作者对“恐吓”式环保持什么态度?为什么持这种态度?(3 分) 12.本文大量引用古人“环保”的主张和做法起到了哪些作用?(3 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考)(15 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 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铁 圈 〔俄〕索洛杜布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 4 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 泼,面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 照看着自己的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 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 就是那么做的。 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一个双手粗 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 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 爱,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 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 在,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 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 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 人高兴的事。 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的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 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 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 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 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 铁箍。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 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 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 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 无论对谁都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 他为什么要拣,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只是由于它像那个男孩 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 圆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 看,因为这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 男孩,终于变得更加真实了 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 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 静,还散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 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圆箍。 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 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 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棒高高地举过头去。 他仿佛觉得自己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 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 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 齿的嘴里迸发出来 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 他便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 面滚圈,一面警惕地看着四周 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 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的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 好长时间竟卧病不起。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 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 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 看着,在树阴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13.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中的两个“同样”表达作用不同。第 一个突出生活的单调和机械,第二个突出滚铁圈对他内心造成的持久影响和愿望 的强烈,为下文做铺垫。 B.看到孩子快乐游戏的情景,老人有着复杂的心情。既有被天真感染的快乐, 也有联想自己身世而产生的辛酸和嫉妒,还有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
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 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 铁箍。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 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 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 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 无论对谁都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 他为什么要拣,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只是由于它像那个男孩 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 圆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 看,因为这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 男孩,终于变得更加真实了。 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 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 静,还散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 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圆箍。 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 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 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棒高高地举过头去。 他仿佛觉得自己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 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 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 齿的嘴里迸发出来。 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 他便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 面滚圈,一面警惕地看着四周。 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 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的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 好长时间竟卧病不起。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 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 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 看着,在树阴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13.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中的两个“同样”表达作用不同。第 一个突出生活的单调和机械,第二个突出滚铁圈对他内心造成的持久影响和愿望 的强烈,为下文做铺垫。 B.看到孩子快乐游戏的情景,老人有着复杂的心情。既有被天真感染的快乐, 也有联想自己身世而产生的辛酸和嫉妒,还有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
C.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善良、勤劳而不安于现状,胆怯、谨慎而乐于遐想并付 诸实践,衰老、孱弱而浑身充满朝气的具有矛盾意义的典型形象 D.写老人去滚铁圈,三次描写环境,有力地衬托了人物内心的欣喜之情,同时 与上文的环境描写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人物心理的变化。 小说结尾一段富有深意。首先是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对亲情温暖的渴望, 其次是表现了下层劳动者对和谐温馨的社会生活的憧憬,最后是暗示了老人即将 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 14.文中在写老人做“白日梦”时,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工厂里的环境,这样的环 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4分) 15.作者用“铁圈”作为小说的标题,自有妙处,请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 物塑造三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悲壮的超越 郑成功评传 ①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 时也是他那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 名“成功”,就径直道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 寄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的煌煌抱负。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 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角襟:“只 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但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 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 ②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早在17年前,在他还是只有20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 在李自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进关 入主中原,仓促的南明弘光政权,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也都旋起旋 灭;如今,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及。而他,既然生为 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赐国姓,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 底的了。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历程。想当初,他焚去儒服,披上战袍, 高擎反清复明大旗,统率有志之士,连袂云,挥汗雨,雄视江东,是何等壮怀激 烈!比方说最近四年多来,他就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根据地,三次誓师北伐;其 中,以第三次声势最为浩大,大兵一路进入长江,连克瓜洲、镇江,直捣金陵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教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至 今想起,犹令人仰天长啸,血沸神飞。可惜呀,可惜!由于他被空前的大捷冲昏 了头脑,误中了金陵城守军的缓兵计,末了,反落得损军折将,惨败而归。 ③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 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谈判,一一在这之前不是没尝试过 说到底,那只是敌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 不过,将不再是他们主动北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以区区两岛目前 的实力,要和胡运当空的清军抗衡,显然凶多吉少,只怕扬州、江阴的惨烈局面 又是在眼前重演。史可法公的《复多尔衮书》固然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 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昂愤激烈,结果,不过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至多
C.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善良、勤劳而不安于现状,胆怯、谨慎而乐于遐想并付 诸实践,衰老、孱弱而浑身充满朝气的具有矛盾意义的典型形象。 D.写老人去滚铁圈,三次描写环境,有力地衬托了人物内心的欣喜之情,同时 与上文的环境描写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人物心理的变化。 E.小说结尾一段富有深意。首先是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对亲情温暖的渴望, 其次是表现了下层劳动者对和谐温馨的社会生活的憧憬,最后是暗示了老人即将 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 14. 文中在写老人做“白日梦”时,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工厂里的环境,这样的环 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4 分) 15. 作者用“铁圈”作为小说的标题,自有妙处,请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 物塑造三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6 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悲壮的超越 ——郑成功评传 ①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 时也是他那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 名“成功”,就径直道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 寄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的煌煌抱负。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 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角襟:“只 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但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 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 ②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早在 17 年前,在他还是只有 20 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 在李自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进关, 入主中原,仓促的南明弘光政权,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也都旋起旋 灭;如今,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及。而他,既然生为 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赐国姓,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 底的了。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历程。想当初,他焚去儒服,披上战袍, 高擎反清复明大旗,统率有志之士,连袂云,挥汗雨,雄视江东,是何等壮怀激 烈!比方说最近四年多来,他就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根据地,三次誓师北伐;其 中,以第三次声势最为浩大,大兵一路进入长江,连克瓜洲、镇江,直捣金陵。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教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至 今想起,犹令人仰天长啸,血沸神飞。可惜呀,可惜!由于他被空前的大捷冲昏 了头脑,误中了金陵城守军的缓兵计,末了,反落得损军折将,惨败而归。 ③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 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谈判,——在这之前不是没尝试过, 说到底,那只是敌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 不过,将不再是他们主动北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以区区两岛目前 的实力,要和胡运当空的清军抗衡,显然凶多吉少,只怕扬州、江阴的惨烈局面 又是在眼前重演。史可法公的《复多尔衮书》固然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 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昂愤激烈,结果,不过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至多
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恨血千年土中碧。老天啊,老天!以四海之广,八 荒之大,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吗? ④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山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辟水兽从龙宫 跃出,远近的海水唰地分开一条大路一一该是冥冥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 刹那间完成了生命的突围: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荷兰人强 占的台湾… ⑤以后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了。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问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 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山不转水转,他以悲壮的战略转移超越了悲壮,这是大义之上的大义, 战场之外的战场。它超越了单一民族的狭隘视野,是个体生命在错综复杂的国家、民族矛盾面前所爆发出 的最强度的璀璨。伟业不一定在顺境。伟业不一定在全过程。尽管,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便不 幸日落中天,遽然病逝,但他奇迹股地从绝境中把握住了未来。他是以大智大勇、大忠大义去撞击时代, 从而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倚天仗剑的永久性造型。(作者:卞毓方) 16.下列对这篇传记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用饱含激情的笔调回顾了郑成功充满着浓郁悲 剧色彩的命运,给读者以现实感、苍凉感、真实感 B、郑成功诗词的点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一段中的“只有天在上”诗, 再现了郑成功被浓重的悲剧雾霭重重包围的现实。 C、第四段中的景色描写既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跨海东征”,收复台湾,又恰 到好处地衬托出人物当时的心情。 D、作者在解读郑成功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史、读史。“城存我存,城亡我 亡”的誓语固然不失昂愤激烈,但事实只能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 E、文章的语言典雅而不矫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作品更増添了审美情趣, 由此激发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17.第五段中说:“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 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试简析这句话的含义。(4分) 18.联系全文,根据下面的思路,谈谈你对文题“悲壮的超越”的理解。(6分) (1)具体含义: (2)象征含义: 四、语言运用(13分) 19.下面是某单位新春联欢晚会主持人的台词片段,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6 分) 主持人甲:尊敬的各位领导! 主持人乙:亲爱的各位来宾 合:大家晚上好! 主持人甲:①时光荏冉 主持人乙:②日月如(suo) 主持人甲:③辞旧岁欢欣鼓舞庆胜利 主持人乙: ④
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恨血千年土中碧。老天啊,老天!以四海之广,八 荒之大,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吗? ④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山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辟水兽从龙宫 跃出,远近的海水唰地分开一条大路——该是冥冥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 刹那间完成了生命的突围: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荷兰人强 占的台湾…… 16.下列对这篇传记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用饱含激情的笔调回顾了郑成功充满着浓郁悲 剧色彩的命运,给读者以现实感、苍凉感、真实感。 B、郑成功诗词的点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一段中的“只有天在上”诗, 再现了郑成功被浓重的悲剧雾霭重重包围的现实。 C、第四段中的景色描写既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跨海东征”,收复台湾,又恰 到好处地衬托出人物当时的心情。 D、作者在解读郑成功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史、读史。“城存我存,城亡我 亡”的誓语固然不失昂愤激烈,但事实只能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 E、文章的语言典雅而不矫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作品更增添了审美情趣, 由此激发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17. 第五段中说:“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 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试简析这句话的含义。(4 分) 18. 联系全文,根据下面的思路,谈谈你对文题“悲壮的超越”的理解。(6 分) (1)具体含义: (2)象征含义: 四、语言运用(13 分) 19.下面是某单位新春联欢晚会主持人的台词片段,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6 分) 主持人甲:尊敬的各位领导! 主持人乙:亲爱的各位来宾! 合:大家晚上好! 主持人甲:①时光荏冉 主持人乙:②日月如(suō) 主持人甲:③辞旧岁欢欣鼓舞庆胜利 主持人乙: ④
主持人甲:当辞旧的钟声在大地回荡,当喜庆的焰花在星空绽放,一个崭新的春 天,已向我们走来 主持人乙:她乘着飞天的彩翼翩然而至,她寻着夸父的脚步款款而来。 主持人甲:⑤此时此刻,烟花与彩灯齐辉,鼓点与足音交映。兴化大地啊,今夜 是如此美丽,兴化儿女的心哟,早已驻满春天的芳华。 主持人乙: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道一声 合:新春好! (1)在①处有个错别字,请改正。(1分) (2)根据②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3)在④处为主持人乙设计一句台词,要求与③句构成对偶。(2 分) (4)⑤句有一处语病,请修改。(2 分) 2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7分) 《咬文嚼字》杂志评选出2012年十大流行词语,其中,“正能量”居于第一位。 语言学家指出,“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其意是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 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 对于“屌丝”这个词语,专家认为它虽然很流行,但它有低级趣味和恶俗倾向, 不适合列入2012年十大流行词语。 对于上述材料涉及的问题,你是怎么理解的?请谈一谈你的看法。(要求:表 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五.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7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爱因斯坦的父亲曾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我同邻居杰克一起去清扫南边的一个大烟 囱,只能踩着里面的很窄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杰克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 级一级地爬上去,下来时,杰克依旧走在前面,我跟在他的后面。钻出烟囱之后, 我看见杰克的脸脏的像个小丑,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于是把脸洗了又洗。而杰 克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只草草洗了 手就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破了肚子。 爱因斯坦的父亲讲完故事后,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 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③不得套作 不得抄袭
主持人甲:当辞旧的钟声在大地回荡,当喜庆的焰花在星空绽放,一个崭新的春 天,已向我们走来。 主持人乙:她乘着飞天的彩翼翩然而至,她寻着夸父的脚步款款而来。 主持人甲:⑤此时此刻,烟花与彩灯齐辉,鼓点与足音交映。兴化大地啊,今夜 是如此美丽,兴化儿女的心哟,早已驻满春天的芳华。 主持人乙: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道一声 合:新春好! (1)在①处有个错别字,请改正。(1 分) (2)根据②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 分) (3)在④处为主持人乙设计一句台词,要求与③句构成对偶。(2 分) (4)⑤句有一处语病,请修改。(2 分) 2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7 分) 《咬文嚼字》杂志评选出 2012 年十大流行词语,其中,“正能量”居于第一位。 语言学家指出,“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其意是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 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 对于“屌丝”这个词语,专家认为它虽然很流行,但它有低级趣味和恶俗倾向, 不适合列入 2012 年十大流行词语。 对于上述材料涉及的问题,你是怎么理解的?请谈一谈你的看法。(要求:表 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 字左右) 五.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7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爱因斯坦的父亲曾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我同邻居杰克一起去清扫南边的一个大烟 囱,只能踩着里面的很窄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杰克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一 级一级地爬上去,下来时,杰克依旧走在前面,我跟在他的后面。钻出烟囱之后, 我看见杰克的脸脏的像个小丑,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于是把脸洗了又洗。而杰 克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只草草洗了 手就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破了肚子。 爱因斯坦的父亲讲完故事后,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 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 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③不得套作, 不得抄袭
(1)句读之不知(2)尽态极妍(3臣以 4守拙归园田(5宫阙万间都做了土(6)身世浮沉雨打萍 B(斌诉讼案件) 3、C(①说明刘基利敌人的弱点,打击敌人,②说明刘,習赏赐。⑥说明刘基忠于朝廷,排除私情。) 4、A(文中没有“他嫌官职太小的意思,行省是因、直声才辟之,任职肯定比他在高安做县丞大。) 5.(6分)(1)正逢陈友谅攻陷了太平,考止军,气焰嚣张,(会”啗“张咯1分) (2)等到李善长被罢免皇帝打算让杨无做丞吒。杨宪一直和刘基关系很好刘基却极力认为不可。(被动句 各 刘基,字伯通,眚田县人,刘基小时候聪明异常,元朝至顺年间中进士,朝廷安排他担任高安县丞, 有廉洁正直的好名声,行省征召他,他谢绝了。待明太祖攻下金华,平定括苍,听到刘基的名声,用重财 礼聘请他,刘基没有答应,总制孙炎两次写信坚持邈请,刘基才答应。到后,陈述对当时形势的认识和十 八条对策建议。太祖高兴极了,修建礼贤馆安置刘基等人居住,恩宠礼遇到了极点。正蓬陈友谅攻陷了太 平,考虑向东进军,气焰十分露张。将领们有的建议投降,有的建议逃到钟山盘踞下来。太祖间:先生您 能拿出什么计谋?刘基说:贼冠骄横,等仲的军队深\近来,(们的)伏兵阻截消灭他们,是很容易的。 天老爷认为“后举者胜”,树立威势消火敌人来成就王业,天键在打这一仗啊。太祖采用他的计谋,诱惑 陈友谅到来,彻底消灭了他的军队(太祖因为消”敌人赐刘基。刘基谢绝了 那个龙兴的太守胡美派遣儿子转达投降的诚意,(但)要求不解散他的部队,太祖有些为难。刘基从 后面踏太祖椅子,太祖醒悟,答应了胡兰要求。美投降,江西各部郡都归顺了太祖。大旱之时,刘基 请求判决长期没有判决的案件,(太祖)乘此机会命令刘试平反,大雨随之而下。(刘基)乘机请求 制定法律制度,来制止滥杀无辜。太祖止要刑讯犯!塾间他原因,太祖把梦中的事告诉了他,刘基说 这是得土地得民众的征兆,最好是停止刑讯心吉象到来。后三天,海宁(地方官兵)投降了,太祖 高兴极了,把全部的囚犯交给刘基释放。不仅(刘基)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太祖因为某件事情责 罚丞相李长,刘基说:薔长是有功勋的老臣,他能够协调乞个将领之间的关系。太祖说:这个人多次想 害您,你竟然替他开脱罪责,我将要你做严目。刘基門头说:沪比换柱子,必须用粗大的木头·如果捆 几根细木头为柱子,将马上会倾倒。等到善长被丟官,太祖想任命杨宪为丞相。杨宪和刘基的关系向来很 好,刘基却极力说这样不行,他说,杨宪有做相的才能,但没有做相的气量。宰相,保持心境像水一样的 清明平正,用义理作为执行权利的标准,而不掺杂个人私见,杨宪却不是这样。太祖可他汪广洋行不行, 刘基说:这个人气量狭小几乎超过杨宪。太祖又向他问胡惟庸,刘基说:好比驾车,害怕掀翻车辕。后来, 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出事被杀。洪武(明太祖年号)三年任命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 任命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爵为诚意伯。第二年赐他告老还乡。 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科事如神。他生性刚直,嫉恶如仇。到此时回到山林隐居,只有喝酒下棋, 从不捏自尸的功品。八年,刘基病重,讨了一个日就去世了,烹年六十五岁。 6、(1)长、畏;“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 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
6、(1)长、畏;“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 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