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西安石油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复习提纲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5,文件大小:143.93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提纲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1.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这种类型的计算机包括存储器、运 算器、控制器、接口通道与I/0设备等部分 2.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是物质基础,软件是解题的灵 魂;计算机的工作过程主要是周而复始地取出指令、解释指令和执行指令的过程 3.指令和数据均以二进制代码存于内存中,计算机如何区分出指令和数据? 4.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字长,存储容量,运算速度等 5.认识和分析计算机系统的一种观点是按功能划分的多级层次结构,通常划 分为五级的层次结构。 6.合理分配软硬件之功能是计算机总体结构的重要内容,软、硬件逻辑功能 的等效性。 7.本章主要的术语及概念: 运算器、控制器、中央处理器C凹、主机、存储器、接口通道、I/0设备、总 线、存储程序、程序控制、硬件、软件、固件、运算速度、存储容量、单元地址 存储单元、程序、指令 第2章运算方法和运算器 1.进位计数制的两要素是基数R和位权R,不同进位制之间数的转换方法 2.数值数据的定点与浮点表示法,表数范围及数的表示精度 3.规格化浮点数的表数范围(以R=2为例) ≤E (1-2) 式中:m,n为不包括符号位在内的阶码位数和尾数位数。 4.十进制数串在计算机中的两种表示形式:字符串形式和压缩的十进制数串 形式。 5.机器数(机器码)的形式:原码、反码、补码和移码四种,他们的特点 重点是原码和补码 6.字符的 ASCII码与字符串的表示方法,汉字的表示方法有汉字的输入编 码、汉字的机内码和汉字的字形码。数据校验码ˉ奇偶检错码和循环冗余码。 7.补码定点加减运算的规则,双符号位补码的运算步骤及溢出判断 [x+y]+=[x]++[+y]+ (mod 2) 8.常规定点乘法运算掌握原码一位乘法的算法及运算过程 9.常规定点除法运算掌握原码加减交替法除法的算法及运算过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提纲 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1.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这种类型的计算机包括存储器、运 算器、控制器、接口通道与 I/O 设备等部分。 2.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是物质基础,软件是解题的灵 魂;计算机的工作过程主要是周而复始地取出指令、解释指令和执行指令的过程。 3.指令和数据均以二进制代码存于内存中,计算机如何区分出指令和数据? 4.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字长,存储容量,运算速度等。 5.认识和分析计算机系统的一种观点是按功能划分的多级层次结构,通常划 分为五级的层次结构。 6.合理分配软硬件之功能是计算机总体结构的重要内容,软、硬件逻辑功能 的等效性。 7.本章主要的术语及概念: 运算器、控制器、中央处理器 CPU、主机、存储器、接口通道、I/O 设备、总 线、存储程序、程序控制、硬件、软件、固件、运算速度、存储容量、单元地址、 存储单元、程序、指令。 第2章 运算方法和运算器 1.进位计数制的两要素是基数R和位权Ri ,不同进位制之间数的转换方法。 2.数值数据的定点与浮点表示法,表数范围及数的表示精度。 3.规格化浮点数的表数范围(以 R=2 为例): ×2-1 ×(1-2-n) 式中:m,n为不包括符号位在内的阶码位数和尾数位数。 4.十进制数串在计算机中的两种表示形式:字符串形式和压缩的十进制数串 形式。 5.机器数(机器码)的形式:原码、反码、补码和移码四种,他们的特点。 重点是原码和补码。 6.字符的 ASCII 码与字符串的表示方法,汉字的表示方法有汉字的输入编 码、汉字的机内码和汉字的字形码。数据校验码-奇偶检错码和循环冗余码。 7.补码定点加减运算的规则,双符号位补码的运算步骤及溢出判断。 [x±y]补=[x]补+[±y]补 (mod 2) 8.常规定点乘法运算掌握原码一位乘法的算法及运算过程。 9.常规定点除法运算掌握原码加减交替法除法的算法及运算过程

10.浮点运算的方法,浮点四则运算,重点是浮点加减法运算过程。掌握规 格化、对阶、运算、舍入、溢出判断等。 11.浮点运算流水线的时钟周期及K级线性流水线的加速比 12.计算机的基本逻辑运算,特点及其应用。 13.定点运算器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ALU三种基本结构及其特 14.本章主要的术语、概念 进位计数制、规格化浮点数、左规、右规、舍入、溢出、机器数、真值、原码 反码、补码、移码、求补、ASCⅡ码、汉字内码、校验码、变形补码、数据通路、 全加器、多功能算术逻辑运算单元、先行进位 第3章存储系统 1.存储器的分级结构及主存的性能指标(包括存储器带宽的概念及其计算)。 2.半导体静态存储元和动态存储元的存储机理。 存储器芯片的结构框图,包括存储体、地址译码驱动、读写控制电路等 4.由存储器芯片组成主存及其与CPU的连接 5.动态存储器的刷新,刷新周期和刷新的方法 6.半导体只读存储器ROM的种类(MRM,PROM, EPROM)及特点,闪速存储 器的特点。 存储系统的设计目标:在一定的成本下获得尽可能大的存储容量和尽可能 高的存取速度,可靠性等。三级存储系统的结构框图。 8.解决主存与CPU速度不匹配的主要途径。 9.双端口存储器和相联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10.多模块交叉存储器的工作原理,理想情况下的访问速度及带宽。 11.高速缓冲存储器 Cache的工作原理主要是程序的局部性原理, Cache-主 存的存储管理主要由辅助的硬件实现。 Cache的命中率, Cache-主存系统的效率, 提高命中率的主要措施。 CPU访存的平均周期 tA=H×te+(1-H)tm 12.主存与 Cache的地址映射及检索过程, Cache的替换策略和写操作策略 13.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主存-辅存层次的三种基本信息传送单位 14.磁表面存储器的记忆原理和记录方式 15.硬磁盘存储器的记录格式及其编址,磁盘存储器的基本组成。 16.硬磁盘存储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指标参数的计算及读/写一块数据所需的 时间。 17.光盘存储器的分类及基本工作原理。 18.本章主要的术语、概念

10. 浮点运算的方法,浮点四则运算,重点是浮点加减法运算过程。掌握规 格化、对阶、运算、舍入、溢出判断等。 11.浮点运算流水线的时钟周期及 K 级线性流水线的加速比。 12.计算机的基本逻辑运算,特点及其应用。 13.定点运算器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ALU 三种基本结构及其特 点。 14.本章主要的术语、概念。 进位计数制、规格化浮点数、左规、右规、舍入、溢出、机器数、真值、原码、 反码、补码、移码、求补、ASCII 码、汉字内码、校验码、变形补码、数据通路、 全加器、多功能算术逻辑运算单元、先行进位。 第3章 存储系统 1.存储器的分级结构及主存的性能指标(包括存储器带宽的概念及其计算)。 2.半导体静态存储元和动态存储元的存储机理。 3.存储器芯片的结构框图,包括存储体、地址译码驱动、读写控制电路等。 4.由存储器芯片组成主存及其与 CPU 的连接。 5.动态存储器的刷新,刷新周期和刷新的方法。 6.半导体只读存储器 ROM 的种类(MROM,PROM,EPROM)及特点,闪速存储 器的特点。 7.存储系统的设计目标:在一定的成本下获得尽可能大的存储容量和尽可能 高的存取速度,可靠性等。三级存储系统的结构框图。 8.解决主存与 CPU 速度不匹配的主要途径。 9.双端口存储器和相联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10.多模块交叉存储器的工作原理,理想情况下的访问速度及带宽。 11.高速缓冲存储器 Cache 的工作原理主要是程序的局部性原理,Cache-主 存的存储管理主要由辅助的硬件实现。Cache 的命中率,Cache-主存系统的效率, 提高命中率的主要措施。 CPU 访存的平均周期: tA = H×tc + (1-H)tm 。 12.主存与 Cache 的地址映射及检索过程,Cache 的替换策略和写操作策略。 13.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主存-辅存层次的三种基本信息传送单位。 14.磁表面存储器的记忆原理和记录方式。 15.硬磁盘存储器的记录格式及其编址,磁盘存储器的基本组成。 16.硬磁盘存储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指标参数的计算及读/写一块数据所需的 时间。 17.光盘存储器的分类及基本工作原理。 18.本章主要的术语、概念

存储元、随机存取存储器、顺序存取存储器、半顺序存取存储器、ROM、RAM Cache、主存、内存、外存(辅存)、存储周期、静态存储器、动态存储器、刷 新、写操作、读操作、多模块交叉存储器、 Cache的命中率、双端口存储器、相 联存储器、虛拟存储器、地址映射、地址变换、道密度、位密度、平均定位时间、 平均等待时间、数据传输速率 第4章指令系统 1.两种指令系统的计算机: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CISC)和精简指令系统计 算机(RISC) 2.指令的基本格式,指令系统的分类,指令字长和机器字长是整倍数关系。 3.指令寻址的两种基本方式:顺序寻址方式和跳跃寻址方式 4.操作数的各种寻址方式,有效地址的形成,寻址范围 隐含寻址,立即寻址,直接寻址,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相对寻址,变址 寻址,段寻址 5.堆栈的硬件结构:寄存器堆栈、存储器堆栈,重点是存储器堆栈的实现及 堆栈的应用。 6.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指令系统的特点,减少指令种类的一种有效做法是指 令的替代实现 7.指令格式的分析,寻址方式有效地址的计算。 8.本章主要的术语、概念 CISC、RISC、操作码、地址码、指令格式、形式地址、有效地址、寻址方式 指令字、指令系统、堆栈。 第5章中央处理器 1.CPU的功能:指令控制、操作控制、时间控制和数据加工。 CPU的组成:控制器和运算器;主要的寄存罨:PC、IR、AR、DR、AC PSW 2.控制器的主要功能及其组成。操作控制器的类型:组合逻辑控制器,微程 序控制器 3.时序信号的作用:为计算机各部件的协调工作提供时序标志 时序信号的基本体制:电位-脉冲制。节拍电位和节拍脉冲的配合问题。对 计算机启停电路的要求,总清信号的作用。 4.控制器的控制方式:同步控制、异步控制和联合控制三种。 5.组合逻辑(硬布线)控制器设计的主要步骤,如何形成微操作控制信号及 其通常采用的“三级时序体制” 6.微指令的基本格式,各部分位数的确定;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框图及 微程序控制的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存储元、随机存取存储器、顺序存取存储器、半顺序存取存储器、ROM、RAM、 Cache、主存、内存、外存(辅存)、存储周期、静态存储器、动态存储器、刷 新、写操作、读操作、多模块交叉存储器、Cache 的命中率、双端口存储器、相 联存储器、虚拟存储器、地址映射、地址变换、道密度、位密度、平均定位时间、 平均等待时间、数据传输速率。 第4章 指令系统 1.两种指令系统的计算机: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CISC)和精简指令系统计 算机(RISC)。 2.指令的基本格式,指令系统的分类,指令字长和机器字长是整倍数关系。 3.指令寻址的两种基本方式:顺序寻址方式和跳跃寻址方式。 4.操作数的各种寻址方式,有效地址的形成,寻址范围。 隐含寻址,立即寻址,直接寻址,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相对寻址,变址 寻址,段寻址。 5.堆栈的硬件结构:寄存器堆栈、存储器堆栈,重点是存储器堆栈的实现及 堆栈的应用。 6.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指令系统的特点,减少指令种类的一种有效做法是指 令的替代实现。 7.指令格式的分析,寻址方式有效地址的计算。 8.本章主要的术语、概念 CISC、RISC、操作码、地址码、指令格式、形式地址、有效地址、寻址方式、 指令字、指令系统、堆栈。 第5章 中央处理器 1.CPU 的功能:指令控制、操作控制、时间控制和数据加工。 CPU 的组成:控制器和运算器;主要的寄存器: PC、IR、AR、 DR、 AC、 PSW。 2.控制器的主要功能及其组成。操作控制器的类型:组合逻辑控制器,微程 序控制器。 3.时序信号的作用:为计算机各部件的协调工作提供时序标志。 时序信号的基本体制:电位-脉冲制。节拍电位和节拍脉冲的配合问题。对 计算机启停电路的要求,总清信号的作用。 4.控制器的控制方式:同步控制、异步控制和联合控制三种。 5.组合逻辑(硬布线)控制器设计的主要步骤,如何形成微操作控制信号及 其通常采用的“三级时序体制”。 6.微指令的基本格式,各部分位数的确定;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框图及 微程序控制的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7.通常,微命令的编码方法有三种:直接表示法、编码表示法和混合表示法 分段编码的原则 8.后继微指令地址的产生方式:计数器方式,断定方式结合,多路转移方式 9.指令流水线的原理,流水线中的三种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并行性的含义 并行性的三种主要形式。 10.本章主要的术语、概念 指令控制、操作控制、时间控制、指令周期、CPU周期、时钟周期、时钟脉冲 源、节拍电位发生器、控制器、指令流、数据流、指令部件、控制方式、同步控 制、异步控制、联合控制、组合逻辑(硬布线)控制器、指令周期流程图、控制 方式、微命令、微操作、微指令、微周期、微程序、微程序控制器、流水线、资 源相关、数据相关、控制相关。 第6章总线 1.总线的概念,总线的特点及带宽的计算。 2.单处理器系统中的总线类型:内部总线、系统总线和I/O总线。 3.总线的特性包括物理特性,功能特性,电气特性和时间特性。 4.微机系统中采用的标准总线有ISA、EISA、VESA和PCI等,重点是PCI 总线的特点及其数据传输速率。 5.单机系统中三种基本的总线结构:单总线结构、双总线结构和三总线结构, 特点是什么? 6.计算机中两种基本的信息传送方式:串行传送和并行传送。 7.ⅠO接口的基本功能,组成及分类。 8.串行数据接口UART的组成,异步串行码的字符格式。 9.集中式总线仲裁方式:链式查询方式,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和独立请求方 式及其特点 10.总线的定时:同步定时和异步定时;总线数据的传送模式 11.本章主要的术语,概念 总线、总线仲裁、主方(主设备)、从方(从设备)、接口、串行数据接口、 并行数据接口、波特、总线控制、同步定时,异步定时、HOST总线、PCI总线 ISA总线、带宽 第7章输入输出系统 1.常用外设的工作原理:键盘、CRT显示器、点阵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 等。 2.实现主机与外设交换信息的方式有:直接程序控制方式,程序中断方式, 直接内存访问(DMA)方式,通道方式和外围处理机方式五种 3.IO接口的编址方式有统一编址和单独编址两种

7.通常,微命令的编码方法有三种:直接表示法、编码表示法和混合表示法; 分段编码的原则。 8.后继微指令地址的产生方式:计数器方式,断定方式结合,多路转移方式。 9.指令流水线的原理,流水线中的三种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并行性的含义; 并行性的三种主要形式。 10.本章主要的术语、概念 指令控制、操作控制、时间控制、指令周期、CPU 周期、时钟周期、时钟脉冲 源、节拍电位发生器、控制器、指令流、数据流、指令部件、控制方式、同步控 制、异步控制、联合控制、组合逻辑(硬布线)控制器、指令周期流程图、控制 方式、微命令、微操作、微指令、微周期、微程序、微程序控制器、流水线、资 源相关、数据相关、控制相关。 第6章 总线 1.总线的概念,总线的特点及带宽的计算。 2.单处理器系统中的总线类型:内部总线、系统总线和 I/O 总线。 3.总线的特性包括物理特性,功能特性,电气特性和时间特性。 4.微机系统中采用的标准总线有 ISA、EISA、VESA 和 PCI 等,重点是 PCI 总线的特点及其数据传输速率。 5.单机系统中三种基本的总线结构:单总线结构、双总线结构和三总线结构, 特点是什么? 6.计算机中两种基本的信息传送方式:串行传送和并行传送。 7.I/O 接口的基本功能,组成及分类。 8.串行数据接口 UART 的组成,异步串行码的字符格式。 9.集中式总线仲裁方式:链式查询方式,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和独立请求方 式及其特点。 10.总线的定时:同步定时和异步定时;总线数据的传送模式。 11.本章主要的术语, 概念 总线、总线仲裁、主方(主设备)、从方(从设备)、接口、串行数据接口、 并行数据接口、波特、总线控制、同步定时,异步定时、HOST 总线、PCI 总线、 ISA 总线、带宽。 第7章 输入输出系统 1.常用外设的工作原理:键盘、CRT 显示器、点阵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 等。 2.实现主机与外设交换信息的方式有:直接程序控制方式,程序中断方式, 直接内存访问(DMA)方式,通道方式和外围处理机方式五种。 3. I/O 接口的编址方式有统一编址和单独编址两种

4.直接程序控制方式接口的基本组成,输入输出过程及其特点 5.中断的概念;程序中断方式接口的基本组成及其与直接程序控制方式接口 的基本组成之比较 6.中断源优先级排队的原则主要是根据中断源速度的高低、重要性和紧迫性 来考虑 7.通常,CPU响应可屏蔽中断请求的条件是什么?程序中断进程分哪三个阶 段?程序中断的额外开销是什么? 8.DMA控制器与CPU分时使用内存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三种:停止CPU访 内,周期挪用,DMA与CPU交替访内。DMA控制器的组成及各主要部件在数 据交换过程中完成的功能;DMA控制器的分类。 9.DMA方式与程序中断方式的比较,程序中断方式与直接程序控制方式的 比较 10.本章主要的术语及概念 外围设备、CRT的分辨率、灰度级、刷新存储器、光栅扫描、中断、单级中 断、多级中断、中断源、中断系统、中断响应、向量中断、中断屏蔽、DMA 通道、IOP

4.直接程序控制方式接口的基本组成,输入输出过程及其特点。 5.中断的概念;程序中断方式接口的基本组成及其与直接程序控制方式接口 的基本组成之比较。 6.中断源优先级排队的原则主要是根据中断源速度的高低、重要性和紧迫性 来考虑。 7.通常,CPU 响应可屏蔽中断请求的条件是什么?程序中断进程分哪三个阶 段?程序中断的额外开销是什么? 8.DMA 控制器与 CPU 分时使用内存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三种:停止 CPU 访 内,周期挪用,DMA 与 CPU 交替访内。DMA 控制器的组成及各主要部件在数 据交换过程中完成的功能;DMA 控制器的分类。 9.DMA 方式与程序中断方式的比较,程序中断方式与直接程序控制方式的 比较。 10.本章主要的术语及概念 外围设备、CRT 的分辨率、灰度级、刷新存储器、光栅扫描、中断、单级中 断、多级中断、中断源、中断系统、中断响应、向量中断、中断屏蔽、DMA、 通道、IOP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