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复旦大学:《汉语口语(1-2)Spoken Chinese(1-2)》教学资源_汉语口语教学模式的新思路(王小曼)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7,文件大小:167.77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汉语口语教学模式的新思路 《拾级汉语·第5-8级·口语课本》使用中的几点思考 王小曼 0.前言 在当前的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口语教学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模式。比如:教师简单 讲解生词、语法点及相关句式,带读课文: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文本,进行口头替换练习或 模拟对话练习,以完成对话、组词成句等形式来操练词语、词组及句式等等,形成了一个从 语言学习到语言理解再到语言实践的过程。不可否认,这类教学模式的确解决了一些口头表 达中所涉及的语法难点,也让学习者相应掌握了一些口语知识和习惯的表达形式。但这一教 学模式是否真正教会了学习者“怎么说”及“怎么说得更好”,却仍然是值得怀疑的。 实际上,传统的口语教学模式看似内容充实,词语、句式、语法等语言知识也很丰富, 但学习成效却并不显著。这突出表现在学习者的自我感觉上:往往一个学习阶段结束后,多 数学习者还是普遍感觉自己的口语水平在原地踏步。究其原因,固然是作为输出性语言技能 一口语本身的培养难度所致,但笔者以为,传统口语教学模式所存在的弱点与短处也“难 辞其咎”。当然,教学模式的缺陷往往也是由教材形式的缺陷所决定的。 现行的一些口语教材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有着相当大的雷同性。基本为“课文、生 词、练习”三大块,而练习也基本上是“替换、填空、回答问题、组织对话讨论”等形式。 课程内容与练习形式在同一级次、甚至不同级次的课本中贯穿始终,教师的机动性、创造力、 自主发挥性以及课本的可操作性均受到极大制约。 教材形式的制约还体现在教学手段的匮乏上。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范围基本限 制在狭小教室空间内,教学的过程又单一地体现为“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学校即使具 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也几乎不需要以多媒体形式来辅助教学。这样的状况不仅使学习者缺 乏动力和兴趣,就是教师自身也普遍感到热情与活力的不足,教学的效果和课堂气氛如何 就可想而知了。 1.与口语新教材相匹配的口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在新教材《拾级汉语·第5-8级·口语课本》的编写中,我们编者刻意强调对相关口 语教学理念及教学原则的贯彻,尤其是在培养学习者语篇意识与成段表达能力方面做了较大 改进。而教材形式上的变革自然带来了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甚至考核方式上的变化。 11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的教学手段 在认知心理学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日益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利用多媒体的技 术手段来辅助口语教学。为此,我们在《拾级汉语·第5-8级·口语课本》的纸媒形式之外

汉语口语教学模式的新思路 ——《拾级汉语·第 5-8 级·口语课本》使用中的几点思考 王小曼 0.前言 在当前的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口语教学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模式。比如:教师简单 讲解生词、语法点及相关句式,带读课文;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文本,进行口头替换练习或 模拟对话练习,以完成对话、组词成句等形式来操练词语、词组及句式等等,形成了一个从 语言学习到语言理解再到语言实践的过程。不可否认,这类教学模式的确解决了一些口头表 达中所涉及的语法难点,也让学习者相应掌握了一些口语知识和习惯的表达形式。但这一教 学模式是否真正教会了学习者“怎么说”及“怎么说得更好”,却仍然是值得怀疑的。 实际上,传统的口语教学模式看似内容充实,词语、句式、语法等语言知识也很丰富, 但学习成效却并不显著。这突出表现在学习者的自我感觉上:往往一个学习阶段结束后,多 数学习者还是普遍感觉自己的口语水平在原地踏步。究其原因,固然是作为输出性语言技能 ——口语本身的培养难度所致,但笔者以为,传统口语教学模式所存在的弱点与短处也“难 辞其咎”。当然,教学模式的缺陷往往也是由教材形式的缺陷所决定的。 现行的一些口语教材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有着相当大的雷同性。基本为“课文、生 词、练习”三大块,而练习也基本上是“替换、填空、回答问题、组织对话讨论”等形式。 课程内容与练习形式在同一级次、甚至不同级次的课本中贯穿始终,教师的机动性、创造力、 自主发挥性以及课本的可操作性均受到极大制约。 教材形式的制约还体现在教学手段的匮乏上。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范围基本限 制在狭小教室空间内,教学的过程又单一地体现为“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学校即使具 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也几乎不需要以多媒体形式来辅助教学。这样的状况不仅使学习者缺 乏动力和兴趣,就是教师自身也普遍感到热情与活力的不足,教学的效果和课堂气氛如何也 就可想而知了。 1.与口语新教材相匹配的口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在新教材《拾级汉语·第 5-8 级·口语课本》的编写中,我们编者刻意强调对相关口 语教学理念及教学原则的贯彻,尤其是在培养学习者语篇意识与成段表达能力方面做了较大 改进。而教材形式上的变革自然带来了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甚至考核方式上的变化。 1.1 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的教学手段 在认知心理学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日益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利用多媒体的技 术手段来辅助口语教学。为此,我们在《拾级汉语·第 5-8 级·口语课本》的纸媒形式之外

专门配备了一个集听、说、写等诸多技能形式为一体的PPT课件。教学活动安排在具备电 脑及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的教室进行。 课件包括两大部分,一是PPI文件,二是语音文件。PPI文件基本按照纸媒课本的内 容进行编排,在顺序上稍做调整,以“导言一生词一问答一复述课文一故事文本一重要句子” 这一顺序进行编排。在生词、问答等环节中,教师可按照教与学的实际需要,将课堂教学内 容逐一展示,或跳跃进行,操作十分便利。语音文件则是课文主干内容的录音部分,一般由 5个左右的录音文本组成,在问答环节中配合问题进行听力输入。课件中除已经配置的与课 文内容相关的图片之外,教学者还可以在网络条件支持的情况下,随时调集网络资源,进行 课文相关内容的图片搜索 这样一来,口语课的教学手段就显得丰富多彩了。比如,生词的讲解借助网络图片可 以简化很多解释的过程,使学习者获得形象性与直观性的认知。在PPT的课件中,“荧光笔” 等标记功能也可以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需要强调的语言要点进行颜色标示,利于学习者 掌握重点,规划学习程序。更重要的一点是,除了传统的文字形式,我们还可同时利用声音 色彩、图像等形式,多方位刺激学习者的求知欲和表达欲,使得学习者不再依赖单一的课本 材料 因此,与传统的“师生问答”等单一的口语教学手段相比,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的口 语教学手段,无论是在活跃课堂气氛方面,还是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度和开口率方面,都具有 较大的优越性,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更高的效力 12课文文本的输入形式与多项语言机能整合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口语教材,无论对话还是短文,几乎都以阅读文本的形式进行输入。习惯了这 传统教材模式之后,“先读后说”似乎也成了一种“天经地义”的教学模式,难以逾越。而 实际上这种模式却掩盖了教学中的许多弊端和矛盾,将各语言技能之间的天然联系割裂了。 《拾级汉语·第5-8级·口语课本》的创新之处恰恰表现在其文本输入形式与语言技 能的整合上,即在保持口语课本以口头表达为主的基础上,融合了听、读、写等语言技能。 这套口语课本的纸媒形式中仍然如常配有故事文本,同时我们也在课件中设计了相应 的语音文本。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我们并不主张学习者优先以阅读的形式去理解课文输入 的意义,而更主张模拟口语交际的实际状态,先行以听觉的形式输入给学习者。在听懂、理 解的前提下,激发学习者主动的思考、开口的欲望,使之从单纯的复制、模仿,渐渐提升至 自动生成的自如表达。这种听觉输入的形式是动态的、有活力,并且能够激发效力的。它把 课堂上教学内容的输入变成了一种集体性的活动,在学习者之间产生了某种模糊的共鸣,以 及交流的欲望,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因静态的个体阅读而导致的漠然心理,使学习者 从被动性的开口转化为积极、主动的交流和表达 除了听的技能介入,我们还安排了相当一部分与“写”有关的技能练习。比如《拾级

专门配备了一个集听、说、写等诸多技能形式为一体的 PPT 课件。教学活动安排在具备电 脑及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的教室进行。 课件包括两大部分,一是 PPT 文件,二是语音文件。PPT 文件基本按照纸媒课本的内 容进行编排,在顺序上稍做调整,以“导言—生词—问答—复述课文—故事文本—重要句子” 这一顺序进行编排。在生词、问答等环节中,教师可按照教与学的实际需要,将课堂教学内 容逐一展示,或跳跃进行,操作十分便利。语音文件则是课文主干内容的录音部分,一般由 5 个左右的录音文本组成,在问答环节中配合问题进行听力输入。课件中除已经配置的与课 文内容相关的图片之外,教学者还可以在网络条件支持的情况下,随时调集网络资源,进行 课文相关内容的图片搜索。 这样一来,口语课的教学手段就显得丰富多彩了。比如,生词的讲解借助网络图片可 以简化很多解释的过程,使学习者获得形象性与直观性的认知。在 PPT 的课件中,“荧光笔” 等标记功能也可以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需要强调的语言要点进行颜色标示,利于学习者 掌握重点,规划学习程序。更重要的一点是,除了传统的文字形式,我们还可同时利用声音、 色彩、图像等形式,多方位刺激学习者的求知欲和表达欲,使得学习者不再依赖单一的课本 材料。 因此,与传统的“师生问答”等单一的口语教学手段相比,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的口 语教学手段,无论是在活跃课堂气氛方面,还是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度和开口率方面,都具有 较大的优越性,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更高的效力。 1.2 课文文本的输入形式与多项语言机能整合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口语教材,无论对话还是短文,几乎都以阅读文本的形式进行输入。习惯了这一 传统教材模式之后,“先读后说”似乎也成了一种“天经地义”的教学模式,难以逾越。而 实际上这种模式却掩盖了教学中的许多弊端和矛盾,将各语言技能之间的天然联系割裂了。 《拾级汉语·第 5-8 级·口语课本》的创新之处恰恰表现在其文本输入形式与语言技 能的整合上,即在保持口语课本以口头表达为主的基础上,融合了听、读、写等语言技能。 这套口语课本的纸媒形式中仍然如常配有故事文本,同时我们也在课件中设计了相应 的语音文本。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我们并不主张学习者优先以阅读的形式去理解课文输入 的意义,而更主张模拟口语交际的实际状态,先行以听觉的形式输入给学习者。在听懂、理 解的前提下,激发学习者主动的思考、开口的欲望,使之从单纯的复制、模仿,渐渐提升至 自动生成的自如表达。这种听觉输入的形式是动态的、有活力,并且能够激发效力的。它把 课堂上教学内容的输入变成了一种集体性的活动,在学习者之间产生了某种模糊的共鸣,以 及交流的欲望,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因静态的个体阅读而导致的漠然心理,使学习者 从被动性的开口转化为积极、主动的交流和表达。 除了听的技能介入,我们还安排了相当一部分与“写”有关的技能练习。比如《拾级

汉语口语课本》第五级第三课“相亲”的最后一个板块练习中,有“在正式开始‘相亲 游戏之前,先请每个同学写出相亲时‘最想问对方的三个问题’和‘最想对对方说的介绍自 己的三句话’”的练习。在第六级第一课“冒险”的调查活动中也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请你 拿一张空白的调查表,去问其他同学这些问题,记下他的选择,然后写一段话,介绍那个同 学对冒险的认识”。 在实际操作中,这类写的技能练习也引起了学习者较高的兴趣。出于要被“记录在案 的考虑,学习者多数会理清思路,尽可能地说得更好更多。记录与被记录的同学之间也因此 形成了更多的语言交流和切磋、讨论,这无疑会进一步刺激学习者的表达兴趣和欲望。 此外,朗读是口头表达的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在“跟读课文中出现的生 词和有关的句子”、“跟读下面老师选出的课文中的句子,注意这些句子的意思和用法”这两 部分有关读的技能练习里,我们仍然强调熟读而后生巧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习者关注某些 词句的特定表达。 因此,在新的口语教学中,我们努力打破以往人们对于“口语课就是单纯的说话训练, 口语课本就是学习对话、操练对话”这一思维定式,而形成了以语音输入、口语表达为主, 将听、读、写等多种语言技能合为一体的新教学模式 13关于口语教学中的练习问题 根据现行口语教材的特点,口语课堂上的语言操练多表现为词语(短语)的替换练习 用所给词语(短语)完成对话、用所给词语(短语)组句成段,以及回答问题、分组讨论等 内容,语言点的操练算得上很充分了。但是,这种练习形式最大的弱点就是把完整的语篇与 语言要点割裂开来,因而忽略了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的联系。而脱离了意义的形式操练,从 语言的交际意义上来说,其实是低效的 我们都清楚,口语训练应该贯彻交际性原则,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为出发点,以培养学 习者成段表达的能力为目标。在口语中级阶段,成段表达能力是口语能力训练的重要内容。 这个阶段要求学习者能够表达出主题明确、条理清晰、用词准确、语句通顺的内容,而不仅 仅停留在用词造句、组句成段的水平。因此,这个阶段的口语教学应该着重进行具有交际意 义、与话题紧密联系的语篇训练。比如:掌握词与词如何连接成句,句与句如何连接成段, 段与段如何连接成篇等知识与技能。具体表现为学习者可以顺利完成“复述课文、不同语体 之间的转换、围绕话题进行叙述、描写、论述”等成段表达类的语言任务。基于这一认识, 我们在口语练习的环节特意安排了“复述课文”、“跟读课文中的句子”等形式来训练学习者 的语篇意识 1.3.1“复述课文”就是在学习者已经掌握课文意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语篇的 模仿再造。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表达上的“瓶颈”。这时我们不要求学

汉语•口语课本》第五级第三课“相亲”的最后一个板块练习中,有“在正式开始‘相亲’ 游戏之前,先请每个同学写出相亲时‘最想问对方的三个问题’和‘最想对对方说的介绍自 己的三句话’”的练习。在第六级第一课“冒险”的调查活动中也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请你 拿一张空白的调查表,去问其他同学这些问题,记下他的选择,然后写一段话,介绍那个同 学对冒险的认识”。 在实际操作中,这类写的技能练习也引起了学习者较高的兴趣。出于要被“记录在案” 的考虑,学习者多数会理清思路,尽可能地说得更好更多。记录与被记录的同学之间也因此 形成了更多的语言交流和切磋、讨论,这无疑会进一步刺激学习者的表达兴趣和欲望。 此外,朗读是口头表达的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在“跟读课文中出现的生 词和有关的句子”、“跟读下面老师选出的课文中的句子,注意这些句子的意思和用法”这两 部分有关读的技能练习里,我们仍然强调熟读而后生巧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习者关注某些 词句的特定表达。 因此,在新的口语教学中,我们努力打破以往人们对于“口语课就是单纯的说话训练, 口语课本就是学习对话、操练对话”这一思维定式,而形成了以语音输入、口语表达为主, 将听、读、写等多种语言技能合为一体的新教学模式。 1.3 关于口语教学中的练习问题 根据现行口语教材的特点,口语课堂上的语言操练多表现为词语(短语)的替换练习、 用所给词语(短语)完成对话、用所给词语(短语)组句成段,以及回答问题、分组讨论等 内容,语言点的操练算得上很充分了。但是,这种练习形式最大的弱点就是把完整的语篇与 语言要点割裂开来,因而忽略了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的联系。而脱离了意义的形式操练,从 语言的交际意义上来说,其实是低效的。 我们都清楚,口语训练应该贯彻交际性原则,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为出发点,以培养学 习者成段表达的能力为目标。在口语中级阶段,成段表达能力是口语能力训练的重要内容。 这个阶段要求学习者能够表达出主题明确、条理清晰、用词准确、语句通顺的内容,而不仅 仅停留在用词造句、组句成段的水平。因此,这个阶段的口语教学应该着重进行具有交际意 义、与话题紧密联系的语篇训练。比如:掌握词与词如何连接成句,句与句如何连接成段, 段与段如何连接成篇等知识与技能。具体表现为学习者可以顺利完成“复述课文、不同语体 之间的转换、围绕话题进行叙述、描写、论述”等成段表达类的语言任务。基于这一认识, 我们在口语练习的环节特意安排了“复述课文”、“跟读课文中的句子”等形式来训练学习者 的语篇意识。 1.3.1“复述课文”就是在学习者已经掌握课文意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语篇的 模仿再造。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表达上的“瓶颈”。这时我们不要求学

习者一字不差地叙述课文,但故事内容、情节基本处于可控范围里,因而在语言表达上可允 许学习者在正确的前提下作适当的调整,或者通过教学者的提醒、引导来疏通、理顺,而相 关词语、句式仍应在教学者的掌控之中。 1.3.2对于语言知识,我们主张强调其在特定语篇中的运用情况,即引导学习者去关注 新的语言形式在特定语篇中所呈现出来的意义和表达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跟读课 文中的句子”这一练习一般选取意义表达相对完整的长句或短句,这些句子的重心不在于其 中蕴含的语法点,而在于表达上起到上下句承接、贯通、转换、转折等作用的句式,以及 些习惯的表达方式。在讲解、跟读的过程中,可适当地做一些替换、生成的操练,但不要游 离太远,最终还是要把学习者引导至课文中具体的表达上来,始终强调意义与形式的结合方 式对他们的影响,并让他们再次关注某一句式在具体的语篇中是如何把意义生动、准确地表 达出来,以及达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以《拾级汉语·口语课本》第五级第三课“相亲”中 的一个故事为例,我们从中选取了如下几个句式: (1)我妈去相亲,第一眼看上的还不是我的那个他,而是我的那个他的妈。 (2)这个故事还要从去年3月说起。 (3)原来是想去看看的,结果却一次就给我相来了三个对象。 (4)没办法,我只好答应先挑一个去见一面。 (5)我妈和那个替儿子相亲的老姐姐挺合得来 (6)当妈的懂道理,儿子也差不了 (7)本来我对这次见面也没有什么希望,可是男女之间的缘分就是那么奇妙 (8)于是,我们的感情就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深。 (9)终于,今年春节,在我30岁之前,我把自己嫁了出去 以上9个句式都有比较典型的语言形式。如:“还不是……,而是…”;“从……说起” “原来……,结果……”;“没办法,只好……”等等。但在讲解这些句式时,无须过多地把 学习者引导到脱离语篇的单纯的形式化操练中去。否则就会使得语言形式与输入内容完全脱 节,变成了类似精读教学中的造句练习了。 所以,我们最终还是要把学习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如何运用某一语言形式来更好地表 达出特定的内容”方面。如上例中的第一句话,强调的正是这个相亲故事不同一般之处:老 人们为儿女相亲,相的不仅是孩子的对象,也包括今后可能与之相处的“亲家”。这是中 式婚姻的一大传统特色: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更是两个家庭的事。两个家庭之间的关 和谐了,夫妻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稳固。第九个例句“终于,今年春节,在我30岁之前 我把自己嫁了出去”,“终于”放在句首也具有某种强调的意味。成功的相亲不是件容易完成 的任务,而女孩子赶在30岁变成老姑娘之前把自己嫁掉,再无“剩女”之忧,这更是一件 可喜可贺之事。这一意味当然同样与中国特定的文化环境脱不了干系

习者一字不差地叙述课文,但故事内容、情节基本处于可控范围里,因而在语言表达上可允 许学习者在正确的前提下作适当的调整,或者通过教学者的提醒、引导来疏通、理顺,而相 关词语、句式仍应在教学者的掌控之中。 1.3.2 对于语言知识,我们主张强调其在特定语篇中的运用情况,即引导学习者去关注 新的语言形式在特定语篇中所呈现出来的意义和表达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跟读课 文中的句子”这一练习一般选取意义表达相对完整的长句或短句,这些句子的重心不在于其 中蕴含的语法点,而在于表达上起到上下句承接、贯通、转换、转折等作用的句式,以及一 些习惯的表达方式。在讲解、跟读的过程中,可适当地做一些替换、生成的操练,但不要游 离太远,最终还是要把学习者引导至课文中具体的表达上来,始终强调意义与形式的结合方 式对他们的影响,并让他们再次关注某一句式在具体的语篇中是如何把意义生动、准确地表 达出来,以及达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以《拾级汉语•口语课本》第五级第三课“相亲”中 的一个故事为例,我们从中选取了如下几个句式: ⑴ 我妈去相亲,第一眼看上的还不是我的那个他,而是我的那个他的妈。 ⑵ 这个故事还要从去年 3 月说起。 ⑶ 原来是想去看看的,结果却一次就给我相来了三个对象。 ⑷ 没办法,我只好答应先挑一个去见一面。 ⑸ 我妈和那个替儿子相亲的老姐姐挺合得来。 ⑹ 当妈的懂道理,儿子也差不了。 ⑺ 本来我对这次见面也没有什么希望,可是男女之间的缘分就是那么奇妙。 ⑻ 于是,我们的感情就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深。 ⑼ 终于,今年春节,在我 30 岁之前,我把自己嫁了出去。 以上 9 个句式都有比较典型的语言形式。如:“还不是……,而是……”;“从……说起”; “原来……,结果……”;“没办法,只好……”等等。但在讲解这些句式时,无须过多地把 学习者引导到脱离语篇的单纯的形式化操练中去。否则就会使得语言形式与输入内容完全脱 节,变成了类似精读教学中的造句练习了。 所以,我们最终还是要把学习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如何运用某一语言形式来更好地表 达出特定的内容”方面。如上例中的第一句话,强调的正是这个相亲故事不同一般之处:老 人们为儿女相亲,相的不仅是孩子的对象,也包括今后可能与之相处的“亲家”。这是中国 式婚姻的一大传统特色: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更是两个家庭的事。两个家庭之间的关系 和谐了,夫妻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稳固。第九个例句“终于,今年春节,在我 30 岁之前, 我把自己嫁了出去”,“终于”放在句首也具有某种强调的意味。成功的相亲不是件容易完成 的任务,而女孩子赶在 30 岁变成老姑娘之前把自己嫁掉,再无“剩女”之忧,这更是一件 可喜可贺之事。这一意味当然同样与中国特定的文化环境脱不了干系

1.3.3至于脱离课文内容的自由讨论部分,我们也根据部分篇章的话题内容配备了少量 开放性的输出练习。比如:《拾级汉语·口语课本》第五级第一课“睡眠”中,我们讲述了 个利用周末大量睡觉以便投入下一周没日没夜地加班工作的“睡眠骆驼”李先生的故事,我 们在复述故事之后的环节里,增加了“要是有人说,我们现在的有些学生,把他们叫做“学 习骆驼’,也十分合适。请大家猜一猜,他们说的是怎样的一些学生?”这一开放性的话题。 在第二课“颜色”中,有一篇课文是关于记者春节在街头随机采访,要求受访者选择一种颜 色来表达其对新年的感觉。我们也在输出练习中增加了“如果记者也让你选一种颜色代表你 对中国新年的感觉,你会选什么颜色?为什么?”这一开放性的问题。而这些开放性的输出 练习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完成基本的输出要求之后,可择机适当进行安排, 但并不在课本的基本要求之内。原因就在于,脱离了语言意义与形式相结合的约束,学习者 的自由表达往往流于散乱无序,超出了教师的可控范围,其结果可能是学习者说了半天,除 了教师能够猜测出大致意思以外,多数的旁听者可能都不知其所云,继而失去听、说的兴趣, 这样必然会影响到课堂的气氛,失去口语交际的意义 因此,在处理这类开放性或半开放性的输出练习时,我们强调教师的提前介入。也就 是在学习者酝酿、准备的过程中,提前进行干预、疏导,在其基本成熟的语段形成之后,再 在课堂上进行公开表达。大家都听懂了,交际才有了基础。这个过程比较费时,所以可分组 轮流进行,教师每次只介入一个小组的讨论,其余小组可安排水平较高的学习者代替教师的 角色,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同学之间交流、互助的目的。而这也是我们衡量学习者期 末成绩的一个方面的内容。 2.与口语教学新模式相匹配的口语考核、测试方式 口语课程是以交际活动为主,课堂面貌呈现出大量自我表现,及学生共同参与、互相 合作等行为的课程,与此相适应,对学生成绩的评估也应该呈现出多方位的角度与多元化的 形式。但传统的口语测试并没有体现这样的理念和设想,其方式通常是将课堂教学内容中的 话题集合成一个话题提纲,在正式考试前两周即交由学生自行复习准备。而所谓的复习,实 际上是学生预先为每个问题写好一段答话,并熟记,待考试时抽出自己的考题号,稍事准备, 即将早已熟记的答话在教师面前背出即可。这样的测试方式自然难以反映出学生真正的口语 表达水平,而交际性更是无从体现 21与口语教学模式的新思路相匹配,我们在学生的成绩考核上也作了相应的调整设计。 这种成绩考核的方式充分考虑到口语课程的特点,改进了以往单一的成绩测试的评价方式 我们把学生成绩分成四部分的评估成绩,即自我评估,同学评估,教师评估,口语表演;每 一部分各占25%。其中,自我评估是学生从平时出勤与学习态度两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同

1.3.3 至于脱离课文内容的自由讨论部分,我们也根据部分篇章的话题内容配备了少量 开放性的输出练习。比如:《拾级汉语•口语课本》第五级第一课“睡眠”中,我们讲述了一 个利用周末大量睡觉以便投入下一周没日没夜地加班工作的“睡眠骆驼”李先生的故事,我 们在复述故事之后的环节里,增加了“要是有人说,我们现在的有些学生,把他们叫做‘学 习骆驼’,也十分合适。请大家猜一猜,他们说的是怎样的一些学生?”这一开放性的话题。 在第二课“颜色”中,有一篇课文是关于记者春节在街头随机采访,要求受访者选择一种颜 色来表达其对新年的感觉。我们也在输出练习中增加了“如果记者也让你选一种颜色代表你 对中国新年的感觉,你会选什么颜色?为什么?”这一开放性的问题。而这些开放性的输出 练习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完成基本的输出要求之后,可择机适当进行安排, 但并不在课本的基本要求之内。原因就在于,脱离了语言意义与形式相结合的约束,学习者 的自由表达往往流于散乱无序,超出了教师的可控范围,其结果可能是学习者说了半天,除 了教师能够猜测出大致意思以外,多数的旁听者可能都不知其所云,继而失去听、说的兴趣, 这样必然会影响到课堂的气氛,失去口语交际的意义。 因此,在处理这类开放性或半开放性的输出练习时,我们强调教师的提前介入。也就 是在学习者酝酿、准备的过程中,提前进行干预、疏导,在其基本成熟的语段形成之后,再 在课堂上进行公开表达。大家都听懂了,交际才有了基础。这个过程比较费时,所以可分组 轮流进行,教师每次只介入一个小组的讨论,其余小组可安排水平较高的学习者代替教师的 角色,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同学之间交流、互助的目的。而这也是我们衡量学习者期 末成绩的一个方面的内容。 2.与口语教学新模式相匹配的口语考核、测试方式 口语课程是以交际活动为主,课堂面貌呈现出大量自我表现,及学生共同参与、互相 合作等行为的课程,与此相适应,对学生成绩的评估也应该呈现出多方位的角度与多元化的 形式。但传统的口语测试并没有体现这样的理念和设想,其方式通常是将课堂教学内容中的 话题集合成一个话题提纲,在正式考试前两周即交由学生自行复习准备。而所谓的复习,实 际上是学生预先为每个问题写好一段答话,并熟记,待考试时抽出自己的考题号,稍事准备, 即将早已熟记的答话在教师面前背出即可。这样的测试方式自然难以反映出学生真正的口语 表达水平,而交际性更是无从体现。 2.1 与口语教学模式的新思路相匹配,我们在学生的成绩考核上也作了相应的调整设计。 这种成绩考核的方式充分考虑到口语课程的特点,改进了以往单一的成绩测试的评价方式。 我们把学生成绩分成四部分的评估成绩,即自我评估,同学评估,教师评估,口语表演;每 一部分各占 25%。其中,自我评估是学生从平时出勤与学习态度两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同

学评估是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可以体现学生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相互交流合作的程度;教 师评估则从学生的课堂表现、语言表达的正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而真正体现“测试”性质 的则是口语表演。 口语表演是学期最后阶段进行的开放式口语能力展示,由学生自行决定表演的内容 可一人单独表演,也可两人以上组合进行集体表演,由教师、同学从学生口语表演中语音语 调的准确性、语言表达的正确性、表达内容的清晰性及与听众的互动性等方面来评分。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业已实施的历次口语表演环节均受到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他们首先对这样的表演形式充满好奇与兴趣,在内容设定、语言规范及道具的选择上,也会 主动征求教师的意见。表演主题丰富多彩,涉及本国饮食服装等文化介绍、食品制作、情景 短剧、自我陈述等多方面内容。由于我们强调表演过程必须体现出表演性与互动性,故而学 生虽事先备有讲稿,但实际表演过程不可能、也没有机会去背诵讲稿内容,因此仍然能够在 相当程度上反映学生口语表达的真实水平。这一点在教师评估与学生评估结果的较高程度的 一致性上也得到了证实。 22执行上述考核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学习者从始到终将积极、自主的学习变成一种常 态,而非为了应付某次考试而作临时抱佛脚式的无目的的复习。另一方面,这种多角度、多 方位、多层次的成绩考核方式也使得学习者的口语成绩的评价更为客观、公正,避免了一次 考试定终身的片面与主观,增加了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我表现与互相合作的机会 成绩评价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尽管在《拾级汉语·口语课本》(5-8)的编写 中,我们没有对测试形式提出具体的要求,但是结合口语课程的教学特点,我们认为应该改 变以往单一的考核、测试方式,对学生进行多方位评价,以实现成绩评价的持续化和多元化。 3.结语 《拾级汉语·第5-8级·口语课本》采用的是一套配合《拾级汉语·第5-8级·精读课 本》的内容,以话题为中心、整合多项语言技能的编写模式。与以往传统的口语教材相比 无论是教师教,还是学生学,都会有一个全新的适应过程。这个适应,既包括对于难度上侧 重点不同的适应,也包括对于这种集多项技能形式为一体的教学模式的不适应。有的初学者 甚至可能会对于课本的性质归属产生疑问,因为这套口语课本与传统口语课本的编写方式的 确有些大相径庭。 但我们以为,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其中任何一项都不可能 脱离其他几项而独立存在。我们正是希望借这一创新的形式来体现出各技能之间的密切关 系,以及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密切关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表达、脱离语篇的单纯的 形式操练实际上是一种低能低效的口语学习,并不能达到提高口语交际水平的目标。更无法 将各种教学理念真正贯彻到教材编写与教学过程中去

学评估是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可以体现学生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相互交流合作的程度;教 师评估则从学生的课堂表现、语言表达的正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而真正体现“测试”性质 的则是口语表演。 口语表演是学期最后阶段进行的开放式口语能力展示,由学生自行决定表演的内容, 可一人单独表演,也可两人以上组合进行集体表演,由教师、同学从学生口语表演中语音语 调的准确性、语言表达的正确性、表达内容的清晰性及与听众的互动性等方面来评分。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业已实施的历次口语表演环节均受到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他们首先对这样的表演形式充满好奇与兴趣,在内容设定、语言规范及道具的选择上,也会 主动征求教师的意见。表演主题丰富多彩,涉及本国饮食服装等文化介绍、食品制作、情景 短剧、自我陈述等多方面内容。由于我们强调表演过程必须体现出表演性与互动性,故而学 生虽事先备有讲稿,但实际表演过程不可能、也没有机会去背诵讲稿内容,因此仍然能够在 相当程度上反映学生口语表达的真实水平。这一点在教师评估与学生评估结果的较高程度的 一致性上也得到了证实。 2.2 执行上述考核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学习者从始到终将积极、自主的学习变成一种常 态,而非为了应付某次考试而作临时抱佛脚式的无目的的复习。另一方面,这种多角度、多 方位、多层次的成绩考核方式也使得学习者的口语成绩的评价更为客观、公正,避免了一次 考试定终身的片面与主观,增加了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我表现与互相合作的机会。 成绩评价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尽管在《拾级汉语•口语课本》(5-8)的编写 中,我们没有对测试形式提出具体的要求,但是结合口语课程的教学特点,我们认为应该改 变以往单一的考核、测试方式,对学生进行多方位评价,以实现成绩评价的持续化和多元化。 3.结语 《拾级汉语·第 5-8 级·口语课本》采用的是一套配合《拾级汉语·第 5-8 级·精读课 本》的内容,以话题为中心、整合多项语言技能的编写模式。与以往传统的口语教材相比, 无论是教师教,还是学生学,都会有一个全新的适应过程。这个适应,既包括对于难度上侧 重点不同的适应,也包括对于这种集多项技能形式为一体的教学模式的不适应。有的初学者 甚至可能会对于课本的性质归属产生疑问,因为这套口语课本与传统口语课本的编写方式的 确有些大相径庭。 但我们以为,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其中任何一项都不可能 脱离其他几项而独立存在。我们正是希望借这一创新的形式来体现出各技能之间的密切关 系,以及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密切关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表达、脱离语篇的单纯的 形式操练实际上是一种低能低效的口语学习,并不能达到提高口语交际水平的目标。更无法 将各种教学理念真正贯彻到教材编写与教学过程中去

总之,我们希望这套新的口语课本能够引起同行们对于教学理论与教材编写、教学模式 乃至课程评价方式之间关系的重新认识和讨论。 参考文献 1.《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崔永华、杨寄洲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年 2.《汉语口语教学与多媒体口语数据库的建立》赵金铭等著,《高教硏究与探索》特刊 2002年 3.《多媒体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郑艳群著,《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硏究》, 郑艳群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 4.《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李晓琪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

总之,我们希望这套新的口语课本能够引起同行们对于教学理论与教材编写、教学模式 乃至课程评价方式之间关系的重新认识和讨论。 参考文献: 1.《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崔永华、杨寄洲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年 2.《汉语口语教学与多媒体口语数据库的建立》赵金铭等著,《高教研究与探索》特刊, 2002 年 3.《多媒体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郑艳群著,《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研究》, 郑艳群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 年 4.《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李晓琪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 年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