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复旦大学:《汉语口语(1-2)Spoken Chinese(1-2)》教学资源_漫话内容优先与语言关注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4,文件大小:137.21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漫话“内容优先”和“语言关注” 陶炼 我们以为,“内容优先”和“语言关注”并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 的。“内容优先”是语言学习的起点,也是终点,而“语言关注”则是连接起语 言学习的起点和终点的一条通道。这一“通道”的比喻,大体包含两层含义: 层含义是说,“语言关注”是实现“内容优先”的方法和手段。毕竟内容是通过 语言表达出来的,脱离了对语言的理解和关注,也就谈不上以“内容优先”为基 础的语言学习;“语言关注”是理解内容、学习语言的必由之路。另一层含义是 说,“语言关注”的范围和目的不应当过于偏离“内容优先”已然设定的通道。 语言关注从学习内容设定的通道中过多偏离或分岔出去,专注于相对孤立的语言 形式本身,一来会干扰内容理解和语言学习,二来成效也未必好。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对内容的理解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比如:图片解 读、视频解读、母语翻译、外语串讲。由于语言学习材料中总是包含着一些生词 难句以及可能生疏的背景知识等等障碍,学习者往往会倾向于用自己的方式和已 经掌握的语言来理解和存储所学习的内容,因而难以自主实现通过内容学习来丰 富和拓展自身语言技能的目标。因而引导学习者关注语言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对于语言的关注,通常是通过所谓的“语法点”或“语言点”来实现的,所 关注的重点大多在词语和句子,大多不超出句子层面。这样的语言关注,一来关 注的范围太窄,二来也使得并进而使学习者相信,只满足于把注意力集中在课本 罗列的“语法点”上,而不再去关注其它的东西。其实,对于语言的关注,除了 词语和句子,还应当包括句群、段落和篇章,还应当包括修辞手段和语用策略, 甚至还应当包括说话者的态度、身份和用意等等。对学习内容的语言表达的全方 位关注,才有利于对学习内容和语言表达的深入理解和吸收。 对于语言的关注,通常是采用把“语言点”从学习内容中提取出来,进行相 对孤立的呈现、讲解、操练甚至运用来实现的。这样的语言关注活动,看起来引 导学生特别关注了某个语言形式,同时丰富了学生的相关知识,操练甚至拓展了 学生的语言运用范围和领域;但这样的语言关注,由于是以脱离语境为基本特点 的,因而关注的视野很少能拓展到句子以上的表达层面,也很难把交际的语境因 素包罗进来,所以呈现和讲解既难全面,又很难落实到具体,而所谓的操练和运 用,也大多流于模仿,很难给学习者以真实的语言运用感受。另一方面,这样的 语言关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屡屡打断学习者对于学习内容的连续关注,使得

1 漫话“内容优先”和“语言关注” 陶 炼 我们以为,“内容优先”和“语言关注”并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 的。“内容优先”是语言学习的起点,也是终点,而“语言关注”则是连接起语 言学习的起点和终点的一条通道。这一“通道”的比喻,大体包含两层含义:一 层含义是说,“语言关注”是实现“内容优先”的方法和手段。毕竟内容是通过 语言表达出来的,脱离了对语言的理解和关注,也就谈不上以“内容优先”为基 础的语言学习;“语言关注”是理解内容、学习语言的必由之路。另一层含义是 说,“语言关注”的范围和目的不应当过于偏离“内容优先”已然设定的通道。 语言关注从学习内容设定的通道中过多偏离或分岔出去,专注于相对孤立的语言 形式本身,一来会干扰内容理解和语言学习,二来成效也未必好。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对内容的理解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比如:图片解 读、视频解读、母语翻译、外语串讲。由于语言学习材料中总是包含着一些生词、 难句以及可能生疏的背景知识等等障碍,学习者往往会倾向于用自己的方式和已 经掌握的语言来理解和存储所学习的内容,因而难以自主实现通过内容学习来丰 富和拓展自身语言技能的目标。因而引导学习者关注语言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对于语言的关注,通常是通过所谓的“语法点”或“语言点”来实现的,所 关注的重点大多在词语和句子,大多不超出句子层面。这样的语言关注,一来关 注的范围太窄,二来也使得并进而使学习者相信,只满足于把注意力集中在课本 罗列的“语法点”上,而不再去关注其它的东西。其实,对于语言的关注,除了 词语和句子,还应当包括句群、段落和篇章,还应当包括修辞手段和语用策略, 甚至还应当包括说话者的态度、身份和用意等等。对学习内容的语言表达的全方 位关注,才有利于对学习内容和语言表达的深入理解和吸收。 对于语言的关注,通常是采用把“语言点”从学习内容中提取出来,进行相 对孤立的呈现、讲解、操练甚至运用来实现的。这样的语言关注活动,看起来引 导学生特别关注了某个语言形式,同时丰富了学生的相关知识,操练甚至拓展了 学生的语言运用范围和领域;但这样的语言关注,由于是以脱离语境为基本特点 的,因而关注的视野很少能拓展到句子以上的表达层面,也很难把交际的语境因 素包罗进来,所以呈现和讲解既难全面,又很难落实到具体,而所谓的操练和运 用,也大多流于模仿,很难给学习者以真实的语言运用感受。另一方面,这样的 语言关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屡屡打断学习者对于学习内容的连续关注,使得

内容理解的过程碎片化,既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头绪,又不利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 的深入理解,最终反过来,又会影响语言关注活动的成效。而相对孤立的“语言 点”学习,也不利于相关学习结果的保持。 我们提倡把对语言的关注回归到对学习内容的语言表达上,这样可以充分依 托和利用学习内容本身完整而具体的语境,通过全方位的语言关注,让学习者具 体而深入地了解到所学习的内容运用了什么语言材料和表达手段传递了什么交 际内容。把语言材料、表达手段和潜在用意、交际目标结合起来,实现具体和全 面的统一。我们并不排斥适度的拓展,包括对于潜在的语言运用的拓展;但我们 更乐于着力的拓展,是和学习者既有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经验的联结。以学习者 既有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经验为基础,新学习的语言知识就容易被整合到学习 者已有的认知框架中,也就是容易被学习和掌握,给学习者增添一种新的语言表 达方式、或使已有的语言表达更加精细化 下面,我们尝试以对《拾级汉语》口语课本第7级第6课“父母心”“课文 的课堂处理来具体说明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这样的教学理念。 这篇课文(包括“导言”和“课文”两部分)有6个生词。其中“一技之长” 和“出息”只出现在“导言”中,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本身影响不大,但对于学习 整个第7课意义重大。所以在一开始只需简单解释一下,但在此后各篇课文的学 习过程中需要反复提及,以此来不断加深学生对于这两个词语的理解,进而深入 理解这一课的主题。 本篇课文需要对中国高考做一个相关的背景介绍。在中国考大学(高考), 要考语文(汉语)、数学、英语和物理、化学或者历史、地理等,但如果是考艺 术、体育等专业或专门大学、学院(院校),就还需要参加相应的艺术、体育等 专业考试,相对的,人们把语文、数学、英语等的考试称作“文化课”考试。课 文里说了,考艺术、体育专业或院校,文化课的要求相对会低一些。通过这样的 背景介绍,“院校”、“高考”以及不是生词的文化词“文化课”都被整合起来了, 生词学习和背景知识两相得益。 另外两个生词“强化”和“解放”,我们也建议只结合课文内容作适度解说。 “强化”就是“在较短的时间里学习更多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考前强化” 是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时间短,那就强化学习、强化训练。“解放”就是“自 由了;压力没有了,没有束缚了”。结合课文中“终于,高考结束了”的语境 这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我们不赞成把对这两个生词的解说和学习扩展到课文运 用之外去。不需要去补充诸如“增加厚度,以强化墙体”、“强化领导和监督”或 是“解放被压迫者”、“解放生产力、解放创造力”这样的用例。这些扩展,缺乏

2 内容理解的过程碎片化,既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头绪,又不利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 的深入理解,最终反过来,又会影响语言关注活动的成效。而相对孤立的“语言 点”学习,也不利于相关学习结果的保持。 我们提倡把对语言的关注回归到对学习内容的语言表达上,这样可以充分依 托和利用学习内容本身完整而具体的语境,通过全方位的语言关注,让学习者具 体而深入地了解到所学习的内容运用了什么语言材料和表达手段传递了什么交 际内容。把语言材料、表达手段和潜在用意、交际目标结合起来,实现具体和全 面的统一。我们并不排斥适度的拓展,包括对于潜在的语言运用的拓展;但我们 更乐于着力的拓展,是和学习者既有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经验的联结。以学习者 既有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经验为基础,新学习的语言知识就容易被整合到学习 者已有的认知框架中,也就是容易被学习和掌握,给学习者增添一种新的语言表 达方式、或使已有的语言表达更加精细化。 下面,我们尝试以对《拾级汉语》口语课本第 7 级第 6 课“父母心”“课文 一”的课堂处理来具体说明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这样的教学理念。 这篇课文(包括“导言”和“课文”两部分)有 6 个生词。其中“一技之长” 和“出息”只出现在“导言”中,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本身影响不大,但对于学习 整个第 7 课意义重大。所以在一开始只需简单解释一下,但在此后各篇课文的学 习过程中需要反复提及,以此来不断加深学生对于这两个词语的理解,进而深入 理解这一课的主题。 本篇课文需要对中国高考做一个相关的背景介绍。在中国考大学(高考), 要考语文(汉语)、数学、英语和物理、化学或者历史、地理等,但如果是考艺 术、体育等专业或专门大学、学院(院校),就还需要参加相应的艺术、体育等 专业考试,相对的,人们把语文、数学、英语等的考试称作“文化课”考试。课 文里说了,考艺术、体育专业或院校,文化课的要求相对会低一些。通过这样的 背景介绍,“院校”、“高考”以及不是生词的文化词“文化课”都被整合起来了, 生词学习和背景知识两相得益。 另外两个生词“强化”和“解放”,我们也建议只结合课文内容作适度解说。 “强化”就是“在较短的时间里学习更多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考前强化” 是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时间短,那就强化学习、强化训练。“解放”就是“自 由了;压力没有了,没有束缚了”。结合课文中“终于,高考结束了”的语境, 这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我们不赞成把对这两个生词的解说和学习扩展到课文运 用之外去。不需要去补充诸如“增加厚度,以强化墙体”、“强化领导和监督”或 是“解放被压迫者”、“解放生产力、解放创造力”这样的用例。这些扩展,缺乏

完整的运用语境,其实不容易理解和掌握;也很难保证学生会在不远的将来有实 际接触和运用的机会:因而很难说会是高效或有效的教学。 这一篇课文,在结构和句子的层面,我们以为没有什么难点。有个“商量了 又商量”,但是和学过的“商量来商量去”联系起来,再补充两个“想了又想’ “说了又说”(因为能够用到课文语境中去)学生很容易理解这是表示“反复、 多次”的意思;也不需要做更多的扩展和操练(比如模仿造句)。但是值得把这 个“商量了又商量”和课文前面的“一定要拿出来”和后面的“咬咬牙说”对照 起来,这样就能看出,“商量了又商量”在这里其实反映的是父母内心的犹豫, 这种语用价值在脱离语境的状态下是很难揭示和理解的。在课上说到“咬咬牙说” 的时候,有学生提到了“咬着牙说”;这时,就有必要解释一下这两者的差别了。 此外有些细节,比如“终于,高考结束了”和“高考终于结束了”的修辞差 别,点一下,也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解放啦!”的 对于这篇课文,我们以为需要更多关注的是课文的语篇结构。 课文讲的是父母全力支持女儿考大学的故事。在决定让女儿考美术院校之后 父母又遇到了三大困难,两次在高考前,一次在高考后,对此,父母最终的选择 都是尽全力支持。需要关注的是课文是怎样使这个故事梗概丰满和充实起来的。 父母决定让女儿考美术院校,源于女儿老师的建议;而女儿老师的建议出于 对女儿自身和高考制度安排两方面的考量。随后父母面对的三大困难,课文都说 明了困难是什么、原因是什么、父母的应对是什么。同学生一起分析探讨这些课 文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熟悉课文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和运用 课文表达语言的机会,是“内容优先”和“语言关注”相结合的很好方式,也为 学生随后的“课文复述”活动作了很好的铺垫。这些也是课本“语言焦点”提示 关注的内容。 课文里没有直接给出父母面对困难,全力支持女儿高考的原因,这个答案在 课文的“导言”里。所以在课文学习的最后,在思考课文最后父母为什么说“其 实,我们没有选择”的时候,我们需要回到课文的“导言”,找出答案“父母所 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这时候,再看“一技之长”,再看“出息”,除 了字面意思之外,学生还应该能够感受到这两个词在中国文化中的分量。考上大 学其实就是“有出息”的一部分,或者说,考上大学就是当今社会实现有“一技 之长”、实现“有出息”的唯一或最重要途径

3 完整的运用语境,其实不容易理解和掌握;也很难保证学生会在不远的将来有实 际接触和运用的机会:因而很难说会是高效或有效的教学。 这一篇课文,在结构和句子的层面,我们以为没有什么难点。有个“商量了 又商量”,但是和学过的“商量来商量去”联系起来,再补充两个“想了又想”、 “说了又说”(因为能够用到课文语境中去)学生很容易理解这是表示“反复、 多次”的意思;也不需要做更多的扩展和操练(比如模仿造句)。但是值得把这 个“商量了又商量”和课文前面的“一定要拿出来”和后面的“咬咬牙说”对照 起来,这样就能看出,“商量了又商量”在这里其实反映的是父母内心的犹豫, 这种语用价值在脱离语境的状态下是很难揭示和理解的。在课上说到“咬咬牙说” 的时候,有学生提到了“咬着牙说”;这时,就有必要解释一下这两者的差别了。 此外有些细节,比如“终于,高考结束了”和“高考终于结束了”的修辞差 别,点一下,也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解放啦!”的。 对于这篇课文,我们以为需要更多关注的是课文的语篇结构。 课文讲的是父母全力支持女儿考大学的故事。在决定让女儿考美术院校之后, 父母又遇到了三大困难,两次在高考前,一次在高考后,对此,父母最终的选择 都是尽全力支持。需要关注的是课文是怎样使这个故事梗概丰满和充实起来的。 父母决定让女儿考美术院校,源于女儿老师的建议;而女儿老师的建议出于 对女儿自身和高考制度安排两方面的考量。随后父母面对的三大困难,课文都说 明了困难是什么、原因是什么、父母的应对是什么。同学生一起分析探讨这些课 文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熟悉课文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和运用 课文表达语言的机会,是“内容优先”和“语言关注”相结合的很好方式,也为 学生随后的“课文复述”活动作了很好的铺垫。这些也是课本“语言焦点”提示 关注的内容。 课文里没有直接给出父母面对困难,全力支持女儿高考的原因,这个答案在 课文的“导言”里。所以在课文学习的最后,在思考课文最后父母为什么说“其 实,我们没有选择”的时候,我们需要回到课文的“导言”,找出答案“父母所 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这时候,再看“一技之长”,再看“出息”,除 了字面意思之外,学生还应该能够感受到这两个词在中国文化中的分量。考上大 学其实就是“有出息”的一部分,或者说,考上大学就是当今社会实现有“一技 之长”、实现“有出息”的唯一或最重要途径

附:《拾级汉语》口语课本第7册第6课“父母心”“课文一”(蓝色词语是生词) 导言 对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来说,孩子就是他们最大的希望,父母所做的一切 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孩子能有一技之长,为了孩子能考上大学,为了孩子 能有个出息。为了孩子,父母有什么不能承受?有什么不能付出呢? 课文 我们女儿的成绩一直不太好,考上大学希望不大,所以她们老师就建议她考 芑术院校,因为艺术院校文化课的要求相对低一些,只要一门艺术课考好了,就 很有希望考上 跟女儿商量后,我们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决定让女儿学美术。但是学美术 个星期的收费就是三百元,一个学期要六千元。这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家庭来 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但是为了孩子,这笔钱我们一定要拿出来。女儿也很 懂事,每天在学校上完文化课,再骑车赶去上美术课,一个学期她都坚持下来了 快放暑假时,女儿说,美术班里有不少同学要去北京上考前强化班,说是那 里的老师都是专门研究美术高考的,但一个月的学费就要五千元。我跟孩子她爸 商量了又商量,决定要让女儿去上那个强化班。我跟女儿一起去了北京,我们在 学校附近租了一个小房子,条件很差,吃得也很简单,但是女儿也明白,再苦也 要坚持下去。 终于,高考结束了。考完最后一门,女儿一进家门就大叫:“我解放啦!”可 我心里想:“孩子,考试分数还没有出来,你怎么就敢肯定,你解放了呢?”果 然,女儿虽然美术考得不错,但文化课分数太低,没有考上大学 那个暑假,我们全家都痛苦得要死。明年再考,那就意味着又要进行一次新 的冒险,又要投入一大笔的钱;不考,那以前所有的付出就都白费了。怎么办? 孩子她爸咬咬牙说:“即使借钱,也要再考一次。”其实,我们没有选择

4 附:《拾级汉语》口语课本第 7 册第 6 课“父母心”“课文一”(蓝色词语是生词) 导言 对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来说,孩子就是他们最大的希望,父母所做的一切 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孩子能有一技之长,为了孩子能考上大学,为了孩子 能有个出息。为了孩子,父母有什么不能承受?有什么不能付出呢? 课文 我们女儿的成绩一直不太好,考上大学希望不大,所以她们老师就建议她考 艺术院校,因为艺术院校文化课的要求相对低一些,只要一门艺术课考好了,就 很有希望考上。 跟女儿商量后,我们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决定让女儿学美术。但是学美术, 一个星期的收费就是三百元,一个学期要六千元。这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家庭来 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但是为了孩子,这笔钱我们一定要拿出来。女儿也很 懂事,每天在学校上完文化课,再骑车赶去上美术课,一个学期她都坚持下来了。 快放暑假时,女儿说,美术班里有不少同学要去北京上考前强化班,说是那 里的老师都是专门研究美术高考的,但一个月的学费就要五千元。我跟孩子她爸 商量了又商量,决定要让女儿去上那个强化班。我跟女儿一起去了北京,我们在 学校附近租了一个小房子,条件很差,吃得也很简单,但是女儿也明白,再苦也 要坚持下去。 终于,高考结束了。考完最后一门,女儿一进家门就大叫:“我解放啦!”可 我心里想:“孩子,考试分数还没有出来,你怎么就敢肯定,你解放了呢?”果 然,女儿虽然美术考得不错,但文化课分数太低,没有考上大学。 那个暑假,我们全家都痛苦得要死。明年再考,那就意味着又要进行一次新 的冒险,又要投入一大笔的钱;不考,那以前所有的付出就都白费了。怎么办? 孩子她爸咬咬牙说:“即使借钱,也要再考一次。”其实,我们没有选择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