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学科课程 海洋科学(0707) 属 课程编号 性 课程名称 学学 时分 课程大纲撰写人 5070700X701 海洋科学论 402任鲁 S070700XJ00 环境海洋学 402 陈灏 S070700XJ003 全球变化 402符淙斌 科 学院(系)盖章 学科专家组签字:
一级学科课程 海洋科学(0707) 属 性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时 学 分 课程大纲撰写人 学 科 基 础 课 S070700XJ001 海洋科学概论 40 2 任鲁川 S070700XJ002 环境海洋学 40 2 陈灏 S070700XJ003 全球变化 40 2 符淙斌 学 科 综 合 课 学院(系)盖章 学科专家组签字:
二级学科课程 物理海洋学(070701) 属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课程大纲撰写人 S070701ZJ001 大气一海洋动力学 402王东晓 s07070171002 遥感海洋学 402赵进平 S070701ZJ003 地球流体力学 402马石庄 S070701ZJ004 高等大气动力学 402黄荣辉等 s07070171005 计算地球流体力学 402季仲贞 S070701ZJ006 地球科学反演号论 402马石庄 S070701Z☑J007 泛函分析 402姚景齐 S070701ZJ008 应用概率论 402张君玉 s0707017009 数学物理中的新近方法 402李家春、周显初 S0707017J010 高天气学 402丁-汇 S070701ZJ01 分形何、混沌动力学和预测问题 402陈飘、吴忠良 S0707017J012 应用偏微分方程与科学计算 402内容有修改 S07070171013 大气利堂橱论: 402内容有修改 S070701ZJ014 海洋波动动力学基础 402内容有修改 S070701Z015 海洋物理学 402尚缺 S070701ZJ016 浅海环境动力学 402尚缺 S07070171017 物理海洋学 402施平、齐义泉 S070701ZJ018 InSAR技术及其应用 402李海艳 S070701ZY001 大气中波传播及感物理 402陈洪滨、王普才 S070701ZY002 海洋数据处理和分析 402王东晓 0707017v0023 全球气候系统 402赵宗慈 S070701ZY004 中长期数值天气预报基础 402 纪立人 S070701ZY00S 大气边界层物理学 40 内容有修改 S070701TL001 海洋微波遥感重要问题讨论班 201尚缺 学院(系)盖章 学科专家组签字
二级学科课程 物理海洋学(070701) 属 性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时 学 分 课程大纲撰写人 专 业 基 础 课 S070701ZJ001 大气—海洋动力学 40 2 王东晓 S070701ZJ002 遥感海洋学 40 2 赵进平 S070701ZJ003 地球流体力学 40 2 马石庄 S070701ZJ004 高等大气动力学 40 2 黄荣辉等 S070701ZJ005 计算地球流体力学 40 2 季仲贞 S070701ZJ006 地球科学反演导论 40 2 马石庄 S070701ZJ007 泛函分析 40 2 姚景齐 S070701ZJ008 应用概率论 40 2 张君玉 S070701ZJ009 数学物理中的渐近方法 40 2 李家春、周显初 S070701ZJ010 高等天气学 40 2 丁一汇 S070701ZJ011 分形几何、混沌动力学和预测问题 40 2 陈顒、吴忠良 S070701ZJ012 应用偏微分方程与科学计算 40 2 内容有修改 S070701ZJ013 大气科学概论 40 2 内容有修改 S070701ZJ014 海洋波动动力学基础 40 2 内容有修改 S070701ZJ015 海洋物理学 40 2 尚缺 S070701ZJ016 浅海环境动力学 40 2 尚缺 S070701ZJ017 物理海洋学 40 2 施平、齐义泉 S070701ZJ018 InSAR技术及其应用 40 2 李海艳 专 业 课 S070701ZY001 大气中波传播及遥感物理 40 2 陈洪滨、王普才 S070701ZY002 海洋数据处理和分析 40 2 王东晓 S070701ZY003 全球气候系统 40 2 赵宗慈 S070701ZY004 中长期数值天气预报基础 40 2 纪立人 S070701ZY005 大气边界层物理学 40 2 内容有修改 讨 论 课 S070701TL001 海洋微波遥感重要问题讨论班 20 1 尚缺 学院(系)盖章 学科专家组签字:
二级学科课程 海洋化学(070702)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S0707022Z001 现代地球化学 402许荣华 S070702Z002 生物有机化学 402王友绍 S070702Z☑003 胶体与界面化学 402江龙 S070702ZJ004 物理化学原理 402刘铨良 S070702ZJ005 海注地成化学 402尚缺 S070702Z006 生物化学技术与方法 402柱键芳 S070702Z007 大气化学 402 王明星、刘小红 S0707027J008 化学海洋学 402宋金明 S070702ZJ009 海洋天然产物化学 402刘永宏 S070702ZJ010 现代分析化学原理与技术 402内容有修改 S070702ZY001 应用海洋化学 402宋金明 S070702ZY002 海洋腐蚀与防护技术 402张盾 S0707027Y003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 402宋金明 论课 学院(系)盖章 学科专家组签字:
二级学科课程 海洋化学(070702) 属 性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时 学 分 课程大纲撰写人 专 业 基 础 课 S070702ZJ001 现代地球化学 40 2 许荣华 S070702ZJ002 生物有机化学 40 2 王友绍 S070702ZJ003 胶体与界面化学 40 2 江龙 S070702ZJ004 物理化学原理 40 2 刘铨良 S070702ZJ005 海洋地球化学 40 2 尚缺 S070702ZJ006 生物化学技术与方法 40 2 桂建芳 S070702ZJ007 大气化学 40 2 王明星、刘小红 S070702ZJ008 化学海洋学 40 2 宋金明 S070702ZJ009 海洋天然产物化学 40 2 刘永宏 S070702ZJ010 现代分析化学原理与技术 40 2 内容有修改 专 业 课 S070702ZY001 应用海洋化学 40 2 宋金明 S070702ZY002 海洋腐蚀与防护技术 40 2 张盾 S070702ZY003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 40 2 宋金明 讨 论 课 学院(系)盖章 学科专家组签字:
二级学科课程 海洋生物学(070703)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学 时分 课程大纲撰写人 S070703ZJ001 生物系统学原理与方法 402袁德成 s07070371002 现代微生物学 402刘志恒 S070703Z☑003 生物数学 402徐克学 S070703ZJ004 细胞分子生物学 402桃启智 c07070371005 污染与海洋环境 402黄良民、霍文毅 S0707037ZJ006 海洋生物学 402相建海 S070703Z☑007 海洋调直与观测 02 苏强 S0707037J008 分子病毒学 402内容有修改 s07070371009 牛殖生物学 402内容有修改 S0707037J1010 分子遗传学 402 内容有修 S070703ZJ01 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 02 内容有修改 S0707037J012 海洋生态学 402孙松 907070371013 海洋生物技术 402尚缺 S07070371014 海洋生物多样性与保护 402 S070703ZJ015 遗传有种学 402 尚缺 S070703ZY001 分子系统发育学原理与方法 402尚缺 S070703T001浅海生态环境专题讨论课 201苏强 学院(系)盖章 学科专家组签字:
二级学科课程 海洋生物学(070703) 属 性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时 学 分 课程大纲撰写人 专 业 基 础 课 S070703ZJ001 生物系统学原理与方法 40 2 袁德成 S070703ZJ002 现代微生物学 40 2 刘志恒 S070703ZJ003 生物数学 40 2 徐克学 S070703ZJ004 细胞分子生物学 40 2 姚启智 S070703ZJ005 污染与海洋环境 40 2 黄良民、霍文毅 S070703ZJ006 海洋生物学 40 2 相建海 S070703ZJ007 海洋调查与观测 40 2 苏强 S070703ZJ008 分子病毒学 40 2 内容有修改 S070703ZJ009 生殖生物学 40 2 内容有修改 S070703ZJ010 分子遗传学 40 2 内容有修改 S070703ZJ011 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 40 2 内容有修改 S070703ZJ012 海洋生态学 40 2 孙松 S070703ZJ013 海洋生物技术 40 2 尚缺 S070703ZJ014 海洋生物多样性与保护 40 2 尚缺 S070703ZJ015 遗传育种学 40 2 尚缺 专 业 课 S070703ZY001 分子系统发育学原理与方法 40 2 尚缺 讨 论 课 S070703TL001 浅海生态环境专题讨论课 20 1 苏强 学院(系)盖章 学科专家组签字:
二级学科课程 海洋地质学(070704)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S0707042001 地球动力学 402石谣霖 S0707047ZJ002 地球内物理 402周第兰 S070704Z☑003 海洋地质学 402孙宗动 S070704ZJ004 现代自然地理 402李秀彬 S070704ZJ005 海洋地震数据处理基础 402阎贫 S070704ZJ006 海洋地球物理探测 402尚缺 S070704ZJ007 海洋地质构造学原理 402尚缺 丝 S0707047J008 海底探技术 402尚缺 础课 S070704ZY001 古海洋学 402尚缺 论课 学院(系)盖章 学科专家组签字:
二级学科课程 海洋地质学(070704) 属 性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时 学 分 课程大纲撰写人 专 业 基 础 课 S070704ZJ001 地球动力学 40 2 石耀霖 S070704ZJ002 地球内部物理 40 2 周蕙兰 S070704ZJ003 海洋地质学 40 2 孙宗勋 S070704ZJ004 现代自然地理 40 2 李秀彬 S070704ZJ005 海洋地震数据处理基础 40 2 阎贫 S070704ZJ006 海洋地球物理探测 40 2 尚缺 S070704ZJ007 海洋地质构造学原理 40 2 尚缺 S070704ZJ008 海底探测技术 40 2 尚缺 专 业 课 S070704ZY001 古海洋学 40 2 尚缺 讨 论 课 学院(系)盖章 学科专家组签字:
大纲编号:S070700XJ001 海洋科学概论 An Invitationto Marine Science 课程编号:S070700XJ001 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40/2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地质学、普通物理学、普通化学、普通生物学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为海洋科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同时也可作为地球物理、地理、大气 学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但只限于本科未学习过海洋科学的学生。 海洋是一个开放的、具有多样性的复杂系统,其中具有各种不同时空尺度和不同层次的 物质存在和云动形式,这决定了海洋科学是各个多学科踪合与交叉的复杂的科学体系。本课 程力求从地球科学系统看海洋科学体系,系统阐述海洋科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主要成 果,同时注重介绍海洋科学各分支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作用,交叉和渗透 内容提要: 第一章绪论 地球科学,海洋科学发展史,中国的海洋科学。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 地球的基础知识,海与洋,海底地貌形态,海底构造,海洋沉积,海底矿产资源,古 海洋学与全球变化研究。 第三章海水的物理特性和世界大洋的层化结构 海水的主要热学和力学性质,海冰,世界大洋的热量与水量平衡,世界大洋温度、盐 度、密度和水团 第四章海水的化学组成与特性 海水的化学组成,海水中的二氧化碳系统,海气界面的气体交换,海水中的营养元素, 海洋的化学资源。 第五章大气与海洋 地球上的大气平均状态,海洋上的天气系统,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海洋环流,海流的 成因及其表示方法,海流运动方程,地转流,风海流,世界大洋环流与水团分布。 第六章海洋中的波动现象(在此章前补充一些海水运动方程的
大纲编号:S070700XJ001 海洋科学概论 An Invitation to Marine Science 课程编号:S070700XJ001 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40/2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地质学、普通物理学、普通化学、普通生物学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为海洋科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同时也可作为地球物理、地理、大气 学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但只限于本科未学习过海洋科学的学生。 海洋是一个开放的、具有多样性的复杂系统,其中具有各种不同时空尺度和不同层次的 物质存在和运动形式,这决定了海洋科学是各个多学科综合与交叉的复杂的科学体系。本课 程力求从地球科学系统看海洋科学体系,系统阐述海洋科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主要成 果,同时注重介绍海洋科学各分支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作用,交叉和渗透。 内容提要: 第一章 绪论 地球科学,海洋科学发展史,中国的海洋科学。 第二章 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 地球的基础知识,海与洋,海底地貌形态,海底构造,海洋沉积,海底矿产资源,古 海洋学与全球变化研究。 第三章 海水的物理特性和世界大洋的层化结构 海水的主要热学和力学性质,海冰,世界大洋的热量与水量平衡,世界大洋温度、盐 度、密度和水团 第四章 海水的化学组成与特性 海水的化学组成,海水中的二氧化碳系统,海气界面的气体交换,海水中的营养元素, 海洋的化学资源。 第五章 大气与海洋 地球上的大气平均状态,海洋上的天气系统,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海洋环流,海流的 成因及其表示方法,海流运动方程,地转流,风海流,世界大洋环流与水团分布。… 第六章 海洋中的波动现象(在此章前补充一些海水运动方程的
知识) 概述,小振幅重力波,有限震幅波动,海洋内波,开尔文波与罗斯贝波,风浪和涌浪 第七章潮汐 潮汐现象,与潮汐有关的天文学知识,引潮力,平衡潮,潮汐动力理论,风暴潮。 第八章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的环境分区,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生态类群及生物地理学,海洋生态 系统,海洋环境中的若干生物学问题,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九章海洋中的声、光传播及其应用 海洋声学概说,声波的基本理论,海洋中的声学特性,浅海中声波传播理论和典型水 文条件下的声场特征,海洋的环境噪声,海洋声学方法遥测和反演海洋参数,海洋的光学 性质,海洋中的辐射传递理论,水中能见度,海洋激光雷达及其应用,水下电视。 第十章卫星海洋遥感 引言,卫星海表温度遥感,海色卫星遥感,微波高度计,微波散射计,星载合成孔径 雷达 教材: 《海洋科学导论》,冯士笮、李凤岐、李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主要参考书: 《海洋学》,杨殿荣主编,高等教有出版社,1986: 《海洋科学概论》,陈六市等,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 《物理海洋学》,叶安乐、李风岐等,青岛海弹大学出版社,1991 Descriptive Physical Oceanography. A new edition by William J.Emery,Lynne D.Talley and George L Pickard to be published by Elsevier in 2005-2006.PDF version of Chpl-Chp8 available. 撰写人:任鲁川(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撰写日期:2002年12月
知识) 概述,小振幅重力波,有限震幅波动,海洋内波,开尔文波与罗斯贝波,风浪和涌浪。 第七章 潮汐 潮汐现象,与潮汐有关的天文学知识,引潮力,平衡潮,潮汐动力理论,风暴潮。 第八章 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的环境分区,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生态类群及生物地理学,海洋生态 系统,海洋环境中的若干生物学问题,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九章 海洋中的声、光传播及其应用 海洋声学概说,声波的基本理论,海洋中的声学特性,浅海中声波传播理论和典型水 文条件下的声场特征,海洋的环境噪声,海洋声学方法遥测和反演海洋参数,海洋的光学 性质,海洋中的辐射传递理论,水中能见度,海洋激光雷达及其应用,水下电视。 第十章 卫星海洋遥感 引言,卫星海表温度遥感,海色卫星遥感,微波高度计,微波散射计,星载合成孔径 雷达。 教材: 《海洋科学导论》 , 冯士笮、李凤岐、李少菁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主要参考书: 《海洋学》,杨殿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海洋科学概论》,陈宗庸等,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 《物理海洋学》,叶安乐、李凤岐等,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1; Descriptive Physical Oceanography. A new edition by William J. Emery, Lynne D. Talley and George L. Pickard to be published by Elsevier in 2005-2006. PDF version of Chp1-Chp8 available. 撰写人:任鲁川(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撰写日期:2002 年 12 月
大纲编号:S070700XJ002 环境海洋学 Environmental Oceanography 课程编号:S070700XJ002 课程居性: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40/2 预修课程:普通物理学、普通化学、普通(海洋)生物学或普通(海洋)地质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海洋科学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也可以作为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生 的选修课程。 环境海洋学是一门方兴未艾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到传统海洋学的各个方面,若重干人类 活动与海洋环境间相互作用及相互制约的关系,探讨其在海洋物理、化学、地质及生物等方 面的综合表现和影响。环境海洋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自然海洋环境尤其是对 人类活动有重大影响的自然现象的认识和防范,二是对各种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污染和破坏 的了解和防治。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在堂操基木的海洋学知识的基础上,对海洋环境及海洋 灾苦有足够的认识,对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中可能产生的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有充分的 了解。本课程综合性较强,不同海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开拓眼界 全面了解海洋科学 的最新进展,充分认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海洋环境系统,并能学会运用创新思维发现和寻 求解决不断出现的环境海洋学问题。 内容提要: 第一章绪论 21世纪海洋开发的世纪,环境海洋学的历史沿革及研究内容,环境海洋学与人类活 动,海洋管理及海洋法。 第二章全球环境系统 地球的圈层构造,水圈及在全球环境系统中的作用,全球水循环,海洋与全球变化。 第三章海洋环境水动力学 海水的物理性质,海水的运动,海洋观测,海洋再生能源及开发,海洋自然灾害。 第四章海洋环境地球化学 海水的基本化学性质,海水中的营养盐,海弹自净与海洋污染,海水腐蚀及防护
大纲编号:S070700XJ002 环境海洋学 Environmental Oceanography 课程编号:S070700XJ002 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40/2 预修课程:普通物理学、普通化学、普通(海洋)生物学或普通(海洋)地质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海洋科学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 也可以作为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生 的选修课程。 环境海洋学是一门方兴未艾的综合性学科, 涉及到传统海洋学的各个方面, 着重于人类 活动与海洋环境间相互作用及相互制约的关系, 探讨其在海洋物理、化学、地质及生物等方 面的综合表现和影响。环境海洋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自然海洋环境尤其是对 人类活动有重大影响的自然现象的认识和防范,二是对各种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污染和破坏 的了解和防治。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海洋学知识的基础上,对海洋环境及海洋 灾害有足够的认识,对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中可能产生的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有充分的 了解。本课程综合性较强,不同海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开拓眼界,全面了解海洋科学 的最新进展,充分认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海洋环境系统,并能学会运用创新思维发现和寻 求解决不断出现的环境海洋学问题。 内容提要: 第一章 绪论 21 世纪:海洋开发的世纪,环境海洋学的历史沿革及研究内容,环境海洋学与人类活 动,海洋管理及海洋法。 第二章 全球环境系统 地球的圈层构造,水圈及在全球环境系统中的作用,全球水循环,海洋与全球变化。 第三章 海洋环境水动力学 海水的物理性质,海水的运动,海洋观测,海洋再生能源及开发,海洋自然灾害。 第四章 海洋环境地球化学 海水的基本化学性质,海水中的营养盐,海洋自净与海洋污染,海水腐蚀及防护
第五章海洋环境地质学 海岸带,大陆边缘,大洋地壳,海洋沉积物,板块构造与海底扩张,古海洋学,海洋 矿产资源及其开发,海底灾害性地质。 第六章海洋环境生物学 海洋生物分类,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生物灾害与赤潮 教材: 吕炳全,孙志国,《海洋环境与地质》,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1997。 冯士笮,李凤岐,李少菁主编,《海洋科学导论》,高等教有出版社,北京,1999。 主要参考书: 叶安乐,李风岐,《物理海洋学》,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青岛,1992。 郭锦宝主编,《化学海洋学》,厦门大学出版社,厦门,1997。 《海洋生态学》,厦门大学出版社,厦门,1996。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古海洋学》,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1989 约瑟夫M毕晓普(李景光等译),《应用海洋学》,海洋出版社,北京,1998。 苏纪兰主编,《海洋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山东教有出版社,济南,1998。 王颖主编,《中国海洋地理》,科学出版社,北京,1996。 曾呈奎等编,《中国海洋科学研究及开发》,青岛出版社,青岛,199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汉英)》,海洋出版社,北京,1996 撰写人:陈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撰写日期:2002年12月
第五章 海洋环境地质学 海岸带,大陆边缘,大洋地壳,海洋沉积物,板块构造与海底扩张,古海洋学,海洋 矿产资源及其开发,海底灾害性地质。 第六章 海洋环境生物学 海洋生物分类,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生物灾害与赤潮。 教材: 吕炳全,孙志国,《海洋环境与地质》,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1997。 冯士筰,李凤岐,李少菁主编,《海洋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9。 主要参考书: 叶安乐,李凤岐,《物理海洋学》,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青岛,1992。 郭锦宝主编,《化学海洋学》,厦门大学出版社,厦门,1997。 沈国英,施并章,《海洋生态学》,厦门大学出版社,厦门,1996。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古海洋学》,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1989。 约瑟夫 M. 毕晓普(李景光等译),《应用海洋学》,海洋出版社,北京,1998。 苏纪兰主编,《海洋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山东教育出版社,济南,1998。 王颖主编,《中国海洋地理》,科学出版社,北京,1996。 曾呈奎等编,《中国海洋科学研究及开发》,青岛出版社,青岛,199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汉英)》,海洋出版社,北京,1996。 撰写人:陈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撰写日期:2002 年 12 月
大纲编号:S070700XJ003 全球变化 Global Change 课程编号:S070700XJ003 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40/2 预修课程:(略)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海洋科学学科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讲授全球变化这一新兴科学领域的研究内 容、方法和最新的进展,为他们今后从事交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 内容提要: 第一章引论 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对象、学科性质及其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和社会背景。 第二章地球系统 地球系统的概念、组成成分及它们的基本性质 第三章地球环境变化的历史 地球环境变化历史重建的方法,百万年、万年、千年到百年不同时间尺度地球环境变 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可能的变化原因。 第四章全球变化的基本过程 地球系统中能量循环、水分循环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基本特征,生物圈在全球 水循环中的作用,全球碳循环。 第五章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 增强温室效应和全球增暖,气溶胶的气候影响,臭氧洞,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气候和 环境影响。 第六章全球变化对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全球变化对农业和水资源的影响,生 物多样性的改变,海岸带和海陆相互作用。 第七章全球变化对亚洲和中国的影响 全球变化在亚洲的表现,亚洲对全球变化的贡献以及全球变化对亚洲和中国的生存环
大纲编号:S070700XJ003 全球变化 Global Change 课程编号:S070700XJ003 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40/2 预修课程:(略)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海洋科学学科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讲授全球变化这一新兴科学领域的研究内 容、方法和最新的进展,为他们今后从事交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 内容提要: 第一章 引论 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对象、学科性质及其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和社会背景。 第二章 地球系统 地球系统的概念、组成成分及它们的基本性质。 第三章 地球环境变化的历史 地球环境变化历史重建的方法,百万年、万年、千年到百年不同时间尺度地球环境变 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可能的变化原因。 第四章 全球变化的基本过程 地球系统中能量循环、水分循环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基本特征,生物圈在全球 水循环中的作用,全球碳循环。 第五章 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 增强温室效应和全球增暖,气溶胶的气候影响,臭氧洞,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气候和 环境影响。 第六章 全球变化对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全球变化对农业和水资源的影响,生 物多样性的改变,海岸带和海陆相互作用。 第七章 全球变化对亚洲和中国的影响 全球变化在亚洲的表现,亚洲对全球变化的贡献以及全球变化对亚洲和中国的生存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