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编号:S081800XJ004 数值分析 Numerical Analysis 课程编号:5081800XJ004 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40/2 预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微分方程、泛函分析初步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计算数学和应用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同时也可 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 课程的主要内容是 些典型的数值方法的 构造与分析,包 括有限维问题的求解和连续模型的离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掌握数值分析的基本 内容和基本方法,并对数值分析的最新成果有所了解,为从事数值算法设计和科学与工程计 算打下基础。 内容提要: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典型矩阵与线性系统的迭代法 非负矩阵、-矩阵、Frobenius--Perron矩阵:Jacobi与Gauss-Seidel达代、超松 驰方法:双网格方法、GMRES算法。 第三章离散动力系统与非线性系统的迭代法 Logestic模型与确定性系统的统计性质:Newton法与动力系统:最小二乘问题:不 动点计算与同伦算法。 第四章矩阵特征值问盟 QR算法:乘幂法与反幂法:Lanczos算法:Householder Davidson方法与Jacobi-Davidson方法。 第五章函数逼近 有限维函数空间及其基:插值、投影与最佳逼近:Fourier展开与Shannon公式: 多元函数逼近与Boole和 第六章数值积分 插值型求积公式:Euler-Maclaurin公式与周期函数求积:Romberg求积与外推算法: 多维值积分 第七章常微分方程数值解:
1 大纲编号:S081800XJ004 数值分析 Numerical Analysis 课程编号:S081800XJ004 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40/2 预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微分方程、泛函分析初步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计算数学和应用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同时也可 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一些典型的数值方法的构造与分析,包 括有限维问题的求解和连续模型的离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掌握数值分析的基本 内容和基本方法,并对数值分析的最新成果有所了解,为从事数值算法设计和科学与工程计 算打下基础。 内容提要: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典型矩阵与线性系统的迭代法 非负矩阵、M-矩阵、Frobenius-Perron 矩阵;Jacobi 与 Gauss-Seidel 迭代、超松 驰方法;双网格方法、GMRES 算法。 第三章 离散动力系统与非线性系统的迭代法 Logestic 模型与确定性系统的统计性质;Newton 法与动力系统;最小二乘问题;不 动点计算与同伦算法。 第四章 矩阵特征值问题 QR 算法;乘幂法与反幂法;Lanczos 算法;Householder Davidson 方法与 Jacobi-Davidson 方法。 第五章 函数逼近 有限维函数空间及其基;插值、 投影与最佳逼近;Fourier 展开与 Shannon 公式; 多元函数逼近与 Boole 和 第六章 数值积分 插值型求积公式;Euler-Maclaurin 公式与周期函数求积;Romberg 求积与外推算法; 多维值积分 第七章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论:单步与多步法:Runge-Kutta法:刚性常微分方程简介:打 靶法。 第八章变分原理与Ritz-Galerkin通近 变分原理与Poisson方程的Galerkin方法:算子方程与紧摄动方法: 双尺度离散方法:有限元方法及其自适应计算简介:多维方程求解与Boole-Galerkin 逼近。 教材:(略) 主要参考书: 1.R.Kress,Numerical Analysis,Graduate Texts in Mathematics 181, Springer-Verlag,1998. 2.蔡大用,白峰杉,高等数值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1998。 撰写人:周爱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数学院) 撰写日期:2010年05月
2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论;单步与多步法;Runge-Kutta 法;刚性常微分方程简介;打 靶法。 第八章 变分原理与 Ritz-Galerkin 逼近 变 分 原 理 与 Poisson 方 程 的 Galerkin 方 法 ; 算 子 方 程 与 紧 摄 动 方 法 ; 双尺度离散方法;有限元方法及其自适应计算简介;多维方程求解与 Boole-Galerkin 逼近。 教材:(略) 主要参考书: 1. R. Kress, Numerical Analysis, Graduate Texts in Mathematics 181, Springer-Verlag, 1998. 2. 蔡大用,白峰杉,高等数值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1998。 撰写人:周爱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数学院) 撰写日期:2010 年 05 月
大纲编号:S081800XJ005 现代应用地球物理 Applied Geophysics 课程编号:S081800XJ005 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40/2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地球物理概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固体地球物理学科以及矿产资源勘探等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 课。 现代应用地球物理的范围较广,主要内容包括:应用地球物理理论基础、油气地球物理 物查、固体矿产地球物理勘查和环境、水文与工程地球物理勘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据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的物理基础、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技术, 熟悉现代应用地球物理学的最新发展方向,为从事面向实际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内容提要: 第一章应用地球物理理论基础 绪论,常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油气地球物理勘查 地震勘探的应用范围及发展状况,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和仪器设备,地震资料的数 据处理及其地质解释,油气勘查中的非震物探方法, 第三章周体矿产地球物理勘查 主要方法及其观测技术,资料处理及解释,应用实例。 第四章环境、水文与工程地球物理勘查 环境物探,水文、地热物探,工程物探,考古及文物保护 数材:
3 大纲编号:S081800XJ005 现代应用地球物理 Applied Geophysics 课程编号:S081800XJ005 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40/2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地球物理概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固体地球物理学科以及矿产资源勘探等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 课。 现代应用地球物理的范围较广,主要内容包括:应用地球物理理论基础、油气地球物理 勘查、固体矿产地球物理勘查和环境、水文与工程地球物理勘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的物理基础、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技术, 熟悉现代应用地球物理学的最新发展方向,为从事面向实际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内容提要: 第一章 应用地球物理理论基础 绪论,常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 油气地球物理勘查 地震勘探的应用范围及发展状况,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和仪器设备,地震资料的数 据处理及其地质解释,油气勘查中的非震物探方法。 第三章 固体矿产地球物理勘查 主要方法及其观测技术,资料处理及解释,应用实例。 第四章 环境、水文与工程地球物理勘查 环境物探,水文、地热物探,工程物探,考古及文物保护。 教材:
Telford.W.M..Geldart.L.P..and Sheriff.R.E..Applied Geophysics (2nd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90 主要参考书: 1顾功叙,地球物理学勘探基础,地质出版社,北京,1990 2傅良魁等,应用地球物理学教程,地质出版社,北京,1991 3陈仲候,王兴泰,杜世汉,工程与环境物探教程,地质出版社,北京,1996 撰写人:张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学院) 摧写日期.2010年05月 大纲编号:S081801ZJ001 岩石学及其进展 Advances in Petrology 课程编号:S081801Z001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40/2 预修课程:大学岩石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地质学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岩石是地球上最基本的建造,岩石学是地质学 的基础之一。本课程以岩石成因为主线,将岩石学与大地构造相结合,讲授岩浆岩、变质岩 和沉积岩领域中的最新进展。从地球动力学的观点,将岩石的形成和发展置于成盆造山过程 中来阐述。 通过学习本课程,希望学生掌握岩石学基本原理和最新进展,为今后开展地质学研究 打下基础。 内容提要: 第一章概述 岩浆岩分类,最主要造岩矿物,某些岩石化学参数及其应用。 第二章蛇绿岩套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大洋岩石圈的结构,蛇绿岩套及其剂面,蛇绿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第三章岛弧火成岩共生组合及其形成机理 岛弧和贝尼奥夫俯冲带,俯冲带的热结构,岛弧火成岩的共生组合。 4
4 Telford, W.M., Geldart, L.P., and Sheriff, R.E., Applied Geophysics (2nd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90 主要参考书: 1 顾功叙,地球物理学勘探基础,地质出版社,北京, 1990 2 傅良魁等,应用地球物理学教程,地质出版社,北京, 1991 3 陈仲候,王兴泰,杜世汉,工程与环境物探教程, 地质出版社,北京,1996 撰写人:张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学院) 撰写日期:2010 年 05 月 大纲编号:S081801ZJ001 岩石学及其进展 Advances in Petrology 课程编号:S081801ZJ001 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40/2 预修课程:大学岩石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地质学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岩石是地球上最基本的建造,岩石学是地质学 的基础之一。本课程以岩石成因为主线,将岩石学与大地构造相结合,讲授岩浆岩、变质岩 和沉积岩领域中的最新进展。从地球动力学的观点,将岩石的形成和发展置于成盆造山过程 中来阐述。 通过学习本课程,希望学生掌握岩石学基本原理和最新进展,为今后开展地质学研究 打下基础。 内容提要: 第一章 概述 岩浆岩分类,最主要造岩矿物,某些岩石化学参数及其应用。 第二章 蛇绿岩套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大洋岩石圈的结构,蛇绿岩套及其剖面,蛇绿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第三章 岛弧火成岩共生组合及其形成机理 岛弧和贝尼奥夫俯冲带,俯冲带的热结构,岛弧火成岩的共生组合
第四章新生代火山岩及其地幔包体 新生代火山岩岩石学,新生代火山岩形成环境,地幔包体和地幔岩石学 第五章花岗岩类及其形成环境 花岗岩岩石学,花岗岩分类的进展,花岗岩中的包体,花岗岩的构造环境分类。 第六章与岩浆活动相关的成矿作用 与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 第七章变质作用概述 基本概念,变质作用类型,变质相和变质相系,热流与变质作用。 第八章变质矿物的晶体化学及温压计 主要造岩矿物品体化学,常用矿物温压计及其应用。 第九章泥质岩的变质作用 泥质岩的成分和成分投影,中压泥质岩的前进变质作用,低压和高压泥质岩的前进变 质作用。 第十章基性岩的变质作用 基性岩的成分和成分投影,基性岩的变质相系划分,矿物组合和成分特征。 第十一章超高压变质作用与地球动力学 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发现,超高压变质岩学和标志矿物,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地质意义, 超高压变质作用的主要问题。 第十二章超基性岩的变质作用 超基性岩的成分和成分投影,超基性岩的变质相系划分,矿物组合和成分特征 第十三章碎屑岩石学 碎屑岩的分类与主要类型,砂岩的结构与构造,碎屑岩的成分。 第十四章碳酸岩岩石学 碳酸盐岩岩石学基础,碳酸盐岩的结构分类及主要特征,碳酸盐岩的形成环境。 第十五章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成岩作用的机理与过程,成岩作用研究方法简介。 第十六章沉积相和沉积环境 沉积环境分类,沉积相与沉积模式,常见沉积相的基本特征,层序地层学简介。 第十七章沉积盆地分析 沉积岩与板块构造,主要沉积盆地类型与特征,沉积盆地分析方法简介
5 第四章 新生代火山岩及其地幔包体 新生代火山岩岩石学,新生代火山岩形成环境,地幔包体和地幔岩石学。 第五章 花岗岩类及其形成环境 花岗岩岩石学,花岗岩分类的进展,花岗岩中的包体,花岗岩的构造环境分类。 第六章 与岩浆活动相关的成矿作用 与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 第七章 变质作用概述 基本概念,变质作用类型,变质相和变质相系,热流与变质作用。 第八章 变质矿物的晶体化学及温压计 主要造岩矿物晶体化学,常用矿物温压计及其应用。 第九章 泥质岩的变质作用 泥质岩的成分和成分投影,中压泥质岩的前进变质作用,低压和高压泥质岩的前进变 质作用。 第十章 基性岩的变质作用 基性岩的成分和成分投影,基性岩的变质相系划分,矿物组合和成分特征。 第十一章 超高压变质作用与地球动力学 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发现,超高压变质岩学和标志矿物,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地质意义, 超高压变质作用的主要问题。 第十二章 超基性岩的变质作用 超基性岩的成分和成分投影,超基性岩的变质相系划分,矿物组合和成分特征 第十三章 碎屑岩石学 碎屑岩的分类与主要类型,砂岩的结构与构造,碎屑岩的成分。 第十四章 碳酸岩岩石学 碳酸盐岩岩石学基础,碳酸盐岩的结构分类及主要特征,碳酸盐岩的形成环境。 第十五章 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成岩作用的机理与过程,成岩作用研究方法简介。 第十六章 沉积相和沉积环境 沉积环境分类,沉积相与沉积模式,常见沉积相的基本特征,层序地层学简介。 第十七章 沉积盆地分析 沉积岩与板块构造,主要沉积盆地类型与特征,沉积盆地分析方法简介
第十八章沉积矿产概述 教材: 邱家骧,岩浆岩岩石学,地质出版社,北京,1985 2 冯增图 沉积岩岩石学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199 .都城秋穗(周云生译),变质作用和变质带,地质出版社,北京,1982 主要参考书: 1.A.D.Miall, Principles of Sedimentary Basin Analysis ed.), Springer-Verlag,1990 2.F.S.Spear,Metamorphic Phase Equilibria and Pressure-Temperature-Time Paths,Minera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1993. 撰写人:金成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撰写日期:2010年05月 大纲编号:S081801ZJ002 高等构造地质学 Advanced Structural Geology 课程编号:S081801Z002 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40/2 预修课程: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构造地质学专业顾十研究生的专业基课,同时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洗候 课。本课程适当浓缩了传统构造地质学教料 书的基础知识部分 ,重点增加 ?当前国际固体地 球科学研究前沿问题所需要的新知识内容,介绍了一些当前国际国内研究热门课题的新观点 和新概念,增加了部分实用知识内容,并尽量使狭义构造地质学知识向固体地球科学的相关 学科进行扩展和衔接,为培养跨学科人才打好知识基础。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构造地质 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定量化研究构造变形的基本方法一岩石有限应变测量:造山带的类型和 主要构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现代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的研究方法,为将来 开展固体地球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6
6 第十八章 沉积矿产概述 教材: 1. 邱家骧, 岩浆岩岩石学, 地质出版社, 北京,1985. 2. 冯增昭, 沉积岩岩石学, 石油工业出版社, 北京,1994. 3. 都城秋穗(周云生译), 变质作用和变质带, 地质出版社, 北京,1982. 主要参考书: 1. A. D. Miall, Principles of Sedimentary Basin Analysis (2 nd ed.), Springer-Verlag, 1990. 2. F. S. Spear, Metamorphic Phase Equilibria and Pressure-Temperature-Time Paths, Minera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93. 撰写人:金成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撰写日期:2010 年 05 月 大纲编号:S081801ZJ002 高等构造地质学 Advanced Structural Geology 课程编号:S081801ZJ002 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40/2 预修课程: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构造地质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同时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选修 课。本课程适当浓缩了传统构造地质学教科书的基础知识部分,重点增加了当前国际固体地 球科学研究前沿问题所需要的新知识内容,介绍了一些当前国际国内研究热门课题的新观点 和新概念,增加了部分实用知识内容,并尽量使狭义构造地质学知识向固体地球科学的相关 学科进行扩展和衔接,为培养跨学科人才打好知识基础。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构造地质 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定量化研究构造变形的基本方法-岩石有限应变测量;造山带的类型和 主要构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现代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的研究方法,为将来 开展固体地球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内容提要: 第一章构造形迹与成因一几何学与运动学 原生构造:沉积构造,接触关系,沉积构造与变动构造之比较:线理:类型,成因, a线理和b线理:面理:破劈理,折劈理,板劈理:片理:类型,成因,面理置换: 节理:类型,成因,与其它构造关系。 第二章稻皱及稻皱作用 褶皱的基本类型及特征,A褶皱和鞘褶皱,褶皱作用问题,阿尔卑斯式熠皱和侏罗山 式褶皱。 第三章断层和断层岩问题 基木类型,断新层岩问愿,运动方向判定,断层未端效应,断层作用时间 第四章逆冲推覆构造 组合型式:背冲,对冲,楔冲:几何结构:叠瓦式(前展式和后展式),duplex和 背形堆垛(antiform stack duplex),反冲断层和DOD UD:逆冲作用控生制下的褶纱 作用:断湾褶皱,断展褶皱,断滑褶皱:常见发有的大地构造背景 第五章韧性剪切带 基本类型和几何特征,糜棱岩的特征和鞘褶皱,剪切指向的判定和总位移量的测定, 故应力估算。 第六章伸展构造和变质核杂岩 伸展构造类型,拆沉作用,变质核杂岩,伸展构造发育的大地构造背景。 第七章走滑构造与转换断层 走滑断层特征和类型,走滑断层不同部位的应力状态,拉分盆地、花状构造、牵引构 造,平面Duplex,,走滑断层与转换断层的区别。 第八章造山带中的主要构造样式 前陆褶皱冲断带,前陆盆地。 第九章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基础 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实例分析 教材:(略) 主要参考书: 1.朱志澄主编,构造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武汉,1999
7 内容提要: 第一章 构造形迹与成因-几何学与运动学 原生构造:沉积构造,接触关系,沉积构造与变动构造之比较;线理:类型,成因, a 线理和 b 线理;面理:破劈理,折劈理,板劈理;片理:类型,成因,面理置换; 节理:类型,成因,与其它构造关系。 第二章 褶皱及褶皱作用 褶皱的基本类型及特征,A 褶皱和鞘褶皱,褶皱作用问题,阿尔卑斯式褶皱和侏罗山 式褶皱。 第三章 断层和断层岩问题 基本类型,断层岩问题,运动方向判定,断层末端效应,断层作用时间。 第四章 逆冲推覆构造 组合型式: 背冲,对冲,楔冲;几何结构:叠瓦式(前展式和后展式),duplex 和 背形堆垛(antiform stack duplex),反冲断层和 pop up;逆冲作用控制下的褶皱 作用:断湾褶皱,断展褶皱,断滑褶皱;常见发育的大地构造背景。 第五章 韧性剪切带 基本类型和几何特征,糜棱岩的特征和鞘褶皱,剪切指向的判定和总位移量的测定, 故应力估算。 第六章 伸展构造和变质核杂岩 伸展构造类型,拆沉作用,变质核杂岩,伸展构造发育的大地构造背景。 第七章 走滑构造与转换断层 走滑断层特征和类型,走滑断层不同部位的应力状态,拉分盆地、花状构造、牵引构 造,平面 Duplex,走滑断层与转换断层的区别。 第八章 造山带中的主要构造样式 前陆褶皱冲断带,前陆盆地。 第九章 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基础 基本原理, 基本方法, 实例分析 教材:(略) 主要参考书: 1.朱志澄主编, 构造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武汉,1999
2.I.H.Davis and S.I.Revnolds.Structural Geology of Rocks and Regions.Iohn Wiley and Sons,INC.,New York.1996. 3.D.Robert and Jr.Hatcher,Structural Geology,Principle,concept,and Problems.2d Edition.Prentice Hall,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1995. 4.J.G.Ramsay,1967,Folding and Fracturing of Rocks。单文琅,宋鸿林,蒋葫 昌译,岩石的褶皱作用和断裂作用,地质出版社,1985。 5.郑亚东,常志忠主编,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及韧性剪切带,地质出版社,北京,1985。 6.G.Ramsay M.I. 1983,Modern Structural Geology,Volume 1 Strain Analysis.刘瑞旬等译,现代构造地质学方法,第一卷应变分析,地质出版社,北京,1991。 7.K.C.Condie,Plate tectonics and Crustal Evolution,Third Edition.Prergamon Press,Oxford,1989. 8。陈海泓,侯泉林,肖文交,中国碰撞造山带研究,海洋出版社,北京。 撰写人:侯泉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撰写日期:2010年05月 大纲编号:S081801ZJ003 沉积地质学及应用 Sedimentary Geology and Application 课程编号:S081801ZJ003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40/2 预修课程:沉积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地球化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矿床学以及 环境科学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也可作为地理、海洋等学科研究生选修课。 沉积过程发生于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固体地球密切相互作用的部位,沉积地质学正是研 8
8 2.J. H. Davis and S. J. Reynolds, Structural Geology of Rocks and Regions,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New York,1996. 3.D. Robert and Jr. Hatcher, Structural Geology, Principle, concept, and Problems. 2d Edition.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1995. 4.J. G. Ramsay, 1967, Folding and Fracturing of Rocks。单文琅,宋鸿林,蒋荫 昌 译,岩石的褶皱作用和断裂作用,地质出版社,1985。 5.郑亚东,常志忠 主编,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及韧性剪切带,地质出版社,北京,1985。 6.J. G. Ramsay M.I. Huber, 1983, Modern Structural Geology, Volume 1 Strain Analysis. 刘瑞旬 等译,现代构造地质学方法,第一卷 应变分析,地质出版社,北京,1991。 7.K. C. Condie, Plate tectonics and Crustal Evolution, Third Edition. Prergamon Press, Oxford,1989. 8.陈海泓,侯泉林,肖文交,中国碰撞造山带研究,海洋出版社,北京。 撰写人:侯泉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撰写日期:2010 年 05 月 大纲编号:S081801ZJ003 沉积地质学及应用 Sedimentary Geology and Application 课程编号:S081801ZJ003 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40/2 预修课程:沉积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地球化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矿床学以及 环境科学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也可作为地理、海洋等学科研究生选修课。 沉积过程发生于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固体地球密切相互作用的部位,沉积地质学正是研
究在这些部位发生的沉积物形成、搬运、堆积与埋藏成岩等过程及其时空演化和控制机理的 地学分支 沉积岩或沉积盆地是数十亿年地球环境和生物演化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化石能源及其它 多种矿产最重要的赋存场所, 不仅如此,当今地球表面90%以上的面积为巨厚的沉积岩与沉 积物覆盖,沉积作用还是地球上与人类生活总总相关,并能为人类目睹和身历其境的为数不 多的地质过程。因此,学习和研究沉积地质学不仅对于认识地球和发展地球(系统)科学具 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日在资源、能源、环墙探测和开发治理方面具有百大的应用潜力。 内容提要: 第一章沉积(地质)学发展历程与研究地位 介绍沉积(地质)学的奠基和发展历程及其科学社会背景,重要发展阶段和标志性成 果,学科地位、新兴领域与发展前景。 第二章沉积物和沉积岩形成的主控因素 介绍沉积物和沉积岩的主要形成环培、主控因素(物理-化学-牛物因素)与时空观 讲述沉积物和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总结据括沉积地质学的理论 应用体系。 第三章地表过程与沉积物形成记录 讲述发生于地球表面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之间相互作用的沉积效应,重点 介绍不同气候、水体、构造及火山环境下沉积物形成与搬运的驱动过程及基本理论。 讲述沉积物搬运-堆积过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特征 介绍沉积过程中均变事件 突 事件的沉积记录与地史演化:重点讲述地层记录中的若干沉积标志,特别是沉积构造 的主要分类与依据,主要沉积构造的识别与环境动力学解释。 第四章沉积相与沉积体系及其时空演化 介绍沉积相与沉积体系的分类、环境特征和解释依据:重点讲述沉积相与沉积体系的 时空尺度、研究方法和技术体系。 根据实例讲述大陆沉积相与沉积体系、过渡沉积相与沉积体系、海洋沉积相与沉积体 系的特征机制、判别标志、环境意义及其形成演化的动力过程:介绍它们的地层记录 与时空演化特征。 第五章成岩作用 简要介绍碎屑岩、碳酸盐岩的组构特征及类型:重点讲述主要环境体系中成岩作用的 基本特征、主要过程与机制:介绍主要盆地类型或典型构造-地理环境中的成岩序列 与时空结构特征。 第六章沉积地质学与地层学 重点介绍沉积地质学在地层学中的应用,讲述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介绍主要构造 一沉积环境下的层序地层结构、三维沉积体分布与控制机理,介绍等时地层格架研究 方法
9 究在这些部位发生的沉积物形成、搬运、堆积与埋藏成岩等过程及其时空演化和控制机理的 地学分支。 沉积岩或沉积盆地是数十亿年地球环境和生物演化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化石能源及其它 多种矿产最重要的赋存场所。不仅如此,当今地球表面 90%以上的面积为巨厚的沉积岩与沉 积物覆盖,沉积作用还是地球上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并能为人类目睹和身历其境的为数不 多的地质过程。因此,学习和研究沉积地质学不仅对于认识地球和发展地球(系统)科学具 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资源、能源、环境探测和开发治理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内容提要: 第一章 沉积(地质)学发展历程与研究地位 介绍沉积(地质)学的奠基和发展历程及其科学社会背景,重要发展阶段和标志性成 果,学科地位、新兴领域与发展前景。 第二章 沉积物和沉积岩形成的主控因素 介绍沉积物和沉积岩的主要形成环境、主控因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与时空观, 讲述沉积物和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总结概括沉积地质学的理论与 应用体系。 第三章 地表过程与沉积物形成记录 讲述发生于地球表面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之间相互作用的沉积效应,重点 介绍不同气候、水体、构造及火山环境下沉积物形成与搬运的驱动过程及基本理论。 讲述沉积物搬运-堆积过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特征,介绍沉积过程中均变事件、突变 事件的沉积记录与地史演化;重点讲述地层记录中的若干沉积标志,特别是沉积构造 的主要分类与依据,主要沉积构造的识别与环境动力学解释。 第四章 沉积相与沉积体系及其时空演化 介绍沉积相与沉积体系的分类、环境特征和解释依据;重点讲述沉积相与沉积体系的 时空尺度、研究方法和技术体系。 根据实例讲述大陆沉积相与沉积体系、过渡沉积相与沉积体系、海洋沉积相与沉积体 系的特征机制、判别标志、环境意义及其形成演化的动力过程;介绍它们的地层记录 与时空演化特征。 第五章 成岩作用 简要介绍碎屑岩、碳酸盐岩的组构特征及类型;重点讲述主要环境体系中成岩作用的 基本特征、主要过程与机制;介绍主要盆地类型或典型构造-地理环境中的成岩序列 与时空结构特征。 第六章 沉积地质学与地层学 重点介绍沉积地质学在地层学中的应用,讲述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介绍主要构造 -沉积环境下的层序地层结构、三维沉积体分布与控制机理,介绍等时地层格架研究 方法
第七章沉积地质学与盆地分析 重点介绍沉积地质学的若干研究领域,如物源、沉积体系(域) 、古流 、充填结枸 古地理研究在盆地分析中的应用和研究实例:介绍主要盆地类型的充填与演化特征。 第八章沉积地质学与古地理图、大地构造分析 绍沉积地质学 等方面中的应用。 第九章沉积地质学与资源分析 介绍沉积地质学在不同类型含油气盆地有机相与官生经岩系、储集空间与储层形成溢 化研究及预测中 的应用:介绍沉积地质学在煤盆地分析,特别是在含煤岩系沉积环境 煤岩组分、煤沉积体结构研究与预测中的应用。简要介绍沉积地质学在层控矿床分析 特别是磷、锰、钠、微细金等矿床分析中的应用。 第十章沉积地质学与(古)环境分析 介绍地层沉积记录分析与信息提取在(古)环境与生命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简要介绍现代沉积记录分析与信息提取在现代环境研究与治理: 的应用 教材:(略) 主要参考书: 1.Reading H G.1996.Sedimentary environments:processes,facies and stratigraphy.Blackwell. 2.Miall,A.D.,1997.The Geology of Stratigraphic Sequences.Springer 3.Mclane,M1995.Sedimentolog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Allen,P A,Allen,J R.2005.Basin analysis: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xford:Blackwell Science. 撰写人:李忠(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撰写日期:2010年05月 大纲编号:S08180ZJ004 盆地分析 Basin Analysis 课程编号:S08180z004 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40/2 10
10 第七章 沉积地质学与盆地分析 重点介绍沉积地质学的若干研究领域,如物源、沉积体系(域)、古流、充填结构、 古地理研究在盆地分析中的应用和研究实例;介绍主要盆地类型的充填与演化特征。 第八章 沉积地质学与古地理图、大地构造分析 介绍古地理分析方法及古地理图研究发展;介绍构造古地理及大地构造研究;重点介 绍沉积地质学及沉积地球化学在盆山构造-沉积耦合与地势-地理演化、大地构造(相) 等方面中的应用。 第九章 沉积地质学与资源分析 介绍沉积地质学在不同类型含油气盆地有机相与富生烃岩系、储集空间与储层形成演 化研究及预测中的应用;介绍沉积地质学在煤盆地分析,特别是在含煤岩系沉积环境、 煤岩组分、煤沉积体结构研究与预测中的应用。简要介绍沉积地质学在层控矿床分析, 特别是磷、锰、铀、微细金等矿床分析中的应用。 第十章 沉积地质学与(古)环境分析 介绍地层沉积记录分析与信息提取在(古)环境与生命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简要介绍现代沉积记录分析与信息提取在现代环境研究与治理中的应用。 教材:(略) 主要参考书: 1. Reading H G. 1996.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processes, facies and stratigraphy. Blackwell. 2. Miall, A. D., 1997. The Geology of Stratigraphic Sequences. Springer. 3. Mclane, M. 1995. Sediment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Allen, P A, Allen, J R. 2005. Basin analysi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xford: Blackwell Science. 撰写人:李忠(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撰写日期:2010 年 05 月 大纲编号:S08180ZJ004 盆地分析 Basin Analysis 课程编号:S08180ZJ004 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