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一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教师版)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人:聂仲生审题人:刘卫平 、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梵文fan 顺蔓摸瓜wan粘贴nian 呶呶不休n道 B.漩涡ⅹuan舐犊情深shi排挡dang大笔如椽 chuan C.翘楚qiao箪食壶浆si崴脚wai 衣不重彩 chong D.颔首han 泽被后世bei黄换tiao上蹿下跳cuan 答案A【解析】“粘”应读“zhan”“呶”应读“na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正在加速。省委省政府已决定,在十二五末将此地区打造 成江南首善之区。 B、有的官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放过一点儿便宜。这种“过屠门而大嚼” 的霸道行为让百姓深受其害! C.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不过是吉光片 羽,然而对亲历21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D.亲情是田野舐犊的老牛,刻骨铭心;爱情是草丛缠绵的蜗牛,相濡以沫;友 情是草原成群的犀牛,风雨同奔。2011,愿你珍惜拥有! 答案D【解析】相濡以沫:濡:沾湿:沬:唾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 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A项,首善之区:最好的地方,指首都 B项,过屠门而大嚼:屠门: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 办法来安慰自己。 C项,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不可形容时间短暂。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面,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是逐步提高新农合保障 水平,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二是规范新农合基金,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B.神八天宫成功对接并返回,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设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C、廉政文化进校园要降低成本。物价部门调查表明,大部分师生难以承受100 元甚至50元的文化消费 D.针对此次海底严重的溢油事故,相关责任公司已着手进行事故原因调查,并 表示将采取必要措施,以预防不再发生此类事件
1 衡阳县一中 2012 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教师版) 时量: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命题人:聂仲生 审题人:刘卫平 一、 语言文字运用(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梵.文 fàn 顺蔓.摸瓜 wàn 粘.贴 nián 呶.呶不休 nǔ B.漩.涡 xuán 舐.犊情深 shì 排挡.dǎng 大笔如椽.chuán C.翘.楚 qiáo 箪食.壶浆 sì 崴.脚 wǎi 衣不重.彩 chóng D.颔.首 hàn 泽被.后世 bèi 斢.换 tiǎo 上蹿.下跳 cuān 答案 A 【解析】“粘”应读“zhān”“呶”应读“ná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正在加速。省委省政府已决定,在十二五末将此地区打造 成江南首善之区。 ..... B、有的官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放过一点儿便宜。这种“过屠门而大嚼 ......” 的霸道行为让百姓深受其害! C.21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不过是吉光片 ... 羽.,然而对亲历 21 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D. 亲情是田野舐犊的老牛,刻骨铭心;爱情是草丛缠绵的蜗牛,相濡以沫 ....;友 情是草原成群的犀牛,风雨同奔。2011,愿你珍惜拥有! 答案 D 【解析】相濡以沫: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 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A 项, 首善之区:最好的地方,指首都。 B 项,过屠门而大嚼:屠门: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 办法来安慰自己。 C 项,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不可形容时间短暂。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面,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是逐步提高新农合保障 水平,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二是规范新农合基金,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B.神八天宫成功对接并返回,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设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C、廉政文化进校园要降低成本。物价部门调查表明,大部分师生难以承受 100 元甚至 50 元的文化消费. D.针对此次海底严重的溢油事故,相关责任公司已着手进行事故原因调查,并 表示将采取必要措施,以预防不再发生此类事件
答案:C【解析】 A项,成分残缺,应在第一个“基金”后加“的管理”。 B项,表意不明,“神八天宫成功对接并返回”有歧义 D项,否定不当,应去掉“以预防不再发生此类事件”中的“不”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竿翠竹,一支横笛,生命简约如此,简约到一支竹笛。游子吹, 闺 中少妇吹, 。征人吹, 诗人吹, ①是思君令人老②是思发在花前③是江城五月落梅花,是白鸟成行忽惊起④是风 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 答案B。【解析】要综合考虑语意的准确和连贯以及句群排列的习惯(由短 到长)。关键要能大致理解诗句表现的内容,从而找到相应匹配的对象。“人归 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出自薛道衡《人日思归》抒发的是游子思乡心切之情, 思君令人老”出自《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写闺中少妇怨别之情,“风 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出自李益(一说戎昱)边塞诗《闻笛》,写征人思乡之 情,“江城五月落梅花”“白鸟成行忽惊起”分别是李白和潘阆描写笛声的诗 (词)句 二、文言文阅读(23分。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李绩,曹州离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密后为王世充 所破,拥众归国,绩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 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 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 则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启密。使人初至,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 甚怪之。使者以绩意闻奏,髙祖方大喜曰:“徐绩感德推功,实纯臣也。”拜蔡州 总管,赐姓李氏,附属籍于宗正。封其父盖为济阴王,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 授散骑常侍。寻加绩右武侯大将军。及李密反叛伏诛,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 表请收葬。高祖遂归其尸。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礼成,释服 而散,朝野义之。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从太宗征王世充、 窦建德,平之。贞观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号为称职,突厥甚加畏惮 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土以备突厥而 情识之惑二夲于此。朕今委任李绩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 胜数千里长城也?”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绩为长史,累封英国公。在并 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书,兼知政事。绩时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太 宗自剪须为其和药。绩顿首见血,泣以陈谢。太宗曰:“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 谢。”十七年,高宗居春宫,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太宗又尝宴,顾 绩曰:“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绩雪
2 答案:C【解析】 A 项,成分残缺,应在第一个“基金”后加“的管理”。 B 项,表意不明,“神八天宫成功对接并返回” 有歧义 D 项,否定不当,应去掉“以预防不再发生此类事件”中的“不”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竿翠竹,一支横笛,生命简约如此,简约到一支竹笛。游子吹,_____。闺 中少妇吹,_____。征人吹,_____。诗人吹,_____。 ①是思君令人老②是思发在花前③是江城五月落梅花,是白鸟成行忽惊起④是风 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答案 B。【解析】要综合考虑语意的准确和连贯以及句群排列的习惯(由短 到长)。关键要能大致理解诗句表现的内容,从而找到相应匹配的对象。“人归 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出自薛道衡《人日思归》抒发的是游子思乡心切之情, “思君令人老”出自《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写闺中少妇怨别之情,“风 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出自李益(一说戎昱)边塞诗《闻笛》,写征人思乡之 情,“江城五月落梅花”“白鸟成行忽惊起”分别是李白和潘阆描写笛声的诗 (词)句。 二、文言文阅读(23分。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李绩,曹州离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密后为王世充 所破,拥众归国,绩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 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 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 则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启密。使人初至,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 甚怪之。使者以绩意闻奏,高祖方大喜曰:“徐绩感德推功,实纯臣也。”拜蔡州 总管,赐姓李氏,附属籍于宗正。封其父盖为济阴王,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 授散骑常侍。寻加绩右武侯大将军。及李密反叛伏诛,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 表请收葬。高祖遂归其尸。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礼成,释服 而散,朝野义之。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从太宗征王世充、 窦建德,平之。贞观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号为称职,突厥甚加畏惮。 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 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绩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 胜数千里长城也?”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绩为长史,累封英国公。在并 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书,兼知政事。绩时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太 宗自剪须为其和药。绩顿首见血,泣以陈谢。太宗曰:“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 谢。”十七年,高宗居春宫,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太宗又尝宴,顾 绩曰:“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绩雪
涕致辞,因噬指流血。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绩每行军,用师筹算 临敌应变,动合事机。自贞观以来,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髙丽等,并大破 之。太宗尝曰:“李靖、李绩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选自《贞 观政要》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 具:准备 B.寻为窦建德所攻 寻:不久 C.陷于建德 陷:拘捕 D.绩雪涕致辞 雪:擦拭 答案A【解析】具:详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 B.岂不胜数千里长城也?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徐绩感德推功,实纯臣也 C.附属籍于宗正 D.礼成,释服而散 齐人勿附于秦 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答案A【解析】A两个“乃”都是副词,于是、就 B项两个“也”都是助词,前表反问,后表判断 C项都是介词,前“到”,后“对” D项都是连词,前为承接,后为假设 7.下列用“/”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 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B、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 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C、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 /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D、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 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答案:C 8.结合文意,请你谈谈李绩青史留名的原因。(4分) 答案:心存大局,重义轻利,忠心事主,能高于人。(意思相近即可)
3 涕致辞,因噬指流血。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绩每行军,用师筹算, 临敌应变,动合事机。自贞观以来,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丽等,并大破 之。太宗尝曰:“李靖、李绩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选自《贞 观政要》)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 具:准备 B.寻.为窦建德所攻 寻:不久 C.陷.于建德 陷:拘捕 D.绩雪.涕致辞 雪:擦拭 答案 A 【解析】具:详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 B.岂不胜数千里长城也.?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徐绩感德推功,实纯臣也. C.附属籍于.宗正 D.礼成,释服而.散 齐人勿附于.秦 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答案 A 【解析】A 两个“乃”都是副词,于是、就; B 项两个“也”都是助词,前表反问,后表判断; C 项都是介词,前“到”,后“对” D 项都是连词,前为承接,后为假设 7.下列用“/”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隋 炀 帝 不 解/ 精 选 贤 良/镇 抚 边 境/ 惟 远 筑 长 城/广 屯 将 士 以 备 突 厥 /而 情 识 之 /惑 一 至 于 此 B、隋 炀 帝 不 解 精 选/ 贤 良 镇 抚 边 境/惟 远 筑 长 城 广 屯/ 将 士 以 备 突 厥 /而 情 识 之 惑/ 一 至 于 此 C、隋 炀 帝 不 解 精 选 贤 良 /镇 抚 边 境/ 惟 远 筑 长 城/广 屯 将 士 / 以 备 突 厥/而 情 识 之 惑/ 一 至 于 此 D、隋 炀 帝 不 解 /精 选 贤 良镇 抚/ 边 境 惟 远 筑 长 城 /广 屯 将 士 以 备/ 突 厥 而 情 识 之/ 惑 一 至 于 此 答案:C 8.结合文意,请你谈谈李绩青史留名的原因。(4分) ----------------------------------------------------------------- 答案:心存大局,重义轻利,忠心事主,能高于人。(意思相近即可)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3分) 译:葬礼完毕,三军才脱去丧服解散,朝廷上下都认为李绩讲道义。(大 意正确1分,补充“三军”1分,“义”的意动用法1分) (2)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3分) 译:我想把年幼的太子托付给人教管,考虑下来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人选了 (“属”1分,“以孤幼”状语后置1分,大意正确语句通顺1分) (3)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4分) 译:不一会李绩喝得大醉,太宗把自己的衣服盖在他身上。他就是这样地被委 任信用。(“俄”1分,“御服”1分,被动句式1分,大意正确语句通顺1分) 附译文:李绩,曹州离狐人,本姓徐,起初在李密部下做左武候大将军 李密后来被王世充打败,带领兵众去归降唐朝。李绩仍据有李密原来控制的10 个郡。武德二年,李绩对长史郭孝恪说:“魏公李密既已经归顺大唐,这些郡的 人口和土地,本是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献给大唐,那就是乐于主子的失败,来 自己居功,以谋求富贵,我感到可耻。现在应该完整地登录州县名称和军人户口, 并报送魏公,由魏公自己来献给朝延,这就是魏公的功劳了,不是很好吗?” 于是派使者报送李密。使者刚到长安,唐高祖听说没有表奏,只有报告给李密, 感到十分奇怪。使者把李绩的用意奏报,髙祖才很髙兴地说:“徐绩感故主之德 给故主推功,真是纯臣啊!”任命他做黎州总管,赐姓李氏,把户籍登入宗正寺 封他的父亲李盖为济阴王,李盖坚决辞谢王爵,就改封舒国公,授与散骑常侍的 官职。不久加授李绩为右武候大将军。到李密反叛被诛,李绩为他发丧并穿上丧 服,具备君臣的礼节,上表请求收葬。高祖就把李密的遗体交给他。于是他大规 模地准备仪仗,全军都穿上白色的丧服,将李密安葬在黎阳山;葬礼完毕,才脱 去丧服解散,朝廷上下都认为李绩真讲道义。不久,受到窦建德的攻击,李绩被 俘,又逃出来回到京师,跟随太宗征讨王世充、窦建德,把他们打败。贞观元年, 李绩被任命为并州都督,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大家都说他称职,突厥对他十分畏 惧。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隋炀帝不懂得精选贤良、镇抚边境,只去远筑长 城,派大批将士屯驻,来防范突厥,见识糊涂,竟到了这种地步。我如今委任李 绩镇守并州,就使得突厥畏威远逃,边塞城垣安宁,岂不胜过几千里的长城吗?” 后来并州改设大都督府,又任命李绩为长史,加封到英国公。他在并州镇守了 16年,召回任命为兵部尚书,兼知政事。李绩有次突然重病,验方上说用胡须 烧的灰可以治好,太宗亲自剪下自己的胡须给他和药。李绩叩头出血,哭着谢恩 太宗说:“我这是为社稷打算,不用感谢。”贞观十七年,高宗还在东宫时,调任 李绩为太子詹事,追加特进的待遇,仍担任知政事。太宗又曾设宴,宴席上,太
4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3 分) 译:葬礼完毕,三军才脱去丧服解散,朝廷上下都认为李绩讲道义。(大 意正确 1 分,补充“三军”1 分,“义”的意动用法 1 分) ⑵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3 分) 译:我想把年幼的太子托付给人教管,考虑下来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人选了。 (“属”1 分,“以孤幼”状语后置 1 分,大意正确语句通顺 1 分) ⑶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4 分) 译:不一会李绩喝得大醉,太宗把自己的衣服盖在他身上。他就是这样地被委 任信用。(“俄”1 分,“御服”1 分,被动句式 1 分,大意正确语句通顺 1 分) 附译文: 李绩,曹州离狐人,本姓徐,起初在李密部下做左武候大将军。 李密后来被王世充打败,带领兵众去归降唐朝。李绩仍据有李密原来控制的 10 个郡。武德二年,李绩对长史郭孝恪说:“魏公李密既已经归顺大唐,这些郡的 人口和土地,本是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献给大唐,那就是乐于主子的失败,来 自己居功,以谋求富贵,我感到可耻。现在应该完整地登录州县名称和军人户口, 一并报送魏公,由魏公自己来献给朝延,这就是魏公的功劳了,不是很好吗?” 于是派使者报送李密。使者刚到长安,唐高祖听说没有表奏,只有报告给李密, 感到十分奇怪。使者把李绩的用意奏报,高祖才很高兴地说:“徐绩感故主之德, 给故主推功,真是纯臣啊!”任命他做黎州总管,赐姓李氏,把户籍登入宗正寺, 封他的父亲李盖为济阴王,李盖坚决辞谢王爵,就改封舒国公,授与散骑常侍的 官职。不久加授李绩为右武候大将军。到李密反叛被诛,李绩为他发丧并穿上丧 服,具备君臣的礼节,上表请求收葬。高祖就把李密的遗体交给他。于是他大规 模地准备仪仗,全军都穿上白色的丧服,将李密安葬在黎阳山;葬礼完毕,才脱 去丧服解散,朝廷上下都认为李绩真讲道义。不久,受到窦建德的攻击,李绩被 俘,又逃出来回到京师,跟随太宗征讨王世充、窦建德,把他们打败。贞观元年, 李绩被任命为并州都督,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大家都说他称职,突厥对他十分畏 惧。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隋炀帝不懂得精选贤良、镇抚边境,只去远筑长 城,派大批将士屯驻,来防范突厥,见识糊涂,竟到了这种地步。我如今委任李 绩镇守并州,就使得突厥畏威远逃,边塞城垣安宁,岂不胜过几千里的长城吗?” 后来并州改设大都督府,又任命李绩为长史,加封到英国公。他在并州镇守了 16 年,召回任命为兵部尚书,兼知政事。李绩有次突然重病,验方上说用胡须 烧的灰可以治好,太宗亲自剪下自己的胡须给他和药。李绩叩头出血,哭着谢恩。 太宗说:“我这是为社稷打算,不用感谢。”贞观十七年,高宗还在东宫时,调任 李绩为太子詹事,追加特进的待遇,仍担任知政事。太宗又曾设宴,宴席上,太
宗回头对李绩说:“我想托付年幼的太子,考虑下来没有再比你合适的人选。你 过去能不忘李密,如今怎么会做对不起我的事情!”李绩擦着眼泪回话,把自己 的手指咬出血来。不一会李绩喝得大醉,太宗把御服盖在他身上。他就是这样地 被委任信用。李绩每次行军作战,用兵筹划,临敌应变,都能做得很确当。从贞 观以来,李绩奉令讨伐突厥颉利可汘和薛延陀、髙丽等,都把他们打得大败而逃。 太宗曾说:“李靖、李绩二人,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比得 上啊!”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2分) 10.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7分) 题龙阳县青草湖①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 “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泂庭湖”②湘君:尧的女 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请具体说明。(4分) 答案:(1)本诗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想象奇特,如开头一句用一“老”字, 赋予洞庭湖的水波以人的情感,由眼前的水波联想到人生易老,并想象到美丽的 湘君竟一夜间愁成了满头白发。后两句用了夸张的手法,醉酒后仿佛觉得自己不 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自己所做的梦,也有了体积压在船上, 也压在星河之上。所以有太白遗风。(本题从表达技巧方面答题,答出夸张拟人 手法和丰富的想象联想得1分,具体展开,首句“老”字分析1分,次句想象湘 君愁白了头1分,三四句醉后想象畅游银河1分。) (2)诗的前半部写景萧瑟,后半部记梦美好,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答案:(2)不矛盾。写对美好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 意与失望。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乳交 融的。(表明态度1分,反面衬托1分,最后表述1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①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李白《蜀道难》 ②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③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④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寡人之于国也》 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贾谊《过秦论》
5 宗回头对李绩说:“我想托付年幼的太子,考虑下来没有再比你合适的人选。你 过去能不忘李密,如今怎么会做对不起我的事情!”李绩擦着眼泪回话,把自己 的手指咬出血来。不一会李绩喝得大醉,太宗把御服盖在他身上。他就是这样地 被委任信用。李绩每次行军作战,用兵筹划,临敌应变,都能做得很确当。从贞 观以来,李绩奉令讨伐突厥颉利可汗和薛延陀、高丽等,都把他们打得大败而逃。 太宗曾说:“李靖、李绩二人,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比得 上啊!”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2分) 10.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7分) 题龙阳县青草湖①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 “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②湘君:尧的女 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请具体说明。(4 分) 答案:(l)本诗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想象奇特,如开头一句用一“老”字, 赋予洞庭湖的水波以人的情感,由眼前的水波联想到人生易老,并想象到美丽的 湘君竟一夜间愁成了满头白发。后两句用了夸张的手法,醉酒后仿佛觉得自己不 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自己所做的梦,也有了体积压在船上, 也压在星河之上。所以有太白遗风。(本题从表达技巧方面答题,答出夸张拟人 手法和丰富的想象联想得 1 分,具体展开,首句“老”字分析 1 分,次句想象湘 君愁白了头 1 分,三四句醉后想象畅游银河 1 分。) (2)诗的前半部写景萧瑟,后半部记梦美好,是否矛盾?为什么?(3 分) 答案:(2)不矛盾。写对美好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 意与失望。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乳交 融的。(表明态度 1 分,反面衬托 1 分,最后表述 1 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①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②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③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④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寡人之于国也》 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贾谊《过秦论》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选择题6分;简答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 体、政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 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一一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 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 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这 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 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微博关于突发 事件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 甚至可以不到1分钟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 体 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 位。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 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 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 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 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 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 置权。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 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2011年1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某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开通10余天, 粉丝数量达到16万多人,有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 截至3月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6个,目前他们已被解救 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 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目前,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 面。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査报告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 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兴趣的名人等。由 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 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透视中国的“微博热”,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 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 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 (摘自《现代传播》2011年第4期) 12.下列有关微博“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的说法,不正确的 项是 A.微博的兴起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众变为信息的传播者。 B.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易抢得报道先机。 C.微博可以一种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D.微博具有强大的直接发掘议题的能力并引领着公共舆论的走向。 答案 6
6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选择题6分;简答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 体、政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 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 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 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这 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 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微博关于突发 事件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 甚至可以不到 1 分钟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 体。 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 位。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 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 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 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 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 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 置权。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 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2011 年 1 月 26 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某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开通 10 余天, 粉丝数量达到16万多人,有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 截至 3 月 8 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 6 个,目前他们已被解救。 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 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目前, 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 面。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示, 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 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兴趣的名人等。由 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 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透视中国的“微博热”,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 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 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 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 (摘自《现代传播》2011 年第 4 期) 12.下列有关微博“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A.微博的兴起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众变为信息的传播者。 B.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易抢得报道先机。 C.微博可以一种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D.微博具有强大的直接发掘议题的能力并引领着公共舆论的走向。 答案 D
【解析】“并引领着公共舆论的走向”错。文章谈到国内新的舆论机制时说:“微 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共同掀起舆 论高潮。”故应是微博对公共舆论有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引领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 A.微博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杈威地位形成挑战,独特的优势使受众不再是信息传 播的终端。 B.“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事件说明,微博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且对社会 有所改变。 C.微博成为了公众新的生活方式,它促进了社会的交往,对社会关系的总和进 行了重塑。 D.微博信息形式、传播方式决定了其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它成了生活中不可或 缺的部分。 答案C A“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错,为外加信息;“受众不再是信息 传播的终端”也错,有违事实。 B“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错,不合文意。根据文意,应是微博的出现引起社 会形成新的舆论机制,而不是“微博”本身 D“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错,不能必然地推断 14.综观全文,“微力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你如何看待“微博热”这一现 象?(6分) 答 答案要点: ()①微博主要给传统媒体在媒介传播方式和新闻传播主体两方面带来了改变。②微博具 有强大的设置议题的能力,影响公共舆论。③微博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了影响。等等 (3分) (2)示例:要辨证地看待“微博热”。微博优势,在于其简明性、便捷性、时效性、草 根性。一些“自媒体人”自发担负起与外界沟通联系的任务。另外,微博所构建的网络舆论 平台方便了网络问政,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产生重要影响。但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微 博对于传统的纸质阅读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再加上微博的“自由”的精神,事实上,无法保 证每个博客所发的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3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超重 肖复兴 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 似地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 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 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7 【解析】“并引领着公共舆论的走向”错。文章谈到国内新的舆论机制时说:“微 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共同掀起舆 论高潮。”故应是微博对公共舆论有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引领。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 ) A.微博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独特的优势使受众不再是信息传 播的终端。 B.“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事件说明,微博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且对社会 有所改变。 C.微博成为了公众新的生活方式,它促进了社会的交往,对社会关系的总和进 行了重塑。 D.微博信息形式、传播方式决定了其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它成了生活中不可或 缺的部分。 答案 C A“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错,为外加信息;“受众不再是信息 传播的终端”也错,有违事实。 B“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错,不合文意。根据文意,应是微博的出现引起社 会形成新的舆论机制,而不是“微博”本身。 D“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错,不能必然地推断。 14.综观全文,“微力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你如何看待“微博热”这一现 象?(6 分) 答: 答案要点: ⑴①微博主要给传统媒体在媒介传播方式和新闻传播主体两方面带来了改变。②微博具 有强大的设置议题的能力,影响公共舆论。③微博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了影响。等等。 (3 分) ⑵示例:要辨证地看待“微博热”。微博优势,在于其简明性、便捷性、时效性、草 根性。一些“自媒体人”自发担负起与外界沟通联系的任务。另外,微博所构建的网络舆论 平台方便了网络问政,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产生重要影响。但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微 博对于传统的纸质阅读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再加上微博的“自由”的精神,事实上,无法保 证每个博客所发的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3 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超 重 肖复兴 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 似地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 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 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 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 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 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 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 蔻,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 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 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 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10公斤!” 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有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 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 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 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嚷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 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嚷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 “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 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 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噘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 说:“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 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 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 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 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地摊了一地。 这里,我身旁另一侧,又有一个女孩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和 那个男孩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父 亲和刚才这位母亲一样,立刻蹲下身子,替女儿打开行李箱,我一看,箱子里几 乎全是吃的东西,而且全是麻辣食品,不用说,来自四川。左翻翻,右翻翻,父 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女儿站在那里,用手扇着风,摸着脸上的汗,说着:“这 都是我想带的呀!”这让父亲为难了,倒是母亲在旁边发话了;“把那些腊肠都拿 出来吧,那玩意占分量。”父亲拿出了好几袋腊肠,又拿出好几管牙膏、一大罐 营养品和几件棉衣,再盖箱子的时候,鼓囊囊的箱子瘪下去一大块。女儿风摆柳 枝般推着车走了,我悄悄地问母亲这是去哪儿,她说是去法国读书。 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 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 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选自《中国年度微型小说》) 15、第一段的场面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8 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 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 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 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 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 蔻,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 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 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 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10 公斤!” 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有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 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 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 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嚷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 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嚷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 “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 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 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噘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 说:“10 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 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 “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 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 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地摊了一地。 这里,我身旁另一侧,又有一个女孩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和 那个男孩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父 亲和刚才这位母亲一样,立刻蹲下身子,替女儿打开行李箱,我一看,箱子里几 乎全是吃的东西,而且全是麻辣食品,不用说,来自四川。左翻翻,右翻翻,父 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女儿站在那里,用手扇着风,摸着脸上的汗,说着:“这 都是我想带的呀!”这让父亲为难了,倒是母亲在旁边发话了;“把那些腊肠都拿 出来吧,那玩意占分量。”父亲拿出了好几袋腊肠,又拿出好几管牙膏、一大罐 营养品和几件棉衣,再盖箱子的时候,鼓囊囊的箱子瘪下去一大块。女儿风摆柳 枝般推着车走了,我悄悄地问母亲这是去哪儿,她说是去法国读书。 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 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 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选自《中国年度微型小说》) 15、第一段的场面描写有什么作用?(4 分)
答案要点:内容上:①交代故事发生背景及时间地点。②烘托紧张热闹而又温 馨的气氛,便于与下文子女的冷漠形成对比。③暗示主题。强调出国航班多、出 国学生多、行李箱大、送行父母多,实际上在暗示事件具有社会普遍性 结构上:为下文写行李超重铺垫。 16、小说中的儿子和女儿见了父母都是“气哼哼的”,其原因一样吗?试简单说 明。第6段写的是与前文相同的事情,这样写重复吗?为什么?(4分) 答案要点:①原因是一样的。都是因行李超重带来麻烦而把怨气撒在家长身 上,是对长辈的爱的不理解(缺乏感受),是自私的表现。 ②这样写看似重复,实际上是作者有意为之。这样写可以突出表明独生子女 不理解父母是一种普遍现象,使小说揭示的主题更具普遍意义。 17、小说以“超重”为题,请探究以此为题目的好处。(6分) 答案要点: ①是小说的线索。通过它将机场上的母子、父女的活动联系起来,构成情节。 ②概括了小说的内容。它既指所带行李超重,又指父母期待超重、情感超重 ③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它反映了有些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这种溺爱与子女对 父母的冷漠、埋怨形成鲜明对比,对父母和子女有双重警示意义 18、假如你是知心的大小伙子或麻辣女儿,你会乖巧地怎么说怎样做?有人说: 做父母难,做儿女也不易。对此你怎么看?(8分) 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1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枯枝与鲜花 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 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 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风中轻轻 摇曳着。 当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缠绕着刚 刚绽开的牵牛花。枯树,把它的身躯借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藤,而牵牛花,也 便把鲜艳的花簪上了枯树的头顶。于是它们便复活了,和谐地美丽地生活在一起, 使你猛然间感到他们原本就是浑然一起的。 枯树哟,你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坚硬支持了它,所以你也得到了美。 柔藤哟,你不厌弃那长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装点着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发 挥 我看过一些枯枝傲然地挺立着,身上落满了肮脏的鸟粪,脚下卷过萧条的风。 我也看过一些牵牛花,找不到支撑,委弃在地上,被荒草吞没。 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 19、文章中枯枝与鲜花“和谐美丽地生活在一起”让你想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 际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9 答案要点:内容上:①交代故事发生背景及时间地点。②烘托紧张热闹而又温 馨的气氛,便于与下文子女的冷漠形成对比。③暗示主题。强调出国航班多、出 国学生多、行李箱大、送行父母多,实际上在暗示事件具有社会普遍性。 结构上:为下文写行李超重铺垫。 16、小说中的儿子和女儿见了父母都是“气哼哼的”,其原因一样吗?试简单说 明。第 6 段写的是与前文相同的事情,这样写重复吗?为什么?(4 分) 答案要点:①原因是一样的。都是因行李超重带来麻烦而把怨气撒在家长身 上,是对长辈的爱的不理解(缺乏感受),是自私的表现。 ②这样写看似重复,实际上是作者有意为之。这样写可以突出表明独生子女 不理解父母是一种普遍现象,使小说揭示的主题更具普遍意义。 17、小说以“超重”为题,请探究以此为题目的好处。(6 分) 答案要点: ①是小说的线索。通过它将机场上的母子、父女的活动联系起来,构成情节。 ②概括了小说的内容。它既指所带行李超重,又指父母期待超重、情感超重; ③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它反映了有些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这种溺爱与子女对 父母的冷漠、埋怨形成鲜明对比,对父母和子女有双重警示意义。 18、假如你是知心的大小伙子或麻辣女儿,你会乖巧地怎么说怎样做?有人说: 做父母难,做儿女也不易。对此你怎么看?(8 分) 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1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枯枝与鲜花 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 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 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风中轻轻 摇曳着。 当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缠绕着刚 刚绽开的牵牛花。枯树,把它的身躯借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藤,而牵牛花,也 便把鲜艳的花簪上了枯树的头顶。于是它们便复活了,和谐地美丽地生活在一起, 使你猛然间感到他们原本就是浑然一起的。 枯树哟,你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坚硬支持了它,所以你也得到了美。 柔藤哟,你不厌弃那长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装点着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发 挥。 我看过一些枯枝傲然地挺立着,身上落满了肮脏的鸟粪,脚下卷过萧条的风。 我也看过一些牵牛花,找不到支撑,委弃在地上,被荒草吞没。 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 19、文章中枯枝与鲜花“和谐美丽地生活在一起”让你想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 际写一段 200 字左右的文字
答案要点提示:枯树以坚硬支持了柔藤,也得到了美;柔藤以活力装点着枯 树,也发挥了美。人生只有彼此依赖、宽容、帮助、合作,才能超越自我,充分 实现生命的价值。(从原文出发,合理即可)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根据上述文字,联系现实谈谈你对修身的看法。200字左右。 答案要点提示:上段文字叙说了孔子关于修养自身的方法、目标、意义 在构建和谐社会、强调提高人道德素质的今天,重温这样的文字具有很强的现实 意义。 智、仁、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个人要达到这个美德境界,首先要从好 学、力行、知耻这些浅近的事情入手。从某种意义讲,一个人能做到“知耻”, 并且“好学”、“力行”,就离高尚不远了。一个人有了羞耻之心,才能临财不贪 临难不屈;才能谦和退让,取含有度。小到个人修养,大至民族气节,知耻都是 良知的先导。 近期,社会上发生的众多缺良知的事情,迫使我们每一个人去反思。我们要 先敢于面对现实,敢于面对我们的不足。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足够的勇气面对一切 将发生的事情,“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也就是说人不可以没有耻 辱感,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是很难的 个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会觉得羞耻,能够有勇气改正,那还为时未晚。【也可以 从强调“好学”“力行”入手,联系实际谈看法】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老师在一片杂草地上给学生上毕业前的最后一课。他说,现在我想知道的 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 的老师,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弟子们开口了,“老师,只要 有铲子就够了。”“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等弟子们都讲完了,老师站了起来, 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办法去除掉一片杂草,没除掉 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 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坐下,等待老师到来,可 是老师始终没有来。 请全面理解材料,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
10 答案要点提示:枯树以坚硬支持了柔藤,也得到了美;柔藤以活力装点着枯 树,也发挥了美。人生只有彼此依赖、宽容、帮助、合作,才能超越自我,充分 实现生命的价值。(从原文出发,合理即可)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根据上述文字,联系现实谈谈你对修身的看法。200字左右。 --------------------------------------------------------------- 答案要点提示:上段文字叙说了孔子关于修养自身的方法、目标、意义。 在构建和谐社会、强调提高人道德素质的今天,重温这样的文字具有很强的现实 意义。 智、仁、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个人要达到这个美德境界,首先要从好 学、力行、知耻这些浅近的事情入手。从某种意义讲,一个人能做到“知耻”, 并且“好学”、“力行”,就离高尚不远了。一个人有了羞耻之心,才能临财不贪, 临难不屈;才能谦和退让,取含有度。小到个人修养,大至民族气节,知耻都是 良知的先导。 近期,社会上发生的众多缺良知的事情,迫使我们每一个人去反思。我们要 先敢于面对现实,敢于面对我们的不足。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足够的勇气面对一切 将发生的事情,“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也就是说人不可以没有耻 辱感,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是很难的。 一个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会觉得羞耻,能够有勇气改正,那还为时未晚。【也可以 从强调“好学”“力行”入手,联系实际谈看法】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老师在一片杂草地上给学生上毕业前的最后一课。他说,现在我想知道的 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 的老师,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弟子们开口了,“老师,只要 有铲子就够了。”“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老师站了起来, 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办法去除掉一片杂草,没除掉 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 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坐下,等待老师到来,可 是老师始终没有来。 请全面理解材料,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