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共6页,22道小题。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生活智慧在中国传统中的具体体现,“家本位”文化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 的作用。中国既没有西方那种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也不用“上帝造人”解释人的本源,所以 对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这类“终极关怀”的问题,中国人就以家族制 度为基础的“家本位”文化来回应。 林语堂曾指出:“使种族稳定的文化因素之一首先是中国的家族制度。这种制度有明确 的定义和优良的组织系统,使得人们不可能忘记自己的宗系。这种不朽的社会组织形式,被 中国人视为珍宝,比任何其他世俗的财产都宝贵,甚至含有一种宗教的意味。向祖先表示崇 拜的各种礼仪,更加增强了它的宗教色彩。对这套东西的意识也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人的 心灵之中。”就终极关怀而言,家族已起到应有的作用,但以往的中国家族研究告诉我们, 家族还有保障族人生存和在族内扶贫济困的作用,以解决族人的生存问题。若有能力,它也 会兴办家族的学堂,解决族人的受教育和发展问题。从加强凝聚力从而保障其发挥作为社会 组织的作用来说,以族人间天然的血缘联系组织起来的家族显然是成本最低的,这使家族成 为农耕社会的相对封闭的乡村社区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使家族成为族人在建立自己关系 网以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构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时的首选。显然,作为一个属于“私” 领域的社会组织,家族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能满足个人的根本需求,而且从中获得资 源时成本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亲情的环境来满足个人对情感的需要,这是 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无法比拟的。 自西周以“敬天法祖”理念创立宗法制度,将祭祀权与继承权结合在一起,创建了诸侯 臣服天子的大一统帝国以来,家族经历了由贵族化向平民化的转变,成为中国城乡社会生活 不可或缺的组织,特别是在明清两代,家族成为中国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但自清末以来 中国农村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宗族制受到强烈冲击。由于士绅阶层的衰落和劳动力的流 动,家族及其所属家庭与中央政权的联系被削弱,从而增加了当时中国社会结构的不稳固性 精英向大城市的流动削弱了家族的基础,使家族不能承担原有的社会功能。另外,国家政权 建设的推进和越来越多的在农村地区立足的新型社会组织也在不断削弱原本属于家族的权 势,最终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农村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宗族制全面走向衰落。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导致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家族 与宗法制度又一次发生重大变化。不过,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家族观念与家族活动并没有随 着这样巨大的社会与政治变迁而简单消失,而是以其自身的种种特质卷入新的社会与政治形 态。家族或宗族的深厚基础在于,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它形成于以血缘为基础的先赋的社会 关系。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中的政治意识形态开始淡化,基层政权在农村的组织作用有 所削弱,在不少地方的农村中出现家族组织公开恢复活动或重建的现象。这是因为,以血缘 关系为主的家族关系网络在中国社会一直存在 (摘编自王善华、孙飞宇《“社会底蕴”:田野经验与思考》)
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共 6 页,22 道小题。时量 12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作为生活智慧在中国传统中的具体体现,“家本位”文化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 的作用。中国既没有西方那种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也不用“上帝造人”解释人的本源,所以, 对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这类“终极关怀”的问题,中国人就以家族制 度为基础的“家本位”文化来回应。 林语堂曾指出:“使种族稳定的文化因素之一首先是中国的家族制度。这种制度有明确 的定义和优良的组织系统,使得人们不可能忘记自己的宗系。这种不朽的社会组织形式,被 中国人视为珍宝,比任何其他世俗的财产都宝贵,甚至含有一种宗教的意味。向祖先表示崇 拜的各种礼仪,更加增强了它的宗教色彩。对这套东西的意识也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人的 心灵之中。”就终极关怀而言,家族已起到应有的作用,但以往的中国家族研究告诉我们, 家族还有保障族人生存和在族内扶贫济困的作用,以解决族人的生存问题。若有能力,它也 会兴办家族的学堂,解决族人的受教育和发展问题。从加强凝聚力从而保障其发挥作为社会 组织的作用来说,以族人间天然的血缘联系组织起来的家族显然是成本最低的,这使家族成 为农耕社会的相对封闭的乡村社区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使家族成为族人在建立自己关系 网以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构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时的首选。显然,作为一个属于“私” 领域的社会组织,家族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能满足个人的根本需求,而且从中获得资 源时成本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亲情的环境来满足个人对情感的需要,这是 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无法比拟的。 自西周以“敬天法祖”理念创立宗法制度,将祭祀权与继承权结合在一起,创建了诸侯 臣服天子的大一统帝国以来,家族经历了由贵族化向平民化的转变,成为中国城乡社会生活 不可或缺的组织,特别是在明清两代,家族成为中国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但自清末以来, 中国农村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宗族制受到强烈冲击。由于士绅阶层的衰落和劳动力的流 动,家族及其所属家庭与中央政权的联系被削弱,从而增加了当时中国社会结构的不稳固性。 精英向大城市的流动削弱了家族的基础,使家族不能承担原有的社会功能。另外,国家政权 建设的推进和越来越多的在农村地区立足的新型社会组织也在不断削弱原本属于家族的权 势,最终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农村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宗族制全面走向衰落。 1949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导致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家族 与宗法制度又一次发生重大变化。不过,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家族观念与家族活动并没有随 着这样巨大的社会与政治变迁而简单消失,而是以其自身的种种特质卷入新的社会与政治形 态。家族或宗族的深厚基础在于,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它形成于以血缘为基础的先赋的社会 关系。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农村中的政治意识形态开始淡化,基层政权在农村的组织作用有 所削弱,在不少地方的农村中出现家族组织公开恢复活动或重建的现象。这是因为,以血缘 关系为主的家族关系网络在中国社会一直存在。 (摘编自王善华、孙飞宇《“社会底蕴”:田野经验与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家族制度有明确的定义和优秀的组织系统,是一种不朽的社会组织形式,被中国 人视为宝贵的财富 B.向祖先表示崇拜的各种礼仪,给“家本位”文化涂上了宗教色彩,从而使其含有一种宗 教的意味 C.家族既可以保障族人的生存,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族人的发展问题。 D.家族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能满足个人的根本需求,而且个人从家族中获得资源时 成本相对较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自西周以来,家族经历了由贵族化向平民化的转变,成为中国城乡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 的组织 B.自清末以来,由于士绅阶层的衰落和精英向大城市流动,“家本位”文化再也无法承担 回应“终极关怀”问题的功能。 C.20世纪中叶,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家族与守法制度又一次发生了重大变化 D.20世纪80年代,不少地方的农村中出现家族组织公开恢复活动或重建的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本位”文化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是不朽的,没有任何其他社 会组织能够替代或者削弱家族的作用。 B.其他社会组织也有可能使个人从中获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物质或情感上的帮助, 但却无法提供像家族那样的亲情环境。 C.在中国传统社会,儒教道教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回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 要到哪里去”这类“终极关怀”问题的是“家本位”文化。 D.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家族关系网络在中国社会一直存在,这意味着家族文化并未消失 二、文言文阅读(14分。选择题8分,每小题2分;翻译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4-8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 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椹之。未至身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 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 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 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 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 报太子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家族制度有明确的定义和优秀的组织系统,是一种不朽的社会组织形式,被中国 人视为宝贵的财富。 B.向祖先表示崇拜的各种礼仪,给“家本位”文化涂上了宗教色彩,从而使其含有一种宗 教的意味。 C.家族既可以保障族人的生存,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族人的发展问题。 D.家族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能满足个人的根本需求,而且个人从家族中获得资源时 成本相对较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自西周以来,家族经历了由贵族化向平民化的转变,成为中国城乡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 的组织。 B.自清末以来,由于士绅阶层的衰落和精英向大城市流动,“家本位”文化再也无法承担 回应“终极关怀”问题的功能。 C.20 世纪中叶,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家族与守法制度又一次发生了重大变化。 D.20 世纪 80 年代,不少地方的农村中出现家族组织公开恢复活动或重建的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本位”文化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是不朽的,没有任何其他社 会组织能够替代或者削弱家族的作用。 B.其他社会组织也有可能使个人从中获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物质或情感上的帮助, 但却无法提供像家族那样的亲情环境。 C.在中国传统社会,儒教道教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回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 要到哪里去”这类“终极关怀”问题的是“家本位”文化。 D.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家族关系网络在中国社会一直存在,这意味着家族文化并未消失。 二、文言文阅读(14 分。选择题 8 分,每小题 2 分;翻译题 6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 4-8 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 使 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 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 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 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 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 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4、下面划线词解释正确的是() A、秦王还柱而走同“环”,绕着 B、愿大王少假借之宽恕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着 D、轲自知事不就成功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秦王还柱而走 今行而无信 群臣怪之 太子迟之 C、图穷而匕首见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使毕使于前 使使以闻大王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左右乃曰 B、诸郎中执兵 C、愿大王少假借之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7、根据选文内容,下列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虑事周密。用重金贿赂蒙嘉,为蒙蔽秦王顺利实施刺杀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 B、忠义赤诚。荆轲希望生擒秦王,以便谋求秦燕长久和平,来酬谢太子 C、不畏强暴。荆轲在被秦王八创以后,依然能发出笑声,并且箕踞而骂,尽显其对秦王的 傲慢轻视之态。 D、镇定从容。秦武阳在秦廷露出恐惧神色,引起秦国君臣的疑心,所幸荆轲机智化解, 8、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10分) 9、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每空1分,共6分) (1)怅寥廓, 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戴望舒《雨巷》) (3)满载一船星辉, 但我不能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 (4)易水送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 。(《战国策·荆轲刺秦 王》)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4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作者在此诗中描绘 的意境,这种意境表现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4、下面划线词解释正确的是( ) A、秦王还柱而走 同“环”,绕着 B、愿大王少假借之 宽恕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提着 D、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秦王还柱而.走 今行而.无信 B、群臣怪.之 太子迟.之 C、图穷而匕首见.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使毕使.于前 使使.以闻大王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左右..乃曰 B、诸郎中..执兵 C、愿大王少假借..之 D、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7、根据选文内容,下列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 、虑事周密。用重金贿赂蒙嘉,为蒙蔽秦王顺利实施刺杀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 B 、忠义赤诚。荆轲希望生擒秦王,以便谋求秦燕长久和平,来酬谢太子。 C、不畏强暴。荆轲在被秦王八创以后,依然能发出笑声,并且箕踞而骂,尽显其对秦王的 傲慢轻视之态。 D、镇定从容。秦武阳在秦廷露出恐惧神色,引起秦国君臣的疑心,所幸荆轲机智化解。 8、翻译下面句子。(6 分) (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三、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10 分) 9、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每空 1 分,共 6 分) (1)怅寥廓,__________,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戴望舒《雨巷》) (3)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但我不能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 (4)易水送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国策·荆轲刺秦 王》)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4 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作者在此诗中描绘了 的意境,这种意境表现
了诗人 的情怀。 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走出沙漠 沈宏 他们四人的眼睛都闪着凶光,并且又死死盯住那把挂在我胸前的水壶。而我的手始终紧 紧攫住水壶带子,生怕一放松就会被他们夺去。在这死一般沉寂的沙漠上,我们对峙着。这 样的对峙,今天中午已经发生过了。望着他们焦黄的面庞与千裂的嘴唇,我也曾产生过一种 绝望,真想把水壶给他们,然后就……可我不能这样做! 半个月前,我们跟随肇教授沿着丝绸之路进行风俗民情考察。可是在七夭前,谁也不知 道怎么会迷了路,继而叉走进了眼前这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炎热的沙漠消耗了我们每个 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最可怕的是干渴。谁都知道,在沙漠上没有水,就等于死亡, 迷路前,我们每人都有一壶水:迷路后,为了节省水,肇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 分配。可昨天夜里,肇教授死了,临死前,他把挂在脖子上的最后一个水壶给我说:“你们 走出沙漠全靠它了,不到万不得已时,千万……千万别动它.坚持着,一定要走出沙漠。” 这会儿他们仍死死盯着我胸前的水壶。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这片沙漠,而这水壶是我们的支柱.所以,不到紧要关头,我 是决不会取下这水壶的,可万一他们要动手呢?看到他们绝望的神色,我心里很害怕,我强 作镇静地问道:“你们……” “少啰嗦!”满脸络腮胡子的孟海不耐烦地打断我,“快把水壶给我们。”说着一步一步向 我逼近。他身后的三个人也跟了上来 完了!水壶一旦让他们夺去,我会…我不敢想像那即将发生的一幕。突然,我跪了下 来,“求求你们不要这样!你们想想教授临死前的话吧.” 他们停住了,一个个垂下脑袋 我继续说:“目前我们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沙漠,而眼下我们就剩下这壶水了, 所以不到紧要关头还是别动它,现在离黄昏还有两个多小时,乘大家体力还行,快走吧。相 信我,到了黄昏,我一定把水分给大家。” 大伙又慢慢朝前艰难地行走。这一天总算又过去了,可黄昏很快会来临,过了黄昏还有 深夜,还有明天,到时……唉,听天由命吧 茫茫无际的沙漠简直就傈如来佛的手掌,任你怎么走也走不出,当我们又爬上一个沙丘 时,已是傍晚了 走在前面的孟海停了下来,又慢慢地转过身 天边的夕阳渐渐地铺展开来,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那景色是何等壮观!夕阳下的 我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就像要展开一场生死的决斗。我想此时己无路可走,还是把水 壶给他们。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就在我要摘下水壶时,只听郁平叫道:“你们快听 好像有声音!” 大伙赶紧趴下,凝神静听,从而判断出声音是从左边的一个沙丘后传来的,颇似流水声。 我马上跃起:“那边可能有绿洲,快跑!
了诗人 的情怀。 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1-14 题。 走出沙漠 沈宏 他们四人的眼睛都闪着凶光,并且又死死盯住那把挂在我胸前的水壶。而我的手始终紧 紧攫住水壶带子,生怕一放松就会被他们夺去。在这死一般沉寂的沙漠上,我们对峙着。这 样的对峙,今天中午已经发生过了。望着他们焦黄的面庞与千裂的嘴唇,我也曾产生过一种 绝望,真想把水壶给他们,然后就……可我不能这样做! 半个月前,我们跟随肇教授沿着丝绸之路进行风俗民情考察。可是在七夭前,谁也不知 道怎么会迷了路,继而叉走进了眼前这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炎热的沙漠消耗了我们每个 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最可怕的是干渴。谁都知道,在沙漠上没有水,就等于死亡, 迷路前,我们每人都有一壶水:迷路后,为了节省水,肇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 分配。可昨天夜里,肇教授死了,临死前,他把挂在脖子上的最后一个水壶给我说:“你们 走出沙漠全靠它了,不到万不得已时,千万……千万别动它.坚持着,一定要走出沙漠。” 这会儿他们仍死死盯着我胸前的水壶。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这片沙漠,而这水壶是我们的支柱.所以,不到紧要关头,我 是决不会取下这水壶的,可万一他们要动手呢?看到他们绝望的神色,我心里很害怕,我强 作镇静地问道:“你们……” “少啰嗦!”满脸络腮胡子的孟海不耐烦地打断我,“快把水壶给我们。”说着一步一步向 我逼近。他身后的三个人也跟了上来。 完了!水壶一旦让他们夺去,我会……我不敢想像那即将发生的一幕。突然,我跪了下 来,“求求你们不要这样!你们想想教授临死前的话吧.” 他们停住了,一个个垂下脑袋。 我继续说:“目前我们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沙漠,而眼下我们就剩下这壶水了, 所以不到紧要关头还是别动它,现在离黄昏还有两个多小时,乘大家体力还行,快走吧。相 信我,到了黄昏,我一定把水分给大家。” 大伙又慢慢朝前艰难地行走。这一天总算又过去了,可黄昏很快会来临,过了黄昏还有 深夜,还有明天,到时……唉,听天由命吧。 茫茫无际的沙漠简直就傈如来佛的手掌,任你怎么走也走不出,当我们又爬上一个沙丘 时,已是傍晚了。 走在前面的孟海停了下来,又慢慢地转过身。 天边的夕阳渐渐地铺展开来,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那景色是何等壮观!夕阳下的 我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就像要展开一场生死的决斗。我想此时已无路可走,还是把水 壶给他们。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就在我要摘下水壶时,只听郁平叫道:“你们快听, 好像有声音!” 大伙赶紧趴下,凝神静听,从而判断出声音是从左边的一个沙丘后传来的,颇似流水声。 我马上跃起:“那边可能有绿洲,快跑!
果然,左边那高高的沙丘下出现一个绿洲。大家发疯似地涌向湖边… 夕阳西沉,湖对岸那一片绿色的树林生机勃勃,湖边开满了种种芬芳的野花。孟海他们 躺在花从中,脸上浮现出满足的微笑。也许这时他们已忘掉了还挂在我胸前的那个水壶。可 我心里却非常难受,我把他们叫起来:“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一件事。为什么我一再不让你们 喝这壶水呢?其实里面根本没有水,只是一壶沙。”我把胸前的水壶摘下来,拧开盖。霎时, 那黄澄澄的细沙流了出来。 大伙都惊住了。 我看了他们一眼,沉重地说:“从昨天上午开始,我们已经没有水了。可教授没把真相 告诉我们。他怕我们绝望,所以在胸前挂了一个水壶,让我们以为还有水。为了不让我们看 出是空的,他偷偷地灌上一壶沙。事后,教授知道自己不行了,因为他已好几天不进水了, 他把自己的一份水都给了我们。教授把事情告诉我并又嘱咐,千万别让大家知道这水壶的真 相。它将支撑着我们走出沙漠。万一我不行了,你就接替下去……” 我再也说不下去了。孟海他们已泣不成声。当大家回头望着身后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长路 时,才明白是怎样走出了沙漠…… (选自《微型小说梢品赏析》,有改动) 请分析文章第四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12、联系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13、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肇教授的形象特点。(4分) 14、大家走出沙漠困境的经历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3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与表达(16分。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20题3分;21题3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彷徨(pong) 漫溯(si 凌侮(wu) 浪遏飞舟(e) B、寥廓(kuo) 叱骂(chi) 箕踞〔i) 卒起不意(zu) C、勤力() 创伤( chuang 拜谒(ye) 夜缒而出(zhui) D、骨髓(sui) 淬火(cui) 变徵(zhi)拊心(f)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惆怅 幅射 摄相机 素不相识 寒暄 镇静剂 蹴而就 C、嘶鸣 斑驳 水龙头 目不遐接 D、谛造 笼罩 葡萄藤 无济于事 17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B、《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西汉刘向整理编辑,本 书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果然,左边那高高的沙丘下出现一个绿洲。大家发疯似地涌向湖边…… 夕阳西沉,湖对岸那一片绿色的树林生机勃勃,湖边开满了种种芬芳的野花。孟海他们 躺在花从中,脸上浮现出满足的微笑。也许这时他们已忘掉了还挂在我胸前的那个水壶。可 我心里却非常难受,我把他们叫起来:“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一件事。为什么我一再不让你们 喝这壶水呢?其实里面根本没有水,只是一壶沙。”我把胸前的水壶摘下来,拧开盖。霎时, 那黄澄澄的细沙流了出来。 大伙都惊住了。 我看了他们一眼,沉重地说:“从昨天上午开始,我们已经没有水了。可教授没把真相 告诉我们。他怕我们绝望,所以在胸前挂了一个水壶,让我们以为还有水。为了不让我们看 出是空的,他偷偷地灌上一壶沙。事后,教授知道自己不行了,因为他已好几天不进水了, 他把自己的一份水都给了我们。教授把事情告诉我并又嘱咐,千万别让大家知道这水壶的真 相。它将支撑着我们走出沙漠。万一我不行了,你就接替下去……” 我再也说不下去了。孟海他们已泣不成声。当大家回头望着身后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长路 时,才明白是怎样走出了沙漠…… (选自《微型小说梢品赏析》,有改动) 11、请分析文章第四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 分) 12、联系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3 分) 13、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肇教授的形象特点。(4 分) 14、大家走出沙漠困境的经历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3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与表达(16 分。选择题 10 分,每小题 2 分;20 题 3 分;21 题 3 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彷.徨(páng) 漫溯. (sù) 凌侮.(wǔ) 浪遏.飞舟(è) B、 寥廓.(kuò) 叱.骂(chì) 箕踞..(jī) 卒.起不意(zú) C、 勠.力(lù) 创.伤(chuàng) 拜谒.(yè) 夜缒.而出(zhuì) D、 骨髓.(suí) 淬火(cuì) 变徵.(zhǐ) 拊.心(fǔ)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惆怅 幅射 摄相机 素不相识 B、 寒暄 泄漏 镇静剂 一蹴而就 C、 嘶鸣 斑驳 水龙头 目不遐接 D、谛造 笼罩 葡萄藤 无济于事 17.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 ...的一项是( ) A、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B、《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西汉刘向整理编辑,本 书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皇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间的历史, 鲁迅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徴七音,变徴是徴音的变调,声调悲 18.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由于礼仪的制度化,使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 伦理色彩 B、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即便不能拥有舒适的书房、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 的情感 C、文学作品的续写和改编是对原作的二度创作,表达了作者对原作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 技巧的个性化理解。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学生会、团委会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 书香校园”活动。 19.下列填入横线处昀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由于相互间有某种联系,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感悟和联想。看到 流逝的江水, 看到再生的小草 在寂静的山林 面对暴风雨, ①会释放被压抑的情感②会想到时光的一去不返 ③会想到生命力的顽强④会平息烦躁的心情 A、②③①④B、①④②③C、②③④①D、①④③② 20、成语接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字游戏。根据下面提示的成语,完成成语接龙。(3 分) 如沐春风→ 21、仿照下面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3分) 对于究竟什么是“幸福”?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 对留守在家的孩童来说,幸福是与父母通话时一声简单的问候,是父母回家时一个温 暖的怀抱 ② 六、写作(40分) 22.以“告别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④不 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皇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间的历史, 鲁迅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 凉。 18.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由于礼仪的制度化,使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 伦理色彩。 B、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即便不能拥有舒适的书房、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 的情感。 C、文学作品的续写和改编是对原作的二度创作,表达了作者对原作主题、人物形象和艺 术 技巧的个性化理解。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学生会、团委会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 书香校园”活动。 19.下列填入横线处昀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由于相互间有某种联系,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感悟和联想。看到 流逝的江水, ;看到再生的小草, ;在寂静的山林 里, ;面对暴风雨, 。 ①会释放被压抑的情感 ②会想到时光的一去不返 ③会想到生命力的顽强 ④会平息烦躁的心情 A、②③①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 20、成语接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字游戏。根据下面提示的成语,完成成语接龙。(3 分) 如沐春风→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1、仿照下面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3 分) 对于究竟什么是“幸福”?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 对留守在家的孩童来说,幸福是与父母通话时一声简单的问候, 是父母回家时一个温 暖的怀抱; ① ; ② 。 六、写作(40分) 22.以“告别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700 字;④不 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 8、(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假借”,宽恕,原谅。(1分)“使毕使于前”,在您的面前完成使命。(1分),句子 完整1分 希望大王稍稍的宽恕他,让他在您的面前完成使命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所 ·的原因。(1分)“生劫之”,活捉你。(1分) 这件事没有成功的原因,是因为我想要活捉你。 9、(1)问苍茫大地 (2)到了颓圮的泥墙 (3)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4)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0、恬静幽美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意思对即可) 11.(4分)①插叙沙漠中迷路前后的经过,交代故事发生的起因:②交代陷入困境的情况, 为下文对峙白热化以及“我”竭力护壶等情节做铺垫;③引出主要人物,刻画肇教授的老练、 善谋的形象。(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12.(3分)运用比喻,将沙漠比喻为如来佛的手掌,形象的写出沙漠的茫茫无际,突出了 我们内心的无助与无奈。(修辞手法1分,修辞效果1分,内心感受1分) 13.(4分)①机智老练,困境中他集中水统一分配,绝境中他以沙充水,使大家终不放弃, 走出沙漠:②舍己为人,绝境中他以水予人,自己缺水而亡,体现了博大的胸怀。(答出 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14.(3分)考察队员表面上靠以沙充壶的所谓的水走出沙漠,实际上靠这壶“水”激发的 勇气、信念走出困境。他们的经历启示我们:精神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遭遇困境,要坚定 信念,充满希望。(其他观点符合文意的酌情给分) 20.(3分)【答案】风土人情情深似海海阔天空(仅供参考) 21.(3分)对正在校园里的莘莘学子来说,幸福是读到的一本难得的好书,是看到的一 幅美好的人生蓝图 对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人来说,幸福是孩子脸上灿烂的微笑,是他们的咿呀学语、 摆走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15 16 17 18 19 答案 B B C C B D A A B B A C 8、(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假借”,宽恕,原谅。(1 分)“使毕使于前”,在您的面前完成使命。(1 分),句子 完整 1 分。 希望大王稍稍的宽恕他,让他在您的面前完成使命。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所以”,···的原因。(1 分)“生劫之”,活捉你。(1 分) 这件事没有成功的原因,是因为我想要活捉你。 9、(1)问苍茫大地 (2)到了颓圮的泥墙 (3)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4)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0、恬静幽美 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 (意思对即可) 11.(4 分)①插叙沙漠中迷路前后的经过,交代故事发生的起因;②交代陷入困境的情况, 为下文对峙白热化以及“我”竭力护壶等情节做铺垫;③引出主要人物,刻画肇教授的老练、 善谋的形象。(答出一点得 2 分,答出两点得 4 分,意思对即可) 12.(3 分)运用比喻,将沙漠比喻为如来佛的手掌,形象的写出沙漠的茫茫无际,突出了 我们内心的无助与无奈。(修辞手法 1 分,修辞效果 1 分,内心感受 1 分) 13.(4 分)①机智老练,困境中他集中水统一分配,绝境中他以沙充水,使大家终不放弃, 走出沙漠;②舍己为人,绝境中他以水予人,自己缺水而亡,体现了博大的胸怀。(答出一 点得 2 分,答出两点得 4 分,意思对即可) 14.(3 分)考察队员表面上靠以沙充壶的所谓的水走出沙漠,实际上靠这壶“水”激发的 勇气、信念走出困境。他们的经历启示我们:精神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遭遇困境,要坚定 信念,充满希望。(其他观点符合文意的酌情给分) 20.(3 分)【答案】 风土人情 情深似海 海阔天空(仅供参考) 21.(3 分) 对正在校园里的莘莘学子来说,幸福是读到的一本难得的好书,是看到的一 幅美好的人生蓝图; 对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人来说,幸福是孩子脸上灿烂的微笑,是他们的咿呀学语、 摇摆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