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讲两极世界的形成 、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贵州贵阳模拟)1946年,苏联驻美大使尼古拉·诺维科夫在一份秘密报告中分析了战后美国对 外政策的意图以及美国在全球的扩张行为,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 并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这反映了() A.美苏冷战序幕全面拉开 B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C美苏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D美苏两国逐渐转向对抗 解析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美苏进 行了军事角逐,故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美苏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应以杜 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为标志,故C项错误;从“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 权’,并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杈道路上的主要障碍’”,可知苏联成为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 阻碍,预示了两国关系由合作转为对立,故D项正确 答案 2(2017广东汕头调硏)1947年3月,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明确宣布:“援助那些自由人民 他们正在抵御少数武装力量或者外部压力试图强加给他们的征服。”这一演说() A.意味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B有利于维护各地区之间的和平 C.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D反映了美国的全球扩张政策 解析结合史实可知,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 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它是冷战开始的标志,造成世界局势的紧张,不利 于维护各地区之间的和平,故B项错误;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与 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反映了美国的全球扩张政策 故D项正确。 答案D 3(2017·新疆乌鲁木齐模拟)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 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与杜鲁门主义手段相同 B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
第 14 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2017·贵州贵阳模拟)1946 年,苏联驻美大使尼古拉·诺维科夫在一份秘密报告中分析了战后美国对 外政策的意图以及美国在全球的扩张行为,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 并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这反映了( ) A.美苏冷战序幕全面拉开 B.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C.美苏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D.美苏两国逐渐转向对抗 解析 1946 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美苏进 行了军事角逐,故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与材料不符,故 B 项错误;美苏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应以杜 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为标志,故 C 项错误;从“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 权’,并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可知苏联成为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 阻碍,预示了两国关系由合作转为对立,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2.(2017·广东汕头调研)1947 年 3 月,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明确宣布:“援助那些自由人民, 他们正在抵御少数武装力量或者外部压力试图强加给他们的征服。”这一演说( ) A.意味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B.有利于维护各地区之间的和平 C.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D.反映了美国的全球扩张政策 解析 结合史实可知,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1955 年华约组织成立,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 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它是冷战开始的标志,造成世界局势的紧张,不利 于维护各地区之间的和平,故 B 项错误;1946 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与 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反映了美国的全球扩张政策, 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3.(2017·新疆乌鲁木齐模拟)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 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 A.与杜鲁门主义手段相同 B.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
C.彻底颠覆了杜鲁门主义 D.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不一致 解析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运用,实质都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国的 霸主地位。材料“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体现了马歇尔计划更为隐 蔽的特点,故B项正确 答案B 4(2016·东北师大附中模拟)20世纪50年代初期,公开对立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 的国际援助,即“马歇尔计划”和苏联援助中国的“156项工程”。这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美苏都强化了对援助地区的控制 B是“冷战”在欧亚正式形成的标志 C.都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D.都极大振兴了各自阵营的经济力量 解析美国的援助,强化了对西欧控制,而中国仍保持独立自主;“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杜鲁 门主义的出台;美国援助西欧并未优先发展重工业,而是社会急需的轻工业;美苏援助分别促进了 西欧的复苏及中国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6·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右面漫画反映的是某一时期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 A.标志着“冷战”格局正式拉开序幕 B其主观动机与效果保持了一致 C.目的是推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D.实际上扶植了潜在的竞争对手 解析漫画反映的主题是马歇尔计划,美国推行此经济计划的目的是控制欧洲,共同对抗苏联,但 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援助,促进了欧洲经济恢复,伴随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展,欧洲成为美国的竞争 对手,故D项正确。 答案D 6(2017·湖南长沙模拟)下表是关于捷克斯洛伐克等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比重 的数据表。造成1952年各国数据与1948年数据差距较大的直接原因是() 国家 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年份 1948年 66% 29% 1952年 29% 29% 15% l1%
C.彻底颠覆了杜鲁门主义 D.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不一致 解析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运用,实质都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国的 霸主地位。材料“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体现了马歇尔计划更为隐 蔽的特点,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4.(2016·东北师大附中模拟)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公开对立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 的国际援助,即“马歇尔计划”和苏联援助中国的“156 项工程”。这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A.美苏都强化了对援助地区的控制 B.是“冷战”在欧亚正式形成的标志 C.都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D.都极大振兴了各自阵营的经济力量 解析 美国的援助,强化了对西欧控制,而中国仍保持独立自主;“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杜鲁 门主义的出台;美国援助西欧并未优先发展重工业,而是社会急需的轻工业;美苏援助分别促进了 西欧的复苏及中国经济的发展,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5.(2016·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右面漫画反映的是某一时期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 ( ) A.标志着“冷战”格局正式拉开序幕 B.其主观动机与效果保持了一致 C.目的是推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D.实际上扶植了潜在的竞争对手 解析 漫画反映的主题是马歇尔计划,美国推行此经济计划的目的是控制欧洲,共同对抗苏联,但 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援助,促进了欧洲经济恢复,伴随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展,欧洲成为美国的竞争 对手,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6.(2017·湖南长沙模拟)下表是关于捷克斯洛伐克等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比重 的数据表。造成 1952 年各国数据与 1948 年数据差距较大的直接原因是( ) 国家 年份 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1948 年 68% 66% 29% 33% 1952 年 29% 29% 15% 11%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经互会的成立 D.柏林危机的爆发 解析1949年,为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苏联等东欧国家成 立经互会,因而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世界经济体 系,所以捷克斯洛伐克等四国主要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对外贸易,与西方国家的对外贸易额会大 量减少,故C项正确 答案C 7.(2017·安徽淮南模拟)1954年9月,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菲律宾和巴基 斯坦等国在马尼拉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表示要“联合起来,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亚洲的扩 张”。该举措() A.使冷战重心转移到亚洲 B是北约在亚洲的复制品 C.遏制了局部热战的爆发 D加速了朝鲜战争的结束 解析冷战重心转移到亚洲的标志是朝鲜战争的爆发(1950年),故A项错误;北约规定的缔约国实 行集体防御相似,与材料中“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是北约在东南亚地区的表现,故B项正确;“东 南亚集体防御条约”是遏制共产主义为名,故只会加剧亚洲冷战的形势,越南战争并没有为此受到 遏制,故C项错误;朝鲜战争没有为此停止,故D项错误。 答案B 8(2017·福建南平模拟)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70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 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银幕上美苏的文化较量 B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 C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 D.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 解析二战后初期,美苏战时盟友关系逐渐被美苏冷战所取代,美苏在文化上通过精心拍摄的电影 进行交流,体现了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故C项正确 答案C (2017广东广州模拟)1962年,美国针对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的行为,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 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反映了() A.美苏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 B战争和冲突成为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 C冷战格局下美苏双方构成了战略制约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经互会的成立 D.柏林危机的爆发 解析 1949 年,为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苏联等东欧国家成 立经互会,因而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世界经济体 系,所以捷克斯洛伐克等四国主要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对外贸易,与西方国家的对外贸易额会大 量减少,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7.(2017·安徽淮南模拟)1954 年 9 月,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菲律宾和巴基 斯坦等国在马尼拉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表示要“联合起来,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亚洲的扩 张”。该举措( ) A.使冷战重心转移到亚洲 B.是北约在亚洲的复制品 C.遏制了局部热战的爆发 D.加速了朝鲜战争的结束 解析 冷战重心转移到亚洲的标志是朝鲜战争的爆发(1950 年),故 A 项错误;北约规定的缔约国实 行集体防御相似,与材料中“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是北约在东南亚地区的表现,故 B 项正确;“东 南亚集体防御条约”是遏制共产主义为名,故只会加剧亚洲冷战的形势,越南战争并没有为此受到 遏制,故 C 项错误;朝鲜战争没有为此停止,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8.(2017·福建南平模拟)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 70 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 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银幕上美苏的文化较量 B.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 C.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 D.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 解析 二战后初期,美苏战时盟友关系逐渐被美苏冷战所取代,美苏在文化上通过精心拍摄的电影 进行交流,体现了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9.(2017·广东广州模拟)1962 年,美国针对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的行为,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 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反映了( ) A.美苏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 B.战争和冲突成为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 C.冷战格局下美苏双方构成了战略制约
D美苏从局部的地区争夺走向全球争霸 解析材料是古巴导弹危机,并未体现出双方由对抗走向对话,故A项错误;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 是冷战而非热战,故而不是战争和冲突,故B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表明在冷战格局下虽然存在强 势和劣势之分,但是基本构成了一种战略制约,故C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无法显示美苏从局部地 区走向全球争霸,故D项错误。 答案C 10.(2017·辽宁沈阳模拟)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 犹在”。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伤痕”是() A.德国的分裂状态 B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 C.911事件 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解析冷战结東后,德国已经完成了重新统一,故A项错误;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依然处于分裂 状态,故B项正确;911事件是世界恐怖主义运动的后果,故C项错误;冷战结東后华约解散,故 D项错误。 答案 ∏](2017安徽皖北协作区模拟)朝鲜战争中,苏联选择了旁观;柏林墙危机中,美国保持了冷静:古 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做出了退让。这反映出美苏() A.双方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 B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的政策 C在争霸中相互妥协与克制 D.军事克制是双方冷战的主题 解析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是因为国家利益的冲突,故A项错误;“交替”说明一个规律性的产物, 与材料彼此根据国家利益的决策不同,故B项错误;美苏开始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是对峙的结果, 但是出现这种奇怪的情况应是妥协的产物,故C项正确;军事克制是主题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 「错误 答案C 12(2016·河南周口检测)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从“合作的两极”走向“对立的两极”;到了80年代 之后又从“对立的两极”逐渐走向“合作的两极”,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两国国家利益之争从激烈走向消失 B两国尖锐的意识形态对立逐渐走向松弛 C.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D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D.美苏从局部的地区争夺走向全球争霸 解析 材料是古巴导弹危机,并未体现出双方由对抗走向对话,故 A 项错误;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 是冷战而非热战,故而不是战争和冲突,故 B 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表明在冷战格局下虽然存在强 势和劣势之分,但是基本构成了一种战略制约,故 C 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无法显示美苏从局部地 区走向全球争霸,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10.(2017·辽宁沈阳模拟)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 犹在”。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伤痕”是( ) A.德国的分裂状态 B.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 C.911 事件 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解析 冷战结束后,德国已经完成了重新统一,故 A 项错误;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依然处于分裂 状态,故 B 项正确;911 事件是世界恐怖主义运动的后果,故 C 项错误;冷战结束后华约解散,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11.(2017·安徽皖北协作区模拟)朝鲜战争中,苏联选择了旁观;柏林墙危机中,美国保持了冷静;古 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做出了退让。这反映出美苏( ) A.双方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 B.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的政策 C.在争霸中相互妥协与克制 D.军事克制是双方冷战的主题 解析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是因为国家利益的冲突,故 A 项错误;“交替”说明一个规律性的产物, 与材料彼此根据国家利益的决策不同,故 B 项错误;美苏开始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是对峙的结果, 但是出现这种奇怪的情况应是妥协的产物,故 C 项正确;军事克制是主题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12.(2016·河南周口检测)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从“合作的两极”走向“对立的两极”;到了 80 年代 之后又从“对立的两极”逐渐走向“合作的两极”,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国国家利益之争从激烈走向消失 B.两国尖锐的意识形态对立逐渐走向松弛 C.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D.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解析美苏两国国家利益之争并没有消失,故A项错误;伴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 国尖锐的意识形态对立逐渐走向松弛,是促成两国从对立走向合作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世界 多极化的发展是一个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B 、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017·湖南岳阳调研)25分)理解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冲突与妥协,对考察当代全球行为体之间的关 系有借鉴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歇尔计划:从提出到实施》大事记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经济计划。 6月底7月初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 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 7月9日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 联的主张。 8月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 9月共产党情报局正式建立。 1948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规定:运往西欧的美国过剩农产品在原销售价上追加不低于50%的 利润。英国为接受援助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之后,有英囯议员强烈要求政府取消那些可能使英联 邦蒙受损失的条件。 —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等编制 材料二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 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 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 侵。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 [美]菲利普·费尔《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東,中国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目标之一是:恢复它在19 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某西方学者观点 (1)欧美国家围绕“马歇尔计划”产生了诸多矛盾。根据材料一,指出其中的两对矛盾及其焦点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对1947~1948年,围绕“马歇尔计划”的诸多矛盾发展的主要结果进行归纳概括。 (13分)
解析 美苏两国国家利益之争并没有消失,故 A 项错误;伴随着 1991 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 国尖锐的意识形态对立逐渐走向松弛,是促成两国从对立走向合作的主要原因,故 B 项正确;世界 多极化的发展是一个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故 C 项错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但不是主要原因,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13 题 25 分,14 题 12 分,共 37 分) 13.(2017·湖南岳阳调研)(25 分)理解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冲突与妥协,对考察当代全球行为体之间的关 系有借鉴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从提出到实施》大事记 1947 年 6 月 5 日 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经济计划。 6 月底 7 月初 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 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 7 月 9 日 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 联的主张。 8 月 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 9 月 共产党情报局正式建立。 1948 年 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规定:运往西欧的美国过剩农产品在原销售价上追加不低于 50%的 利润。英国为接受援助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之后,有英国议员强烈要求政府取消那些可能使英联 邦蒙受损失的条件。 ——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等编制 材料二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 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 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 侵。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 ——[美]菲利普·费尔《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 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目标之一是:恢复它在 19 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某西方学者观点 (1)欧美国家围绕“马歇尔计划”产生了诸多矛盾。根据材料一,指出其中的两对矛盾及其焦点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对 1947~1948 年,围绕“马歇尔计划”的诸多矛盾发展的主要结果进行归纳概括。 (13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学者认为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对峙对世界 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12分) 答案(1)矛盾:英法与苏联围绕欧洲是否接受联合援助问题的矛盾;苏联与东欧某些国家围绕是否 参加马歇尔计划的矛盾。 问题:美国与苏联围绕控制欧洲而产生国家利益冲突。 结果:美国从计划援助欧洲转变为事实援助西欧:美苏两极冷战形势进一步发展。 2)因素:美苏双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了自己的利益;美苏双方各自成立政治军事阵营推动对峙局面 形成;苏联领导人的对外态度摇摆不定;苏联领导人发出核战争威胁言论。 影响:美苏对峙加剧了世界形势动荡,和平遭受威胁;但双方势均力敌和寻求妥协也遏制了大规模 战争的爆发 14(2017·陕西安康调研)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凉望塔 根据材料中的图片信息,提炼一个或多个主题,并予以分析。(12分) 解析注意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中的图片信息”,在提炼主题的时候,要注意把两幅图片放在一起 思考;提炼的主题在语言表达上要明确,避免含糊不清;主题提炼之后,按题目要求进行分析,分 析过程其实就是组织史实从背景、过程、影响等角度分别解析主题的活动,主要注意史实表达的准 确、史实与结论结合的协调。根据图片,可以提炼为二者皆为“冷战”的产物;具体分析时,结合 所学,前者从美苏分别扶持建国、筑墙的起因、筑墙的直接影响等角度展开论述,后者可以从美国 发动朝鲜战争目的、中朝的反击、停战协定的影响等角度分别论述 答案主题:柏林墙和“三八线”是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冷战”对峙的产物。 分析:1949年,在美苏主导下,分别建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为 防止东德居民外流,苏联沿东西柏林边沿修建了柏林墙,加剧了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两大阵营在欧洲的对峙程度。 为遏制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1950年,在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下,朝鲜南方政权发动了内战, 以此威胁新中国,由于中国的反击,美国的阴谋没有得逞,但是形成了朝鲜半岛分裂的局面,这成 为两大阵营在亚洲最为激烈的对抗。(列举一个或多个主题,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学者认为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对峙对世界 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12 分) 答案 (1)矛盾:英法与苏联围绕欧洲是否接受联合援助问题的矛盾;苏联与东欧某些国家围绕是否 参加马歇尔计划的矛盾。 问题:美国与苏联围绕控制欧洲而产生国家利益冲突。 结果:美国从计划援助欧洲转变为事实援助西欧;美苏两极冷战形势进一步发展。 (2)因素:美苏双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了自己的利益;美苏双方各自成立政治军事阵营推动对峙局面 形成;苏联领导人的对外态度摇摆不定;苏联领导人发出核战争威胁言论。 影响:美苏对峙加剧了世界形势动荡,和平遭受威胁;但双方势均力敌和寻求妥协也遏制了大规模 战争的爆发。 14.(2017·陕西安康调研)(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材料中的图片信息,提炼一个或多个主题,并予以分析。(12 分) 解析 注意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中的图片信息”,在提炼主题的时候,要注意把两幅图片放在一起 思考;提炼的主题在语言表达上要明确,避免含糊不清;主题提炼之后,按题目要求进行分析,分 析过程其实就是组织史实从背景、过程、影响等角度分别解析主题的活动,主要注意史实表达的准 确、史实与结论结合的协调。根据图片,可以提炼为二者皆为“冷战”的产物;具体分析时,结合 所学,前者从美苏分别扶持建国、筑墙的起因、筑墙的直接影响等角度展开论述,后者可以从美国 发动朝鲜战争目的、中朝的反击、停战协定的影响等角度分别论述。 答案 主题:柏林墙和“三八线”是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冷战”对峙的产物。 分析:1949 年,在美苏主导下,分别建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为 防止东德居民外流,苏联沿东西柏林边沿修建了柏林墙,加剧了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两大阵营在欧洲的对峙程度。 为遏制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1950 年,在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下,朝鲜南方政权发动了内战, 以此威胁新中国,由于中国的反击,美国的阴谋没有得逞,但是形成了朝鲜半岛分裂的局面,这成 为两大阵营在亚洲最为激烈的对抗。(列举一个或多个主题,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