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综合分析方法 第一节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环境现状调査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和了解某区域环境现状,发现和识别主要环境问题 从而确定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制订和实施创造条件。 ■环境现状调査要从信息情报的收集和分析入手,针对列出的调査淸单逐项调査,发现问题并 逐步深入,可以包括必要的现场监测、勘察以及征询专家意见等。环境评价包括自然环境评 价、经济和社会评价、污染评价。 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1、环境特征调查 (1)自然环境特征 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地形地貌、土壤、特殊价值地区及生态环境(特别是生态敏感区 或生态脆弱区)等 (2)社会环境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①区域相关的经济现状 a.生产布局现状分析。生产布局是人类生产活动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它对区域环境产 生直接和显著的影响 生产力发展水平现状分析。生产力直接反映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发展 水平则反映了人们征服、改造、控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②区域内相关的社会因素 a.社会人口状况分析。人通过生产和消费活动同环境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 约的对立统一关系,它是和区域内的人口总数、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人口结构、年龄分布、 城乡人口分布和行业人口分布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b.社会意识状况分析,规划区内人们的思想、道德、哲学、美学、文艺、宗教和风俗等社 会意识形态,特别是当地人们的环境意识等方面的情况,并分析这些社会意识对区域环境所 产生的影响 C.还包括社会制度和体制、体育等社会概况,并分析对区域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3)环境污染因素调查 突出重大工业污染源调査和污染源综合调査。根据污染类型,进行单项调查,按污染物排 放总量排队,由此确定评价区内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污染调査还应酌情包括乡镇企业污染评价和生活及面源污染分析等。污染调査还应考察观 存环境设施运行情况、已有环境工程的技术和效益,作为新规划工程项目的设计依据和参考 2、生态调查 ■环境自净能力 土地开发利用情况 气象条件 绿地覆盖率 人口密度 经济密度 建设密度 能耗密度调查等 3、污染源调查 工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 ■交通运输污染源
第五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综合分析方法 第一节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和了解某区域环境现状,发现和识别主要环境问题, 从而确定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制订和实施创造条件。 ◼ 环境现状调查要从信息情报的收集和分析入手,针对列出的调查清单逐项调查,发现问题并 逐步深入,可以包括必要的现场监测、勘察以及征询专家意见等。环境评价包括自然环境评 价、经济和社会评价、污染评价。 一、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1、环境特征调查 (1)自然环境特征: 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地形地貌、土壤、特殊价值地区及生态环境(特别是生态敏感区 或生态脆弱区)等。 (2)社会环境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①区域相关的经济现状 a.生产布局现状分析。生产布局是人类生产活动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它对区域环境产 生直接和显著的影响。 b.生产力发展水平现状分析。生产力直接反映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发展 水平则反映了人们征服、改造、控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②区域内相关的社会因素 a.社会人口状况分析。人通过生产和消费活动同环境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 约的对立统一关系,它是和区域内的人口总数、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人口结构、年龄分布、 城乡人口分布和行业人口分布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b.社会意识状况分析,规划区内人们的思想、道德、哲学、美学、文艺、宗教和风俗等社 会意识形态,特别是当地人们的环境意识等方面的情况,并分析这些社会意识对区域环境所 产生的影响。 c.还包括社会制度和体制、体育等社会概况,并分析对区域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3)环境污染因素调查 突出重大工业污染源调查和污染源综合调查。根据污染类型,进行单项调查,按污染物排 放总量排队,由此确定评价区内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污染调查还应酌情包括乡镇企业污染评价和生活及面源污染分析等。污染调查还应考察观 存环境设施运行情况、已有环境工程的技术和效益,作为新规划工程项目的设计依据和参考。 2、生态调查 ◼ 环境自净能力 ◼ 土地开发利用情况 ◼ 气象条件 ◼ 绿地覆盖率 ◼ 人口密度 ◼ 经济密度 ◼ 建设密度 ◼ 能耗密度调查等。 3、污染源调查 ◼ 工业污染源 ◼ 农业污染源 ◼ 生活污染源 ◼ 交通运输污染源
噪声污染源 放射性 ■电磁辐射污染源调查等 4、环境质量调查 环境保护部门及工厂企业历年的环境质量报告和环境监测资料 5、环保措施效果调查 环保设施运行率、达标率和环保措施削减污染物效果以及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评价 环境管理现状调查 包括环境管理机构、环境保护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环境政策法规实施和环境监督实施情况 等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1.收集资料法 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环境现状调查时,应首先通过此方法 获得现有的各种有关资料,但此方法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符合要 求,需要其它方法补充 2.现场调查法 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以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这种方 法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时还可能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 3.遥感的方法 可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人类无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如 些大面积的森林、草原、荒漠、海洋等。此方法不十分准确,不宜用于微观环境状况的调査, 般只用于辅助性调査。在环境现状调査中,使用此方法时,绝大多数情况使用直接飞行拍摄 的办法,只判读和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相片
◼ 噪声污染源 ◼ 放射性 ◼ 电磁辐射污染源调查等。 4、环境质量调查 环境保护部门及工厂企业历年的环境质量报告和环境监测资料 5、环保措施效果调查 环保设施运行率、达标率和环保措施削减污染物效果以及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评价 6、环境管理现状调查 包括环境管理机构、环境保护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环境政策法规实施和环境监督实施情况 等。 二、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1. 收集资料法 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环境现状调查时,应首先通过此方法 获得现有的各种有关资料,但此方法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符合要 求,需要其它方法补充。 2. 现场调查法 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以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这种方 法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时还可能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 3. 遥感的方法 可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人类无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如一 些大面积的森林、草原、荒漠、海洋等。此方法不十分准确,不宜用于微观环境状况的调查, 一般只用于辅助性调查。在环境现状调查中,使用此方法时,绝大多数情况使用直接飞行拍摄 的办法,只判读和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相片
环境评价 在环境规划中,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以及环境质量等三个方面。 ■评价是对被评价对象的优劣、好坏作定量或定性的描述,一般以定量描述为主。 1.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 (1)自然环境评价 通过自然、社会、经济背景分析及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相关分析,确定当前主要环境问题及 其产生的原因,并确定环境区划和评估环境的承载能力。 (2)社会经济评价 项目 内容 人口评价 人口总数、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人口的年龄结构和人口 的文化素质等。 经济活动评价产业结构、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产品综合能耗、 能源利用率等。 城市基础设施评住房、道路、给水设施及供水管网、排水管网及污水处理 价 设施、能源结构、供热方式、绿地及分布和电话普及率等。 (3)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其目的是正确认识规划区的环境质量现状、 环境质量的地区差异和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环境质量评价突岀超标问题,以明确环境污染的 时空界域为主要环节,指出主要环境问题的原因和潜在的环境隐患等。 (4)污染源评价 突岀重大工业污染源评价和污染源综合评价。根据污染类型,进行单项评价,按污染物等标 污染负荷排序,确定评价区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污染评价还应酌情包括乡镇企业污染 评价和生活及面源污染分析等。 2.环境评价的主要方法 (1)自然环境评价方法 ■类比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定性和半定量的方法,一般有生态环境整体类比、生态因子类比、 生态环境问题类比等 ■列表清单法:将各种生态环境因子分别劣种同一表格的行与列里,逐点进行分析并以正负号 数字或其他符号表示起性质、强度等 生态图法:即图形迭置法,是把两个以上的生态环境信息迭合在一张图上,构成复合图,用 以表示生态环境变化的方向和程度 ■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用的最多,必须建立表征生态环境因子特性的指标 体系和确定评价标准,赋予各因子杈重,然后建立评价函数曲线,得出综合评价指数值。例 如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内梅罗指数、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格林大气指数、上海大气质 量指数等 ■景观生态学方法:通过空间结构分析和功能与稳定性分析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法:常用层次分析法(A法),又称多层次权重分析决策法,是一种定 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
三、环境评价 ◼ 在环境规划中,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以及环境质量等三个方面。 ◼ 评价是对被评价对象的优劣、好坏作定量或定性的描述,一般以定量描述为主。 1. 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 (1)自然环境评价 通过自然、社会、经济背景分析及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相关分析,确定当前主要环境问题及 其产生的原因,并确定环境区划和评估环境的承载能力。 (2)社会经济评价 (3)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其目的是正确认识规划区的环境质量现状、 环境质量的地区差异和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环境质量评价突出超标问题,以明确环境污染的 时空界域为主要环节,指出主要环境问题的原因和潜在的环境隐患等。 (4)污染源评价 突出重大工业污染源评价和污染源综合评价。根据污染类型,进行单项评价,按污染物等标 污染负荷排序,确定评价区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污染评价还应酌情包括乡镇企业污染 评价和生活及面源污染分析等。 2. 环境评价的主要方法 (1)自然环境评价方法 ◼ 类比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定性和半定量的方法,一般有生态环境整体类比、生态因子类比、 生态环境问题类比等; ◼ 列表清单法:将各种生态环境因子分别劣种同一表格的行与列里,逐点进行分析并以正负号、 数字或其他符号表示起性质、强度等; ◼ 生态图法:即图形迭置法,是把两个以上的生态环境信息迭合在一张图上,构成复合图,用 以表示生态环境变化的方向和程度; ◼ 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用的最多,必须建立表征生态环境因子特性的指标 体系和确定评价标准,赋予各因子权重,然后建立评价函数曲线,得出综合评价指数值。例 如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内梅罗指数、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格林大气指数、上海大气质 量指数等; ◼ 景观生态学方法:通过空间结构分析和功能与稳定性分析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法:常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又称多层次权重分析决策法,是一种定 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 项 目 内 容 人口评价 人口总数、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人口的年龄结构和人口 的文化素质等。 经济活动评价 产业结构、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产品综合能耗、 能源利用率等。 城市基础设施评 价 住房、道路、给水设施及供水管网、排水管网及污水处理 设施、能源结构、供热方式、绿地及分布和电话普及率等
生物生产力评价法:用三个基本生物学参数-生物生长量、生物量和物种量来表示,可评价 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 ■其他评价方法:还有多因子数量分析法、回归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系统分析 法等 生态环境评价方法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新的方法还在不断出现,但不管采取什么方法, 其可靠性最终取决于对生态环境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获取可靠的资料数据,仔细分析生 态环境的特点、本质和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评价成功的关键。 (2)社会经济评价方法 社会经济评价的关键是选择评价的标准和指标化的方法 由于社会经济问题比较复杂,不易形成统一的看法,目前尚无统一评价标准,一般是根据研 究对象和研究者所选择的总的战略目标,结合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来确定。 (3)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环境质量评价分为单环境要素评价、单要素综合评价和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评价的方法很多,这里重点介绍指数评价方法。某污染物在环境中监测值与标准值的比值, 称为该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指数,该表示污染物的超过环境质量标准的倍数。 (4)污染源评价方法 ■在确定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评价中多选用排放量和毒性这两个指标作为评价主要污染物 的指标 ■在多种污染物比较分析中,在数学上可采用标准化法,将不同种类、不同量纲的一组值进行 标准化,使之可相互比较,主要方法有排毒指数法、环境污染能力潜在指数法和等标污染负 荷法等,这里主要介绍等标污染负荷法
◼ 生物生产力评价法:用三个基本生物学参数-生物生长量、生物量和物种量来表示,可评价 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 ◼ 其他评价方法:还有多因子数量分析法、回归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系统分析 法等。 生态环境评价方法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新的方法还在不断出现,但不管采取什么方法, 其可靠性最终取决于对生态环境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获取可靠的资料数据,仔细分析生 态环境的特点、本质和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评价成功的关键。 (2)社会经济评价方法 ◼ 社会经济评价的关键是选择评价的标准和指标化的方法。 ◼ 由于社会经济问题比较复杂,不易形成统一的看法,目前尚无统一评价标准,一般是根据研 究对象和研究者所选择的总的战略目标,结合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来确定。 (3)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 环境质量评价分为单环境要素评价、单要素综合评价和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 评价的方法很多,这里重点介绍指数评价方法。某污染物在环境中监测值与标准值的比值, 称为该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指数,该表示污染物的超过环境质量标准的倍数。 (4)污染源评价方法 ◼ 在确定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评价中多选用排放量和毒性这两个指标作为评价主要污染物 的指标。 ◼ 在多种污染物比较分析中,在数学上可采用标准化法,将不同种类、不同量纲的一组值进行 标准化,使之可相互比较,主要方法有排毒指数法、环境污染能力潜在指数法和等标污染负 荷法等,这里主要介绍等标污染负荷法 i0 i i C C P =
表5.4 等标污染负荷法 公式 备注 废水中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P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t: 荷计算公式 C—污染物的实測浓度值,mgl ca污染物的允许排放浓度标准与C同单位的 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 数值,无因次量 负荷(P —污废水排放量,m。 废气中污染物的等标污染/污的等标污梨负荷,l; 计算公式 C污染物的实測浓度平均值,mgmx3 c污染物的允许排放浓度标准与C同单位的 数值,无因次量 废气中1污染物的介质排放流量,my3 某污染源』的等标 5染源中各污染物1,2.n的等标污染负荷之 和,为污染源j的等标污染负荷 评价区域的等标污染 按调查区域内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P大小排 负荷(P pr=2P 列,将累计百分比大于80%左右的污染源列为区域内 主要污染源。 评价区域内某污染物 按评价区域丙某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Ps大小排 的总等标污染负荷(P2 P=∑P 序,分别计算百分比及累计百分比,将累计百分比大 于80z左右的污染物列为该区域的主要污染物 污染物排放量排序是直接评价某种污染物的主要 污染源污染负荷比=2×10% 污染源的最简单方法。实施总量控制规戈时,针对区 域总量控制的主要污染物,对排放这一主要污染物的 污染源进行总量排序。 区域主要污染物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区域的主要环 污染物i的污染负荷 境问题,或是根据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来确定 K,=×100% 比(x 针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首先要有污染源排放量 清单,然后排序,再选出占污染物总量90%以上的污 染源,进行总量控制规划。 第二节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 环境目标 1.概念 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与管理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 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环境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做到经济上合理、技 术上可行和社会上满意。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环境目标对人类活动的指导作用。环境目标应具 有一般发展目标的共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协调,并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和先进性。 2.类型
第二节 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 一、环境目标 1. 概念 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与管理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 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环境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做到经济上合理、技 术上可行和社会上满意。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环境目标对人类活动的指导作用。环境目标应具 有一般发展目标的共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协调,并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和先进性。 2. 类型
分类 项目 说明 宏观目标 对规划区在规划期内应达到的环境目标总体上的规定。 羊细目标 按照环境要素、功能区划对规划区在规划期内目标的具体规定。 环境质量目标包括大气、水环境质量目标、噪声控制目标以及生态环境目标等 环境污染总量主要由工业或行业污染控制目标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目标构成 控制目标 目的 境污染 主要包括大气、水体、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控制目标等 生态保护目标主要包括保护森林资源、草原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 水资源等生态资源的规划目标等 环境管理目标包括组织、协调、监督等项管理目标,实施环境规划,执行各项环境法规以 及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等项管理目标 间短期目标目标准确、定量、具体,体现出很强的可操作性 中期目标 包含具体的定量目标,也包含定性目标 长期目标 主要是有战略意义的宏观要求。 空间范围包括国家、省区、县市各级环境目标,对特定的森林、草原、流域、海域和山区也可规定其相应 3.确定环境目标的原则 确定环境目标必须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 据,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现有技术经济条件,并可以时空分解和量化。 4.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经过调査、分析和预测,确定出环境目标后,还要对目标进行可达性分析,并及时反馈回来对 目标进行修改完善,以使目标准确可行。 通常包括环境保护投资分析、技术力量分析、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和其它分析等 阅读材料:健康长江指标体系出台 资料来源:(慧聪网)Phttp://info.waterhc360.com/2005/04/18085552261.shtml 早期的河流健康评价主要采取指示物种法,但这种方法不足以反映河流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特别是不能反映人水之间的互动关系,更为科学的方法是采取指标体系法。根据健康长江评价 目标和实际需要,提出了由总目标层、系统层、状态层和要素层4级构成的健康长江评价指标 体系 总目标层是指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系统层是指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系统、防洪安全 保障系统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系统。状态层是指在系统层下设置水土资源与水环境状况、河流完 整性与稳定性、水生物多样性、蓄泄能力、服务能力5个状态层。要素层是指采用可以获得的定 量指标或定性指标反映长江的健康状况,定量指标有河道生态需水量满足程度、水功能区水质 达标率、水土流失比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率、湿地保留率、优良河势保持率、鱼类生物完整 性指数、防洪工程措施完善率、防洪非工程措施完善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万元GDP用水、饮 水安全保证率、城镇供水保证率、灌溉保证率、水能资源利用率、通航水深保证率等16个,定 性指标有珍稀水生动物存活状况、水系连通性2个
3. 确定环境目标的原则 确定环境目标必须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 据,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现有技术经济条件,并可以时空分解和量化。 4. 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和预测,确定出环境目标后,还要对目标进行可达性分析,并及时反馈回来对 目标进行修改完善,以使目标准确可行。 ◼ 通常包括环境保护投资分析、技术力量分析、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和其它分析等。 阅读材料:健康长江指标体系出台 资料来源:(慧聪网 )Phttp://info.water.hc360.com/2005/04/18085552261.shtml 早期的河流健康评价主要采取指示物种法,但这种方法不足以反映河流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特别是不能反映人水之间的互动关系,更为科学的方法是采取指标体系法。根据健康长江评价 目标和实际需要,提出了由总目标层、系统层、状态层和要素层4级构成的健康长江评价指标 体系: 总目标层是指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系统层是指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系统、防洪安全 保障系统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系统。状态层是指在系统层下设置水土资源与水环境状况、河流完 整性与稳定性、水生物多样性、蓄泄能力、服务能力5个状态层。要素层是指采用可以获得的定 量指标或定性指标反映长江的健康状况,定量指标有河道生态需水量满足程度、水功能区水质 达标率、水土流失比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率、湿地保留率、优良河势保持率、鱼类生物完整 性指数、防洪工程措施完善率、防洪非工程措施完善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万元GDP用水、饮 水安全保证率、城镇供水保证率、灌溉保证率、水能资源利用率、通航水深保证率等16个,定 性指标有珍稀水生动物存活状况、水系连通性2个。 分类 项目 说 明 管理 层次 宏观目标 对规划区在规划期内应达到的环境目标总体上的规定。 详细目标 按照环境要素、功能区划对规划区在规划期内目标的具体规定。 内容 环境质量目标 包括大气、水环境质量目标、噪声控制目标以及生态环境目标等。 环境污染总量 控制目标 主要由工业或行业污染控制目标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目标构成。 目的 环境污染 控制目标 主要包括大气、水体、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控制目标等。 生态保护目标 主要包括保护森林资源、草原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 水资源等生态资源的规划目标等。 环境管理目标 包括组织、协调、监督等项管理目标,实施环境规划,执行各项环境法规以 及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等项管理目标。 时间 短期目标 目标准确、定量、具体,体现出很强的可操作性。 中期目标 包含具体的定量目标,也包含定性目标。 长期目标 主要是有战略意义的宏观要求。 空间范围 包括国家、省区、县市各级环境目标,对特定的森林、草原、流域、海域和山区也可规定其相应 目标
根据健康长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可以定量指标直接给出标准值或标准值范围,如水功能 区水质达标率大于80%(饮用水源区大于95%),湿地保留率20%左右,水资源利用率30%左 右,水能资源利用率60%左右等:对难以准确定量表达的指标,可以进行定性描述,如水系连 通性可描述好、较妤、较差。 二、环境规划与管理指标和类型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指标体系是指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需的数据 指标总体,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 量的特征值 环境规划与管理类型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污染治理水平和 效益指标、排污费征收和使用情况指标以及其它相关指标 环境质量指标 表征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和生活环境(如安静)的质量状况,一般以环境质量标准为 基本衡量尺度。 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单位产品排污量:它反映经济和环境管理的综合水平 区域污染负荷:它反映了区域污染负荷的平均水平、环境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 该区域的污染程度 污染物排放削减率或递增率:它是某污染物在规划期前后值的相对变化 物料耗用指数:它反映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和潜在污染能力 3、环境污染治理水平和效益指标 ■处理率:它是已处理的废水、废气量占需要处理的废水、废气量的百分比 达标率:它是达到排放标准的废水、废气量占需要处理的废水、废气量的百分比 ■综合利用率:它是综合利用的废物量占排放废物的百分比 ■竣工率:它是规划期内已竣工投产的污染治理项目数占计划安排的污染治理项目总数的百分 ■三同时执行率:已严格执行三同时规定的新建、扩建、改建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数占 应执行三同时规定的项目总数的百分比 4、排污费征收和使用情况指标 主要包括排污费交纳单位数、排污收费情况、环境保护补助资金、交费单位变化率、环保 补助资金使用率、环保仪器购置费占用率、万元投资污染物削减量等。 5、相关指标 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三类。 第三节环境统计方法 环境统计的概念和研究范围 环境统计是用数字反映并计量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以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范围涉及到人类赖以生产和生活的全部条件,包括影响生态平 衡的诸因素及其变化带来的后果。 ■环境统计要调査和反映植物、动物、大气、水、土地土壤和人类居住区等各个方面的活动和 自然现象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一般工作程序
根据健康长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可以定量指标直接给出标准值或标准值范围,如水功能 区水质达标率大于80%(饮用水源区大于95%),湿地保留率20%左右,水资源利用率30%左 右,水能资源利用率60%左右等;对难以准确定量表达的指标,可以进行定性描述,如水系连 通性可描述好、较好、较差。 二、环境规划与管理指标和类型 ◼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指标体系是指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需的数据 指标总体,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 量的特征值。 ◼ 环境规划与管理类型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污染治理水平和 效益指标、排污费征收和使用情况指标以及其它相关指标 。 1、环境质量指标 表征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和生活环境(如安静)的质量状况,一般以环境质量标准为 基本衡量尺度。 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 单位产品排污量:它反映经济和环境管理的综合水平; • 区域污染负荷:它反映了区域污染负荷的平均水平、环境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 该区域的污染程度; • 污染物排放削减率或递增率:它是某污染物在规划期前后值的相对变化; • 物料耗用指数:它反映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和潜在污染能力。 3、环境污染治理水平和效益指标 ◼处理率:它是已处理的废水、废气量占需要处理的废水、废气量的百分比; ◼达标率:它是达到排放标准的废水、废气量占需要处理的废水、废气量的百分比; ◼综合利用率:它是综合利用的废物量占排放废物的百分比; ◼竣工率:它是规划期内已竣工投产的污染治理项目数占计划安排的污染治理项目总数的百分 比; ◼三同时执行率:已严格执行三同时规定的新建、扩建、改建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数占 应执行三同时规定的项目总数的百分比。 4、排污费征收和使用情况指标 主要包括排污费交纳单位数、排污收费情况、环境保护补助资金、交费单位变化率、环保 补助资金使用率、环保仪器购置费占用率、万元投资污染物削减量等。 5、相关指标 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三类。 第三节 环境统计方法 一、环境统计的概念和研究范围 ◼ 环境统计是用数字反映并计量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 以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范围涉及到人类赖以生产和生活的全部条件,包括影响生态平 衡的诸因素及其变化带来的后果。 ◼ 环境统计要调查和反映植物、动物、大气、水、土地土壤和人类居住区等各个方面的活动和 自然现象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一般工作程序
段 内容 究计调查 全面调查(报表制度、普查) 集资料过程 排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注计整理: 计表(把资料综合成统计表) 加工资料过程 充计图(把资料综合成统计图) 整理成各种统计指数(综合指标、回归分析、指数、动态数列 计分析: 描述性分析(利用指标数据说明问题 分析资料过程 推断性分析(各种推断、预测 2.环境统计的内容 自然环境:包括空气与气候、水、土地、生态环境。 特殊环境:包括能源、放射性、有害物质、噪声、自然灾害、野生动植物。 ■与环境有关的生活条件:包括健康与营养、劳动条件、居住条件、娱乐和文化条件、主观评 价环境:“;“民意测验 ■背景材料:包括直接影响环境的背景因素、间接因素、公共事业、技术、意识形态的因素、 地理的和有关的背景材料 ■改善环境条件的办法:包括立法和实施、环境法的违反和起诉、减轻环境的损害、用于环境 保护的支出、环境的研究和教育等,这些方面的内容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 3.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我国现行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包括七个子系统 ■工业污染与防治 ■生活及其他污染与防治 农业污染与防治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环境管理 环保系统自身建设 4.中国现行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框架
阶段 内容 统计调查: 收集资料过程 全面调查(报表制度、普查) 非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统计整理: 加工资料过程 统计表(把资料综合成统计表) 统计图(把资料综合成统计图) 整理成各种统计指数(综合指标、回归分析、指数、动态数列 等) 统计分析: 分析资料过程 描述性分析(利用指标数据说明问题) 推断性分析(各种推断、预测) 2.环境统计的内容 ◼ 自然环境:包括空气与气候、水、土地、生态环境。 ◼ 特殊环境:包括能源、放射性、有害物质、噪声、自然灾害、野生动植物。 ◼ 与环境有关的生活条件:包括健康与营养、劳动条件、居住条件、娱乐和文化条件、主观评 价环境¡ª¡ª民意测验。 ◼ 背景材料:包括直接影响环境的背景因素、间接因素、公共事业、技术、意识形态的因素、 地理的和有关的背景材料。 ◼ 改善环境条件的办法:包括立法和实施、环境法的违反和起诉、减轻环境的损害、用于环境 保护的支出、环境的研究和教育等,这些方面的内容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 3.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我国现行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包括七个子系统: ◼工业污染与防治 ◼生活及其他污染与防治 ◼农业污染与防治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环境管理 ◼环保系统自身建设 4.中国现行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框架
工业污与防治 工业勃排 常&[工后难设 工业圬第治情况 主活及其他污第与防治 生活水棒放情况 城市柠水处厂远行情况 生活魔气排放情况 域m垃段处情况 农业第与防治 规棋化高禽求植场排版及治座情况 环境污希理投瓷 斥源后崽投资 城酊环境莓础设俺建设资 坏枵第治投资合计 生嘛棱作护自外任护区藏设双生动你保护情况在态不药区建设惊况 士都功能保护区童设情况 衣村虾境圬及治座情况 矫理 保港规和择灌 环保年度计划 色工框规划 环评和 “三同时制度 度快存情及详片中记都度及悄可辽制质 阳卿给主制度 吓境料棂工作 保产 斯保倍访工作 人大协寞 保档工作情况 所保系统自身遭设 保机构 杯保人员 5.环境统计的作用 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评价和考核各级政府及环境保护部门环境保护的工作情况 ■增加社会公众对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的了解,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 6.环境统计专业报表上报流程 省级上报数据 总局规划司 相关司 审核并填报本级数 专业 省级 报 汇总 空白表数据 报 地级上报数据 省局规划处 相关处室 审核并填报本级数 专业 市级 报表 汇总 空白表数据 区县级上报数据 地市局规划科 相关科室 审核并填报本级数 专业↑区县级 报表 空白表数据 专业报表空白表 区县级环保局 规划部门 相关科室 填报本级数 、环境统计的调查方法
5.环境统计的作用 ◼ 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 评价和考核各级政府及环境保护部门环境保护的工作情况 ◼ 增加社会公众对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的了解,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 6.环境统计专业报表上报流程 二、环境统计的调查方法 总局规划司 相关司 省级上报数据 审核并填报本级数 省局规划处 相关处室 地级上报数据 审核并填报本级数 地市局规划科 相关科室 区县级上报数据 审核并填报本级数 区县级环保局 规划部门 相关科室 专业报表空白表 填报本级数 专业 报表 空白表 省级 汇总 数据 专业 报表 空白表 专业 报表 空白表 市级 汇总 数据 区县级 汇总 数据 上 报 上 报 上 报
(1)定期普查:1996年我国进行了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2007年将再次进行全国普查。 (2)抽样调査:对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源实行抽样调查,重点污染源年度统计报表 (3)科学估算:对重点企业及社会生活污染物排放进行科学估算。 4)专项调査:对环境保护工作中有重大意义的进行专项调査,如乡镇企业污染调査、畜禽业 专项调查、环保产业专项调查等 三、环境统计的研究方法 (1)大量观察法:环境现象的特征与其数量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建立在大量观察基础上的 统计结果必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综合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是指对大量观察所获资料进行整理汇总,计算出总量指标、相对 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等,反映总体的一般数量待征,以显示现象在具体的时间、地点 及各种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所表现出的结果。 (3)归纳推断法:所谓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由事实到概括的推理方法,这种方法是统计研究 常用的方法。统计推断可用于总体特征值的估计,也可用于总体某些假设的检验。 阅读材料:我国环境统计缺口性指标 资料来源:ww.lepp.org.cn/ pages/5-8.pdf215K2006-12-21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低,全国近百个城市缺水,绝大多数河系污染严 重,如淮河水污染治理的不断反复对淮河周边地区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经济发展都造成严重的影 响,因此,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环境的监测和保护进行统计犹为重要。但我国现行环境 统计体系对水环境的统计基本上空缺,除原有对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进行统计外,未来的环 境统计框架中水环境还应包括: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资源的供应、使用、 消耗情况: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如农业灌溉、按用途和来源分的城市用水分):水质状况的监 测等。 (二)现行的环境统计框架中对大气环境的统计主要集中于工业企业废气和生活废气,缺 口性指标包括:各地区的气候情况;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包括SO2,NO2,可吸入颗粒物,噪声 等);废气、粉尘排放及治理等 (三)我国海洋国土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近1/3,对海洋环境统计的忽视 将导致沿海污染企业直接把废水,固体废物排入大海,从而引发赤潮、海底生物种类和数量的 锐减等严重后果。我国海洋环境统计范围应包括:海水水质情况;沿海地区废弃物海洋倾倒情 况:专题性海洋污染(如石油勘探开发污染,油船漏油事件):海洋鱼类资源和海产品价值等 (四)现行生态环境的统计主要是按照自然保护区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示范区、 生态功能保护区等分专题进行重点性统计,将来建立的生态环境统计应该是更一般性的,能覆 盖全国的具有普遍性的生态环境,包括土壤的水土流失及治理:;地表景观:地下资产;森林资 源:生物的多样性等进行全面的统计。 五)对自然灾害的统计填补了现行环境统计框架中的一大空白,自然灾害包括森林火灾、 洪水、雪崩、山体滑坡、风暴、旱灾、地震、火山喷发、虫害等,对自然灾害的统计,可以计 算出某个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六)原油价格不断上涨,而目前我国每天消费的石油近580万桶,已超过日本一跃成为世 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加上我国煤产量和消费量已多年位居 世界首位,能源的合理利用和燃烧对我国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我国能源的生产、进口、消费和排放及扩展的燃烧后废气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温 室效应,酸化,臭氧层耗减等)进行统计。这部分内容作为SEEA混合型流量账户中相对比较成 熟的,我们可以尝试着去建立这些账户,并由此积累起建立SEEA账户的经验,为未来全面实施 SEA框架做准备
(1)定期普查:1996年我国进行了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2007年将再次进行全国普查。 (2)抽样调查:对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源实行抽样调查,重点污染源年度统计报表。 (3)科学估算:对重点企业及社会生活污染物排放进行科学估算。 (4)专项调查:对环境保护工作中有重大意义的进行专项调查,如乡镇企业污染调查、畜禽业 专项调查、环保产业专项调查等。 三、环境统计的研究方法 (1)大量观察法:环境现象的特征与其数量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建立在大量观察基础上的 统计结果必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综合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是指对大量观察所获资料进行整理汇总,计算出总量指标、相对 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等,反映总体的一般数量待征,以显示现象在具体的时间、地点 及各种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所表现出的结果。 (3)归纳推断法:所谓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由事实到概括的推理方法,这种方法是统计研究 常用的方法。统计推断可用于总体特征值的估计,也可用于总体某些假设的检验。 阅读材料:我国环境统计缺口性指标 资料来源:www.lepp.org.cn/pages/5-8.pdf 215K 2006-12-21 (一)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低,全国近百个城市缺水,绝大多数河系污染严 重,如淮河水污染治理的不断反复对淮河周边地区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经济发展都造成严重的影 响,因此,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环境的监测和保护进行统计犹为重要。但我国现行环境 统计体系对水环境的统计基本上空缺,除原有对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进行统计外,未来的环 境统计框架中水环境还应包括: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资源的供应、使用、 消耗情况;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如农业灌溉、按用途和来源分的城市用水分);水质状况的监 测等。 (二)现行的环境统计框架中对大气环境的统计主要集中于工业企业废气和生活废气,缺 口性指标包括:各地区的气候情况;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包括SO2,NO2,可吸入颗粒物,噪声 等);废气、粉尘排放及治理等。 (三)我国海洋国土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近1/3,对海洋环境统计的忽视 将导致沿海污染企业直接把废水,固体废物排入大海,从而引发赤潮、海底生物种类和数量的 锐减等严重后果。我国海洋环境统计范围应包括:海水水质情况;沿海地区废弃物海洋倾倒情 况;专题性海洋污染(如石油勘探开发污染,油船漏油事件);海洋鱼类资源和海产品价值等。 (四)现行生态环境的统计主要是按照自然保护区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示范区、 生态功能保护区等分专题进行重点性统计,将来建立的生态环境统计应该是更一般性的,能覆 盖全国的具有普遍性的生态环境,包括土壤的水土流失及治理;地表景观;地下资产;森林资 源;生物的多样性等进行全面的统计。 (五)对自然灾害的统计填补了现行环境统计框架中的一大空白,自然灾害包括森林火灾、 洪水、雪崩、山体滑坡、风暴、旱灾、地震、火山喷发、虫害等,对自然灾害的统计,可以计 算出某个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六)原油价格不断上涨,而目前我国每天消费的石油近580万桶,已超过日本一跃成为世 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加上我国煤产量和消费量已多年位居 世界首位,能源的合理利用和燃烧对我国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我国能源的生产、进口、消费和排放及扩展的燃烧后废气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温 室效应,酸化,臭氧层耗减等)进行统计。这部分内容作为SEEA混合型流量账户中相对比较成 熟的,我们可以尝试着去建立这些账户,并由此积累起建立SEEA账户的经验,为未来全面实施 SEEA框架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