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古代印度文明
第四讲 古代印度文明
地理和气候 ·就地理范围而言,古代印度大体上包括现在的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等国的领土 我国自西汉起就有了关于印度的记载,当时将 印度称为。“身毒”,东汉时改称“天” “印度”这一译名起始于唐代的佛僧玄奘。 即度在地理上可分为两大部分。南部的三角地 带或半岛部分,被称为德干,完全属热带范围 印度北部被称为印度斯坦,北部以喜马拉雅山 脉为界,南部文迪亚山与德干高原相隔。气温 包括热带的酷热和北部高山的严寒。印度斯坦 大部分地区是平原,面积约为法国、德国和意 大利面积的总和,有印度河和恒河这些大水系 流经。恒河长期以来一直是印度人的圣河
一、地理和气候 • 就地理范围而言,古代印度大体上包括现在的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等国的领土。 我国自西汉起就有了关于印度的记载,当时将 印度称为。 “身毒” ,东汉时改称“天竺” 。 “印度”这一译名起始于唐代的佛僧玄奘。 • 印度在地理上可分为两大部分。南部的三角地 带或半岛部分,被称为德干,完全属热带范围。 印度北部被称为印度斯坦,北部以喜马拉雅山 脉为界,南部文迪亚山与德干高原相隔。气温 包括热带的酷热和北部高山的严寒。印度斯坦 大部分地区是平原,面积约为法国、德国和意 大利面积的总和,有印度河和恒河这些大水系 流经。恒河长期以来一直是印度人的圣河
印 度的气候受季风影响很大。在通常情况下, 每年的六月,包含阿拉伯海和印度洋水汽的季 风向东北方向横扫大陆,带来大量,但不规则 的降雨。洪水常常泛滥成灾。印度也还常常遭 遇干旱,特别是南印度。由天灾引起的反复发 生的饥荒给印度历史打上了烙印。 此外,印度雅利安人在他们的次大陆上与外界 隔绝的程度也远不及欧亚大陆东端的中国人。 印度西北部的山脉不是不可逾越的,实际上, 在大部分时间里,印度北部与中东和中亚之间 的相互影响超过印度北部与半岛南部之间的相 互影响。因此,这里成了种族和文化的大熔炉
• 印度的气候受季风影响很大。在通常情况下, 每年的六月,包含阿拉伯海和印度洋水汽的季 风向东北方向横扫大陆,带来大量,但不规则 的降雨。洪水常常泛滥成灾。印度也还常常遭 遇干旱,特别是南印度。由天灾引起的反复发 生的饥荒给印度历史打上了烙印。 • 此外,印度雅利安人在他们的次大陆上与外界 隔绝的程度也远不及欧亚大陆东端的中国人。 印度西北部的山脉不是不可逾越的 ,实际上, 在大部分时间里,印度北部与中东和中亚之间 的相互影响超过印度北部与半岛南部之间的相 互影响。 因此,这里成了种族和文化的大熔炉
二、印度河谷文明 1、印度河谷文明的分布 古代印度文明的发源地在印度河谷,分布着许多 城市遗址,最主要的有哈拉巴( Harappa),摩亨 佐达罗( Mohenzo daro)。这些遗址和文物被冠名 为“哈拉巴文化”,也被称为叩度河谷文明。这 文明的大致年代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至公元前 1500年。文明的分布范围:印度河口以北、以南 海岸为底边,朝东北延伸到喜马拉雅山脉的山麓 丘陵地带。创造这一文明的民族较普遍的看法是 达罗毗荼人
二、印度河谷文明 • 1、印度河谷文明的分布 • 古代印度文明的发源地在印度河谷,分布着许多 城市遗址,最主要的有哈拉巴(Harappa) ,摩亨 佐·达罗(Mohenzo Daro) 。这些遗址和文物被冠名 为“哈拉巴文化”,也被称为印度河谷文明。这 一文明的大致年代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至公元前 1500年。文明的分布范围:印度河口以北、以南 海岸为底边,朝东北延伸到喜马拉雅山脉的山麓 丘陵地带。创造这一文明的民族较普遍的看法是 达罗毗荼人
城市文明 沿着印度河,分布着几十个城市。在已发掘的 约70个中心城市中,摩享佐·达罗和哈拉帕是两 主要遗址。二城虽64里,但相似之 处颇多。城市明显看出是统一规划的产物(规 模、布局、用砖)。佐达罗遗址保存最好。 上城的中央建筑物是一个,以烧砖砌成, 沥青抹缝,以防渗漏。浴池的东北部也有 建筑群,其中有一座大厅(可能是会议厅) 浴池的西部有十余间大粮仓,通风良好,可保 持仓内干燥。下城是和商业区
• 2、城市文明 • 沿着印度河,分布着几十个城市。在已发掘的 约70个中心城市中,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是两 个主要遗址。二城虽相距644公里,但相似之 处颇多。城市明显看出是统一规划的产物(规 模、布局、用砖)。摩亨佐·达罗遗址保存最好。 上城的中央建筑物是一个大浴池,以烧砖砌成, 沥青抹缝,以防渗漏。浴池的东北部也有一个 建筑群,其中有一座大厅(可能是会议厅)。 浴池的西部有十余间大粮仓,通风良好,可保 持仓内干燥。下城是居民区和商业区
3、社会状态 考古发掘表明当时有富人和穷人的阶级分化,。 当时的阶级和社会集团有祭司、商人、战士 农民、渔夫、工匠、雇工和奴隶。 鉴于没有发现宫殿和王陵之类的建筑,却有会 议厅,有人认为当时的政体不是君主制或看主 专制,而是共和制,或由祭司掌权的神权政体 看来,当时存在不少城邦(城市国家)。也有 人认为,当时在印度河流域出现了统一的国家。 实情到底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
• 3、社会状态 • 考古发掘表明当时有富人和穷人的阶级分化,。 当时的阶级和社会集团有祭司、商人、战士、 农民、渔夫、工匠、雇工和奴隶。 • 鉴于没有发现宫殿和王陵之类的建筑,却有会 议厅,有人认为当时的政体不是君主制或看主 专制,而是共和制,或由祭司掌权的神权政体。 看来,当时存在不少城邦(城市国家)。也有 人认为,当时在印度河流域出现了统一的国家。 实情到底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
4、宗教和文化 ·在宗教信仰上,人们崇拜各种神袛和偶像,特别是崇 拜母神。人们还普遍崇拜男性生殖器、石头、树木和 各种野兽,特别是公牛。此外,各地还有不同的宗教 信仰,如有的地方崇拜火。 印度河文明已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出土的印章文字 是印度最早的文字。文字符号有400~500个,其中基 本符号有62个,后来又简化为22个。 当时还有精湛的造型艺术。陶器上有优美的动植物图 案。出土的一尊舞女的塑像,是雕塑艺术的精品 有文字记载的文学作品尚未发现,但口头文学、民间 故事和寓言可能已经成就斐然
• 4、宗教和文化 • 在宗教信仰上,人们崇拜各种神祗和偶像,特别是崇 拜母神。人们还普遍崇拜男性生殖器、石头、树木和 各种野兽,特别是公牛。此外,各地还有不同的宗教 信仰,如有的地方崇拜火。 • 印度河文明已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出土的印章文字 是印度最早的文字。文字符号有400~500个,其中基 本符号有62个,后来又简化为22个。 • 当时还有精湛的造型艺术。陶器上有优美的动植物图 案。出土的一尊青铜舞女的塑像,是雕塑艺术的精品。 • 有文字记载的文学作品尚未发现,但口头文学、民间 故事和寓言可能已经成就斐然
5、印度河谷文明衰落的原因 印度河文明的中心地区哈拉帕城与摩亨佐·达 罗城在公元前2000年达到了顶峰时期,到公元 前1750年左右骤然衰落。关于这一文明衰落的 原因,迄今为止,争论不断,大致有“雅利安 人入侵说”(时代不 “河流改道说” “洪水说”、“环境恶化说”、“水源交叉污 染说”等等。此外,英国学者捷文鲍尔特和意 大利学者钦吉曾提出了另一个标新立异的看法 公元前1750年,一艘外星人乘坐的核动力飞船 在印度上空游弋时因故爆炸,殃及地上居民 毁灭了印度河文明。但多数学者对此说尚不敢 苟同
• 5、印度河谷文明衰落的原因 • 印度河文明的中心地区哈拉帕城与摩亨佐·达 罗城在公元前2000年达到了顶峰时期,到公元 前1750年左右骤然衰落。关于这一文明衰落的 原因,迄今为止,争论不断,大致有“雅利安 人入侵说”(时代不符)、 “河流改道说” 、 “洪水说” 、 “环境恶化说” 、 “水源交叉污 染说”等等。此外,英国学者捷文鲍尔特和意 大利学者钦吉曾提出了另一个标新立异的看法: 公元前1750年,一艘外星人乘坐的核动力飞船 在印度上空游弋时因故爆炸,殃及地上居民, 毁灭了印度河文明。但多数学者对此说尚不敢 苟同
雅利安印度政治和社会的演进 1、早期印度一雅利安人的社会 约公元前1500年,就在印度河谷文明消失的过程中, 代印度遭到了一些军事上占有优势的部落的入侵 这些人侵者自称为雅利安人,称他们安家定居的地方 为雅利瓦尔塔,即雅利安人之国。他们属于印欧语系 的民族。与古代文明并存的有三支大的游牧民族:闪 米特人,蒙古一突厥民族,印欧人。雅利安人是印欧 人的一支,其中位于西方的一些部落入侵了美索不达 米亚和希腊,而位于东方的一些部落则入侵了伊朗。 进入伊朗后,有些部落在那里安居下来,其余的则继 续向东进至印度河流域
三、雅利安印度政治和社会的演进 • 1、早期印度-雅利安人的社会 • 约公元前1500年,就在印度河谷文明消失的过程中, 古代印度遭到了一些军事上占有优势的部落的入侵。 这些人侵者自称为雅利安人,称他们安家定居的地方 为雅利瓦尔塔,即雅利安人之国。他们属于印欧语系 的民族。与古代文明并存的有三支大的游牧民族:闪 米特人,蒙古-突厥民族,印欧人。雅利安人是印欧 人的一支,其中位于西方的一些部落入侵了美索不达 米亚和希腊,而位于东方的一些部落则入侵了伊朗。 进入伊朗后,有些部落在那里安居下来,其余的则继 续向东进至印度河流域
通常将古代印度早期的历史称为吠陀时代(公 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600年)。吠陀一词意为 知识。古文献《吠陀》是印度教的“圣经” 根据吠陀的记载,雅利安人身材较高、蓝眼睛 肤色白皙。雅利安人刚到印度时,还是游牧民, 主要依畜牛为生,他们逐渐转向农业。若干有 亲属关系的家庭聚居一处,形成村庄;若干村 庄组成氏族,若干氏族结成部落。部落的首领 是国王。同希腊情况相仿,国王的权威取决于 他个人的才能和开创精神,不过,也受到贵族 会议的限制,在某些部落,还受到自由民的限 制。总之,雅利安人社会与当时其他印欧语系 的社会极为相似,而与较后数世纪中发展起来 的古典印度教则有很大的差别
• 通常将古代印度早期的历史称为吠陀时代(公 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600年)。吠陀一词意为 知识。古文献《吠陀》是印度教的“圣经” 。 根据吠陀的记载,雅利安人身材较高、蓝眼睛、 肤色白皙 。雅利安人刚到印度时,还是游牧民, 主要依畜牛为生,他们逐渐转向农业。若干有 亲属关系的家庭聚居一处,形成村庄;若干村 庄组成氏族,若干氏族结成部落。部落的首领 是国王。同希腊情况相仿,国王的权威取决于 他个人的才能和开创精神,不过,也受到贵族 会议的限制,在某些部落,还受到自由民的限 制。总之,雅利安人社会与当时其他印欧语系 的社会极为相似,而与较后数世纪中发展起来 的古典印度教则有很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