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国家开放大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文论专题期末试题(1月)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5,文件大小:148.81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试卷代号:1250 座位■■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文论专题 试题 2013年1月 题 号 二 三 总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 内) 1.孔子“兴观群怨”中的“观”是就文艺的( )作用而言的。 A.娱乐 B.表现 C.认识 D.教化 2.为强调“大美”之自然、本真、天放的独特察性,庄子从比较的角度说到“三”之声。其 中除了“地籁”、“人籁”还有()。 A,“天籁” B.“物领” C.“神籁” D.“灵簸” 3.司空图的诗论,特别是《二十四诗品》明显带有( )色彩,其思想构成了《二十四诗 品》以及司空图整个诗论的主要思想源头。 A.道教 B.儒教 C.佛老 D.佛教 1128

试卷代号 座位号 |得分|评卷人| I I I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一 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文论专题试题 2013 年1 |题号|一|二|三|总分| |分数 I I I I 一、单选题{每小题 2分,共 0分。请将正确答票的序号填在括号 内} 1.孔子"兴观群怨"中的"现"是就文艺的( )作用而言的。 A. B. C. 认识 D. 教化 2. 庄子 三籁 之声 中除了"地籁"、"人籁"还有( )。 A. "天籁" B. "物籁" C. "神籁" D. "灵籁" 3. 固 的 特别是 显带有 )色彩,其思想构成了《二十四诗 品》以及司空固整个诗论的主要思想源头。 A. 教B. 1128 C. 老D

4.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 作方法论。下面( )属于创作对象论范畴。 A,“理、事、情”说 B.“才、胆、识、力”说 C.“师法自然”说 D.“妙造自然”说 5.在司空图之前,陆机、刘勰有“余味”说的提法,钟嵘则是以“( )”说著名。 A.滋味 B.品味 C.食味 D.气味 6.李渔论及戏曲时说到:“机趣’”“二字,填词家必不可少。机者,传奇之精神;趣者,传 奇之风致。少此二物,则如泥人土马,有生形而无生气。”(《重机趣》)。这里“机趣”所指的是 ()。 A.格局 B.结构 C.情节 D.词采 7.在《美学》中,黑格尔将( )艺术看作是属于诗的门类下“戏剧体诗”的一个具体类 别。“戏剧体诗”除了悲剧之外还有正剧和喜剧,( )被看作是时间上最早出现的剧种。 A.悲剧 B.喜剧 C.正剧 D.悲喜剧 8.泰纳对于艺术的研究,试图借助于( )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发掘和梳理艺术史料,来 揭示决定和支配艺术创造及艺术运动的终极根源。 A.人类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 D.历史学 9.克罗齐对直觉的特质所做的概括是:“直觉的知识就是( )的知识。” A.表现 B.逻辑 C.理智 D.理性 10。弗洛伊德将自己的“心理结构”理论调整为“本我、自我、超我”的三重因素构成的“人 格结构”,他认为( )。 A.“自我”处在最高层 B.“本我”处在最高层 C.“超我”处在最底层 D.“本我”处在最底层 1129

B. "本我"处在最高层 D. "本我"处在最底层 4. 理论 创作 体包 作方法论。下面( )属于创作对象论范畴。 A. "理、事、情"说 "才、胆、识、力"说 c. "师法自然"说 "妙造自然"说 5. 之前 提法 钟蝶 )"说著名。 A. 味B. c.食味 .气味 6. 机趣 '' 二字 必不 机者 趣者 奇之风致。少此二物,则如泥人土马,有生形而无生气。" (<<重机趣训。这里"机趣"所指的是 ( )。 A. 局B. c. 情节 7. 黑格 )艺术看作是属于诗的门类下"戏剧体诗"的一个具体类 别。"戏剧体诗"除了悲剧之外还有正剧和喜剧,( )被看作是时间上最早出现的剧种。 A.悲剧 .喜剧 c. 正剧 8. 于艺 助于 )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发掘和梳理艺术史料,来 揭示决定和支配艺术创造及艺术运动的终极根源。 A.人类学 .社会科学 c. 9. 对直 质所 概括 直觉 就是 )的知识。" A. 现B. c. 理性 10. 弗洛 德将 三重 格结构",他认为( )。 A. "自我"处在最高层 c. "超我"处在最底层 1129

得 分 评卷人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1,简单概括金圣叹小说理论关于人物论的主要思想。 12.简要说明刘勰关于文学的发展的几点理论主张。 13.韦勒克、沃伦关于评价文学的具体标准有哪些内容? 得分 评卷人 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 14.从下面三段王国维的相关著述,简单分析境界说的理论内涵。 境界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 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日:有境界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 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宋元戏曲考》) 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已,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 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出于观 我者,意余于境。而出于观物者,境多于意。然非物无以见我,而观我之时,又自有我在。故二 者常互相错综,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也。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 而已。(《人间词乙稿叙》) 15.怎样理解和认识伊瑟尔关于阅读过程的描述和阐释? 1130

|得分|评卷人| I I I 二、简答题{每小题 2分,共 6分} 1. 概括金圣 主要思 12. 主张 13. 勒克 价文学 具体标 |得分|评卷人| I I I 三、论述题{每题 2分,共 4分} 14. 下面三段 著述 单分 境界 境界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 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 z有境界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 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宋元戏曲考») 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撼已,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 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出于观 我者,意余于境。而出于观物者,境多于意。然非物元以见我,而观我之时,又自有我在。故二 者常互相错综,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也。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 而已。(<<人间词乙稿叙») 15. 认识伊瑟尔 描述 1130

试卷代号:125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一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文论专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3年1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c 2.A 3.B 4.A 5.A 6.D 7.A 8.c 9.A 10.D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答题要点: 11.简单概括金圣叹小说理论关于人物论的主要思想。 首先,成功塑造人物性格是小说创作的首要任务和取得艺术成就的根本标志。(4分) 其次,小说人物还应该是个性化、性格鲜明的。(4分) 再次,小说还应注意如何去表现人物性格的问题。(4分) 12.简要说明刘勰关于文学发展的几点理论主张? 文学不可能在一种封闭的状态下发展,政治的盛衰、社会的治乱等外界生活场必然会影响 到作家的生活、思想和情感,这是文学发展的客观动因。(3分) (1)政治的盛衰对文学演变产生重要影响。(3分) (2)时风与社会心理的变化往往也影响文学风格的变化。(3分) (3)学术文化思想对文学的发展亦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3分) 13.韦勒克、沃伦关于评价文学的具体标准有哪些内容? 第一包容性或多样性。(4分) 第二连惯性。(4分) 第三建立在经验事实上的世界观。(4分) 1131

试卷代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文论专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3 年1 一、单选题{每小题 2分,共 0分} I. C 6.D 2.A 7.A 3. B 8. C 4.A 9.A 5.A 10. D 二、简答题{每小题 2分,共 6分} 答题要点 1. 单概括金圣 说理论 要思 首先,成功塑造人物性格是小说创作的首要任务和取得艺术成就的根本标志。 4分〉 其次,小说人物还应该是个性化、性格鲜明的。 4分〉 再次,小说还应注意如何去表现人物性格的问题。 4分〉 12. 刘掘 于文学发 主张 文学不可能在一种封闭的状态下发展,政治的盛衰、社会的治乱等外界生活场必然会影响 到作家的生活、思想和情感,这是文学发展的客观动因。 3分〉 (1)政治的盛衰对文学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3分〉 (2) 往也 变化 。(3 (3) 想对 有不可忽 响 和 。(3 13. 勒克 伦关 标准有 哪 第一包容性或多样性。 4分〉 第二连惯性。 4分) 第三建立在经验事实上的世界观。 4分〉 1131

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 14.(题略) (1)“境界”之本质在“情景交融” “境界”的本质其实就是中国传统诗学所一贯强调的一个核心话题:情景相生及情景交融。 (2)“境界”之特征在“真”,审美效果在于“不隔” “境界”不仅是要情景交融,而且必须是“真”情“真”景的交融与表现,而要能写“真”景物 “真”感情,作者必须“所见者真,所知者深”。 “不隔”的含义,那就是指诗人之言情写景能令读者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审美效果。 作品之“境界”所以能产生这样的审美效果,根源在于诗人面对生活而能“入”能“出”,故此“所 见者真,所知者深”,因而能够写出“真景物”、“真感情”。总之,正是由于“境界”生成的基本特 征在于“真”,从根本上决定了“境界”的审美效果必定在于“不隔”。 (每个要点8分,阐述6分) 15.怎样理解和认识伊瑟尔关于阅读过程的描述和阐释? 伊瑟尔关于阅读过程的描述和阐释,我们可以做一大体的概述认识: (1)“游移视点”是将本文分解成相互作用的结构,也就是发现本文中各种不同的意义成 分; (2)“建立连惯性”是对各种意义成分作出一致性的整理集合,形成关于意义的完形认识: (3)“卷人事件”是因为本文意义的多种可能性存在而要求读者进入本文之中依据自身的 知识进行一种选择,从而将本文不是作为一个认识的对象而是作为自己参与其中的事件来体 验和领会; (4)“建构意象”则是将本文由语言符号构成的含有意义的图式形成感性具体而又具有理 性意味的“想象性客体”。 (阅读过程的四种描述,每个要点5分,其余两分酌情给予。) (简答题与论述题学生的回答只要能够围绕要点组织答案,且能够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 可以给相应分数。) 1132

三、论述题{每题 2分,共 4分} 14. (题略) (1)"境界"之本质在"情景交融" "境界"的本质其实就是中国传统诗学所一贯强调的一个核心话题 z情景相生及情景交融。 (2)"境界 之特征在 "境界"不仅是要情景交融,而且必须是"真"情"真"景的交融与表现,而要能写"真"景物 "真"感情,作者必须"所见者真,所知者深"。 "不隔"的含义,那就是指诗人之言情写景能令读者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审美效果。 作品之"境界"所以能产生这样的审美效果,根源在于诗人面对生活而能"入"能"出",故此"所 见者真,所知者深",因而能够写出"真景物"、"真感情"。总之,正是由于"境界"生成的基本特 征在于"真",从根本上决定了"境界"的审美效果必定在于"不隔"。 (每个要点 8分,阐述 6分〉 15. 识伊 读过程 描述 伊瑟尔关于阅读过程的描述和阐释,我们可以做一大体的模述认识 (1)"游移视点"是将、本文分解成相互作用的结构,也就是发现本文中各种不同的意义成 分; (2)" 立连 是对各 整理集 意义 认识 (3)" 卷入 意义 能性 求读 入本 知识进行一种选择,从而将本文不是作为一个认识的对象而是作为自己参与其中的事件来体 验和领会; (4)" 将本 符号 含有 的 图 成感性具体而又 性意味的"想象性客体"。 (阅读过程的四种描述,每个要点 5分,其余两分酌情给予。) 〈简答题与论述题学生的回答只要能够围绕要点组织答案,且能够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 可以给相应分数。) 1132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