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年月日 课题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课型 诗歌欣赏 教学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目标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教学 重点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难点|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学 准备 资料 辑录 或图 表绘 制)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
教 案 年 月 日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 编号 课 题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课 型 诗歌欣赏 教学 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学 准备 (含 资料 辑录 或图 表绘 制)
板 设 计 课外作业设计 教 后 记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
编号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 板 书 设 计 ︵ 课 外 ︶ 作 业 设 计 教 后 记
教和学的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词中之龙辛稼轩 作者简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 介,知人论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 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 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 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 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 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师:谁愿意为大家朗读大屏幕上这段关于辛弃疾的介绍呢? 、学习一)分析词的上片 《水龙吟》师: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 你们发现了吗? 借景抒情 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2、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 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 (学生讨论完成) (1)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 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 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 大,笔力遒劲 (2)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谳愁供恨”,这是移 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何,又因何而至?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 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 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 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 (3)“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喻南宋 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师:是呀,愁苦万种,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 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 有过的凄清和冷寂 3、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作者简 介,知人论 世 二、学 习 《水龙吟》 词中之龙辛稼轩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 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 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 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 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 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 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师:谁愿意为大家朗读大屏幕上这段关于辛弃疾的介绍呢? 一)分析词的上片 师: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 你们发现了吗? —— 借景抒情 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2、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 呢? 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 (学生讨论完成) ——( 1 )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 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 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 大,笔力遒劲。 (2)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 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何,又因何而至?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 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 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 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 (3)“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喻南宋 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师:是呀,愁苦万种,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 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 有过的凄清和冷寂。 3、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 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
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 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 的成了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 4、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 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 你们的理解 (学生讨论完成) (1)看、拍、会、登 (2)“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 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 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 慨呢 “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 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 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 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 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 5、全体女生朗读 师:女生读的如此有气势,男同学想不想和她们比比?那就请男 同学激情饱满的朗读下片。 二)分析词的下片 1、全体男生朗读 师: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 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张翰—乐于归隐 许汜——谋取私利 刘备———雄才大略 桓温—叹时光流逝 2、师:词人对这些人和各持什么态度? 张翰一乐于归隐 (正) 许汜—谋取私利 刘备—雄才大略 (反) 桓温—叹时光流逝 3、请大家思考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吗? (1分钟后),大家不妨和你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 心志的表白并不能解脱心灵的寂寞,相反,倒增加了一份 的凄苦。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1)用“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 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 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
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 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 的成了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 … 4、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 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 你们的理解。 (学生讨论完成) —— (1)看、拍、会、登 (2)“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 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 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 慨呢? “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 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 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 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 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 5、全体女生朗读 师:女生读的如此有气势,男同学想不想和她们比比?那就请男 同学激情饱满的朗读下片。 二)分析词的下片 1、全体男生朗读 师: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 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张翰 ——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 雄才大略 桓温 —— 叹时光流逝 2、师:词人对这些人和各持什么态度? 张翰 —— 乐于归隐 _____(正) 许汜 —— 谋取私利 刘备 —— 雄才大略 ______(反) 桓温 —— 叹时光流逝 3、请大家思考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吗? ( 1 分钟后),大家不妨和你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 —— 心志的表白并不能解脱心灵的寂寞,相反,倒增加了一份 的凄苦。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1) 用“尽西风,季鹰归未?” 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 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 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
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 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 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 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 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 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流年,即年光如流:风 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 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4、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呢 用典 师:就本词来看,词人用典意在对比,前两个是反例,后两个是 正例,正反对比表达了词人的荣辱观、价值观。可见,辛弃疾可 谓是用典高手 6、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同 情与慰藉的悲叹。亦与上片的“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 师: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 他的心在滴血呀! 教师小结:真是“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ν呀!我真的 很佩服同学们的理解,很多话是老师想说的,你们都说到了。 五、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师: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情感与语言的完美结合,这首《水 龙吟》也不例外,相信词中的许多句子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现在请大家合上课本,试着回忆一下,哪些句子让你一见倾 心?并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玩味着句句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雄才大略,襟怀磊 落,忧国伤时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是啊,锦绣河 山必然哺育无数英雄,又何止辛弃疾一人呢?《念奴娇·赤壁怀古》 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抱负远大,识度明达的苏轼。下面请同学们 就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做一个简单概括。 六、对比鉴赏,拓展延伸 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 特色方面的相同点。 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 师:其实这些特点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于高远中寄豪情,永 远是一种美的享受
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 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 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 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 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 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流年,即年光如流;风 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 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4、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呢? —— 用典 师:就本词来看,词人用典意在对比,前两个是反例,后两个是 正例,正反对比表达了词人的荣辱观、价值观。可见,辛弃疾可 谓是用典高手。 6、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 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同 情与慰藉的悲叹。亦与上片的“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 师: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 他的心在滴血呀! 教师小结:真是“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呀!我真的 很佩服同学们的理解,很多话是老师想说的,你们都说到了。 五、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师: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情感与语言的完美结合,这首《水 龙吟》也不例外,相信词中的许多句子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现在请大家合上课本,试着回忆一下,哪些句子让你一见倾 心?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玩味着句句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雄才大略,襟怀磊 落,忧国伤时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是啊,锦绣河 山必然哺育无数英雄,又何止辛弃疾一人呢?《念奴娇•赤壁怀古》 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抱负远大,识度明达的苏轼。下面请同学们 就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做一个简单概括。 六、对比鉴赏,拓展延伸 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 特色方面的相同点。 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 师:其实这些特点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于高远中寄豪情,永 远是一种美的享受
七、师生再次跟读这首词 师:美的艺术我们该反复欣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诗情画意中 再次倾听辛弃疾最真实的心跳。 八、小结 这首词立意辽远、意境开阔,它仿佛令我们拔地凌空、极目游骋 仰则天高,俯则水远。天高水远,无边无垠。像这样的壮观景象 一般的凡夫俗子难得有心领略,而鹪鹩偃鼠之辈则消受不起。在 这里我们感谢辛弃疾,感谢他为我们带来了这么丰富的精神食粮; 感谢他让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爱国情结。 九、板书 上片:江月山景落日断鸿 动作:看、拍、会、登 下片:张翰—乐于归隐 许汜一一谋取私利运用典故 刘备——雄才大略 桓温—叹时光流逝 1、概括词人笔下“元夕”的特点 花灯闪亮,烟花怒放,流光溢彩,舞龙弄鱼,万人空巷,美 女云集,摇曳多姿,热闹非凡 学习 上阕:元宵佳节空盛况浓墨重彩 《《青玉 下阕:万人丛中觅情人 案·元夕》①“那人”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没加入狂欢的行列? 那人是一个孤高脫俗、傲然不群 独在“灯火阑珊处”的女 子,内心十分孤独、寂寞 ②作者塑造这样一位美人,用意是什么? 她是抒情主人公的意中人,实际上就是作者的一种理想人格的化 身。寄寓了词人在政治上的失意苦闷的心情,表达了不愿跟统治 者(“当权者”或“时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本词艺术特色 ①托寓手法。词中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自甘淡泊、 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了词人的理想人格——不同流俗,志怀高 远,别有所求的志向 ②兼具婉约、豪放两种风格。从文本的行文方式看,与传统的婉 约词并无二致。但从所寄托的内容主题看,这是关系到国家民族 的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含着一股阳刚之气。这是豪放词的特 点。此词寄劲于婉,寓刚于柔,婉约其表而豪放其中。 梁启超以为最后三句"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衡馆词 选》),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认为本词有所寄托,可 谓知音。本词下片写不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
二、学习 《《青玉 案·元夕》》 七、师生再次跟读这首词。 师:美的艺术我们该反复欣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诗情画意中 再次倾听辛弃疾最真实的心跳。 八、小结 这首词立意辽远、意境开阔,它仿佛令我们拔地凌空、极目游骋。 仰则天高,俯则水远。天高水远,无边无垠。像这样的壮观景象, 一般的凡夫俗子难得有心领略,而鹪鹩偃鼠之辈则消受不起。在 这里我们感谢辛弃疾,感谢他为我们带来了这么丰富的精神食粮; 感谢他让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爱国情结。 九、板书: 上片:江月 山景落日 断鸿 动作:看、拍、会、登 下片:张翰 ——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运用典故 刘备 —— 雄才大略 桓温 —— 叹时光流逝 1、概括词人笔下“元夕” 的特点 花灯闪亮,烟花怒放,流光溢彩,舞龙弄鱼,万人空巷,美 女云集,摇曳多姿,热闹非凡。 上阕:元宵佳节空盛况 浓墨重彩 下阕:万人丛中觅情人 ①“那人”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没加入狂欢的行列? 那人是一个孤高脫俗、傲然不群 独在“灯火阑珊处”的女 子,内心十分孤独、寂寞。 ②作者塑造这样一位美人,用意是什么? 她是抒情主人公的意中人,实际上就是作者的一种理想人格的化 身。寄寓了词人在政治上的失意苦闷的心情,表达了不愿跟统治 者(“当权者”或“时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本词艺术特色: ①托寓手法。词中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自甘淡泊、 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了词人的理想人格——不同流俗,志怀高 远,别有所求的志向。 ②兼具婉约、豪放两种风格。从文本的行文方式看,与传统的婉 约词并无二致。但从所寄托的内容主题看,这是关系到国家民族 的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含着一股阳刚之气。这是豪放词的特 点。此词寄劲于婉,寓刚于柔,婉约其表而豪放其中。 梁启超以为最后三句"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衡馆词 选》),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认为本词有所寄托,可 谓知音。本词下片写不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
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作者追慕的是一个不同凡 俗,自甘寂寞而又有些迟暮之感的美人这反映的正是他自己在政 治失意后,宁愿闲居,不肯同流合污的品格。 辛弃疾《青玉案》和李清照《永遇乐》都是写元夕的,试比较二 者在立意和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 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 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 儿底下,听人笑语 二者都是以元宵灯节作为描写对象,借以寄托另外的思想感情 在表现方法上,都用了对比手法 极写元宵盛况,反衬出一位独处于灯火稀落之处的孤高女子,借 以表现自己不同流俗的政治操守和高洁的人格。 用较多的笔墨来回忆“中州盛日”的元宵。抒发的是身世之感和 家国之悲 比喻、白描、对比、渲染等 多方面的对比(今昔、他人与我、乐与悲)以乐写哀等 这两首词的共同之处是: 其不同之处是:辛词只直接对过去的元宵没有牵涉,而李词对今 年的元宵的用笔方式与辛词不同,并没有真正突出其繁华场面 而用较多的笔墨来回忆“中州盛日”的元宵。 这主要是因为二者的立意不同。李词所抒发的是家国之慨和身世 之感,而辛词则是表现了不同流俗的理想追求,从政治层面来说, 是对朝廷奉行投降国策并由此带来的政治现实的不满,从而表现 自己的政治操守和高洁的人格。在对比手法上,二者也有所不同, 李词除了今昔对比外,还从人与我、乐与悲等多方面进行对比 辛词主要是将世俗与“那人”进行对比。 本词表面极写元宵节灯火辉煌、万人彻夜狂欢的场面,讽刺南宋 统治者只知沈醉于歌舞升平,而不思复国。词中繁华的景象,衬 托出一位自怜幽独,脱俗不群的美人形象,从中表现了词人唯我 独醒,不随波逐流的清高品格。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作者追慕的是一个不同凡 俗,自甘寂寞,而又有些迟暮之感的美人.这反映的正是他自己在政 治失意后,宁愿闲居,不肯同流合污的品格。 辛弃疾《青玉案》和李清照《永遇乐》都是写元夕的,试比较二 者在立意和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 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 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 儿底下,听人笑语。 二者都是以元宵灯节作为描写对象,借以寄托另外的思想感情。 在表现方法上,都用了对比手法。 极写元宵盛况,反衬出一位独处于灯火稀落之处的孤高女子,借 以表现自己不同流俗的政治操守和高洁的人格。 用较多的笔墨来回忆“中州盛日”的元宵。抒发的是身世之感和 家国之悲 比喻、白描、对比、渲染等 多方面的对比(今昔、他人与我、乐与悲)以乐写哀等。 这两首词的共同之处是: 其不同之处是:辛词只直接对过去的元宵没有牵涉,而李词对今 年的元宵的用笔方式与辛词不同,并没有真正突出其繁华场面, 而用较多的笔墨来回忆“中州盛日”的元宵。 这主要是因为二者的立意不同。李词所抒发的是家国之慨和身世 之感,而辛词则是表现了不同流俗的理想追求,从政治层面来说, 是对朝廷奉行投降国策并由此带来的政治现实的不满,从而表现 自己的政治操守和高洁的人格。在对比手法上,二者也有所不同, 李词除了今昔对比外,还从人与我、乐与悲等多方面进行对比, 辛词主要是将世俗与“那人”进行对比。 本词表面极写元宵节灯火辉煌、万人彻夜狂欢的场面,讽刺南宋 统治者只知沈醉于歌舞升平,而不思复国。词中繁华的景象,衬 托出一位自怜幽独,脱俗不群的美人形象,从中表现了词人唯我 独醒,不随波逐流的清高品格。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 编号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辛弃疾的词1.悲壮激烈,发扬奋厉的英雄主义色彩 成就在“以文 辛词的基调是英雄主义,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热的爱国热情 为词”,“以文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辛弃疾最有价值的优 为词使稼轩秀歌辞的基调。他善于创造多种生动的抒情艺术形象,是前代词 词具有以下家所没有的。这些形象大都体现了上述基调。抒情主人公具有鲜 艺术特色。明的爱国志士,民族英雄的特色。如:《破阵子》中“挑灯看剑” 的将军、《水龙吟》中登赏心亭的江南游子。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廉 颇、孙权,刘裕等,可以说也是词人奋发有为、雄姿英发思想性 格的体现。即使是客观景物,也具有活力激情。词人在描绘自然 景物时赋予它们英雄的性格和思想精神,如《沁园春》写山:“叠 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2.豪放而凄美的风格 稼轩词豪放之中蕴含着一种婉丽凄美情致,形成豪放而凄美 的风格。如《永遇乐》(千古江山)、《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摸鱼儿》(更能消)等,悲壮激烈之情,洋溢纸上。豪放之中, 又能沈咽蕴藉,空灵缠绵,深得浑融深厚之如 3.以文为词的形式解放 范开《稼轩词序》:辛“果何意于歌辞哉,直陶写之具耳。故 其词之为体,如张乐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又如春云 浮空,卷舒起灭,随所变态,无非可观。无它,意不在于作词 而其气之所充,蓄之所发,词自不能不尔也”。 辛词在形式、格律、语言手法上大胆创新:第一,词换片 般要换景、换意,他不受分片约束,如《破阵子》前九句写军营 生活,直贯而下,末句来一大转折,感慨现实。第二,手法上, 有时大量运用典故,有时又纯粹采取白描,不仅能抒情、写景, 而且能叙事、议论。第三,语言上,取径甚广,将六经、楚辞、 庄子以及古诗中语句,一齐融化在他的词中。用韵绝不限制,不 讲雕琢,随意抒写、行成一种散文化的歌辞。如《沁园春》:“况 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又喜欢用通俗的民 间俗语。如“快斟呵,载诗未稳,得酒良佳。” 总之,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极力使气逞辞,以文 为词,大为扩展了词体的题材范围,形成了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 又兼有婉约深曲和清新质朴的格调,可以说熔铸百家,自由挥洒, 多姿多彩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
辛弃疾的词 成就在“以文 为词”,“以文 为词”使稼轩 词具有以下 艺术特色。 1. 悲壮激烈,发扬奋厉的英雄主义色彩 辛词的基调是英雄主义,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热的爱国热情, 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辛弃疾最有价值的优 秀歌辞的基调。他善于创造多种生动的抒情艺术形象,是前代词 家所没有的。这些形象大都体现了上述基调。抒情主人公具有鲜 明的爱国志士,民族英雄的特色。如:《破阵子》中“挑灯看剑” 的将军、《水龙吟》中登赏心亭的江南游子。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廉 颇、孙权,刘裕等,可以说也是词人奋发有为、雄姿英发思想性 格的体现。即使是客观景物,也具有活力激情。词人在描绘自然 景物时赋予它们英雄的性格和思想精神,如《沁园春》写山:“叠 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2. 豪放而凄美的风格 稼轩词豪放之中蕴含着一种婉丽凄美情致,形成豪放而凄美 的风格。如《永遇乐》(千古江山)、《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摸鱼儿》(更能消)等,悲壮激烈之情,洋溢纸上。豪放之中, 又能沈咽蕴藉,空灵缠绵,深得浑融深厚之妙。 3. 以文为词的形式解放 范开《稼轩词序》:辛“果何意于歌辞哉,直陶写之具耳。故 其词之为体,如张乐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又如春云 浮空,卷舒起灭,随所变态,无非可观。无它,意不在于作词, 而其气之所充,蓄之所发,词自不能不尔也”。 辛词在形式、格律、语言手法上大胆创新:第一,词换片一 般要换景、换意,他不受分片约束,如《破阵子》前九句写军营 生活,直贯而下,末句来一大转折,感慨现实。第二,手法上, 有时大量运用典故,有时又纯粹采取白描,不仅能抒情、写景, 而且能叙事、议论。第三,语言上,取径甚广,将六经、楚辞、 庄子以及古诗中语句,一齐融化在他的词中。用韵绝不限制,不 讲雕琢,随意抒写、行成一种散文化的歌辞。如《沁园春》:“况 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又喜欢用通俗的民 间俗语。如“快斟呵,载诗未稳,得酒良佳。” 总之,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极力使气逞辞,以文 为词,大为扩展了词体的题材范围,形成了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 又兼有婉约深曲和清新质朴的格调,可以说熔铸百家,自由挥洒, 多姿多彩。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 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