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选择题 2018高考题 (备考:无) 2017年题组 (2017·海南单科·18)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期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 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这一时期 A.二月革命时期 B.国内战争时期 C.农业集体化时期 D.德军入侵时期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本题时间范围是1917年至1940年,这一时间范围内,符合经济停滞,工业和生活用 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减产,牲畜减少等经济现象的是B项。二月革命发生 于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前,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时期是苏联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工业品 并不匮乏,排除C项;德军入侵苏联是在1941年,排除D项。 【答案】B 2016年题组 (2016·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 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 《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考点】“斯大林模式”——苏联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解析】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主要发生在资本主义及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此时 苏联正在进行工业化建设,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故A项错误;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 五年计划时,美国经济正处于“柯立芝繁荣”时期,所以苏联的“一五”计划“未受到美国 人的关注”,而到1932年,苏联“一五”提前超额完成,而此时美国正经历着经济大危机
第 20 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选择题 2018 高考题 (备考:无) 2017 年题组 1.(2017·海南单科·18)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 1940 年间,一段时期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 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这一时期 是( ) A.二月革命时期 B.国内战争时期 C.农业集体化时期 D.德军入侵时期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本题时间范围是 1917 年至 1940 年,这一时间范围内,符合经济停滞,工业和生活用 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减产,牲畜减少等经济现象的是 B 项。二月革命发生 于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前,排除 A 项;农业集体化时期是苏联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工业品 并不匮乏,排除 C 项;德军入侵苏联是在 1941 年,排除 D 项。 【答案】B 2016 年题组 1.(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文综·34)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 的关注。4 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 《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考点】“斯大林模式”——苏联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解析】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主要发生在资本主义及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此时 苏联正在进行工业化建设,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故 A 项错误;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 五年计划时,美国经济正处于“柯立芝繁荣”时期,所以苏联的“一五”计划“未受到美国 人的关注”,而到 1932 年,苏联“一五”提前超额完成,而此时美国正经历着经济大危机
因而受到美国人的关注,故B项正确;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 料、资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更不会吸引美国人的注意,故C项错我;美国作为资本主 义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故D项错误。 【答案】B 2.(2016浙江文综2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100% 前后 □资产阶级和地主口工人■个体农户国集体农庄农户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考点】“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 【解析】战士共产主义的政策推行的目的是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以保证战争的胜利,农业方面只 涉及到余粮收集制,没有涉及到集体农庄农户,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粮 食税,没有推行农业集体化,与材料中出现大比例的集体农庄农户不符,故B项错误;斯大 林时期,从1929年开始农业集体化运动,到1937年参加集体农庄农户占全国的农户总数的 93%所以材料中的个体农户的锐减和集体农庄农户的剧增与斯大林的模式确定有直接关系 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是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 场的自主权等,这与材料中出现大比例的集体农庄农户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6·江苏单科·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 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 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
因而受到美国人的关注,故 B 项正确;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 料、资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更不会吸引美国人的注意,故 C 项错我;美国作为资本主 义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故 D 项错误。 【答案】B 2.(2016·浙江文综·2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考点】“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 【解析】战士共产主义的政策推行的目的是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以保证战争的胜利,农业方面只 涉及到余粮收集制,没有涉及到集体农庄农户,故 A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粮 食税,没有推行农业集体化,与材料中出现大比例的集体农庄农户不符,故 B 项错误;斯大 林时期,从 1929 年开始农业集体化运动,到 1937 年参加集体农庄农户占全国的农户总数的 93%,所以材料中的个体农户的锐减和集体农庄农户的剧增与斯大林的模式确定有直接关系, 故 C 项正确;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是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 场的自主权等,这与材料中出现大比例的集体农庄农户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C 3.(2016·江苏单科·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 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 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 【考点】“斯大林模式”—牺牲农业发展工业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 【解析】材料“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表明农村并不缺少机械操作员,故A项错误;农 业集体化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机械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不是农业没有明显增产的 原因,故B项错误;随着苏联一五″计划的深入,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的现象反映了斯大 林模式下,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的史实,故C项正确;苏联的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农庄拥有土地 所有权,故D项错误。 【答案】C 2015年题组 1.(2015·广东文综22)发生在1920年苏俄的现象有() 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 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 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 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私营企业纷纷涌现”是在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后,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是在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时期,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 强调“发生在1920年苏俄”,可知当时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 商品贸易,即政府禁止买卖粮食,故C项正确;“农业集体化运动”岀现在斯大林时期,时 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5·海南单科·17)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 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 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 B.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 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 【考点】“斯大林模式”——牺牲农业发展工业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 【解析】材料“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表明农村并不缺少机械操作员,故 A 项错误;农 业集体化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机械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不是农业没有明显增产的 原因,故 B 项错误;随着苏联“一五”计划的深入,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的现象反映了斯大 林模式下,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的史实,故 C 项正确;苏联的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农庄拥有土地 所有权,故 D 项错误。 【答案】C 2015 年题组 1.(2015·广东文综·22)发生在 1920 年苏俄的现象有( ) 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 B.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 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 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私营企业纷纷涌现”是在 1921 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后,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 “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是在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时期,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题干 强调“发生在 1920 年苏俄”,可知当时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 商品贸易,即政府禁止买卖粮食,故 C 项正确;“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在斯大林时期,时 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C 2.(2015·海南单科·17)1924 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 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 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 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 B.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 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
【考点】新经济政策 【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恢复经济任务的完成,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不会再有因新经 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说明当时许多领导人对新经济政策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是“扼杀 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只能是在特殊时期实行的特殊政策,故B项正确;据材料可 以看岀他们反对新经济政策,因此不可能认为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故C项错误; 新经济政策代替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 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考点】“斯大林模式 【解析】从材料可知苏联粮食产量减少,粮食岀口增多,反映岀在粮食减产的情况下增加粮食 出口量,实际是苏联人们缩减口粮支持国家粮食出口换外汇发展工业,故A项正确;材料中 体现的是粮食产量下降,出口反而增加,没有涉及粮食供不应求的现象,故B项错误;从粮 食出口量增加体现不出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这一现象,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 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是粮食产量下降的一个原因,但与粮食出口量增加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A 4.(2015·江苏壁科·19)“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 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 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考点】“斯大林模式
【考点】新经济政策 【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恢复经济任务的完成,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不会再有因新经 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说明当时许多领导人对新经济政策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是“扼杀 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只能是在特殊时期实行的特殊政策,故 B 项正确;据材料可 以看出他们反对新经济政策,因此不可能认为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故 C 项错误; 新经济政策代替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 D 项错误。 【答案】B 3.(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文综·34)1930 年苏联粮食产量为 835.4 亿千克,1931 年降至 694.8 亿千克;1930 年苏联粮食出口 483 亿千克,1931 年增至 518 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考点】“斯大林模式” 【解析】从材料可知苏联粮食产量减少,粮食出口增多,反映出在粮食减产的情况下增加粮食 出口量,实际是苏联人们缩减口粮支持国家粮食出口换外汇发展工业,故 A 项正确;材料中 体现的是粮食产量下降,出口反而增加,没有涉及粮食供不应求的现象,故 B 项错误;从粮 食出口量增加体现不出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这一现象,故 C 项错误;农业集体化 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是粮食产量下降的一个原因,但与粮食出口量增加无关,故 D 项错误。 【答案】A 4.(2015·江苏单科·19)“20 世纪 50 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 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 1/10 到 1/5,因而被 28 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 1980 年, 苏联自身只有 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考点】“斯大林模式
【解析】“20世纪50年代”已经是斯大林模式,没有制度变革,故A项错误;"“20世纪50年 代”的先进发明“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 项技术生产”,与苏联模式的僵化有关,故B项正确;在长期的“冷战”过程中,美苏两国 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科技交流不可能不受影响,否则会远不 止“28个国家买去专利”,故C项错误;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 但也是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影响了科研成果的 转化,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4年题组 (2014·安微文综·20)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 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由“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可以判 定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维埃在1921年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农业实行的是余粮收集制, 到新经济政策后才实行农业税,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手段, 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点,由于当时生产力还没有达到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条件,违 背了历史发展的阶段,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违背了当时历史发展 的阶段,在农民手里拿走的太多,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不能作为该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故 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主观因素即苏维埃决策脱离实际,客观原因不能 作为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B 2.(2014·四∥文综·12)表2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 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
【解析】“20 世纪 50 年代”已经是斯大林模式,没有制度变革,故 A 项错误;“20 世纪 50 年 代”的先进发明“被 28 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 1980 年,苏联自身只有 11%的钢锭采用此 项技术生产”,与苏联模式的僵化有关,故 B 项正确;在长期的“冷战”过程中,美苏两国 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科技交流不可能不受影响,否则会远不 止“28 个国家买去专利”,故 C 项错误;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 但也是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自身只有 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影响了科研成果的 转化,故 D 项错误。 【答案】B 2014 年题组 1.(2014·安徽文综·20)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 1921 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由“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 1921 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可以判 定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维埃在 1921 年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农业实行的是余粮收集制, 到新经济政策后才实行农业税,故 A 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手段, 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点,由于当时生产力还没有达到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条件,违 背了历史发展的阶段,故 B 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违背了当时历史发展 的阶段,在农民手里拿走的太多,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不能作为该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故 C 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主观因素即苏维埃决策脱离实际,客观原因不能 作为主要原因,故 D 项错误。 【答案】B 2.(2014·四川文综·12)表 2 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 1990—2006 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 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 )
表2 咨询答案 1990(%)|1997(%)2004(%)2006(%) 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 23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682 6—966 16 16 是一场灾祸 14 难以回答 13 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 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 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 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解析】据表中数据变动可知,俄罗斯人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仍在进行中,故①正确;据图表可 知不同意见所占比重均不小,这表明俄罗斯人对这段历史分歧很大,故②错误;从图表中可知 很多人关注这段历史“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时期”,这些内容构成了昔日苏联大 国荣光,故表明俄罗斯人依然怀有大国情结,故③正确;据图表可知俄罗斯人关注十月革命对 俄国的历史影响、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等,而非仅仅经济,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3.(2014·广东文综·17)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 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 毛泽东旨在() 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考点】新经济政策;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论 【解析】题干信息表明毛泽东主张借鉴苏联的做法,允许资本主义继续存在和发展,这体现了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思想,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逐步进行,而题干中思想表 明毛泽东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故C项正确;毛泽东肯定了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故A 项错误;中共七大召开与1945年,此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谈不上社会主义改造,故B项错
表 2 咨询答案 1990(%) 1997(%) 2004(%) 2006(%) 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 23 23 30 30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6 26 27 30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18 19 16 16 是一场灾祸 12 16 14 10 难以回答 21 16 13 13 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 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 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 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解析】据表中数据变动可知,俄罗斯人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仍在进行中,故①正确;据图表可 知不同意见所占比重均不小,这表明俄罗斯人对这段历史分歧很大,故②错误;从图表中可知 很多人关注这段历史“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时期”,这些内容构成了昔日苏联大 国荣光,故表明俄罗斯人依然怀有大国情结,故③正确;据图表可知俄罗斯人关注十月革命对 俄国的历史影响、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等,而非仅仅经济,故④错误,选择 B 项符合题意。 【答案】B 3.(2014·广东文综·17)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 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 毛泽东旨在( )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考点】新经济政策;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论 【解析】题干信息表明毛泽东主张借鉴苏联的做法,允许资本主义继续存在和发展,这体现了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思想,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逐步进行,而题干中思想表 明毛泽东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故 C 项正确;毛泽东肯定了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故 A 项错误;中共七大召开与 1945 年,此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谈不上社会主义改造,故 B 项错
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题干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4.(20}4江苏壁科15)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 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920~19211921~19221922~19231923~1924 平均税款(卢布) 10.30 6.1l 3.98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考点】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 【解析】余粮收集制的推行导致了1920年至1922年高的平均税款,并不能说明192年以后平 均税款低的原因,故A项错误;1921年以后,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了原 来的余粮收集制,从而导致了1922年至1924年低的平均税款,故B项正确;实物配给制的 废除是属于产品分配领域,不是造成农业税变化的主要因素,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在 斯大林模式”后出现的,在1930年开始推行,不在本题的时间阶段内,故D项错误 【答案】B 5.(2014·新课标全国卷/文缤·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 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考点】新经济政策 【解析】从题干中“两个钾矿矿井有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的信息,可以看出苏联具备基本的 技术基础,也不是依赖外资去建设重工业,故A、C项错误;1936年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体制才正式确立,再从题干中“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的信息, 可知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两个钾矿矿井有一个由德国公司 负责,这与新经济政策中允许外国资本家来经营本国企业的做法相似,故D项正确 【答案】D
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题干信息无关,故 D 项错误。 【答案】C 4.(2014·江苏单科·15)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 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20~1921 1921~1922 1922~1923 1923~1924 平均税款(卢布) 10.30 6.11 3.98 3.06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考点】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新经济政策 【解析】余粮收集制的推行导致了 1920 年至 1922 年高的平均税款,并不能说明 1922 年以后平 均税款低的原因,故 A 项错误;1921 年以后,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了原 来的余粮收集制,从而导致了 1922 年至 1924 年低的平均税款,故 B 项正确;实物配给制的 废除是属于产品分配领域,不是造成农业税变化的主要因素,故 C 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在 “斯大林模式”后出现的,在 1930 年开始推行,不在本题的时间阶段内,故 D 项错误。 【答案】B 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34)1928 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 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考点】新经济政策 【解析】从题干中“两个钾矿矿井有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的信息,可以看出苏联具备基本的 技术基础,也不是依赖外资去建设重工业,故 A、C 项错误;1936 年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体制才正式确立,再从题干中“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的信息, 可知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不符合史实,故 B 项错误;两个钾矿矿井有一个由德国公司 负责,这与新经济政策中允许外国资本家来经营本国企业的做法相似,故 D 项正确。 【答案】D
6.(2014·全国大纲卷·21)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 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 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考点】“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突出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与工业化有关,而从 题干材料关键词“苏维埃制度….!个体小农经济”可见斯大林指出的是当时苏联农业生产关系, 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在此后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中逐步在经济上建立了高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故B项错误;为满足苏联工业化对粮食、资金、原料等 的需求,斯大林时期在农业方面实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故C项正确;“加快重工业的 发展速度”符合史实但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非选择题 (备注:无)
6.(2014·全国大纲卷·21)1928 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 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 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考点】“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突出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与工业化有关,而从 题干材料关键词“苏维埃制度……个体小农经济”可见斯大林指出的是当时苏联农业生产关系, 故 A 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在此后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中逐步在经济上建立了高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故 B 项错误;为满足苏联工业化对粮食、资金、原料等 的需求,斯大林时期在农业方面实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故 C 项正确;“加快重工业的 发展速度”符合史实但与题意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备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