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本课是人教版必修2第7单元《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中的第1 课,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创新。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 经济政策再到斯大林模式,体现了对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艰难探索。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十月革命和苏联建立的历史有一定了解,对苏联曾经的强大和崩溃于瞬 间感到十分好奇,他们对“社会主义”这一概念的认识模糊、神秘,甚至有错误。如果 偏重理论的讲解未必能实现理性的认识,如果按照常规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的套 路进行教学或许会令这一生动、曲折的历史探索大为减色。鉴于此,本课设计以“在历 史中对话”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从而认识社会主 义作为一种现代化模式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 教学设计 导入:这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俄国十月革命的功勋战舰,正是这艘战舰发出了进 攻冬宫的信号,而这艘战舰正是从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驶出的,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 党得到了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水兵的支持,苏共领导人称之为十月革命的荣光与骄傲 然而40个月之后,1921年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的水兵发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 维克”的口号,为什么曾经俄国的荣光与骄傲将斗争矛头对准了布尔什维克党,苏俄在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对话一:马克思与列宁的对话 师:要弄清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的创 立者一—马克者本人是如何阐述的呢? 展示材料1: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 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见自教材P64 师:根据上面这段文字,马克思描绘的社会主义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马克思说的社会主义,第一、要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 第二、特征是“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第三、“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这 是马克思认为的一般模式,就是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够建立社会主义,这对 当时的苏俄来说,就是一种理想,因为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并不是一个生产力高度发达的 资本主义国家,反而是一个农民占全国人口80%的农业国家。当时列宁有两个困惑 是如何在生产力并非高度发达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二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险峻 的形势。)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本课是人教版必修 2 第 7 单元《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中的第 1 课,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创新。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 经济政策再到斯大林模式,体现了对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艰难探索。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十月革命和苏联建立的历史有一定了解,对苏联曾经的强大和崩溃于瞬 间感到十分好奇,他们对“社会主义”这一概念的认识模糊、神秘,甚至有错误。如果 偏重理论的讲解未必能实现理性的认识,如果按照常规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的套 路进行教学或许会令这一生动、曲折的历史探索大为减色。鉴于此,本课设计以“在历 史中对话”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从而认识社会主 义作为一种现代化模式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 教学设计 导入:这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俄国十月革命的功勋战舰,正是这艘战舰发出了进 攻冬宫的信号,而这艘战舰正是从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驶出的,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 党得到了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水兵的支持,苏共领导人称之为十月革命的荣光与骄傲。 然而 40 个月之后,1921 年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的水兵发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 维克”的口号,为什么曾经俄国的荣光与骄傲将斗争矛头对准了布尔什维克党,苏俄在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对话一:马克思与列宁的对话 师:要弄清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的创 立者——马克者本人是如何阐述的呢? 展示材料 1: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 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见自教材 P64 师:根据上面这段文字,马克思描绘的社会主义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马克思说的社会主义,第一、要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 第二、特征是“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第三、“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这 是马克思认为的一般模式,就是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够建立社会主义,这对 当时的苏俄来说,就是一种理想,因为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并不是一个生产力高度发达的 资本主义国家,反而是一个农民占全国人口 80%的农业国家。当时列宁有两个困惑,一 是如何在生产力并非高度发达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二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险峻 的形势。)
展示材料2:现实的困境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 师:当时苏俄面临什么问题?列宁是怎样解决的呢? 当时苏俄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列宁将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和巩固政权的问题合」 为一,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摆脱现实的困境,列宁等苏俄领导人实行了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 二、直接与间接的过渡 对话二:列宁实践马克思的设想 材料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 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 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列宁起草的俄共(布)八大党纲(1919) 师:根据材料和教材内容,请大家分析一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列宁在俄国并不发达的经济基础上,“提前”实践马克思提出来的公有制、计划经 济、取消商品和货币的设想,并且还实践了取消商品经济。更为严重的是,这一政策不 仅仅被他们看作是为对付国内外敌人这样“一般革命任务”而制定的政策,甚至被认为 是可以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捷径”——他们错误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 也错误地估计了当时的形势,现实是非常残酷的,请看下面一段对话。 展示小材料:领袖与人民的对话 农民: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 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士兵: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 ——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 列宁:我了解农民的生活,我热爱他们,我尊敬他们。我请求农民再稍微忍耐一下, 我请求他们清酲过来并帮助自己的政权。 根基娜《列宁的国务活动》 师:农民的暴动和士兵的起义使得列宁等人重新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令苏维埃政权陷入困境,列宁等人面直困难,用新经济政策再次回答如何建设 社会主义的问题。 展示材料2:新经济政策 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
展示材料 2:现实的困境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 师:当时苏俄面临什么问题?列宁是怎样解决的呢? 当时苏俄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列宁将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和巩固政权的问题合二 为一,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摆脱现实的困境,列宁等苏俄领导人实行了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 二、直接与间接的过渡 对话二:列宁实践马克思的设想 材料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 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 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列宁起草的俄共(布)八大党纲(1919) 师:根据材料和教材内容,请大家分析一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列宁在俄国并不发达的经济基础上,“提前”实践马克思提出来的公有制、计划经 济、取消商品和货币的设想,并且还实践了取消商品经济。更为严重的是,这一政策不 仅仅被他们看作是为对付国内外敌人这样“一般革命任务”而制定的政策,甚至被认为 是可以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捷径”——他们错误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 也错误地估计了当时的形势,现实是非常残酷的,请看下面一段对话。 展示小材料:领袖与人民的对话 农民: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 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士兵: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 ——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 列宁:我了解农民的生活,我热爱他们,我尊敬他们。我请求农民再稍微忍耐一下, 我请求他们清醒过来并帮助自己的政权。 ——根基娜《列宁的国务活动》 师:农民的暴动和士兵的起义使得列宁等人重新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令苏维埃政权陷入困境,列宁等人面直困难,用新经济政策再次回答如何建设 社会主义的问题。 展示材料 2:新经济政策 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
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 方法和方式” 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 师:结合材料和教材,比之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变”在何处?“新” 在哪里? 变:从政策方面来说,农业上,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征;工业上,大企业仍 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可以由资本家经营;商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调整了生产关系, 允许私有制的存在,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形式:分配形式发生变 化,实行按劳分配;流通领域,允许自由贸易。 新:1、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2、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讨论:新经济政策是前进还是退步? 展示小材料: 列宁说:“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师:列宁的“退一步”是指什么?“前进两步”又指什么?列宁认为实施新经济政 策是“退步”。你怎样看待这一矛盾? “退一步”是指允许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前进两步”指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共 产主义。 师:新经济政策发展了经济、得到人民拥护的情况下,却有人质疑苏维埃政权的性 质。社会上涌现出许多富农、资本家,一些布尔什维克党员受不了这一反差,把党证撕 掉了,认为社会主义的理想破灭了。今天我们很多同学都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进步, 但是当时列宁等人认为新经济政策是“权宜之计”,走到一定时候,就不能再退了,这 引起了极大的争论,这说明在当时的苏俄(联),新经济政策的尝试并没有在理论上定 型,主要领导人之间存在很大的理论分歧。在这个关键时刻,列宁去世了。 三、国进与民退的矛盾 对话三:斯大林与布哈林的对话 展示材料: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解析与探究” 列宁逝世后,苏联党内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多次发生争论。20年代末,斯大 林和另一位苏联领导布哈林展开了激烈的论争。下面是双方的主要观点(节选): 关于农业问题 布哈林认为,从长远观点看,需要改造个体农业,但必须在个体农业发展的基础上 逐步进行。只要国家政策得当,个体农业还有很大潜九 斯大林认为,仝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 食、投机倒把的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农业集体化,改变农村所有制形式。 师:关于农业问题,斯大林与布哈林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他们的分歧在哪里?他们 各自有何理由? 布哈林认为个体农业还有潜力,要发展个体农业,也就是要发展私有经济;斯大林 认为个体农民不能提供更多的剩余粮食,主张发展单一公有制,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是
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 方法和方式” ——1921 年列宁《论粮食税》 师:结合材料和教材,比之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变”在何处?“新” 在哪里? 变:从政策方面来说,农业上,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征;工业上,大企业仍 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可以由资本家经营;商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调整了生产关系, 允许私有制的存在,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形式;分配形式发生变 化,实行按劳分配;流通领域,允许自由贸易。 新:1、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2、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讨论:新经济政策是前进还是退步? 展示小材料: 列宁说:“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师:列宁的“退一步”是指什么?“前进两步”又指什么?列宁认为实施新经济政 策是“退步”。你怎样看待这一矛盾? “退一步”是指允许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前进两步”指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共 产主义。 师:新经济政策发展了经济、得到人民拥护的情况下,却有人质疑苏维埃政权的性 质。社会上涌现出许多富农、资本家,一些布尔什维克党员受不了这一反差,把党证撕 掉了,认为社会主义的理想破灭了。今天我们很多同学都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进步, 但是当时列宁等人认为新经济政策是“权宜之计”,走到一定时候,就不能再退了,这 引起了极大的争论,这说明在当时的苏俄(联),新经济政策的尝试并没有在理论上定 型,主要领导人之间存在很大的理论分歧。在这个关键时刻,列宁去世了。 三、国进与民退的矛盾 对话三:斯大林与布哈林的对话 展示材料: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解析与探究”: 列宁逝世后,苏联党内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多次发生争论。20 年代末,斯大 林和另一位苏联领导布哈林展开了激烈的论争。下面是双方的主要观点(节选): 关于农业问题 布哈林认为,从长远观点看,需要改造个体农业,但必须在个体农业发展的基础上 逐步进行。只要国家政策得当,个体农业还有很大潜力。 斯大林认为,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 食、投机倒把的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农业集体化,改变农村所有制形式。 师:关于农业问题,斯大林与布哈林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他们的分歧在哪里?他们 各自有何理由? 布哈林认为个体农业还有潜力,要发展个体农业,也就是要发展私有经济;斯大林 认为个体农民不能提供更多的剩余粮食,主张发展单一公有制,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是
否采用单一公有制”。 随着斯大林战胜其他竞争对手,成为列宁的接班人,成为苏联的“掌门人”,他的 观点被坚持下来,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在苏联推行 这种经济体制确实带来了苏联综合国力的迅速强大,但是,实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也带来很恶劣的后果,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对话。 展示小材料:领袖与作家的对话 肖洛霍夫:许多区,没有完成粮食征购任务,也没有储备籽种……集体农庄庄员们 和个体农民们由于饥饿现在正濒临死亡。工作人员在暴力征粮。 斯大林:庄稼人在“耍滑头”,他们要让工人、红军没有饭吃。庄稼汉们实质上是 向苏维埃政权宣战。 —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第45号全宗 师:肖洛霍夫,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苏联著名的作家。他看到了一些现 象,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同时斯大林也回了信。在以上材料中,肖洛霍夫揭露的是什 么现象?斯大林在回信中是如何评价这件事情的? 作家揭露了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民没有饭吃,工农矛盾尖锐,社会不安定 政府采取高压政策剥削农民的现象。但斯大林认为农民耍滑头,他认为这种抢粮食的行 为是正确的,他认为农民理所当然要把粮食无偿供应给士兵和工人。他认为要集中发展 重工业,发展国防力量,有必要牺牲农民的利益。 四、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展示材料1 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到1940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 个让人深思的现象:30年代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计划”成了最时 髦的词。 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 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个让人嗟叹的结局: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 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得斯大林模式成了社会主义的经典模式,但这一 经典的社会主义国家却以这样的结局在历史上画了一个圈,看到这些,我们的心中特别 的感慨,大家来谈谈自己的感想吧 (斯大林模式,苏联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强国;以计划经济为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体制在人类历史有了一席之地,为现代化开出了一条新的道路,为落后国家发展经济找 了一种新的模式:;社会主义从马克思的书中来到了人间,从一个笑话成为了现实,也成 为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提供了的借鉴:但它牺牲了农民的利益,牺牲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这是一种畸型发展。)
否采用单一公有制”。 随着斯大林战胜其他竞争对手,成为列宁的接班人,成为苏联的“掌门人”,他的 观点被坚持下来,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在苏联推行。 这种经济体制确实带来了苏联综合国力的迅速强大,但是,实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也带来很恶劣的后果,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对话。 展示小材料:领袖与作家的对话 肖洛霍夫:许多区,没有完成粮食征购任务,也没有储备籽种……集体农庄庄员们 和个体农民们由于饥饿现在正濒临死亡。工作人员在暴力征粮。 斯大林:庄稼人在“耍滑头”,他们要让工人、红军没有饭吃。庄稼汉们实质上是 向苏维埃政权宣战。 ——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第 45 号全宗 师:肖洛霍夫,1965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苏联著名的作家。他看到了一些现 象,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同时斯大林也回了信。在以上材料中,肖洛霍夫揭露的是什 么现象?斯大林在回信中是如何评价这件事情的? 作家揭露了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民没有饭吃,工农矛盾尖锐,社会不安定, 政府采取高压政策剥削农民的现象。但斯大林认为农民耍滑头,他认为这种抢粮食的行 为是正确的,他认为农民理所当然要把粮食无偿供应给士兵和工人。他认为要集中发展 重工业,发展国防力量,有必要牺牲农民的利益。 四、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展示材料 1: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到 1940 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 二位。 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30 年代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计划”成了最时 髦的词。 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 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一个让人嗟叹的结局:1991 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 起的舞台上刻写了 74 圈。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得斯大林模式成了社会主义的经典模式,但这一 经典的社会主义国家却以这样的结局在历史上画了一个圈,看到这些,我们的心中特别 的感慨,大家来谈谈自己的感想吧。 (斯大林模式,苏联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强国;以计划经济为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体制在人类历史有了一席之地,为现代化开出了一条新的道路,为落后国家发展经济找 了一种新的模式;社会主义从马克思的书中来到了人间,从一个笑话成为了现实,也成 为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提供了的借鉴;但它牺牲了农民的利益,牺牲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这是一种畸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