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五年高考新课标真题演练 1.(2009广东理科基础)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 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 要想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 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2.(209山东文综)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 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 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 3.(2009江苏历史卷)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 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 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 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第 20 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五年高考新课标真题演练 1.(2009 广东理科基础)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 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 要想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 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2.(2009 山东文综)20 世纪 30 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 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 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 3.(2009 江苏历史卷)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 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 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 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4.(2009广东历史卷)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 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 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2010新课标全国卷)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 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 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 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 侵苏联 6.(2011年海南高考20题)“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 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 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 认识的时间应在 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 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 7.(2011年江苏高考16题)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 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 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 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8.(2007广东卷)(1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4.(2009 广东历史卷)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 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 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 十月革命 B 斯大林模式 C 新经济政策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2010 新课标全国卷)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 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 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 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 侵苏联 6.(2011 年海南高考 20 题)“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 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 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 认识的时间应在 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 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 7.(2011 年江苏高考 16 题)在苏联,1928 年 1 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 35 米印花布、75 公斤砂糖,到 1952 年只能分别交换 1.5 米印花布、0.9 公斤砂糖;1953 年,谷物的义务 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 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 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 6%。这段材料反 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8.(2007 广东卷)(17 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 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 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 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 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 使上级机关更容另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葉体衣庄的剩余严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現代史》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因是什么?3分)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6分) 材料二: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秋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 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現在农产品供给短麩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 两种形式。因此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场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折》 (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2分) (+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6 9.(2009海南历史卷)(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可题 材料一: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 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大紧了。把它绷得大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 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 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 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仅应当保证表现 对建筑枺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囯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杉料相
材料一:1928 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 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 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 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 材料一: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 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大紧了。把它绷得大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 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 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 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 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
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末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 -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 材料二:如果撇开內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们当然可以 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但是问题在于:第一、不能撇散开内部和 外部环境;第二、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那就不能不承认,正 是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 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的…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 达,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那么高速 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如我们 不是唯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 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建立了无产阶级专 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 ——摘自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 (1928年11月) 材料三: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越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 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 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不能养活工人, 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 好。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
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 厂。 ——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 年 9 月) 材料二:如果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们当然可以 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但是问题在于:第一、不能撇开内部和 外部环境;第二、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那就不能不承认,正 是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 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的……假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 达,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那么高速 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假如我们 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 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 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 ——摘自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 (1928 年 11 月) 材料三: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越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 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 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不能养活工人, 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 好。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 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的 原因并说明斯大林与布哈林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6 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 历史经验。(6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的 原因并说明斯大林与布 哈林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6 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 历史经验。(6 分)
参考答案: 1。解析:B。注意材料中的“不是唯一的”、“最婿的”、“却是一奈有效的捷径” 等关键信息 2.解析: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府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翔间实行的一系 列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实施于1921年,可以排徐A、8项,而C项也是为D项服务的。联 系20世紀30年代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国下,独立自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可知D项符 合题意。 3.解析:D。在斯大林当政时期,苏联形成了高庋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这种体 制尽管存在很多弊端,但也促使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威栊。A趴C氧述均不符合史实 4.解析: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是否定市场和货币以及商品经济,直接过渡到社 会主义,因此列宁所讲的“尝试”应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氰 5.B.从材料中“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可断 指的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饥馈的彼得格勤到农村征粮”反映了苏维埃政权面临的粮 食危机(而采取的“余很收集制”經济政策),故正确的答案应为B 6、答案D 7、答案D 8.解析:本题考査的角度新,设问好,起点高落点低,侧重考查 考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历史阐述、历史评价能力。本题是关于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的探索问题,题目通过设制不同的问题,把中国和苏联两 个社会主义大国的经济建设不同模式加以类比表面上看,设问较难, 其实考生只要审题细心,再回忆课本相关知识,就能作答了。第一问, 看懂材料即可概括回答,难度不大。第二问是评价历史事件,要求考 生一分为二看问题,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评价斯大林模式。这在 平常的教学和学习中大家都会注意到的。第三问,关键是要抓住时间 限制词“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第四问,其实是问我国的农村 经济体制改革方式和作用。这个题目给我们的教学和学习的启示是, 不要割裂中外或古今历史,注意同类问题的比较记忆。 (1)答: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 (2)答: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
8.解析:本题考查的角度新,设问好,起点高落点低,侧重考查 考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历史阐述、历史评价能力。本题是关于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的探索问题,题目通过设制不同的问题,把中国和苏联两 个社会主义大国的经济建设不同模式加以类比,表面上看,设问较难, 其实考生只要审题细心,再回忆课本相关知识,就能作答了。第一问, 看懂材料即可概括回答,难度不大。第二问是评价历史事件,要求考 生一分为二看问题,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评价斯大林模式。这在 平常的教学和学习中大家都会注意到的。第三问,关键是要抓住时间 限制词“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第四问,其实是问我国的农村 经济体制改革方式和作用。这个题目给我们的教学和学习的启示是, 不要割裂中外或古今历史,注意同类问题的比较记忆。 (1)答: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 (2)答: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
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 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 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3)答: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4)答: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改变了高 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 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9.(1)原因:巩固和保卫苏维埃政权。(2分)不同:布哈林 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主张放慢发展速度;斯大林强调从当时的 国内外实际情况出发,主张加速发展工业。(4分)(2)从国内条 件和国际环境实际出发,调整和处理好孖农、轻、重关系,统筹兼顾, 不断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6分)
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 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 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3)答: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4)答: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改变了高 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 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9.(1)原因:巩固和保卫苏维埃政权。(2 分)不同:布哈林 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主张放慢发展速度;斯大林强调从当时的 国内外实际情况出发,主张加速发展工业。(4 分)(2)从国内条 件和国际环境实际出发,调整和处理好农、轻、重关系,统筹兼顾, 不断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