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 【上海】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卜式传 ①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 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 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 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 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 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 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 “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 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 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 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自《汉书》,有删改)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使者以闻 (2)布衣草履而牧羊 (3)岁余,羊肥息 (4)上过其羊所,善之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臣生与人无争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B.以田畜为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 军 C.布衣草履而牧羊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苟,子何欲? (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20.第①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什么被丞相认为是不合“人情”的?(2分) 21.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3分) 17.(4分)(1)使……知道(2)穿着布衣(3)繁殖(4)认为……好 18.(2分)C 【A、介词,和、同/动词,参加、参与;B、动词,当作、作为/介词, 替;C、全是连词,表修饰;D、助词,……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9.(6分)(1)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苟”、省略句、宾语前 置,各1分)(2)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它或他)损害 群体。(“以时”、“辄”,句意,各1分) 20.(2分)丞相认为付出后要求回报是人之常情,卜式则为国家无私付出,不 求回报,所以被认为不合“人情”。 21.(3分)皇帝开始不太了解卜式的为人,接着认识到他是忠厚的长者,最后 发现他有治国才能。(答对1点给1分) 【参考译文】
2013 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 【上海】阅读下文,完成第 17-21 题。(17 分) 卜式传 ①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 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 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 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 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 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 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 “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 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 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 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自《汉书》,有删改)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使者以闻 (2)布衣草履而牧羊 (3)岁余,羊肥息 (4)上过其羊所,善之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臣生与人无争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B.以田畜为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 军 C.布衣草履而牧羊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苟,子何欲? (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20.第①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什么被丞相认为是不合“人情”的?(2 分) 21.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3 分) 17.(4 分)(1)使……知道(2)穿着布衣(3)繁殖(4)认为……好 18.(2 分)C 【A、介词,和、同/动词,参加、参与;B、动词,当作、作为/介词, 替;C、全是连词,表修饰;D、助词,……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9.(6 分)(1)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苟”、省略句、宾语前 置,各 1 分)(2)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它或他)损害 群体。(“以时”、“辄”,句意,各 1 分) 20.(2 分)丞相认为付出后要求回报是人之常情,卜式则为国家无私付出,不 求回报,所以被认为不合“人情”。 21.(3 分)皇帝开始不太了解卜式的为人,接着认识到他是忠厚的长者,最后 发现他有治国才能。(答对 1 点给 1 分) 【参考译文】
卜式,是河南人。以耕种畜牧为业。当时汉正在抵抗匈奴入侵,卜式上书,愿意 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皇帝派人问卜式:“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牧 羊,不熟悉怎样当官,不愿意做官。”使者说:“家里难道没有冤家仇人,想讲 出来吗?”卜式说:“臣生来与人无争,家里贫穷的乡人,我就借钱给他;为人 不善的,我就教他做好事。去到哪里,人们都顺从我,卜式有何冤事啊!”使 者说:“如果是这样,想要什麽呢?”卜式说:“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 人应该为大节而死,有钱的人应该捐出来,这样的话匈奴就可以灭掉了。”使者 报告了朝廷。丞相弘说:“这不是人之常情,希望陛下不要允许。”于是,皇上 没有接受卜式的请求。卜式回家,又到田里牧羊了 年多后,恰逢匈奴浑邪王等人投降,朝廷开支很大,国库空虚,贫民大迁徙, 所有费用都靠朝廷补给,朝廷没法完全供给。卜式又拿出了20万给河南太守, 用来发给迁徙的民众。河南上报富人救济贫民的名单,皇帝认出了卜式的名字 说:“这是以前希望捐出一半家产帮助边疆的人!”皇帝于是把卜式尊为长者, 召见卜式,任命他为中郎。 起初,卜式不愿意做官,皇帝说:“我有羊在上林苑里,想让先生去牧养它们 卜式做了郎官后,穿著布衣草鞋去牧羊。一年多后,羊肥壮又繁殖很多。皇帝探 访他牧羊的地方,对这很满意。卜式说:“不仅仅是羊,治理人民也是这样。 按时起居,凶恶的立即除去,不要让他败坏整个群体。”皇帝对他的话很惊奇, 让他管理人民,有政治声誉。皇帝认为卜式朴实忠厚,任命他为相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1分) 潭州东池戴氏堂记 柳宗元 ①弘农公刺潭①三年,因东泉为池,环之九里。其岸之突而出者,水萦 之若玦焉。池之胜于是为最。公曰:“是非离世乐道者不宜有此。”卒授宾客之 选者谯国戴氏曰简,为堂而居之。堂成而胜益奇,望之若连舻縻舰,与波上下 就之颠倒万物,辽廓眇忽。树之松柏杉槠,被之菱芡芙蕖,郁然而阴,粲然而荣。 凡观望浮游之美,专于戴氏矣。 ②戴氏尝以文行见荐,而志不愿仕。与人交,取其退让,受诸侯之宠, 不以自大,其离世欤?好孔氏书,旁及《庄》、《文》,以至虚为极,得受益之 道,其乐道欤?贤者之举也必以类。当弘农公之选,而专兹地之胜,岂易而得哉 地虽胜,得人焉而居之,则山若增而高,水若辟而广,堂不待饰而已奂矣。戴氏 以泉池为宅居,以云物为朋徒,抒幽发粹,日与之娱,则行宜益高,文宜益峻, 道宜益茂,交相赞者也。既硕其内,又扬于时,吾惧其离世之志不果矣 ③君子谓弘农公刺潭得其政,为东池得其胜,授之得其人,岂非动而时 中者欤!于戴氏堂也,见公之德,不可以不记。 [注]①刺潭:担任潭州刺史。 22.第①段“水萦之若玦焉”中的“之”是指 用 自己的话回答)(1分) 2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24.第②段“堂不待饰而已奂”的原因是什么?(2分) 25.下列与戴氏有关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戴氏是谯国人,他是弘农公宾客中的一位佼佼者。 B.戴氏堂是东池胜景,由弘农公建造送给戴氏居住。 C.戴氏推崇孔子的思想,也能够博采其他人的学说。 D.戴氏非常喜欢自然风物,常陶醉其中,抒发情怀
卜式,是河南人。以耕种畜牧为业。当时汉正在抵抗匈奴入侵,卜式上书,愿意 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皇帝派人问卜式:“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牧 羊,不熟悉怎样当官,不愿意做官。”使者说:“家里难道没有冤家仇人,想讲 出来吗?”卜式说:“臣生来与人无争,家里贫穷的乡人,我就借钱给他;为人 不善的,我就教他做好事。去到哪里,人们都顺从我,卜式有何冤事啊!” 使 者说:“如果是这样,想要什麽呢?”卜式说:“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 人应该为大节而死,有钱的人应该捐出来,这样的话匈奴就可以灭掉了。”使者 报告了朝廷。丞相弘说:“这不是人之常情,希望陛下不要允许。”于是,皇上 没有接受卜式的请求。卜式回家,又到田里牧羊了。 一年多后,恰逢匈奴浑邪王等人投降,朝廷开支很大,国库空虚,贫民大迁徙, 所有费用都靠朝廷补给,朝廷没法完全供给。卜式又拿出了 20 万给河南太守, 用来发给迁徙的民众。河南上报富人救济贫民的名单,皇帝认出了卜式的名字, 说:“这是以前希望捐出一半家产帮助边疆的人!”皇帝于是把卜式尊为长者, 召见卜式,任命他为中郎。 起初,卜式不愿意做官,皇帝说:“我有羊在上林苑里,想让先生去牧养它们。” 卜式做了郎官后,穿著布衣草鞋去牧羊。一年多后,羊肥壮又繁殖很多。皇帝探 访他牧羊的地方,对这很满意。卜式说:“ 不仅仅是羊,治理人民也是这样。 按时起居,凶恶的立即除去,不要让他败坏整个群体。”皇帝对他的话很惊奇, 让他管理人民,有政治声誉。皇帝认为卜式朴实忠厚,任命他为相。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 22-26 题。(11 分) 潭州东池戴氏堂记 柳宗元 ①弘农公刺潭①三年,因东泉为池,环之九里。其岸之突而出者,水萦 之若玦焉。池之胜于是为最。公曰:“是非离世乐道者不宜有此。”卒授宾客之 选者谯国戴氏曰简,为堂而居之。堂成而胜益奇,望之若连舻縻舰,与波上下。 就之颠倒万物,辽廓眇忽。树之松柏杉槠,被之菱芡芙蕖,郁然而阴,粲然而荣。 凡观望浮游之美,专于戴氏矣。 ②戴氏尝以文行见荐,而志不愿仕。与人交,取其退让,受诸侯之宠, 不以自大,其离世欤?好孔氏书,旁及《庄》、《文》,以至虚为极,得受益之 道,其乐道欤?贤者之举也必以类。当弘农公之选,而专兹地之胜,岂易而得哉! 地虽胜,得人焉而居之,则山若增而高,水若辟而广,堂不待饰而已奂矣。戴氏 以泉池为宅居,以云物为朋徒,抒幽发粹,日与之娱,则行宜益高,文宜益峻, 道宜益茂,交相赞者也。既硕其内,又扬于时,吾惧其离世之志不果矣。 ③君子谓弘农公刺潭得其政,为东池得其胜,授之得其人,岂非动而时 中者欤!于戴氏堂也,见公之德,不可以不记。 [注]①刺潭:担任潭州刺史。 22.第①段“水萦之若玦焉”中的“之”是指 。(用 自己的话回答)(1 分) 2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 分) 24.第②段“堂不待饰而已奂”的原因是什么? (2 分) 25.下列与戴氏有关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戴氏是谯国人,他是弘农公宾客中的一位佼佼者。 B.戴氏堂是东池胜景,由弘农公建造送给戴氏居住。 C.戴氏推崇孔子的思想,也能够博采其他人的学说。 D.戴氏非常喜欢自然风物,常陶醉其中,抒发情怀
26.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六)(11分) 22.(1分)东池岸边向外突出的地方 23.(2分)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建在水边的戴氏堂好像相连的大船随 波起伏的奇特景象。 24.(2分)因为在这里居住着有才德的人。 25.(3分)B 【原文是“堂成而胜益奇”意思是“戴氏堂建成后,景致更加奇异了 说的并不是“戴氏堂”是东池胜景,而是“戴氏堂”使东池更胜】 26.(3分)本文描绘了戴氏堂的美景,称赞了戴简离世乐道的情操,颂扬了弘 农公治政、识人的才能和中正的美德 【参考译文】 弘农公杨凭任潭州刺史三年,以东泉为源头建造成东池,方圆有九里。池岸高突 而伸进池中的地方,在水的环绕下就像是开了缺口的玉环。池中美好的景物以这 个地方最为突出。杨先生说:“要不是超脱世俗而乐守圣贤之道的人,不应该享 受这里的景物。”最后把它授予宾客中最优秀的人,即谯郡的戴简,为他建造了 座房子让他居住。戴氏堂建成以后,景致就更加奇异了,从远处眺望戴氏堂, 好像船舰连在一起,随池中波浪的起伏而上下浮动。走进戴氏堂,俯视池面,岸 上的所有景物都倒映在池中,上下映衬使人感到更加空旷迷茫而隐约不清。在东 池旁种植松柏杉槠各种树木,在池水当中种上菱芡荷花,树木繁茂,林荫遍地 菱芡荷花绽开鲜艳的花朵。凡是观赏漫游的美好景致,都集中在戴氏堂了 戴先生曾经因为他的文章德行而多次被观察使举荐给朝廷,可是他的志向却不愿 意做官。他与人交往,总是采取退让的态度,受到观察使的尊宠,也不因此而自 髙自大,他难道是超脱了这个世界吗?他喜欢孔子的著作,也涉猎《庄子》、《文 子》。以道家所说的虚静精神状态为最髙境界,得到谦虚受益的道理,他难道喜 欢道家学说吗?贤能者举荐的人一定也是贤能的。被弘农公选中,而独自享受这 个地方的美景,难道是容易得到的吗!地方虽然好,再得到合适的人居住在这里, 那么山就好像是增加土石而加髙了,水就好像是经过开辟而加宽了,堂还没来得 及装饰就已经明艳照人了。戴先生的泉水池塘作为宅地居所,以美丽景物作为朋 友弟子抒发幽雅的情趣,发扬精纯的品性,每天与它们相乐相娱,那么他的品性 应该更加高尚,文章应该更加峻峭,学问思想应该更加盛大,这是二者之间互相 促进的缘故。他既然已经美在内心,又扬名于社会,我担心他超脱世间的志向不 能实现了。 君子说弘农公做潭州刺史,把州事治理得很好,建造东池使得此处景致更加美好, 又把东池授予合适的人,这难道不是举措行动都合于时宜吗!从戴氏堂这件事情 上,可以看出扬先生的德行不可以不记下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村落嫁娶图记 (明)顾彦夫 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锦衣。周君出所谓村落图示予,观其色,请曰:“君 必为我记之”。申请再三,遂置巾笥以归。 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 工丹青。造予,予以此图质之,曰:“子之知画,犹吾之知书。敢问妇女而跨牛, 何也?”曰:“此农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舆,以牛代行也。一苍头牵牛而行, 重其女,不使自控也,跨牛质矣。:”“乃复有一苍头持盖以护之,何也?”曰
26.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 分) (六)(11 分) 22.(1 分)东池岸边向外突出的地方 23.(2 分)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建在水边的戴氏堂好像相连的大船随 波起伏的奇特景象。 24.(2 分)因为在这里居住着有才德的人。 25.(3 分)B 【原文是“堂成而胜益奇”意思是“戴氏堂建成后,景致更加奇异了”, 说的并不是“戴氏堂”是东池胜景,而是“戴氏堂”使东池更胜】 26.(3 分)本文描绘了戴氏堂的美景,称赞了戴简离世乐道的情操,颂扬了弘 农公治政、识人的才能和中正的美德。 【参考译文】 弘农公杨凭任潭州刺史三年,以东泉为源头建造成东池,方圆有九里。池岸高突 而伸进池中的地方,在水的环绕下就像是开了缺口的玉环。池中美好的景物以这 个地方最为突出。杨先生说:“要不是超脱世俗而乐守圣贤之道的人,不应该享 受这里的景物。”最后把它授予宾客中最优秀的人,即谯郡的戴简,为他建造了 一座房子让他居住。戴氏堂建成以后,景致就更加奇异了,从远处眺望戴氏堂, 好像船舰连在一起,随池中波浪的起伏而上下浮动。走进戴氏堂,俯视池面,岸 上的所有景物都倒映在池中,上下映衬使人感到更加空旷迷茫而隐约不清。在东 池旁种植松柏杉槠各种树木,在池水当中种上菱芡荷花,树木繁茂,林荫遍地, 菱芡荷花绽开鲜艳的花朵。凡是观赏漫游的美好景致,都集中在戴氏堂了。 戴先生曾经因为他的文章德行而多次被观察使举荐给朝廷,可是他的志向却不愿 意做官。他与人交往,总是采取退让的态度,受到观察使的尊宠,也不因此而自 高自大,他难道是超脱了这个世界吗?他喜欢孔子的著作,也涉猎《庄子》、《文 子》。以道家所说的虚静精神状态为最高境界,得到谦虚受益的道理,他难道喜 欢道家学说吗?贤能者举荐的人一定也是贤能的。被弘农公选中,而独自享受这 个地方的美景,难道是容易得到的吗!地方虽然好,再得到合适的人居住在这里, 那么山就好像是增加土石而加高了,水就好像是经过开辟而加宽了,堂还没来得 及装饰就已经明艳照人了。戴先生的泉水池塘作为宅地居所,以美丽景物作为朋 友弟子抒发幽雅的情趣,发扬精纯的品性,每天与它们相乐相娱,那么他的品性 应该更加高尚,文章应该更加峻峭,学问思想应该更加盛大,这是二者之间互相 促进的缘故。他既然已经美在内心,又扬名于社会,我担心他超脱世间的志向不 能实现了。 君子说弘农公做潭州刺史,把州事治理得很好,建造东池使得此处景致更加美好, 又把东池授予合适的人,这难道不是举措行动都合于时宜吗!从戴氏堂这件事情 上,可以看出扬先生的德行不可以不记下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村落嫁娶图记 (明)顾彦夫 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锦衣。周君出所谓村落图示予,观其色,请曰:“君 必为我记之”。申请再三,遂置巾笥以归。 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 工丹青。造予,予以此图质之,曰:“子之知画,犹吾之知书。敢问妇女而跨牛, 何也?”曰:“此农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舆,以牛代行也。一苍头牵牛而行, 重其女,不使自控也,跨牛质矣。:”“乃复有一苍头持盖以护之,何也?”曰:
“昏礼宜昏。于昏矣,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亦重之也。 妪逼牛耳以行,一翁于牛后徐徐随之,父母送其女者也。一老翁杖而立,一老 妪门而望。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凡容色皆若欷撳洒泣者,伤离别也。 牛之前四人以鼓吹,从事迎而导之者也。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 尾其驴以掖筝琶者,村妓之二仆也。又其股坐于小车旁者,车人也。一皆邂逅二 回眄者也。去其林少许,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一妇人自篱而出,臂 儿,又一儿牵其裳以行。亩间有二农夫,既锄且止。是皆见其谈笑者也。”“去 既远,又有林郁然。竹篱茆茨,亦仿佛如女家。门之外有男子,衣冠而须,罄折 而立,谁也?”曰:“此其婿也。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 立而俟者,将导妇入门也。二妇人咨诹向前,妯娌辈也。将劳其女之父母也,且 迎之也。二人挈榼,一人持壶,迎劳之需也。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二童子参 差以从,其大者指而语之,若曰新人近矣。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 急者也。” 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 记以偿我久逮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也,何不可 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选自《明文海》) 【注】①锦衣:锦衣卫官员。②肩舆:轿子。③妓:歌舞女艺人④茆茨:茅 草屋⑤罄折:谦恭的样子。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从事京师锦衣 从事:任职 B、工丹青 工:主管 C、予以此图质之 质:询问 昏礼宜昏 昏:结婚 【答案】B(擅长)。 11、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送亲”及“迎亲”的一组 是 A、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 又其股坐于小车 旁者,车人也 B、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 将复经一林,二童 子踊跃以报 C、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 老妪门立以望。察风 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D、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 道旁二驴, 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 【答案】C 12、文中画破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 久逮之文债可乎 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 久逮之文债可乎 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 久逮之文债可乎
“昏礼宜昏。于昏矣,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亦重之也。 一妪逼牛耳以行,一翁于牛后徐徐随之,父母送其女者也。一老翁杖而立,一老 妪门而望。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凡容色皆若欷歔洒泣者,伤离别也。 牛之前四人以鼓吹,从事迎而导之者也。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 尾其驴以掖筝琶者,村妓之二仆也。又其股坐于小车旁者,车人也。一皆邂逅二 回眄者也。去其林少许,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一妇人自篱而出,臂一 儿,又一儿牵其裳以行。亩间有二农夫,既锄且止。是皆见其谈笑者也。”“去 既远,又有林郁然。竹篱茆茨,亦仿佛如女家。门之外有男子,衣冠而须,罄折 而立,谁也?”曰:“此其婿也。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 立而俟者,将导妇入门也。二妇人咨诹向前,妯娌辈也。将劳其女之父母也,且 迎之也。二人挈榼,一人持壶,迎劳之需也。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二童子参 差以从,其大者指而语之,若曰新人近矣。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 急者也。” 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 记以偿我久逮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也,何不可 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选自《明文海》) 【注】①锦衣:锦衣卫官员。②肩舆:轿子。③妓:歌舞女艺人④茆茨:茅 草屋⑤罄折:谦恭的样子。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从事京师锦衣 从事:任职 B、工丹青 工:主管 C、予以此图质之 质:询问 D、昏礼宜昏 昏:结婚 【答案】B(擅长)。 11、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送亲”及“迎亲”的一组 是 A、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 又其股坐于小车 旁者,车人也 B、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 将复经一林,二童 子踊跃以报 C、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 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 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D、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 道旁二驴, 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 【答案】C 12、文中画破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 久逮之文债可乎 B 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 久逮之文债可乎 C 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 久逮之文债可乎
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 久逮之文债可乎 【答案】B 第Ⅱ卷(表达题共114分) 注意事项 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4分) 译文: 【答案】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 2)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4分) 【答案】农家苦于灯烛的花费,送亲迎亲(都)在白天,(就)用伞盖来遮 蔽阳光。 (3)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4分) 译文 【答案】古时候三十岁娶亲,近世只有农家有的(还是)这样,所以(新郎) 已是壮年,长了胡须 【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龙洞山记 【元】张养浩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尤为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 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尝封其神曰灵惠公。 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 巉岩环合,飞鸟劣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象甚夥。世 兵,逃乱在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 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初焉 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磐折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 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 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 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 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 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 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 见众皆病,亦阳慑力殆。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 之酹,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咣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 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 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 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 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 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D 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 久逮之文债可乎 【答案】B 第Ⅱ卷(表达题 共 114 分) 注意事项: 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四、(28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4 分) 译文: 【答案】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 (2)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4 分) 译文: 【答案】农家苦于灯烛的花费,送亲迎亲(都)在白天,(就)用伞盖来遮 蔽阳光。 (3)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4 分) 译文: 【答案】古时候三十岁娶亲,近世只有农家有的(还是)这样,所以(新郎) 已是壮年,长了胡须。 【福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龙洞山记 【元】张养浩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尤为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 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 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 巉岩环合,飞鸟劣②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象甚夥。世 兵,逃乱在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 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初焉, 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磐折③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 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 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 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 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 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 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 见众皆病,亦阳慑力殆。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 之酹,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 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 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④,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⑤。其为戒, 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 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 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 【注】①胜国:前朝。②劣:仅仅,才。③磐折:弯腰。④较然:明显 的样子。⑤吊:悲伤。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所导火灭 会:适逢 B、意其穴竟于 是 意:料想 C、亦阳慑力殆 慑:害怕 D、窃虞嗣至者或不 虞:欺骗 【解析】选D。(虞:忧虑,担心)(3分)。 3、下列四组中,全都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 )(3分) ①是中极暗 ②烟郁勃满洞 ③心骇乱恐甚 ④如是,仅里所 ⑤有泣者,恚者,诟者 ⑥喜幸生手其 额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解析】选D。(3分)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 那一个叫龙洞。 B、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 才得以出洞。 C、按照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 为“定心饮” D、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 这篇“记 【解析】选C。(3分)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初焉,若高阔可步。(3分) 【解析】【参考译文】(1)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3分) (赋分点:初、若、步) (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3分) 【解析】【参考译文】(2)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 山上救下来。(3分) (赋分点:白、遣、下)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 【注】①胜国:前朝。②劣:仅仅,才。③磐折:弯腰。④较然:明显 的样子。⑤吊:悲伤。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会所导火灭 会:适逢 B、意其穴竟于 是 意:料想 C、亦阳慑力殆 慑:害怕 D、窃虞嗣至者或不 知 虞:欺骗 【解析】选 D。 (虞:忧虑,担心)(3 分)。 3、下列四组中,全都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 )(3 分) ①是中极暗 ②烟郁勃满洞 中 ③心骇乱恐甚 ④如是,仅里所 ⑤有泣者,恚者,诟者 ⑥喜幸生手其 额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解析】选 D。(3 分)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 那一个叫龙洞。 B、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 才得以出洞。 C、按照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 为“定心饮”。 D、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 这篇“记”。 【解析】选 C。(3 分)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初焉,若高阔可步。(3 分) 【解析】【参考译文】(1)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3 分) (赋分点:初、若、步) (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3 分) 【解析】【参考译文】(2)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 山上救下来。(3 分) (赋分点:白、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