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命题、审题:姜堰区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 的规定位置上,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语文1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这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通过虚假广告、恶意编造谣言,制造房源 紧张气氛,采取违规预售、捂盘惜售等手段,煽动消费者购房,以达到其抬高房价、私 利的目的。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误导了市场预期,社会影响恶劣 A.发布公布谋取 B.散布发布牟取 C.发布散布牟取 D.散布公布谋取 2.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要想通过取得更高的成就来获得幸福往往难以如愿,因为人们总是和自己身份相当 的人进行比较来决定自己是否幸福。 B.人民币能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世界上又一种“硬通货”,靠的是中国 经济的稳步增长和与世界更紧密的对接取得的。 C.近日,广电总局发出通知: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要按照“谁办网谁负责的原则, 对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推进先审后播的管理制度。 D.专家指出,从公安机关査处的大量案例可以看出,相关行业存在监管缺失、责任落 实不力等问题,也为犯罪分子实施电信网络诈騙提供了可乘之机 3.下列几则新闻评论的标题,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600多岁的北京故宫成为新“网红”》 B.《漫天飘过“王宝强”,媒体还能做些什么?》 C.《保护文物,法治的“钢牙”莫要“龋”了!》 D.《惠民资金成“唐僧肉”?》 4.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大肚豁达收受脏物改邪归正作案元凶 B.无上光荣厮打不休变本加厉贸然行事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命题、审题:姜堰区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满分为 16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 的规定位置上,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语文 I 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这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通过 虚假广告、恶意编造 谣言,制造房源 紧张气氛,采取违规预售、捂盘惜售等手段,煽动消费者购房,以达到其抬高房价、 私 利的目的。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误导了市场预期,社会影响恶劣。 A.发布 公布 谋取 B.散布 发布 牟取 C.发布 散布 牟取 D.散布 公布 谋取 2.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要想通过取得更高的成就来获得幸福往往难以如愿,因为人们总是和自己身份相当 的人进行比较来决定自己是否幸福。 B.人民币能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世界上又一种“硬通货”,靠的是中国 经济的稳步增长和与世界更紧密的对接取得的。 C.近日,广电总局发出通知: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要按照“谁办网谁负责”的原则, 对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推进先审后播的管理制度。 D.专家指出,从公安机关查处的大量案例可以看出,相关行业存在监管缺失、责任落 实不力等问题,也为犯罪分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 3.下列几则新闻评论的标题,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600 多岁的北京故宫成为新“网红”》 B.《漫天飘过“王宝强”,媒体还能做些什么?》 C.《保护文物,法治的“钢牙”莫要“龋”了!》 D.《惠民资金成“唐僧肉”?》 4.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 分) A.大肚豁达 收受脏物 改邪归正 作案元凶 B.无上光荣 厮打不休 变本加厉 贸然行事
C.察言观色金榜提名有错必究按捺不住 D.出其不意一筹莫展人情事故六根清静 5.填在下列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表情包的诞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见证了图像时代的洪流下,严肃的政治讨论如何变成 一场大秀。一方面,简明易懂的图像看似去掉了知识门槛 另一方面 深度的政治话题被简单化和片面化,能够对人们形成视觉冲击力的信息被反复确认和凸现 ——传播最广泛的、最能为大众所熟知的表情包大多是最没有意义的,通常只是好笑的表情 和肢体语言集合,也最容易被再创作。 ①容易在短时间内引发群体的舆论效应 ②易于传播 ③满足了草根群众政治参与的欲望 ④易于制作 ⑤易于为人们所接受 A.④②⑤①③B.④⑤②③①C.③①④②⑤D.①③④②⑤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元故楼主簿行状 宋濂 君讳国华,字彦英,姓楼氏。曾大父慧、大父绍、父浚,皆隐德不仕,而君父以家大穰 为邑重望。至君乃不复事厚积,独好诗书,志于仕进。学成,就试翰林院,授漳州路学正。 未几,以母丧免归。 泰定间,县恶少余乙,肆为剽掠,民惧其祸。君率强有力者,持梃以捕,得渠凶十馀人 因之授婺州路浦江县政内乡巡检。君至官,逻警有严,寇盗屏息。巡司屋坏,民欲为改作 君不欲烦民,捐禄成之。寻权县事,有功于民,将代,民争乞留。至正丙申,荐饥,邻县石 甲啸聚,又相劫掠。府公知君之能,移君之任,捕得二十馀人,其患遂弭。转授保义副尉、 湖州路德凊县主簿,命下,丁父忧,不赴。服阙,浙东宣尉使司分镇绍兴,以照磨之职起君。 君从之,益务谨饬,不以案牍之劳为辞,极为上官所赏受 遭世多故,解绶而归,以六世祖茔荒秽不治,乃谋以弟。缭以周垣,仍创祠置田,合族 以祭。无亲疏远迩,悉以慈识接之。或以贫窭有干,即与粟贷钱,无靳色。君父既葬,存思 不息,乃庐于墓侧。府君隐约田间,不务为光耀。抚事酬物,恒出于诚悫,无矫伪自欺之意。 宗姻州里,咸目之为笃行君子云 然其为人好施与,不以家之单索为念。其友竞田,久不解,府君乃斥己壤之腴者庚之, 其争遂息。人有鬻田于府君者,质剂既定,逮秋而租入过其数。府君曰:“是膏梁子,不知 物价之上下者也。吾可苟利之耶?”明增其直 至正甲午秋九月,忽语其子日:“吾春秋五十有三,不可谓不老也。汝等齿亦长矣,吾 不复留意人间事。闻歙州多佳山水,将往游焉。”言已,即出门去,沉酣回涧曲岑间。复还 金华,访赤松遗迹,追逐云月,浩然而归。越明年,乙未四月十四日,以病卒。 (选自《宋濂散文选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察言观色 金榜提名 有错必究 按捺不住 D.出其不意 一筹莫展 人情事故 六根清静 5.填在下列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 分) 表情包的诞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见证了图像时代的洪流下,严肃的政治讨论如何变成 一场大秀。一方面,简明易懂的图像看似去掉了知识门槛, 、 、 , , ;另一方面, 深度的政治话题被简单化和片面化,能够对人们形成视觉冲击力的信息被反复确认和凸现 ——传播最广泛的、最能为大众所熟知的表情包大多是最没有意义的,通常只是好笑的表情 和肢体语言集合,也最容易被再创作。 ①容易在短时间内引发群体的舆论效应 ②易于传播 ③满足了草根群众政治参与的欲望 ④易于制作 ⑤易于为人们所接受 A.④②⑤①③ B.④⑤②③① C.③①④②⑤ D.①③④②⑤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元故楼主簿行状 宋 濂 君讳国华,字彦英,姓楼氏。曾大父慧、大父绍、父浚,皆隐德不仕,而君父以家大穰 为邑重望。至君乃不复事厚积,独好诗书,志于仕进。学成,就试翰林院,授漳州路学正。 未几,以母丧免归。 泰定间,县恶少余乙,肆为剽掠,民惧其祸。君率强有力者,持梃以捕,得渠.凶十馀人。 因之授婺州路浦江县政内乡巡检。君至官,逻警有严,寇盗屏息。巡司屋坏,民欲为改作, 君不欲烦民,捐禄成之。寻权县事,有功于民,将代,民争乞留。至正丙申,荐饥,邻县石 甲啸聚,又相劫掠。府公知君之能,移君之任,捕得二十馀人,其患遂弭。转授保义副尉、 湖州路德清县主簿,命下,丁父忧,不赴。服阙,浙东宣尉使司分镇绍兴,以照磨之职起君。 君从之,益务谨饬,不以案牍之劳为辞,极为上官所赏受。 遭世多故,解绶而归,以六世祖茔荒秽不治,乃谋以弟。缭以周垣,仍创祠置田,合族 以祭。无亲疏远迩,悉以慈识接之。或以贫窭有干,即与粟贷钱,无靳.色。君父既葬,存思 不息,乃庐于墓侧。府君隐约田间,不务为光耀。抚事酬物,恒出于诚悫,无矫伪自欺之意。 宗姻州里,咸目之为笃行君子云。 然其为人好施与,不以家之单索为念。其友竞田,久不解,府君乃斥己壤之腴者庚之, 其争遂息。人有鬻.田于府君者,质剂既定,逮秋而租入过其数。府君曰:“是膏梁子,不知 物价之上下者也。吾可苟.利之耶?”明增其直。 至正甲午秋九月,忽语其子曰:“吾春秋五十有三,不可谓不老也。汝等齿亦长矣,吾 不复留意人间事。闻歙州多佳山水,将往游焉。”言已,即出门去,沉酣回涧曲岑间。复还 金华,访赤松遗迹,追逐云月,浩然而归。越明年,乙未四月十四日 ,以病卒。 (选自《宋濂散文选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得渠凶十馀人 渠:大 B.无靳色 靳:吝啬 C.人有鬻田于府君者 鬻:买 D.吾可苟利之耶 苟:随便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楼国华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没有做官,而楼国华却多次做官 B.楼国华解职归乡后,修整祖茔,修建家祠,聚集家族的人一起祭拜。 C.楼国华的朋友与别人争田产,楼国华就拿出自己的肥田来平息了纠纷。 D.因对现实不满,五十三岁的楼国华毅然离家,游山玩水,乐在其中。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寻权县事,有功于民,将代,民争乞留。(4分) (2)君父既葬,存思不息,乃庐于墓侧。(4分) 9.楼国华为官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1题。 浪淘沙·新秋 昨夜雨绵绵,寒涩灯烟,薄衾倦拥不成眠。晓起床头看历日,换了秋天 桐树小庭偏,碧荫争圆,教他知道也凄然。最是西风消息早,一叶阶前。 注释:刘碧,字映清,安陆人,明代女词人, 10.结合上阕,简析词人是如何在“新秋”之“新”字上做足文章的?(5分) 11.后人认为本词乃一首悲秋之作,也有人不同意,认为是一首闺怨词,你怎么看?请简述 理由。(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皇览揆余初度兮, 。(屈原《离骚》)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5)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A.得渠.凶十馀人 渠:大 B.无靳.色 靳:吝啬 C.人有鬻.田于府君者 鬻:买 D.吾可苟.利之耶 苟:随便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楼国华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没有做官,而楼国华却多次做官。 B.楼国华解职归乡后,修整祖茔,修建家祠,聚集家族的人一起祭拜。 C.楼国华的朋友与别人争田产,楼国华就拿出自己的肥田来平息了纠纷。 D.因对现实不满,五十三岁的楼国华毅然离家,游山玩水,乐在其中。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寻权县事,有功于民,将代,民争乞留。(4 分) ▲ ▲ (2)君父既葬,存思不息,乃庐于墓侧。(4 分) ▲ ▲ 9.楼国华为官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 分) ▲ ▲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0~11 题。 浪淘沙·新秋 刘 碧 昨夜雨绵绵,寒涩灯烟,薄衾倦拥不成眠。晓起床头看历日,换了秋天。 桐树小庭偏,碧荫争圆,教他知道也凄然。最是西风消息早,一叶阶前。 注释:刘碧,字映清,安陆人,明代女词人。 10.结合上阕,简析词人是如何在“新秋”之“新”字上做足文章的?(5 分) ▲ ▲ 11.后人认为本词乃一首悲秋之作,也有人不同意,认为是一首闺怨词,你怎么看?请简述 理由。(6 分)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3)皇览揆余初度兮, ▲ 。(屈原《离骚》)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李白《蜀道难》) (5) ▲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6)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7) 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8)淇则有岸, (《氓》)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3~16题 竹林的故事 废名 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 十二年前,它们的主人是一个很和气的汉子,大家呼他老程。 老程有一个小姑娘,非常的害羞而又爱笑,有一回见了老程呼阿三”,我们从此就呼她 三姑娘。 一天我们的先生不在家,我们大家聚在门口掷瓦片,老程家的捏着香纸走我们的面前过 去,不—刻又望见她转来,不笔直的循走原路,勉强带笑的弯近我们:“先生!替我看看这 签。我们围着念菩萨的绝句,问道:“你求的是什么呢?”她对我们诉一大串,我们才知道 她的阿三头上本来还有两个姑娘,而现在只要让她有这一个,不再三朝两病的就好了。 老程除了种莱,也还打鱼卖。四五月间,霪雨之后,河里满河山水,他照例拿着摇网走 到河边的—个草墩上老程老像乘着划船一般站在上面把摇网朝水里兜来兜去淌若兜着了 那就不移地的转过身倒在挖就了的荡里,——三姑娘的小小的手掌,这时跟着她的欢跃的叫 声热闹起来,一直等到蹦跳蹦跳好容易给捉住了,才又坐下草地望着爸爸。 三姑娘渐渐把爸爸站在那里都忘掉了,只是不住的抠土,嘴里还低声的歌唱;头毛低到 眼边,才把脑壳扬,不觉也就瞥到那滔滔水流上的一堆白沫,顿时兴奋起来,然而立刻不 见了,偏头又给树叶子遮住了——使得眼光回复到爸爸的身上,是突然一声啊呀”!这回是 冖尾大鱼!而妈妈也沿坝走来,说盐钵里的盐怕还够不了一飧饭。 老程由街转头,茅屋顶上正在冒烟,叱咤一声,躲在园里吃菜的猪飞奔的跑,—一三姑 娘也就出来了,老程从荷包里掏出一把大红头绳:“阿三,这个打辫好吗?”三姑娘抢在手上 面还接下酒壶,奔向灶角里去。留到端午扎艾蒿,别糟蹋了!ˆ妈妈这样答应着,随即把 洒壶伸到灶孔烫。三姑娘到房里去了一会又出来,见了妈妈抽筷子,便赶快拿出杯子——家 里只有这—个,老是归三姑娘照管——踮着脚送在桌上;然而老程终于还是要亲自朝中间挪 一挪,然后又取出壶来。“爸爸喝酒,我吃豆腐干!'老程实在用不着下酒的菜,对着三姑娘 慢慢的喝了。 三姑娘八岁的时候,就能够代替妈妈洗衣。然而绿团团的坡上,从此也不见老程的踪迹 了—这只要看竹林的那边河坝倾斜成一块平坦的上面高耸着一个不毛的同教书先生用的 戒方—般模样的土堆堆前竖着三四根只有抄梢还没有斩去的枝桠吊着被雨粘住的纸幡残片 的竹竿,就可以知道是什么意义 然而那也并非是长久的情形。母女都是那样勤敏,家事的兴旺,正如这块小天地,春天 来了,林里的竹子,园里的菜,都一天一天的绿得可爱。老程的死却正相反,一天比一天淡 漠起来,只有鹞鹰在屋头上打圈子,妈妈呼喊女儿道,“去,去看但里放的鸡娃。ν三姑娘才
(6) ▲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7) ▲ ,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8)淇则有岸, ▲ 。(《氓》)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 13~16 题。 竹林的故事 废名 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 十二年前,它们的主人是一个很和气的汉子,大家呼他老程。 老程有一个小姑娘,非常的害羞而又爱笑,有一回见了老程呼“阿三”,我们从此就呼她 三姑娘。 一天我们的先生不在家,我们大家聚在门口掷瓦片,老程家的捏着香纸走我们的面前过 去,不一刻又望见她转来,不笔直的循走原路,勉强带笑的弯.近我们:“先生!替我看看这 签。”我们围着念菩萨的绝句,问道:“你求的是什么呢?”她对我们诉一大串,我们才知道 她的阿三头上本来还有两个姑娘,而现在只要让她有这一个,不再三朝两病的就好了。 老程除了种莱,也还打鱼卖。四五月间,霪雨之后,河里满河山水,他照例拿着摇网走 到河边的一个草墩上,老程老像乘着划船一般站在上面把摇网朝水里兜来兜去;倘若兜着了, 那就不移地的转过身倒在挖就了的荡里,——三姑娘的小小的手掌,这时跟着她的欢跃的叫 声热闹..起来,一直等到蹦跳蹦跳好容易给捉住了,才又坐下草地望着爸爸。 三姑娘渐渐把爸爸站在那里都忘掉了,只是不住的抠土,嘴里还低声的歌唱;头毛低到 眼边,才把脑壳一扬,不觉也就瞥到那滔滔水流上的一堆白沫,顿时兴奋起来,然而立刻不 见了,偏头又给树叶子遮住了——使得眼光回复到爸爸的身上,是突然一声“啊呀”!这回是 一尾大鱼!而妈妈也沿坝走来,说盐钵里的盐怕还够不了一飧饭。 老程由街转头,茅屋顶上正在冒烟,叱咤一声,躲在园里吃菜的猪飞奔的跑,——三姑 娘也就出来了,老程从荷包里掏出一把大红头绳:“阿三,这个打辫好吗?”三姑娘抢在手上, 一面还接下酒壶,奔向灶角里去。“留到端午扎艾蒿,别糟蹋了!”妈妈这样答应着,随即把 洒壶伸到灶孔烫。三姑娘到房里去了一会又出来,见了妈妈抽筷子,便赶快拿出杯子——家 里只有这一个,老是归三姑娘照管——踮着脚送在桌上;然而老程终于还是要亲自朝中间挪 一挪,然后又取出壶来。“爸爸喝酒,我吃豆腐干!”老程实在用不着下酒的菜,对着三姑娘 慢慢的喝了。 三姑娘八岁的时候,就能够代替妈妈洗衣。然而绿团团的坡上,从此也不见老程的踪迹 了——这只要看竹林的那边河坝倾斜成一块平坦的上面,高耸着一个不毛的同教书先生用的 戒方一般模样的土堆,堆前竖着三四根只有抄梢还没有斩去的枝桠吊着被雨粘住的纸幡残片 的竹竿,就可以知道是什么意义。 然而那也并非是长久的情形。母女都是那样勤敏,家事的兴旺,正如这块小天地,春天 来了,林里的竹子,园里的菜,都一天一天的绿得可爱。老程的死却正相反,一天比一天淡 漠起来,只有鹞鹰在屋头上打圈子,妈妈呼喊女儿道,“去,去看但里放的鸡娃。”三姑娘才
走到竹林那边,知道这里睡的是爸爸了。到后来,青草铺平了一切,连曾经有个爸爸这件事 实几乎也没有了。 正二月间城里赛龙灯,大街小巷,真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惊不了母女两个,正如惊 不了栖在竹林的雀子。鸡上埘的时候,比这里更西也是住在坝下的堂嫂子们,顺便也邀请一 声三姐”,三姑娘总是微笑的推辞。妈妈则极力鼓励着一路去,三姑娘送客到坝上,也跟着 出来,看到底攀缠着走了不;然而别人的渐渐走得远了,自己的不还是影子一般的依在身边 吗 三姑娘的拒绝,本是很自然的,妈妈的神情反而有点莫名其妙了!用询问的眼光朝妈妈 脸上一瞧,——却也正在瞧过来,于是又掉头望着嫂子们走去的方向 有什么可看?成群打阵,好像是发了疯的!” 这话本来想使妈妈热闹起来,而妈妈依然是无精打采沉着面孔 阿三!我就是死了也不怕猫跳!你老这样守着我,到底 妈妈不作声,三姑娘抱歉似的不安,突然来了这埋怨,刚才的事倒好像给阵风赶跑了 增长了一番力气娇恼着: “到底!这也什么到底不到底!我不欢喜玩!” 我在祠堂里足足住了六年之久。三姑娘这时已经是十二三岁的姑娘,因为是暑天,穿的 是竹布单衣,颜色淡得同月色一般——这自然是旧的了,然而倘若是新的,怕没有这样合式 不过这也不能够说定,因为我们从没有看见三姑娘穿过新衣:总之三姑娘是好看罢了。 到今年,我远道回家过清明,阴雾天气,打算去郊外看烧香,走到坝上,远远望见竹林 我的记忆又好像一塘春水,被微风吹起波皱了。正在徘徊,从竹林上坝的小径,走来两个妇 人,一个站住了,前面的一个且走且回应,而我即刻认定了是三姑娘 我的三姐,就有这样忙,端午中秋接不来,为得先人来了饭也不吃!” 那妇人的话也分明听到 再没有別的声息:三姑娘的鞋踏着沙土。我急于要走过竹林看看,然而也暂时面对流水, 让三姑娘低头过去。 1924年10月 13.小说情节由三个片段组成,请简要概括三个片段及各自传达出的美好情感。(6分) 14.请简析小说中“我”这一角色的作用。(4分) 15.赏析文中两处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1)不一刻又望见她转来,不笔直的循走原路,勉强带笑的弯近我们: (2)三姑娘的小小的手掌,这时跟着她的欢跃的叫声热闹起来。 16.小说题目为“竹林的故事”,行文自始至终都有“竹”的骨架在其中。请结合文本探究“竹 的丰富意蕴。(6分)
走到竹林那边,知道这里睡的是爸爸了。到后来,青草铺平了一切,连曾经有个爸爸这件事 实几乎也没有了。 正二月间城里赛龙灯,大街小巷,真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惊不了母女两个,正如惊 不了栖在竹林的雀子。鸡上埘的时候,比这里更西也是住在坝下的堂嫂子们,顺便也邀请一 声“三姐”,三姑娘总是微笑的推辞。妈妈则极力鼓励着一路去,三姑娘送客到坝上,也跟着 出来,看到底攀缠着走了不;然而别人的渐渐走得远了,自己的不还是影子一般的依在身边 吗? 三姑娘的拒绝,本是很自然的,妈妈的神情反而有点莫名其妙了!用询问的眼光朝妈妈 脸上一瞧,——却也正在瞧过来,于是又掉头望着嫂子们走去的方向: “有什么可看?成群打阵,好像是发了疯的!” 这话本来想使妈妈热闹起来,而妈妈依然是无精打采沉着面孔。 “阿三!我就是死了也不怕猫跳!你老这样守着我,到底……” 妈妈不作声,三姑娘抱歉似的不安,突然来了这埋怨,刚才的事倒好像给一阵风赶跑了, 增长了一番力气娇恼着: “到底!这也什么到底不到底!我不欢喜玩!” 我在祠堂里足足住了六年之久。三姑娘这时已经是十二三岁的姑娘,因为是暑天,穿的 是竹布单衣,颜色淡得同月色一般——这自然是旧的了,然而倘若是新的,怕没有这样合式, 不过这也不能够说定,因为我们从没有看见三姑娘穿过新衣:总之三姑娘是好看罢了。 到今年,我远道回家过清明,阴雾天气,打算去郊外看烧香,走到坝上,远远望见竹林, 我的记忆又好像一塘春水,被微风吹起波皱了。正在徘徊,从竹林上坝的小径,走来两个妇 人,一个站住了,前面的一个且走且回应,而我即刻认定了是三姑娘! “我的三姐,就有这样忙,端午中秋接不来,为得先人来了饭也不吃!” 那妇人的话也分明听到。 再没有别的声息:三姑娘的鞋踏着沙土。我急于要走过竹林看看,然而也暂时面对流水, 让三姑娘低头过去。 1924 年 10 月 13.小说情节由三个片段组成,请简要概括三个片段及各自传达出的美好情感。(6 分) ▲ ▲ 14.请简析小说中“我”这一角色的作用。(4 分) ▲ ▲ 15.赏析文中两处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 分) (1)不一刻又望见她转来,不笔直的循走原路,勉强带笑的弯.近我们: ▲ ▲ (2)三姑娘的小小的手掌,这时跟着她的欢跃的叫声热闹..起来。 ▲ ▲ 16.小说题目为“竹林的故事”,行文自始至终都有“竹”的骨架在其中。请结合文本探究“竹” 的丰富意蕴。(6 分) ▲ ▲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都教授何在?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这学期就有8位教师怀孕,其中两位需要请假保胎,其他几 位也很难像平时一样承担教育教学任务,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教师,就很难正常运转。 平江县目前共有教职工7729人,其中男教师3702人,占479%,女教师4027人,占 521%,总体来看大体相当。但近五年来该县因退休而减员的教师中,男教师比例高达60% 其中在教学一线工作的男教师比例也达到了60%,而现有的男教师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从 事管理、教辅等非一线教学岗位的工作,实际在教学一线的男教师就更少了。 四川师大教院现有硕士生中,男生只有22人,女生206人。在本科生中,男生也只有 66人,女生841人。在山东师大教院的硕土生中,男生11人,女生256人;在本科生中, 男生57人,女生833人 一位刚毕业的师范生谈到自身的经历:“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进入教师队伍,收入3000 除去房租、水电、吃喝,一个月下来囊中羞涩。'而一般情况下,社会对男性赋予的职责之 一是组建家庭并承担养家的重任。低收入的现状很难完成自身的角色使命,因此教师这一职 业对于男性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难以吸引流人才从教。 中小学教师工作内容常包括备课、教研、听课、开会、批改作业、教学反思,撰写各种 业务学习、政治学习、读书笔记等。另外班主任还要负责班级纪律管理,早晨组织学生晨练 晚上领学生打扫卫生,自习课辅导学困生等等。除了这些,许多隐形的劳动付出还没计算在 内,责任划分不清更是让老师多了很多隐形的工作负担 刚从教育学院毕业的小姜,通过人事招考进入一所小学教书。在学校里,他教过英语、 信息以及实践课。“我任教的小学,教职员工有32人,可男教师只有2人。”小学的事情比 较琐碎,全是围着孩子转。久而久之他觉得自己也变得娘ˆ起来,每次参加同学聚会总会被 拿来取笑一番,心里不是滋味。 长期以来,社会上就有一种偏见,认为男性当小学教师没出息”。 与社会的不认可相反,学校对于男老师却是“求贤若渴 男教师阳刚、幽默、宽容、坚韧、大度等特点,本身就是教育学生的—个资源,能让学 生性格发展在社会化过程中没有缺损。 最直接的表现是娘娘腔'和假小子变多。”一小学副校长表示,学校缺少男教师就像家庭 中缺少父亲,整个校园里缺少阳刚之气,男孩子举手投足间无意的女性化动作、言辞会越来 越多,心理承受能力也会较差 其次,近期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女教师怀孕、生育集中,不少学校的人事安排因 此面临很大压力。此外,不少校长还反映,一些日常管理、后勤、教辅等岗位,尤其是寄宿 制学校夜间值班等,女教师很多时候都不便安排,但这些工作又不能不做。 不少学校领导都认为,男教师更具创造精神,现在很多男孩子都喜欢玩游戏,而女教师 大多对此不感兴趣,因而很难深入引导教育学生。目前,“创客教育方兴未艾,但很多女教 师对此并不感兴趣,因而很难真正走进中小学。此外,女教师大多也不愿参加校外综合实践 活动,而在对男生的心理疏导方面,女教师也明显缺乏优势
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7~19 题。 “都教授”何在?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这学期就有 8 位教师怀孕,其中两位需要请假保胎,其他几 位也很难像平时一样承担教育教学任务,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教师,就很难正常运转。” 平江县目前共有教职工 7729 人,其中男教师 3702 人,占 47.9%,女教师 4027 人,占 52.1%,总体来看大体相当。但近五年来该县因退休而减员的教师中,男教师比例高达 60%, 其中在教学一线工作的男教师比例也达到了 60%,而现有的男教师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从 事管理、教辅等非一线教学岗位的工作,实际在教学一线的男教师就更少了。 四川师大教院现有硕士生中,男生只有 22 人,女生 206 人。在本科生中,男生也只有 66 人,女生 841 人。在山东师大教院的硕士生中,男生 11 人,女生 256 人;在本科生中, 男生 57 人,女生 833 人。 一位刚毕业的师范生谈到自身的经历:“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进入教师队伍,收入 3000, 除去房租、水电、吃喝,一个月下来囊中羞涩。”而一般情况下,社会对男性赋予的职责之 一是组建家庭并承担养家的重任。低收入的现状很难完成自身的角色使命,因此教师这一职 业对于男性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难以吸引一流人才从教。 中小学教师工作内容常包括备课、教研、听课、开会、批改作业、教学反思,撰写各种 业务学习、政治学习、读书笔记等。另外班主任还要负责班级纪律管理,早晨组织学生晨练, 晚上领学生打扫卫生,自习课辅导学困生等等。除了这些,许多隐形的劳动付出还没计算在 内,责任划分不清更是让老师多了很多隐形的工作负担。 刚从教育学院毕业的小姜,通过人事招考进入一所小学教书。在学校里,他教过英语、 信息以及实践课。“我任教的小学,教职员工有 32 人,可男教师只有 2 人。”小学的事情比 较琐碎,全是围着孩子转。久而久之他觉得自己也变得“娘”起来,每次参加同学聚会总会被 拿来取笑一番,心里不是滋味。 长期以来,社会上就有一种偏见,认为男性当小学教师“没出息”。 与社会的不认可相反,学校对于男老师却是“求贤若渴”。 男教师阳刚、幽默、宽容、坚韧、大度等特点,本身就是教育学生的一个资源,能让学 生性格发展在社会化过程中没有缺损。 “最直接的表现是‘娘娘腔’和‘假小子’变多。”一小学副校长表示,学校缺少男教师就像家庭 中缺少父亲,整个校园里缺少阳刚之气,男孩子举手投足间无意的女性化动作、言辞会越来 越多,心理承受能力也会较差。 其次,近期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女教师怀孕、生育集中,不少学校的人事安排因 此面临很大压力。此外,不少校长还反映,一些日常管理、后勤、教辅等岗位,尤其是寄宿 制学校夜间值班等,女教师很多时候都不便安排,但这些工作又不能不做。 不少学校领导都认为,男教师更具创造精神,现在很多男孩子都喜欢玩游戏,而女教师 大多对此不感兴趣,因而很难深入引导教育学生。目前,“创客”教育方兴未艾,但很多女教 师对此并不感兴趣,因而很难真正走进中小学。此外,女教师大多也不愿参加校外综合实践 活动,而在对男生的心理疏导方面,女教师也明显缺乏优势
还有老师认为,“有些学科如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等,需要教师有缜密的思维和很强 的逻辑推理能力,男教师会比较胜任,而女教师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17.根据文本,概括中小学目前面临的教师资源困境。(6分) 18.造成中小学教师资源困境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6分) 19.请结合文本分析标题《“都教授”何在?》的好处。(6分) 七、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玄难双臂直上直下,猛攻而前。乔峰呼的一拳打出,一招冲阵斩将”,正是“太祖长拳” 中的招数。众人尽皆识得,当时那是武林中最为流行的武功,就算不会使的,看也看得熟了 这一招姿势既潇洒大方已极,劲力更是刚柔并济,原来乔峰功力炉火纯青,竟将这普通-招 发挥出极大威力,武林高手毕生所盼望达到的拳术完美之境,在这一招中显露无遗。 (选自金庸《天龙八部》第十九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含义的范围 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Ⅱ试题(附加题) 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2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4处)(4分 夫自汉、魏、晋、唐而降,杜甫氏之外,诸作者各以所长名家,而不能相兼也。学者 誉此诋彼各师所嗜譬犹行者埋轮一乡而欲观九州之大必无至矣。盖 尝论之,渊明之善旷而不可以颂朝廷之光,长吉之工奇而不足以咏邱园之致,皆未得为全也 故必兼师众长,随事摹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矣 (《独庵集序》明高启)
还有老师认为,“有些学科如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等,需要教师有缜密的思维和很强 的逻辑推理能力,男教师会比较胜任,而女教师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17.根据文本,概括中小学目前面临的教师资源困境。(6 分) ▲ ▲ 18.造成中小学教师资源困境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6 分) ▲ ▲ 19.请结合文本分析标题《“都教授”何在?》的好处。(6 分) ▲ ▲ 七、作文(70 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玄难双臂直上直下,猛攻而前。乔峰呼的一拳打出,一招“冲阵斩将”,正是“太祖长拳” 中的招数。众人尽皆识得,当时那是武林中最为流行的武功,就算不会使的,看也看得熟了。 这一招姿势既潇洒大方已极,劲力更是刚柔并济,原来乔峰功力炉火纯青,竟将这普通一招 发挥出极大威力,武林高手毕生所盼望达到的拳术完美之境,在这一招中显露无遗。 (选自金庸《天龙八部》第十九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含义的范围 作文。字数不少于 800 字。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Ⅱ试题(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 20~22 题。(10 分) 2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 4 处)(4 分) 夫自汉、魏、晋、唐而降,杜甫氏之外,诸作者各以所长名家,而不能相兼也。学 者 誉 此 诋 彼 各 师 所 嗜 譬 犹 行 者 埋 轮 一 乡 而 欲 观 九 州 之 大 必 无 至 矣 。盖 尝论之,渊明之善旷而不可以颂朝廷之光,长吉之工奇而不足以咏邱园之致,皆未得为全也。 故必兼师众长,随事摹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矣。 (《独庵集序》明·高启)
22.文中的长吉是▲(朝代)文学家▲(名字),他被后世的人们称作▲(称号) (3分) 2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方名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老人与海》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 气。“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外在的肉体可以接受折磨,但是内在的意志却是神圣 不可侵犯的”,这是《老人与海》一再强调的看法 B.赵伯韬欲向吴荪甫的银行投资控股,吴把自己的丝厂和公馆都抵押出去,背水一战。 公债的情势危急,赵伯韬操纵交易所为难吴荪甫。吴荪甫把仅存的希望放在杜竹斋身上。千 钧一发之际,杜竹斋倒戈赵伯韬。吴荪甫彻底破产 C.兵败白帝城,刘备忧伤成疾,临终他托孤孔明,诸葛亮泣拜表示要“竭股肱之力,尽 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又嘱尚书令李严“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遗命刘禅与丞 相从事,应“事之如父” 天保个性豪爽慷慨,是船总的大儿子,他和弟弟傩送都深深地爱上了摆渡人的孙女。 走“车路”他占了先,先向翠翠提亲,但没有成功。走“马路”,他心感愧疚,唱歌求爱故 意输给弟弟,后闯滩而死 E.欧也妮的生日之夜,银行家的儿子格拉桑送了一个漂亮的针线匣,小克罗旭送了一瓶 鲜花。两家各怀心机想赢得欧也妮的芳心。老葛朗台早已看穿他们的用心,只有质朴、天真 的欧也妮被蒙在鼓里 25.简答题(10分) (1)鲁迅先生曾言“因为显示着灵魂的深,所以一读那作品,便令人发生精神的变化 正因为作者深刻有力地展现人物的灵魂,《故乡》中的闰土才会深入人心,请结合小说分析 中年闰土的灵魂特点。(6分) (2)《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语出何处,黛玉为什么对这 句话如此感伤?(4分)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6~28题 鉴于历史上很多因来源于自然法主义和法律实证主义的权利内容导致了很多罪恶发生, 法理学家哈特认为我们亟须种权利理论,以免重蹈覆辙。权利着眼于个体,因此,权利意 味着少数对多数的抵御,多数不应通过立法来限制少数的权利。德肖维茨提出,“权利是经 验与历史——尤其是极端的邪恶——所教会我们的更好选择,这些选择是如此重要,应该教 导公民将它们确立为权利,同时别让权利屈从于善变的多数之下。” 道德不是静态的,不该认为它是不受挑战的,但仅停留于发现与宣布道德远远不够,还 须持续地维护、反复思量、重新界定并随时准备改变。一旦人们产生共识,我们便能开始建 构权利体系,这个建构过程的核心,在于持续不断地倡议经验证明能有助于防止恶行再度发 生的权利 这种恶行经验的理论的权利取向,首先需要我们辨识出试图避免重演的恶行有哪些,接 着探寻是哪些权利的缺失导致了恶行的发生。权利也必须以不断变迁的历史经验为根据而持 续地加以辩护和阐释
22.文中的长吉是 ▲ (朝代)文学家 ▲ (名字),他被后世的人们称作 ▲ (称号)。 (3 分) 2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方名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 分) ▲ ▲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2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老人与海》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 气。“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外在的肉体可以接受折磨,但是内在的意志却是神圣 不可侵犯的”,这是《老人与海》一再强调的看法。 B.赵伯韬欲向吴荪甫的银行投资控股,吴把自己的丝厂和公馆都抵押出去,背水一战。 公债的情势危急,赵伯韬操纵交易所为难吴荪甫。吴荪甫把仅存的希望放在杜竹斋身上。千 钧一发之际,杜竹斋倒戈赵伯韬。吴荪甫彻底破产。 C.兵败白帝城,刘备忧伤成疾,临终他托孤孔明,诸葛亮泣拜表示要“竭股肱之力,尽 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又嘱尚书令李严“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遗命刘禅与丞 相从事,应“事之如父”。 D.天保个性豪爽慷慨,是船总的大儿子,他和弟弟傩送都深深地爱上了摆渡人的孙女。 走“车路”他占了先,先向翠翠提亲,但没有成功。走“马路”,他心感愧疚,唱歌求爱故 意输给弟弟,后闯滩而死。 E.欧也妮的生日之夜,银行家的儿子格拉桑送了一个漂亮的针线匣,小克罗旭送了一瓶 鲜花。两家各怀心机想赢得欧也妮的芳心。老葛朗台早已看穿他们的用心,只有质朴、天真 的欧也妮被蒙在鼓里。 25.简答题(10 分) (1)鲁迅先生曾言“因为显示着灵魂的深,所以一读那作品,便令人发生精神的变化”, 正因为作者深刻有力地展现人物的灵魂,《故乡》中的闰土才会深入人心,请结合小说分析 中年闰土的灵魂特点。(6 分) ▲ ▲ (2)《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语出何处,黛玉为什么对这 句话如此感伤? (4 分) ▲ ▲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6~28 题。 鉴于历史上很多因来源于自然法主义和法律实证主义的权利内容导致了很多罪恶发生, 法理学家哈特认为我们亟须一种权利理论,以免重蹈覆辙。权利着眼于个体,因此,权利意 味着少数对多数的抵御,多数不应通过立法来限制少数的权利。德肖维茨提出,“权利是经 验与历史——尤其是极端的邪恶——所教会我们的更好选择,这些选择是如此重要,应该教 导公民将它们确立为权利,同时别让权利屈从于善变的多数之下。” 道德不是静态的,不该认为它是不受挑战的,但仅停留于发现与宣布道德远远不够,还 须持续地维护、反复思量、重新界定并随时准备改变。一旦人们产生共识,我们便能开始建 构权利体系,这个建构过程的核心,在于持续不断地倡议经验证明能有助于防止恶行再度发 生的权利。 这种恶行经验的理论的权利取向,首先需要我们辨识出试图避免重演的恶行有哪些,接 着探寻是哪些权利的缺失导致了恶行的发生。权利也必须以不断变迁的历史经验为根据而持 续地加以辩护和阐释
德肖维茨将他的权利理论命名为“培养权利"。他认为从恶行经验反应产生的权利理论 比以人类经验之外的来源为前提的理论更具可争辯性且这种权利的来源无须依赖无法证明 的信仰。 但培养权利的成功,取决于人类对恶行经验的学习程度及对权利的确定能力和程度。维 护权利最好的方式是主动持续地为权利辩护、而非被动地仰赖更高权威,当我们认定某种恶 行乃因权利的缺失所造就的时候,我们必须为我们所缺失的那种权利发出声音,不断地为之 辩护从而最终让这种缺失的权利被确定下来然后借助被确定的权利来防止暴政再度发生。 26.对于权利的来源历史上曾有过哪几种理论?作者认为权利应来源于哪里?(4分) 27.试概括“培养权利”的过程。(5分) 28.请结合文意从权利与道德的角度谈谈保障权利时应如何适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6分)
德肖维茨将他的权利理论命名为“培养权利”。他认为从恶行经验反应产生的权利理论, 比以人类经验之外的来源为前提的理论更具可争辩性,且这种权利的来源无须依赖无法证明 的信仰。 但培养权利的成功,取决于人类对恶行经验的学习程度及对权利的确定能力和程度。维 护权利最好的方式是主动持续地为权利辩护、而非被动地仰赖更高权威,当我们认定某种恶 行乃因权利的缺失所造就的时候,我们必须为我们所缺失的那种权利发出声音,不断地为之 辩护,从而最终让这种缺失的权利被确定下来,然后借助被确定的权利来防止暴政再度发生。 26.对于权利的来源历史上曾有过哪几种理论?作者认为权利应来源于哪里?(4 分) ▲ ▲ 27.试概括“培养权利”的过程。(5 分) ▲ ▲ 28.请结合文意从权利与道德的角度谈谈保障权利时应如何适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6 分) ▲ ▲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考试 语文答案 2016.1l 2D(A项成分残缺,在“和”后面应该加个“与”B项句式杂糅,“靠的是……取得的” C项搭配不当,“推进”与“制度”搭配不当。) 3B(借代,其他三项都是比喻) 4B(A项大度豁达收受赃物C金榜题名有错必纠D人情世故六根清净 7.D(强加因果,无中生有) 8.(1)(楼国华)不久代理县令,对百姓有功劳,将要被替换时,百姓争着请求他留下。(“代” 可译为“被取代”或“离职”。每小句1分,大意对、语句通顺即可。) (2)楼国华的父亲下葬以后,他的思念不能停息,就在墓旁建了屋舍守孝。(答对一句得1分, 答对两句得3分,三句全对得4分。) 9.作风严格,体恤百姓,能力出众,谨慎周到,不辞劳苦。(一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 10.上阕首先写景,听觉(雨声)、视觉(灯烟)、触觉(衾薄)相结合(1分),作者以女性 特有的细心,敏锐捕捉到秋天乍时的种种迹象:用一“涩”字,写雨声滴滴,终夜不歇,灯 烟凝滞不散,让人感觉凄冷(1分);女主人公困乏中感到被子单薄,无以御寒,难以入眠(1 分):再写清晨起来看日历的举动(1分),从理智上确认“换了秋天”的事实(1分) 1].悲秋:上阕写景叙事,突出秋天甫至,清冷难耐:下阕写白天所见,桐树争圆,乃是知 秋已至,更加惜春之举:末两句一叶飘落,衰期到来,无限悲秋之意。 闺怨:“教他知道也凄然”一句,恰恰点出女主人公内心隐秘:“他”当指久别在外、苦思不 归的夫君 碧荫争圆”是用反衬:树且争圆,人何以堪? 词人写新秋到来,岁暮伤感,都只是表层含意,悲秋,归根到底是害怕过早老去,是女主人 公人到中年的忧虑的外显 (一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分析需要结合具体词句。) 12.见高中14篇,答案略(每句1分,共8分。) 13.(1)三姑娘陪老程抓鱼:通过乡村恬然自安的生活场景,展现出父女之间脉脉温情:(2) “赛龙灯”母女争执:母女两人因为都太为对方着想而起争执,展现出母女之间善良的品性 清苦生活中相互体谅相互关爱的深厚情意;(3)再见三姑娘:糅合了“我”对故土的回忆、 对三姑娘命运的关切与同情 (每个点2分) 14.(1)“我”是文中人物之“我”,是故事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1分),是小说情 节的线索人物,通过“我”的眼睛从侧面展现主人公的情状及乡村的人情美,起到勾勒形 象、穿针引线的作用(1分)。(2)“我”是叙事者之“我”,通过“我”的叙述,可以通视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考试 语文答案 2016.11 1.C 2.D(A 项成分残缺,在“和”后面应该加个“与”;B 项句式杂糅,“靠的是……取得的”; C 项搭配不当,“推进”与“制度”搭配不当。) 3.B(借代,其他三项都是比喻) 4.B(A 项大度豁达 收受赃物 C 金榜题名 有错必纠 D 人情世故 六根清净 5.A 6.C (鬻:卖) 7.D (强加因果,无中生有) 8.(1)(楼国华)不久代理县令,对百姓有功劳,将要被替换时,百姓争着请求他留下。(“代” 可译为“被取代”或“离职”。每小句 1 分,大意对、语句通顺即可。) (2)楼国华的父亲下葬以后,他的思念不能停息,就在墓旁建了屋舍守孝。(答对一句得 1 分, 答对两句得 3 分,三句全对得 4 分。) 9.作风严格,体恤百姓,能力出众,谨慎周到,不辞劳苦。(一点 1 分,答出四点即可。) 10.上阕首先写景,听觉(雨声)、视觉(灯烟)、触觉(衾薄)相结合(1 分) ,作者以女性 特有的细心,敏锐捕捉到秋天乍时的种种迹象:用一“涩”字,写雨声滴滴,终夜不歇,灯 烟凝滞不散,让人感觉凄冷(1 分);女主人公困乏中感到被子单薄,无以御寒,难以入眠(1 分);再写清晨起来看日历的举动(1 分),从理智上确认“换了秋天”的事实(1 分)。 11.悲秋:上阕写景叙事,突出秋天甫至,清冷难耐;下阕写白天所见,桐树争圆,乃是知 秋已至,更加惜春之举;末两句一叶飘落,衰期到来,无限悲秋之意。 闺怨:“教他知道也凄然”一句,恰恰点出女主人公内心隐秘:“他”当指久别在外、苦思不 归的夫君。 “碧荫争圆”是用反衬:树且争圆,人何以堪? 词人写新秋到来,岁暮伤感,都只是表层含意,悲秋,归根到底是害怕过早老去,是女主人 公人到中年的忧虑的外显。 (一点 2 分,答出三点得 6 分。分析需要结合具体词句。) 12.见高中 14 篇,答案略 (每句 1 分,共 8 分。) 13.(1)三姑娘陪老程抓鱼:通过乡村恬然自安的生活场景,展现出父女之间脉脉温情;(2) “赛龙灯”母女争执:母女两人因为都太为对方着想而起争执,展现出母女之间善良的品性, 清苦生活中相互体谅相互关爱的深厚情意;(3)再见三姑娘:糅合了“我”对故土的回忆、 对三姑娘命运的关切与同情。 (每个点 2 分) 14.(1)“我”是文中人物之“我”,是故事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1 分),是小说情 节的线索人物,通过“我” 的眼睛从侧面展现主人公的情状及乡村的人情美,起到勾勒形 象、穿针引线的作用(1 分)。(2)“我”是叙事者之“我”,通过“我”的叙述,可以通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