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案十四一次大型的泥石流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I 、教学目标 (一)认识记述性说明文的特点 (二)掌握时间先后的说明顺序,以及整体“总一分一总”式和主体“纵式” 的结构特点 (三)了解本文运用数据的说明方法。 (四)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使学生重视学习环境知识,当好环境的 主人。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是如何分别介绍泥石流的两种形态阵 性流和连续流的特点的? 分析:课文先概括介绍泥石流,然后具体介绍蒋家沟一次大型泥石流的爆发 的经过,最后作综合分析、说明。在介绍泥石流的实况时,也是先作一般概括, 然后按时间顺序根据当时出现的不同形态的泥石流运动的情况作详细的具体说 明。在介绍阵性流时抓住了形态、声势和时间上的间隔性几个方面的特点,依次 叙述了四次阵涌的变化,对第四次阵涌作了生动的描写。在介绍连续流时则抓住 了粘稠、声大、势猛及速度快、流量大的特点,写出了泥石流的巨大、猛烈、多 变 (二)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概括介绍泥石流。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1段)从环境、成因、构成、动态等四方面介绍泥石流。 第二层(2段)说明泥石流的严重危害。本段第2句,指出了泥石流灾害的 多发地点,既承接上文,又领起下文对蒋家沟一次大型的泥石流爆发情况的介绍, 同时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第二部分(3~10段)介绍蒋家沟一次大型泥石流的爆发情况。分三个层次
高中语文教案 十四 一次大型的泥石流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Ⅰ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记述性说明文的特点。 (二)掌握时间先后的说明顺序,以及整体“总—分—总”式和主体“纵式” 的结构特点。 (三)了解本文运用数据的说明方法。 (四)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使学生重视学习环境知识,当好环境的 主人。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是如何分别介绍泥石流的两种形态阵 性流和连续流的特点的? 分析:课文先概括介绍泥石流,然后具体介绍蒋家沟一次大型泥石流的爆发 的经过,最后作综合分析、说明。在介绍泥石流的实况时,也是先作一般概括, 然后按时间顺序根据当时出现的不同形态的泥石流运动的情况作详细的具体说 明。在介绍阵性流时抓住了形态、声势和时间上的间隔性几个方面的特点,依次 叙述了四次阵涌的变化,对第四次阵涌作了生动的描写。在介绍连续流时则抓住 了粘稠、声大、势猛及速度快、流量大的特点,写出了泥石流的巨大、猛烈、多 变。 (二)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 段)概括介绍泥石流。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1 段)从环境、成因、构成、动态等四方面介绍泥石流。 第二层(2 段)说明泥石流的严重危害。本段第 2 句,指出了泥石流灾害的 多发地点,既承接上文,又领起下文对蒋家沟一次大型的泥石流爆发情况的介绍, 同时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第二部分(3~10 段)介绍蒋家沟一次大型泥石流的爆发情况。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3段)概括介绍蒋家沟频繁爆发泥石流的情况。 这一段先介绍蒋家沟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频繁爆发泥石流的概况,然后 从泥石流总量、延续时间、最大瞬时“龙头”流量、最大流速等四个方面概括介 绍大型泥石流的爆发情况,说明什么是“爆发频繁、规模巨大的泥石流”。 第二层(4~9段)介绍蒋家沟一次大型泥石流的爆发经过。 第4段,提示说明的对象,“一次大型的泥石流”爆发的时间、地点。这 段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第5段,介绍“一次大型的泥石流”爆发的天气条件。 第6段,介绍这次泥石流爆发的第一个阶段一一阵性流 第7段,介绍这次泥石流爆发的第二个阶段一一连续流,及历时40分钟后 转成阵性流的情况。 第8段,介绍这次泥石流持续的时间及渐停的情况 第9段,从次数、总量、容重、冲击力等四个方面总结这次泥石流爆发的情 况,说明规模巨大。 第三层(10段)简略介绍又发生一次泥石流。照应前文,说明蒋家沟泥石 流的发生是频繁的 第三部分(11~12段)介绍蒋家沟爆发泥石流的原因及治理情况。 这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11段)介绍蒋家沟频繁爆发大型泥石流的自然条件和反动统治阶 级破坏自然环境所造成的人为原因。 第二层(12段)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 这一段先介绍了防治工作进展的情况及所采取的措施,然后概括介绍了治理 工作取得的成果。 全篇文章是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顺序安排结构的。第一部分是对说明对象总 的交代。只有了解了泥石流的形成环境、成因、构成、动态及其严重危害,才能 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体部分。主体部分具体介绍蒋家沟一次大型的泥石流的发生 情况,这部分按照由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先介绍蒋家沟频繁爆发泥石流的概况, 然后再具体介绍“一次大型的泥石流”的爆发情况。具体介绍“一次大型的泥石 流”,则按照泥石流发生的时间顺序,分阶段具体介绍泥石流爆发的全过程,全 过程分为先行天气条件(“狂风呼啸,大雨倾盆”)和开始爆发阶段,阵性流阶 段、连续流阶段,由稠变稀渐停的阶段。具体介绍这次大型的泥石流从爆发到结
第一层(3 段)概括介绍蒋家沟频繁爆发泥石流的情况。 这一段先介绍蒋家沟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频繁爆发泥石流的概况,然后 从泥石流总量、延续时间、最大瞬时“龙头”流量、最大流速等四个方面概括介 绍大型泥石流的爆发情况,说明什么是“爆发频繁、规模巨大的泥石流”。 第二层(4~9 段)介绍蒋家沟一次大型泥石流的爆发经过。 第 4 段,提示说明的对象,“一次大型的泥石流”爆发的时间、地点。这一 段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第 5 段,介绍“一次大型的泥石流”爆发的天气条件。 第 6 段,介绍这次泥石流爆发的第一个阶段——阵性流。 第 7 段,介绍这次泥石流爆发的第二个阶段——连续流,及历时 40 分钟后 转成阵性流的情况。 第 8 段,介绍这次泥石流持续的时间及渐停的情况。 第 9 段,从次数、总量、容重、冲击力等四个方面总结这次泥石流爆发的情 况,说明规模巨大。 第三层(10 段)简略介绍又发生一次泥石流。照应前文,说明蒋家沟泥石 流的发生是频繁的。 第三部分(11~12 段)介绍蒋家沟爆发泥石流的原因及治理情况。 这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11 段)介绍蒋家沟频繁爆发大型泥石流的自然条件和反动统治阶 级破坏自然环境所造成的人为原因。 第二层(12 段)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 这一段先介绍了防治工作进展的情况及所采取的措施,然后概括介绍了治理 工作取得的成果。 全篇文章是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顺序安排结构的。第一部分是对说明对象总 的交代。只有了解了泥石流的形成环境、成因、构成、动态及其严重危害,才能 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体部分。主体部分具体介绍蒋家沟一次大型的泥石流的发生 情况,这部分按照由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先介绍蒋家沟频繁爆发泥石流的概况, 然后再具体介绍“一次大型的泥石流”的爆发情况。具体介绍“一次大型的泥石 流”,则按照泥石流发生的时间顺序,分阶段具体介绍泥石流爆发的全过程,全 过程分为先行天气条件(“狂风呼啸,大雨倾盆”)和开始爆发阶段,阵性流阶 段、连续流阶段,由稠变稀渐停的阶段。具体介绍这次大型的泥石流从爆发到结
束的全过程之后,再总结这次泥石流阵性流的次数、总量,连续流的总量,及泥 石流的容重、冲击力,接着再交代又发生一次较小规模的泥石流,说明蒋家沟泥 石流的频发性 主体部分完整地介绍一次大型的泥石流爆发的全过程之后,结尾部分追本溯 源,说明蒋家沟频繁爆发泥石流的自然条件,及历史上反动派破坏自然环境的人 为原因。接着介绍解放后蒋家沟泥石流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结尾 部分是对主体部分的补充,回答了蒋家沟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及现状的问题。 (三)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明的方法? 分析:本文采用下定义、举实例、列数据、作比较、打比喻、分类别等说明 的方法,试举例说明分析如下 (1)下定义。 课文第1段,解释什么叫泥石流,就用了下定义的方法: “在一些山区的沟谷中,由于地表径流对山坡和沟床不断地冲蚀掏挖,山体 常常崩塌滑坡,塌滑下来的大量的泥沙石块等圊体物质被水流挟带搅拌,变成粘 稠的浆体,在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下急速奔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泥石流。 这是个典型的“发生定义”。所谓“发生定义”,就是通过指出事物发生过 程来揭示事物本质属性的逻辑方法。 (2)举实例。 课文第3段在概括介绍蒋家沟频繁爆发泥石流的情况之后,第4段说:“1977 年7月27日,蒋家沟就爆发过一次大型的泥石流。”然后具体介绍这次泥石流 的爆发情况。这就是运用了举实例的方法。 又例如第l1段为了说明反动统治阶级破坏自然环境,使泥石流频发,造成 极其严重的恶果,也采用了举实例的说明方法:“据可查考的资料记载,解放前 蒋家沟的泥石流曾经十多次隔断小江,堵塞河道,以致洪水四处泛滥,淹没许多 农田、房屋。 (3)列数据。 本文是经过实地调查和精细研究写成的,为了准确反映事物情况,作者对每 环节的说明都列出了准确的统计数据。 例如第3段介绍蒋家沟频发泥石流的情况时,列出了蒋家沟的沟长、流域面 积、平时沟水流量、年爆发泥石流的次数、大型泥石流的总量、延续时间、最大 瞬时龙头流量、沟的坡度、最大流速等九个精确数据
束的全过程之后,再总结这次泥石流阵性流的次数、总量,连续流的总量,及泥 石流的容重、冲击力,接着再交代又发生一次较小规模的泥石流,说明蒋家沟泥 石流的频发性。 主体部分完整地介绍一次大型的泥石流爆发的全过程之后,结尾部分追本溯 源,说明蒋家沟频繁爆发泥石流的自然条件,及历史上反动派破坏自然环境的人 为原因。接着介绍解放后蒋家沟泥石流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结尾 部分是对主体部分的补充,回答了蒋家沟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及现状的问题。 (三)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明的方法? 分析:本文采用下定义、举实例、列数据、作比较、打比喻、分类别等说明 的方法,试举例说明分析如下: (1)下定义。 课文第 1 段,解释什么叫泥石流,就用了下定义的方法: “在一些山区的沟谷中,由于地表径流对山坡和沟床不断地冲蚀掏挖,山体 常常崩塌滑坡,塌滑下来的大量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被水流挟带搅拌,变成粘 稠的浆体,在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下急速奔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泥石流。” 这是个典型的“发生定义”。所谓“发生定义”,就是通过指出事物发生过 程来揭示事物本质属性的逻辑方法。 (2)举实例。 课文第 3 段在概括介绍蒋家沟频繁爆发泥石流的情况之后,第 4 段说:“1977 年 7 月 27 日,蒋家沟就爆发过一次大型的泥石流。”然后具体介绍这次泥石流 的爆发情况。这就是运用了举实例的方法。 又例如第 11 段为了说明反动统治阶级破坏自然环境,使泥石流频发,造成 极其严重的恶果,也采用了举实例的说明方法:“据可查考的资料记载,解放前 蒋家沟的泥石流曾经十多次隔断小江,堵塞河道,以致洪水四处泛滥,淹没许多 农田、房屋。” (3)列数据。 本文是经过实地调查和精细研究写成的,为了准确反映事物情况,作者对每 一环节的说明都列出了准确的统计数据。 例如第 3 段介绍蒋家沟频发泥石流的情况时,列出了蒋家沟的沟长、流域面 积、平时沟水流量、年爆发泥石流的次数、大型泥石流的总量、延续时间、最大 瞬时龙头流量、沟的坡度、最大流速等九个精确数据
又例如第4~9段,介绍一次大型的泥石流的爆发情况,每个细节都列出了 精确的数据。 精确的统计数据是客观地反映事物情况,准确地揭示事物属性的重要根据 本文作者正是运用大量的精确数据把泥石流现象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来,具有很 强的说服力。 (4)作比较。 第l1段介绍反动统治阶级破坏蒋家沟地区的自然环境的情况,与第12段介 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情况比较,说明新旧政权, 治理灾害与制造灾害的巨大反差,表达了对党和政府的赞美之情。 (5)打比喻。 课文说明“阵性流”奔涌的情况时写道:“在沟通较直的地方,好像火车奔 驰;在沟通弯曲的地方,又宛如巨龙游动。”在说明“连续流”把陡坎冲成大坑 之后坑里泥石翻滚倾泻的状态时写道:“眼前的景象犹如一大锅粘粥翻腾。”把 不同地形条件下,泥石流的不同运动状态描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如同身临其 (6)分类别。 作者为了说明泥石流爆发的情况,把泥石流分成阵性流、连续流,粘稠的阵 性流、稀性的连续流,分别说明,把泥石流的不冋流动状态、不同构成准确地反 映出来。 (四)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本文用语严谨、准确,极具科学性,但又多用比喻、比拟等手法,增强了语 言的形象性,例如把泥石流的前端称为“龙头”,中段称为“龙身”,后段称为 “龙尾”等。比喻手法的运用,前面介绍比喻说明时已举例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全文以散句为主,但也不乏整句,句式不断变换,随内容表达的需要,运用 十分得体。 例如写阵性流:“这道巨流,中间流速大,两侧流速小;表层流速大,底层 流速小。在沟道较直的地方,好像火车奔驰;在沟道弯曲的地方,又宛如巨龙游 动。”上下句一一对称,整齐有致。又如说明阵性流阵与阵相隔时间长短不一的 情况时写道:“间隔短的,后阵赶前阵,阵阵相催,往往合成一股,奔流而下; 间隔长的往往是龙头过去,响声顿息,暂时泥平浪静。”以散句为主,错落之中 见整齐,其中还用了顶真的修辞方法,语言颇有韵味。以科学性为主的说明文语 言能兼具诗、赋的色彩,实在可贵。 (五)请结合课文谈谈记叙性说明文的特点
又例如第 4~9 段,介绍一次大型的泥石流的爆发情况,每个细节都列出了 精确的数据。 精确的统计数据是客观地反映事物情况,准确地揭示事物属性的重要根据。 本文作者正是运用大量的精确数据把泥石流现象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来,具有很 强的说服力。 (4)作比较。 第 11 段介绍反动统治阶级破坏蒋家沟地区的自然环境的情况,与第 12 段介 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情况比较,说明新旧政权, 治理灾害与制造灾害的巨大反差,表达了对党和政府的赞美之情。 (5)打比喻。 课文说明“阵性流”奔涌的情况时写道:“在沟通较直的地方,好像火车奔 驰;在沟通弯曲的地方,又宛如巨龙游动。”在说明“连续流”把陡坎冲成大坑 之后坑里泥石翻滚倾泻的状态时写道:“眼前的景象犹如一大锅粘粥翻腾。”把 不同地形条件下,泥石流的不同运动状态描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如同身临其 境。 (6)分类别。 作者为了说明泥石流爆发的情况,把泥石流分成阵性流、连续流,粘稠的阵 性流、稀性的连续流,分别说明,把泥石流的不同流动状态、不同构成准确地反 映出来。 (四)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本文用语严谨、准确,极具科学性,但又多用比喻、比拟等手法,增强了语 言的形象性,例如把泥石流的前端称为“龙头”,中段称为“龙身”,后段称为 “龙尾”等。比喻手法的运用,前面介绍比喻说明时已举例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全文以散句为主,但也不乏整句,句式不断变换,随内容表达的需要,运用 十分得体。 例如写阵性流:“这道巨流,中间流速大,两侧流速小;表层流速大,底层 流速小。在沟道较直的地方,好像火车奔驰;在沟道弯曲的地方,又宛如巨龙游 动。”上下句一一对称,整齐有致。又如说明阵性流阵与阵相隔时间长短不一的 情况时写道:“间隔短的,后阵赶前阵,阵阵相催,往往合成一股,奔流而下; 间隔长的往往是龙头过去,响声顿息,暂时泥平浪静。”以散句为主,错落之中 见整齐,其中还用了顶真的修辞方法,语言颇有韵味。以科学性为主的说明文语 言能兼具诗、赋的色彩,实在可贵。 (五)请结合课文谈谈记叙性说明文的特点
本文是一篇介绍自然科学现象的科学考察报告,着重介绍一次大型泥石流的 爆发经过及对它的发生、发展和防治的若干规律性的认识,阐明了泥石流的特征 和大型泥石流的危害。在说明过程中以记叙为主,灵活地融说明、记叙、描写于 体,绘声绘形,并使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它与记叙 文有本质的区别:它尊重科学事实,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实地考察的结果,进而对 事物作描述性说明。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一次大型的泥石流》(板书)这是一篇介绍自然现象的科学考察报告,可 称为记叙性(板书)的说明文。本文着重介绍一次大型泥石流的爆发经过以及对 它的发生、发展和防治的若干规律性的认识,阐明了泥石流的特征和大型泥石流 的危害。 学习本课,要弄清记述性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以时间为先后的说明顺序,以 及整体“总一分一总”式、主体“纵式”的结构特点和运用数据的说明方法 (二)课内预习 1.解释带点的字。(查字典自己解决问题) 瞬时罕见滂沱裸露童山频繁 2.在文中标出下列同义词: 崩塌奔泻翻滚陡直破坏 坍塌倾泻翻腾陡峭破碎 3.编写结构提纲。 在学生自己编写的基础上,老师展示以下提纲,供参考
本文是一篇介绍自然科学现象的科学考察报告,着重介绍一次大型泥石流的 爆发经过及对它的发生、发展和防治的若干规律性的认识,阐明了泥石流的特征 和大型泥石流的危害。在说明过程中以记叙为主,灵活地融说明、记叙、描写于 一体,绘声绘形,并使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它与记叙 文有本质的区别:它尊重科学事实,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实地考察的结果,进而对 事物作描述性说明。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一次大型的泥石流》(板书)这是一篇介绍自然现象的科学考察报告,可 称为记叙性(板书)的说明文。本文着重介绍一次大型泥石流的爆发经过以及对 它的发生、发展和防治的若干规律性的认识,阐明了泥石流的特征和大型泥石流 的危害。 学习本课,要弄清记述性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以时间为先后的说明顺序,以 及整体“总—分—总”式、主体“纵式”的结构特点和运用数据的说明方法。 (二)课内预习。 1.解释带点的字。(查字典自己解决问题) 瞬时 罕见 滂沱 裸露 童山 频繁 2.在文中标出下列同义词: 崩塌 奔泻 翻滚 陡直 破坏 坍塌 倾泻 翻腾 陡峭 破碎 3.编写结构提纲。 在学生自己编写的基础上,老师展示以下提纲,供参考:
次大型的泥石流 概括介绍泥石流∫给泥石流下定义〔环境、成因、构成 情态〕 〔1~2段)泥石流的破坏力〔淤埋、冲毁、阻隔、堵塞 〕介紹蒋家沟爆发泥石流的概 〔3段〕〔地理位置及一般爆发恬况:总量、时间、 龙头流量、最大流速 1.时间、地点、数量、 规模〔起过渡作用)〔4段〕 2.天气、过程〔产生)〔5段〕 次大型泥石流 3.阵性流一形态、声势 爆发实况 时间上的间隔性 〔高潮 〔总〕一→〔分)(二 〔6段〕 〔3~10段〕(4~9段4.连续流一粘稠、声大 势猛、速度高、流量大 〔7段〕 5.从减缓到结束,并从次数、 总量、容重、冲击力几方面总结〔结束)急 〔8~9段 〔三)〔10段)尾声交待又发生几次小型泥石流 1.形成的自然条件及恶化的社会原因 三、形成原因及防治(1段 总 11~12段)|2.解放后防治的成绩 12段 (三)研讨课文。 1.形成泥石流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明确:泥沙石块,山坡沟谷,地表径流。 2.阵性流与连续流各有什么特点?概括一下泥石流全过程的总特点。 明确:阵性流的特点:分龙头、龙身、龙尾三段,泥浪拍激,龙头扑撞,间 隔时间不等。 连续流的特点:流速更高,流量更大,不断冲蚀掏挖 泥石流全过程的总特点:流速高,流量大,变化多。 3.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填写表格,理解说明顺序(下列表格填空部分已做出答案)。 时间 阶段 26日夜 乌云密布 酝 27日凌 狂风呼啸,大雨倾盆
(三)研讨课文。 1.形成泥石流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明确:泥沙石块,山坡沟谷,地表径流。 2.阵性流与连续流各有什么特点?概括一下泥石流全过程的总特点。 明确:阵性流的特点:分龙头、龙身、龙尾三段,泥浪拍激,龙头扑撞,间 隔时间不等。 连续流的特点:流速更高,流量更大,不断冲蚀掏挖。 泥石流全过程的总特点:流速高,流量大,变化多。 3.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填写表格,理解说明顺序(下列表格填空部分已做出答案)。 时间 过程 阶段 26 日夜 间 乌云密布。 酝 27 日凌 狂风呼啸,大雨倾盆
27日天 大雨转细。 从山沟里传巨响,流水量增大。稍过片刻,出现断 6时25分 「泥石流滚而出 出现泥石流的阵性流,第三阵过去后,沟床上游 6时25分 厚达 后 1米左右。 □6时4分第四阵涌来流速大加快,浪头滚滚,泥沫四溅 大雨滂沱,出现边缘流,巨大的连续流历时40分 严性二个2 8时20分钟后 中午12 稀性的连续流变成水流,泥石流才完全结束 结束 时30分 4.讨论“思考和练习”一。 明确:本文介绍自然现象,侧重于发生、发展过程的说明,按时间顺序(板 书)介绍了泥石流的特征、成因、危害和防治。《景泰蓝的制作》是以制作的程 序(工序)为顺序介绍的,依次介绍了六大工序,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 磨和镀金,同时介绍了其中的一些小工序。 5.本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明确:全文整体按先概括后具体再归纳的顺序安排结构,采用了“总一分一 总”的形式。主体部分是“纵式结构”,以泥石流的发生、发展、结束的程序为 序,各层顺序不能任意调换。 小结:对照板书小结说明顺序和结构特点。 通过讨论以下问题,分析文体特点 (1)本文在说明中运用了一些描写,特别是运用了一些比喻,说明泥石流 迅速运动中的种种状态和情形,请完成“思考和练习”二,分析这些比喻描写的 作用。 明确:作用:增强了说明的形象性,使读者对泥石流的动态、状貌有更为具 体明确的认识 第1句喻阵性流呼啸奔腾的气势。填“急速
晨 酿 27 日天 亮 大雨转细。 6时 25分 从山沟里传巨响,流水量增大。稍过片刻,出现断 流, 爆 发 泥石流滚滚而出。 6时 25分 后 出现泥石流的阵性流,第三阵过去后,沟床上游泥 厚达 1 米左右。 6时 40分 第四阵涌来,流速大大加快,浪头滚滚,泥沫四溅。 8时 20分 大雨滂沱,出现边缘流,巨大的连续流历时 40 分 钟后 又转成阵性流,一直持续 5 个多小时。 中午 12 时 30 分 稀性的连续流变成水流,泥石流才完全结束。 结束 4.讨论“思考和练习”一。 明确:本文介绍自然现象,侧重于发生、发展过程的说明,按时间顺序(板 书)介绍了泥石流的特征、成因、危害和防治。《景泰蓝的制作》是以制作的程 序(工序)为顺序介绍的,依次介绍了六大工序,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 磨和镀金,同时介绍了其中的一些小工序。 5.本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明确:全文整体按先概括后具体再归纳的顺序安排结构,采用了“总—分— 总”的形式。主体部分是“纵式结构”,以泥石流的发生、发展、结束的程序为 序,各层顺序不能任意调换。 小结:对照板书小结说明顺序和结构特点。 6.通过讨论以下问题,分析文体特点: (1)本文在说明中运用了一些描写,特别是运用了一些比喻,说明泥石流 迅速运动中的种种状态和情形,请完成“思考和练习”二,分析这些比喻描写的 作用。 明确:作用:增强了说明的形象性,使读者对泥石流的动态、状貌有更为具 体明确的认识。 第 1 句喻阵性流呼啸奔腾的气势。填“急速
第2句喻阵性流蜿蜒翻滚的情状。填“凶猛” 第3句喻连续流互相撞击的情态和巨大声响。填“巨大” (2)记叙文中也有描写,请从学过的课文中举出例句,说明其作用。 学生讨论后,教师举《琐忆》中对鲁迅肖像的描写:“他留着浓黑的胡须, 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 的不调合。”说明这一句显示了鲁迅的性格特点。 教师归纳总结:本文是记述性说明文,特点有二:一是记叙性,二是科学性 (板书)。区别:记叙文重形象,说明文重科学。记叙文中的描写可掺入主观感 情色彩,意在以情动人,而说明文中的描写目的是在于加强直观性,增强说明效 果 7.研讨数据说明的作用。 (1)阅读第三自然段,分析数据所说明的内容 明确:数据说明了长度、面积、流量、次数、时间、坡度、流速。 (2)在课文中找出说明泥石流爆发前、阵性流从发生和发展到连续流时的 流速和流量的数据,请完成下列各题的填空(横线上已做出答案)。 ①爆发前:流量增大到3~4立方米每秒 ②阵性流发生时:最大流速达10.9米每秒,流量达500立方米每秒。 ③发展到连续流时,流速高达12~15米每秒,流量增至500~800立方米每 秒 (3)数据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本文数据说明(板书)使用频率很高,准确地说明了泥石流的特点 增强了科学性和真实感。 完成“思考和练习”三,体会语言特点。 明确:这些限制词,对数字的表达效果起到了强调的作用。“不过”一词显 示了数字之小;“达”、“可达”、“高达”突出了次数之多,流量之大,时间 之长,流速之急;“竟”有出人意料的意思。如果去掉这些词,数字运用就显得 一般化,表达效果就大为减弱。 小结:对照板书小结文体特点和说明方法
第 2 句喻阵性流蜿蜒翻滚的情状。填“凶猛”。 第 3 句喻连续流互相撞击的情态和巨大声响。填“巨大”。 (2)记叙文中也有描写,请从学过的课文中举出例句,说明其作用。 学生讨论后,教师举《琐忆》中对鲁迅肖像的描写:“他留着浓黑的胡须, 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 的不调合。”说明这一句显示了鲁迅的性格特点。 教师归纳总结:本文是记述性说明文,特点有二:一是记叙性,二是科学性 (板书)。区别:记叙文重形象,说明文重科学。记叙文中的描写可掺入主观感 情色彩,意在以情动人,而说明文中的描写目的是在于加强直观性,增强说明效 果。 7.研讨数据说明的作用。 (1)阅读第三自然段,分析数据所说明的内容。 明确:数据说明了长度、面积、流量、次数、时间、坡度、流速。 (2)在课文中找出说明泥石流爆发前、阵性流从发生和发展到连续流时的 流速和流量的数据,请完成下列各题的填空(横线上已做出答案)。 ①爆发前:流量增大到 3~4 立方米每秒; ②阵性流发生时:最大流速达 10.9 米每秒,流量达 500 立方米每秒。 ③发展到连续流时,流速高达 12~15 米每秒,流量增至 500~800 立方米每 秒。 (3)数据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本文数据说明(板书)使用频率很高,准确地说明了泥石流的特点, 增强了科学性和真实感。 完成“思考和练习”三,体会语言特点。 明确:这些限制词,对数字的表达效果起到了强调的作用。“不过”一词显 示了数字之小;“达”、“可达”、“高达”突出了次数之多,流量之大,时间 之长,流速之急;“竟”有出人意料的意思。如果去掉这些词,数字运用就显得 一般化,表达效果就大为减弱。 小结:对照板书小结文体特点和说明方法
课堂教学设计Ⅱ 、教学目标 (同“课堂教学设计I”) 、难点、重点分析 (同“课堂教学设计I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读测试。 1.本文的题目是,作者是,出处是 2.本文的文体是 ,可称为记述性说明文,它的主要特点是 因此,它的写作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观测上的,具有明显的研究性质, 它把观测的结果予以直接地描述,力求具体、细致、精确、严密,再现事物或现 象的本来面目。 3.本文在说明过程中,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手法,从形式上看类似记叙文, 其实它与记叙文有着本质的区别:① 本文是以 为顺序进行说明的?说明的特点是 5.本文把说明、记叙、描写融为一体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6.先选词填空,然后与课文对照: 大型泥石流常常 农田 桥梁、涵洞、渠道, 交通,甚至 河道,使河水 成灾,破坏力极大。 (泛滥、冲毁、堵塞、淤埋,阻隔) 7.本文第一段是对泥石流下的定义。这个定义是从 等四个方面说明泥石流的。 8.本文详细地记述了一次大型泥石流之后,又说:“时隔不到一昼夜,这 里又发生一次泥石流。”这句话与其前有照应,照应的地方是 9.本文第九自然段是对1977年7月27日蒋家沟爆发的一次大型泥石流的 总结,总结了哪些方面的情况?
课堂教学设计Ⅱ 一、教学目标 (同“课堂教学设计Ⅰ”) 二、难点、重点分析 (同“课堂教学设计Ⅰ”)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读测试。 1.本文的题目是______,作者是______,出处是______。 2.本文的文体是______,可称为记述性说明文,它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因此,它的写作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观测上的,具有明显的研究性质, 它把观测的结果予以直接地描述,力求具体、细致、精确、严密,再现事物或现 象的本来面目。 3.本文在说明过程中,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手法,从形式上看类似记叙文, 其实它与记叙文有着本质的区别:①______;②______。 4.本文是以______为顺序进行说明的?说明的特点是______。 5.本文把说明、记叙、描写融为一体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6.先选词填空,然后与课文对照: 大型泥石流常常______农田,______桥梁、涵洞、渠道,______交通,甚至 ______河道,使河水______成灾,破坏力极大。 (泛滥、冲毁、堵塞、淤埋,阻隔) 7.本文第一段是对泥石流下的定义。这个定义是从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等四个方面说明泥石流的。 8.本文详细地记述了一次大型泥石流之后,又说:“时隔不到一昼夜,这 里又发生一次泥石流。”这句话与其前有照应,照应的地方是______。 9.本文第九自然段是对 1977 年 7 月 27 日蒋家沟爆发的一次大型泥石流的 总结,总结了哪些方面的情况?
10.本文尾段介绍了党和政府对泥石流的防治情况,防治的措施是 和 效果是 测试记录: 阅读速度 字/分钟 理解率: 阅读效率:字/分钟 (二)激疑质疑。 1.运用数据是本文的一个重要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在数据表达上有什 么不同?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本文第六自然段是描述泥石流的阵性流的。那么①前三阵主要说明什么?② “第四阵”有什么特点?从哪几方面作了具体生动的描写?③在总结“阵性流” 的特点时,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三)精读导引 1.精读课文,注意用数据说明的地方,比较一下数据与数据表达,即可发 现它们的不同;然后想一想为什么要用这些不同的表达,即可明白其好处。 2.认真阅读第六自然段,结合有关常识,这些问题是容易回答的。 (四)疑难讨论。 1.本文的数据都是经过调查和考察所得,但在数据的表达上也有不同,有 的是确切数字,如:一次大型泥石流的“总量为18万多立方米”、“总量也达 7万多立方米”、“容重为2.2吨每立方米”、“冲击力达60余吨每平方米” 等等;有的是大概数字,如:“流量很快增大到了3~4立方米每秒”、“流速 髙达12到15米每秒”等等。这些不同数字的表达,既反映了泥石流爆发、发展、 变化、结果等具体情况,又显示了科学考察报告的科学研究的严密性 2.①前三阵,主要说明了阵性流初发龙头的滚动、前进、停留的状况和流 速逐阵加快的特点。②“第四阵”的特点是:流速大大加快,浪头滚滚,泥末四 溅;中间和表层流速大,两侧和底层流速小(这正是呈现出“舌形”的原因) 从形象、气势、声响、感觉等方面作了具体生动的描写。③总结时的说明方法有: 直接说明、比较、举例、用数字等。 速读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0.本文尾段介绍了党和政府对泥石流的防治情况,防治的措施是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效果是______。 测试记录: 阅读速度:______字/分钟 理解率:______% 阅读效率:______字/分钟 (二)激疑质疑。 1.运用数据是本文的一个重要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在数据表达上有什 么不同?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本文第六自然段是描述泥石流的阵性流的。那么①前三阵主要说明什么?② “第四阵”有什么特点?从哪几方面作了具体生动的描写?③在总结“阵性流” 的特点时,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三)精读导引。 1.精读课文,注意用数据说明的地方,比较一下数据与数据表达,即可发 现它们的不同;然后想一想为什么要用这些不同的表达,即可明白其好处。 2.认真阅读第六自然段,结合有关常识,这些问题是容易回答的。 (四)疑难讨论。 1.本文的数据都是经过调查和考察所得,但在数据的表达上也有不同,有 的是确切数字,如:一次大型泥石流的“总量为 18 万多立方米”、“总量也达 7 万多立方米”、“容重为 2.2 吨每立方米”、“冲击力达 60 余吨每平方米” 等等;有的是大概数字,如:“流量很快增大到了 3~4 立方米每秒”、“流速 高达 12 到 15 米每秒”等等。这些不同数字的表达,既反映了泥石流爆发、发展、 变化、结果等具体情况,又显示了科学考察报告的科学研究的严密性。 2.①前三阵,主要说明了阵性流初发龙头的滚动、前进、停留的状况和流 速逐阵加快的特点。②“第四阵”的特点是:流速大大加快,浪头滚滚,泥末四 溅;中间和表层流速大,两侧和底层流速小(这正是呈现出“舌形”的原因)。 从形象、气势、声响、感觉等方面作了具体生动的描写。③总结时的说明方法有: 直接说明、比较、举例、用数字等。 速读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