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 语文(正题) 200年5月 命题单位:镇江市教育局教研室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总分为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只须交答题卷 、(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积攒/攒动角度/群雄角逐鲜见/鲜为人知 B勉强/强辩横行/纵横四海弹道/弹冠相庆 C.颤抖/颤栗省心/不省人事落魄/丢三落四 D纤绳/纤维抹布/转弯抹角没落/没齿不忘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2008年贺岁片《集结号》充斥着震耳欲聋的厮杀声,而在镜头之外,金融市场的战争有时同样残 酷和充满风险 B.徜徉在嘈杂的街市上,穿行在五彩缤纷的人流中,聆听着从红木花窗里飘山的苏州评弹,我感受 到了熙熙攘攘中的一份清闲。 C.日本宇航机构负责人对中国的航天技术不以为然,事实上“长征”运载火箭已发射了100多次 而日本的主力火箭“H2A”执行发射任务才不过13次 D.他们好学,而且常常有奇思妙想,能把亳不相干的两样产品组合在一起使用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让群山披上绿装是整个区域保护建设的基本要求,但青龙山地区开发建设管理滞后,开山采石现 象屡禁不止已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 受场地的限制,吴旭东特别擅长的大幅山水作品展出并不多,但观众们依然可以充分领受到他笔 墨开合的深厚功底 C.央视主持人芮成钢的许多言论并非创新,他提出的东西方对某一品牌的文化含义有不同看法早己 为人家所熟悉 前段时间,部分网民对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于是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华 南虎事件”的影响越来越大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文意概括卫星拍摄地球图片的过程,不超过40个字。(5分) 迄今技术最先进,分辨率最高的商业对地成像卫星 地球之眼一1”从美国阿拉斯加州、维吉尼 亚和挪威、南极洲的4个地面控制站中获得拍摄目标的指令,它的两大星象跟踪仪将校准其照相机的位置 和角度,一旦卫星越过地面目标,如鸟巢奧运场馆,反应轮就会转动,给卫星确定方向。当靠近目标的适 当位置时,这些轮子就会反向转动,让卫星悬停在空中旋转,使排列好的照相机的镜头对准目标。卫星根 据地面站传输的信号,确定拍摄的曝光时间。此照相机能以每2秒20,00037,500x1像素条的速度扫描 目标,可在2分钟内轻易产生一张900亿像素的图片。卫星每天40次通过无线电波向地面站下载加密了 的图像数据。一旦把这些下载的数据转换成完整的卫星航片,就可以向买家出售了。 5.请以“老师的目光”为重点,仿造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 有意蕴。(4分) 老师的目光是那悠悠的小桥,桥的一端连着现实,一端连着希望 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8分)
2008 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 语 文(正题) 2008年 5月 命题单位:镇江市教育局教研室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总分为 16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只须交答题卷. 一、(1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3 分) A.积攒./攒.动 角.度/群雄角.逐 鲜.见/鲜.为人知 B.勉强./强.辩 横.行/纵横.四海 弹.道/弹.冠相庆 C.颤.抖/颤.栗 省.心/不省.人事 落.魄/丢三落.四 D.纤.绳/纤.维 抹.布/转弯抹.角 没.落/没.齿不忘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 分) A.2008 年贺岁片《集结号》充斥着震耳欲聋 ....的厮杀声,而在镜头之外,金融市场的战争有时同样残 酷和充满风险。 B.徜徉在嘈杂的街市上,穿行在五彩缤纷 ....的人流中,聆听着从红木花窗里飘山的苏州评弹,我感受 到了熙熙攘攘中的一份清闲。 C.日本宇航机构负责人对中国的航天技术不以为然 ....,事实上“长征”运载火箭已发射了 100 多次, 而日本的主力火箭“H-2A”执行发射任务才不过 13 次。 D.他们好学,而且常常有奇思妙想,能把毫不相干的两样产品组合在一起使用产生出乎意料 ....的效果。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让群山披上绿装是整个区域保护建设的基本要求,但青龙山地区开发建设管理滞后,开山采石现 象屡禁不止已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 B.受场地的限制,吴旭东特别擅长的大幅山水作品展出并不多,但观众们依然可以充分领受到他笔 墨开合的深厚功底。 C.央视主持人芮成钢的许多言论并非创新,他提出的东西方对某一品牌的文化含义有不同看法早已 为人家所熟悉。 D.前段时间,部分网民对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于是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华 南虎事件”的影响越来越大。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文意概括卫星拍摄地球图片的过程,不超过 40 个字。(5 分) 迄今技术最先进,分辨率最高的商业对地成像卫星一一“地球之眼—1”从美国阿拉斯加州、维吉尼 亚和挪威、南极洲的 4 个地面控制站中获得拍摄目标的指令,它的两大星象跟踪仪将校准其照相机的位置 和角度,一旦卫星越过地面目标,如鸟巢奥运场馆,反应轮就会转动,给卫星确定方向。当靠近目标的适 当位置时,这些轮子就会反向转动,让卫星悬停在空中旋转,使排列好的照相机的镜头对准目标。卫星根 据地面站传输的信号,确定拍摄的曝光时间。此照相机能以每 2 秒 20,000 37,500x1 像素条的速度扫描 目标,可在 2 分钟内轻易产生一张 900 亿像素的图片。卫星每天 40 次通过无线电波向地面站下载加密了 的图像数据。一旦把这些下载的数据转换成完整的卫星航片,就可以向买家出售了。 5.请以“老师的目光”为重点,仿造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 有意蕴。(4 分) 老师的目光是那悠悠的小桥,桥的一端连着现实,一端连着希望。 二、(3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18 分)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 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 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 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祜二年,始举进土至京师,别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岀,读之至 流涕,日:“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土待轼,日:“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 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非畴 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 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长短,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不酬者。诸葛孔 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 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 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予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 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 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6.对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恨子识范文正公恨:遗憾。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酬:报答。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弟:尊敬兄长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的一组是(3分)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口:“吾得其为人。” ⑧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①②⑥B。②⑤⑥巳③④⑤D。②③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 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范仲淹的功德,不需要文章来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言来传世,自己答应为其 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 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十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巧,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 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3分)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 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 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 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祜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别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 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 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非畴 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 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长短,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 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 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 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予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 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 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6.对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恨.子识范文正公 恨:遗憾。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 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酬:报答。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 弟:尊敬兄长。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的一组是(3 分)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口:“吾得其为人。” ⑧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①②⑥ B。②⑤⑥ 巳③④⑤ D。②③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 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范仲淹的功德,不需要文章来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言来传世,自己答应为其 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 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十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巧,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 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3 分)
(2)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3分) (3)则已有忧天’卜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迪宰相。(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问答问题。(8分) 访戴天山道土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你认为第三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1.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⑧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④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同灯重开宴。 ⑤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白居易琵琶行》) ⑥工欲善其事 。(《论语》 ⑦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20分 阅读卜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窗前的树 张抗抗 我家窗前有一棵树。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 洋槐在舂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岀米粒大的嫩芽:只星星 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 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 色。那个凊晨你会被—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酲,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 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震,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 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 轻地咽下,心也香了 槐花开过,才知是舂天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轻松。 夏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 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 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千却始终岿 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树身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 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 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树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2)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3 分) (3)则已有忧天’卜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迪宰相。(3 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问答问题。(8 分)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你认为第三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4 分) (2)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11.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 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⑧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④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同灯重开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⑤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 ⑥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⑦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二、(20 分) 阅读卜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窗前的树 张抗抗 我家窗前有一棵树。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粒大的嫩芽:只星星 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 色的蜻蜓缀满树枝一一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 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 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震,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 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 轻地咽下,心也香了。 槐花开过,才知是春天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轻松。 夏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 槐树一一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 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 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树身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 平静。 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 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树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洋槐伴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凃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是装点得金碧辉煌 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 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 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个必然一次整合—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 把自己还原给自己。它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一棵 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样的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 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 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杈间露岀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权喳喳欢叫,几只麻雀 飞来飞去飞到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 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 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 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12.“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乘,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淸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 人也陶醉。”这两句描写槐花,请分析其表达特色。(6分) 13.作者为什么说“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4分) 14.“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分析这句 话的含义。(4分) 15.文章最后写“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你是怎样理解“我”与槐树之 间的“默契”的。(6分) 四、(18分) 以下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定其中一类作答,不得选做另一类中的题目。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反省过分“世俗化”倾向 陈平原 北京大学1993年的拆南墙改建商业街,以及2001年的重建南墙,都曾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 前者象征着北大走出象牙塔,从注重政治与学术,转向强调市场与社会。至于后者,当然不仅为了整治大 学周边环境,而且意识到此举确实冲击到北大的教学及科研水平,使得原本以学理深厚、思想自由见长的 北大,也逐渐变得急功近利起来。十几年间,以北大为代表的中国大学,左冲右突,上下求索,努力在精 神价值与世俗利益的巨大张力中,寻求尽可能稳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要说中国大学之过分“世俗化”,有几个观察角度:第一,强大的资本力量,凭借大笔捐款而影响大 学的具体决策乃至办学宗旨,这样的例子,在牛国还很少见。第二,大学为了“生产自救”,主动走向市 场,筹办大时公司以及各种名目的培训班(如“董事长国学硏修班″等),这方面,各大学各显神通,多少 都有斩获。第三,教育行政力量强力介入,使得各大学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自主。这是中国大学的特色, 摆在面子上,谁都无法回避。第四,隐约存在着的学术与权力之间的相互交换,比如大学送现任官员博士
洋槐伴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是装点得金碧辉煌。 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 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 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次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 把自己还原给自己。它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一棵 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样的觉得感伤和悲凉一一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 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 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杈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权喳喳欢叫,几只麻雀 飞来飞去飞到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 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 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 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12.“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乘,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 人也陶醉。”这两句描写槐花,请分析其表达特色。(6 分) 13.作者为什么说“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 (4 分) 14.“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分析这句 话的含义。(4 分) 15.文章最后写“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你是怎样理解“我”与槐树之 间的“默契”的。(6 分) 四、(18 分) 以下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定其中一类作答,不得选做另一类中的题目。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 16-19 题。 反省过分“世俗化”倾向 陈平原 北京大学 1993 年的拆南墙改建商业街,以及 2001 年的重建南墙,都曾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 前者象征着北大走出象牙塔,从注重政治与学术,转向强调市场与社会。至于后者,当然不仅为了整治大 学周边环境,而且意识到此举确实冲击到北大的教学及科研水平,使得原本以学理深厚、思想自由见长的 北大,也逐渐变得急功近利起来。十几年间,以北大为代表的中国大学,左冲右突,上下求索,努力在精 神价值与世俗利益的巨大张力中,寻求尽可能稳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要说中国大学之过分“世俗化”,有几个观察角度:第一,强大的资本力量,凭借大笔捐款而影响大 学的具体决策乃至办学宗旨,这样的例子,在牛国还很少见。第二,大学为了“生产自救”,主动走向市 场,筹办大时公司以及各种名目的培训班(如“董事长国学研修班”等),这方面,各大学各显神通,多少 都有斩获。第三,教育行政力量强力介入,使得各大学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自主。这是中国大学的特色, 摆在面子上,谁都无法回避。第四,隐约存在着的学术与权力之间的相互交换,比如大学送现任官员博士
头衔或教授职称(通过合法手段),敦请有魄力且有资源的退休官员岀任院长或校长。后者现在很时髦,不 说投桃报李,就算全都出于公心,此举在为大学带来丰厚人脉,使得其日后“好办事”的同时,也带进了 某些官场气象。今天中国的大学,变得越来越像官场了。 美国密歇根大学,因是公立大学,必须接受政府的检查与指导,校长及教授们抱怨“行政权力过度约 束"。比起中国的大学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行政力量的过度干预,以及大学中人的曲意逢迎,导致今 日中国一些大学混同于官场。过于世俗化的,除了办学理念,还有教授,学生的精神面貌。大学中人,本 应追求独立人格以及自由表达的权利,但在商业以及行政的双重压力下,这种“声音”已逐渐消失了。 这就说到人们常常议论的大学是否需要“围墙″。在我看来,围墙分有形的与无形的两种。有形的围 墙,欧美各著名大学或根本没有,或不很明显;可不管置身于中小城市(如哈佛大学、海德堡大学),还是 大都会(如哥伦比亚大学或巴黎四大),人家的校园都很幽静。我们的校园,有高大完整的围墙,但根本挡 不住商业大潮以及世俗口号铺天盖地,以至你想“躲进小楼成-统″,都很难做到。大学与社会的“零距 离接触″,以及高校的过分世俗化,使得围墙里头的教艘与学生,都很难再有一颗平静的心,踏踏实实地 做学问 好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明显的精神印记。{得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这样开篇的:“词以境界 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请允许我套用:“大学以精神为最上。有精神,则自成气 象,自有人才。 16.下列关于北京人学拆、建南墙事什的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拆南墙意味着北人开始注重市场与社会,而不再强调政治与学术 B.拆南墙是北人忽略教科研水平、急功近利的表现。 C.重建南墙是为了纠正办学理念的偏差,而不是为了整治周边环境。 D.拆与建体现了北人在精神价值和世俗利益的巨人张力中寻求平衡的努力 17.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教育行政力量对人学的介入是必要的,但必须有度 B.学术与权力的交换未必全出于公心,但客观上对人学也不是没有益处 C.欧美著名人学的校阅很幽静,主要因为没有铺大蔬地的商业人潮和世俗口号。 D.要办好人学、造就人才,要注重教授、学生的精神面貌 18.中国大学过分“世俗化”有哪些突出表现?请分条概括,不超过40字。(6分) 19.作者认为人学过分“世俗化”有什么不好影响?(6分) 二)实蝴类文本阅读 阅读卜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贝聿铭:创造令人震惊的美 徐梅 “人生并不长,我的原则是,只做自己认为美丽的事,创造出有震惊效果的美感。” 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建筑,注释人生。真正想赚钱的业主不会请我,真正有眼光的人并不 多。”老人给年轻设计师的忠告是,“评论并不是最重要的,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建筑不是画画,你可以不看。它总是站在那儿,旁人看不顺眼,免不了有批评。所以说,建筑师脸 皮要厚一点 卢浮宫外的金字塔入口是贝聿铭最具影响力、同时也是最具争议性的设计。尽管法国政府为他颁发了 奖章,但是人们对这件作品的争论迄今末休
头衔或教授职称(通过合法手段),敦请有魄力且有资源的退休官员出任院长或校长。后者现在很时髦,不 说投桃报李,就算全都出于公心,此举在为大学带来丰厚人脉,使得其日后“好办事”的同时,也带进了 某些官场气象。今天中国的大学,变得越来越像官场了。 美国密歇根大学,因是公立大学,必须接受政府的检查与指导,校长及教授们抱怨“行政权力过度约 束”。比起中国的大学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行政力量的过度干预,以及大学中人的曲意逢迎,导致今 日中国一些大学混同于官场。过于世俗化的,除了办学理念,还有教授,学生的精神面貌。大学中人,本 应追求独立人格以及自由表达的权利,但在商业以及行政的双重压力下,这种“声音”已逐渐消失了。 这就说到人们常常议论的大学是否需要“围墙”。在我看来,围墙分有形的与无形的两种。有形的围 墙,欧美各著名大学或根本没有,或不很明显;可不管置身于中小城市(如哈佛大学、海德堡大学),还是 大都会(如哥伦比亚大学或巴黎四大),人家的校园都很幽静。我们的校园,有高大完整的围墙,但根本挡 不住商业大潮以及世俗口号铺天盖地,以至你想“躲进小楼成一统”,都很难做到。大学与社会的“零距 离接触”,以及高校的过分世俗化,使得围墙里头的教艘与学生,都很难再有一颗平静的心,踏踏实实地 做学问。 好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明显的精神印记。{己得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这样开篇的:“词以境界 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请允许我套用: “大学以精神为最上。有精神,则自成气 象,自有人才。” 16.下列关于北京人学拆、建南墙事什的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拆南墙意味着北人开始注重市场与社会,而不再强调政治与学术。 B.拆南墙是北人忽略教科研水平、急功近利的表现。 C.重建南墙是为了纠正办学理念的偏差,而不是为了整治周边环境。 D.拆与建体现了北人在精神价值和世俗利益的巨人张力中寻求平衡的努力。 17.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教育行政力量对人学的介入是必要的,但必须有度。 B.学术与权力的交换未必全出于公心,但客观上对人学也不是没有益处。 C.欧美著名人学的校阅很幽静,主要因为没有铺大蔬地的商业人潮和世俗口号。 D.要办好人学、造就人才,要注重教授、学生的精神面貌。 18.中国大学过分“世俗化”有哪些突出表现?请分条概括,不超过 40 字。 (6 分) 19.作者认为人学过分“世俗化”有什么不好影响? (6 分) (二)实蝴类文本阅读 阅读卜面的文字,完成 20-23 题。 贝聿铭:创造令人震惊的美 徐梅 “人生并不长,我的原则是,只做自己认为美丽的事,创造出有震惊效果的美感。” “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建筑,注释人生。真正想赚钱的业主不会请我,真正有眼光的人并不 多。”老人给年轻设计师的忠告是,“评论并不是最重要的,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建筑不是画画,你可以不看。它总是站在那儿,旁人看不顺眼,免不了有批评。所以说,建筑师脸 皮要厚一点。” 卢浮宫外的金字塔入口是贝聿铭最具影响力、同时也是最具争议性的设计。尽管法国政府为他颁发了 奖章,但是人们对这件作品的争论迄今未休
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里不止一次拿贝聿铭的设计“开涮'。比如国际刑警组织的侦探驾车请来符 号学家兰登,配合调查卢浮宫凶杀案。车子经过卢浮宫,侦探问:“你喜欢我们的金字塔吗?” 兰登皱了皱眉:“密特朗是个很大胆的人"。 其后,兰登与法希一同探访卢浮宫。兰登出于客气,敷衍了一句,“你们的金字塔真宏伟。”法希则亳 不客气地说,那是“巴黎脸上的一块疤 贝聿铭应法国总统密特朗之邀参与卢浮宫重建时,已经64岁。得知他要在卢浮宫外放上一座玻璃金 字塔,法国人气昏了,指责这个建筑已经超岀了法国人的心智空间,它是一个庞大的,破坏性十足的装置。 巴黎不要金字塔″、“交出卢浮宫”,对贝聿铭的抨击进而演化成一场运动,贝聿铭回忆说,当时翻 译都吓坏了,"几乎没有办法替我翻译我的答辩"。 他们与法国人一起对所有设计方案都进行了论证,结果,“金字塔方案是最简明、最有力的"。 年轻时候做过不少商业建筑的贝聿铭,功成名就之后,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博物馆,音乐厅,名人堂这 类文化建筑的设计上 苏州博物馆有大隐隐于市的气度。将馆址选在拙政园。狮子林和忠王府旁边,很多人认为,这座全新 的博物馆将破坏原有建筑的和谐,损害古建筑群的完整性。 贝聿铭没理会这些指责,“这是设计生涯中最大的挑战,但是我不会改变我的设计初衷"。从前期筹备 到后期建设,他先后8次亲抵苏州,为博物馆制订了“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通过借景与映衬 使得新旧园景笔断意连,最终赢得了肯定。 年轻时做过不少先锋设计的他晩年时越来越多地展现岀复古和传统的风格,他的解释是,"建筑不是 服装,不可以赶时髦。建起来以后,不能说明年不流行了就立刻拆掉。” 但他也不愿意人们说他保守,“我从来不把自己定位成古典或者现代派,我相当多的作品都是西式建 筑,但在设计方面我力争把古典和创新相结合,并且,摸索新路改进自己的风格”。 为达到最理想的设计风格,他宣布不参加任何形式的竞标:“建筑师不能对人说:‘请我吧!自己的 实力是最好的说服工具。怎么表现你的实力?那么扰要敢于选择,敢于放弃,决定了的事情,就要有信心 进行下去。” 20.下列关于“卢浮宫外的金字塔入口”的叙述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在卢浮宫外建筑一座庞人的玻璃金字塔,超出了法国人的心智空间,这一设计成为了一件颇具争 的作品 B.入口的结构形式融入了异域文化元素,冈此很长一段时期法国人对此争论不休 C.设计方案能够通过,也得益于方案本身的高度简明有力,更离不开密特朗的支持。 D.本文引用《达芬奇密码》中的片段含蓄地表达了对贝聿铭设计的否定态度。 21.下列关于“苏州博物馆”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苏州博物馆的选址,引发了很多人的担心和否定,印证了贝聿铭“真正有眼光的人并不多”的观 B.苏州博物馆的设计是贝聿铭最具影响力、最具争议性的设计,给他带来了设计生涯中最人的挑战。 C.苏州博物馆那种人隐隐于市的气度,完全得益于贝聿铭制订的“不高不人不突出”的没计原则。 D.贝聿铭面对指责不改设计初衷,最终赢得肯定,很好地诠释了“评论并不是最重要的,要坚持走 自己的路”的观点 2.贝聿铭在建筑设计方面,成名前后发生了变化。请具体说明。(6分) 23.文中包含着贝聿铭关于建筑设计的哪些观点?请分条概括。(6分) 五、(70分) 24.阅读·卜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里不止一次拿贝聿铭的设计“开涮’。比如国际刑警组织的侦探驾车请来符 号学家兰登,配合调查卢浮宫凶杀案。车子经过卢浮宫,侦探问:“你喜欢我们的金字塔吗?” 兰登皱了皱眉:“密特朗是个很大胆的人”。 其后,兰登与法希一同探访卢浮宫。兰登出于客气,敷衍了一句,“你们的金字塔真宏伟。”法希则毫 不客气地说,那是“巴黎脸上的一块疤”。 贝聿铭应法国总统密特朗之邀参与卢浮宫重建时,已经 64 岁。得知他要在卢浮宫外放上一座玻璃金 字塔,法国人气昏了,指责这个建筑已经超出了法国人的心智空间,它是一个庞大的,破坏性十足的装置。 “巴黎不要金字塔”、“交出卢浮宫”,对贝聿铭的抨击进而演化成一场运动,贝聿铭回忆说,当时翻 译都吓坏了,“几乎没有办法替我翻译我的答辩”。 他们与法国人一起对所有设计方案都进行了论证,结果,“金字塔方案是最简明、最有力的”。 年轻时候做过不少商业建筑的贝聿铭,功成名就之后,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博物馆,音乐厅,名人堂这 类文化建筑的设计上。 苏州博物馆有大隐隐于市的气度。将馆址选在拙政园。狮子林和忠王府旁边,很多人认为,这座全新 的博物馆将破坏原有建筑的和谐,损害古建筑群的完整性。 贝聿铭没理会这些指责,“这是设计生涯中最大的挑战,但是我不会改变我的设计初衷”。从前期筹备 到后期建设,他先后 8 次亲抵苏州,为博物馆制订了“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通过借景与映衬, 使得新旧园景笔断意连,最终赢得了肯定。 年轻时做过不少先锋设计的他晚年时越来越多地展现出复古和传统的风格,他的解释是,“建筑不是 服装,不可以赶时髦。建起来以后,不能说明年不流行了就立刻拆掉。” 但他也不愿意人们说他保守,“我从来不把自己定位成古典或者现代派,我相当多的作品都是西式建 筑,但在设计方面我力争把古典和创新相结合,并且,摸索新路改进自己的风格”。 为达到最理想的设计风格,他宣布不参加任何形式的竞标:“建筑师不能对人说:‘请我吧!’自己的 实力是最好的说服工具。怎么表现你的实力?那么扰要敢于选择,敢于放弃,决定了的事情,就要有信心 进行下去。” 20.下列关于“卢浮宫外的金字塔入口”的叙述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在卢浮宫外建筑一座庞人的玻璃金字塔,超出了法国人的心智空间,这一设计成为了一件颇具争 议的作品。 B.入口的结构形式融入了异域文化元素,冈此很长一段时期法国人对此争论不休。 C.设计方案能够通过,也得益于方案本身的高度简明有力,更离不开密特朗的支持。 D.本文引用《达芬奇密码》中的片段含蓄地表达了对贝聿铭设计的否定态度。 21.下列关于“苏州博物馆”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苏州博物馆的选址,引发了很多人的担心和否定,印证了贝聿铭“真正有眼光的人并不多”的观 点。 B.苏州博物馆的设计是贝聿铭最具影响力、最具争议性的设计,给他带来了设计生涯中最人的挑战。 C.苏州博物馆那种人隐隐于市的气度,完全得益于贝聿铭制订的“不高不人不突出”的没计原则。 D.贝聿铭面对指责不改设计初衷,最终赢得肯定,很好地诠释了“评论并不是最重要的,要坚持走 自己的路”的观点。 22.贝聿铭在建筑设计方面,成名前后发生了变化。请具体说明。(6 分) 23.文中包含着贝聿铭关于建筑设计的哪些观点?请分条概括。(6 分) 五、(70 分) 24.阅读·卜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将自己的希望变成别人梦想的种子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 以“做“—一个幸福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 2008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 语文(附加题) 2008年5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总分为40分,考试用时30分钟,由选考历史的考生完成。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只须交答题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 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 于民有制。 (《孟予滕文公上》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用“/”断句(只能断6处)。(6分) 2.概括这段文字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请简述之。(4分) 名著名篇阅读题。(15分) 3.下列对名著名篇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当时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 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对中国旧有制度进行深刻剖析,全面旨定了辛亥革命 的历史经验 B.《哈姆雷特》是莎十比亚最著名的一部悲剧,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莎十比亚说过 他的作品就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 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哈姆雷特》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C.巴金的《家》中,觉新是性格内涵最为复杂的悲剧性典型。他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悲剧命运 但义对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处处坦让、顺从。为了维护封建家庭,他付山了惨重代价。最终,他终于觉醒, 毅然投奔了光明。 D.巴尔扎克正是通过对葛朗台及其侄儿查理充满罪恶的发家史的描写,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朋的 特征。葛朗台富裕却极其吝啬,他本人粗茶淡饭,严格控制家庭开支,妻子、儿女备受折磨,家中的摆设 也十分简陋,陌生人不会想到这里的主人是一个非常富有的人 E.在《红楼梦》中,除了主要人物外,作者还塑造了众多具有独特、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如:温 顺世故的袭人,山世孤高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辱吞声的尤二姐,敢于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以及泼辣 能干的探春等。 4.《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是位怎样的人?举出一处情节加以说明。(5分) 5.请写山一个《三国演义》的计谋,并简述相关的人物及故事。(80字以内)(5分)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将自己的希望变成别人梦想的种子;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 …… 以“做“一个幸福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 2008 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 语 文(附加题) 2008 年 5 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总分为 40 分,考试用时 30 分钟,由选考历史的考生完成。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只须交答题卷。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 分) 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 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 于民有制。” (《孟予·滕文公上》)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用“/”断句(只能断 6 处)。(6 分) 2.概括这段文字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请简述之。(4 分) 二、名著名篇阅读题。(15 分) 3.下列对名著名篇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呐喊》是鲁迅 1918 年至 1922 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当时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 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对中国旧有制度进行深刻剖析,全面旨定了辛亥革命 的历史经验。 B.《哈姆雷特》是莎十比亚最著名的一部悲剧,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莎十比亚说过, 他的作品就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 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哈姆雷特》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C.巴金的《家》中,觉新是性格内涵最为复杂的悲剧性典型。他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悲剧命运, 但义对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处处坦让、顺从。为了维护封建家庭,他付山了惨重代价。最终,他终于觉醒, 毅然投奔了光明。 D.巴尔扎克正是通过对葛朗台及其侄儿查理充满罪恶的发家史的描写,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朋的 特征。葛朗台富裕却极其吝啬,他本人粗茶淡饭,严格控制家庭开支,妻子、儿女备受折磨,家中的摆设 也十分简陋,陌生人不会想到这里的主人是一个非常富有的人。 E.在《红楼梦》中,除了主要人物外,作者还塑造了众多具有独特、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如:温 顺世故的袭人,山世孤高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辱吞声的尤二姐,敢于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以及泼辣 能干的探春等。 4.《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是位怎样的人?举出一处情节加以说明。(5 分) 5.请写山一个《三国演义》的计谋,并简述相关的人物及故事。(80 字以内)(5 分)
阅读卜面一段文字,归纳要点,分析问题。(15分) 文化审视还是文化媚俗 古今中外学者明星屡见不鲜。从孔于周游列国讲学刭传统书院开馆授徒再到近代报刊开启民智. 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来没放弃过向大众普及文化,传播新知的责任,同时也不乏追随者。在西方,文化学者 对待电视的态度是开放、进取并有责任感的。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罗素就经常应英国媒体的邀请 做通俗哲学演讲。 本来,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不应只停留在书架上,故纸堆里,也不应是少数人的专利。与大众对话 在教化民众的同时,也接受民众的甄别与评判,学术才更有生命力。反过来说,整个社会大众学术文化素 养的提高,也会更好地推动学术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中国当代文化批评学者,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光芒说,让学术走向大众是有 必要的,“知识就是力量”也包含了这样的含义。其实,“学者明星化”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隐藏在“学 者明星化”背后的问题,即“知识阶层市侩化”,学者明星屈从于商业模式迎合并制造一些虚假的大众文 化需求。在这股潮流中,一些传统丈化在所谓的“普及″中早巳面目全非,一些学者对文化的态度是‘把 玩”,“猎奇″,而不是审视。不少学者明星正越来越多地具备和娱乐明星一样的特征:岀λ媒体机构,到 处演讲,出书、签名售书,担任各种社会职务,而学术含量越来越低,有时甚至打着文化的幌予追名 逐利,误导大众 现在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学者、媒体,大众之间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在文化失范的时代,大众 对“文化”的需求日趋功利,浮躁,媒体把好了这个“脉″并投其所好,把学者媚俗化无限放大,逐步“恶 性循环"。 (节选自新华报业网,作者:贾梦雨汪秋萍 6.文中“文化审视”和“文化媚俗”分别指什么?(每点不超过30个字(5分) 7.概括学者明星化的积极作用,指出其存在的问题。(10分) 2008年苏、锡、常、镇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 语文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1.C(A顶,茄n/cu6n,j市o/Jue,川6n:B项,qj6ng,heng,dbn/%6n:C项, ch&n/2h61\,sh6熊/xins,[u6/Ld:口邛I,qi6n/xidn,m6/mb,m6。) 2.α(A项,震耳欲聋:耳朵都快要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B项,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纷繁艳丽。C项,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这里应改“不以为意”。D项,出乎意料,超出人们的料想。) 3.A(B项,“领受”与“功底”不搭配;C项,他提出的……观点,成分残缺;D项“提出质疑”成 分赘余。) 4.获得指令,校准位置和角度,对准目标,确定曝光时间,扫描目标。(答对一点给1分,每超3个字 扣1分) 5.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1分,修辞手法相同2分,内容有意蕴1分。例:老师的目光是那风筝上的线, 线的一端接着大地,一端连着梦想。 6.C(酬:实现 7.D(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⑤⑥句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 8.B(“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 9.(1)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了”“识”、“私”各1分,全句 通顺。)
三、阅读’卜面一段文字,归纳要点,分析问题。(15 分) 文化审视还是文化媚俗 古今中外,学者明星屡见不鲜。从孔于周游列国讲学,到传统书院开馆授徒,再到近代报刊开启民智…… 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来没放弃过向大众普及文化,传播新知的责任,同时也不乏追随者。在西方,文化学者 对待电视的态度是开放、进取并有责任感的。20 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罗素就经常应英国媒体的邀请 做通俗哲学演讲。 本来,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不应只停留在书架上,故纸堆里,也不应是少数人的专利。与大众对话, 在教化民众的同时,也接受民众的甄别与评判,学术才更有生命力。反过来说,整个社会大众学术文化素 养的提高,也会更好地推动学术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中国当代文化批评学者,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光芒说,让学术走向大众是有 必要的,“知识就是力量”也包含了这样的含义。其实,“学者明星化”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隐藏在“学 者明星化”背后的问题,即“知识阶层市侩化”,学者明星屈从于商业模式迎合并制造一些虚假的大众文 化需求。在这股潮流中,一些传统丈化在所谓的“普及”中早巳面目全非,一些学者对文化的态度是“把 玩”,“猎奇”,而不是审视。不少学者明星正越来越多地具备和娱乐明星一样的特征:出入媒体机构,到 处演讲,出书、签名售书,担任各种社会职务,而学术含量越来越低,有时甚至打着文化的幌予追 名 逐利,误导大众。 现在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学者、媒体,大众之间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在文化失范的时代,大众 对“文化”的需求日趋功利,浮躁,媒体把好了这个“脉”并投其所好,把学者媚俗化无限放大,逐步“恶 性循环”。 (节选自新华报业网,作者:贾梦雨汪秋萍) 6.文中“文化审视”和“文化媚俗”分别指什么? (每点不超过 30 个字)(5 分) 7.概括学者明星化的积极作用,指出其存在的问题。(10 分) 2008 年苏、锡、常、镇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 语文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1.C(A 顶,茄 n/cu6n,j 市 o/Jue,川 6n: B 项,qi6ng,heng,dbn/%6n: C 项, ch&n/2h61\, sh6 熊/xinS, [u6/Ld: 口邛 I,qi6n/xidn,m6/mb,m6。) 2.C(A 项,震耳欲聋:耳朵都快要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B 项,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纷繁艳丽。C 项,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这里应改“不以为意”。D 项,出乎意料,超出人们的料想。) 3.A(B 项,“领受”与“功底”不搭配; C 项,他提出的……观点,成分残缺;D 项“提出质疑”成 分赘余。) 4.获得指令,校准位置和角度,对准目标,确定曝光时间,扫描目标。(答对一点给 1 分,每超 3 个字 扣 1 分) 5.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 1 分,修辞手法相同 2 分,内容有意蕴 1 分。例:老师的目光是那风筝上的线, 线的一端接着大地,一端连着梦想。 6.C (酬:实现。) 7.D(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⑤⑥句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 8.B(“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 9.(1)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了”、“识”、“私”各 1 分, 全句 通顺。)
(2)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被动句式“见… 于”、“知”、“因”各1分,全句通顺。) (3)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达到)太平的心愿(意图),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致”“意”“遗”各 分,全句通顺。) [译文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 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 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 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 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 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祜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 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 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 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唉!范丈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 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 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事,如果能够在他的丈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 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都本来在乡野之中 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 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 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 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 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间,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 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 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 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 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10.(1)“分”字巧出了野竹在青中时隐时现的动态美:(2分,“隐现”意1分,“动态美”1分)“挂” 字被动局面出遥望泉水飞流直下的形态,在青碧山峰的映衬下富有生机。(2分)(光写对两个字不作分析, 不得分。) (2)描写景物的特点是清新幽静、超凡脱俗。(2分)蕴涵了诗人造访道士不遇的惆1分)和对隐逸生活的 向往(1分) l1.(1)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阏者(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有冲波逆折之回川(4)千呼万唤始 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5)何事长向别时圆(6)必先利其器(7)风正一帆悬 12.运用借代(1分)、比喻(1分)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形象而富有韵味(1分)。从视觉(1分)、嗅觉( 分)等角度描写槐花袅娜的形态和诱人的芳香(1分)。 13.跟其它树相比,洋槐绿得迟:(2分)槐花开放令整个世界灿烂而壮丽,充满春意。(2分) 14.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2分)落叶沉入泥土是休养生息,孕育着新的开始。(2分) 15.作者借槐树的四季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2分,答出“托物言志”“咏物抒怀”即可给2分):灿烂时 尽情释放但不失沉稳(1分),风雨中岿然不动然而安详平静(1分),告别时痛快利索(1分),孤独时有自信潇 洒(1分) 16.D(A不是开始注重,也不是不再强调:B北人并没有因此忽略教科研水平;C也是为了整治周边环 境。) 17.C(主要在办学理念及师生精神面貌。) 18.筹办公司及培训班:教育行政力量强力介入:敦请退休官员山任院长或校长。(每点2分,每超3 个字扣1分。) 19.过分“世俗化”倾向,造成大学混同于官场:造成师生追求独立人格及自由表达权利的精神的逐渐 消火:造成师生很难有一颗平静的心踏踏实实做学问。(每点2分)
(2)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被动句式“见…… 于”、“知”、“因”各 1 分,全句通顺。) (3)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达到)太平的心愿(意图),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致”、“意”、“遗” 各 1 分,全句通顺。) [译文]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 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 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 “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 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 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 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祜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 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 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 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唉!范丈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 (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 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事,如果能够在他的丈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 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都本来在乡野之中 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 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 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 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 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间,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 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 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 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 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10.(1) “分”字巧出了野竹在青霭中时隐时现的动态美;(2 分,“隐现”意 1 分,“动态美”1 分)“挂” 字被动局面出遥望泉水飞流直下的形态,在青碧山峰的映衬下富有生机。(2 分)(光写对两个字不作分析, 不得分。) (2)描写景物的特点是清新幽静、超凡脱俗。(2 分)蕴涵了诗人造访道士不遇的惆 1 分)和对隐逸生活的 向往(1 分)。 11.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 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4)千呼万唤始 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5)何事长向别时圆 (6)必先利其器 (7)风正一帆悬 12.运用借代(1 分)、比喻(1 分)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形象而富有韵味(1 分)。从视觉(1 分)、嗅觉(1 分)等角度描写槐花袅娜的形态和诱人的芳香(1 分)。 13.跟其它树相比,洋槐绿得迟:(2 分)槐花开放令整个世界灿烂而壮丽,充满春意。(2 分) 14.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2 分)落叶沉入泥土是休养生息,孕育着新的开始。(2 分) 15.作者借槐树的四季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2 分,答出“托物言志”“咏物抒怀”即可给 2 分):灿烂时 尽情释放但不失沉稳(1 分),风雨中岿然不动然而安详平静(1 分),告别时痛快利索(1 分),孤独时有自信潇 洒(1 分)。 16.D(A 不是开始注重,也不是不再强调;B.北人并没有因此忽略教科研水平;C.也是为了整治周边环 境。) 17.C(主要在办学理念及师生精神面貌。) 18.筹办公司及培训班:教育行政力量强力介入:敦请退休官员山任院长或校长。 (每点 2 分,每超 3 个字扣 1 分。) 19.过分“世俗化”倾向,造成大学混同于官场:造成师生追求独立人格及自由表达权利的精神的逐渐 消火;造成师生很难有一颗平静的心踏踏实实做学问。(每点 2 分)
0.A(B争论迄今未休C主要得益于方案本身的设计D作者的态度是肯定的。) 21.D(A“有眼光”与否足就业主而言的:D最具影响力和争议性的是卢浮宫金字塔:C还有和周围 古典园林的借景与映衬。 2.在设计类型上,成名前做过不少商业建筑(1分),成名后更侧重文化建筑的设计(2分):在设计风格 上,成名前做过不少先锋没计(2分),成名后更多地展观复古传统的风格(1分)。 23.(1)建筑要创造有震惊效果的美感:(2)建筑不是服装不能赶时髦,(或:建筑设汁要有独立性,追求 个性):(3)把古典与创新结合起来。(每点2分) 24.作文评分建议切入分为52分,其余参照2007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加题 1.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 为也 2.反映了孟子的民本思想(2分)。孟子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人民所以恭俭对待人民(1分),要“取于 民有制”(1分)。 3.AC(A项,作者并设有“全面肯定”辛亥革命。C项觉新并没有“终于觉悟,毅然投奔了光明”。)答 对一个给2分,答对2个给全分) 4.桑地亚哥是位坚毅刚强的老人。(2分)他能忍受厄运的重压,虽然已经衰老想到的多是力的象征 狮子、抵手比赛,勇敢面对硕人的马林鱼和成群的鲨龟。他是一个无论在怎么艰苦的环境都凭毅力和智慧 进行抗争的勇士,是一个捍卫“人的灵魂的尊严”的人。(3分) 5.示例:瞒大过海东吴陆逊备礼呈书给关羽,口气谦恭,使得原就轻视陆的关羽放松了警惕,不复 有江东之忧,并撤走了荆州的人半兵马去攻打樊城。结果吕蒙乘机而入,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荆州。(写出计 谋1分,写出相应的人物2分,简述故事2分) 6.文化审视指对传统文化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加以分析与评判(3分)。文化媚俗指的是学者明星屈从于 商业模式迎合并制造虚假的人众文化需求现象(2分)。 方面肯定他们与人众对话,提高整个社会人众学术文化素养(2分),推动学术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2分)但同时也对知识阶层市侩化(2分)、传统文化在所谓的“普及”中早已面目全非(2分)、助长了大众 对“文化”的需求功利和浮躁(2分)的现象指出批评。 国演义》36计资料仅供参考: 胜战计: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 第一计瞒天过海: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实例: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庞德,这些战绩使他愈发骄傲轻敌。东吴的年轻将领陆逊利用了这 点。他备礼呈书给关羽,口气极为谦恭,这使得原就轻视陆逊的关羽放松了警惕,不复有江东之忧,他 撤走了荆州的大半兵马去攻打樊城。结果吕蒙乘机而入,偷袭成功,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荆州 第二计围魏救赵: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实例当曹操得知周瑜病逝的消息后,准备再次兴兵进犯江东。江东闻报之后,立即让鲁肃派使者西上 荆州,向刘备求援。诸葛亮看罢江东的求救信,要刘备修书一封,派人结援马超,让马超兴兵入关。马超 随后便点起西凉兵马20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长安。曹操得到关中警报以后,遂放弃南下攻击孙权的计 划,专力对付关中的马超、韩遂之军。 第三计借刀杀人: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以盟友的损失而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 实例祢衡恃才自傲,反复贬损曹操。曹操令祢衡去荆州做说客,劝刘表来降。祢衡到荆州,见刘表 之后,表面上颂扬刘表的功德,可实际上尽是讥讽。刘表不高兴,叫他去见黄祖。祢衡至黄祖处,酒后乱 言,把其比成是土木制作的偶像,于是黄祖杀了祢衡。曹操借黄祖的手杀了祢衡 第四计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实例: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 迎战。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 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寨,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烧毁蜀 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 第五计趁火打劫:抓住敌方大难临头的危急之时,赶快进兵,肯定稳操胜券 实例:讨董卓联军攻占洛阳后,联盟迅即瓦解,各路诸侯各自为战,自谋发展。谋士逢纪向袁绍献计
20.A (B 争论迄今未休 C 主要得益于方案本身的设计 D 作者的态度是肯定的。) 21.D (A“有眼光”与否足就业主而言的;D 最具影响力和争议性的是卢浮宫金字塔:C 还有和周围 古典园林的借景与映衬。) 22.在设计类型上,成名前做过不少商业建筑(1 分),成名后更侧重文化建筑的设计(2 分);在设计风格 上,成名前做过不少先锋没计(2 分),成名后更多地展观复古传统的风格(1 分)。 23.(1)建筑要创造有震惊效果的美感;(2)建筑不是服装不能赶时髦,(或:建筑设汁要有独立性,追求 个性);(3)把古典与创新结合起来。(每点 2 分) 24.作文评分建议切入分为 52 分,其余参照 2007 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加题: 1.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 为也 2.反映了孟子的民本思想(2 分)。孟子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人民,所以恭俭对待人民 (1 分),要“取于 民有制”(1 分)。 3.A C (A 项,作者并设有“全面肯定”辛亥革命。C 项,觉新并没有“终于觉悟,毅然投奔了光明”。)(答 对一个给 2 分,答对 2 个给全分) 4.桑地亚哥是位坚毅刚强的老人。(2 分)他能忍受厄运的重压,虽然已经衰老想到的多是力的象征—— 狮子、抵手比赛,勇敢面对硕人的马林鱼和成群的鲨龟。他是一个无论在怎么艰苦的环境都凭毅力和智慧 进行抗争的勇士,是一个捍卫 “人的灵魂的尊严”的人。 (3 分) 5.示例:瞒大过海 东吴陆逊备礼呈书给关羽,口气谦恭,使得原就轻视陆的关羽放松了警惕,不复 有江东之忧,并撤走了荆州的人半兵马去攻打樊城。结果吕蒙乘机而入,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荆州。(写出计 谋 1 分,写出相应的人物 2 分,简述故事 2 分) 6.文化审视指对传统文化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加以分析与评判(3 分)。文化媚俗指的是学者明星屈从于 商业模式迎合并制造虚假的人众文化需求现象(2 分)。 7.一方面肯定他们与人众对话,提高整个社会人众学术文化素养(2 分),推动学术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2 分)但同时也对知识阶层市侩化(2 分)、 传统文化在所谓的“普及”中早已面目全非(2 分)、助长了大众 对“文化”的需求功利和浮躁(2 分)的现象指出批评。 《三国演义》36 计资料仅供参考: 胜战计: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 第一计瞒天过海: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实例: 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庞德,这些战绩使他愈发骄傲轻敌。东吴的年轻将领陆逊利用了这 一点。他备礼呈书给关羽,口气极为谦恭,这使得原就轻视陆逊的关羽放松了警惕,不复有江东之忧,他 撤走了荆州的大半兵马去攻打樊城。结果吕蒙乘机而入,偷袭成功,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荆州。 第二计围魏救赵: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实例:当曹操得知周瑜病逝的消息后,准备再次兴兵进犯江东。江东闻报之后,立即让鲁肃派使者西上 荆州,向刘备求援。诸葛亮看罢江东的求救信,要刘备修书一封,派人结援马超,让马超兴兵入关。马超 随后便点起西凉兵马 20 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长安。曹操得到关中警报以后,遂放弃南下攻击孙权的计 划,专力对付关中的马超、韩遂之军。 第三计借刀杀人: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以盟友的损失而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 实例:祢衡恃才自傲,反复贬损曹操。曹操令祢衡去荆州做说客,劝刘表来降。 祢衡到荆州,见刘表 之后,表面上颂扬刘表的功德,可实际上尽是讥讽。刘表不高兴,叫他去见黄祖。祢衡至黄祖处,酒后乱 言,把其比成是土木制作的偶像,于是黄祖杀了祢衡。曹操借黄祖的手杀了祢衡。 第四计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实例: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 迎战。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 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 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寨,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烧毁蜀 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 第五计趁火打劫:抓住敌方大难临头的危急之时,赶快进兵,肯定稳操胜券。 实例: 讨董卓联军攻占洛阳后,联盟迅即瓦解,各路诸侯各自为战,自谋发展。谋士逢纪向袁绍献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