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高考最后冲刺语文模拟试卷(四) 第I卷选择题共15分) 、(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动漫也需“中国特色 苗苗 在《国际漫画杂志》主编约翰·兰特看来,上世纪中期拍摄的《大闹天宫》 《铁扇公主》等动画片至今仍然能让人们看到中国动漫惊人的创造力和感染力 “中国元素”依然是中国动漫发展的法宝 当然,“中国元素”不应简单等同于固守传统,“中国元素”并不意味着一 味从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寻找创作题材。约翰兰特认为,“生活本身永远是创作 的沃土。中国的社会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于中国现代社会图景的展现, 让大家认识一个新的发展中的中国,展现平常人的生活,这应该是中国元素极为 重要的一种表达内容”。 缺乏完整的产业链,也是影响中国动漫发展的重要原因。“漫画一动画一衍 生产品一消费者”是现在动漫产业发展比较成熟的一种模式,产业链层次分明且 关联性强。但在国内,漫画通过“漫画一读者”盈利,动画片通过“动画一企业 投资”生存,衍生产品制造商通过“厂商一购买少数动漫形象一消费者”赚钱。 动漫产业被分成若干块,企业各行其是,谁也做不大,谁也做不好。 专家认为,要打造动漫产业链,首先要实现“从重成品到重创意”的转变。 对于动漫这样的“内容产业”,创意永远是第—位的。国家动漫产业部专家联席 会议成员傅铁铮介绍说,在国外,常常是先出漫画书看市场反应,市场反应好的 再拍动画片,有些厂商甚至只是简单地买创意。而“中国动漫现在还是被当作产
2008 高考最后冲刺语文模拟试卷(四) 第Ⅰ卷(选择题 共 15 分) 一、(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 动漫也需“中国特色” 苗苗 在《国际漫画杂志》主编约翰·兰特看来,上世纪中期拍摄的《大闹天宫》、 《铁扇公主》等动画片,至今仍然能让人们看到中国动漫惊人的创造力和感染力。 “中国元素”依然是中国动漫发展的法宝。 当然,“中国元素”不应简单等同于固守传统,“中国元素”并不意味着一 味从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寻找创作题材。约翰·兰特认为,“生活本身永远是创作 的沃土。中国的社会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于中国现代社会图景的展现, 让大家认识一个新的发展中的中国,展现平常人的生活,这应该是中国元素极为 重要的一种表达内容”。 缺乏完整的产业链,也是影响中国动漫发展的重要原因。“漫画―动画―衍 生产品―消费者”是现在动漫产业发展比较成熟的一种模式,产业链层次分明且 关联性强。但在国内,漫画通过“漫画―读者”盈利,动画片通过“动画―企业 投资”生存,衍生产品制造商通过“厂商―购买少数动漫形象―消费者”赚钱。 动漫产业被分成若干块,企业各行其是,谁也做不大,谁也做不好。 专家认为,要打造动漫产业链,首先要实现“从重成品到重创意”的转变。 对于动漫这样的“内容产业”,创意永远是第一位的。国家动漫产业部专家联席 会议成员傅铁铮介绍说,在国外,常常是先出漫画书看市场反应,市场反应好的 再拍动画片,有些厂商甚至只是简单地买创意。而“中国动漫现在还是被当作产
品,而非商品在生产。以产定销′的模式使得很多动画片缺乏市场,影响了动 漫企业的收益和进一步发展 打造产业链的另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打通和开拓上下游产业,形成“开发一生 产一出版一演出一播出一销售”的营销行为。中影动画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军 介绍说,在《淘气鬼马小跳》的制作和发行中,就有意识地进行了开拓上下游产 业的尝试。首先,在动画片投拍前,中影动画在儿童刊物上连载《马小跳》多格 漫画。这一方面是为动画片造势,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读者的反应,对动漫形象 进行改造,以保证最后设计出来的形象是接受度最高的。在影片制作的同时,文 具、玩具等各种衍生品也在同步设计、制作、出售。“我们有信心,要让马小跳 存在于中国的大街小巷,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动画形象和动画产品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各项中,对制约中国动漫发展的瓶颈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作品元素来看,还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寻找创作的题材 B.从产业链条来看,各自为阵的企业行为破坏了产业的完整性。 C.从经营理念来看,动漫现在还被当作产品,而非商品在生产 D.从运作方式来看,以产定销的模式使得很多动画片缺乏市场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通过出版物连载漫画,为动画片造势,并根据读者反应,改造形象,提 升形象的接受度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B.同步设计、制作、出售文具、玩具等各种动漫衍生品,打造动漫的产业 链,做动漫下游产品的文章,也不乏成功的先例。 C.在“中国动漫现在还是被当作产品,而非商品在生产。而在国外,都是 先出漫画书看市场反应,市场反应好的再拍动画片,有些厂商甚至只是简 单地买创意。 D.在约翰·兰特看来,中国动漫要准确把握“中国元素”的内涵在于创作 内容上要展现中国现代社会图景,创作重点上要关注平常人的生活
品,而非商品在生产。‘以产定销’的模式使得很多动画片缺乏市场,影响了动 漫企业的收益和进一步发展”。 打造产业链的另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打通和开拓上下游产业,形成“开发―生 产―出版―演出―播出―销售”的营销行为。中影动画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军 介绍说,在《淘气鬼马小跳》的制作和发行中,就有意识地进行了开拓上下游产 业的尝试。首先,在动画片投拍前,中影动画在儿童刊物上连载《马小跳》多格 漫画。这一方面是为动画片造势,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读者的反应,对动漫形象 进行改造,以保证最后设计出来的形象是接受度最高的。在影片制作的同时,文 具、玩具等各种衍生品也在同步设计、制作、出售。“我们有信心,要让马小跳 存在于中国的大街小巷,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动画形象和动画产品”。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各项中,对制约中国动漫发展的瓶颈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从作品元素来看,还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寻找创作的题材。 B.从产业链条来看,各自为阵的企业行为破坏了产业的完整性。 C.从经营理念来看,动漫现在还被当作产品,而非商品在生产。 D.从运作方式来看,以产定销的模式使得很多动画片缺乏市场。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通过出版物连载漫画,为动画片造势,并根据读者反应,改造形象,提 升形象的接受度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B.同步设计、制作、出售文具、玩具等各种动漫衍生品,打造动漫的产业 链,做动漫下游产品的文章,也不乏成功的先例。 C.在“中国动漫现在还是被当作产品,而非商品在生产。而在国外,都是 先出漫画书看市场反应,市场反应好的再拍动画片,有些厂商甚至只是简 单地买创意。 D.在约翰·兰特看来,中国动漫要准确把握“中国元素”的内涵在于创作 内容上要展现中国现代社会图景,创作重点上要关注平常人的生活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驳复仇议 柳宗元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 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 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日无为贼虐①,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 亦以防乱也。若日无为贼虐,凡为理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 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果 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 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向使刺谳③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 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 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 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 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 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 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 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 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3—5 题。 驳复仇议 柳宗元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 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 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日无为贼虐①,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 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 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②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果 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 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向使刺谳③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 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 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 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④,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 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 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 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 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 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
而日:“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 哉! 《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 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日:“父 不受诛③,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今若取 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不越 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 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 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 【注释】①贼、虐:都是杀害的意思 ②黩:滥用。③谳:审判定 案,这里的意思是判定。④介然自克:介然,坚强坚贞;自 克,自我约束(即下定决心)。⑤父不受诛:父亲不应当被处死却被 处死。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 旌:表彰 B.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过:批评 C.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 原:原来 D.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 谢:道歉 4.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其本则合,其用则异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 我皆无尽也 B.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D.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5.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 哉! 《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 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日:“父 不受诛⑤,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今若取 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不越 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 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 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 【注释】①贼、虐:都是杀害的意思。 ②黩:滥用。 ③谳:审判定 案,这里的意思是判定。 ④介然自克:介然,坚强‘坚贞;自 克,自我约束(即下定决心)。⑤父不受诛:父亲不应当被处死却被 处死。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 旌:表彰 B. 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 过:批评 C. 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 原:原来 D. 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 谢:道歉 4.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其本则合,其用则.异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 我皆无尽也 B. 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 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D. 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5.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子昂以为徐元庆为报父仇,杀死赵师韫的行为是孝行,应当表彰;但是他 又以为“亲亲相仇”必然导致社会动乱,因此又必须判他死刑。 B.柳宗元以为陈子昂的这种“先诛而后旌”的做法是自相矛盾的,按照“礼” 来表彰和按照“刑”来杀死这两种处理方法不能同时并用于一个人的。 C.柳宗元以为如果徐元庆父亲无罪被杀,那就是官吏们违法乱纪,那么徐元庆 就应当无罪释放,主张为父报仇可以严惩那些官吏 D.陈子昂与柳宗元虽然在对待徐元庆为父报仇而杀死赵师韫这个具体案件的 处理上观点不同,但他们的立场却是一样的,即都是为了防止社会动乱。 第Ⅱ卷(135分) 三、(32分) 6.阅读下面二则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跖之徒问于跖日:“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 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 而能成为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庄 子外篇肤箧》) 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 博塞以游。二人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庄 子外篇·骈拇》)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适而无有道邪?(3分) 译 ②二人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3分)
A.陈子昂以为徐元庆为报父仇,杀死赵师韫的行为是孝行,应当表彰;但是他 又以为“亲亲相仇”必然导致社会动乱,因此又必须判他死刑。 B.柳宗元以为陈子昂的这种“先诛而后旌”的做法是自相矛盾的,按照“礼” 来表彰和按照“刑”来杀死这两种处理方法不能同时并用于一个人的。 C.柳宗元以为如果徐元庆父亲无罪被杀,那就是官吏们违法乱纪,那么徐元庆 就应当无罪释放,主张为父报仇可以严惩那些官吏。 D.陈子昂与柳宗元虽然在对待徐元庆为父报仇而杀死赵师韫这个具体案件的 处理上观点不同,但他们的立场却是一样的,即都是为了防止社会动乱。 第Ⅱ卷(135 分) 三、(32 分) 6.阅读下面二则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 分) 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 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 而能成为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庄 子·外篇·胠箧》) 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 博塞以游。二人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庄 子·外篇·骈拇》) ⑴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适而无有道邪?(3 分) 译: ②二人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3 分)
译 (2)《庄子·外篇·肤箧》讽刺了什么?《庄子·外篇·骈拇》表达了一种什么观 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 7.阅读下列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怨歌行 长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别调为谁凄。 君心无定如明月,才绕楼东复转西。 (1)第一句的“长”“寒”使用了什么手法?请分析“长”“寒”的含意 (4分) 答 (2)“才绕楼东复转西”写出了“明月”的什么特点?你认为这样写有什 么艺术效果?(2分) 答 8.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③忧劳可以兴国, 。(欧阳修《伶官传序》) ④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使我不得开心 颜!(李白《梦游夭姥吟留别》)
译: ⑵《庄子·外篇·胠箧》讽刺了什么?《庄子·外篇·骈拇》表达了一种什么观 点?(用自己的话回答)(4 分) 答: 7.阅读下列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怨歌行 谢 榛 长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别调为谁凄。 君心无定如明月,才绕楼东复转西。 (1)第一句的“长”“寒”使用了什么手法?请分析“长”“寒”的含意? (4 分) 答: (2)“才绕楼东复转西”写出了“明月”的什么特点?你认为这样写有什 么艺术效果?(2 分) 答: 8.默写(6 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②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③忧劳可以兴国, 。(欧阳修《伶官传序》) ④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使我不得开心 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⑤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 人 !(白居易《琵琶行》) 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9.下列关于长篇小说相关内容的表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妙玉是《红楼梦》中栊翠庵里的道姑,自称槛外人。她“气质美如兰,才华 阜比仙”,出身仕宦人家,因病入了空门。虽然与宝玉相隔两地,但她与宝 玉性格非常接近,厌恶权贵之人不亚于宝玉痛恨国贼禄蠹。她的孤芳自赏以 及清高洁癖常常让宝玉引为知己 B.茅盾的《子夜》一开始就写了吴老太爷由于思想守旧,一到上海就受到强 烈的刺激。机械的噪音,耀眼的霓虹灯,薰人的香气,时髦的男女,都令他 神经发疼,一进吴府大门,他就因脑溢血而断了气。这一情节无疑显示了新 生事物力量之强大。 C.《巴黎圣母院》曾写道:伽西莫多在乞丐进攻被镇压后发现爱斯梅拉达不见 了。其实那天夜里爱斯梅拉达因害怕再次被捕,被甘果瓦和黑衣人骗上了船 上岸后发现黑衣人是克洛德。克洛德意欲占有爱斯梅拉达,遭到顽强地反抗。 爱斯梅拉达骂他,让他滾开,这激怒了克洛德,他将爱斯梅拉达交给痛恨她 的隐修女。 D.葛朗台每逢新年,都有把玩女儿积蓄的习惯。他见女儿的积蓄不翼而飞,便 大发雷霆,把女儿锁在房里,只给她面包和冷水,无论谁来讲情,他都置之 不理。最终葛朗台太太被吓病了,直到公证人克罗旭告诉如果葛朗台太太 旦去世,欧也妮将以女儿身份继承母亲的财产,葛朗台害怕财产被分开,才 把女儿放出来 E.在《家》中,觉新与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 牌桌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不 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寡回到娘家。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髙 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在矛盾痛苦中,钱梅芬抑郁成疾, 吐血而死。这个爱情悲剧真是令人扼腕。 10.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⑤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 人, !(白居易《琵琶行》) 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9. 下列关于长篇小说相关内容的表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妙玉是《红楼梦》中栊翠庵里的道姑,自称槛外人。她“气质美如兰,才华 阜比仙”,出身仕宦人家,因病入了空门。虽然与宝玉相隔两地,但她与宝 玉性格非常接近,厌恶权贵之人不亚于宝玉痛恨国贼禄蠹。她的孤芳自赏以 及清高洁癖常常让宝玉引为知己。 B. 茅盾的《子夜》一开始就写了吴老太爷由于思想守旧,一到上海就受到强 烈的刺激。机械的噪音,耀眼的霓虹灯,薰人的香气,时髦的男女,都令他 神经发疼,一进吴府大门,他就因脑溢血而断了气。这一情节无疑显示了新 生事物力量之强大。 C.《巴黎圣母院》曾写道:伽西莫多在乞丐进攻被镇压后发现爱斯梅拉达不见 了。其实那天夜里爱斯梅拉达因害怕再次被捕,被甘果瓦和黑衣人骗上了船。 上岸后发现黑衣人是克洛德。克洛德意欲占有爱斯梅拉达,遭到顽强地反抗。 爱斯梅拉达骂他,让他滖开,这激怒了克洛德,他将爱斯梅拉达交给痛恨她 的隐修女。 D.葛朗台每逢新年,都有把玩女儿积蓄的习惯。他见女儿的积蓄不翼而飞,便 大发雷霆,把女儿锁在房里,只给她面包和冷水,无论谁来讲情,他都置之 不理。最终葛朗台太太被吓病了,直到公证人克罗旭告诉如果葛朗台太太一 旦去世,欧也妮将以女儿身份继承母亲的财产,葛朗台害怕财产被分开,才 把女儿放出来。 E.在《家》中,觉新与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 牌桌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不 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寡回到娘家。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 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在矛盾痛苦中,钱梅芬抑郁成疾, 吐血而死。这个爱情悲剧真是令人扼腕。 10.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 100 字左右)(5 分)
(1)贾宝玉是贾母的心肝宝贝,最受呵护,贾府上下几乎无人敢管。但是第三 十三回中,其父贾政却动了真格,亲自动手,把他往死里打。请简要分析贾 政毒打宝玉的原因。 答: (2)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中备受后人景仰的是忠义和勇武之楷模的关云长, 而他在《三国演义》中的成名战当是“温酒斩华雄”,请简述这一战的过程。 答 四、(1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3题 木鱼馄饨 林清玄 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 朗依旧,风趣依旧,虽然抵不过岁月风霜而有一点佝偻了 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 一阵清越的木鱼声,总是响进我临街的窗口。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 凌晨的时间敲响,即使在风雨来时也不间断。 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地 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地想着: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它又象 征了什么意义?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在民间,过去曾有 敲木鱼为人报晓的僧佀,毎日黎明将晓,他们就穿着袈裟草鞋,在街巷里穿梭, 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地敲岀低沉但雄长的声音。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 的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一种极好的佐证
⑴ 贾宝玉是贾母的心肝宝贝,最受呵护,贾府上下几乎无人敢管。但是第三 十三回中,其父贾政却动了真格,亲自动手,把他往死里打。请简要分析贾 政毒打宝玉的原因。 答: ⑵ 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中备受后人景仰的是忠义和勇武之楷模的关云长, 而他在《三国演义》中的成名战当是“温酒斩华雄”,请简述这一战的过程。 答: 四、(17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1—13 题。 木鱼馄饨 林清玄 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 朗依旧,风趣依旧,虽然抵不过岁月风霜而有一点佝偻了。 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 一阵清越的木鱼声,总是响进我临街的窗口。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 凌晨的时间敲响,即使在风雨来时也不间断。 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地 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地想着: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它又象 征了什么意义?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在民间,过去曾有 敲木鱼为人报晓的僧侣,每日黎明将晓,他们就穿着袈裟草鞋,在街巷里穿梭, 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地敲出低沉但雄长的声音。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 的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一种极好的佐证
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 的《金刚经》,读到最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段,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昊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 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 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 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地穿过巷 子,远远的,看到—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日的 摊车,正摇摇摆摆地从巷子那一头走来。摊车上挂着一盏四十烛光的灯泡,随着 道路的颠踬,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 来的 一走近,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 木鱼的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 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就像 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铛,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 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 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种劳苦生活的工具。 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 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我于是丢弃了 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灯,吃了 一碗馄饨。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下于他手中敲 的木鱼
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 的《金刚经》,读到最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段,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昊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 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 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 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地穿过巷 子,远远的,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 摊车,正摇摇摆摆地从巷子那一头走来。摊车上挂着一盏四十烛光的灯泡,随着 道路的颠踬,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 来的。 一走近,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 木鱼的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 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就像 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铛,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 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 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 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 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我于是丢弃了 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灯,吃了 一碗馄饨。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下于他手中敲 的木鱼
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每天工作到凌晨的段落,远远听到他 的木鱼,就在巷口里候他,吃完一碗馄饨,才开始继续我天未完的工作。 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作为馄饨的讯号有他独特的匠心。他说 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 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 最后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 美梦。 木鱼总是木鱼,不管用什么角度来看它,它仍旧有它的可爱处,即使用在 个馄饨摊子上。 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失去联系,但每当在静夜里 工作,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 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临沂街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 经成为那一带夜生活里人尽皆知的人,他固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 盒的馄饨很有信心他用木鱼声传递的馄饨也成为那—带的金字招牌。木鱼在他 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 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个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可是 老人已经完全忘记我了,我想,岁月在他只是云淡风清的一串声音吧。我站在巷 口,看他缓缓推走小小的摊车消失在巷子的转角,一直到很远了,我还可以听见 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迟睡者的心灵 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 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节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改动)
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每天工作到凌晨的段落,远远听到他 的木鱼,就在巷口里候他,吃完一碗馄饨,才开始继续我一天未完的工作。 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作为馄饨的讯号有他独特的匠心。他说 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 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 最后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 美梦。 木鱼总是木鱼,不管用什么角度来看它,它仍旧有它的可爱处,即使用在一 个馄饨摊子上。 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失去联系,但每当在静夜里 工作,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 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临沂街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 经成为那一带夜生活里人尽皆知的人,他固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 盒的馄饨很有信心,他用木鱼声传递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木鱼在他、 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 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个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可是 老人已经完全忘记我了,我想,岁月在他只是云淡风清的一串声音吧。我站在巷 口,看他缓缓推走小小的摊车消失在巷子的转角,一直到很远了,我还可以听见 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迟睡者的心灵。 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 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节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