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南京市高三第四次模拟测试 语文试题 甲、必考题(142分) 语文文字运用(18分)1、下列加点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蒙骗/蒙汗药模样/模棱两可荫凉/绿树成荫 B、差生/差强人意咀嚼/咬文嚼字吐血/扬眉吐气 C、粘连/粘信封连累/罪行累累强迫/强词夺理 D、劈柴/嗜酒成癖菲薄/蜚声文坛契友/锲而不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写文章也要有创新精神,老跟着人家的屁股后面转,不能独辟蹊径,师心自用,怎能写出好文章? B.聪明的人懂得怎样弥补工作上的失误,他总能够在前面的事做得不够好时,狗尾续貂,补上一个 精彩的结尾。 C.张某的有关市场经济的长篇大论,乍听起来很有新意,但仔细分析一下,很多观点都似曾相识 实际上都是拾人牙慧 D.海鲜大酒楼的王师傅号称本市第一名厨,但我却不敢苟同。昨天,我吃了他做的活水鱼,又酸又 涩,简直味同嚼蜡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挑选合适的培训基地是该市“阳光工程”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现象,市政 府特别重视 B、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研究表明,公共交通是中低收入群体的主要出行方式,票价是他们是 否选择这种交通方式的最主要因素。 C10月12日,记者从陕西省林业厅获悉,经过一年的调查取证,有关专家已证实位于巴山墩地的陕西省 镇坪县可能确实存在野生华南虎 D、用语不妥贴,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涩,令人误解甚至费 解 4、下面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解释遗忘规律的曲线一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 习中记忆的数量(百分数),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1)图中揭示的遗忘规律是 (3分)(不超过20字 记忆的数量(百分数 天数
1 2008 年南京市高三第四次模拟测试 语文试题 甲、必考题(142 分) 一、语文文字运用(18 分)1、下列加点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蒙.骗/蒙.汗药 模.样/模.棱两可 荫.凉/绿树成荫. B、差.生/差.强人意 咀嚼./咬文嚼.字 吐.血/扬眉吐.气 C、粘.连/粘.信封 连累./罪行累.累 强.迫/强.词夺理 D、劈.柴/嗜酒成癖. 菲.薄/蜚.声文坛 契.友/锲.而不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写文章也要有创新精神,老跟着人家的屁股后面转,不能独辟蹊径,师心自用 ....,怎能写出好文章? B.聪明的人懂得怎样弥补工作上的失误,他总能够在前面的事做得不够好时,狗尾续貂 ....,补上一个 精彩的结尾。 C.张某的有关市场经济的长篇大论,乍听起来很有新意,但仔细分析一下,很多观点都似曾相识, 实际上都是拾人牙慧 ....。 D.海鲜大酒楼的王师傅号称本市第一名厨,但我却不敢苟同。昨天,我吃了他做的活水鱼,又酸又 涩,简直味同嚼蜡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 A、挑选合适的培训基地是该市“阳光工程”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现象,市政 府特别重视。 B、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研究表明,公共交通是中低收入群体的主要出行方式,票价是他们是 否选择这种交通方式的最主要因素。 C 10 月 l2 日,记者从陕西省林业厅获悉,经过一年的调查取证,有关专家已证实位于巴山墩地的陕西省 镇坪县可能确实存在野生华南虎。 D、用语不妥贴,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涩,令人误解甚至费 解。 4、下面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解释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 习中记忆的数量(百分数),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1) 图中揭示的遗忘规律是 (3 分)(不超过 20 字
(2)针对这一规律,正确的应对措施是 。(2分) 、仿照下面的句式和辞格,从“春”“夏”“秋”中任选一个季节、写一句话。(5分) 冬天像一位历经沧桑的智者,虽默默无语,却思想深邃,在冷峻的思考中,静静地回顾自己的生 命历程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9题。(9分) 铁铉,邓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调都督府断事。尝谳疑狱,立白。太祖喜,字之曰“鼎 石”。建文初,为山东参政。李景隆之北伐也,铉督饷无乏。景隆兵败白沟河,单骑走德州,城戌皆望风 溃。铉与参军高巍感奋涕泣,自临邑趋济南,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燕兵攻德州,景隆走依铉。德 州陷,燕兵收其储蓄百余万,势益张。遂攻济南,景隆复大败,南奔。铉与庯等乘城守御。燕兵堤水灌城, 筑长围,昼夜攻击。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又遺千人出城诈降。燕王大喜,军中皆欢呼。铉伏壮 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别设伏、断桥。既而失约,王未入城板骤下。王惊走,伏发,桥仓卒不可 断,王鞭马驰去。愤甚,百计进攻。凡三月,卒固守不能下。当是时,平安统兵二十万,将复德州,以绝 燕饷道。燕王惧,解围北归。 燕王自起兵以来,攻真定二日不下,即舍去。独以得济南,断南北道,即画疆守,金陵不难图。故乘 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帝闻大悦,遺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铉入 谢,赐宴。凡所建白皆采纳。擢山东布政使。寻进兵部尚书。以盛庸代景隆为平燕将军,命铉参其军务。 是年冬,庸大败燕王于东昌,斩其大将张玉。燕王奔还北平。自燕兵犯顺,南北日寻干戈,而王师克捷, 未有如东昌者。自是燕兵南下由徐、沛,不敢复道山东 比燕兵渐逼,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合,绝燕后。文师至直沽,为燕将宋贵等所败,无 至济南者。四年四月,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铉与诸将时有斩获。连战至灵璧,平安等师溃被擒。既而 庸亦败绩。燕兵渡江,铉屯淮上,兵亦溃。 燕王即皇帝位,执之至。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年三十七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2)针对这一规律,正确的应对措施是 。(2 分) 5、仿照下面的句式和辞格,从“春”“夏”“秋”中任选一个季节、写一句话。(5 分) 冬天像一位历经沧桑的智者,虽默默无语,却思想深邃,在冷峻的思考中,静静地回顾自己的生 命历程。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6-9 题。(9 分) 铁铉,邓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调都督府断事。尝谳疑狱,立白。太祖喜,字之曰“鼎 石”。建文初,为山东参政。李景隆之北伐也,铉督饷无乏。景隆兵败白沟河,单骑走德州,城戍皆望风 溃。铉与参军高巍感奋涕泣,自临邑趋济南,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燕兵攻德州,景隆走依铉。德 州陷,燕兵收其储蓄百余万,势益张。遂攻济南,景隆复大败,南奔。铉与庸等乘城守御。燕兵堤水灌城, 筑长围,昼夜攻击。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又遣千人出城诈降。燕王大喜,军中皆欢呼。铉伏壮 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别设伏、断桥。既而失约,王未入城板骤下。王惊走,伏发,桥仓卒不可 断,王鞭马驰去。愤甚,百计进攻。凡三月,卒固守不能下。当是时,平安统兵二十万,将复德州,以绝 燕饷道。燕王惧,解围北归。 燕王自起兵以来,攻真定二日不下,即舍去。独以得济南,断南北道,即画疆守,金陵不难图。故乘 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帝闻大悦,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铉入 谢,赐宴。凡所建白皆采纳。擢山东布政使。寻进兵部尚书。以盛庸代景隆为平燕将军,命铉参其军务。 是年冬,庸大败燕王于东昌,斩其大将张玉。燕王奔还北平。自燕兵犯顺,南北日寻干戈,而王师克捷, 未有如东昌者。自是燕兵南下由徐、沛,不敢复道山东。 比燕兵渐逼,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合,绝燕后。文师至直沽,为燕将宋贵等所败,无 一至济南者。四年四月,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铉与诸将时有斩获。连战至灵璧,平安等师溃被擒。既而 庸亦败绩。燕兵渡江,铉屯淮上,兵亦溃。 燕王即皇帝位,执之至。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年三十七。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谳疑狱,立白 狱:案件 B.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合部:统率,指挥 C.四年四月,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缀:聚集,汇合 D.燕兵渡江,铉屯淮上,兵亦溃 屯:驻扎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李景隆之北伐也,铉督饷无乏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B.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 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C.凡所建白皆采纳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将复德州,以绝燕饷道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铁铉机智灵敏善决疑狱,太祖朱元璋赐字“鼎石”,又封他为山东参政,足以看出朱元璋对他 的器重。 B.大将军李景隆率军北伐时,铁铉负责督运粮饷从无匮乏。李景隆兵败后,各城守军皆望风而溃, 只有铁铉固守城池坚持作战。 C.燕王朱棣连续三月攻打济南,主要是企图攻占济南后,即可割断南北,占有整个中原地区,进而 图谋金陵,但是没料到被铁铉挫败,只好兵退北平。 D.朱棣攻济南时,筑堤挡水,引河水灌城。铁铉决定以诈降之计,诱杀朱棣,但可惜计划失败,引 发了燕军更加疯狂的攻势。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3分) (2)王惊走,伏发,桥仓卒不可断,王鞭马驰去。(3分) (3)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初见嵩山 (宋)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1】有青山豁我怀【2】。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1】赖:依赖,凭借。【2】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 10.写嵩山的出现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诗加以简要赏析。(4分) 11.“数峰清瘦出云来″是公认的全诗最精彩的一句,特别是‘清瘦″二字更是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清 瘦”这两个字的意蕴。(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2、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转轴拨弦三两声 (自居易《琵琶行》) (2)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 ,则芥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
3 A.尝谳疑狱.,立白 狱:案件 B.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合 部:统率,指挥 C.四年四月,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 缀:聚集,汇合 D.燕兵渡江,铉屯.淮上,兵亦溃 屯:驻扎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李景隆之.北伐也,铉督饷无乏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B.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C.凡所.建白皆采纳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将复德州,以.绝燕饷道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铁铉机智灵敏善决疑狱,太祖朱元璋赐字“鼎石”,又封他为山东参政,足以看出朱元璋对他 的器重。 B.大将军李景隆率军北伐时,铁铉负责督运粮饷从无匮乏。李景隆兵败后,各城守军皆望风而溃, 只有铁铉固守城池坚持作战。 C.燕王朱棣连续三月攻打济南,主要是企图攻占济南后,即可割断南北,占有整个中原地区,进而 图谋金陵,但是没料到被铁铉挫败,只好兵退北平。 D.朱棣攻济南时,筑堤挡水,引河水灌城。铁铉决定以诈降之计,诱杀朱棣,但可惜计划失败,引 发了燕军更加疯狂的攻势。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3 分) (2)王惊走,伏发,桥仓卒不可断,王鞭马驰去。(3 分) (3)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4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初见嵩山 (宋)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1】有青山豁我怀【2】。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1】赖:依赖,凭借。【2】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 10.写嵩山的出现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诗加以简要赏析。(4 分) 11.“数峰清瘦出云来”是公认的全诗最精彩的一句,特别是“清瘦”二字更是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清 瘦”这两个字的意蕴。(4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 分) 12、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转轴拨弦三两声, 。(自居易《琵琶行》) (2) 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 (3) ,则芥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
(4)子曰: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5 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6)日月忽其不淹兮 (《诗经》 (⑦)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 (8)夫君予之行, ,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井冈杜鹃红 刘华 ①“1929年,第三次反围剿期间,井冈山青年林同生告别心上人吴月娥,参加了红军。临行前,二人 相约,来年相会在杜鹃花盛开的时候。” ②我来了,我已经收到了你的邀约,柔情似水的江南,留不住我茫然的脚步,林中飘荡的倩影,就像 我落寞的心灵。我匆匆前行,为了采摘一片绿盈盈的淸静,我寻寻觅覓,为了追回那个红艳艳的花期 ③就这样走,一直走进山的深处、云的深处、春的深处,一直走到林的边緣、崖的边緣、梦的边ε 路在崖边断了,花却在崖下红了。 ④就这么悄然地绽开。一枝枝、一簇簇,伫立在村舍边、山溪畔,是娇羞的,也是热切的,拨开潇潇 春雨,撩起蒙蒙晨雾,翘望着舂的来路;一国团、一片片,是娴静的,也是野性的,往泉声里躲,往林深 处藏,却是藏不住的春色满山流淌 ⑤我涉过溪洞寻找你的踪迹,我真切地听到你的山歌了,那妙龄的山歌唱得瀑在奔泻、云在翻卷、花 在怒放。我攀上山岩仰望你的容颜,我清晰地看到你的眉目了,那青春的笑顔映得瀑生虹影,云若霞飞, 花作浪涌。 ⑥我来了,沿着当年你走过的路。你还在守望着山路,约会着花期吗? ⑦“杜鹃花还没有开,林同生已经牺牲在了八面山。当年春夭,昊月娥也遭抓捕,敌人逼她带路,吴 月娥将计就计,将敌人引上了悬崖。 ⑧密密匝匝的鹃林,绵延十里的花廊,随着带雨的山风且歌且舞,伴着嶙峋的怪石同吟同唱。 ⑨我看到你了,你就是在这里被捕的吗?我看到你了,你就是这样穿过蓄势待发的花山,把敌人带上 断魂的悬崖?你就是这样以花一样的生命,制成了箭一般的武器? ⑩你要走了吗?你已经不记得相约花期的诺言了吗?你要走了吗?你难道不珍惜合苞待放的花季吗?你 定要去吗? 我目送你走向深邃。深深的荆丛、深深的林瘴、深深的险境。你看到了吗?十里杜鵑林为你轰然点燃, 燃得蓬蓬勃勃,燃得汪洋恣肆。我目送你走向崇高。高高的峰峦,高高的林梢,高髙的悬崖。你听到了吗? 在你的脚下,猎猎飘扬的红,交织在一起,织成彩练,织成灿烂的花季。你一定要去吗? “趁敌不备,吴月娥拖住敌军官跳下了深渊。第二年,井冈山上漫山遍野,开满了杜鵑花。人们传说, 那是吴月娥姑娘的鲜血染成的,所以,叫它‘井冈杜鹃' 你纵身跃下,比瀑更果敢,比鹰更刚烈,比云更飖逸。你的秀发栖在绝壁,长成了迎客松;你的声音 洒在谷底,长成了井冈兰;你飞溅的青春,落在山脊是杜鹃树,落在山下是映山红。 我记得,你曾深情凝望。我想,你是在向鹍林中的古松致意。那些多姿的古松,是威武挺立的战士 是凌空长嘶的骏马,是昂首探海的蛟龙。它们是杜鵑眼里的英雄吗?它们是杜鵑心中的怀念吗?千般缱绻万 种风情,令你感动,令你留恋,而你义无反顾。 我记得,你曾回眸一笑。我想,你是看见我了,那笑意照耀了漫长的岁月。含着露、含着情、含着晶 莹的心事,偎着春光、偎着井冈、偎着不败的花季。灿烂而温存、多情且奔放,年年岁岁,以浓墨重彩, 把生命的热情抒发得如此浪漫动人;执著而坚韧、自信且骄傲,岁岁年年,以脉脉深情,把红色的传说演 绎得如此扣人心弦。 一树树的花团锦簇,一树树的火一样的人生。路在脚下红了,花在路上伸展。花与路形影不离,路与 花魂牵梦系,饱经风霜却无怨无悔,岁月无痕却烂漫无涯。一生就为了这一次盛开。开放,便无私地袒露
4 (4)子曰:“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5) , 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6) 日月忽其不淹兮, 。(《诗经》) (7)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 (8)夫君予之行, ,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三、现代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6 题。 井冈杜鹃红 刘华 ①“1929 年,第三次反围剿期间,井冈山青年林同生告别心上人吴月娥,参加了红军。临行前,二人 相约,来年相会在杜鹃花盛开的时候。” ②我来了,我已经收到了你的邀约,柔情似水的江南,留不住我茫然的脚步,林中飘荡的倩影,就像 我落寞的心灵。我匆匆前行,为了采摘一片绿盈盈的清静,我寻寻觅觅,为了追回那个红艳艳的花期。 ③就这样走,一直走进山的深处、云的深处、春的深处,一直走到林的边缘、崖的边缘、梦的边缘。 路在崖边断了,花却在崖下红了。 ④就这么悄然地绽开。一枝枝、一簇簇,伫立在村舍边、山溪畔,是娇羞的,也是热切的,拨开潇潇 春雨,撩起蒙蒙晨雾,翘望着春的来路;一团团、一片片,是娴静的,也是野性的,往泉声里躲,往林深 处藏,却是藏不住的春色满山流淌。 ⑤我涉过溪洞寻找你的踪迹,我真切地听到你的山歌了,那妙龄的山歌唱得瀑在奔泻、云在翻卷、花 在怒放。我攀上山岩仰望你的容颜,我清晰地看到你的眉目了,那青春的笑颜映得瀑生虹影,云若霞飞, 花作浪涌。 ⑥我来了,沿着当年你走过的路。你还在守望着山路,约会着花期吗? ⑦“杜鹃花还没有开,林同生已经牺牲在了八面山。当年春天,昊月娥也遭抓捕,敌人逼她带路,吴 月娥将计就计,将敌人引上了悬崖。” ⑧密密匝匝的鹃林,绵延十里的花廊,随着带雨的山风且歌且舞,伴着嶙峋的怪石同吟同唱。 ⑨我看到你了,你就是在这里被捕的吗?我看到你了,你就是这样穿过蓄势待发的花山,把敌人带上 断魂的悬崖?你就是这样以花一样的生命,制成了箭一般的武器? ⑩你要走了吗?你已经不记得相约花期的诺言了吗?你要走了吗?你难道不珍惜合苞待放的花季吗?你 一定要去吗? 我目送你走向深邃。深深的荆丛、深深的林瘴、深深的险境。你看到了吗?十里杜鹃林为你轰然点燃, 燃得蓬蓬勃勃,燃得汪洋恣肆。我目送你走向崇高。高高的峰峦,高高的林梢,高高的悬崖。你听到了吗? 在你的脚下,猎猎飘扬的红,交织在一起,织成彩练,织成灿烂的花季。你一定要去吗? “趁敌不备,吴月娥拖住敌军官跳下了深渊。第二年,井冈山上漫山遍野,开满了杜鹃花。人们传说, 那是吴月娥姑娘的鲜血染成的,所以,叫它‘井冈杜鹃’。” 你纵身跃下,比瀑更果敢,比鹰更刚烈,比云更飘逸。你的秀发栖在绝壁,长成了迎客松;你的声音 洒在谷底,长成了井冈兰;你飞溅的青春,落在山脊是杜鹃树,落在山下是映山红。 我记得,你曾深情凝望。我想,你是在向鹃林中的古松致意。那些多姿的古松,是威武挺立的战士, 是凌空长嘶的骏马,是昂首探海的蛟龙。它们是杜鹃眼里的英雄吗?它们是杜鹃心中的怀念吗?千般缱绻万 种风情,令你感动,令你留恋,而你义无反顾。 我记得,你曾回眸一笑。我想,你是看见我了,那笑意照耀了漫长的岁月。含着露、含着情、含着晶 莹的心事,偎着春光、偎着井冈、偎着不败的花季。灿烂而温存、多情且奔放,年年岁岁,以浓墨重彩, 把生命的热情抒发得如此浪漫动人;执著而坚韧、自信且骄傲,岁岁年年,以脉脉深情,把红色的传说演 绎得如此扣人心弦。 一树树的花团锦簇,一树树的火一样的人生。路在脚下红了,花在路上伸展。花与路形影不离,路与 花魂牵梦系,饱经风霜却无怨无悔,岁月无痕却烂漫无涯。一生就为了这一次盛开。开放,便无私地袒露
出全部的美丽,即使搂抱着岩石的虬根也春情漾动,即使是一柄柄花蕊也春意盎然。 在梦的边緣,我踏花归去。你掠过林间,俏立枝头。花在心里昂首,心在花中绽蕊,有许多的秘密被 花映红了,有许多的心愿被花催酲了。短暂的花事,竟是这样的壮观。从三月到五月,从早春到初夏,从 昨天到今天,从丘陵到峭岩,从山野到庭院,从自然到心灵,五彩缤纷的繁花,把次第到来的花期连缀成 个完整的春天。 灿烂的花季,竟是这样的漫长。漫长得像一次精神游历,走过花的季节,走过花的世纪 13.第①自然段,作者以林同生告别心上人吴月娥这一历史画面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简要分析。 (6分) 14.怎样理解“路在脚下红了,花在路上伸展”在文中的含意?(4分) 15.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杜鹃,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4分) 16.联系全文,说说你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解。(8分) 四、作文.(70分) 我们常想拥抱一下自己的亲人,但总是等适当的时机 我们常想写封信给最好的朋友,表达一下浓郁的情谊,但总是告诉自己不急 我们常想完成自己的一项创意,但总是说“找机会"。 我们常想 很多美妙的想法就这样被搁置了。 其实每天早上我们睁开眼睛时,都要告诉自己这是特别的天,是多么可贵的一天。要做的事就从现 在开始。 请以“就从现在开始”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 ⑤不少于800字。 乙、选考题(18分) (考生只可选以下两篇文章中的一篇来答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生命教育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 王学进
5 出全部的美丽,即使搂抱着岩石的虬根也春情漾动,即使是一柄柄花蕊也春意盎然。 在梦的边缘,我踏花归去。你掠过林间,俏立枝头。花在心里昂首,心在花中绽蕊,有许多的秘密被 花映红了,有许多的心愿被花催醒了。短暂的花事,竟是这样的壮观。从三月到五月,从早春到初夏,从 昨天到今天,从丘陵到峭岩,从山野到庭院,从自然到心灵,五彩缤纷的繁花,把次第到来的花期连缀成 一个完整的春天。 灿烂的花季,竟是这样的漫长。漫长得像一次精神游历,走过花的季节,走过花的世纪。 13.第①自然段,作者以林同生告别心上人吴月娥这一历史画面开篇,这 样写有什么作用?简要分析。 (6 分) 答: 14.怎样理解“路在脚下红了,花在路上伸展”在文中的含意?(4 分) 答: 15.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杜鹃,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 分) 答: 16.联系全文,说说你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解。(8 分) 答: 四、作文.(70 分) 我们常想拥抱一下自己的亲人,但总是等适当的时机。 我们常想写封信给最好的朋友,表达一下浓郁的情谊,但总是告诉自己不急。 我们常想完成自己的一项创意,但总是说“找机会”。 我们常想…… 很多美妙的想法就这样被搁置了。 其实每天早上我们睁开眼睛时,都要告诉自己这是特别的一天,是多么可贵的一天。要做的事就从现 在开始。 请以“就从现在开始”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 ⑤不少于 800 字。 乙、选考题(18 分) (考生只可选以下两篇文章中的一篇来答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8-21 题。 生命教育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 王学进
读了《感恩不应是件令人恐惧的事》一文(2007年10月9日《中国青年报》),心有戚戚焉。翟 春阳先生针对杭州某小学一次主题队会的主题一一当你与妈妈两人中只能有一个人活下来,你是选择生还 是选择死,表达了憾感恩不是还债、不是伪孝、愚孝”等观点,我完全赞同。 我发现,这类生命教育很有市场,不仅小学在搞,中学在搞,连大学都在搞。在我编辑的杂志上曾发 表过一篇题为《澳洲少女的眼泪折射了什么》的文章,作者系本地一所著名中学的语文老师。他在对学生 进行生命教育时,设计了—个心理游戏:写下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五个事物(可以是人、东西或者需求、心 愿等),然后一样样进行放弃,看看最后留下什么。结果发现,中国学生在游戏中异常活跃,而澳洲少女 在课外则哭成一团。为什么?因为她们没法在God(上帝)和 friend(朋友),God(上帝)和 parents(父 母)之间作出抉择,只能用眼泪表达她们内心的痛苦和不舍。 类似的活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也曾搞过,心理学老师胡建兵给一百多名学生开了一堂心理游戏课 每名同学在白纸上写下对自己最重要的五个人的名字,然后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其中一位,在纸上划去 一位,然后是划去第二位,最后剩下父母 缺乏生命教育应该说是当今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病,是到了补上这一课的时候了。老师们试图用此种方 法补课,结果却南辕北辙。 就以杭州某小学的此次主题班会为例,在生死抉择中,近四分之一的孩子没有选择让妈妈活下来,这 就是说,这部分学生选择了自己活,而这一结果恰恰是设计者不愿看到的。按照我们传统的伦理观,学生 应该选择让妈妈活下来,标准答案也是这样。否则,学生就是自私的,是缺乏感恩心的表现。 这里,老师们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这恰恰是不懂得敬畏生命所致。创立了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施韦 泽曾说:“敬畏生命的伦理否认高级和低级的、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生命之间的区分。"他认为,所谓伦 理是一种客观的、普遍的道德准则,它要求敬畏我自身和我之外的生命意志。这里的关键在于,生命是伦 理的基础,伦理比无私更高;无论为己为人,都不能成为伤害和毁灭生命的理由。同样,在生死关头,父 母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都值得敬畏和珍惜,任何以假想方式要求学生作岀抉择的教育方式,只会误导学生 生命价值观,结果只能培养学生的狠心而不是不忍之心。 澳洲少女为什么会哭?就因为她们有不忍之心即恻隐之心,对她们来说,不论是朋友还是父母甚至上 帝,他们的生命都是不可剥夺的,是无价的。她们在中国式的考题中交白卷,恰恰证明了她们有着健全的 生命伦理观,从中也可知她们那儿的生命教育是正确的。而反观同-课堂中中国学生的积极表现,不难发 现,他们并不懂得敬畏生命,其生命伦理观多少有些病态。当然,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教育方式错了, 由此看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首先要对教育者进行生命启蒙。眼下最要紧的是让教师确立敬畏生 命的伦理观,然后再去向学生普及有关常识,拒绝自以为是的残忍的生命教育方式 (选自《杂文选刊》,有删改) 18.“老师们试图用此种方法补课,结果却南辕北辙”,对文中“南辕北辙〃一词的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3 A.近四分之一的孩子没有选择让妈妈活下来,而这一结果恰恰是设计者不愿看到的,也和设计者设 定的标准答案不同 B.教师以假想方式要求学生作出抉择的教育方式,实际上误导了学生的生命价值观 C.生命是伦理的基础,伦理比无私更高,中国学生的选择证明了这一点,老师却持相反的观点。 D.学生本应有恻隐之心,澳洲少女泪流满面是意料之中,而中国学生的表现却异常积 极 19.“眼下最要紧的是让教师确立敬畏生命的伦理观”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中国的学生对生命的价值观的认识太浅薄了。 B.因为许多教师也缺乏对敬畏生命的伦理观的认识。 C.中国的生命教育还存在很大问题 中国的教师大多不懂得敬畏生命 20.请用自己的话解释论理学家的那句“敬畏生命的伦理否认高级和低级的、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 生命之间的区分。”(6分) 21.(1)文中的心理游戏都很类似,作者分别举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例子,是否重复雷同?为什么? (2)为何又提到澳洲少女的反应?(6分)
6 读了《感恩不应是件令人恐惧的事》一文(2007年10月9日《中国青年报》),心有戚戚焉。翟 春阳先生针对杭州某小学一次主题队会的主题——当你与妈妈两人中只能有一个人活下来,你是选择生还 是选择死,表达了“感恩不是还债、不是伪孝、愚孝”等观点,我完全赞同。 我发现,这类生命教育很有市场,不仅小学在搞,中学在搞,连大学都在搞。在我编辑的杂志上曾发 表过一篇题为《澳洲少女的眼泪折射了什么》的文章,作者系本地一所著名中学的语文老师。他在对学生 进行生命教育时,设计了一个心理游戏:写下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五个事物(可以是人、东西或者需求、心 愿等),然后一样样进行放弃,看看最后留下什么。结果发现,中国学生在游戏中异常活跃,而澳洲少女 在课外则哭成一团。为什么?因为她们没法在 God(上帝)和 friend(朋友),God(上帝)和 parents(父 母)之间作出抉择,只能用眼泪表达她们内心的痛苦和不舍。 类似的活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也曾搞过,心理学老师胡建兵给一百多名学生开了一堂心理游戏课: 每名同学在白纸上写下对自己最重要的五个人的名字,然后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其中一位,在纸上划去 一位,然后是划去第二位,最后剩下父母。 缺乏生命教育应该说是当今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病,是到了补上这一课的时候了。老师们试图用此种方 法补课,结果却南辕北辙。 就以杭州某小学的此次主题班会为例,在生死抉择中,近四分之一的孩子没有选择让妈妈活下来,这 就是说,这部分学生选择了自己活,而这一结果恰恰是设计者不愿看到的。按照我们传统的伦理观,学生 应该选择让妈妈活下来,标准答案也是这样。否则,学生就是自私的,是缺乏感恩心的表现。 这里,老师们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这恰恰是不懂得敬畏生命所致。创立了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施韦 泽曾说:“敬畏生命的伦理否认高级和低级的、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生命之间的区分。”他认为,所谓伦 理是一种客观的、普遍的道德准则,它要求敬畏我自身和我之外的生命意志。这里的关键在于,生命是伦 理的基础,伦理比无私更高;无论为己为人,都不能成为伤害和毁灭生命的理由。同样,在生死关头,父 母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都值得敬畏和珍惜,任何以假想方式要求学生作出抉择的教育方式,只会误导学生 的生命价值观,结果只能培养学生的狠心而不是不忍之心。 澳洲少女为什么会哭?就因为她们有不忍之心即恻隐之心,对她们来说,不论是朋友还是父母甚至上 帝,他们的生命都是不可剥夺的,是无价的。她们在中国式的考题中交白卷,恰恰证明了她们有着健全的 生命伦理观,从中也可知她们那儿的生命教育是正确的。而反观同一课堂中中国学生的积极表现,不难发 现,他们并不懂得敬畏生命,其生命伦理观多少有些病态。当然,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教育方式错了。 由此看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首先要对教育者进行生命启蒙。眼下最要紧的是让教师确立敬畏生 命的伦理观,然后再去向学生普及有关常识,拒绝自以为是的残忍的生命教育方式。 (选自《杂文选刊》,有删改) 18.“老师们试图用此种方法补课,结果却南辕北辙”,对文中“南辕北辙”一词的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近四分之一的孩子没有选择让妈妈活下来,而这一结果恰恰是设计者不愿看到的,也和设计者设 定的标准答案不同。 B.教师以假想方式要求学生作出抉择的教育方式,实际上误导了学生的生命价值观。 C.生命是伦理的基础,伦理比无私更高,中国学生的选择证明了这一点,老师却持相反的观点。 D.学生本应有恻隐之心,澳洲少女泪流满面是意料之中,而中国学生的表现却异常积 极。 19.“眼下最要紧的是让教师确立敬畏生命的伦理观”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因为中国的学生对生命的价值观的认识太浅薄了。 B.因为许多教师也缺乏对敬畏生命的伦理观的认识。 C.中国的生命教育还存在很大问题。 D.中国的教师大多不懂得敬畏生命。 20.请用自己的话解释论理学家的那句“敬畏生命的伦理否认高级和低级的、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 生命之间的区分。” (6 分) 答: 21.(1)文中的心理游戏都很类似,作者分别举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例子,是否重复雷同?为什么? 答: (2)为何又提到澳洲少女的反应?(6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5题。(18分) 切归功于人民 温家宝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侧记 新华记者孙承斌翟伟李斌 “本届政府工作走过了四个年头,它告诉我们,必须懂得一个真理,这就是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 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 3月16日上午11时,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这里会见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真 切、简短的开场白,让人们再次领略了总理的赤子情怀。 近一个小时前,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表决通过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全国人大连续第四次高票通过 他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 大厅内,鲜花吐艳,灯火辉煌。中外记者用热烈的掌声,向中国总理致意。 会场外,亿万百姓通过电视、广播等,收看、收听着现场直播. 必须秉持种精神,这就是公仆精神。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其他权力 温家宝的这句话,正是党和政府与人民心心相印的真实写照 个船只,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面对中外记者 温家宝形象地说明了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的重要性。 解决民生问题是学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推进社会的公平与正 义 “什么叫快乐?我可以借用诗人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 温家宝话音刚落,掌声立刻响起。 农民工忘不了,在总理的关心下终于讨回工钱;被艾滋病夺去亲人的儿童忘不了,大年除夕温爷爷和 他们一起吃饺子、迎新年;建筑工人、乡村医生、出租车司机忘不了,中南海向基层群众敞开了大门,总 理把他们请进会议室,听取对政府工作的意见 我们改革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就需要解决民生问题。″温 家宝如是说。 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实施积极就业政策,逐步缩小收λ分配差距,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温家宝掰着手指,向中外记者—一阐述当前应加快解决的四大重点民生问题。 从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到出台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具体政策;从实现城市困难群众的应保尽 保,到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农村1.5亿孩子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到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制度……-份份沉甸甸的“民生清单”,清晰记录了本届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 不懈努力 时间在飞逝,答问仍在热烈进行. 政治、经济、社会,内政、外交、国防,近两个小时里,温总理对十一个问题——坦诚作答。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钭来,都不必评功摆好。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忧患。”面对政府工作取得的 成绩,温家宝十分冷静。 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在分析中国经济面临的几大问题后,温家宝坚毅地说,任务 虽然十分艰巨,但是我们抱有信心。 直面挑战,毫不退缩。总理坦诚、自信的回答让在场中外记者频频点头 信心来自人民,力量来自人民。会前,网民向总理提的问题超过了100万条,点击人数越过2600万 人次。正如温家宝所说:我从群众的意见中感受到大家对政府工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一种信心和力量 总理的心究竟离我们有多近?他在思虑什么?”招待会前,一位网民向总理“提问 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温家宝以自己的真情告白,向人 们作出了郑重回答. (选自2007年3月17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22.温总理在解释“快乐”的含义时引用了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对引用 此诗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天来临,大地开花,冰河解冻,万象更新,欣欣向荣,充满生机与希望,人们心头油然而生兴 奋感、自豪感……这就是最大的快乐
7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2-25 题。(18 分) 一切归功于人民 ——温家宝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侧记 新华记者 孙承斌 翟伟 李斌 “本届政府工作走过了四个年头,它告诉我们,必须懂得一个真理,这就是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 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 3 月 16 日上午 11 时,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这里会见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真 切、简短的开场白,让人们再次领略了总理的赤子情怀。 近一个小时前,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表决通过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全国人大连续第四次高票通过 他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 大厅内,鲜花吐艳,灯火辉煌。中外记者用热烈的掌声,向中国总理致意。 会场外,亿万百姓通过电视、广播等,收看、收听着现场直播…… “必须秉持一种精神,这就是公仆精神。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其他权力。” 温家宝的这句话,正是党和政府与人民心心相印的真实写照。 “一个船只,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面对中外记者, 温家宝形象地说明了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的重要性。 “解决民生问题是学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推进社会的公平与正 义……” “什么叫快乐?我可以借用诗人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 温家宝话音刚落,掌声立刻响起。 农民工忘不了,在总理的关心下终于讨回工钱;被艾滋病夺去亲人的儿童忘不了,大年除夕温爷爷和 他们一起吃饺子、迎新年;建筑工人、乡村医生、出租车司机忘不了,中南海向基层群众敞开了大门,总 理把他们请进会议室,听取对政府工作的意见…… “我们改革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就需要解决民生问题。”温 家宝如是说。 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实施积极就业政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温家宝掰着手指,向中外记者一一阐述当前应加快解决的四大重点民生问题。 从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到出台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具体政策;从实现城市困难群众的应保尽 保,到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农村 1.5 亿孩子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到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制度……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清单”,清晰记录了本届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 不懈努力。 时间在飞逝,答问仍在热烈进行…… 政治、经济、社会,内政、外交、国防,近两个小时里,温总理对十一个问题一一坦诚作答。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钭来,都不必评功摆好。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忧患。”面对政府工作取得的 成绩,温家宝十分冷静。 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在分析中国经济面临的几大问题后,温家宝坚毅地说,任务 “虽然十分艰巨,但是我们抱有信心。” 直面挑战,毫不退缩。总理坦诚、自信的回答让在场中外记者频频点头。 信心来自人民,力量来自人民。会前,网民向总理提的问题超过了 100 万条,点击人数越过 2600 万 人次。正如温家宝所说:我从群众的意见中感受到大家对政府工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一种信心和力量! “总理的心究竟离我们有多近?他在思虑什么?”招待会前,一位网民向总理“提问”。 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温家宝以自己的真情告白,向人 们作出了郑重回答…… (选自 2007 年 3 月 17 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22.温总理在解释“快乐”的含义时引用了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对引用 此诗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春天来临,大地开花,冰河解冻,万象更新,欣欣向荣,充满生机与希望,人们心头油然而生兴 奋感、自豪感……这就是最大的快乐。 1 , 3 , 5
B.人民的快乐要是和大地开花、河流解冻一样是发自内心的,而不能用什么具体的指标衡量。只要 政府秉公行事,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人民就一定会过上快乐的生活。 C.温总理的发言谈笑风生,文采横溢,使听者为之动容振奋。 D.温总理引用此诗幽默含蓄地表达了“快乐”的深刻内涵。 23.对这则消息的结尾方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属于点化主题类结尾 B.紧扣标题,点明主旨 C.照应开头,呼应全篇。 D.画龙点睛,总结全文, 24.温总理的答记者问言简意赅,生动形象,而且一语中的。请阅读“一个船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 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一句的上下文,对温总理这句话所触及的社会问题和语 言的表达作用作简要地分析。(6分) (1)触及的社会问题 (2)语言的表达作用 孔子曾说“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通过本文的引用和介绍,你看到怎样的一个总理形象? (6分) 丙、文科加试题(40分) 、文言文阅读(10分)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6分)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 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 细舍问其奚决焉 2.《论语》中,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是以谓之‘文’也”和上面语段所讲内容说明 了同样的道理,即: 4分) 、名著名篇阅读。(15分) 3.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这是莎士比亚剧作《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著名独白,它表现了哈 姆雷特极度困惑、痛苦挣扎的思想斗争。 B.《女神》是郭沫弱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他歌唱太阳、光明、 希望,处处洋溢着积极进取的欲望
8 B.人民的快乐要是和大地开花、河流解冻一样是发自内心的,而不能用什么具体的指标衡量。只要 政府秉公行事,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人民就一定会过上快乐的生活。 C.温总理的发言谈笑风生,文采横溢,使听者为之动容振奋。 D.温总理引用此诗幽默含蓄地表达了“快乐”的深刻内涵。 23.对这则消息的结尾方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属于点化主题类结尾。 B.紧扣标题,点明主旨。 C.照应开头,呼应全篇。 D.画龙点睛,总结全文, 24.温总理的答记者问言简意赅,生动形象,而且一语中的。请阅读“一个船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 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一句的上下文,对温总理这句话所触及的社会问题和语 言的表达作用作简要地分析。(6 分) (1)触及的社会问题: (2)语言的表达作用: 25.孔子曾说“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通过本文的引用和介绍,你看到怎样的一个总理形象? (6 分) 答: 丙、文科加试题(40 分) 一、文言文阅读(10 分) 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6 分) 君 子 之 学 必 好 问 问 与 学 相 辅 而 行 者 也 非 学 无 以 致 疑 非 问 无 以 广 识 好 学 而 不 勤 问 非 真 能 好 学 者 也 理 明 矣 而 或 不 达 于 事 识 其 大 矣 而 或 不 知 其 细 舍 问 其 奚 决 焉 2 .《 论 语 》 中 , 子 贡 问 曰 :“ 孔 文 子 何 以 谓 之 ‘ 文 ’ 也 ? ” 子 曰 : “ , 。是以谓之‘文’也”和上面语段所讲内容说明 了同样的道理,即: 。(4 分) 二、名著名篇阅读。(15 分) 3.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这是莎士比亚剧作《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著名独白,它表现了哈 姆雷特极度困惑、痛苦挣扎的思想斗争。 B.《女神》是郭沫弱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他歌唱太阳、光明、 希望,处处洋溢着积极进取的欲望
C.《老人与海》是现代美国小说作家海明威的一部中篇小说,是作者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作品传达 了美国年轻一代彷徨、迷惘的心态,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D.《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 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了人性的善良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E.《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施耐 庵。小说刻画了奸诈过人的曹操、义重如山的关羽、机智过人的孔明等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雷雨》这部作品中围绕周朴园这个人物展开了那些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5分) 5.《红楼梦》中“宝黛初会”时宝玉有一个摔玉的举动,他摔玉的原因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5分) 答 三、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15分) 新中国的经济基础是公有制,农民不再面临丧失土地而难以安身立命的根本威胁。当代的流动人口具 有流动性、无序性、边缘性、群聚性等与历代流民相似的特点。许多地方流动人口违法犯罪问题比较突出, 大城市和沿海地区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流动人口所占比例直在50%以上,个别地方高达80%。一些以 地缘、亲缘为纽带的流动人口聚居在“城中村”,其中许多违法犯罪分子逐渐形成团伙帮派,向团伙犯罪、 有组织犯罪转变,甚至形成黑恶势力,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失地农民数量日益增多,许多流动人口 正在由城乡流动向滞留城镇转变,在城镇岀生长大的流动人口后代几乎很难再回农村。同时还要看到,几 乎有1/3的农民工从事建筑及其有关行业,这些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总会有减速、甚至停滞的时候。 还有更多流动人口的文化素质和技能。在短期内根本适应不了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不少人不可能长期在城镇居住。 6.根据以上语段的内容概括当前我国的流动人口中存在哪些问题。(25字以内)(6分) 7.根据文本信息,结合实际谈谈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有哪些办法。(9分)
9 C.《老人与海》是现代美国小说作家海明威的一部中篇小说,是作者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作品传达 了美国年轻一代彷徨、迷惘的心态,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D.《边城》以 20 世纪 30 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 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了人性的善良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E.《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施耐 庵。小说刻画了奸诈过人的曹操、义重如山的关羽、机智过人的孔明等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雷雨》这部作品中围绕周朴园这个人物展开了那些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5 分) 答: 5.《红楼梦》中“宝黛初会”时宝玉有一个摔玉的举动,他摔玉的原因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5 分) 答: 三、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15 分) 新中国的经济基础是公有制,农民不再面临丧失土地而难以安身立命的根本威胁。当代的流动人口具 有流动性、无序性、边缘性、群聚性等与历代流民相似的特点。许多地方流动人口违法犯罪问题比较突出, 大城市和沿海地区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流动人口所占比例一直在 50%以上,个别地方高达 80%。一些以 地缘、亲缘为纽带的流动人口聚居在“城中村”,其中许多违法犯罪分子逐渐形成团伙帮派,向团伙犯罪、 有组织犯罪转变,甚至形成黑恶势力,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失地农民数量日益增多,许多流动人口 正在由城乡流动向滞留城镇转变,在城镇出生长大的流动人口后代几乎很难再回农村。同时还要看到,几 乎有 1/3 的农民工从事建筑及其有关行业,这些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总会有减速、甚至停滞的时候。 还有更多流动人口的文化素质和技能。在短期内根本适应不了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不少人不可能长期在城镇居住。 6.根据以上语段的内容概括当前我国的流动人口中存在哪些问题。(25 字以内)(6 分) 答: 7.根据文本信息,结合实际谈谈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有哪些办法。(9 分) 答:
2008南京模拟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甲(必考) 2、2.C(A师心自用。固执已见,自以为是,不合语境。B狗尾巴貂:不妤的接在好的后面。好坏不相称.多 用来指文学作品。此处是因不明词义而误用。D味同嚼蜡:形容文章和讲话枯燥爆无味,不用来指品尝食 物的感受) 3、3 成分残缺,应在“现象”后补上“的一环”之类的文 自相矛盾。“证实”的应 该是个确定的结论,而“可能"D普序不当。应为“解县全误解 时复习,及时反复(2 5、(参考示例 舂大像〓位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虽懵懂幼稚,却活力四射,在温暖的呵护下,尽情地展现生命的多彩 涉世未深的青年,虽充淸激情,却变化无常,在风雨的洗礼中,淋漓的描绘着人生的跌宕 秋天像一位饱尝风雨的成功者,虽硕果累累,却含蓄深沉,在丰收的喜悦中,默默地演绎着感人的奉 解机解析:本题考査句式仿写和修辞。句式基本一致,修辞运用得当即可得分。 的关系。C.第一个“所”是代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第三个“所”与前面的“为”构成 表被动关系的固定结钩。D.第一个“以”是连词,表目的关系;第二个“以”是连词,相当干“因为”) 8.D(A.赐字“鼎石”,与封铁铉为山东参政不是同时发生的事情,且封他为山东参政也不是太祖在位时 发生的事。B.铁铉并不是固守城池坚持作战,而是与参军高巍感奋涕泣,自临邑趋济南,偕盛庸、宋参 军等誓以死守。C.燕王兵退北平的关键原因是担心被平安将军断绝粮道) 9.(1)铁铉用计策焚烧了燕军的攻城器械,并时断时续地出兵攻击燕军。(3分,“以”,“间”各1分。语 意通顺1分) (2)燕王大惊而逃.伏兵出击,而桥在仓促之间也没有断掉,燕王策马逃走。(3分,“伏”、“发”、“走” 各1分) (3)铁铉在朝堂上背对着燕王坐着大骂不止,让他回头,最终也不能,于是在街市上被磔裂而死。(4分, “廷”、“回顾”、“遂”各1分,语意通顺1分) O、渲染烘托(衬托也行)。(1分) 前两句从作者的宦游失意写起,写自己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使自己的情怀得到短暂的舒 展。这样,嵩山便在露面之前先给人一种亲切感。第三句点出了嵩山出现的背景。层层渲染之后,描写的 对象一一嵩山,才在最后一句出现。(结合诗句分析嵩山的出现是经过层层渲染的,2分) 这样写,能把读者的兴味集中和调动起来。又因为有前面的一番交代,末句点出嵩山,不至于意随句尽 反而引人想象雨后嵩山的韵味和诗人得其面貌后的情怀。(总结渲染的好处,1分:言之成理几即可)
10 2008 南京模拟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甲(必考) 一、 1、1、参答:C( A 第一组中第一个“蒙”是阴平,第二个“蒙”是阳平;第三组中第一个“荫”读“yìn”, 第二个读“yīn”。B 第二组中第一个“差”读“chà”,第二个读“chā”;“嚼”读“jué”,第二个读“jiáo”; 第三组第一个“吐”读“tù”,第二个读“ tǔ”。D 第一组两个字都读 “pǐ”;第三组的“契”读“qì”,“锲” 读“qiè”。 2、2.C(A 师心自用。固执已见,自以为是,不合语境。B 狗尾巴貂:不好的接在好的后面。好坏不相称.多 用来指文学作品。此处是因不明词义而误用。D 味同嚼蜡:形容文章和讲话枯燥爆无味,不用来指品尝食 物的感受) 3、3、参答:B (A 成分残缺,应在“现象”后补上“的一环”之类的文字; C 自相矛盾。“证实”的应 该是个确定的结论,而非“可能”;D 语序不当。应为“费解甚至误解”) 4、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 及时复习,及时反复(2 分) 5、【参考示例】 春天像一位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虽懵懂幼稚,却活力四射,在温暖的呵护下,尽情地展现生命的多彩 绚烂。 夏天像一位涉世未深的青年,虽充满激情,却变化无常,在风雨的洗礼中,淋漓的描绘着人生的跌宕 起伏。 秋天像一位饱尝风雨的成功者,虽硕果累累,却含蓄深沉,在丰收的喜悦中,默默地演绎着感人的奉 献之歌。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句式仿写和修辞。句式基本一致,修辞运用得当即可得分。 二、6.C(缀:追随,跟随) 7.A(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独。B.第一个“而”表转折关系;第二个“而”表目 的关系。C.第一个“所”是代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第二个“所”与前面的“为”构成 表被动关系的固定结钩。D.第一个“以”是连词,表目的关系;第二个“以”是连词,相当干“因为”) 8.D(A.赐字“鼎石”,与封铁铉为山东参政不是同时发生的事情,且封他为山东参政也不是太祖在位时 发生的事。B.铁铉并不是固守城池坚持作战,而是与参军高巍感奋涕泣,自临邑趋济南,偕盛庸、宋参 军等誓以死守。C.燕王兵退北平的关键原因是担心被平安将军断绝粮道) 9.(1)铁铉用计策焚烧了燕军的攻城器械,并时断时续地出兵攻击燕军。(3 分,“以”,“间”各 1 分。语 意通顺 1 分) (2)燕王大惊而逃.伏兵出击,而桥在仓促之间也没有断掉,燕王策马逃走。(3 分,“伏”、“发”、“走” 各 1 分) (3)铁铉在朝堂上背对着燕王坐着大骂不止,让他回头,最终也不能,于是在街市上被磔裂而死。(4 分, “廷”、“回顾”、“遂”各 1 分,语意通顺 1 分) 10、渲染烘托(衬托也行)。(1 分) 前两句从作者的宦游失意写起,写自己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使自己的情怀得到短暂的舒 展。这样,嵩山便在露面之前先给人一种亲切感。第三句点出了嵩山出现的背景。层层渲染之后,描写的 对象——嵩山,才在最后一句出现。(结合诗句分析嵩山的出现是经过层层渲染的,2 分) 这样写,能把读者的兴味集中和调动起来。又因为有前面的一番交代,末句点出嵩山,不至于意随句尽, 反而引人想象雨后嵩山的韵味和诗人得其面貌后的情怀。(总结渲染的好处,1 分:言之成理几即可)